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鉴赏练习资料讲解
2021-2022学年语文高一上学期现代文本现代诗歌专题2(解析Word版)

17. 【答案】D【解析】D项,该诗歌意象的选择是并列式的,体现的都是诗人浓浓的乡愁,并没有表现“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
18. 【答案】B【解析】B项表述有误,应该是“邮票、船票等意象侧重于写实,红海棠、白雪花等意象侧重于象征"。
19. 【答案】①长江是中国的象征,以“长江水”来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②化无形为有形,以长江水的绵延不绝象征游子的绵长柔情。
【解析】分析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就要看这一意象有什么特殊之处。
长江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物象,长江象征着中国,诗人以此间接表明了自己思念的对象是中国。
再分析江水的什么特点能表现愁绪,联系课本中“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化无形为有形的表达效果, 即可推出答案。
20. 【答案】①音乐美:每一节诗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音韵和谐,形成了回环复香、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
②绘画美:“海棠”“雪花”“腊梅”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富有画面感。
③建筑美: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一节诗首尾呼应,句式均齐,段节匀称。
【解析】解答本题,要先明白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具体指什么。
“音乐美”侧重于音韵和谐,可从诗歌的平仄、韵脚的角度分析;“绘画美”强调辞藻的选择要艳丽、鲜明、有色彩感;“建筑美”就是形式美,可以从诗歌的句子和每节诗形式上的特点分析。
然后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本诗即可得出答案。
【解析】D项,“用比喻的手法”错,结句“醒来时我己长出绿叶”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3. 【答案】①口语式语言。
如“南高原南高原/在你的土地上/诗人和画师都早己死去/或者发疯”,诗人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言体现了人们为色彩斑斓的南高原景色而倾倒的状态。
②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充满张力。
例如“风•辈子都穿着绿色的筒裙/绣满水果白鹭蝴蝶和金黄的蜜蜂/月光下大地披着美A. “莲花”“柳絮” “青石”“春帷” “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在诗中营造了浓厚B. “草滩,埔火/峥蛛的山,固执地/裸露着筋络和骨骼”通过实写眼前之景,表达作者对山河的热爱之情。
专题01:现代诗歌题型讲解(学生版)

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三)现代诗歌现代诗歌题型讲解一、基础知识积累1.现代诗歌的概念诗歌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
诗歌饱含情感和想像,是以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
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刘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作家诗人创作时,是先有了情思抒发的冲动,再发而为文辞形成作品,读者必先通过文辞才能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思。
这样,由文辞入手,去解读作品,发幽探微,即使是隐微的内容,也会使它显露出来。
因此,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2.诗歌的主要分类(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叙事诗和抒情诗①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
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②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①格律诗: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
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③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
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和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精读诗歌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6.【单选题】闻一多的《死水》表达的情感是(C)
A 对“恶之花”的赞颂 B 对祖国光明未来的向往之情 C 目睹祖国现实惨状而产生的悲壮心情 D 忆旧之情 文字解析: 本题考查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篇《死水》写于 1926 年 4 月,主要抒发诗人留学回国后因 目睹种种现实惨状而产生的悲愤心情。 考核考点:精读篇目-->诗歌-->死水
8.【多选题】在《凤凰涅槃》中,凤凰所向往的新世界的特征有(ABCE)
A 新鲜 B 净朗 C 华美 D 富足 E 芬芳 文字解析: 诗人笔下的凤凰热烈向往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的新世界,体现了彻底颠覆旧世界的战斗 精神和乐观主义气概,充分表达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敢于彻底破坏旧事物、创造现世光 明的进步社会理想。 考核考点:精读篇目-->诗歌-->凤凰涅槃
4.【单选题】郭沫若的《凤凰涅槃》选自诗集(C) A《星空》 B《恢复》
