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权的巩固

合集下载

历史专题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历史专题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主题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时代特征】1949年10月至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

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巩固:(1)政治上:西藏和平解放;(2)军事上:抗美援朝;(3)经济上:土地改革。

【核心考点】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站”的含义:人民当家做主。

3.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有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

5.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6.1950—1953年,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作战,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7.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8.抗美援朝的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9.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0.土地改革的意义:(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巩固了人民政权。

(4)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

(5)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人民政权的巩固》教学设计

《人民政权的巩固》教学设计

《人民政权的巩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实行的斗争,提升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水平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土改实行的大体情况。

理解,建国之初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对巩固人民政权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课前收集与本课相关的材料,进一步掌握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通过讲述抗美援朝的相关故事,增强材料组织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

情感与价值观建国之初,人民政府整顿经济秩序,完成土地怅鞍些经济政策的实施,充分表达了人民政府关心国计民生的政权本色和改革落后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伟大实践。

抗美援朝的胜利,为国内经济建设争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而且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声望。

教学要点重点:土地改革的实行以及学习志愿军战士们表达出的精神。

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是建国初为巩固政权而实行的重要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土地改革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教师要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实行分析,让学生对总是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教学设计建议:导入新课: 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但是新生的国家这面临着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不法资本家还在兴风作浪,他们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在很多地区,广大农民的关心的土地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美帝国主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它们的进攻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斗争,粉碎了敌人的进攻,稳定了局势。

整顿经济秩序背景:引导学生回忆解放战争期间,工业破产,民族工业纷纷倒闭;农业调敝,灾民达 4000 万人之多;通贷膨胀物价飞涨,物资奇缺,市场供给紧张;旧社会留下的是一付烂摊子,所以,整顿好经济秩序成为当务之急。

措施:介绍措施时建议要注意以下两点:考虑初中生缺少相关的经济知识,所以,教师的授课应语言平实通达,举例浅近易懂,而且不必面面俱到。

提醒学生注意,人民政府的整顿措施是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双管齐下,对投机分子,先礼后兵,果断出击;对城市市民保证供给控制物价。

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3)、理论准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和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1949年9月
地点:
北平
『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制定《共同纲领》(国名、国家性质、施政方针)
主 要 内 容
选举中央人民主席、副主席; 确定首都、国旗、国歌;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 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领导人宣誓就职。任周恩来为政务 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新中国的成立 和 巩固政权的斗争
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
1、1949.10-1956年底
2、1957.1-1966.5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文 革十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1966.5-1976.10
4、1978-
一、新中国的成立:
1、历史条件: 2、准备:
新政协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1)、建国之初的军事形势:
新中国成立时,祖国领土还有些地方未 获得解放,国民党大批特务、土匪到处进行 破坏活动,威胁人民政权。
(2)、西藏的和平解放: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 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 放。
抗美援朝
(1)起因: 朝鲜内战 美国侵朝 威胁中国 (2)经过:1950--1953.7.23 《朝鲜停战协定》 对美国:沉重打击 (3)意义 对朝鲜:保卫安全 保证安全 对中国: 提高威望
彭德怀司令员在前线 跨过鸭绿江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祖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第2课_新中国政权的巩固_课件

第2课_新中国政权的巩固_课件

第一学习主题
第2 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1950年10月~1952年底
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作镇压反革命的动员报告
第一学习主题
第2 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1951年2月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首恶者必办 胁从者不问 立功者受奖
川东匪首黄云卿被人民解放军剿匪部队捕获
第一学习主题
第2 课
第一学习主题
第2 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Biblioteka 第一学习主题第2 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中国人民站起来》,新中国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新中国 面临帝国主义的颠覆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破坏,共产党领导 人民进行了巩固政权的斗争,粉碎了敌人的进攻,稳定了国 家形势,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 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A
B
材料一: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 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材料二:它(抗美援朝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 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①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抗美援朝战争
3、结果: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4、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5、意义: 1、目的:为了满足广大人民对土地的要求
土地改革运动
2、时间:1950.6——1952年底 3、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意义
1、时间:1950.10——1952年底

《人民政权的巩固》

《人民政权的巩固》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 的能力和水平。
精神文明建设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公民道 德素质和文化素养。
04
人民政权的成就和影响
国家建设的发展
基础设施的完善
人民政权在国家建设方面取得了 显著成就,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 如公路、铁路、桥梁、港口等, 提高了国家整体运输能力和经济 发展水平。
意义
巩固人民政权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 义。
02
人民政权的建立
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人民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通过战争消灭了国民党反 动派在大陆的残余势力,实现了全国的基本统一。
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人民带来了和平与民主,结束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使 人民得以当家作主。
平。
A
B
C
D
加强社会治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和创 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水平。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 权利,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未来展望和目标
实现全面小康
在未来几年中,人民政权将继续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 建设,实现全面小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0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 着人民政权正式建立,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 治制度。
0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制 定宪法和各项法律提供了平台 ,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 保障。
0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促进 了各民族、各党派、各团体的 团结合作,为新中国建设提供 了强大动力。

