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案

合集下载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使学生知道有些实际问题不需要精算,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2.以小组为单位经历估算的全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

3.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每袋饲料重46千克,买了250袋。

生2:用载重9吨的小货车运送。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一次能运完吗?……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情境、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取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探索师:一次能运完吗?这种问题,不需要精确地计算出结果,估算结果也能使我们做出判断。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怎样估算呢?小组内讨论估算方法,全班展示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估算方法?生1:我们小组的方法是把46看大一些,46≈50,50×250=12500(千克),9吨=9000千克,12500千克>9000千克,所以,一次不能运完。

师:其他小组有什么想补充或质疑吗?生2:这样估算不对。

本来每袋饲料没那么重,我们往大里估算的总量超出实际总量,因而作出“一次不能运完”的判断是不合理的。

师:那你说一说该怎样估算呢?生2:把46看小一些,46≈40,40×250=10000(千克),9吨=9000千克,10000千克>9000千克,所以,一次不能运完。

师:这种估算方法正确吗?生3:这样估算对。

因为把每袋饲料的质量看轻一些,估算的总量比实际轻都运不完。

所以一定不能运完。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想一想,怎样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呢?生1:估算时,有时需要把原数往大里看,有时需把原数往小里看。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五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五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五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数量关系,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计算教学准备:小黑板,练习题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1.出示情境图:月星小区,多层楼每幢住48户,小高层楼每幢住_8户,高层楼每幢住236户.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出示表格5幢高层楼共可住( )户_幢多层楼共可住( )户_幢小高层楼共可住( )户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道算式.(1)请学生列出算式,并比较三个算式的相同之处(都要用每幢楼住的户数乘幢数,算出一共能住的户数)(2)学生用竖式计算236 5和48 _.(3)讲评:谁来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第2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谁来说一下它的计算过程?48乘1,所得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2.揭示课题月星小区有_幢楼,平均每幢住_8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_8 _和刚才的两道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例1 学生尝试.做在练习本上.启发_8 _的得数是多少呢,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出得数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研究.(1)指名板演,展示学生做的,让板演学生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提问:你们和他做的一样吗?(2)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来算这道题的? _8乘_的积应该从哪位写起?我们把这两部分怎样?得数的末尾应该和哪一位对齐?(指算式)这个_8实际上代表的是多少?求的是多少幢楼的住户数?算出的2_8其实是几幢楼的住户数?(根据学生回答完成黑板竖式板书)(3)我们一起来答一下.(4)刚才是这么算的请举手?(5)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老师还没有教,你们是怎么会做的?(引导学生说清计算方法)教师再给你们两道题,会做吗?三.反馈展示,质疑释疑以竖式呈现的四道题:2_ 32,375 24,3_ 26,和248 45(1)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写在教者准备的纸上.并注意巡视,以发现学生解题中的问题,并有意进行收集.(2)集体评析.先引导学生看过程,同意吗?这个结果比较大,怎么读?再出示一份错误作业,他错在哪儿了?提醒学生计算时要小心.(3)总结计算法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我们都是分几步做的?第一步做什么?所得的结果的末位怎样?接着说下去.四.精讲提升,拓展延伸1.做练习五第1题让学生在书中直接写出得数,指名核对得数,了解全对人数.2.做练习五第2题先判断每道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再说说错在哪里,怎样改正.提问:计算三位数乘两两位数要注意什么?五.达标检测,反馈巩固做练习五第4题学生独立填表,并组织反馈,说明数量关系式,怎样列竖式.指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试题,在列竖式计算时,交互两个乘数的位置后再乘比较简便.布置作业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36 48 _85 _ _比较前两个式子和第三个的联系区别小学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范例二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教材简析:这部分教材创设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绿色环保生活情境,提出了需要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经验,尝试着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1.交流口算本上的得数.问:这些口算题有什么特点?(都是末尾有0的乘法)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口算?(先不看0,乘完后再数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板书其中一题:200 43这题的得数是多少?怎么算的?现在请你用竖式来计算,行么?(板书竖式,强调0先不要对齐)看板书:200 43=8600,问:谁能根据这个算式很快地编得数也是8600的乘法题?(2 4300,20 430)为什么这三个算式的得数都一样呢?(先不看0,都是2 43;再添上0,两个乘数末尾合起来都是有2个0,所以都要添上2个0)2.哪些同学昨天已经预习了数学课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要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二.学习例题1.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哪几个信息?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哪个条件是多余的?算式怎么列式?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 _=2.尝试练习,解决问题850 _=?,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指名板演,(可能出现的情况)(1)按照原来的方法笔算(2)0先不对齐,但在前面乘的时候,0也参与了(3)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4)在第2步乘的时候,没有把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讲评这几种做法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重点讲)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开始列竖式的时候0没有对齐某个数位?(先不考虑,可以使计算更简便)既然是先不考虑,所以在这两次乘的时候,0也不要考虑.(擦去多余的0)指出:最后加完之后,这个0要补上.比较第一.二种竖式,指出: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我们可以像这样写,比较简便.3.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讲评.三.巩固提高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得数.2.第3题.学生独立分组口算.算完后指名交流每组算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四.布置作业第2.4题小学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范例三教学内容:p.1例题,想想做做第1_4题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伐好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重点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准备:光盘教学过程:一.复习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二.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图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随学生回答板书:_4 _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二.