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诗歌鉴赏——《偶然》
2023年最新的徐志摩诗歌《偶然》原文及赏析6篇

2023年最新的徐志摩诗歌《偶然》原文及赏析6篇徐志摩的小诗《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短短五句,却包融了无限的离绪和柔情。
以一朵不胜娇羞的水莲状写日本女郎温柔的神态,贴切传神,既纯洁无瑕,又楚楚动人。
一声“沙扬娜拉”,轻飘而不尖深沉,随意而不失执著,简洁而又充满异国情调。
这首诗充分显示出诗人徐志摩善于勾勒,巧于传情,以及他驾驭语言的非凡功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论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还是文学作品的情感性,都是通过对语言及其形式的感受理解获得的。
脱离开对语言及其形式的感受和理解,思想性就是一些抽象的教条,情感性就是一些空洞的抒情。
这样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严格说来还不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情感性。
所以,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首先是引导学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及其形式,过去种跨越语言直取思想、直取情感的方式是要得的。
诗歌是一种更纯粹的语言艺术,它没有小说的虚构的故事情节;没有散文的具体的事件和人,更没有戏剧的舞台演出,我们在诗歌中接触的几乎只有语言,我们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主要是对诗歌语言的感受和解。
所以,在诗歌的教学中,导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歌的语言几乎是惟一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这里,想通过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一诗的赏析说明这个问题。
在徐志摩这首小诗里,几乎没有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也没有对人物心理的着意刻划,更没有作者情感的直接表现。
但所有这一切,在我们每个读者的感里却是异常清晰明确的。
首先,我们不会认为这个日本女郎有着修长的身材,有着西方女性常有的结实的肌肉和健壮的体魄,但她也不是矮小的,瘦弱的,而是娇小而满的;她的脸色不是红润的,但也不是苍白的,而是白皙光洁的;她穿的衣服不是紧身的、把身体的每一个曲线都能够露出来的现代西方的服装,但也不是臃肿得无法感到女性的曲线美的那种只有老太婆才爱穿的衣服;她的服装的颜色不是鲜艳的红色和绿色,但也不是朴实无华的蓝色或灰色;她不华贵,但也不粗俗;不矜持,但也不放荡……那么,这么一个日本少女的形象我们是怎样感觉出来的呢?我们不是仅仅从徐志对这个日本女郎的具体描写中感觉出来的,而更是从对这首诗、对这首诗的语言的感觉中感觉出来的。
关于徐志摩的诗词鉴赏

关于徐志摩的诗词鉴赏徐志摩,现代新月派诗人。
在如今,他的名字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文坛一位知名学诗人的名字,而是一个符号,一个时代文明的符号。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徐志摩的诗词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徐志摩的诗词鉴赏一《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做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声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是徐志摩的诗歌里面最著名的诗篇之一,抒写了诗人故地重游,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
诗人在剑桥留学的两年中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爱、自由、美”的生活理想,追求英国式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理想。
然而回国后,诗人屡屡受挫,曾经似“快乐的雪花”般的诗人,变成了“卑微”的“残苇”,发出了绝望的叹息。
理想的幻灭更激起诗人对往昔康桥岁月的回忆与珍惜,诗人以这样的心绪再次漫步康桥上。
因此诗歌反映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理想幻灭的感伤,更有对母校的挚爱、依恋,以及淡淡的离情别绪。
全诗以三个“轻轻的”起笔,将至深的情怀幻化为西天的云彩,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情感表现得真挚、隽永。
徐志摩的诗词鉴赏二《雪花的快乐》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在《雪花的快乐》这首诗中,诗人把爱情作了升华,既把对爱情的追求与改变现实社会的理想联系在一起,包含着反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体解放的积极因素,热烈而清新,真挚而自然,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偶然诗歌鉴赏

