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之道

合集下载

学习国学中的管理之道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中的管理之道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中的管理之道心得体会篇一:管理之道学习心得《管理之道》学习心得通过高爱霞教授“关于管理之道和企业文化”的课程理解和学习,收获很大,本次培训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做一名称职中层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也感触到提升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对我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我认为中层管理者要提高执行力,在工作中至少需具备两种能力:准确领会公司高层领导理念的能力和管理好本部门工作上的实施能力。

第一、明确领导意图是前提。

正确领会领导布置工作的意图和初衷,是做好一个高层信息传达者的首要任务,保持工作方向的明确,走在正确的路上,完成各项任务。

第二,表率作用是榜样。

作为一个中层干部,不能只靠说别人,也要靠自己做,打铁先要自身硬,必须身先士卒、百折不挠的树立起自己的榜样形象,成为手下的员工心悦诚服的榜样,中层管理者的管理才更有说服力和执行力。

第三,主动积极是作风。

中层管理者不能事事等领导交待,也不能凡事都亲力亲为。

通过不断的审视自己部门该做的事儿,明晰责权、出台考核、奖勤罚懒,引导员工变得积极主动,才会打造一个主动积极的部门,执行力也就有了保证。

第四,工作到位是准则。

中层管理者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把握好工作的程度,做到不急不缓、多做不多说。

第五,不讲借口是态度。

在领导面前不讲借口,恪守职责,不给执行力留缺口。

“借口”的实质就是推卸责任。

在担当责任与寻找借口之间,体现了一个中层管理者的敬业和担当,服从和诚信的工作的态度。

第六,团队合作是保证。

中层管理者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虽然不能要求赴汤蹈火,但也是要在各个方面要求成员独当一面的。

彼此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相互交流,发现优点的团队合作氛围。

为发挥团队的才智和力量,做好基础工作。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对中层领导者能力的放大效应,执行力的提高才能落到部门工作的各个角落。

第七,公平公正是原则。

公平公正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原动力之一。

作为中层干部要公平公正对待下属的工作业绩、表现,正确的做事。

方洪波的管理之道

方洪波的管理之道

方洪波的管理之道(中英文实用版)Title: The Management Philosophy of Fang Hongbo方洪波的管理之道可以概括为一种平衡艺术,他善于在创新与传统、效率与人性化之间找到最佳点。

在其领导下,注重团队协作与个人发展的结合,鼓励员工追求卓越的同时,也强调企业社会责任。

Fang Hongbo"s management philosophy can be summarized as an art of balance, where he excels in navigating between innovation and tradition, efficiency and humanity.Under his leadership, there"s a strong emphasis on the synergy of teamwork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encouraging employees to strive for excellence while also emphasiz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方洪波深知,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前瞻性视野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他主张领导层应积极倾听基层声音,从员工和客户那里获取反馈,以此来指导战略决策和持续改进。

Fang Hongbo understands that an outstanding manager should possess a forward-looking vision and a keen market insight.He advocates that the leadership should actively listen to the voices from the grassroots, seeking feedback from employees and customers, to guide strategic decisions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在管理实践中,方洪波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他相信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员工的成长与发展。

论语中的管理之道

论语中的管理之道
总裁语录: 人才的竞争力——要有知识与技术的附加值
里仁之四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里仁之五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里仁之六
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三向 ——向前、向上、向全
为政之六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之七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总裁语录:
创新人才的基本条件——守纪律重团结
为政之八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 余,则寡尤;多闻阙殆,慎行其余,则 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
为政之九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
学而之三
子曰:导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节用爱人 使民以时
总裁语录: 经营理念——爱心信心决心 策 略——方向时机程度 主管工作执掌——发挥员工的能力
学而之四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总裁语录: 主管工作执掌——自我检讨 错误的省思——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样的 错误
学而之五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
总裁语录: 座右铭——不为物欲,不为虚名 学习的方法——做比说重要
学而之六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总裁语录 主管人员工作执掌之一——加强沟通建立共识 21世纪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之一——必须懂得与别人
论语中的管理之道
学而之一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总裁语录: 学习的方法—— 习比学有效 高皆主管最重要的事之一 ——选伙伴
学而之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 与朋友交而不信 传不习乎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以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为题,我们将探讨国学智慧和管理之间的联系与互补。

