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案例

合集下载

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人物事迹

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人物事迹

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人物事迹《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说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字一定不能被忘记。

他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

陶行知先生特别注重实践。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学校的孩子们都在死记硬背知识,就亲自带着孩子们走到田间地头,让他们亲眼观察农作物的生长,亲手触摸土地。

他告诉孩子们,知识不仅仅在书本里,更在生活中。

还有一回,一个穷孩子上不起学,陶行知知道后,不仅帮他交了学费,还经常去他家辅导功课。

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好学校,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家精神。

他心里装着每一个孩子,一心只为了让他们能更好地成长。

《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老师,那可是教育界的一颗璀璨明星。

她总是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为了上好一堂课,她常常备课到深夜。

有一次,为了讲清楚一篇文言文,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反复琢磨每一个字词的含义,还向许多前辈请教。

课堂上,她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于漪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也是无微不至。

有个学生因为家庭困难想要退学,于漪老师多次家访,鼓励他不要放弃,并自己掏钱给他买学习资料。

最终,这个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学生前行的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用爱浇灌每一朵花》苏霍姆林斯基,一位充满爱心的教育家。

还有一次,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在课堂上捣乱,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批评他,而是课后和他一起做游戏,慢慢了解他的内心。

原来这个孩子是想引起大家的关注。

从那以后,苏霍姆林斯基经常给他表现的机会,这个学生也变得越来越优秀。

苏霍姆林斯基用爱,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

《孔子:因材施教的智慧》孔子,那可是古代的大教育家。

他的学生众多,但他从不一概而论,而是因材施教。

比如子路勇敢但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冉有性格内向,做事犹豫不决,孔子就鼓励他要勇敢果断。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将爱的教育进行到底师德演讲稿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将爱的教育进行到底师德演讲稿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将爱的教育进行到底(师德演讲稿)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将爱的教育进行到底(师德演讲稿)「篇一」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大家下午好!高尔基曾说:“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是教育的灵魂》。

大学毕业之时,导师对我们说: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在教育之路上你们慢慢领悟吧。

带着这份思考,怀着美丽的梦想,我踏上了这条充满希望的教育之旅。

一路走来,我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

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我曾疑惑于自己的选择,由于缺少经验,对知识的把握有所欠缺,为了准备好每一节课,为了更快的赢得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认可,备课常至深夜,多少个梦里萦绕着知识点的交织,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没有自得其乐的安逸,更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我有了一丝彷徨,心底叩问这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吗?但是短短两年来,我目睹了太多敬业与奉献的忙碌身影,聆听了许多不畏艰苦,孜孜不倦的感人事迹:王老师,躬耕教坛36年,无怨无悔;黄老师,批改每一份试卷都会留下暖心的批注;苏老师,每天踩着第一屡阳光进入教室陪伴孩子做好早自习前的准备,晚自习结束后仍在教室答疑;陈老师,身体不适,仍坚持在三尺讲台上辛勤的耕耘;杨老师退休后面对孩子和家长的不舍,毅然的回到以告别的岗位上。

或许,他们只是千千万万教师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群,然而,正是他们,撑起了学校教育的晴空。

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校如家,爱生如子。

这一幕幕动人的场景,这一段段真挚的师生情,让我不再彷徨,让我坚定而勇敢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慢慢地收获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在孩子们中间,那种放松融洽的气氛深深的吸引着我。

慢慢地我爱上了这份职业。

这种爱是我工作的动力,这种爱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开始学着耐心地倾听孩子们的诉说,学着细心的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学着用最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将心中那份浓浓的爱传递给每一个孩子。

最美教师,“四有”好教师事迹材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最美教师,“四有”好教师事迹材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济南市长清区长清湖幼儿园(董蒙蒙)董蒙蒙,女,从2015年参加幼教工作以来,已经有七年多的时间,虽然是一名平凡的幼儿教师,但是她本人始终坚信教育事业就像是花朵,需要园丁的辛勤浇灌,细心呵护。

以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积极进取,关爱幼儿,团结同事,在教书育人的热土上,全力向上。