探索算法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三.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_4题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2.完成第1题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算完后指名说说得数.3.做〝想想做做〞第3题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4.做〝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读题,指名说题意.提问:要求算出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总价,总价是怎样计算的?(板书:数量单价=总价)学生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小学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范例四学习目标1.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原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 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3.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学习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笔算.学习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原理.学习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以下信息:〝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_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以滞尘32吨.1. 师:请看屏幕上这两句话,你从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我获得的数学信息是某森林公园有_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以滞尘32吨.师:这段文字中有一个词〝滞尘〞,你理解它的意思吗?谁来说说?生:尘埃飘(经)过森林时,约有四分之一被树叶树干吸附或者滞留在森林的空间里,最后降落到森林的地面.森林的这一吸尘降尘的作用叫滞尘.师:树木能起净化空气的作用,是我们的朋友,所以我们要爱护它!2. 师:根据你获得的信息,你能你出什么问题?生:这个森林公园的森林一年可以滞尘多少吨?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问题引入,揭示课题.师:要求〝这个森林公园的森林一年可以滞尘多少吨?〞怎样列式?生:_4 32师:仔细观察这道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生:我们以前学习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道乘法算式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师:回答得非常简洁.流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方法.(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2.估算结果.①师:你能估算一下_4 32的结果大约会是多少吗?生:3600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吗?生:我把_4看成_0,32看成30,_0 30=3600,所以_4 32 3600.②师:如果想知道准确的结果,我们可以怎么算?生:笔算.(在三位数乘两位数后面板书:笔算)3.探究算理.①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自主尝试进行笔算.计算完成后想一想: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怎样算?你有办法验证你的结果是对的吗?并与你的同桌交流你的想法.(生独立完成后带着问题与同桌交流)②师:哪位同学到黑板前给大家介绍一下笔算_4 32的方法?生1到黑板前板演生1介绍方法:┅ ┅师:同学们有什么想问他的吗?生:┅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一问你,248是怎样算出来的?生:是用_4 2算出来的.师:也就是说248表示的是_4 2的积.那372又是怎样算出来的呢?(结合学生的说板书,课件演示)生:是用_4 3算出来的.师:老师又有一个问题了,372的2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而不写在个位上呢?生:因为3在十位上,代表30,30乘4等于_0,2在十位上,所以写的时候要同算式的十位对齐.师:老师明白了,这里372代表的是3720,它是 _4 30的结果.(结合学生的说板书,课件演示)师继续追问:3968是怎样算出来的?生:248+3720=3968③师:有什么办法来帮助我们验证最后的结果是否正确呢?生1:与我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看差距是否较大,如果较大,说明结果肯定有问题.生2:列竖式时交换一下_4和32的位置,用32 _4算一遍来看一下结果是否正确.(与学生一起算32 _4,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列竖式时,习惯上把位数多的数写在上面,位数少的数写在下面计算比较简便.)④师:你们认为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以怎样算?他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怎么样?生:一是,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和个位要对齐,十位数要跟十位数对齐.二是,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三是,再用两位数的十位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的个位要与前面结果的十位对齐.四是,把乘得的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课本47做一做.①生独立计算完成.②选择典型,请其板演,为后面讨论提供素材.(素材有三种:一是正确的,二是算法错误的,三是算法正确,答案错误的)③小组讨论板演的试题,找出错误原因.④汇报交流,先说错在哪里,归纳病症.2.课件出示以下试题:3. 不计算,选择答案.326 _=( )①3452 ②5_4 ③5542 ④ 36432四.回顾过程,课堂总结.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都是什么?你还有疑问吗?五.板书设计.小学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范例五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教学设计:一.复习铺垫:1.口算热身:23_20= 42_30=2.估算:23__= 42_29=3.竖式练练手:___= 43__= 38_44= 65_34=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二.互动情境探索1. 教学例1:张阿姨每时采摘_3kg脐橙,她在果园里工作了32时;李叔叔每天包装324筐脐橙,他在果园里工作了27天.提问: 张阿姨32时采摘脐橙多少千克?独立列式:_3 32 (板书)师: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都没有0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_3 322.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张阿姨能采摘多少千克脐橙吗?说一说你的想法把_3看成_0 _0_30得3600 _0_2得240 3600+240=38403.尝试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4.(1)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2)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先算什么(先算_3_2)再算什么(再算_3_30)最后算什么(2个_3与30个_3的和)板书:_3_32= 千米1 2 3_ 3 2-----------------2 4 63 6 9---------------3 9 3 66.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7.同桌之间交流计算方法三.出示第二个问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做题1.出示:李叔叔一共包装脐橙多少筐?列示:324_27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订正四.巩固练习_2_23 2__34(先完成前一个反馈后再练习,最后将2_ 34改为34 2_)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反馈交流.小结:1.数位对齐;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满十向前一位进12.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_个班,每班_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六.课堂作业: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当然应当生动.有趣,课堂活跃,吸引学生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但这仅仅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一起看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设计.doc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设计.doc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7页、38-39页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感悟估算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谈话:王叔叔的养鸡场里饲料也没了,于是他开车到商场去买饲料。