国学智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管理哲学,对现代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学智慧强调的是人本主义。

在管理中,人是最核心的因素。

国学智慧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关注个体的自我修养和内在品质的培养。

在管理中,也应该注重人的尊重和发展,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成长,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和谐与平衡。

国学智慧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管理中,也应追求组织内外各方面的和谐,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确保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道德与人性。

国学智慧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修养和品德塑造。

在管理中,也应强调道德与伦理的约束,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同时,要关注员工的人性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营造一个和谐、宽容、包容的工作环境。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智慧与智慧。

国学智慧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在管理中,也应当注重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经验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智慧水平,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天人合一。

国学智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在管理中,也应注重组织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企业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不仅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国学智慧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和哲学思想,对现代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运用国学智慧中的人本主义、和谐与平衡、道德与人性、智慧与智慧、天人合一等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管理之道:“科学管理”与“人性管理”的统一

企业管理之道:“科学管理”与“人性管理”的统一

企业管理之道:“科学管理”与“人性管理”的统一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加剧,管理者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企业要想长期稳健发展,必须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人性化统一。

传统上,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常常将“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作为对立的两个方面,难以实现有机统一。

本文将从科学管理与人性管理的统一入手,阐述如何将两者相融合,实现企业长期稳健发展。

一、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即传统的管理理论所重视的管理方式。

它注重的是制定规章制度、分配职责、规划目标、加强计划控制、通过量化的方式来衡量员工工作质量等。

1. 摆脱依靠个人经验的管理方式科学管理倡导的是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体系。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管理,摆脱管理者个人经验和主观意识的影响,避免盲目地跟风和随意性的管理。

2. 精细化的管理流程科学管理的管理流程是通过计算数据,分配资源,实现资源优化和利用。

管理的目的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通过各种科学的统计手段、数据计算,将管理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精细化,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实行计划控制科学管理中的计划控制是指通过制定计划、预测和监测,实现管理控制的有效性。

运用数据,排除分析,达成精准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确保企业长期发展。

二、人性管理人性管理,是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由于人性管理注重的是员工的感受和需求,相比于科学管理,更侧重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1.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对企业发展方向、行为准则、价值体系、知识架构、管理制度,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表达,旨在形成企业特有的、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

企业文化建立良好,能够让员工感到温暖和在企业中产生归属感。

2. 平等、公正的管理建立一个平等、公正的管理文化,能够让员工感到被尊重和被认可,减少员工的怨言和不满,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

3. 经常交流沟通人才是企业的根本,而人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保障员工心理健康,相互理解及认同。

《资治通鉴》中的团队管理之道

《资治通鉴》中的团队管理之道

《资治通鉴》中的团队管理之道《资治通鉴》这部大书,咱们平时听起来可能觉得挺高深,好像都是给大学问家看的。

但其实啊,里面藏着不少关于怎么带团队、管团队的智慧,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团队管理之道。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说不定听完之后,你会觉得,哎,原来古人早就把这些事儿给琢磨透了。

你想啊,古代的皇帝、大臣们,他们手下得管多少人呢?一个国家,就像咱们现在的一个大公司,或者一个大团队。

怎么让这些人听话,怎么让他们好好干活,不出乱子,这可是一门大学问。

《资治通鉴》里头,就有不少这样的故事,咱们挑几个有意思的来说说。

比如说,有个叫韩信的家伙,大家都知道吧?他带兵打仗那是一绝。

韩信带兵啊,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他会根据每个人的长处来用人。

这就像咱们现在说的“因材施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你得去发现它,然后让它发光发热。

韩信就是这样,他手下的士兵,每个人都能在他的带领下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他的军队特别能打胜仗。