偶然诗歌鉴赏《偶然》这首诗是徐志摩的经典之作,其通过简短的语言和完美的结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爱情的独特思考。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一)结构之美:《偶然》是一首形式上非常完美的诗歌,其音韵起伏、节奏感强、画面具有流动感。
诗人运用了动态格律和张力动态平衡,构成了新和谐的凝固效果,充分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特有的美感。
学生卞之琳评价说:“《偶然》这首诗在徐志摩老师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
(二)意象运用:诗歌中运用了“天空”、“云”、“水波”等形象的实物比喻,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天空的一片云投影在波心,既反应出诗人的内心活动和心理特征,也表明其爱与美的追求。
(三)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关于人生和爱情的思考。
诗中提到“你”和“我”两个主体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虽然在这个联系中存在感情的依托,但“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因为最终踪影的消灭。
这表明诗人明白自己的人生处境而不想伤害对方。
(四)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意象精微,短短的两节结构巧妙,是徐志摩诗歌创造道路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诗人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使诗歌具有无穷的韵味。
(五)诗人情感:这首诗也充分展现了徐志摩的个人情感。
诗人在表达对爱情的追求中,既展现出对爱情的执着和热情,又表现出对爱情的无奈和悲伤。
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具有更深的层次感和内涵。
(六)哲学思考:这首诗还可以被看作是徐志摩对人生和爱情的哲学思考。
诗人认为,人生中的一切都是偶然的,无论是相遇还是别离,都是命运的安排。
这种思考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和理解。
(七)艺术创新:在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中,《偶然》是一个艺术创新。
诗人打破了传统诗歌的规范和形式,采用了自由体和散文诗体裁,使诗歌更加自由、灵活,更加贴近生活和自然。
这种创新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八)文化背景: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背景。
在20世纪初的中国,新文化运动正在兴起,人们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
《偶然》徐志摩 教学方案设计

《偶然》徐志摩教学方案设计《<偶然>徐志摩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徐志摩的生平经历及其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偶然》这首诗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欣赏现代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通过诗歌朗诵和赏析,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偶然”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韵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人生感悟。
(2)引导学生将诗歌的理解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赏析方法。
2、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艺术特色,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比较分析法将《偶然》与徐志摩的其他诗歌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其诗歌风格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偶然的相遇或经历,让你们难以忘怀?”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课题《偶然》。
2、作者介绍(1)简单介绍徐志摩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求学、爱情和文学创作等方面。
(2)强调徐志摩在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他的诗歌风格特点,如浪漫主义、抒情性强等。
3、诗歌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偶然》,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调、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请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3)全班集体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4、诗歌赏析(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题目“偶然”,思考其含义和在诗中的作用。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云”“海”“黑夜的天空”“光亮”等,探讨它们所象征的意义和所传达的情感。
(3)解读诗歌的语言,体会诗人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表达,如“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现代诗歌鉴赏教案解读徐志摩的诗意表达与人生哲思

现代诗歌鉴赏教案解读徐志摩的诗意表达与人生哲思现代诗歌鉴赏教案解读:徐志摩的诗意表达与人生哲思徐志摩(1897年~1931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深邃的人生哲思而闻名。
本文将解读徐志摩的诗意表达与人生哲思,并通过教学案例探讨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一、徐志摩的诗意表达徐志摩的诗作充满了诗意的表达,他能够以独特的语言和形象描绘出情感的细腻和思想的深刻。
比如他的诗集《再别康桥》中就表达了他对离别和遗憾的感受,同时也融入了他对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
通过对诗中景物和情感的描写,徐志摩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
其次,徐志摩的诗歌语言风格简洁明快,文字凝练有力。
例如他的诗集《我爱你》中的《再别康桥》,使用了简单而富有感染力的诗句,使读者能够迅速而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徐志摩的诗作通常没有太多华丽的修辞和拗口的表达,而是以直接的方式传递思想和情感,具有很高的可读性。
二、徐志摩的人生哲思除了诗意表达,徐志摩的诗歌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思。
他对于爱情、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良好的表达。
他的诗集《野百合花》中的《再别康桥》,不仅是对与挚友的离别表达了遗憾之情,更是融入了对于生命与人生的思考。
徐志摩的诗歌反映了他对于爱情的热爱和追求。
他通过描写爱情的美好与悲伤,表达了对于爱情的矛盾感受和对爱情的向往。
诸如《徐志摩诗集》中的《爱在黄昏时》和《偷偷的深情》等作品,都表达了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和对人性的思考。
同时,徐志摩对于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也贯穿在他的诗歌中。
他关注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脆弱,在诗中表达了对于时间的珍惜和对于生命的思考。
例如《献给爱丽丝》中的“今夜有谁与你相伴,把数钱时的时间花费”,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于人生价值的追问。
三、现代诗歌鉴赏教学案例为了更好地鉴赏徐志摩的诗歌,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案例:案例一:《再别康桥》1. 学生阅读该诗歌,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探讨徐志摩在诗中对离别的感受和回忆的描写。
徐志摩偶然诗歌鉴赏