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

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

6、彭德怀当年豪迈的说: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
只需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
个国家的时代是一曲不复反了。下列哪一事实是
有力的证据(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
Hale Waihona Puke A 抗日战争的胜利B
D
解放战争的胜利
香港澳门的回归
7、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 年增长26.9%。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B生产技术和 生产工具的提高和改进 C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 产环境改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8、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 括(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巩固了人民政权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巡逻,干涉中国内政.
1950年10月1日,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金日成、朴 宪永紧急致函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毅然作出
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国政府出兵朝鲜的原因:
①美国侵略朝鲜,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唇齿相 依,我们不能坐视弱小邻国受强国欺凌; ②美帝国主义采取了一系列扼杀新中国的举措, 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元(存在美国联邦银行的)。当时的黄金价格是
每盎司(两)35美元。以上三笔共值10.35亿美
元,相当于现在105.5亿美元。
紧迫性:经济秩序混乱,既影响人民生活, 又防碍恢复生产,更有损人民政府的威信 和政权基础。 艰难性: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后, 党和政府还缺乏管理城市、管理经济的经 验。
产品
20-30%
讨论:190% 、图中反映了什么现象? 70-80% 2、这样的土地占有情况会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带来怎样不利的影响?

第2课 人民政权的巩固

第2课  人民政权的巩固

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华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识记建国之初稳定经济秩序的措施抗美援朝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能力培养1.分析评价:建国之初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对巩固人民政权的意义.2.归纳整理:人民政权稳定经济秩序的措施及其作用.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建国之初,人民政府整顿经济秩序,完成土地改革。

这些经济政策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府关心国计民生的政权本色和改革落后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伟大实践。

2.抗美援朝的胜利,为国内经济建设争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而且还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望。

二教学重点1.整顿经济秩序:建国之后,面对旧社会留下的烂摊子,如何整顿经济秩序、恢复国民经济,成为首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2.抗美援朝:这场战争的胜负影响。

三教学难点整顿经济秩序和土地改革牵涉到一些财经知识和专门术语,初中生不易理解。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回放开国大典的欢腾场景。

-----然后指出,新中国虽然宣告成立了,但是,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困难。

包括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外交上等多方面的考验。

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保护我们所取得的革命成果,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讲授新课】一整顿经济秩序1。

背景:师:新中国在经济上接收下来的是国民党留下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请同学们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民营企业的萧条”和今天学习的内容,说说人民政权在经济上面临哪些严峻的问题?生:解放战争期间,长期战乱,美货泛滥和金圆券改革,使民营企业山穷水尽,社会经济萧条不振,市场混乱,投机猖獗,物资短缺,人民困苦不堪。

(多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大城市,人民政权面对的,首先是长期战乱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和基本生活物资短缺等严重局面。