再比如,说到刘邦和项羽争天下,大家都知道最后是刘邦赢了。

刘邦这个人啊,他没什么大本事,但他会用人。

他手下有张良、萧何、韩信这些牛人,个个都能独当一面。

刘邦自己呢,就坐在那儿,听听大家的意见,然后做个决定。

他就像个大家长,看着家里这些能干的孩子们,自己不用操心太多。

这就是刘邦的智慧,他知道怎么让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还有啊,咱们得说说诸葛亮。

诸葛亮这个人,那可是聪明绝顶。

他带兵的时候,特别注重纪律。

他说过一句话:“赏罚严明,方能服众。

”就像咱们现在公司里,也得有规章制度,谁做得好就奖励谁,谁做得不好就得惩罚。

这样大家心里才服气,团队才能团结一致。

诸葛亮就是用这种方法,让蜀国的军队变得特别能打,连曹操都头疼。

说了这么多,其实啊,《资治通鉴》里的团队管理之道,说白了就是几个字:知人善用、赏罚分明、团结一心。

这些道理啊,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可不容易。

你得了解你的团队成员,知道他们擅长什么,喜欢做什么,然后给他们安排合适的岗位。

道家的管理之道

道家的管理之道

道家的管理之道、处世之道与养生之道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一个哲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出生于春秋末期涡河之滨(今安徽涡阳)的老子、出生于战国时期楚国蒙地(今安徽蒙城)的庄子与出生于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他们的思想分别表达在《老子》、《庄子》与《淮南子》中。

道家是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以“自然”与“无为”为基本观念、追求人性朴真与精神自由的学派。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它同儒家思想相辅相成,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及国民性格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道家文化了解有限,误解较多。

譬如历史上便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道家重天道、轻人道,重自然、轻人事。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实际上,道家既重天道,也重人道,既重自然,也重人事;只是他们没有像儒家那样就人道论人道、就人事论人事,而是将人道、人事问题的研究引向了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将大自然作为参照系,从自然与人事、天道与人道的相互观照中去探讨社会人事与人生之道,提出了一套别具特色的治国方略、管理理念、人生智慧与修养方法,对我们很有启迪意义。

一、道家的管理之道(一)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及其现代启示提倡“无为”是道家思想的一大特色,不少人将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不为”,这是一大误解。

道家的“无为”不是指一无所为、无所作为,而是反对违背自然规律的勉强作为,强调要以顺应自然的方式去作为。

事实上,道家的“无为”是“为”的一种极高明的方式与手段,它在现代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首先,“无为而治”提倡一种“抓大放小”的领导策略。

在任何一个机构中都存在着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领导者的工作是宏观的、全局性的,主要是制定大政方针、谋划发展战略、把握发展方向,而非什么事都管。

处理好“为”与“不为”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领导者应具的领导艺术。

只有善于在小事上“无为”,才能在大事上更好地“有为”。

抓好大事则会事半功倍,专管小事则可能事倍功半。

这就是道家“无为而治”给我们提供的“抓大放小”的领导策略。

小学校长的管理之道

小学校长的管理之道

87学习版■文/刘 峰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对小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人物,应该充分发挥其领导与组织能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学校管理涉及内容繁杂,对于学生和教职工的管理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学校实际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制订符合本校办学理念的管理方案。

因此,校长应该学习先进管理理念,顺应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协同进行,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明确教育思想、办学理念。

作为一所学校,办学理念是创新的根本;作为一名校长,先进的教育思想至关重要。

靖国平院长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

”在引领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校长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长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校长的灵魂,是决定学校办学的方向。

一个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应该是一种思想、理念和思维方式的管理。

也就是说,只有善于学习的校长,才能带出善于学习的教师;只有善于学习的教师,才有善于学习的学生。

打造学习型团队,让文化弥散在学校的空气当中,让学生一进校门就受到校园文化的滋养熏陶,校长的引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校长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校长的教育思想从哪里来?来自校长的专业成长,即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也就是“广读书、交高人、善反思、重实践”。

作为校长,他思想的定位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一个优秀的校长,他的办学理念最起码应该具备:走科研兴校之道,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质量,以质量促发展。

