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常用会计计算公式一目了然

合集下载

50套会计常用公式

50套会计常用公式

50套会计常用公式
一、企业活动部分
1.销售收入计算公式:
销售收入=销售量×销售单价
2.营业成本计算公式:
营业成本=(原材料+佛人力+燃料+折旧+财务费用+租赁费+其他成本)
3.营业税金及附加计算公式:
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率
4.营业利润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
5.利润总额计算公式: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6.净利润计算公式: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二、财务计算部分
1.流动比率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计算公式: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负债率计算公式:
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4.资产负债比率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5.产权比率计算公式:
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
6.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资产总额)×100%
7.总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资产总额
8.应收账款周转率计算公式:。

会计人必须掌握的50个常用公式汇总

会计人必须掌握的50个常用公式汇总

会计人必须掌握的50个常用公式汇总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会计公式,以便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下面是50个常用的会计公式的汇总:1.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总负债=短期负债+长期负债3.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其他流动资产4.流动负债=短期负债+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流动负债5.总收入=销售收入+其他收入6.销售收入=销售量×销售价格7.净收入=总收入-总成本8.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9.直接成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10.间接成本=工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11.净利润=总收入-总成本-税费-利息费用12.总现金流入=销售收入+其他收入+借款+资本注入13.总现金流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负债偿还+分红+资本退出14.税前利润=总收入-总成本15.税后利润=税前利润-税费16.净资产=总资产-总负债17.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18.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19.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20.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21.销售成本率=总成本/销售收入22.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23.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24.存货周转率=销售收入/存货25.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26.应付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付账款27.总资本回报率=税前利润/总资本28.净资本回报率=税后利润/净资产29.资本周转率=总资产/净资产30.速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总负债31.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入/总负债32.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利润/利息费用33.应收账款占比=应收账款/总资产34.资本积累率=利润留存/净资产35.存货周转天数=存货/(销售成本/365)36.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销售收入/365)37.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销售成本/365)38.现金比率=现金/总负债39.速动比率1=(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流动负债40.资产负债率1=总负债/(总资产-累计折旧)41.ROA=净利润/(总资产-累计折旧)42.ROE=净利润/净资产43.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44.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净值45.股东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资产46.应收账款占比1=应收账款/(总资产-累计折旧)47.资本周转率1=销售收入/(总资产-累计折旧)48.期间费用率=间接成本/销售收入49.销售利润率=(销售收入-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销售收入50.商誉形成速度=商誉/(所有者权益+商誉)以上是会计人员常用的50个公式汇总。

会计初级公式汇总

会计初级公式汇总

会计初级公式汇总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3、流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其他流动资产
4、非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
5、流动负债=应付账款+短期借款+其他流动负债
6、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其他非流动负债
7、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8、成本=原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9、销售收入=售价×销售数量
10、销售成本=销售成本率×销售收入
11、毛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12、费用总额=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13、利润总额=毛利润-费用总额
14、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15、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16、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17、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18、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9、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0、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21、销售利润率=毛利润÷销售收入。

50套会计常用公式,绝对经典、实用!

50套会计常用公式,绝对经典、实用!

50套会计常用公式,绝对经典、实用!1、计算利息的公式(1)利率储蓄存款利率由国家统一规定,人民银行挂牌公告。

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在一定日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一般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

年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万分比表示。

如年息九厘写为9%,即每百元存款定期一年利息9元,月息六厘写为6‰,即每千元存款一月利息6元,日息一厘五毫写为1.5,即每万元存款每日利息l元5角,目前我国储蓄存款用月利率挂牌。

为了计息方便,三种利率之间可以换算,其换算公式为: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年利率÷360=日利率(2)计息起点储蓄存款利息计算时,本金以“元”为起息点,元以下的角、分不计息,利息的金额算至分位,分位以下四舍五入。

分段计息算至厘位,合计利息后分以下四舍五入。

(3)存期计算规定①算头不算尾,计算利息时,存款天数一律算头不算尾,即从存入日起算至取款前一天止;②不论闰年、平年,不分月大、月小,全年按360天,每月均按30天计算;③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各种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均以对年、对月、对日为准。

