鲑鳟鱼养殖技术基本要点

合集下载

鲑鱼种养殖技术

鲑鱼种养殖技术

鲑鱼种养殖技术鲑鱼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重要食用鱼类,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养殖鲑鱼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鲑鱼种养殖的技术要点,以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

1. 养殖品种选择鲑鱼的养殖品种通常包括大西洋鲑、太平洋鲑和桂鱼等。

在选择养殖品种时,需要考虑当地水质、温度、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大西洋鲑适合在淡水养殖,太平洋鲑适合在咸水养殖。

2. 养殖场地选择养殖场地的选择对于鲑鱼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选择水质清洁、水流充足且氧气供应充足的地点。

其次,需确保养殖场地周边没有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保证鱼类的健康。

3. 养殖水质管理鲑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加强养殖水质管理。

首先,要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包括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指标的检测。

同时,要控制投饲量,避免过度投饲导致水体污染。

另外,要定期清理养殖网箱和废水处理设施,保持水质清洁。

4. 养殖饲料管理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是养殖鲑鱼的关键。

养殖者应根据鲑鱼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类型和投喂量。

饲料应具有良好的营养成分,以满足鲑鱼的生长需求。

同时,要控制饲料投喂的时间和频率,避免过度喂养。

5. 疾病防控鲑鱼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困扰,因此有效的疾病防控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保证养殖环境的卫生,定期清理养殖设施,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其次,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并加强对鲑鱼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 温度管理鲑鱼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做好温度管理工作。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鲑鱼的温度要求,调整养殖水温,以促进鲑鱼的生长发育。

同时,在冬季要加强保温措施,避免过低的水温影响鲑鱼的正常生长。

7. 养殖管理技巧除了以上几点技术要点外,养殖者还需掌握一些养殖管理技巧。

首先,要进行定期观察和记录,包括鲑鱼的生长情况、饲料消耗情况以及水质变化等。

其次,要根据观察记录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提高养殖效益。

鲑鱼养殖技巧大揭秘

鲑鱼养殖技巧大揭秘

鲑鱼养殖技巧大揭秘鲑鱼养殖技巧的掌握对于提高养殖效益、提供安全健康的鱼类产品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揭秘鲑鱼养殖的一些重要技巧,帮助您提高养殖效果并获得更好的经济回报。

第一章:鲑鱼的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养殖的鲑鱼品种是成功养殖的第一步。

常见的鲑鱼品种包括大西洋鲑、太平洋鲑等。

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和生长特性,应根据养殖环境和市场需求进行科学选择。

第二章:合理的养殖环境1. 水质管理:鲑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保持水质清洁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

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如PH值、溶解氧含量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水质稳定。

2. 温度控制:鲑鱼生长适宜的水温范围为8-16摄氏度,应根据水域特点和季节变化合理调节水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3. 养殖密度:为了保证鲑鱼的生长和健康,应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造成疾病传播和生长发育不均匀。

第三章:科学的饲料管理1. 饲料选择:选择优质的鲑鱼饲料,包括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并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2. 饲料投喂:定时定量、分次投喂是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

根据鲑鱼的生长阶段和口腔结构特点,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浪费和水质污染。

3. 饲料转化率:饲料转化率是评价养殖效益的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饲料的摄食率和鱼体生长状况,调整饲料组配和投喂策略,提高饲料利用率。

第四章:疾病防控与健康管理1. 预防疫病:定期检查鲑鱼的健康状况,制定科学的疫病防控方案,包括疫苗接种、环境消毒、饲料添加抗病物质等,并及时处理发病鱼只以避免疫情扩散。

2. 健康监测:建立健全的养殖健康档案,监测鱼只的生长发育、饲料摄食率、疾病情况等,并定期开展检测与筛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五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鲑鱼养殖需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减少养殖废水排放、合理利用饲料资源、保护周边生态环境等举措应得到重视,实现养殖业的绿色发展。

结语:鲑鱼养殖技巧的掌握是提高养殖效益和鱼类产品质量的关键。

鳟鱼养殖条件

鳟鱼养殖条件

鳟鱼养殖条件
鳟鱼是一种优质的淡水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以下是鳟鱼养殖的基本条件:
1. 水质条件:鳟鱼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水温适宜的范围为12℃-18℃,PH值在7.0-8.0之间,水中溶氧量应保持在5mg/L以上。

