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设计计算书
砌体结构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南京市某三层办公楼,每层层高均为3.6m,女儿墙高为0.6m,室内外高差为0.45m,建筑总高为11.25m。
(1)楼面做法:瓷砖地面,120mm厚钢筋混凝土预制板,V 型轻钢龙骨吊顶。
(2)屋面做法:三毡四油防水层,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150mm厚水泥蛭石保温层,120mm厚钢筋混凝土预制板,V型轻钢龙骨吊顶。
(3)墙面做法:内外墙面作20mm厚的混合砂浆粉刷后,再饰以乳胶厚漆。
(4)墙体:采用240多孔粘土砖,双面粉刷,均为20mm厚抹灰。
砖墙度等级为MU10,砂浆强度等级,底层为M7.5,二~三层均为M5。
(5)女儿墙:高600mm。
(6)门窗:采用木门、铝合金框玻璃窗,门洞尺寸:2.0m×1.0m;窗洞尺寸1.5m×1.5m。
(7)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在地表下3m处。
土层分布情况表土体名称平均厚度(m)ω(%) γ(3/mkN)e fak(kPa)素填土0.80粘土0.78 32 16.8 0.9 160粘土 5.05 30 17.8 0.82 200粘土 6.22 24 18.6 0.78 220二、设计过程(一)结构承重方案的选择(1)该建筑物共三层,总高为11.25m<21m,层高均为3.6m;房屋的高宽比为11.25/13.14=0.865<2.5;横墙较多,可以采用砌体结构,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2)变形缝的设置:该建筑物的总长度为32.64m<60m,可不设伸缩缝;根据所给地质资料,场地土均匀,可不设沉降缝;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可不设抗震缝。
(3)墙体布置:采用240厚多孔粘土砖。
大部分采用横强承重方案,对于开间大于3.6m的房间,中间加设横梁,横梁间距为3.6m,跨度为5.4m,所以此设计为为横墙承重。
最大横墙间距为10.8m<15m,房屋的局部尺寸都满足要求。
(4)基础方案:根据上部结构形式和当地地质条件,选用墙下条形基础,基础底面做混凝土垫层。
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砌体结构设计计算书专业班级土木工程01 学生姓名丁叶学号**********指导教师董明海目录一、计算方案二、高厚比验算三、载荷计算四、墙承载力计算五、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六、墙梁、挑梁、雨棚的计算七、地下室墙体的计算八、屋盖梁的计算一、确定房屋的结构承重方案:该房屋为四层砌体结构办公楼,采用横墙承重方案。
二、确定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横墙的最大间距S=3.6×3=10.8m<32m,采用刚性方案。
三、荷载统计:(1)屋面恒荷载二毡三油绿豆砂 0.35 kN/m24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20 kN/m350mm厚泡沫砼 5 KN/m3100mm厚现浇砼板 25 kN/m315mm厚板底抹灰 17 kN/m3(2)屋面活荷载2.0 kN/m2(3)各层楼面恒荷载3.1 kN/m2(4)各层楼面活荷载2.2 kN/m2(5)卫生间楼面恒荷载8.0 kN/m2(6)卫生间楼面活荷载2.0 kN/m2(7)墙体自重标准值240墙体自重(双面粉刷) 5.24 kN/m2240墙体自重(单面粉刷) 5.07 kN/m2360墙体自重(双面粉刷) 7.62 kN/m2360墙体自重(单面粉刷) 7.54 kN/m2四、墙体的高厚比验算:(1)外纵墙高厚比验算:取轴线D上横墙间距最大的一段外纵墙进行高厚比验算。