当时,物价暴涨,市场混乱,非法买卖银元、外币等投机活动十分猖獗。

在此局势下,整顿经济秩序的任务显得尤为严峻。

人民政权的巩固-文档资料

人民政权的巩固-文档资料

土 地 改 革 农 民 翻 身 得 解 放 这是土地改革中湖南岳阳县策口乡农民烧毁了旧 地契。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大型图片展系列第一辑----人民共和国的足迹1(人民政权的巩固)
土 地 改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是这是江西 瑞金地区土改工作队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1950 年 4
大 进 军 解 放 全 中 国
月 中 旬 我 人 民 解 放 军 渡 过 ︶琼 抢州 滩海 峡 登解 陆放 海
南 岛 ︐ 这 是 解 放 军 在 崖 县 ︵ 今 三 亚
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大型图片展系列第一辑----人民共和国的足迹1(人民政权的巩固)
和 平 解 放 西 藏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 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订。签字仪式由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李济 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陈云主持
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大型图片展系列第一辑----人民共和国的足迹1(人民政权的巩固)
第 一 ︐ 继 续 进 军 解 放 全 中 国
1949年11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解放重庆。 1949年底成都解放,国民党政权彻底被逐出大陆。
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大型图片展系列第一辑----人民共和国的足迹1(人民政权的巩固)
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大型图片展系列第一辑----人民共和国的足迹1(人民政权的巩固)
和 平 解 放 西 藏
1951年9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在布达拉宫前受到 西藏人民的欢迎,五星红旗第一次插上雪域高原。
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大型图片展系列第一辑----人民共和国的足迹1(人民政权的巩固)
镇 压 反 革 命 运 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测评
1.以下英雄人物中,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有( )。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谢晋元 ④刘胡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我国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 B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召开 D.1956年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3.阅读分析以下材料: z````x````xk 材料一: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 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①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 材料二:它(抗美援朝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 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1953年 7月 板门店《朝鲜停战协定》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③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请回答: (1)美国“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是指什么协定? (2)根据材料,说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 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 业化开辟道路。
195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 革法》颁布
土改中农民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土改中农民在丈量土地
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 1.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做准备的会议是_________
zx````xk
课前复习
开国大典 2.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事件是_________
和平解放 时间是_____ 3.解放西藏的方式是_______ 1951年
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 了新纪元。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A.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 D.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黄继光:用胸膛堵住 敌人的机枪射口!
毛岸英之墓
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在描述松鼓峰战役时写到: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 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 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 前面…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敌人占领了 山头,勇士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烈士们的遗体, 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 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 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 ,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 ,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 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 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 ……
A
1952年底,顺利完成了国民经济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复 和发展的任务。
意义:为全国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向工业化目标奋进奠定了基础!
美军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美国空军飞机对中国东北边境地区进行 轰炸扫射。图为安东(今丹东)被炸一景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 登载的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的消息
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巡逻,干涉中国内政.
工业生产
粮 棉花 钢 煤 原油 发电量 15000万吨 84.9万吨 92万吨 6200万吨 11318万吨 44.4万吨 15.8万吨 3200万吨
50%
25% 48% 83% 48% 0.2% 7.3% 0.05% 1.26%
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二) 1、1949年,中国人均收入只有27美元,印度人 均57美元,整个亚洲人均44美元。 2、城市失业工人达400万。数百万的工人、手工 业者流浪街头,无家可归。广大农村,农村灾民 达40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近1/10。 3、1949年发行纸币比1948年增加了100倍,1950 年又比上年增加270倍。
小结 经济上整顿经济秩序; 军事上抗美援朝; 政治上土地改革
1、资本家认为共产党在军事上100分,政治上80 分,经济上0分。首先证明人民政权完全有能力在 经济上管理好国家的事件是( ) A稳定全国物价 C恢复国民经济 B实现工业化 D土地改革运动
2、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 )
①朝鲜内战爆发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③美国侵略 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 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3、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是在 ( ) A1950年底 D1953年底 B1951年底 C1952年底
4、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 )
①朝鲜内战爆发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③美国侵略 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 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5、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成为土地的 主人的含义是( ) A土地归集体所有 土地归农民所有 B土地归国家所有 C D土地归乡镇所有
6、彭德怀当年豪迈的说: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
只需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
个国家的时代是一曲不复反了。下列哪一事实是
有力的证据(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D
解放战争的胜利
香港澳门的回归
7、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 年增长26.9%。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B生产技术和 生产工具的提高和改进 C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 产环境改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8、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 括(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巩固了人民政权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农民
地主阶级 和农民一样 参加劳动
农民自己 占有 劳动成果
土 地 归 私 人 所 有
抗美援朝战争
土地改革运动
两者几乎在同一时期开展,有什么关系?
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两大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土地改革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朝中方面和“联合国军”代表正式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1953年7月
在他所著的回忆录 《从多瑙河到鸭绿 江》中说:“我是
历史上第一个在没
有胜利的停战协定
上签字的美军司令
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 拉克在协定上签字
首都各界人民欢迎志愿军凯旋归国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军民结下了血肉情 谊。图为朝鲜人民热烈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
返回
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三)
帝国主义曾断言:“中国财政经济困难, 共产党是无法克服的。”国内的一些资产阶 级 也认为共产党是“军事内行,经济外行。” 上
海的大资本家嘲笑说:“共产党军事一百分,
政治80分,经济只能得零分。”
产品
历史最高年产 1949年产量 1952年产 整顿经济秩序的措施: 量(万吨) 量 钢 92 15.8 135 1、严厉打击银元投机;(银元之战) 煤 6200 3200 6649 2、平抑物价;(米棉之战) 粮 15000 11318 16392 3 、统一全国财政经济; 棉 84.9 44.4 130.4
第 2课 人民政权的巩固
为什么整顿经济秩序是建国之初的一项
既复杂又十分紧迫的任务? 复杂性: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后, 党和政府还缺乏管理城市、管理经济的经 验。
紧迫性:经济秩序混乱,既影响人民生活, 又防碍恢复生产,更有损人民政府的威信 和政权基础。
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时,卷去了大陆的金
银和外汇。据统计,从1948年冬天开始,蒋
1950年10月1日,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金日成、朴 宪永紧急致函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毅然作出
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国政府出兵朝鲜的原因:
①美国侵略朝鲜,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唇齿相 依,我们不能坐视弱小邻国受强国欺凌; ②美帝国主义采取了一系列扼杀新中国的举措, 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介石从原中央银行运往台湾的黄金有227.5
万两,银元有1520万元,还有外汇1537万美
元(存在美国联邦银行的)。当时的黄金价格是
每盎司(两)35美元。以上三笔共值10.35亿美
元,相当于现在105.5亿美元。
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一)
项目 历史最高 年产量 1949年产量 比历史最高年 占美国 产量下降 产量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志愿军誓师大会.
全国支援抗美援朝
国内人民踊跃支 援前线,广大青年学 生还积极报名参加志 愿军,这是一 场轰轰 烈烈的伟大爱国运动。
全 国 捐 献 款
捐献款 可买飞机 55650亿元 3710架
3、抗美援朝的结果与意义
所占农村 人口比例
10%
占有土 地比例
20-30%
讨论:190% 、图中反映了什么现象? 70-80% 2、这样的土地占有情况会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带来怎样不利的影响?
地主 3、你认为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农民
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
三、土地改革
1.旧中国,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2.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①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是继续完成民 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②巩固新生政权、发展经济的需要(封建土地 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③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四川广萍县农民分得地主的家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