2. 水源条件:养殖鳟鱼的水源应该来自于山泉、河流、湖泊等天然水源,水质清澈透明,无污染,有良好的流通和换气能力。

3. 养殖设施:鳟鱼适合在宽敞的水面和深度较大的池塘中养殖,养殖池应该有良好的防渗功能和水位调节能力,同时要保证养殖池周围无毒害植物和建筑物。

4. 饲料供应:鳟鱼是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型鲑鱼、虾、蛤蜊等为食,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有稳定的饲料供应。

5. 环境控制:养殖鳟鱼的场地要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清理池塘,以保证鱼儿生长环境整洁卫生。

综上所述,养殖鳟鱼需要注意的条件较多,但只要严格按照条件进行养殖管理,就能够获得丰硕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1 -。

鲑鱼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鲑鱼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鲑鱼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鲑鱼是一种受欢迎的食材,其味道鲜美,肉质鲜嫩,富含蛋白质和健康脂肪。

本文介绍了鲑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水质要求、饲料选择、疾病预防等方面。

正文:鲑鱼作为一种优质的食材,其养殖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对于想要养殖鲑鱼的人来说,了解鲑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鲑鱼的养殖需要注意水质问题。

鲑鱼是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的鱼类,对水的温度、pH值、溶解氧等因素有一定的要求。

通常来说,鲑鱼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2-18摄氏度,当水温过高或过低时会影响鲑鱼的生长和养殖效果。

此外,鲑鱼对pH值也有一定的要求,最适宜的pH值在6.5-8.0之间。

同时,保持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也非常重要,鲑鱼需要充足的溶解氧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其次,选择合适的饲料也是鲑鱼养殖的关键。

鲑鱼是食肉鱼类,需要摄入大量的蛋白质和健康脂肪以支持其快速的生长。

在饲料选择上,应该选择优质、均衡的鱼食,其中包含足够的蛋白质、脂肪和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

同时,饲料的投放也要有规律,不能过量或者不足。

过量饲料会导致水质恶化,对鲑鱼的生长不利,而不足饲料则会影响鲑鱼的生长速度和身体健康。

此外,鲑鱼养殖中还需要注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常见的鲑鱼疾病包括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为了预防疾病,可以通过控制水质、加强管理和饲养环境的清洁来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定期监测鲑鱼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疗疾病时,应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按照正确的用药剂量和方法进行治疗。

最后,鲑鱼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控制也要做好。

养殖池或鱼塘的设计和建造应遵循科学的原则,保证有足够的水量和空间供鲑鱼进行活动。

同时,应定期清洁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此外,在寒冷的冬季,应该采取保暖措施,防止水温过低对鲑鱼的影响。

总之,鲑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提供了适合的水质、选择了优质的饲料、加强了疾病预防和环境控制等方面做好工作,才能保证鲑鱼的健康生长,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鳟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鳟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鳟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鳟鱼是一种适应性强的淡水鱼类,其养殖方式主要包括池塘养殖、流域养殖和槽缸养殖。

鳟鱼养殖的注意事项涉及饲料选择、水质控制、疾病防治等方面。

本文详细介绍了鳟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养殖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正文:一、鳟鱼养殖的方法1. 池塘养殖池塘养殖是鳟鱼养殖的一种常用方式,通过控制塘口流量和管理水质,可以使鱼儿生长得更好。

首先需要选取距离水源近、地势较高、土壤透水性较好的地方,修建好池塘,并确保水源充足。

然后根据鱼种和饲养数量来布置投饵器、投药器等设施。

在养殖过程中,需定期清理池塘杂草、控制藻类生长,保持水体清洁。

2. 流域养殖流域养殖是利用河流或湖泊进行鳟鱼养殖的方式。

在养殖前,需要对流域的水质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鳟鱼生长的需求。

在流域中选择适宜养殖的区域,搭建好围网和投喂设施,并制定科学的投喂计划。

同时,要定期巡查围网和清除污染物,防止病害的发生。

3. 槽缸养殖槽缸养殖是一种小规模的鳟鱼养殖方式,适用于室内养殖和阳台、庭院等小空间的养殖。

首先要准备好养殖槽缸,确保容积和水质满足鳟鱼生长的需求。

然后选择适宜的饲料,按照饲养量和时间进行合理投喂。

注意要定期换水和清除余食、粪便,保持水质清洁。

同时,保持适宜的水温和光照条件,促进鳟鱼的生长和繁殖。

二、鳟鱼养殖的注意事项1. 饲料选择鳟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的饲料有比鱼和虾。

