摄像机位设置图
采访的机位及补光(精)

采访的机位及补光
单机位拍摄时想要达到丰富的画面效果,需使用音频实录设备。
把完整的音频资料实录下来。
拍摄尽可能采用移动机位来拍摄。
多拍素材,后期根据音频配画面了。
采访者用1号机拍摄中景镜头,适当拍摄关系镜头,2号机拍摄受访者,也可以拍摄双人镜头。
在这种情况下,当2号机进行重新构图时,1号机则需要拍摄反应镜头。
1号机主要拍采访者和关系镜头。
2号机拍摄两个人画面。
3号机拍摄受访者,可以给予正面镜头。
机位布局示意图
机位角度图
在线访谈演播室灯光布局图
主光
主光就是在一个镜头拍摄时主要被摄物的关键光源。
一般情况下主光是放置在摄像机的45°角位置,左右皆可。
主光也是所有光源中最亮。
布光示意图
辅助光
提高暗部照明,调整画面反差,帮助主光造型。
轮廓光
用以勾划被摄主体的外部轮廓线条的光线,是从被摄主体的背面或侧后面逆向照射。
布光角度示意图
不同光线拍摄效果图。
第二讲__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监控点位图

序号
物理位置
设计要求
摄像机类型
数量
1
电梯内部
一梯一部
碟形摄像头(电梯专用)
38
2
3层平面公共区域
主通道及活动场地覆盖点阵红外枪机Fra bibliotek183
小区正大门口
大门的出入通道
点阵红外枪机
1
4
小区侧门口
侧门的出入通道
点阵红外枪机
1
3层电梯厅出入口
电梯厅大门
红外半球
1
5
一层地下车库入口
车辆出入口
点阵红外枪机
4
6
地下一层车库各通道
车辆运行通道
点阵红外枪机
33
7
地下二层车库各通道
车辆运行通道
点阵红外枪机
33
8
总计
129
说明:三层平面公共环境一共设置18个机位,一层直达三层电梯厅有安全门,特设置一部半球。正大门和侧门各设置一部枪机。本层公共区域一共设置21个监控信息点。*电梯一共38部,每部一个视频监控,一共38个监控信息点。
说明:地下一层和底下二层分布相同。每层共有通道13条,其中10条距离较远,每条设置3个机位,其余每条一个机位,每层共33个信息点。
电视现场多机位摄像讲解学习

开播收播术语
1 离开播还有两分钟 2 离开播还有一分钟 3 开播镜头(每个讯道都有一个开播镜头) 4 现场安静 准备开始 5 准备音乐 准备录像机 准备淡入1号机 切入V1 6 开录像机 roll VTR 7 放音乐 放影片 淡入1号机 8 提示(主持人说话)cue 9 声像全消 fade out 10 全场停 cut 11 重来 NG
➢电视现场多机位摄像
EFP制作视音频解决方案
导播
➢导播是对拍摄对象进行同步拍摄、剪辑、录制并进而同步播 出的电视节目导演。
➢导播工作的核心问题 ▪机位设置 ▪镜头调度 ▪切换剪辑
机位设置
➢机位是由摄像机的位置,镜头以及活动能力和范围组成的。
➢机位设置的规律性与三讯道经典机位布局。 片例:《我爱我家》
1.1号机 全景 固定 切 2.2号机 中景 跟摇 切 3.3号机 特写 固定
彼得(拿电话走到门口):谁?
