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初一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一、夏商时期1. 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夏朝:夏朝的产生及其特点A. 夏朝的产生:夏文王发射历险宫,定都于今山西介休,建立夏朝,做世界原籍的夏族的王室。

B. 夏朝的特点:i. 实行春秋无君制、大家庭制。

ii. 重农,特别注意农业经济,把建筑先进的水利技术以及古老的三百六十天的天文历法运用到实践中运用起来。

iii. 尊卑礼俗,尊王攘夷,社会各阶层划分清楚;制定了先有的一系列礼仪、诗歌艺术表演方面的礼制;精心制订了“享誉世界”的《夏礼》和大宋“四朝史典”——《夏书》。

2. 中国第一部汉言——《汉书》:汉书的特点A.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汉言历史大著,建立了文字汉化的历史格局,为后世历史大著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 《汉书》的内容:卷一《夏本纪》记载夏朝历史;卷二《汉本纪》描写汉代初期历史;卷三《腐本纪》记载汉代后期历史。

C. 《汉书》的特点:正史偏重记载朝廷重大政治事件,并按朝代及年号层层重写,内容变形,但并无删节遗漏;夹杂着少许宗教典籍;全能融合了中国文学的诸如诗歌、文艺作品等内容。

二、商周时期1. 商朝的产生及其特点A. 商朝的产生:由夏朝延续而来,建立在今江西南昌,称为“商汤”的君临天下,建立商朝;后被汉族文化所取代,封建社会正式形成。

B. 商朝的特点:i. 四大财富车封建制,与殷商时期形成完整性;ii.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尊卑礼俗确立;iii. 学科进步,把历法学、立室学融入实践,建立贩卖体系,推行古币制度;iv. 君臣制定阶级制度,确立诸侯枢纽;v. 先有两汉远播中华文化的勤王和仁王,使商朝文明繁衍,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2. 春秋时期:春秋五霸的产生及其特点A. 春秋五霸的产生:中国的春秋时期出现了封建分封制度的改革,在中央政府不稳定的情况下,一些封地和盟国出现了争强斗勇,最终形成了五霸分封局面,即齐、楚、燕、赵、韩五国,这就是春秋五霸。

B. 春秋五霸的特点:i. 春秋五霸影响了春秋全貌,只有楚国的影响最大,具有春秋的时代代表性;ii. 各从一方面突出,各有其特色,赵国崇尚音乐,燕国注重舞蹈;赵、韩因其军事力量最强大而拥有较长时间;楚国以其国法最古老、行政最成熟和最严格的礼仪制度而闻名;iii. 国际列强,彼此密切联系,就争端和结盟方面也是激烈交锋;iv. 积极加强自身力量,不断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 社区: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交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社区可以是村庄、小城镇、街道,也可以是市区、郊区、大都市等)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也是绘制平面图不可缺少的)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再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采用此方法。

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做“缩尺”。

公式:比例尺= (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1米=100厘米)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

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

数字式。

例如,1:10000 。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地图范围 描述的内容 大小 详细 小 大 简略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

(常见图例—见P6)3、社区的功能:社区具有政治功能(如,选举,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经济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超市购物),文化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内进行健身和学习,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及各种讲座和培训)和管理功能。

4、社区分:功能社区(例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商业区等) 自然社区(例如:村落,城镇等)行政社区(例如:街道,乡,镇,县,市等)社区的差异:社区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包括城乡之间及城市内部之间的差异。

5、聚落是人类生活和聚居的场所。

乡村和城市是聚落两大类型。

先有乡村聚落后才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1、我的家在哪里P4(1)地图语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在社区中生活P72、乡村和城市P9(1)聚落是指人类集中的居住地,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一般先有乡村,再有城市。

(2)聚落形成的条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动植物资源丰富等。

所以在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呈团状分布。

而在山区,聚落数量少、规模小,沿河谷呈带状分布。

而沙漠地区和高寒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

(3)乡村聚落的房屋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如云南傣族(热带季风气候)的高脚楼,通风防潮;西亚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气候)的厚墙小窗房,抵制热浪侵袭;(4)乡村聚落按生产活动的不同,可分为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

(6)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4、从地图上获取信息P16(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势比较和缓,是缓坡;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比较陡峭,是陡坡。

具体见书本P17(2)分层设色地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

其中,一般来说,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丘陵,褐色代表高原,白色代表雪线以上。

(3)按照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比例尺和不同类型的地图。

如金华小朋友去北京旅游,需要带中国交通图,北京旅游图。

(4)选择交通方式,需要考虑路上需要的时间、路费花销和交通舒适程度。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1、大洲和大洋P242、自然环境P30(1)地形多样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可以从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三个方面描述。

如亚洲地形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地面起伏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2)、气象万千P33气候可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

一个地方气候具有稳定性。

(3)众多的河湖P37世界上有众多的河流与湖泊。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doc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doc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一)我的家在哪里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比例尺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注意:通过比例尺可以算出图上两点间的实际距离)见图册P4页右下角)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00或1/10000000文字式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比例尺100千米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理解图册P11页不同比例尺下杭州市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单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二)乡村和城市(见图册P7-8页)社区的概念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