徐志摩偶然诗歌鉴赏【原创版】目录一、徐志摩及其《偶然》诗歌背景介绍二、《偶然》诗歌的文学特点分析三、诗歌中的主题思想解读四、《偶然》诗歌对后世的影响及价值正文一、徐志摩及其《偶然》诗歌背景介绍徐志摩,原名徐章垿,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对当代很多诗人和文学工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徐志摩的众多诗歌中,有一首诗叫做《偶然》,它是徐志摩诗歌里面最为著名的一首,被誉为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二、《偶然》诗歌的文学特点分析《偶然》诗歌在文学上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1.结构上,《偶然》采用了新颖的排列形式,以天空中的云和水中的波纹作为诗歌的开篇,然后逐渐转向对人与人之间相遇的描述,最后又回归到云和水的意象,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结构。
2.语言上,《偶然》使用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如“天空里的一片云”、“黑夜的海上”、“你的方向”等,这些词汇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增加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3.情感上,《偶然》传达了一种淡然、从容的人生态度。
诗中写到“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表达了人生中许多相遇都是偶然的,我们无需为这些偶然感到惊讶或者欢喜,而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三、诗歌中的主题思想解读《偶然》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偶然性。
诗歌中强调了人生中许多事物都是偶然发生的,我们无法预料和控制这些偶然,比如相遇、离别等。
2.淡然从容的人生态度。
面对这些偶然,我们应该保持一种淡然从容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相互独立。
诗歌中强调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相遇之后仍然要继续前行,保持相互独立。
四、《偶然》诗歌对后世的影响及价值《偶然》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和文学工作者都受到这首诗歌的启发,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第1页共1页。
《偶然》徐志摩 教学方案

《偶然》徐志摩教学方案《<偶然>徐志摩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偶然》这首诗的主题、意象和情感。
3、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偶然”这一主题的内涵。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点入手,进行诗歌鉴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徐志摩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2、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语言、结构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徐志摩生平的视频或讲述一个与徐志摩有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偶然》。
2、作者及背景介绍(10 分钟)(1)简单介绍徐志摩的生平,包括他的求学经历、文学成就以及在文坛的地位。
(2)讲述《偶然》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环境和诗人的个人心境。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 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首诗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4、精读诗歌,赏析意象(20 分钟)(1)提问: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例如:“云”和“水”象征着人生中的相遇和离别,它们都是无常而又自然的;“黑夜的海上”象征着人生的迷茫和不确定性。
5、深入探究,理解主题(15 分钟)(1)提问:诗歌的主题是什么?“偶然”在诗中有着怎样的含义?(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徐志摩偶然诗歌鉴赏