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鳟鱼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新鲜程度和存储方式,避免变质和污染。

2. 水质控制水质是鳟鱼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鳟鱼适应的水温范围为10-18℃,PH值保持在7-8之间,溶解氧和硬度也要符合鳟鱼生长的要求。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监测水质参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保持水质稳定。

3. 疾病防治在鳟鱼养殖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疾病问题,如细菌感染、寄生虫等。

要定期检查鱼体,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疾病的传播。

鳟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鳟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鳟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鳟鱼的养殖是一项盈利丰厚且风险较低的养殖业务。

本文将介绍鳟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选址、水质管理、饲养技巧和疾病防治等方面。

通过仔细遵循这些指南,养殖者将能够获得更好的鳟鱼产量和质量。

正文:一、选址鳟鱼适宜生长于寒冷的山区水域,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在选址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水源:选择水质清澈、来源可靠的溪流或山泉水源,尽量避免选择有污染源的地区。

2.气候条件:鳟鱼适应寒冷气候,在夏季温度适中的地区生长效果更好,需要避免过高的温度。

3.地形地貌:选择拥有适宜的山坡或流动水体的地区,水流不宜过急或过慢,保证水质流通。

二、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鳟鱼生长和繁殖的关键,以下几点是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水质管理方面的内容:1.PH值:维持适宜的PH值(介于6.5-8.0之间)有助于鳟鱼的正常生长,PH 值过高过低都会对鳟鱼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溶氧量:鳟鱼需要充足的溶解氧才能呼吸,应保持水体中的溶氧量在鳟鱼所需范围内(最低6mg/L),在密度较高时使用增氧设备补充溶解氧。

3.水温控制:鳟鱼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10-18°C,不同阶段的鳟鱼对水温有所差异,因此应根据鳟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节水温。

三、饲养技巧1.饲料:选择好质量的饲料,根据鳟鱼的生长阶段和饲养密度提供适宜的饲料,并注意饵料的投喂量和频率,避免过量和浪费。

2.摄食方式:鳟鱼为肉食性鱼类,摄食方式为啄食,因此在投喂时要控制一次饲料的数量,尽量避免浪费和饵料的反复污染。

3.集约养殖:采用密度适宜、水面利用率高的集约养殖方式,可以提高产量并减少养殖成本。

但要避免过度密集,造成鳟鱼之间的竞争和疾病的传播。

四、疾病防治鳟鱼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影响,因此需要做好相关的防治工作:1.定期检查:养殖者应进行定期的鳟鱼检查,观察鱼群的生长状态,注意是否有异常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防治疫病: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症状,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防治,在鱼群中出现疫情时,应及时隔离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鳟鱼养殖技术

鳟鱼养殖技术

鳟鱼养殖技术鳟鱼(Salvelinus fontinalis)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而备受人们喜爱。

蓄养鳟鱼可以为养殖户提供良好的经济效益。

然而,要实现成功的鳟鱼养殖,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养殖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鳟鱼养殖的种苗选育、池塘建设、水质管理、饲料投喂和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要点。

1. 种苗选育鳟鱼的种苗质量直接影响养殖的成败。

选育种苗时,应选择肥壮、体表无明显疾病和畸形的个体。

最好选择来自健康母鱼产卵的鱼苗,以确保遗传品质优良。

种苗长度应在5-10厘米之间,活体率在90%以上。

2. 池塘建设合适的池塘建设是鳟鱼养殖成功的关键。

在选择池塘时,应优先考虑水质清洁、通风良好的地点。

具备自然流水或者良好的水循环系统,以保障充足的氧气供应。

对池塘进行适当的修整和清洁,确保底质充足且无杂质。

同时,设置合理的池塘面积和水深,使鳟鱼能够有足够的游泳空间。

3. 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鳟鱼健康成长的基础。

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氨氮、硝酸盐等指标,并保持适宜的水温。

控制池塘水质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清理池底的沉积物,避免水污染和寄生虫滋生。

适量补充水体中的溶解氧,可采取增氧设备或者娇气噴头。

4. 饲料投喂鳟鱼的饲料投喂对其生长发育和鱼体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饲料投喂量和饲料比例有助于提高鳟鱼的养殖效益。