即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为一对年,存入日至下月同一日为对月;④定期储蓄到期日,如遇例假不办公,可以提前一日支取,视同到期计算利息,手续同提前支取办理。

(4)计算利息基本方法由于存款种类不同,具体计息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计息的基本公式不变,即利息是本金、存期、利率三要素的乘积,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如用日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日利率×存款天数如用月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①计算过期天数的方法过期天数=(支取年-到期年)×360+支取月、日数-到期月、日数②计算利息的方法a.百元基数计息法。

适用于定期整存整取、活期存单式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

b.积数计息法。

适用于零存整取储蓄利息的计算,也可用于计算活期存折的利息。

50套会计常用公式

50套会计常用公式

50套会计常用公式1、计算利息的公式(一)利率储蓄存款利率由国家统一规定,人民银行挂牌公告。

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在一定日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一般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

年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万分比表示。

如年息九厘写为 9%,即每百元存款定期一年利息9元,月息六厘写为6‰,即每千元存款一月利息6元,日息一厘五毫写为 1.5%00,即每万元存款每日利息l元5角,目前我国储蓄存款用月利率挂牌。

为了计息方便,三种利率之间可以换算,其换算公式为: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h- p年利率÷360=日利率(二)计息起点储蓄存款利息计算时,本金以“元”为起息点,元以下的角、分不计息,利息的金额算至分位,分位以下四舍五入。

分段计息算至厘位,合计利息后分以下四舍五入。

(三)存期计算规定1、算头不算尾,计算利息时,存款天数一律算头不算尾,即从存入日起算至取款前一天止;2、不论闰年、平年,不分月大、月小,全年按360天,每月均按30天计算3、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各种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均以对年、对月、对日为准。

即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为一对年,存入日至下月同一日为对月;4、定期储蓄到期日,如遇例假不办公,可以提前一日支取,视同到期计算利息,手续同提前支取办理。

二、计算利息基本方法由于存款种类不同,具体计息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计息的基本公式不变,即利息是本金、存期、利率三要素的乘积,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如用日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日利率×存款天数a如用月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一)计算过期天数的方法过期天数=(支取年-到期年)×360+支取月、日数-到期月、日数(二)计算利息的方法1、百元基数计息法。

适用于定期整存整取、活期存单式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

2、积数计息法。

适用于零存整取储蓄利息的计算,也可用于计算活期存折的利息。

会计常用公式50个

会计常用公式50个

会计常用公式50个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经常需要使用各种公式来进行计算和分析。

这些公式不仅可以帮助会计人员准确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还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50个会计常用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