因为此教学楼采用M5砂浆砌筑,所以[]β=24,由于墙厚大于240mm ,取μ1=1.0.第一层:H=4.14m S=3.6<H ∴0H =0.6S=2.16考虑窗洞口影响:2μ =1-0.4bs s=1-0.4*1.5/3.6=0.83>0.7 β=0H /h=2.16/0.37=5.8<2μ[]β=19.92第二层:H=3.6m S=3.6=H ∴0H =0.6S=2.16 考虑窗洞口影响:2μ =1-0.4bs s =1-0.4*1.5/3.6=0.83>0.7 β=0H /h=2.16/0.37=5.8<2μ[]β=19.92第三层:H=3.6m S=3.6*2=7.2=2H ∴0H =0.4S+0.2H=3.6m 考虑窗洞口影响:2μ =1-0.4bs s =1-0.4*1.5/3.6=0.83>0.7 β=0H /h=3.6/0.37=9.7<2μ[]β=19.92第四层:H=3.6m S=3.6*3=10.8m >2H ∴0H =1.0H 考虑窗洞口影响:2μ =1-0.4bs s =1-0.4*1.5/3.6=0.83>0.7 β=0H /h=3.6/0.37=9.7<2μ[]β=19.92(2)横墙高厚比 横墙墙厚 h=240mm ,墙长S=5.4m ,H=3.24(3.18), H<s<2H,0H =0.4S+0.2H=2.808m, 0H hβ==2.808/0.24=11.7< [β] 综上,墙体的高厚比满足要求。
砌体结构1计算书(修改)

7807.3
7495.0
1.04
1.00
574.7
574.7
6692.2
6536.9
1.86
1.82
(2)砌体结构计算结果图示(以一层为例)
图1 1层板墙平面布置图
图2 1层抗震验算结果(抗力与效应之比,括号内为配筋面积)
图3 1层墙受压承载力计算图
图4 1层墙高厚比验算图(高厚比β/允许高厚比β)
1.
(1)模型输入参数总览
结构形式
层数
楼层平面
楼层质量
材料强度
构件截面
结构阻尼比
地震分组
场地类别
设防烈度
砌体结构
5层
矩形
15kN/m2
砖:MU10
砂浆:M5
混凝土楼板:C25
梁:250x650
柱:400x400
外墙:300mm
内墙:240mm
第二组
II
7度
2.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kN)
墙体总自重荷载(kN)
0.90
地震剪力设计值V
212.74kN
地震剪力设计值V
193.25kN
墙肢横截面面积A
2.0250m2
墙肢横截面面积A
1.5120m2
平均压应力σo
0.49MPa
平均压应力σo
0.73MPa
砌体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fvE
0.1556MPa
砌体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fvE
0.1782MPa
砂浆平均强度等级M
14—3
纵横墙定义
纵墙
纵横墙定义
纵墙
抗力与荷载效应之比
2.07
抗力与荷载效应之比
砌体结构设计计算书!排版后

有防水楼板:
无防水楼板:
7
跨中最大正弯矩发生在活荷载为棋盘式布置时,它可以简化为内支座固支时 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值与当内支座铰支时 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值两者之和。支座最大负弯矩可近似按活荷载满布置求的,即内支座固支时 作用下的支座弯矩。本设计中,楼盖边梁对板的作用视为固定支座。
所有区格板按其位置与尺寸分为1,2,3类,计算弯矩时,考虑泊松比的影响,取
计算跨度:
跨中弯矩:
梁端剪力:
8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近似按矩形截面计算)
,
选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梁截面尺寸符合要求。
故,按构造配置箍筋, 双肢箍。
5.1.4.3一层墙体 截面(考虑活载折减,取4~5层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为 )
A第一种组合( )
B第二种组合
5.1.4.4一层墙体II-II截面
A第一种组合
B第二种组合
5
此截面没有梁支撑在上面。故各层近似按轴心受压计算,一层与二~六层所采用砖和砂浆强度不同,所以要验算二层截面和一层截面,因为轴心受压下截面II-II截面受力最大,所以只验算一层和二层II-II截面即可。
14厚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带保护层一道)
23厚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32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4保温层10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51:6水泥焦渣找坡最薄处30厚