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王叔叔一共买多少千克的饲料?)他一次能运完吗?同学们观察这两个问题,哪一个需要精确计算,哪个需要估算?为什么?预设:第一个问题要求出具体买的千克数,所以用精确计算;第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估算方法。

1.怎样列式?学生列示 46×250提问:观察这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预设:一个两位数,一个三位数,一个接近50,另一个在200——300中间……2.老师因势利导,今天我们就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让学生观察因数特点,目的为下一步估算做好铺垫)3.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开动脑筋,先自己想一想、估一估,然后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小组说一说。

温馨提示:先自己想一想以前学过的乘法估算方法,估一估这道题的结果,如有困难再同位合作,然后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用小估法解决问题教师:班内交流,验证猜想。

哪个小组愿意将您们组的发现与大家分享一下?温馨提示:重点说说如何估算的,依据是什么。

(1)小组展示汇报,大家分享。

①把46 看大一些②把46看小一些46≈50 46≈40 50×250=12500 40×250=100009吨=9000千克 9吨=9000千克12500千克>9000千克 10000千克>9000千克所以,一次不能运完。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秀7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秀7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秀7篇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篇一课题名称: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47例1,做一做,练习八1、2、8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学生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基本能准确、迅速地进行估算,会用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课堂检测单导学问题串: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2、尝试计算145×12,并给同学讲讲你是怎样算的。

3、对于同学的讲解,你有什么问题或建议?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你是怎样算的。

23×30=、47×20=、42×19≈、58×41≈2、笔算下列各题,并说你是怎样算的。

43×26=、12×34=二、新课:1、出示例1,指名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指名列式,并说为什么这样列。