麦克(抱着衣服迅速进入房间):你千 万别说我在这里! 彼得(手在门把手上迟疑了一会)
脚 本 设 计 范 例
工程船 东方皇后号
上游左围堰
上游右围堰
龙口
导 流
中堡岛
明 渠
测流船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直播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类型 固定摄影机 固定摄影机 固定摄影机 固定摄影机 手提摄影机 手提摄影机 手提摄影机 手提摄影机(SSM) 手提摄影机 小型摄影机 小型摄影机 手提摄影机 小型摄影机 手提摄影机(RF)
镜头 55 55 55 55 20 20 22 20 20 4 4
片例:《我爱我家》《锵锵三人行》
主持人
嘉宾A
1
第六章摄像机位选择与取景

第六章 摄像机位选择与取景
二、多机拍摄 采用三台以上的摄像机同时进行拍摄,叫多机拍摄。 多机拍摄的对象往往是一些重要的事件、大型的庆典、表演,这些节 目面积大、范围广、参与的人数多,机位少不可能反映这些这些场面,容 易把重要的内容丢掉,所以采用多机拍摄。 三、固定场合的多机拍摄 在固定场合的多机拍摄,机位也有一套固定的位置。 机位分工如下: 一号机:离舞台较近,主要负责拍摄主 持人的近景或特写、舞台上人物的近景和特 写。 二号机:在舞台的中轴线上,且离舞台 较远,主要负责拍摄全景和中景。 三号机:离舞台稍远,主要负责拍摄小 全和中景。 有时导演可能调动一台机器成为流动机, 拍摄一些3个机位拍不到的场面和细节。
习题: 1.摄像三坐标是什么? 2.什么是景别? 3.简述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镜头的表现特点。 4.什么是仰拍、俯拍,各有什么特点? 5.如何利用三台机拍摄舞台节目,机位如何选定以及各机位的主要分工 是什么?
第六章 摄像机位选择与取景
全景比远景画面丰满,气氛热烈,拍景物一般能表现整个场面,拍人 物能表现全身的动作。 远景和全景视野开阔,能全面反映事件发生的场面、环境,有气氛, 常被用于电视节目的开头和结尾,交待事发的地点和环境。 二、全景 全景是表现事物的全貌。如 拍人物要拍全身,拍建筑要拍整 体,拍会议要拍整个会场等等。 三、中景 中景是集中拍摄事物的主体, 如会场的主席台、大厦的主体部 分;拍摄人物,则一般以腰部以 上为界。
第六章 摄像机位选择与取景
第六章 摄像机位选择与取景
第六章 摄像机位选择与取景
五、现场直播 一些大型的重要活动,需要现场直播,让世人在同一时间了解活动的 情况,如足球赛、奥运会等,都需要多机位现场直播。现场直播是直接播 出,未经过后期的剪接处理,拍摄的差错不可能修正,所以要求摄像人员 要比平时拍摄更加认真,避免出现各种问题。 1.尽可能的熟悉地形、邻近的机位,熟悉节目的全过程,自己负责的画 面更要了如指掌。 2.拍摄时,镜头的处理要比平时更准确、稳定,当导演用你的画面时, 确保画面的质量。 3.对事态的发展要有预见性,主动抓拍好的镜头,供导演使用。 4.不但要服从导演的指挥和调动,还要通过通话系统和你的镜头,反映 本机位的情况,供导演参考。 5.互相协作,避免出现漏洞。
第六章景别与镜头(摄像机机位选择与取景)

6.2.1 拍摄距离与构图景别为了让人们在银幕上看到想要看的表现对象不同的距离、不同角度的形态,就产生了镜头的不同景别。
景别主要是指摄影机同被摄对象间的距离的远近,而造成画面上形象的大小。
景别的大小也同摄影镜头的焦距有关。
焦距变更,视距相应发生远近的转变,取景范围也就发生大小的转变。
景别的运用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手段。
为了塑好鲜明的影视形象,要求创作者按照人物的主次、剧情的需要、观众的心理,处置好景别的大小远近。
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为了使景别的划分有个较统一的尺度,通常以画面中人物的大小作为划分景别的参照物。
