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贡献率与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的计算公式
经济增长贡献率公式

经济增长贡献率公式经济增长贡献率(Contribution of economic growth)是衡量一个经济因素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的指标。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哪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贡献率=(实际值-基期值)/基期值×100%其中,实际值是指想要衡量的经济因素在特定时期(通常是一年)的实际值,基期值是指该因素在一个基准时期(通常是其中一年)的值。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想要计算一些行业在2024年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
2024年的GDP为1000亿,而该行业在2024年(基期)的GDP为800亿。
那么按照上述公式,该行业在2024年对GDP的贡献率为:贡献率=(1000-800)/800×100%=25%这意味着该行业对2024年的GDP增长贡献了25%。
1.产业分析:经济增长贡献率可以帮助分析各个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通过计算不同产业在特定时期的贡献率,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产业扮演着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者,从而指导政府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2.区域分析:经济增长贡献率可以用于研究不同地区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贡献率,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较为强劲,哪些地区需要加大投资力度以实现更好的经济增长。
3.国际贸易:经济增长贡献率可以用于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国际贸易的贡献程度。
通过计算出口和进口贡献率,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国家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推动者,以及哪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进口。
4.收入分配:经济增长贡献率还可以用于研究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通过计算不同收入层次的贡献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收入群体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从而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以及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促进收入均衡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增长贡献率只是一个衡量经济因素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的指标,它并不能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
贡献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贡献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贡献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贡献率”,那么“贡献率”是什么含义?它是怎样计算的?这里简单向大家做一介绍。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
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贡献率可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的大小程度。
计算方法是: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1、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 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2、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度×100%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3、各产业贡献率。
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
如资本收益率、资金利税率以及某些对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标,已有专用名称,就没有必要改称为贡献率。
另外,在计算各产业贡献率时应剔除价格变动因素,一般情况下,分子、分母均用可比价格增量进行计算。
(统计局综合股供责任编辑康宁)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拉动率、贡献率公式详解

拉动率、贡献率计算公式详解贡献率公式:贡献率(%)=某因素增加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增加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GDP中的应用: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如: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 ;举例:2009年广东省生产总值39081.59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006.02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产值19270.48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产值17805.09亿元,增长11.0%。
那么三大产业对广东省GDP的贡献率是多少广东省GDP增长总额=39081.59-39081.59/(1+9.5%)=3390.05(亿元)第一产业增长总额=2006.02-2006.02/(1+4.9%)=93.70(亿元),贡献率=93.70/3390.05=2.76% 第二产业增长总额=19270-19270/(1+8.7%)=1542.31(亿元),贡献率=1542.31/3390.05=45.50% 第三产业增长总额=17805.09-17805/(1+11.0%)=1764.46(亿元),贡献率=1764.46/3390.05=52.05%拉动率公式:拉动增长=增加值较去年的增长/之前增加值应用举例:比如说: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935.38亿元,同比增长23.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为67.2%,拉动全省工业生产增长15.7个百分点。
具体解释为: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935.38 亿元,同比增长23.6%,可知之前增加值=4935.38/(1+0.236)=3993 亿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知道:全省平均同比增长=23.6%-1.8%=21.8% 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为67.2%,全省工业增加值=4935.38/0.672=7334 亿元。
贡献率与拉动增长率

贡献率与拉动增长率一、贡献率(一)贡献率的定义1.定义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
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
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贡献率”。
贡献率在统计学中一般指总体中某部分的增长量对于总体增长的作用大小。
资料分析中考查的贡献率实际上是指整体中某部分的增长量占整体增长量的比重。
2.注意事项(1)贡献率表示部分对整体长的贡献,各部分贡献率之和等于1,贡献率可正可负可零,可能超过100%,结果是百分数的形式。
(2)对于一个整体中的各个部分来说,贡献率越大,部分增长量越大。
(3)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
如资本收益率、资金利税率以及某些对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标,已有专用名称,就没有必要改称为贡献率。
另外,在计算各产业贡献率时应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价格的增量计算。
公考中出现过贡献率的表述材料包括:人均收入、内需外需对经济增长、产业产值、基础设施投资。
(二)贡献率的公式及其变型×100%1.贡献率=部分的增长量整体增长量2.整体的增长量=部分的增长量贡献率3.部分的增长量=整体的增长量×贡献率(三)贡献率的实例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5919元,增加2664,其中农村居民家庭生产经营人均纯收入2833元,比2005年增加988元,增长53.6%。
问题:2005-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产经营人均纯收入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贡献率约为多少?答:根据贡献率公式可得:988÷2664二、拉动.....增长.....百分点(一)拉动…增长…百分点的定义1.定义拉动…增长是指总体中某部分的增长量造成总体量相对于原来的增长,用于分析某部分的增长量拉动整体增长程度的指标,一般指整体中某部分的增长量与整体基期值的比值,表述为拉动……增长……百分点。
贡献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贡献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贡献率”,那么“贡献率”是什么含义?它是怎样计算的?这里简单向大家做一介绍。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
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贡献率可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的大小程度。
计算方法是: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1、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 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2、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度×100%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3、各产业贡献率。
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
如资本收益率、资金利税率以及某些对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标,已有专用名称,就没有必要改称为贡献率。
另外,在计算各产业贡献率时应剔除价格变动因素,一般情况下,分子、分母均用可比价格增量进行计算。
(统计局综合股供责任编辑康宁)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拉动率、贡献率公式详解

拉动率、贡献率计算公式详解
贡献率公式:贡献率(%)=某因素增加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增加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GDP中的应用: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如: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 ;举例:2009年广东省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产值亿元,增长%;产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产值亿元,增长%。
那么三大产业对广东省GDP的贡献率是多少广东省GDP增长总额=(亿元)增长总额=(亿元),贡献率==% 增长总额=19270-19270/(1+%)=(亿元),贡献率==% 第三产业增长总额=(1+%)=(亿元),贡献率==%
拉动率公式:=增加值较去年的增长/之前增加值应用举例:比如说:重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为%,拉动全省工业生产增长个百分点。
具体解释为:重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可知之前增加值=(1+=3993 亿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知道:全省平均同比增长=%%=% 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为%,全省工业增加值==7334 亿元。
全省之前增加值=7334/(1+=6021 亿元。
贡献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贡献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贡献率”,那么“贡献率”是什么含义?它是怎样计算的?这里简单向大家做一介绍。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
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贡献率可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的大小程度。
计算方法是: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1、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 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2、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度×100%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3、各产业贡献率。
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
如资本收益率、资金利税率以及某些对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标,已有专用名称,就没有必要改称为贡献率。
另外,在计算各产业贡献率时应剔除价格变动因素,一般情况下,分子、分母均用可比价格增量进行计算。
(统计局综合股供责任编辑康宁)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拉动率、贡献率公式详解

拉动率、贡献率计算公式详解
贡献率公式:贡献率(%)=某因素增加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增加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GDP中的应用: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如: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 ;举例: 2009年广东省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亿元,增长%;第二产业产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产值亿元,增长%。
那么三大产业对广东省GDP的贡献率是多少广东省GDP增长总额=(亿元)第一产业增长总额=(亿元),贡献率==% 第二产业增长总额=/(1+%)=(亿元),贡献率==% 第三产业增长总额=(1+%)=(亿元),贡献率==%
拉动率公式:拉动增长=增加值较去年的增长/之前增加值应用举例:比如说:重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为%,拉动全省工业生产增长个百分点。
具体解释为:重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可知之前增加值=(1+=3993 亿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知道:全省平均同比增长=%%=% 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为%,全省工业增加值==7334 亿元。
全省之前增加值=7334/(1+=6021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