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宁夏统计年鉴0304

合集下载

(2)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5月10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自治区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区常住人口全区常住人口[3]为630135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长12.21%。

年平均增长率为1.16%。

二、人口自然变动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全区出生人口88317人,出生率为14.14‰;死亡人口31870人,死亡率为5.10 ‰,自然增加56447人,自然增长率[4]为9.04‰。

三、人口迁移全区22个县(市、区)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153448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893228人,增长139.29%。

四、家庭户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5]1842070户,家庭户人口为598189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5人,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82人减少0.57人。

五、性别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228812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3072538人,占48.76%。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26下降为105.09。

六、年龄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53743人,占21.48%;15-64岁人口为4543690人,占72.11%;65岁及以上人口为403917人,占6.41%。

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8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9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4个百分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公布日期】2001.03.26•【字号】•【施行日期】2001.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1年3月26日)2000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一年来,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总揽经济工作全局,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各项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全区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9.8%,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亿元,下降2.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0亿元,增长14.4%,其中完成工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13.8%;建筑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18.3%。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9亿元,增长10.2%。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9.9:42.5: 37.6调整为 17.3: 45.3: 37.4。

市场物价仍低位运行。

与上年相比,全区零售物价总水平下降2.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农资价格比上年下降4.0%。

2000年末,全区城镇从业人员65.1万人,比上年减少1.8万人,其中: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52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9.9%,人数比上年减少1.7万人,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城镇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4.9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5%,人数比上年减少0.5万人,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8.1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城镇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21.9万人,比上年增加8.6万人。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发布部门】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日期】2004.03.16【实施日期】2004.03.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3月16日)2003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和工作任务,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经济建设全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农业缺水、工业缺电、运力紧张以及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增幅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比全国增幅高3.1个百分点,总体运行呈现不断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5.5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91.7 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137.8 亿元,增长8.3%。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16.1:45.9:38.0调整为14.4:49.8:35.8。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2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总水平小幅上扬。

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

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2.0%。

服务项目价格上升5.9%。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5%。

其中,城市下降 0.8%,农村上涨0.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6%。

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5.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8%。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5月10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自治区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区常住人口全区常住人口[3]为630135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长12.21%。

年平均增长率为1.16%。

二、人口自然变动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全区出生人口88317人,出生率为14.14‰;死亡人口31870人,死亡率为5.10 ‰,自然增加56447人,自然增长率[4]为9.04‰。

三、人口迁移全区22个县(市、区)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153448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893228人,增长139.29%。

四、家庭户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5]1842070户,家庭户人口为598189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5人,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82人减少0.57人。

五、性别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228812人,占51.24 %;女性人口为3072538人,占48.76%。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26下降为105.09。

六、年龄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53743人,占21.48%;15-64岁人口为4543690人,占72.11%;65岁及以上人口为403917人,占6.41%。

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8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9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4个百分点。

2010年宁夏五市全面小康进程中期统计监测报告

2010年宁夏五市全面小康进程中期统计监测报告

活质 量 、 民主法制 、 文化 教育 、 资源 环境 等 6个 方面 来
看 。( 详见表 1 )
21 0 0年五市全面小康六大方面 实现程度 表 1 \ 五 市
银川市 石嘴山市 吴忠 固 市 原市 卫市 中
宁夏与 五市 全面小 康 总体进 程 实现程 度
表2 单位 : %
2 宁 夏 五 市 全 面小 康 0 0年 1 进 程 中期 统 计 监 测 报 告
陈郁 喻乐 天
按 照 国家统计局 的统计 监测制度 , 我们对 银川 、 石 嘴山、 吴忠 、 固原 、 中卫五市 2 1 年全 面建设小 康社会 00 ( 以下简称 “ 面小康” 进程进行 了统 计监测 。因各市 全 ) 较 大差异 , 加之统计监 测指标体 系尚有 不完善 的地 方 ,
二 、 市 加快全 面小 康社 会 的主要 问题 五 1人均 GD 、 P偏低 。人均 G P是指一定时期 内按 D 常住人 口平均计算 的 G P 是从总体上反映一个国家 D。
或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 , 目前世界通用的 是
文化教育 7 . 5 . 5 . 4 . 1 2 3 7 0 60 90 . 6 6
五市‘ 社会和 宴 现程度最高的是石嘴山市 8 . 比 5 %, 0 20 年 1 个百允 ; 00 瘸 8 其 固原市, 嫩 实 为 83 3%。

“ 生活质量 ”实现 程度最高 的是银川 市 9 2 。 1 % 比

经济社会发展基 础 、 地理位置 、 源禀赋等各方 面存在 2 0 年提高 2 个百分点 ; 资 00 3 其次是石嘴山市, 达到 8 2 。 9% “ 民主法制” 的实现程度普遍较高 , 且保持 了逐年上 因此 ,各市之间全 面小康 进程并不完全存 在更加严 密 升 的趋势。 实现程度最高的是固原市 9 %, 20 6 比 0 0年提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2011年3月24日)2010年,面对依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主线,沉着应对,奋力攻坚,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全区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更为坚实稳固,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圆满完成了全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3.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0.28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33.16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649.97亿元,增长11.6%。