二、校长要以身作则。

校长是学校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应该以学校的整体大局为重,时刻考虑整体利益,无论是教学管理工作,还是日常生活当中,校长不仅要从整体上安排部署工作,与师生共同完成,而且还要积极协调各项工作,保障他们的顺利开展。

现今我国教育事业高速发展,藏区小学中各项事业都在逐渐完善中,这就导致其中的工作更加繁杂,所以校长应该理清思路,分清主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教训,同时也要积极和教职工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邴吉(汉宣帝时的丞相)管牛的启示
邴吉的处事方式,体现出抓工作的取舍之道, 那就是抓好自己该抓的事,放手自己不该抓的事。 具体事当然应该抓,但要抓到点子上,抓在职责范 围内,该抓的事没有抓好,不该抓的事乱抓,结果 只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成功的管理之道就在于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各履其责,而不是自己什么事都管,什么事都代办。 那种看上去很“细”而实际抓不到点子上的做法,只 会给工作带来消极负面影响。善于从中心和全局上 去细察问题,科学地区分大小事,主次分明地抓落 实,才是高明的领导,才能充分调动部属工作的积 极性,统筹落实好各项工作,实现科学发展。
三、管理方法
(一)邴吉(汉宣帝时的丞相)管牛的启示
-----管理之道: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履其责
故事: 两件事: 1、 路见有人斗殴,视而不见。 2、路见犍牛口吐白沫,细察因由。 邴吉陈述原因: 百姓斗殴,是地方官员的事,丞相的职责在于 总揽全局。 正值春耕,犍牛口吐白沫,说明气节反常,可 能影响收成和老百姓的温饱。是大事。
二、骨干是些什么样的人?
勤奋的人: 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高效了解业务新知,同时具有 坚韧的工作毅力的 懂得协作的人: 在大家中起带头示范作用,还能在利益处理的时 候优让别人从而获得威信。 上下愿景的传达者: 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意志,又要能及时处理当前遇 到的情况,把下级同事的好意见反映给上级。 上下级可以指望的人: 他们是企业领导人敢于对外承诺的关键人力资源, 也是下级同事可以期待得到实现的最大资源
(三)、用最简单应对最复杂
复合智商------指一个人面对高压力和复杂难 题,以及多重挑战时所表现出的能力。 如果能够在最复杂的情境中镇定下来,找 出原则来执行,就是最有成功物质的人。 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缺乏解压的能力,而 是把简单的事做得复杂了。
用最简单应对最复杂
授权工作清单
必须授权的工作 可以授权的工作 应该授权的工作 不能授权的工作
注:若将复杂的工作变简单,不妨将工作进行清 晰的划分,按照工作性质确定哪些工作可以授权
(四)主管必修第一课:-------认知员工
认知: 1、没有员工没有缺点,愈有能力的员工,性 格愈特殊、愈特立独行。修饰员工的缺点, 是主管每天都要做的事。 2、只要发现有特殊专才的员工,就要仔细检 视,他可能也有一些特殊的问题,要及早发 现,进行特殊的修饰。
管理之道:
一、职场如何选人 (一)吃自助餐识人 (二) 交流识人 (三)会出选择题,而不 是是非题的人 (四) 价值观取向识人 (五) 拥抱未来,而不是 过去
二、骨干是些什么样的人?
三、管理方法
(一)、邴吉管牛的启示 (二)、一次只处理一件事 (三)、用最简单应对最复杂 (四)、主管必修第一课:
-------认知员工
一、职场如何选人
(二) 交流识人 与下属交流,无论你跟他讲东还讲西,他 都完全附和你,这种人最好不要放在要害职 位,他只是一个执行者。他会把你交待的事 做得很有效率,错的也是。所以,他不是可 以独当一面的人。