C《女神》 D《北方》 文字解析: 本题考查作品的出处。郭沫若《凤凰涅槃》选自诗集《女神》。它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 死灰中更生”的古老传说,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考核考点:精读篇目-->诗歌-->凤凰涅槃 5.【单选题】《凤凰涅槃》中的凤凰是(A) A 民族与祖国的象征 B 美与爱的象征 C 悲苦激愤的象征 D 底层劳苦大众的象征 文字解析: 本题考查诗作中的意象。《凤凰涅槃》可以说是中华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其中的“凤凰”则 是民族和祖国的象征。故选 A。 考核考点:精读篇目-->诗歌-->凤凰涅槃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赏析知识点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赏析知识点
现代诗歌阅读,是指诗人通过丰富的乡下,用精粹的语言创造清新的意境,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生活深广的蕴涵,以及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现代诗歌阅读
1.鉴赏现当代诗歌知识储备。
(1)主题:是指诗人通过丰富的乡下,用精粹的语言创造清新的意境,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生活深广的蕴涵,以及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2)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境界,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它是诗歌感染人的魅力所在。
它可以启迪人们联想,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3)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
确切地说,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
诗人总是戴着感情的有色眼镜看世界,那世界也便有了深浅不等的各种色彩。
诗歌正是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感人的。
而组成诗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
(4)诗歌的抒情方式和表现技巧: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寓情于景等。
2、诗歌阅读方法。
(1)掌握诗歌特点: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和谐的音乐性;
(2)了解时代背景、作者情况;
(3)展开想象:诗歌的跳跃性要借助想象补充;
(4)推敲词句:用词造句的凝练、准确、抒情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5)品味音韵:韵律美节奏美;(6)体会意象。
温馨提示:表现技巧有对比、夸张、衬托、反复、比喻、排比、象征、抑扬、虚实结合等。
专题三 第2讲 现代诗歌简答题之赏析诗歌语言——全分析,深挖掘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返回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这首诗分两节。第一节为两层,对比了两个海员的对话; 第二节揭示海员话中所包含的意蕴,表层是两个海员的不 同心态,深层则涵盖世间所有人不同的人生态度。 B.这首小诗的主体内容是两个海员富于形象的话,这两句话 又由两个象征性意象“浪花”“喧哗”组成。诗人正是通 过对两种盼望的具体、形象的描绘,深刻地揭示了一代海 员的思想情怀。 C.起锚时洁白的浪花,终会迎来抛锚时铁链的喧哗。对这段 完美的航程通过截取“起锚”“抛锚”两个瞬间场景来 写,准确精练地写出海员的心情。独特的视角,使这首诗 具有了新鲜感和表现力。 D.这首诗的内涵具有多义性。海员们为什么一个“盼望出 发”,一个“盼望到达”,诗人没有说,他在“出发”和 “到达”之间留出了空白,让读者用想象去填补。
第2讲 现代诗歌简答题之赏 析诗歌语言
——全分析,深挖掘
目录
CONTENT
01 课前题点建模
有的放矢,题点归纳
02 课堂攻关克难
纠正偏差,精讲点睛
03 课后能力训练
习题遴选,高效培优
返回
01
课前题点建模
有的放矢,题点归纳
返回
[题型构建]——思维提示,题型自悟
返回
一、(2020·新高考模拟山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 题。 (16 分)
现代诗歌简答题之赏析诗歌语言全分析深挖掘0201目录content课前题点建模有的放矢题点归纳课堂攻关克难纠正偏差精讲点睛03课后能力训练习题遴选高效培优返回返回01课前题点建模有的放矢题点归纳返回返回题型构建思维提示题型自悟返回返回一2020新高考模拟山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返回返回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蓝的天空有白云是一队队飞腾的马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在苏格兰高原返回返回1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诗歌鉴赏(知识点+例题+答案)

现代诗歌鉴赏一、知识点(一)考查点1、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速、语调,注意语感。
2、感知现代诗歌写作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3、分析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4、分析作者的写思路、写作技巧及采用的手法(含修辞)。
(二)常考题目类型1、正确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2、欣赏作品有形象和表达技巧3、理解、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4、赏析诗歌中的名句,分析重点字词含义及作用5、根据诗歌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创新(三)内容要点:如何鉴赏现代诗歌“诗言志”,诗是“心灵的火焰”,从屈原到李白、杜甫……从郭沫若、闻一多到舒婷……他们的诗无不蕴藏着伟大的抱负和高尚的情操,无不流淌着激越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现代诗歌以特有的情感价值取向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广为传诵。
因此,阅读现代诗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知人论世。