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为社区。

社区的组成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社区的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政治功能:与选举,权力等有关;文化功能:如精神文化,学习等方面有关;管理功能主要:组织社区联防队,组织社区居民捐款)聚落乡村聚落也叫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相互关系。

如为避免洪涝,村落建在高地上。

在干旱地区,村落建在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

平原地区的村落规模比山区一般要大,形态也不同。

房屋建筑往往体现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如云南傣族地区气候特点为:高温多雨,较湿润,所以建高脚屋,屋顶设计成斜顶,利于排水;阿拉伯半岛上乡村民居,为适应那里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墙厚,窗小。

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乡村聚落的人们从事的生产主要为: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资料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资料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三要素(地图的语言)2、社区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的世界1、大洲和大洋(世界地形图)2、自然环境P30(1 )地形多样(2)、气象万千P33气候可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

一个地方气候具有稳定性(3)众多的河湖P37世界上有众多的河流与湖泊。

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

一般上,湿润地区河湖众多,干旱地区河湖稀少。

①世界主要河流(河流流向由地势决定)非洲的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

欧洲的多瑙河,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入黑海。

非洲的刚果河,自东向西流入大西洋。

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世界流域面程最广,水流量最丰富的河流,自西和东流入大西洋。

亚洲的黄河,中国第二长河,自西向东流入渤海。

②世界主要湖泊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一一世界最大淡水湖泊亚欧交界的里海(咸水湖)一—世界最大的湖泊亚洲的贝加尔湖一一世界最深的湖泊亚洲的死海一一世界陆地最低点,世界最咸的湖泊。

③河流和湖泊的作用P39河流与湖泊不仅供给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而且具有航运、发电、灌溉、养殖和旅游之利。

(4 )风光迥异P40世界各地在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地区差异,共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

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主要原因)—(生长)不同的植物(主要表现)—(养育)不同的动物—(构成)不同的自然景观①北极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②西西伯利亚平原分布着大面积的针叶林;③世界最大沙漠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④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⑤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热带,却由于海拔高,山顶常年积雪;⑥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

3、世界大家庭P42(1)人口与人种: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世界人种的分布(人种分布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匕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

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二图上距离谟际距离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反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

即大小详,小大略”。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等。

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 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

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一般用褐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而且颜色越深,表示海洋深度越深。

人教版七上历史与社会全部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上历史与社会全部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一.地图的三要素:1.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最普遍)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2.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表达方式:线段式。

文字式。

数字式。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与注记的说明,注记是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二.1.社区是指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哪里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2.在一些生活小区,有社区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和学校。

小区配套设施完备,人们生活便利。

3.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4.人在一个社区中生活,会逐渐适应那里的环境,进而对自己所生活的地方产生喜爱与依恋的感情。

这种认同感,对社区的团结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多种多样的社区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一.1.乡村聚落,及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分布:①高山上——为了避免洪涝威胁(洪涝区)②水边——气候干旱,降雨量稀少,需要充足的水分(干旱区)形态:②条带状——山谷①组团状——平原3.乡村聚落的建筑:①自然环境气候:陕北窑洞——冬暖夏凉云南傣家竹楼——防潮骑楼——遮阳避雨冰屋——防寒保温(低矮、无窗)沙特阿拉伯民居——适应昼夜温差大(墙厚、窗小)②人文条件:福建客家竹楼-----御敌4.由于自然条件不同,人们生产生活各不相同,生活也各具特色。

农村——从事耕事耕作渔村——从事捕鱼工作林场——从事植树造林工作牧场——从事放牧二.1.城市聚落: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及外职业的人。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上)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三要素(地图的语言)含义公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比例尺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方向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图例和注记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比例尺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00 或 1/10000000 或一千分之一文字式比例尺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 千米线段式比例尺分子为 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小。

指向标定方经纬网定方向(最精确的定向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向西右东”)(最普遍的定向法)常用图例( P8 图 1-4 )2、社区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社区的概念切的交往。

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组成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政治功能(例如政府会议,选举等一些政府的行为)经济功能(例如社区超市等与商品经济行为活动相关的)社区的四大功能文化功能(老年大学,一些文体娱乐活动和健身设施等)管理功能(社区巡逻队,安保队以及特别要注意“组织”、“管理”等字词的就是此功能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社区类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社区的型成的区域域类型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举例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街道、乡、镇、县、市等高科技园区、大学区等社区的差异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显著;即使在同一城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

大多数社区有一个共同点:总是与一定的地理区域相联系。

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社区间的相互联物产也不同 .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系势互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我的家在哪里①构成社区的要素: P6 ②地图的三要素:P7-8A.方向:“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注出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

文字式。

数字式。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计算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C.图例和注记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多种多样的社区 P10-13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见书P10 表格划分标准和举例②社区的差异: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③社区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P14-17①常见地图:政区图、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海拔、坡度、线路)、旅游图、中国铁路干线图P15第二单元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