6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20厚
715厚天棚抹灰
合计:
3
楼面做法为:青02J01-73-楼41
1铺8~10厚地砖楼面
2撒素水泥面(洒适量清水)
(3)雨雪条件::最大积雪深度为120 mm;年总降雨量1203mm;设计降雨量为125~156 mm/h基本雪压0.25kN/m2;标准冻深-1.16m;最大冻深-1.34m。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设计计算书班级:姓名:学号:2014.10《砌体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与任务1 熟悉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设计程序和内容,为毕业设计和未来工作打下基础;2 巩固所学砌体结构房屋设计理论,进一步理解结构布置、荷载传递、承载力计算在工程中的应用;3掌握砌体结构房屋的构造设计;4掌握施工图的画法,学会写计算书。
二、设计题目:多层砌体结构房屋设计某多层办公楼,建筑条件图见附图,对其进行结构设计。
三、设计内容1、结构平面布置图:墙、柱、主梁、圈梁、过梁、构造柱及板的布置,确定各层墙、柱、梁、板的截面尺寸及材料和强度等级;(过梁按钢筋混凝土过梁标准图集选取)2、确定静力计算方案,荷载及内力计算和内力组合;3、墙柱高厚比验算;4、墙柱的承载力的计算;5、墙柱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计算;6、墙梁、挑梁、雨蓬的计算;7、地下室墙体的计算;8、绘制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1:100)和圈梁布置及截面图;9、完成结构设计计算书。
四、设计资料某四层砖混结构办公楼,各层建筑平面图见后图,地上各层层高均为3.3m。
楼板除走廊及卫生间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外,其余均采用预应力空心板,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设置高0.9m的女儿墙。
地上各层门窗洞口尺寸:(见附图)门窗编号洞口尺寸备注M-1 1000×2400M-2 1500×2700C-1 1500×1800C-2 1000×1800室内外高差0.9m,基础顶面距地下室室内地面0.5m,地下室层高3m,门洞高2400mm,窗洞高450mm,窗台高2300(高窗),门窗宽见图。
砌体采用MU10粘土砖,M5混合砂浆砌筑。
1、楼面荷载取值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表一选择相应的荷载值。
表一 2.0 2.1 2.2 2.3 2.4 2.5 2.63.11 2 3 4 5 6 7 3.28 9 10 11 12 13 14 3.315 16 17 18 19 20 21 3.422 23 24 25 26 27 28 3.5 29 30 31 32 33 34 35 注:恒载、活载指的是楼面恒载、活载标准值,单位为2/m kN ,要求同学按学号选择自己设计题目的楼面恒载、活载值。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力,取Ⅰ-Ⅰ,Ⅱ-Ⅱ 两个截面,如附图,查表得墙体强度为 f=1.83Mpa,基本
风压 0.35 KN / m2 ,层高 3.6m<4m,总高<28m,可以不考虑风压的作用。
每层墙的计算截面面积为
A1=370 1200= 444000mm 2 ,A2=A3=A4=240 1200=288000mm 2
所以取,N=274.131KN. C, 第二层墙体Ⅰ-Ⅰ截面
a, 第一种组合
N 2 1.2(GK G4K G3K N l 4gk N l3gk ) 1.4(N l 4gk N 3gk )
1.2 (15.82 40.91 2 49.23 32.42) 1.4 (6.195 26.55)
e Nl3 el3 69.786 47.6 15.17mm
N 3
218.903
B, 第三层墙体Ⅱ-Ⅱ截面 a, 第一种组合
N3Ⅱ 1.2G3K N3 1.2 40.91 211.848 260.94KN
b, 第二种组合
N3Ⅱ 1.35G3K N3 1.35 40.91 218.903 274.131KN
1 荷载资料: (1) 屋面恒荷载标准值
屋面找平层,防水层,隔热层
120mm 厚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包括灌封)