一、职场如何选人
(三)会出选择题,而不是是非题的人 : 1、提出A方案、B方案、C方案,分析各自的 优点、缺点,然后说出建议方案,为什么。 (是老板喜欢的风格) 2、提出A方案、B方案、C方案,说出优点 、 缺点,但不提供建议。(只是一个分析师)
点子需要层层把关吗?
解决办法: 1、员工可以在招贴板上解释自己的想法,领导人 在展厅内到处走动,看到感兴趣孤点子,可以停 下来与员工做一番讨论。 2、另外一个好办法,是给初步想法制定不同的标 准。领导层可以明确指出一个好的初步想法的标 准,从而避免让好心的把关者剔除想法中最有意 思的部分。 3、在筛选过程中,可以加入新的声音 4.最后,鼓励提出点子的人在早期检验自己的关 键假设,从而使创新从理论转变为实践
(五)、散步式的职场管理
(六)点子需要层层把关吗?
一、职场如何选人
(一)吃自助餐识人 : 1、拿得多的人,吃不完的人。说明他分寸不 够,包了很多工作,做不完 2、先拿一次,吃了蛮好吃的,再去拿一次。 说明他会量力而为。 3、每次拿很少,那他也是浪费了很多时间。 4、如果很拘谨,吃的很少东西就不吃了,那 说明他浪费了一餐免费的机会,也很可惜
(五)、散步式的职场管理
每天散步是与下属进行沟通,并解决职场 上所有的问题。既不用多花时间,又能保 健康;散步轻松,自然问题好沟通;即使 下属犯错,此刻规过也不伤尊严。 这确是极高明的人事管理与沟通方法。因 为,最具人性的尊重管理,才能建立共识, 永续经营。
六、点子需要层层把关吗?
高管说:没有好点子或点子没新意。 根源:提出点子的人得先经过一个通关程序,才能 最终站到高层领导面前。这个通关程序就是:审 核、筛选、辩论、调整才能进入最高层的双周例 会议程。提出点子的人必须先把想法告诉部门经 理,然后是关键职能部门的代表、高层领导的重 要工作人员,或许还有一两位领导。这些人都会 对点子发表一些明确的看法,而提出点子的人只 好想办法把这些看似矛盾的意见都考虑进去。当 点子最终通过层层关口,它早已变得索然无味, 毫无创意,每个人都能接受,但每个人也不会觉 得兴奋激动。
解决方法:两件事:避免伤害与调整改变
1、“避免伤害”是要让员工的缺点,不至于产生立 即的危害,方法是避开其据点。 例如,不善沟通,会得罪人的员工,就不 要让他可以独立完成的工作。用其长,避其短, 是主管用人最基本的素质。 2、“调整改变”是长期工程,目的是将有特殊能力 的员工,改变成一个全方位可信赖的人材。 第一步是指出缺点,让员工自己认知到问题 所在。有些员工的缺点之所以会长期存在,往往 是因为根本不自知。 第二步是提出改变的方法与制定时间表。提 出具体的改变步骤,让员工按部就班进行; 第三步是配合要求改变的时间,进行检查, 最终验收成果。
(二)如何从千头万绪的琐事中,更好地执行计划?
一次只处理一件事
用一张纸,写下你一天要做的六件最重要 的事,并标明其重要性的次序。那么第二天 就按照标明的事从最重要的做起直到你下班。 也就是说,你需要清除一切分散注意力, 产生压力的想法,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主 要专注的事情上,让你的思维完全地进入当 前的工作状态。 一次只处理一件事。
一、职场如何选人
(四) 价值观取向识人
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差距,就 很难融入到企业的整体氛围中去。
一、职场如何选人
(五) 拥抱未来,而不是过去 关于人材,我们常说,当我们雇用员工时,是雇用他的 未来,而不是他的过去。那么,我们如何知道他未来有没有 潜力呢? 专家指出,奥运体操教练在选择选手时,不一定是选最 强的,也不一定是身体最柔软的,而是选那些愿意倾听反 馈,准备好被教练的孩子。换句话说,对于反馈的接受度, 就是一个人的潜力。企业在选择、发展人才时,也应该采取 同样的思维。 不只是选人不能只看过去,公司的策略也不应该执着于 过去。就像策略大师摩托尔所说:“你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他指出,当公司营运越成功,就越受固有的策略和营运所束 缚。公司必须修正事业组合,调整原来的资源分配方式,才 能脱离这般地心引力的牵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