虽然在平凡的岗位上,但是她心中有爱,静待花开。

(一)宽严有度,爱先行借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她一直坚持的事情,爱幼儿生活中的每一个发光点,爱幼儿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教育就是爱的事业,把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奉献给事业,用爱去教育每一位幼儿,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在岗教师,而她的工作并不普通,她是把爱的作为教育事业的根本。

每天早上晨迎,她总是微笑的等待幼儿的到来,而孩子们总是会回应她一个热情的拥抱,一句温暖的“早上好”,既是老师也是孩子们的老师妈妈,幼儿天真烂漫,每天笑容灿烂,董老师付出了真心,也让大家感受到了孩子们对她的喜爱。

作为教师是幸福的职业,因为充满了阳光,而阳光是孩子给予教师的。

还记得小班刚入园时,她都会笑脸迎接满是情绪的小不点,张开双臂,任由孩子们拍打哭闹,哪怕是弄脏弄乱她得衣服和头发,依然不厌其烦地安慰着离开妈妈怀抱的孩子们,一边讲道理,一边用玩具引导,直到有分离焦虑的幼儿不再发脾气,建立安全信任感,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

你总是能听见她给予每一名幼儿鼓励的话语,肯定的眼神,充足的时间,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理解幼儿的个别差异性,不放弃每一名幼儿,引导其从原来的水平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按自身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到达终点。

这就是她,用专业的教育,去用心教导,始终不忘初心。

上学期班里新来的月月小朋友,年龄较小,对自己父母的依赖性比较强,刚入园时,会哭闹着想念妈妈,不愿意跟其他小朋友交流互动,习惯默默的游戏、玩耍,不愿意加入到小朋友们的活动中去。

无论是吃饭、午休,还是游戏,总觉得自己做不了,非常的害怕新的环境。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精品范文】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精品范文】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优秀教师事迹材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袁xx,女,汉族,1952年9月生,xx省xx市人,中共党员,教授。

1977年毕业于xx工业大学(现xx理工大学)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并留校任教至今。

曾任xx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电工电子国家级教学团队党支部书记、主讲教师,学校教学督导团专家,连续十届全国电子设计大赛xx赛区测评组专家,xx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等。

负责和参加多项科研和教改课题,先后获xx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主编教材2部,参编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分别荣获省级教学名师称号,校级优秀教学奖、“三育人”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等。

四十多年来,袁xx始终坚守在本科教学的第一线,从事电工学、电子技术等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基础实验室管理等工作。

主讲《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等多门理论课程和《电子装配》《电子设计与制作》等实践性课程,制订了多门课程的理论及实践教学大纲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建设规划。

用一生的“孤独” 换取桃李的“丰收”1978年,袁xx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第一次登上讲台。

经历了知识荒芜年代的学生们,充满着对真理的追求和对未知的憧憬。

面对这些专业背景不同、年纪比她还长的学生,袁xx 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倍增。

如何能精准地向学生们传输更多的知识,袁xx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去不断摸索和实践。

“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

我的习题本在给学生答疑、改作业过程中,不断增厚,就是要把新的解题法和灵感补充进去,这本发黄的作业本我会一直保留。

”袁xx满怀深情地说道。

袁xx经常为怎么上好一堂课而绞尽脑汁。

课堂上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随时调整授课内容,重组教材内容,精讲主要内容,延伸扩展,通过习题课将知识点融汇贯通,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她采用综合分析法或比较法进行教学,即省学时,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效果极好。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学研究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学研究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腔热血温故土,四季甘霖润嘉禾;质本洁来还洁去,梦缘情深复情缘。