一、财务报表分析公式1. 总资产周转率(Total Asset Turnover)=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2. 总资产利润率(Return on Total Assets)= 净利润/平均总资产3. 总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Assets)= 净利润/总资产4. 总资本周转率(Total Capital Turnover)=销售收入/平均总资本5. 股东权益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 净利润/股东权益6. 资产负债率(Debt to Equity Ratio)= 总负债/股东权益7. 长期借款占总资产比率(Long-term Debt to Total Asset Ratio)= 长期借款/总资产8. 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9. 速动比率(Quick Ratio)= (流动资产 - 存货)/流动负债10. 现金比率(Cash Ratio)= 现金/流动负债11. 利息保障倍数(Interest Coverage Ratio)=税前利润/利息费用二、成本管理公式12. 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13. 单位产品成本(Unit Product Cost)= 总成本/产量14. 直接材料成本率(Direct Material Cost Ratio)= 直接材料成本/生产成本15. 直接人工成本率(Direct Labor Cost Ratio)= 直接人工成本/生产成本16. 制造费用率(Manufacturing Overhead Rate)= 制造费用/生产成本17. 完工产量(Finished Goods Produced)= 期初库存+生产产量-期末库存18. 维持库存成本(Carrying Cost)= 平均库存*存储成本率19. 订货点(Reorder Point)= 日平均需求*供货周期+安全库存三、预算相关公式20. 财务预算利润率(Financial Budgeted Profit Rate)= 财务预算利润/财务预算销售收入21. 资本预算回收期(Payback Period)= 投资额/年度现金流量22. 静态投资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ment)= (净利润+折旧)/初始投资23. 预算差异(Budget Variance)= 实际金额 - 预算金额24. 弹性系数(Elasticity Coefficient)= (变动量/原量) * (1/价格变动百分比)25. 套利空间(Arbitrage Space)= 所得利润/所需投资四、财务管理公式26. 现金流量净额(Net Cash Flow)= 现金流入 - 现金流出27. 资本成本(Cost of Capital)= (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权益比率28. 持续增长模型(Gordon Growth Model)= (股利/股票价格) + 增长率29. 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 经济利润/资本成本30. 资本周转率(Capital Turnover)= 销售收入/平均资本31. 股票收益率(Earnings per Share)= 累计净利润/流通股本32. 现金比例(Cash Ratio)= 现金/总负债33. 权益乘数(Equity Multiplier)= 总资产/股东权益34. 股息支付率(Dividend Payout Ratio)= 股利/净利润35. 所得税率(Tax Rate)= 所得税/税前利润五、管理会计公式36. 成本效益比率(Cost Benefit Ratio)= 收益/成本37. 动态单产(Dynamic Yield per Unit)= (期末产量-期初产量)/期初产量38. 残值(Residual Value)= 资产原价*残值率39. 综合成本差异(Total Cost Variance)= (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实际产量40. 效果弹性(Elasticity of Effect)= (变动因素/原量) * (1/效果变动百分比)41. 平均产能利用率(Average Capacity Utilization Rate)= 当期实际产量/当期产能42. 经济产量(Economic Yield)= (标准产量*单位标准成本)/(单位实际成本)43. 固定成本产能(Fixed Cost Capacity)= 固定成本/当期单位产品成本六、税务会计公式44. 税前利润(Profit Before Tax)= 总收入-总费用45. 应纳税所得额(Taxable Income)= 税前利润-免税额-减免税额46. 应纳税金额(Tax Payable)=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47. 累计应纳税额(Accumulated Tax Payable)= 前期累计应纳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减免税额48. 增值税额(Value Added Tax)= 销售额*增值税率49. 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 现金流入-现金流出50. 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 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以上是50个会计常用公式,涵盖了财务报表分析、成本管理、预算相关、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税务会计等不同领域。

会计常用的52个公式。

会计常用的52个公式。

会计常用的52个公式。

会计常用的52个公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收入-费用=利润2.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具体是借方还是贷方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会计科目来判定,根据“贷来”)3.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 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 余额合计4.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银行对账单存款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一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5.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计算出的期末余额-账上已经存在的6.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一坏账准备7.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取得价款-初始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影响损益的金额=取得价款一账面价值8.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或: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9.计划成本法下实际成本的计算: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差异(注意题目是问的“库存”的还是“发出”的)10.发出商品的毛利率法: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额X100%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销售额X 毛利率销售成本= 销售额 -销售毛利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11.发出商品的售价金额核算法: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X商品进销差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1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年限平均法:年折旧率= (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月折旧率1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 (1-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额14.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额=每个折旧年度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年折旧率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最后两年直接取平均,此时才要考虑预计净残值。

50套会计常用公式

50套会计常用公式

1、计算利息的公式(一)利率储蓄存款利率由国家统一规定,人民银行挂牌公告。

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在一定日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一般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

年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万分比表示。

如年息九厘写为9%,即每百元存款定期一年利息9元,月息六厘写为6‰,即每千元存款一月利息6元,日息一厘五毫写为 1.5‰,即每万元存款每日利息1元5角,目前我国储蓄存款用月利率挂牌。

为了计息方便,三种利率之间可以换算,其换算公式为: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h-p年利率÷360=日利率(二)计息起点储蓄存款利息计算时,本金以“元”为起息点,元以下的角、分不计息,利息的金额算至分位,分位以下四舍五入。

分段计息算至厘位,合计利息后分以下四舍五入。

(三)存期计算规定1、算头不算尾,计算利息时,存款天数一律算头不算尾,即从存入日起算至取款前一天止;2、不论闰年、平年,不分月大、月小,全年按360天,每月均按30天计算;3、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各种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均以对年、对月、对日为准。

即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为一对年,存入日至下月同一日为对月;4、定期储蓄到期日,如遇例假不办公,可以提前一日支取,视同到期计算利息,手续同提前支取办理。