15mm 厚板底粉刷
屋面梁自重 天沟自重
合计
(2)不上人的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 (3)楼面恒荷载标准值
地转地面
120mm 预应力混空心板
2.5 KN / m2 2.0 KN / m2 0.23 KN / m2 4.73 KN / m2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某混合结构办公楼结构设计一、基本资料某五层混合结构办公楼,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板楼屋盖,墙体布置及门窗洞口等要求如下图示。
大梁截面尺寸为200mm×500mm,梁端伸入墙内240mm,大梁间距(开间)3.6m。
底层墙厚为370mm,2~5层墙厚为240mm,墙体均双面批档。
砖的强度等级为MU10。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取1.5+0.1n(n:学号的个位数),层高取3.2+0.1p(p:学号的十位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基本风压为0.5kN/m2。
二、材料、结构构造方案及计算单元确定 (1)墙体材料1~2层采用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MU10,M7.5混合砂浆; 3~5层采用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MU10,M5混合砂浆。
(2)结构构造方案根据建筑功能分区,本设计选用纵横墙混合承重方案,即在房间内无横墙处设置横向的钢筋混凝土进深梁,上面铺设横向120mm 厚预应力空心板,大梁支承于窗间墙中部,走廊处用80mm 厚现浇实心板支承于内纵墙上。
上述结构布置方案的刚性横墙的最大间距S max =10.8<32m (刚性方案要求的最大间距),所以该法案属于刚性方案。
(3)计算单元纵墙:根据墙体负载面积(②④⑥⑦轴线处大梁负载面积较大,具体看施工图)与墙体刚性(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开洞口的墙体的刚性较没开洞口的小,故选外纵墙)判断:A 、D 轴楼屋面梁支承处一个开间范围内窗间墙墙段为最不利位置,取窗间墙墙段3.6m 宽的墙体作为计算单元。
横墙:根据墙体负载面积(③⑤轴线处内横墙负载面积较大,具体看施工图)判断:②④⑥轴楼屋面支承两侧预制板处1米长墙段为最不利位置,取取1m 宽墙作为计算单元。
三、墙体的稳定性验算(1)纵墙的高厚比验算 底层:层高:H=3.2+0.8=4.0m ;墙后h=0.37m ;M7.5混合砂浆,则墙的允许高厚比值[β]=26; m s 8.106.33=⨯=;m s m H 8.108422=<=⨯=;则计算高度m H H 0.40==;83.08.10/5.44.012=⨯-=μ; 纵墙的高厚比[]58.212683.081.1037.0/4/20=⨯=<===βμβh H2层:层高:H=3.2m ;墙后h=0.24m ;M7.5混合砂浆,则墙的允许高厚比值[β]=26;m s 8.106.33=⨯=;m s m H 8.104.62.322=<=⨯=;则计算高度m H H 2.30==;83.08.10/5.44.012=⨯-=μ; 纵墙的高厚比[]58.212683.03.1324.0/2.3/20=⨯=<===βμβh H3-5层:层高:H=3.2m ;墙后h=0.24m ;M5混合砂浆,则墙的允许高厚比值[β]=24;m s 8.106.33=⨯=;m s m H 8.104.62.322=<=⨯=;则计算高度m H H 2.30==;83.08.10/5.44.012=⨯-=μ; 纵墙的高厚比[]92.192483.03.1324.0/2.3/20=⨯=<===βμβh H符合要求。
砌体结构计算书

砌体结构计算书是为了确保砌体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安全性而进行的一系列计算过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砌体结构计算书的示例,仅供参考:一、基本参数1.砌体材料: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为f=10N/mm²2.砌体厚度:t=370mm3.砌体高度:H=3.6m4.承受的均布荷载:q=20kN/m²二、计算步骤1.确定墙段宽度:取每段墙宽为B=1m,考虑偏心的影响,取墙段实际宽度为1.2m。