——题记弹指一挥间,二十年的岁月就在绘声绘色的讲课声中,就在埋头批改作业的笔尖,就在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交替声中滑过.还记得,小的时分,“老师与先生”的游戏是我的最爱;还记得,上学以后,能歌善舞的老师就是我心目中的天使;还记得,中学毕业时,志愿栏里毫不犹疑地写下“师范”;还记得,第一次走上讲台时,立下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誓辞;往事一幕一幕……在张掖师专的学习中,我明白了教师这两个字眼的深入含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骊靬大地的校园里,我理解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工作性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十八年的磨炼中,我知道了做好教师这个工作的座右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我爱教师这个职业,由于这里挥洒了我的汗水,耕耘着我的梦想!我爱我的先生,由于他们放飞了我的希望,编织着我的将来!我爱三尺讲台,由于讲台是我秋收的期盼,讲台是我航行的目标!十几年里,“如何做一个好教师?”时辰缭绕我的心头,随着工夫的沉淀,有了我心中的答案。

作为教师,我们要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文明的行为引导人。

所谓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古代社会,次要是指一个人要有爱心,还要懂得感恩,同时能够有宽阔的襟怀,能够以诚待人,对人对事都该当负责任。

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先生都历历在目,我们的一举一动先生都明察秋毫。

我们本身的道德涵养,是先生道德情操构成过程中的一把标尺。

因而,时期要求我们要以身作则,充当先生的楷模。

作为教师,我们要以无尽的爱心关心人、以先进的榜样激励人。

爱是教育的根基,爱先生是教师的本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对先生的爱,是人间最美好、也最无私的情感。

师爱,是一种没有血缘关系的高尚之爱,她不仅孕育在平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点一滴中,更彰显在生死离别的关键时辰。

人的生命就其生物特性而言,常常是非常脆弱的。

在危难时辰,求生是常人的本能和自然选择。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将爱的教育进行到底(师德演讲稿)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将爱的教育进行到底(师德演讲稿)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将爱的教育进行到底(师德演讲稿)第一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将爱的教育进行到底(师德演讲稿)打开尘封的记忆,儿时的纯真又一次出现——望着年轻、帅气的启蒙老师,无限的遐想便会浮现在眼前:有朝一日,三尺讲台上的人就是我,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海阔天空的谈,牵着一只只小手自由自在的飞……太阳总在有信念的地方升起,为了这个信念,我努力,我攀援,终于“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10年来,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我的人生。

总希望与学生一道,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幸福着他们的幸福……课堂上我们共同探索知识的奥秘;黄昏后我们一起讨论人生的价值。

生气时大声咆哮;高兴时欢欣鼓舞;失败后垂头丧气;成功时喜笑颜开……我总希望太阳每天都能升起,可是风雨总是会来。

学生的纯真固然可爱,可他们的幼稚却令人可恼: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强调了一遍又一遍的常规却总有人违反;重复了又重复的作业依然满纸红叉;做了又做的试题考试时还是一塌胡涂……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虽然可以理解,可个别家长的蛮横不讲理却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交学费嫌太贵;孩子捣蛋说老师管教不严;学生厌学怪老师不会教书;成绩拔尖,却说:“那是我孩子聪明”……听听这些,只能打落门牙往肚里咽。

可领导却总在耳边告诫:“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

”总之,好事摊不上,麻烦惹一堆。

有句古话说得好:“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

”在教师的一生中,干不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教师就像一星星,没有太阳那样热烈,没有月亮那样温柔,没有朝霞那样炫目,也没有白云那样高远。

教师,日日在讲台上吟诵,月月在课堂里歌唱,回报的,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更没有众口皆碑的名誉和万众瞩目的地位……看着那些往日比我们成绩差很多的同学、朋友,几年不见,已是西装革履、洋房小车、吃香喝辣;再瞧瞧身边那些在教育战线上呕心沥血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时青丝已变成白发,带走的除了铺盖行李,剩下的却是两袖清风。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学参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学参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学参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陶行知先生是人民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的改革家。

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假期,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陶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创造教育思想,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

读完这本书,感触颇深:(一)"为人"诚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

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

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榜样,是一本书,是一幅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风尚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

(二)"为学"严谨教师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因此必须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永远无止境的。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发明家,不做一个教书匠。

他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要善于利用时间,做一个严谨笃学的人,像海绵吸水那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三)"为师"行胜于言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

"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前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我总是鼓励自己多做一些行动,少一些被动。