3、尝试计算145×12=4、将自己的计算过程讲给同桌听。

5、指名给全班讲解,并板演计算过程。

6、指名给讲解的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对同学的讲解提出建议或意见。

7、师生共同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8、用计算器验算。

三、巩固1、完成课堂检测(一)(数学书P47页做一做)2、练习八8,改错四、作业练习八1、2五、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5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5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分享的5篇《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精品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篇一(一)学习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估算和笔算;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2、在发现、提出并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二)学习内容基础性学习包1、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4、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5、积的变化规律开发性学习包聪明小屋(设计两三位数乘法计算中,有些因数的某个数位上的数不知道,进行推理的算式)拓展性学习包算式因素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近期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进行笔算乘法的学习,今天着重研究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首先看下面的两组题目,如:6×2=12 20×4=806×20=120 10×4=406×80=480 5×4=20仔细观察两组算式中因数的变化规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观察,两组算式最明显的特点是其中的一个因数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如第一组的第一个因数,始终是6,第二组的第二个因素始终是4。

下面在分别来看。

第一组,一个因数没有变,另一个因数呈扩大的趋势。

从第一个算式到第二个算式,2到20扩大了10倍(乘10),同时,积也跟着扩大10倍(乘10);第二个算式到第三个算式,20到80,扩大了4倍(乘4),积也跟着扩大了4倍(乘4),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

第二组,一个因数没有变,另一个因数呈缩小的趋势。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师:李叔叔在哈尔滨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北京老家-趟,他买了13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李叔叔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3)、全班齐做,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其计算过程。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出示幻灯片,学生读-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联系新旧知识,以生活实例导入,将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谈话引入例1。

师:在回老家的时候,李叔叔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坐飞机,坐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哈尔滨到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

那你们帮李叔叔算一算从哈尔滨到北京有多少千米(1)由学生列出式子,师板书: 145X12(2)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45X13与145X12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估算。

师:那你认为哈尔滨距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现在同学们来估算一下(学生动笔算)师:你是如何估算的谁愿意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让学生说说,教师随机板书学生的估算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优秀教学案例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优秀教学案例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先给学生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进行估算。我会采用步骤分解法,将估算过程细化为几个简单的步骤,例如: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问题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2.问题导向,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本案例注重问题导向,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互动
案例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掌握知识。小组合作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实现了学习成果的最大化。
(五)作业小结
最后,我会布置一些与课堂学习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巩固练习。作业会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我还会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记录自己在估算过程中的思考,以便在下次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本教学案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为后续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3.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3.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3.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如何利用近似值进行乘法运算的估算,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估算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估算的定义、步骤、方法和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估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在进行估算时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估算方法的熟练度。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估算的步骤和方法。

2. 学生准备计算器,用于验证估算结果。

3.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学生进行估算练习。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估算的重要性。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估算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估算。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进行估算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估算的心得体会,分享估算的方法和技巧。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估算练习进行总结,强调估算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估算练习。

板书设计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2. 内容:估算的概念、步骤、方法和应用3. 重点:估算的步骤和方法4. 难点:估算的理解和应用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估算练习。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估算的日记,记录自己在估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让学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估算练习。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估算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估算方法的熟练度,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4页信息窗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并能比较正确的进行估算。

2.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动估算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应用意识。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红旗小学的五六年级的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分成了28个组,平均每组有22名学生。

参加义务劳动的大约有多少名学生?说说你的估算方法。

(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利用知识的迁移为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做好铺垫。


2.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在我们山东省的青岛市举行的,为了办好奥运会,整个青岛市民都积极行动起来,就连青岛市的小学生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看看育才小学和光明小学的学生都做了些什么。

出示课件:34页的情景图。

预设:育才小学和光明小学
的学生都参加了种树活动。

3.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1)我想知道育才小学发了
多少包树种?
(2)我想知道光明小学发了
多少包树种?
(3)我想知道育才小学和光明小学哪个学校发的树种多?
(4)我想知道育才小学和光明小学两个学校一共发了多少包树种?
(以青岛两个小学的学生参加种树活动为奥运添光彩,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社会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欲望。

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绿化意识。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引入课题。

师:要求育才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怎样列式?(223×18),这是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你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这个算式?(学生可能说用竖式计算、估算、口算、用计算器算等方法。