一般来说,可采用常规鱼类饲料,也可结合环境和市场需求选择特殊饲料。

投喂频次应根据鱼体食欲和吞咽能力进行调整,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浪费和污染。

5. 疾病防控在鳟鱼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防控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应定期检测水质和鱼体健康状况,及时排查问题。

其次,饲养环境要保持清洁,避免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在疫情流行季节,可适当添加鱼类养殖专用的药物,并根据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投放。

此外,养殖户还应定期请兽医进行检查,确保鱼群的健康生长。

总结:鳟鱼养殖技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对种苗选育、池塘建设、水质管理、饲料投喂和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全面掌握。

浅谈鲑鳟鱼类养殖技术

浅谈鲑鳟鱼类养殖技术

围很 少 ,我 国鲑 鳟 养 殖 更 是 廖 廖 无 几 , 2 0 1 1年 全 国水
产 品养殖 总 产 量 3 4 0 0万 吨 , 其 中鲑 鳟 的产量 仅 1 万 吨 左右 , 全 世 界 鲑 鳟 鱼 的产 量 也 只有 5 0万 吨 , 国 内鲑 鳟 的 消费 主 要 依 赖 进 口 , 年进 口鲜 活 、 冷冻鲑鳟鱼产品 5 万 吨左 右 。鲑 鳟 鱼 和 人参 、 雪莲 、 冬虫 夏 草 一 样 对生 态 环 境 的 要求 是 非 常 严 格 的 , 因此 , 人们 把 鲑 鳟 鱼 被称 为 “ 水 中人 参 ” 。D HA、 E P A是 鱼 肉 中特有 的 营养 物 质 , 具 有健脑 、 预 防心 血 管 病 、 抗癌 、 抗衰老 、 预 防老 年 痴呆 症 等 功效 。深 海 鱼 油 主要 成 份 就 是 D HA和 E P A。在 每
1 0 0 g 鱼 肉中 , 虹鳟 含 D HA9 8 3 mg , E P A 2 4 7 m g , 鲤 鱼 含
鳟等。
1 优 良的生存 环 境 和 富含 D H A、 E P A使鲑 鳟 鱼 被
称 为“ 水 中人参 ”
人 参 是 人 们 公认 的补 品 。它 生长 在 长 白山 的原 始 森林中 , 人烟稀少 、 空气 清 新 、 环 境 污染 很 少 , 人 参 除含 有 特 殊 的 营养 物 质 外 , 另外 它 不 含 有 毒 有 害 物 质 。冬 虫夏 草 、 雪莲 等也是著名 的营养 品 , 它 们 的生 存 环 境 也很特殊 , 人 类 活 动少 , 污染 自然 少 , 对 海 拔 的 要 求 较
环 境 和 摄 食 结 构 等 有 很 大关 系 。有 一 类 鱼 , 它 的营 养
发 源地 , 那 里 风景 优 美 、 景 色 宜人 、 水 质 清澈 。虹 鳟对 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鲑科鱼类,习惯上有的被称作鲑,有的称为鳟,统称为鲑鳟。

鲑鳟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无肌间刺的鱼类,因其品质好、营养价值高,有助于健脑,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因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它近年受到市场热捧,走俏餐桌。

鲑鳟鱼在我国的养殖前景看好,现将鲑鳟鱼养殖技术基本要点介绍如下。

1选择与鲑鳟鱼类生物学特性相适应的水域进行养殖1.1水温水温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鲑鳟鱼养殖需要低温的水域环境。

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生长越快,水温越高,溶解氧越低,当水温达到22℃时,水中的溶解氧会降到5~6mg/L,这时水环境出现了水温偏高和氧量偏低两个不利因素,鱼体代谢强度和饵料效率都会降低,长此下去会严重地影响生长,甚至引起死亡。

水温18℃以下,生长一般不会受到水温和溶解氧的影响。

因此在鲑鳟鱼养殖选择水源时要选择泉水和水质清新的河水,水温以10~18℃为宜。

1.2溶解氧鲑鳟鱼喜栖高溶解氧水域,当水中溶氧低于3mg/L时,会出现大批死亡,该值为夏季的致死点;低于5mg/L时,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要使鲑鳟鱼良好生长,水中溶氧最好在6mg/L以上;到9mg/L以上生长速度较快。

掌握饲育用水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并适时予以调节,避免各种因素的刺激,保持安全的溶解氧环境是保证养殖效果的关键。