2、计算利息基本方法由于存款种类不同,具体计息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计息的基本公式不变,即利息是本金、存期、利率三要素的乘积,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如用日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日利率×存款天数如用月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一)计算过期天数的方法过期天数=(支取年-到期年)×360+支取月、日数-到期月、日数(二)计算利息的方法1、百元基数计息法。

适用于定期整存整取、活期存单式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

2、积数计息法。

适用于零存整取储蓄利息的计算,也可用于计算活期存折的利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个常用会计计算公式一目了然50个常用会计公式:利息计提、坏账计提、折旧计提、增值税计算、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净利率、投资报酬率等。

一、计算利息的公式(一)利率储蓄存款利率由国家统一规定,人民银行挂牌公告。

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在一定日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一般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

年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万分比表示。

如年息九厘写为9%,即每百元存款定期一年利息9元,月息六厘写为6‰,即每千元存款一月利息6元,日息一厘五毫写为1.5,即每万元存款每日利息l元5角,目前我国储蓄存款用月利率挂牌。

为了计息方便,三种利率之间可以换算,其换算公式为: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年利率÷360=日利率(二)计息起点储蓄存款利息计算时,本金以“元”为起息点,元以下的角、分不计息,利息的金额算至分位,分位以下四舍五入。

分段计息算至厘位,合计利息后分以下四舍五入。

(三)存期计算规定1、算头不算尾,计算利息时,存款天数一律算头不算尾,即从存入日起算至取款前一天止;2、不论闰年、平年,不分月大、月小,全年按360天,每月均按30天计算;3、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各种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均以对年、对月、对日为准。

即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为一对年,存入日至下月同一日为对月;4、定期储蓄到期日,如遇例假不办公,可以提前一日支取,视同到期计算利息,手续同提前支取办理。

(四)计算利息基本方法由于存款种类不同,具体计息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计息的基本公式不变,即利息是本金、存期、利率三要素的乘积,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如用日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日利率×存款天数如用月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1)计算过期天数的方法过期天数=(支取年-到期年)×360+支取月、日数-到期月、日数2)计算利息的方法1、百元基数计息法。

适用于定期整存整取、活期存单式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

2、积数计息法。

适用于零存整取储蓄利息的计算,也可用于计算活期存折的利息。

3、利余计息法。

适用于活期存折储蓄利息的计算。

(三)各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1)活期储蓄1、活期储蓄存款在办理存取业务时,应逐笔在帐页上结出利息余额,俟储户清户时一次计付利息。

2、活期储蓄(存折)存款每年结息一次(每年六月三十日为结息日)。

结息时可把“元”以上利息并入本金,“元”以下角分部分转入下年利息余额内。

3、活期储蓄存款在存入期间遇有利率调整,按结息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算利息。

全部支取活期储蓄存款,按清户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4、活期储蓄的利息计算公式。

活期储蓄的本金和存期经常变动,因而,活期储蓄利息的计算比较复杂。

但只要掌握一定方法,所有的计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企业一般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他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余额,(固定资产残值一般按固定资产的原值的5%预计,一般建筑类使用20年,设备类使用15年。

)。

公式如下: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年折旧额除以12=月折旧额三、当期应提取的坏帐准备应按以下公式计提:当期应提取的坏帐准备=当期按应收帐款项计算应计提坏帐准备金额减(或者加)本科目的贷方余额(或借方余额).当期按应收帐款计算应提取的坏帐准备金额大于科目的贷方余额,应按其差额提取坏帐准备的金额小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应按其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坏帐准备,如果当期按应收帐款计算应提的坏帐准备的金额为0,应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冲回.四、增值税计算过程:增值税就是指我国境内销售货物、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增值税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的核算方法:当期销售销项税额-当期购货进项税额(加上期留抵税额)=本月实际要缴纳的增值税。

税负率的核算:实际实现的增值税额除以销售收入(不含税)=税负率%。

销项税额的核算:用价税合计销售收入除以1.17乘以1.17。

增值税的征收率一般为17%。

五、出口货物"免、抵、退"税计算生产企业货物出口后,必须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出口退税子系统查询到报关单出口信息后,方能计算出口货物免抵退税。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应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