)这些方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课件出示:
师:这个问题应该选用哪种方法计算?(学生会说用估算的方法计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把课题板书完整。


(在对比问题的过程中、引入估算,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增强学生的估算的意识)
2.合作探究。

温馨提示:先自己想一想以前学过的乘法估算方法,估一估这道题的结果,如有困难再同位合作,然后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班内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组的方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温馨提示:重点说说如何估算的、依据是什么。

(1)小组展示汇报,大家分享,相互评价,质疑对话。

①223≈200 ②223≈220 ③223≈200
18≈20 18≈20
200×20=4000 220×20=4400 200×18=3600
(学生在探索估算的过程中可能有多种方法,只要有道理都要给予鼓励。

)(2)优化算法、明确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师:同学们请用计算器计算一下育才小学究竟发了多少包?(4104)精确的结果是4104包,我们估算的结果有4000、4400、3600,看来同学们的方法都是合理的,把因数看作什么数估算出的结果最接近精确值?(把因数看作接近整十、整百数来进行估算。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交流、观察对比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由算法多样化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一种合理的、简洁的方法进行算法优化。


2.独立解决。

光明小学有12个班,平均每班发340包树种,光明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
交流估算过程。

①340≈300 ② 12≈10 ③ 340≈350
12≈10 12≈10
300×10=3000 340×10=3400 350×10=3500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引导对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作比较。

师:我们在估算光明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时第①种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因为两个因数都变小了,所以比实际结果小了)第②种估大了还是估小了,(一个不变、另一变小了,所以比实际结果小了)第③种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40
≈350、12≈10,一个变大了、一个变小了,课堂上学生不容易说出来结果,这时最好让学生直接用计算器验证精确值是4080,学生就能明白实际估算的结果还是小了)
2.优化算法。

师:这题选择哪种方法好?(第②种)
(感悟估算也可以只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作接近整十、整百数,另一个因数不变,再次体验估算方法的优化。


(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交流、引发学生探究出“大估法”,“小估法”,“大小估法”多样化估算方法,初步学会调整、优化估算方法)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

课本35页第1题:课件出示。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估算以后,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检验,让学生感受到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题目的不同,既巩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又体验了估算的简便)
2.综合练习。

(1)走进大自然:课本35页第2题,课件出示。

小组比赛。

(了解青蛙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保护环境的教育。


(2)走进生活
①课本35页第3题:课件出示
某地区2003年平均每月的降水量大约是34毫米,估算一下全年的降水量大约是多少?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②课本35页第4题:课件出示
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是把教学寓于现实的情景中,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启发下主动地思考、比较、选择估算方法,努力让学生达成“会选择”。

切实体验估算可以更简洁、快速地解决问题,能够帮助人们尽快的对事情做出判断,培养学生灵活的估算应用意识,实现对估算结果“会判断”。


3.补充练习。

新课堂26页的1-6题。

4.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交流
师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一般可以把因数看作整百数乘整十数,有时也可以只把一个因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进行估算。

同学们,估算的方法奥妙无穷,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课之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生活中调查一下,我们再共同交流。

(通过第一个问题学生总结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一般方法:整百数乘整十数。

通过第二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估算有时也可以只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作接近整十、整百数,另一个因数不变,再次体验估算方法的优化。

让学生自主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23×18 340×12
①223≈200 ②223≈200 ③223≈300 12≈10
18≈20 18≈10 18≈20
200×20=4000 200×10=2000 300×20=6000 340×10=3400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创设现实的社会情境。

呈现两个小学为奥运添光彩种树的活动,增强
录好意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尊重学生意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交流、引发学生探究出“大估法”,“小估法”,“大小估法”多样化估算方法,初步学会调整、优化估算方法灵活选择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3)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通过有效的练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基本练习、估一估、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以看成整百数乘整十数。

有时也可只改变一个因数进行估算,再次体验估算方法的优化。

通过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使用建议。

在探究育才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时,可以放手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可以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

在让学生思考估计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还是小,可以借助计算器进行验证,让学生明确估计的结果比准确结果小的道理,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3、需破解的问题。

如何让学生不用计算器能判断出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的结果大还是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