在教学后,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不断重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教师是一项需要献身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激情的事业。

我的育人故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我的育人故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滴铃铃,滴铃铃……”办公室的电话响起,我接起一听,是学校德育处的电话,电话里主任告诉我一件事,说我班一位姓王的同学被抓到在实训工场洗手间抽烟。

听到这件事,我心头怒火中烧,王某刚刚因为在教室玩手机的事情在前一天晚上谈过话,苦口婆心的教育了一节晚自修时间,还口口声声地说不会再在学校违反纪律了,没过24小时又惹事了。

本来按照常规,我肯定要马上把他叫来,狠狠地批评一顿,但是我心又一想,如果一味的犯错后批评一顿,这样的效果到底好不好呢?我的教育方法对他来说是不是缺少针对性呢?对于这样的学生是不是教育不好了呢?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海中回旋,我想我应该静下心来好好的对待这件事,也必须好好的研究一下这位同学。

因为是刚接手的新生班,对于王某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我通过其他同学和家长进行了解,从所了解的情况来看,王某爸爸也是一位老师,妈妈在工厂上班,据他爸爸讲,王某在初中的时候也经常惹事,从他的话语当中也发现,家长对他非常溺爱,都是有求必应,初二的时候因为结交了不良青年,所以染上了不良习惯。

不过从我自己观察和同学中的了解,发现该同学其实很仗义气,同学关系很是不错。

因此我认为该同学如果通过合适的办法应该能转化过来,改掉坏习惯,做一个文明有素质的学生。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小和尚,极得方丈宠爱。

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

没想到他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睛,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个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

他忽然忏悔了,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请求师父原谅。

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不愿再收他为弟子,说:“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桌子上开花。

”浪子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方丈踏进佛堂时,看到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

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连忙下山寻找弟子,却为时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2013年9月2日,是我作为班主任老师的第一次登上讲台,面对36双清澈透明的眼睛,我的内心既激动又紧张.虽然在上大学的时候也有多次机会步入小学实习、见习、接触不同年级的小学生,但是,这一次不同的是,这36名学生,是真正属于我的学生。

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新学校,新环境,也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憧憬,憧憬自己的班主任老师是个什么样子的人,我相信他们也无数次的幻想着自己的班主任老师的外貌和性格,不知道我的到来,带给他们的是失望还是惊喜。

【案例】
我清楚的记得开学第一天早自习,我们班级后来了一个报到的男生,叫冯翔挥,他是由他的母亲亲自送到教室来的,孩子母亲叮嘱了孩子几句话后,就跟孩子告别了,我本以为这个男孩子会乖乖的回到座位上准备上课,可是,出乎我意外的是,男孩子突然哇哇大哭起来,拽着自己的妈妈衣服就是不放手,哭着喊着说:“妈妈,你别走”。

对于刚刚上任的我来说,有点吃惊,同时也有点紧张了,这可怎么办才好,我心里正在思考,可是不能让孩子家长坐在班级里一直陪着孩子吧!于是,我灵机一动,告诉男孩子:“跟老师回教室,一会老师带你玩游戏,在学校可以认识好多的好朋友,我们可以一起玩”,话刚说完,孩子马上停止了哭声,乖乖地跟我回到教室,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正在这时,为了缓解他有想念妈妈的念头,我马上让他站起来,叫他向全班同学大胆都进行自我介绍,不一会他就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过了几天,我特意把孩子叫到我面前,问他,“冯翔挥,你还想家吗?”他特别开心的告诉我,“老师,我不想家了,因为在学校里有很多小伙伴”。

【感悟】
通过这样一件细微的小事情,使我对孩子的爱心又增加了。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可是我想说,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刚刚离开父母,要在学校独立的生活,住学生宿舍,是多么让人心疼的场景,教师不仅仅是使用严厉的语气来使学生恐惧老师,更要用合适的爱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视如己出。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老师无私的奉献精神。

而我想说的是,我就要用这样的话语一直激励着自己,用一颗爱心来爱学生,不求回报,只求问心无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