P20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P21。

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

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

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

P214、明确洋与洲之间的位置。

如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等。

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

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5、请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峡名称及它们的位置、沟通的水域。

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台湾海峡6、世界上洲与洲之间的分界线、洋与洋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阅读课后世界地图)7、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之间。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亚洲)。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世界上最长的河是尼罗河(非洲)图册P578、世界气候 P259、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图中亚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尤其是阿拉伯半岛、中国和非洲、欧洲的气候类型。

P25 -2610、自然环境主要是由地形和气候两个要素构成,组成了世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11、气候的主要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植物和动物对当地的气候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尤其是植物。

(掌握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区中的动物)12、请掌握亚洲的主要地形区。

P2913、中国的位置是: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带,小部分位于低纬度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位于亚洲的东部,东西跨经度达62度,南北跨纬度达50度。

濒临太平洋,背靠欧亚大陆。

地理位置的特点是海陆兼备。

这种地理位置的优点是:见书本P41页。

14、世界三大人种是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是白色人种。

世界人种分布的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布。

P3015、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家。

国旗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都位于欧洲)。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是梵蒂冈。

16、国界线范围内的邻陆、邻水、邻海和邻空,总称领土。

世界面积最大的六个国家顺序请掌握。

P3217、世界上可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中整个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及绝大部分的亚洲的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的日本(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

P3318、世界上国与国之间要互相联系和交往,共同解决世界问题。

采取的措施可从国际法律、经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有关方面来回答。

(请说出几个世界组织的名称及主要的情况)P 33-3419、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东经160度和西经20度来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来划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字母:E, W, N, S。

20、0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是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

21、高中低纬度带的划分和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的实际应用P36第三单元1、我国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面积最接近).2、我国的四个端点是: P403、要求掌握中国的14个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六个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

P40-41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

我国的内海是渤海。

5、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共有34个行政区划。

P42-436、要求熟记我国34个行政区划的全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以及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它们的形状。

P42-437、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最北的省区是黑龙江,最西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的省区是黑龙江。

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

邻省最多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

浙江省的邻省是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

8、2000年我国的人口已达12.9亿,约占世界的22%。

我国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P449、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

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少。

P4510、我国民族有56个,其中少数民族是55个。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书P46、图册P25 风俗习惯)1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人口多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而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

P45-461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少数民族中“回族”以普通话为本民族的共同语言。

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

13、我国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逐级降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14、我国的气候类型有五种: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我国气候的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异显著。

P5015、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及它们的特点。

并明确它们在哪一级阶梯中。

P48-49 图册P2616、正由于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所以影响到我国的气候东部降水量比西部丰富,东部气温比西部要温暖。

也影响到我国的河流大致是自西向东流。

17、嘉兴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嘉兴的地形主要是以平原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杭嘉湖平原)有少量丘陵;主要种水稻,还有种油菜、大麦,种桑养蚕等。

生产方面:精耕细作、手工生产为主,生产率低下。

生活方面:稻作文化,民风纯朴、住房:避雨通风型。

我们青少年现在怎么做?(做什么)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将来为国家多作贡献。

2.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国策。

3.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如……环境问题怎么做?答:因地制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8、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季风区与世界同纬度相比,气候比较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但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它会给我们带来洪涝或干旱P5119、掌握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性质、风向、发源地(太平洋、印度洋和西伯利亚)。

P5020、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水文特征21、如何治理黄河?关键在于治沙P54(1)、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搞好绿地及修筑梯田等水土保持工作。

(2)、在下游培修大堤,“引黄淤灌”。

(3)、在上、中游干流上兴建一系列如: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初步发挥了防洪、灌溉、发电等效益。

22、黄河、长江比较23、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是内河航运中运输量最大的河流。

有“黄金水道”之称。

P5524、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单元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P4 825、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措施可以有: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浚河道,中上游禁止砍伐树木。

26、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范围: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P59图3-2327、南、北方两地的差异:P60-6128、我国东部和西部的范围P6229、东部和西部各自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P63东部: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管理经验丰富,人才多,交通便利。

西部:面积广大,资源丰富,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0、游历华夏(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

31、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和最北端都在黑龙江省;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区是青海和四川;长江的上游和中游都流经的省是湖北省;32、容易使我们记错的几个简称:山西省-晋-太原;安徽省-皖-合肥;福建省-闽-福州;江西省-赣-南昌;河南省-豫-郑州;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广东省-粤-广州;贵州省-贵或黔-贵阳;云南省-云或滇-昆明;陕西省-陕或秦-西安;33、我国的重要的几条地理分界线:中国的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P50):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风底斯山一线;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中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34、沿北纬32度线,从西向东,我们能看到: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横断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P4935、造成中国气候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造成中国降水东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第四单元1、家住平原P70-73①湄南河平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湄南河平原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气候高温多雨;生产水平普遍较低,水稻生产主要靠人力完成;村庄内传统的民居大多就地取材,以木、竹为主,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高脚屋);人们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以共度难关.②美国中部平原农场的生活图景:A.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