2.计算砌体轴心受压承载力:N=(αfA)其中,α为承载力调整系数,取1.0;f为砌体的抗压强度,取10N/mm²;A为墙段截面积,取A=0.37×0.1×1=0.037m²。
代入数据计算得:N=3.7×10³N。
3.计算偏心距:e=(N/Nk)×e0其中,Nk为砌体的标准承载力,取Nk=2.4×10³N;e0为砌体的初始偏心距,取e0=0.3m。
代入数据计算得:e=0.46m。
4.计算水平截面上的弯矩:M=(qH²)/8其中,q为均布荷载,取q=20kN/m²;H为砌体高度,取H=3.6m。
代入数据计算得:M=43.2kN·m。
5.计算水平截面上的剪力:V=(qH)/2其中,q为均布荷载,取q=20kN/m²;H为砌体高度,取H=3.6m。
代入数据计算得:V=36kN。
三、结论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出砌体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如果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需要对砌体结构进行加固或采取其他措施。
同时,还需要考虑砌体结构的地震作用、风荷载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土木系砌体结构设计计算书结02 陈伟2010010131陈伟2012/7/20目录一、设计任务二、设计条件三、建筑方案设计四、结构方案设计五、选择计算方案和计算单元六、荷载计算七、墙体高厚比验算八、外纵墙承载力验算九、梁下砌体局部承压验算十、风荷载计算十一、基础设计十二、抗震设计一、设计任务设计题目北方某地区一单位拟建多功能职工文化中心,建筑场地平面如图所示,结构形式采用混合结构(墙体为砌体结构,楼屋盖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模与要求为三层办公和小型活动场所,包括阅览室、游艺室、储藏室、办公室等。
建议采用混凝土砌块砌体混合结构,层高3.3m~3.9m,标准开间3.3m~3.9m,进深4.8m~6.0m,无吊顶,内墙抹灰或涂料,外墙为水刷石或清水墙。
设两个楼梯间,首层有门厅和主要出入口,每层设男女卫生间各一间。
除标准单开间房间外,每层设双开间和三开间房间各二间。
单开间房间在内纵墙设一M4门,双开间房间设一M4门和一C4高窗,窗台距室内地面1.8m,三开间房间设两M4门和一C4高窗。
外纵墙每开间设一C1窗,窗台距室内地面1.0m。
其它门窗尺寸由设计者决定。
建筑立面处理,如女儿墙、阳台、雨罩、台阶等,由设计者自行处理。
二、设计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场地地势平坦,地表高程38.56~38.72m,地下水位标高33.4m,无腐蚀性,标准冻融深度为0.8~1.2m。
经地质勘测,地层剖面为:表层0.8~1.2m耕杂土;以下有2.5m深的粉土(孔隙比e<0.85,饱和度Sr<0.5);再往下为厚砂卵层。
粉土层可做持力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190kN/m2。
场地土的类型为中软土,场地土覆盖厚度为60m,地基土容重19kN/m3。
基本荷载条件活荷载:屋面活载(不上人)0.7kN/m2,(上人)1.5kN/m2;楼面活载2.0kN/m2,走廊活载2.5kN/m2;挑棚、罩雨、天沟、施工活荷载0.7kN/m2;基本风压:0.45kN/m2;基本雪压:0.3kN/m2恒荷载:由具体设计决定;抗震设防烈度:6度主要结构材料强度等级和规格砌块强度≥MU10,砂浆≥M5,梁板混凝土≥C30,圈梁、构造柱和基础混凝土≥C30,垫层混凝土≥C15。
三、建筑方案设计本次设计标准开间3.6m,进深均为5.4m,走廊宽度2.0m,层高3.6m ,无吊顶,共三层。
每层设双开间、三开间房间各两间,单开间房间六间,设楼梯间两间。
底层设有一大厅和另外一主要出入口;二、三层布置与底层基本一致,对应底层门厅处改为休息大厅。
双开间房间设一M4门和一C4 高窗,窗台距室内地面1.8m,三开间房间设两M4 门和一C4 高窗。
外纵墙每开间设一C1 窗,窗台距室内地面1.0m。
屋顶为不上人屋顶,外墙为水刷石,内墙为抹灰。
主要入口设一M5 门与一M6门。
女儿墙、台阶等附属设施设计及屋面、楼面、地面等的做法见建筑设计图。
墙体厚度190mm,室内外地坪差0.6m,由四个台阶组成,踢面150mm,踏面300mm。
走廊两侧一侧为次入口,设有一M5钢铁门,另一侧为C5的高窗。