1)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国内购进原材料是指开具进料加工免税证明业务所涉及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2)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的计算①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②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

③当期有应纳税额时,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3)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4)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自发生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12个月内的出口业务,不计算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从第13个月开始按免抵退税计算公式计算当期应退税额。

六、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信息的会计报表。

大致可分为: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注明:现金流量表平常报税务局不用,银行贷款用,所以编制现金流量必须根据本月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编制。

第六: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根据当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编制。

下面所要介绍的现金流量表是财政部统一设置的现金流量表。

第一步:先确定45栏的数字,用本月的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年末数-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年初数。

第二步:确定36栏数字,用资产负债表(短期借款)年末数-年初数(短期借款)如果归还36栏填归还数,如果增加33栏填增加。

第三步:确定39栏的数字,根据当月损益表财务费用累计数。

第四步:确定43栏数字,用36栏+39栏。

第五:确定44栏数字,因为本月未收到借款,只是收到现金,所以就43栏的负数为准,如果收到恰恰相反。

第六步:24栏,用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年末数-年初数,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增加用增加的数为准。

第七步:28栏与24栏的数据相同。

第八步:29栏的数据与28栏的负数为准。

第九步:2栏的数据用本月损益表的收入累计数(由于累计数是不含税的数,换算成含税的,收入除以0.17)。

第十步:16栏用45栏+44栏。

七、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八、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九、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十、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十一、存货周转率(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其中: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十二、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其中:销售收入为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应收账款是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十三、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十四、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十五、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十六、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十七、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十八、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十九、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二十、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二十一、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二十二、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或年末净资产)*100% 或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或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二十三、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期的债务=经营现金净流入/(到期长期债务+应付票据)二十四、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二十五、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流入/债务总额二十六、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销售额二十七、利率=纯利率+附加率+风险附加率二十八、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100%二十九、固定平均年成本=(原值+运行成本-残值)/使用年限或=(原值+运行成本现值之和-残值现值)/年金现值系数三十、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税后净利润+折旧=收入(1-所得税)-付现成本(1-所得税)+折旧*税率三十一、调整现金流量法:调后净现值=∑][a*现金流量期望值/(1+无风险报酬率)^t] a-肯定当量三十二、风险调整折现率法:调后净现值=∑[预期现金流量/(1+风险调整折现率)^t]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B *(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项目要求的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项目的B *(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三十三、净现值=实体现金流量/实体加权平均成本-原始投资=股东现金流量/股东要求的平均率-股东投资三十四、B权益=B资产*(1+负债/权益) B资产=B权益/(1+负债/权益)三十五、现金返回线R= 上限=3*现金返回线-2*下限三十六、收益增加=销量增加*单位边际贡献三十七、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占用资金=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三十八、折扣成本增加=新销售水平*新折扣率*享受折扣比例-旧销售水平*旧折扣率*享受折扣的顾客比例三十九、材料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产品材料定额销量或定额成本之和人工(制造费用)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实用(定额、机器)工时之和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辅助费用总额/产品或劳务总量(不含对辅助各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各受益车间、产品、部门应分配的费用=辅助生产的单位成本*耗用量四十、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产成品成本=单位成本*产成品产量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产成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约当产量四十一、月末在产品成本=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产成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产成品单位成本=产成品总成本/产成品产量四十二、材料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工资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工资+本月投入的实际工资)/(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工资)成本=在产品定额材料(工资)成本*材料(工资)分配率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工资)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工资)成本*材料(工资)分配率四十三、联产品成本售价法:某产品成本=某产品销售价格/销售价格总额实物数量法:单位数量(重量)成本=联合成本/各联产品的总数量(总重量)四十四、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或=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四十五、材料价差=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材料数差=(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四十六、工资率差=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人工效率差=(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四十七、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制造费用预算总额/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费用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 效率差=(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四十八、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预算数能量差=预算数-标准成本=(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闲置能量差=(生产能量-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率差=(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四十九、投资报酬率=部门边际贡献/资产额剩余收益=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资本成本五十、营业现金流量=年现金收入-支出现金回收率=营业现金流量/平均总资产剩余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入-部门资产*资本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