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2009年的9.4:48.9:41.7调整为2010年的9.8:50.7:39.5。

2010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第二产业贡献率为60.9%;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4.1%。

图1 2005-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单位:亿元、%表1 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指 标 绝对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地区生产总值 1643.4113.4第一产业 160.287.0第二产业 833.1616.0工业 648.5314.4建筑业 184.6322.9第三产业 649.9711.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128.018.7批发和零售业 84.9710.1住宿和餐饮业 28.899.5金融保险业 87.0710.7房地产业 52.21 3.6其他服务业 268.8215.62010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1%,其中,城市、农村分别上涨3.7%和4.6%。

食品类价格上涨8.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4.1%,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7.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4%。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2010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2010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2010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6.18•【字号】宁政办发[2010]100号•【施行日期】2010.06.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2010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宁政办发[2010]100号2010年6月18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厅制定的《自治区2010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强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自治区2010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2010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环境友好型宁夏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一五”环保规划目标的决战之年。

为确保完成我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任务,进一步改善我区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要求以及自治区“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特编制自治区2010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

一、总则(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十次全会、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综合作用,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健全法制、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强化监管,扎实做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推进环境友好型宁夏建设。

(二)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国函[2006]70号)2.《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29号)4.《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127号)5.环境保护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编制指南》(环发[2007]90号)6.国家环保总局《二氧化硫总量分配指导意见》(环发[2006]182号)7.国家环保总局《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指导意见》(环发[2006]189号) 8.环境保护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试行)》(环发[2007]183号) 9.环境保护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推进环境友好型宁夏建设合作协议》10.《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一五”二氧化硫削减目标责任书》11.《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12.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各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13.《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监测、统计(暂行)办法》(宁政办发[2008]119号)14.《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08]103号)(三)编制原则。

银川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银川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银川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发布部门】银川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11【实施日期】201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银川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银川市统计局2011年)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难攻坚,奋力拼搏,全市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63.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1.37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79.26亿元,增长19.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42.63亿元,增长11.0%。

三次产业比例为5.4:49.7:44.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63.8%、34.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1%,居住类价格上涨4.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7%。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8%,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1.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5%。

年末单位从业人员30.07万人,同比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

二、农业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65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32万公顷。

蔬菜播种面积2.82万公顷,园林水果播种面积2.34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11.5%和12.4%。

全年粮食产量87.19万吨,下降4.5%;蔬菜产量126.93万吨,增长14.0%;园林水果产量18.76万吨,下降0.6%。

肉类总产量4.96万吨,增长6.5%;禽蛋产量1.65万吨,增长9.7%;牛奶产量35.41万吨,增长11.1%;水产品产量4.95万吨,增长7.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5.04 376.71 71.10 224.43 81.18
78.33 366.18 67.53 27.69
54.64 17.12 51.05 29.49 7.00 8.29
2.99
11.41 26.62 13.42 3.88 45.05
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增加值(亿元) Added Valve (100 million yuan) 2008 1203.92 118.94 118.94 2009 1353.31 127.25 127.25 2007 100.0 10.7 10.7
1.2 2.9 1.5 0.4 4.9
1.3 3.1 1.5 0.3 4.5
1.5 3.1 1.4 0.5 4.6
a)Data in this table are calculated at current prices.
919.11 97.89 97.89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 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 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 和软件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 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 管理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50.7 42.1 9.8 24.4 7.9
48.9 38.5 8.9 22.1 7.5
103.00 475.00 93.29 31.69
141.94 563.74 114.77 46.27
8.5 39.8 7.3 3.0
8.6 39.5 7.7 2.6
10.4 41.7 8.5 3.4
70.34 22.55 64.80 38.85 9.90 9.37
3-4 分行业增加值及构成 Value-added by Sector and Composition


Sector 2007
增加值(亿元) Added Valve (100 million yuan)

计 农林牧渔业
Total Primary Industry Agriculture,Forestry,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74.52 25.59 75.54 47.56 11.81 11.14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 5.6 3.2 0.8 0.9
5.8 1.9 5.4 3.2 0.8 0.8
5.5 1.9 5.6 3.5 0.9 0.8
4.84
7.16
0.3
0.4
0.5
15.86 37.31 17.59 4.21 54.40
20.15 41.46 19.42 6.40 61.95
增加值构成 (%) Composition (%) 2008 100.0 9.9 9.9 2009 100.0 9.4 9.4
609.98 506.98 118.21 294.34 94.43
662.32 520.38 120.54 299.67 100.17
49.5 41.0 7.7 24.4 8.9
Secondary Industry Industry Mining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and Supply of Electricity, Gas and Water Construction Tertiary Industry Transport,Storage and Pos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omputer Services and Software Wholesale and Retail Trades Hotels and Catering Services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Real Estate Leasing and Business Services Scientific Research,Technical Services and Geologic Prospecting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Environment and Public Facilities Services to Households and Other Services Education Health,Social Security and Social Welfare Culture,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Public Manage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