楼梯由4 个梯段组成,每段由12 个台阶组成,台阶踢面150mm,踏面250mm。
梯井宽为240mm,扶手宽为70mm。
墙身采用390x190x190的混凝土砌块砌筑,墙厚190mm,层高3.6m。
地面采用水磨石地面,与基础之间设有地基圈梁,同时起防潮层作用。
楼面采用水磨石楼面,屋面采用不上人屋面做法,顶部设女儿墙,并设混凝土压顶。
详见墙身剖面图。
建筑方案详见图纸(建筑设计图)四、结构方案设计受力体系:墙体为砌体结构,楼屋盖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本结构为纵横墙混合承重体系,单开间房间为横墙承重,双开间及三开间房间为纵墙承重,荷载通过楼板传到梁,再传到纵墙。
首层门厅处内凹,形成自然遮阳,二层开始为全部的矩形,为支撑内凹处上部荷载,在首层该处设有两个300x300的柱子。
由于基础设在有门的墙处,为防止偏心距过大,圈梁也设在该墙的位置,二层以上该处的矩形边缘为剪力墙,详见建筑详图。
主要结构材料的选定:墙体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截面尺寸290mm×190mm×190mm,强度等级MU10。
砂浆为混合砂浆,强度等级M5。
根据砌筑方式,墙宽定为190mm。
梁、板、圈梁、构造柱和基础混凝土等级选C30,垫层混凝土等级为C15。
板的设计:楼板的长跨与短跨分别为:5400mm、3600mm, 长边不大于短边的三倍,因此为双向板。
一般情况下,双向板厚度不宜小于80mm,也不宜大于160mm。
结构采用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因此为连续板,双向板厚度与短跨跨长的比值应满足刚度要求:板厚h与短跨跨长L之比应满足:h/L≥1/50,即:h≥L/50=3600/50=72mm,故取板厚100mm。
梁:依照规范,梁高h应按梁的跨度L来估计,应满足:1/14≤h/L≤1/8。
而梁宽应按梁的厚度h来估计,梁宽b应满足:1/3≤b/h≤1/2。
本次设计中,梁的最大跨度为5400mm,因此可以确定梁的高度范围大致为:380~675mm,为保证建筑物安全,梁高定为600mm;梁的宽度范围大致为:200mm~300mm,梁宽定为200mm,与墙宽相近。
圈梁构造柱的设计:为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及墙身的稳定性,使得楼盖屋盖对强身的约束相当于水平不动铰,同时为了减少因基础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较大振动荷载对建筑的不利影响破坏,抵抗地震力的影响,加固墙身。
本次设计在各层均设有圈梁,并设有基础圈梁,浇筑方式为与钢筋混凝土楼板一起现浇。
圈梁尺寸的一般规定为:宽度不小于240mm;高度不小于120mm。
但由于圈梁的宽度一般应与墙身宽度保持一致,因此圈梁宽度定为190mm ,高度定为400mm。
为了形成墙体内部空间骨架,加强墙体抗弯、抗剪能力;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防止房屋倒塌,本次设计在内外横纵墙连接处均设置了构造柱,利用混凝土空心砌块中的孔洞,插入,与圈梁构成整体。
可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对抗震十分有利。
五、选择计算方案和计算单元:选择计算方案:结构横墙满足规范要求:1 横墙中开有洞口时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应超过横墙截面面积的50%;2 横墙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3 单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其高度,多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H/2(H 为横墙总高度)。
横墙最大间距s=3.6×3=10.8m<32m,满足规范中房屋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的最大横墙间距要求,故为刚性方案。
根据规范规定,刚性方案多层房屋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墙柱在每层高度范围内可近似地视作两端铰支的竖向构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墙柱可视作竖向连续梁。