1.3水质影响鲑鳟鱼生长的水质因素很复杂,主要是水的酸碱性和氨氮(NH3)浓度。

鲑鳟鱼对pH的耐受范围是5.50~9.20,适宜范围是6.50~7.50,酸性特别是强酸性环境会使鲑鳟鱼生长受到抑制。

建设鲑鳟鱼养殖场时,应对水源的环境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2建设符合健康养殖需求的鱼池结构
鲑鳟鱼养殖池以长方形、四角圆钝的结构为佳,没有死角,走水合理,鱼可在垒池均匀分布,鱼池宽4m,长不超过l5m为好。

鱼池排水口设置一层拦鱼栅,两层闸板,采用倒虹吸式排水,这样有利于底部污物排出。

鱼池供水应采用并联供水方式,减少鱼体发病交叉感染机会。

鱼池供水条件不好,采用串联鱼池供水的,应在排水口下方设沉淀池,减少残饵、鱼粪等代谢物对下方池鱼的危害。

3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鲑鳟鱼放养密度可以随水交换量、溶氧量增加而加大,但放养密度在l6kg/m3以上时,鱼体的代谢物增加,将使水化指标上升,鲑鳟鱼只能保证平时的摄食活动,生长缓慢,抵御疾病能力将会降低。

因此,鲑鳟鱼的放养密度应保持在l0~l4kg/m3范围内,这样即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体又可提高鱼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4精心饲养,严格管理
4.1饲料投喂鲑鳟鱼养殖所用饲料成本约占养殖成本的60%左右。

确定科学的投喂方式是取得理想效益的基本保证。

在鲑鳟鱼类饲养过程中必须保证饵料成份的营养平衡和品质质量,投饵量不足会造成饥饿,使鱼成长参差不齐,导致寄生性疾病发生;投喂饵太多易发生残饵污染,增加氧气的消耗量及各种传染病发生机会。

必须根据水温、鱼体状况、溶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投喂。

在适宜的条件下鱼种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9%左右,日投铒次数6~8次;成鱼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2.50%左右,日投饵次数3~4次。

并且要注意饵料粒径与鱼体规格相适应,一般饵料粒径为所喂鱼口裂2/3为佳。

4.2日常管理在养殖过程中,日常必须坚持勤观察、勤巡塘,观察水质变化、鱼类的活动、摄食情况、有无病害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各项工作记录。

残饵及粪便里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是鲑鳟鱼的致毒物质,容易引发与缺氧状态相同的厌食症状,因此应定期清洗池底(每周1次)。

饵料投喂前要过筛,筛出碎料粉,减少饵料对水环境的污染和对鱼类鳃部附着的危害。

水源不足、池水水温高时,可利用增氧设备和补充地下水增加水中溶氧,降低水温。

要经常清除鱼池周围的垃圾、水面上的漂浮物等,改善和保持鱼池周边环境条件,减少周围环境对鲑鳟鱼生长的不良影响。

5做好鱼病防治
鲑鳟鱼常见的疾病有营养性疾病、体外寄生虫病、水霉病、细菌性烂鳍病、烂腮病、肠炎等,其中以营养性疾病最为常见,其次是小瓜虫病和三代虫病。

当鱼健康状况不佳时,鱼会离开群体,游到排水处或在池壁、池底缓慢游动。

不健康的病鱼体色发暗或变黑,摄食迟钝,食量减少,游泳方式异常或者出现腹部膨胀、腮盖外张、鱼体表面局部浮肿,出现白点和白云状黏
44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年第17期鲑鳟鱼养殖技术基本要点
周蓉
(甘肃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30)
液,鱼鳍糜烂,基部充血,肛门扩张、充血或有粪便黏着等现象。

通过解剖可以看到鱼体内部器官也出现了异常症状,肾脏、肝脏变色,形状变异,胃肠充满黏液等。

鲑鳟鱼鱼病的防治要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原则,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寓防病于管理之中,主要措施有:选用体质健壮、抗病能力强的优良鱼种;提高池水溶氧量,保持水体清洁卫生;投喂新鲜、适口的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坚持鱼体入池消毒,发病季节还要进行水体消毒,消灭病源,适时投喂药饵进行预防;细心观察,发现病情及时诊治,并把病鱼单独饲养。

营养性疾病要从改善饲料入手,投喂适口、营养全面的饲料;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数量的代黄粉等中药,可有效预防寄生虫和细菌性疾病;在夏季,要适时增氧,增加水体溶氧量,防止鱼种浮头。