如画面中无人物,就按景物与人的比例来参照划分。
拍摄距离是指拍摄时,摄像机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
面对一个目标,机位的方向和高度固定,镜头焦距不动,只要前后移动摄像机的位置,画面组合就会发生转变,摄像机寻像器中看到的景物范围和画面构造就不同,行家称为景别〔见图6-1〕常见的景别有以下几种:1.远景〔大全景〕摄影机远距离拍摄事物的镜头。
镜头离拍摄对象比拟远,画面就开阔,景深悠远。
此种景别,能充分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可以用来抒发情感,渲染气氛,创造某种意境。
?黄土地?中的远景,人物都处置得很小,表现了人对自然的一种受制与无奈。
远景中视距最远的景别,称为大远景。
它的取景范围最大,适宜表现辽阔广袤的自然风光,能创造深邃的意境。
远景能大范围地囊括远近的景物,反映景物的全貌,而且表现周围的环境气派。
中国画有"远取其势"的画论,就是说远景是从大处着眼,以气势取胜的(见图6-2)。
但在远景中,景物的具体活动往往不很清楚,如一辆疾驶的汽车在公路的远景中,就像一只蠕动的硬壳虫;一片长满各类果树的山林,远看只见一片斑驳的色彩,乃至光线较差时,只是一片中国画似的墨黑。
传统的拍法会选择一些近景的景物点缀画面,以显示画面的层次和纵深。
2. 全景出现人物全身形象或场景全貌的镜头。
机位和轴线原理

艺术创作中的变化 3
• 夸大环境和道具的 画面表现 外反拍镜头里特别 夸大前景中椅背的 阴影,显示出环境 的怪异和情绪的不 安。 ——《The Matrix》
越轴及处理
轴线及轴线规则
• 电视摄像构图中的轴线,是拍摄对 象因视线方向、运动方向、相互交 流和方位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的 界线。 • 所谓轴线规则,就是为了保证拍摄 对象运动方向和相互关系的一致性, 始终遵循在对象形成的这条虚拟界 线的一侧拍摄的原则向 屏幕右侧
视线的匹配
• 人物的视线方向必须在前后镜头之间保持一致。 • 例如,当两个人物对峙时,分别表现的两个单人镜头的视 线必须相反,并和双人镜头的对视方向一致。
匹配之反用
• 屏幕空间的匹配强调了视觉的连贯性,适合日常 观看的习惯性,也涉及电视画面的逻辑性问题。 违反匹配原则,将会形成视觉上的跳动,导致逻 辑混乱,分散观众注意力。 • 有意打破匹配原则,用位置、方向的变化来展示 镜头之间的时间转换,会产生斗转星移的视觉效 果。 • 参考片例: 《少林寺》 《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
大三角机位
关系轴线 轴线一侧180° 4 的拍摄角度
无方向感的中性机位 可作为越轴过渡
6
7
5
外反拍机位
内反拍机位
侧拍机位
2
3
1
关系侧拍机位(定位)
三角形机位布局(平面图)
基本三角形
外反拍(4号机)
外反拍(5号机)
定位(1号机)
扩展三角形
内反拍(6号机) 或 侧拍(2号机)
内反拍(7号机) 或 侧拍(3号机)
轴线规则示意图
关系轴线 轴线一侧180° 4 的拍摄角度
无方向感的中性机位 可作为越轴过渡
摄像基础教程PPT课件

移动镜头光轴调整透视的镜头。 移轴镜头的作用,除了纠正透视 变形,还能调整焦平面位置。正 常情况下,相机焦平面与胶片平 面平行,用大光圈拍摄,焦平面 的景物清晰,焦外模糊;若用移 轴镜头调整焦平面,能改变清晰 点。 显然,移轴镜头最合适人物、 建筑和商业摄影。 EF移轴镜头不 设AF功能。
微距镜头是一种用作微距摄影的特 殊镜头,主要用于拍摄十分细微的 物体,如花卉及昆虫等。为了对距 离极近的被摄物也能正确对焦,微 距镜头通常被设计为能够拉伸得更 长,以使光学中心尽可能远离感光 元件,同时在镜片组的设计上,也 必须注重于近距离下的变形与色差 等的控制。大多数微距镜头的焦长 都大于标准镜头,因此并非完全适 用于一般的摄影。