鲁迅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就是说在鉴赏诗歌时,既要明确诗人的创作背景,了解其写作动机,又要从整体上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
2、要抓住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语句,是诗人精心构思的语句,是诗歌“立言之本意”。
要抓住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诗歌的最后一节。
3、要分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是通过诗人的选择与锤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殊含义的语言形象,是诗人借助客观事物来表现其内心世界的结果。
如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在这首诗中,作者连续使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揭示自己的思乡之情,思人之苦,表达了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主题。
4、通过抒情解读情感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
诗人用其独特的个性特征,用其精练的创作手法,而不惜多次修改以致达到与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现代诗歌(考教衔接讲义)(教师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考教衔接现代诗歌专题讲义目录考:高三联考典型试题分析 (1)教:现代诗歌发展线索梳理 (3)衔:试题对课标的多样呈现 (3)接:问题解决背景中读与写 (4)专题:典型试题优选精练 (5)高三联考典型试题分析针对现代诗的题目,尤其是涉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艺术特色的鉴赏、表达效果的分析以及修辞手法的应用等方面,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共性的逻辑链条和突出特点。
以下是对这些特点的详细分析,结合部分例题进行阐述。
一、内容理解与艺术特色诗歌的试题常常要求考生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并鉴赏其艺术特色。
突出特点:1.内容理解:题目设计时会特别关注诗歌中的关键细节,例如象征物、重要事件、人物心理活动等,要求考生能够透过表面文字,把握诗歌深层含义。
2.艺术特色:题目还经常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比如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结合例题分析:《沉默的芭蕉》一题中,选项C描述了诗人内心的急切,这与诗歌中“要谈心请拿我当朋友,要争论请拿我当对手”的内容相吻合,揭示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因此是正确的。
而其他选项要么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要么夸大了诗歌的艺术特色,从而被排除。
二、表达效果与修辞手法此类题目往往要求考生分析诗歌中特定表达方式的效果,以及作者使用特定修辞手法的目的。
通常,正确答案会清晰指出某段落或句子在整体诗歌中的功能,或是某修辞手法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突出特点:1.表达效果:题目会检验考生能否识别出某个表达方式是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的,例如通过对话形式来深化主题。
2.修辞手法:题目还会考察考生能否准确识别并评价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如反复、拟人等,及其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结合例题分析:《沉默的芭蕉》中,诗歌采用与芭蕉对话的方式抒情,选项D正确地指出了这种方式使得诗歌情感更为浓烈,主题表达更加鲜明,而选项C则误解了诗人与芭蕉之间关系变化的明显表达,因此不正确。
三、综合应用与个性化解读这类题目要求考生不仅能够理解诗歌本身,还能将其置于更广泛的文学背景或文化语境中进行考量,甚至鼓励考生提出个性化的解读。
名师讲解高一语文现代诗歌赏析

名师讲解高一语文现代诗歌赏析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诗(新诗)的特点;2.回顾归纳本单元知识;3.掌握欣赏现代诗歌的技巧。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新诗特点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
把“五四”以后的诗歌视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立阶段和特殊部分,称之为新诗,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这也就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所在。
新诗特征:(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和一个纵队,在科学与民-主的文化启蒙下,它是以现代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思潮为思想基础的,集中表现了对于人的命运和人民命运、民族命运的关注,并在创作主体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描写对象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加强。
(二)以改变诗歌语言为突破口,以白话为武器,经历了真正的“诗界革命”,而与旧传统决裂,有意识地摆脱古典诗词的严整格律,终于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从很接近旧诗的诗变到很自由的新诗”从而形成了完全独立于传统的诗词之外的崭新诗歌形式,并建立起现代诗歌的新传统。
(三)新诗既以旧诗为革命对象,则自必以引进外来形式为诗体模式,我们的新诗在‘五四’时代基本上是从外国诗(主要是英国诗)借来音律形式的”(朱光潜《新诗从旧诗学习得些什么》,因而它乃是‘累积了几百年世界进步文学传统的一个新拓的支流”,在中国诗歌流变史上,是“截然异质的突起的飞跃”。
这样就决定了中国新诗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溶化自己民族风格中,以致在语言铸造和诗艺运营上,愈来愈与外国诗歌趋同,逐渐增加了它的世界性色彩。