对本层的竖向荷载应考虑对墙柱的实际偏心影响当梁支承于墙上时梁端支承压力Nl 到墙内边的距离应取梁端有效支承长度a0 的0.4 倍,由上面楼层传来的荷载Nu 可视作作用于上一楼层的墙柱的截面重心处。
选择计算单元:在房屋层数、墙体所用材料种类、材料强度、楼面(屋面)荷载、墙体厚度均相同的情况下,可分别计算各墙体负载面积和墙垛长度的比值来确定最不利计算位置,以此做为计算单元。
通过计算可见,外纵墙的窗间墙垛为最不利计算位置,故选择此处为计算单元。
六、荷载计算屋盖荷载(kN / m2)静荷载:静荷载总计6.33 kN /m2活荷载施工荷载0.7,雪荷载0.3,活荷载取为0.7。
静+活 6.93(标)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6.33×1.2+0.7×1.4=8.576(设)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6.33×1.35+0.7×1.4×0.7=9.232(设)(采用此值)则由屋盖传给计算墙垛的荷载为6.93x0.5x5.4x3.6=67.36(标)9.232x0.5x5.4x3.6=89.74(设)(说明:公式中Y 0取1.0,活载组合值系数取0.7)楼盖荷载:静荷载总计3.45 kN /m2活荷载楼面活载2.0,走廊活载2.5,活荷载取为2.5。
静+活 6.95(标)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3.45×1.2+2.50×1.4=7.64(设)(采用该值)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3.45×1.35+2.50×1.4×0.7=7.11(设)则由楼面大梁传给计算墙垛的荷载为:6.95x0.5x5.4x3.6=67.55(标)7.64x0.5x5.4x3.6=74.26(设)(说明:公式中Y 0取1.0,活载组合值系数取0.7)墙体、门窗、钢筋混凝土梁的自重:七、墙体高厚比验算由于底层墙体计算高厚比时,高度为楼板到构件下端支点的距离,下端支点可取到基础顶面,因此底层墙体的计算高度比其它层高,验算时,只需验算底层墙的高厚比,若底层墙的高厚比满足要求,则其余各层墙体均满足要求。
本次设计采用M5 混合砂浆,查表得允许高厚比[β] =24;墙体均为承重墙,μ1=1.0;墙厚h=190mm;墙高高度从圈梁顶面(标高-0.50)计算到一层顶板板底(标高+3.465),H=3600-135+500=3965mm=3.965m。
各墙段高厚比验算如下(先不考虑构造柱的影响):其中,三开间的外纵墙和内纵墙加构造柱(600x190)(实际为570mm,按600计算),双开间的加构造柱(200x190)(为了使与梁宽一致)。
由验算结果可以看出,所有墙段均满足高厚比要求,由此可见圈梁的重要性。
并且在结构设计中,所有内外横纵墙交接处均设有构造柱,可大大增加墙体的抗屈曲能力,构造柱与圈梁紧密联结,大大增加了建筑物的整体刚度。
八、外纵墙承载力验算选取外纵墙三开间处为承载力的危险截面。
基本参数: f =2.22 N/ mm 2,梁高h=600mm外纵墙承载力验算(α=0.0015 )由验算结果得出结论,各层外纵墙承载力满足要求。
其中φ的值为查表得出九、梁下砌体局部承压验算由砌体规范,对于跨度大于6 米的屋架和跨度大于4.8m的梁,其支撑面下的砌体应设垫块。
本次设计中梁跨5.4m,故设钢筋混凝土垫块尺寸如下:垫块尺寸(mm)各层均布荷载及偏心荷载如下:各层梁的局部承载力验算如下:计算面积: A b =(b+2h)h偏心距: e=(N l x e l+N0 x e0)/(N l+N0),其中,e0=0−1)≥1.0有利影响系数:γl=0.8γ=0.8×(1+0.35×√A0A b合力影响系数:φ=1/(1+12(e/h)^2),其中,h为刚性垫块伸入墙的长度,即190mm;由验算结果得出结论,各层梁下砌体局部承压均满足要求。
十、风荷载计算关于风荷载的影响:规范规定,当刚性方案多层房屋的外墙符合下列要求时静力计算可不考虑风荷载的影响:1 洞口水平截面面积不超过全截面面积的 2/3(本结构为 7.011/18.544=0.378<2/3);2 对于多层砌块房屋 190mm 厚的外墙,当层,高不大于 2.8m总高不大于 19.6m 基本风压不大于 0.7kN/ m2时可不考虑风荷载的影响(本结构外墙厚190mm,层高 3.6m,总高10.8m,基本风压 0.45kN/m2);3 屋面自重不小于 0.8kN/ m2(本结构屋面自重标准值 6.33 kN/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