广角变焦镜头
普通广角镜头的焦距一般为38-24毫米,视角为60-84度; 超广角镜头的焦距为20-13毫米,视角为94-118度。由于广 角镜头的焦距短,视角大,在较短的拍摄距离范围内,能拍 摄到较大面积的景物。
标准变焦镜头
标准镜头通常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间的摄影镜头,它 是所有镜头中最基本的一种摄影镜头。 标准镜头给人以记 实性的视觉效果画面,所以在实际的拍摄中,它的使用频率 是较高的。
2019/11/3
15
索尼a7s mark2
1.按钮功能介绍(开关机、功能拨盘、拍摄键、 白平衡、iso、光圈快门调节拨盘、放大对焦、 回放、删除、屏幕显示设置)
2.菜单功能介绍(视频制式、视频尺寸、帧率、 码率、防抖设置、录音音量、斑马线、峰值对 焦、super35模式,格式化、快捷键设置)
3.屏幕显示介绍(屏幕上显示的参数讲解)
准是要求抓取所摄形象准确无误。在推、拉、摇、移、跟的运动拍摄中,它们的落幅画面都要停得干净利落, 重点准确,拍摄时机和构图把握准确,运动的节奏也要准确。在进行跟移拍摄过程中,无论被摄主体如何运动,该 物体应该始终保持在电视画面的某一位置上,并且前后镜头的移动也要和谐、准确。 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给大家看一足球场地的摄像机位设置图:
这是一高规格足球比赛的机位设置图,可以看到,整个场地被30多台摄像机覆盖,他们拍摄的画面通过各级导播的实时切换,展现给观众的是一场完整、生动、详实的足球比赛,大到覆盖场地的全景,小到球员面部的特写,一应俱全。
但是并不是所有比赛都有这么多的机位,毕竟高昂的成本是必须考虑的,除了世界杯、欧冠这种高水平的大赛,像今年进行的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有的场次进行了直播,但是只有4个机位,不过机位多少与否,原理都是不变的,区别是电视或网络观众的感官体验。
在具体介绍各种机位之前,先来科普一些基本的摄影概念,以便更好理解后续的容。
景别
通俗的解释,景别就是拍出来画面中,景物围的大小,足球转播中常见的几类景别:
全景
我们最经常看到的就是这种画面,覆盖围广,大半个球场的围都在画面,能够完整体现人与人、人与球场的位置关系,图为2014年世界杯决赛,刚开球后的球场情况。
中景
在这种画面中,覆盖的围减小,人与环境的关系不再明显,突出表现人的动作与相对位置关系,图为2014年世界杯决赛,德国队头球攻门的情景。
近景
画面的覆盖围进一步减小,突出反映个人的动作与神态,图为2002年世界杯上,西班牙被误吹掉的金球绝杀,通过近景可以看出,此球传中前,球的整体并没有完全越线。
特写
画面的围非常小,这样的画面能够细致刻画人物表情,反映人物神态,图为2014年世界杯决赛上,伊瓜因在跑动中。
相机镜头种类介绍(关于焦段、光圈、防抖之类的就不具体介绍了,通俗为宜)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适用于拍摄大全景,上面介绍的全景主机位就需要广角镜头来拍摄,这种镜头一般比较短,但是镜筒比较粗,优点是画面覆盖面广,缺点是画面的边缘容易畸变。
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适用于拍摄中景,画面围适中,畸变小,使用灵活性强。
长焦镜头
这种“长炮筒”足球迷们再熟悉不过了,他们是长焦镜头,主要用来拍摄球员特写,优点是可以拍摄远距离的物体,缺点是画面容易晃动。
好了,下面开始介绍各个机位的作用:
主机位
这个就是我们最常看的主机位啦,对应置顶图的1号机位,是一个固定机位,有牢固的支撑。
如果对主机位的摆放情况还不熟悉,请看拉莫斯的这脚踢爆摄像机的天外飞仙:
GIF:拉莫斯大脚直接踢向主摄像机