(四)新诗诚然完成了旧传统的打破和新传统的建立;但打破或者叫决裂,并不意味着割断,而只能是扬弃与吸收、批判与继承,也就是推陈出新。
不推陈便不能出新,而没有可推之陈也便没有可出之新。
每一时代的新诗歌,总是在民歌和前代诗歌基础上,吸取其他民族的新因素而生发创造出来,但它的根须却必然深深扎在社会现实生活的土壤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诗歌鉴赏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海臧克家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2.请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春水冰心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A.“墙角的花!”这是一个称呼语,好像有人用一种温和的语调叫着花儿的名字,但绝不是单纯的枯燥空洞的称呼,而是蕴含着一种温情,一种希冀。
B.“墙角”一词在全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点明了花的生长环境,暗示了花“孤芳自赏”的客观原因,为后面对花的温婉劝诫作了铺垫。
C.“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这句话形象地展示了反差强烈、对比鲜明的自然和心理两种空间。
自然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任意改变,而心理空间能依据感情载体的不同心理感受而变化。
D.作者对于花草怀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既借小花以自伤,又借小花来述理,达到了刘勰所说的“喻巧而理至”的艺术境界。
3.阅读《温泉关口墓碑铭》,回答问题。
温泉关口墓碑铭(希腊)西摩尼德斯过路人,请传给斯巴达人为了听从他们的嘱咐,我们躺在这里对这一墓碑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表达给人一种口吻感觉,十分平易亲切,本色天成。
B.本诗的原旨是殉难者对活着的人们的富于民族意识的嘱咐,而诗人的表现却反起一笔来写。
C.诗人将生者和死者摆在同一坐标体系中,使诗的精神空间陡然增加起来,丰富起来了。
D.诗人注重语言,开头就将战争拉近,便于用写实的手法描写战争。
4.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没有一座桥比她更平常/人群中也许不能引来目光的瀑布/没有一座桥比她更神奇/通过后,你才能破译/世界与人生的许多秘密/A.这首诗以“桥”这一意象喻指人民教师,准确形象。
B.这首诗以物喻人,赞美了一种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
C.这首诗托物言志,想象丰富,构思新奇。
D.这首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无穷。
“平常”与“神奇”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梦鲁迅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你来你来!明白的梦。
选自《新青年》1918年第4卷第5号A.这首诗一开头,诗人就说“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这里的“黄昏”是指特定的历史时期,诗中的“梦”正如《呐喊·自序》中“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的“梦”一样,是指一种希望,一种理想。
B.这首诗中“前梦黑如墨”“后梦墨一般黑”指在那“风雨如磐”的黑暗年代各种各样的人所做的诸如“恢复汉宫威仪”、“反清革命”等好梦,这一个又一个的“梦”,没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的彻底否定。
C.结尾两行和全诗主旨游离,诗人身处黑暗之中,就像在没有窗户的“铁屋子”里“身热头痛”,快要闷死了,因而极力呼唤“你来你来!明白的梦”,表明了诗人对光明的热切期待。
D.这首与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同时发表的新诗,突出的特色是以梦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一些想法,全诗既有具体的感性形式,意境含蓄但不朦胧;又有深刻的理性内容,直白却不是说教。
6.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悬崖边的树曾卓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A.这首诗借物喻人,写出了坚贞不屈的人格之美。
B.这首诗实际上写人在毁灭的边缘,顽强奋争,怀抱高远的理想。
C.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树的形象,表达了对这棵树的赞叹崇敬之情。
D.这首诗三节层层深入,节奏整齐,韵律和谐。
7.对下面一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光明朱自清风雨沉沉的夜里,前面一片荒郊。
走尽荒郊,便是人们的道。
呀!黑暗里岐路万千,叫我怎样走好!“上帝!快给我些光明吧,让我好向前跑!”上帝慌着说:“光明?我没处给你找!你要光明,你自己去追!”1919.11.22A.诗的开头用“风雨”“夜”“荒郊”等词语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旨在为下文写对光明的渴求作铺垫。
B.“上帝!快给我光明吧,让我好向前跑!”这几句诗中连用两个感叹号,语气非常强烈,这是一个对光明执着追求的强者对主宰万物的上帝的埋怨与责问。
C.最后四句,诗人借上帝之口,告诉人们光明只能靠自己去创造。
这同《国际歌》中的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的思想意蕴是相通的。
D.通观全诗,有些句子似乎不那么顺口,寓意也比较单纯、直接,因此,在艺术构成上显然没有作者的散文《荷塘月色》、《绿》那样圆熟,由此也可以看出此诗写于白话新诗草创之时。
参考答案:1.D2.D(咏的是花草,比喻的是人事,并非以此自伤)3.D(“礁石”在这里是一种象征,融进了作者的情感)4.C(非托物言志)5.C6.C7.B一、诗歌的整体鉴赏诗歌是作者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节奏鲜明和谐精练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式样。
鉴赏诗歌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理清形式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也包括现代人写的旧体诗(包括诗词曲)。
新诗反映新生活,表现新的思想感情。