近年来,定西市白灵菇生产规模日趋扩大,但由于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产量较低,加之其生长周期较长,菌袋中剩余营养较多,造成白灵菇废料大量堆积和浪费,严重影响白灵菇生产环境。

为使白灵菇废料变废为宝,得到再利用,我们在渭源太白山白灵菇反季节生产基地探索出一套利用白灵菇废料栽培鸡腿菇技术,取得理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供试菌种
母种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在PDA综合培养基上、26~28℃条件下恒温培养,约经8~9d,菌丝长满试管斜面后,进行提纯复壮。

将提纯复壮后的母种扩管后接种在(棉籽壳86%、麸皮5%、玉米粉5%、石灰粉2%、糖、磷肥各1%)培养基上。

原种采用750mL菌种瓶,栽培种采用12cm×25cm×0.004cm聚丙稀筒料。

培养料装瓶或装袋时,用木楔在中间打一直径约1.50cm的接种孔。

培养料在121~124℃、0.10~0.13M pa压力下灭菌2.50h,待料温冷却至25~26℃时,无菌操作接入母种,在室温22~26℃,空气相对湿度65%~75%条件下培养25d左右。

2菌袋制作
挑选未出菇或杂菌污染较少的白灵菇菌袋,全脱袋,削刮泥土,浸泡于石灰水池中3d后捞出,沥去多余水份,用铁铣拍打碎,按配方配料。

(1)白灵菇废料45%、棉籽壳47%、麸皮5%、石灰粉2%、过磷酸钙1%;(2)白灵菇废料60%、棉籽壳21%、麸皮10%、玉米粉5%、石灰粉3%、过磷酸钙1%;(3)对照(CK):棉籽壳97%、石灰粉5%、过磷酸钙1%。

按料水比1:1.20将培养料充分拌匀堆闷4h,pH值调至7.50~8。

采用20cm×40cm×0.0045cm高密度聚乙稀筒料装袋,装料应松紧适中,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棉籽壳压破袋。

常压100℃灭菌10h,闷4~6h,待菌袋温度降至28~30℃时移入接种室,按常规接种法两头接种,每袋接种量不超过料重的5%,接种的菌袋放入室温22~24℃、空气相对湿度65%~75%的条件下紧密排放避光培养,及时翻袋,36~48d菌丝满袋。

3覆土
在菇棚内整地做畦,畦宽1.50m,长5m,深20cm,沿棚内两侧挖畦,畦间留40cm宽的作业过道,建畦后进行喷水保湿,在畦底及四周喷2%三氯杀螨醇及2%高锰酸钾杀虫杀菌。

然后将菌袋脱袋后平卧埋入土中,袋与袋间隔2~3cm,用细土填充间隙,浇透水后再在菌袋表面覆土(覆土含一定腐殖质的麦田土、菜园土均可)。

覆土前摊开暴晒4~5d后拌入2%石灰粉,喷洒500倍液DDV,将土壤含水量调整到30%左右,覆土层深不超过5cm,土粒大小直径以0.50cm为宜,覆土后覆膜可保温保湿,当土壤表面长出大量菌丝后揭膜催蕾。

4出菇管理
菌袋覆土后20~25d即可出现小菇蕾,出菇期间菇棚内温度应控制在10~22℃,相对湿度维持在85%~95%。

用竹片在畦上搭起小拱棚,便于大棚定期通风换气时控制拱棚内的温度、湿度、空气及光照。

尤其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温度以15~20℃为宜,超过25℃应及时降温,以免菌柄伸长,过早开伞。

每天通风2~3次,每次约30min,低于10℃子实体生长较慢,应保温减少通风次数,同时结合白天和夜晚温差刺激促进其生长,在菇体分化、子实体生长阶段,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但光线不宜过强,以免影响质量。

5结束语
以白灵菇废料为主料栽培鸡腿菇,就地取材,成本低廉,尤其在地处偏避的高海拔白灵菇反季节出菇生产基地,可节约纯棉籽壳45%~60%,转化率均在100%以上,不但节约了成本,还有效改善了白灵菇出菇场地卫生,减少了环境污染,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实现了白灵菇生产基地整体生产的良性循环。

白灵菇废料栽培鸡腿菇技术
高顺平,苟永平
(陇西县农技中心,甘肃定西748100)
45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年第17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