主机位一般使用广角镜头,负责全景画面的拍摄,它摆放的位置显而易见,要在正对球场中心的位置,但是机位的高低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一幅全景图是英超的比赛,我们来看看意甲的:
可以明显感觉出,意甲的机位要偏低一些,再看看西甲的:
最后是德甲的:
主机位摆放的高低并不影响我们观赛的体验,但是也许会影响到我们对比赛节奏快慢的判断,比如我们印象中的英超节奏快,意甲节奏相对慢一些等等,除去比赛本身的因素,我们也需要考虑不同比赛机位高低的问题。
各种中近景及特写机位
GIF:梅西失落与格策庆祝的近景镜头
这些机位分布在球场的各个角落,在重大比赛中数量非常多,能拍摄中景、近景、特写等各种景别,可以说能照顾到球场的各种细节。
此类机位很多是固定机位,用支架固定在球场各处。
边线上的游动机位
这位背着超重摄像机的叔叔就是边线上的游动摄像师,也是球场上最累的摄像师,负责边线附近的画面采集,包括教练席以及脚旗区附近,一般教练席这条线上会有两个这样的游动机位,对应置顶图的16和17号机:
GIF:吉鲁和瓦尔布埃纳庆祝进球
图为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吉鲁和瓦尔布埃纳进球后庆祝的场景,就出自边线摄像师之手。
球门后的摇臂机位
大家对两边球门后的大家伙应该不陌生,他们是巨型摇臂机位,可以在一定围升降拍摄,对应置顶图的14和15号机,画面感是这样的:
GIF:克罗斯头球回顶,伊瓜因错失单刀
这种鸟瞰的感觉是不是很棒,让我们能从更多的角度观察球员的某个特定动作。
再来介绍几种特殊机位:
航拍机位
众所周知,航拍的成本非常大,所以一般像世界杯这种大赛才会采用,大家一定不会忘记2014年世界杯决赛过程中,这一幕耶稣映日,就是航拍的杰作:
GIF:世界杯决赛日航拍里约耶稣圣象
航拍带来的震撼效果是无法替代的,可以说是传说中的上帝视角。
高速摄像机
这种机位是用来拍摄慢动作的,也就是我们经常在比赛直播中看到的慢镜头回放,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这种慢动作摄影技术被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西荷大战中,佩西的洒脱与卡西的无奈,被两个慢镜头大特写表现得淋漓尽致。
球网上的摄像机
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有的比赛球网上也会挂一个小摄像机,可别小看它的作用,我们来看看这个机位的效果图:
GIF:赫韦德斯头球攻门,击中立柱弹出
这是2014年世界杯决赛上,德国队头球击中立柱的画面,这个视角是不是很有冲击力?
下面要隆重介绍一种高科技新型摄像机--三维飞猫摄像系统
这是一种近年来采用的摄像新技术,布局时会在球场四周拉起几根钢索组成滑轨,一个如上图所示的摄像机能在球场上空自由穿梭,至于效果嘛,直接看下图和GIF:
GIF:2014年世界杯,法国和瑞士开球前惊人的高速穿梭摄影
GIF:2014年世界杯,法国和瑞士开球前震撼的垂直下落拍摄
GIF:2014年世界杯决赛胜利后,气势磅礴的环绕格策360度全景拍摄
大家是不是已经被三维飞猫摄影系统震撼了呢,以后观看重大比赛的同时,别忘了欣赏这种美妙摄影机的表演哟!
录音设备
细心的球迷可能发现了,球场周围有很多毛茸茸的东西,这些其实是比赛的收音麦克风,以便在嘈杂的比赛环境中收录高质量的音效。
除了这么多的摄像机位,比赛的导播也是很重要的,需要在不同镜头之间实时切换,以保证观众能够在完整观赛的同时,看到尽量多的细节,比如下面的GIF中,格策打进绝杀后,画面要迅速从全景切到他本人的特写:
GIF:许尔勒边路突破后传中,格策凌空抽射破门
又比如克罗斯开出角球后,画面要迅速从他的特写切到全景画面:
GIF:克罗斯开出角球,赫韦德斯头球击中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