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创造出不少样式,总的说来按形式,一种讲究格律,谓之格律诗,一种比较自由,即自由诗;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与抒情诗。
类别不同,形式、风格也不同;这是阅读诗歌要首先把握的。
2体味意境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3.咀嚼字词诗歌的语言特色是形象、凝炼,富于表现力。
要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品味,领略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相对来说,新诗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4.明辨手法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例如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衬托、反复、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
理解这些手法,有助于披文入情。
二、诗歌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选出语句分析不当的一项() A.“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负重与悲苦。
B.老马“把头沉重地垂下”、“有泪只往心里咽”,看出老马逆来顺受、不思反抗心胸狭窄的情态。
C.表面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
写旧中国倍受奴役的劳苦大众。
D.诗人善于用动词,“扣”、“垂’”、“咽”等词语,都严重地烙上了作者深深的感情。
2.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这首诗只截取了装车那一刻的情景,画面也突现了老马头部的动作,却表现出老马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
B诗中的老马肉体和精神上都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活中挣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坚韧,更有不屈的反抗。
C.这首诗,有人认为表现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有人认为有诗人的影子,也有人认为诗人要表现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
读者如何理解,自可见仁见智。
D、这首诗语言朴素而传神,像“横竖”、“扣”本是极平常的口语,用于诗中却能真切地反映出老马的命运及诗人对它的深切同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题。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梁小斌我热爱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当土地召唤我去收割的时候一条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让河流把我洗黑当我成熟以后被抛在地上我仰望秋天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秋天的存在使我想起在耕耘之后一定会有收获我有一颗种子已经被遗忘我长时间欣赏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1.对诗句与词语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秋天的风光“比人类存在更古老”。
诗句含蓄地说明:秋天的风光有着永恒的主题。
B.“秋风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诗人选用“歌唱”一词,旨在响亮地说明秋天的风光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C.“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这里,“辉煌的屋顶”比喻的是天空,这和“天似穹庐”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D、“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
思想以“荡漾”来形容,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思想”的活跃。
也为诗篇增添了活泼的动感。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热爱秋天的风光》,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执着;诗篇既写出了秋天的自然之美,又赞颂了创造的永恒。
B.诗人对大地喷吐了满腔的热情——要响应土地的召唤,去收割,去磨炼,去培育新的希望。
C.因为要抒发“热爱”之情,所以诗人选择的语言多为亮色。
比如“成熟”、“深沉”、“优美”、“泛着金光” D.诗篇刻意运用多种修辞格来达意抒情,平添了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河流歌唱”、“土地召唤收割”、“两岸荡漾优美思想”就是典型例句。
(三)阅读藏克家的《老黄牛》,完成1—4题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
1.“绍光”和“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几个解释,选出与诗中意思吻合的一项()韶光:①美丽的春光②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奋:①鼓起劲来②摇动;举起 A.①① B.②② C、①② D、②① 2.选出对这首诗的体裁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A古典诗歌 B、现代诗歌 C、七言绝句 D、旧体诗 3.“老黄牛”这一形象最感人的一点是什么?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A.贵在认真 B.贵在耐劳 C、贵在惜时 D.贵在自觉 4.请选出对“老牛亦解韶光贵”理解得较好的一项() A、“老黄牛”知道春光易逝,不能误了农时。
B、“老黄牛”知道春耕重要,不敢有一丝怠慢。
C、“老黄牛’知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D、“老黄牛”自知服役的时间不多了,要贡献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