徐志摩偶然诗歌鉴赏摘要:一、徐志摩简介二、《偶然》诗歌背景三、《偶然》诗歌内容赏析四、《偶然》诗歌的艺术特点五、结论正文:一、徐志摩简介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他于1921 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的两年时间里,他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影响,这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
徐志摩的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二、《偶然》诗歌背景《偶然》是徐志摩创作于1926 年的一首诗歌,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此时期的徐志摩,在文学创作上受到了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影响,他以诗歌为武器,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偶然》诗歌内容赏析《偶然》以云和水的相遇为题材,通过诗意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人生中偶然相遇的感慨。
诗歌开篇,“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用云和水的相遇来比喻人生中的偶然相逢。
这里的“云”和“波心”分别象征着独立自由的个体和另一个个体的内心世界。
诗人认为,在人生中,我们与某个人或事物的相遇,只是一种偶然,不必惊讶,也不必欢喜,因为在转瞬间,一切都会消失。
诗歌的第二句,“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在相遇之后,仍需保持各自的独立性,不要因为短暂的相遇而迷失自我。
这里的“黑夜的海上”意指人生道路上的迷茫和困境,而“方向”则代表了每个人心中的目标和信念。
诗人鼓励读者在人生道路上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诗歌的最后两句,“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意味着在人生中,我们与别人相遇、相识、相知,也许会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但我们不应该过分执着于这些回忆。
诗人认为,我们应该珍惜彼此相遇时的美好时光,但同时也要懂得放手,让彼此继续前行。
四、《偶然》诗歌的艺术特点《偶然》作为徐志摩的一首代表作,具有以下艺术特点:1.意象优美:诗歌中的云、水、黑夜、海上等意象,具有优美的画面感,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志摩的诗歌鉴赏——《偶然》
导读:徐志摩是我国现代的一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他的作品对当代很多诗人和文学工作者都是很大的影响。
而徐志摩的诗歌里面最为著名的一首诗,恐怕就是下面这一首《偶然》了,下面我们先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文章,然后再品鉴一下它的独到之处。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映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这首《偶然》,很可能仅仅是一首情诗,是写给一位偶然相爱一场而后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
不过,这首诗的意象已超越了它自身。
我们完全可以把此诗看作是人生的感叹曲。
人生的路途上,有着多少偶然的交会,又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仅仅是偶然的交会,永不重复。
无论是缠绵的亲情,还是动人的友谊,无论是伟大的母爱,还是纯真的童心,无论是大街上会心的一笑,还是旅途中倾心的三言两语,都往往是昙花一现,了无踪影。
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的爱,
又有多少能够重新降临。
时间的魔鬼带走了一切。
对于天空中的云影偶尔闪现在波心,实在是“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更何况在人生茫茫无边的大海上,心与心之间有时即使跋涉无穷的时日,也无法到达彼岸。
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方向,我们偶然地相遇,又将匆匆地分别,永无再见的希望。
那些相遇时互放的“光亮”,那些相遇时互相倾注的情意,“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诗人领悟到了人生中许多“美”与“爱”的消逝,书写了一种人生的失落感。
这就是这首诗深含的人生奥秘与意蕴。
诗人的感情是节制的,情态是潇洒的。
把最难以割舍、最可珍贵的东西消逝后,而发生的失落感,用了貌似不经意的语调予以表现,使这首诗不仅在外观上,达到了和谐的美,更在内在的诗情上,特别地具有一种典雅的美。
诗的上下两段中的中间两句,“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与“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蕴涵了非常曲折的心态,非常细腻入微的情意。
一方面,有克里丝荻娜·罗塞提(1830—1894年,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女诗人)在《记住我》中所写的“我情愿你忘记而面带笑容,也不愿你记住而愁容戚戚”之韵味;另一方面,也可体会到一种在命运面前无可奈何的、故作达观的苦涩情调。
这两方面,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模糊的审美体,不断的思索、体会,不同侧面的观赏、玩味,都会有新鲜的感悟。
显示了相当典雅的情趣。
徐志摩在这样短短的小诗中,用了那么单纯的意境,那么谨严的格式,那么简明的旋律,点化出一个朦胧而晶莹,小巧而无垠的世界。
我们漫步在这个世界之中,生发出多少人生的慨叹,多少往事的追怀,
多少往事的回味,……但,并不如泣如诉,更不呼天抢地。
我们只是缓缓而有点沉重地漫步,偶尔抬头仰望,透过葡萄架或深蓝的云彩,恰有一朵流星飞逝而过,我们心中,升起了缕缕淡淡的哀伤。
但仍然漫步,那缓缓而又有点沉重的足音,如一个“永恒”,驻留在夜的天空。
不失轻盈,不失飘逸,却总是掩饰不住现实的悲伤,情感深处隐伏着一丝淡淡的失落。
诗人对于美,对于人生,并不是看得可有可无的,而是怀着深深的眷恋,执着的追求,只是“美”抑或人生的其他,都像天空中的云影,黑夜海上的光亮,在瞬间都无影无踪。
他有憧憬,同时又无法摆脱一丝淡淡的哀伤。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似乎达观,超脱。
但在审美心理上,却并非如此,“最好你忘掉”,其实是最不能忘掉。
没有一点超脱,没有一点可有可无。
有的是现实的哀伤,是一个真实的人,执着于生活的人,执着于理想的人,在屡遭失意中唱出的歌。
憧憬与绝望,悲哀与潇洒,奇妙地交织在一起。
是一个纯诗人的哀感。
他的潇洒与飘逸,也多半是他为了追求典雅的美,节制自己的感情而来的。
徐志摩处在一个贫困的国度最黑暗的年代,他满怀着“美”的希望,在时代的夹缝中苦苦追寻着理想的光芒,但都如海滩上的鲜花,一朵朵在瞬间枯萎。
他的歌喉,在“生活的阴影”逼迫下,最后变得暗哑、干涩。
即使早期一些诗,如“我不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等,虽然那么轻柔,那么飘逸,但仔细体味,也无不让人感伤。
写于1926年的《偶然》,也是一样,诗的深层信息中荡漾着淡淡的哀伤。
诗人
无意投身时代火热的斗争,也无意于表现所谓的“时代本质”,但时代的苦难,也同样曲曲折折地映射在一个真纯诗人的心灵深处。
徐志摩的诗歌就是这么的细腻和浪漫,让人读了之后不由的感受到丝丝的缠绵悱恻。
这首《偶然》,小编非常的喜欢,虽然小编并不十分懂它说的是什么,但是读起来让人觉得很幸福,这不就是一种领悟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