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投影法和三视图的形成课件

轮廓线,可见的画成粗实线,不
可见的轮廓线用虚线绘制。
投影法:投射线经过物体向投影面投射,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
2.1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 实例: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就会产生影子在墙上
• 讨论:墙上影子可以反映一个物体的实际形状吗? 只能反映部分形状 只在特殊情况下反映真实尺寸 可以通过投影想象实际物体形状
投射线垂直 于投影面
投影体 A
C
正投影
B
a
c
b 投影面
正投影法 投射线互相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的投 影方法称为正投影法。根据正投影法所得 到的图形,称为正投影图或正投影。
投射线倾斜 于投影面
A
C
B
a
c
b 投影面
投影体 斜投影
斜投影法 投射线互相平行且倾斜于投影面
投影特性
能准确、完整地表达出形体的形状和结构,且 作图简便,度量性较好,故广泛用于工程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平行投影法
斜投影法 正投影法
画标高图 及正轴测图
单面投影
多面投影
画工程图样
2.1.2.1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投影体
A
C
B
a
c
b 投影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投影
A
C
B
物体位置改变, 投影大小也改变
a
c
b 投影面
投影特性
中心投影法得到的投影一般不反映形体的 真实大小。
度量性较差,作图复杂。
2.1.2.2平行投影法
三视图的形成
思考
以下三个物体的投 影是什么样的?
物体甲
物体乙
物体丙
三视图的形成
可见的轮廓线用虚线绘制。
投影法:投射线经过物体向投影面投射,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
2.1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 实例: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就会产生影子在墙上
• 讨论:墙上影子可以反映一个物体的实际形状吗? 只能反映部分形状 只在特殊情况下反映真实尺寸 可以通过投影想象实际物体形状
投射线垂直 于投影面
投影体 A
C
正投影
B
a
c
b 投影面
正投影法 投射线互相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的投 影方法称为正投影法。根据正投影法所得 到的图形,称为正投影图或正投影。
投射线倾斜 于投影面
A
C
B
a
c
b 投影面
投影体 斜投影
斜投影法 投射线互相平行且倾斜于投影面
投影特性
能准确、完整地表达出形体的形状和结构,且 作图简便,度量性较好,故广泛用于工程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平行投影法
斜投影法 正投影法
画标高图 及正轴测图
单面投影
多面投影
画工程图样
2.1.2.1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投影体
A
C
B
a
c
b 投影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投影
A
C
B
物体位置改变, 投影大小也改变
a
c
b 投影面
投影特性
中心投影法得到的投影一般不反映形体的 真实大小。
度量性较差,作图复杂。
2.1.2.2平行投影法
三视图的形成
思考
以下三个物体的投 影是什么样的?
物体甲
物体乙
物体丙
三视图的形成
《三视图》PPT课件

影。
案例二
通过三视图还原组合体的空间 形状,理解辅助线和辅助面在 投影中的作用。
案例三
比较不同辅助线和辅助面对投 影结果的影响,掌握其使用技 巧。
案例四
针对复杂组合体,综合运用辅 助线和辅助面进行投影分析。
05
CATALOGUE
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在三视图 中体现
尺寸标注基本原则和方法
基本原则
01
中心线平行。
辅助面构造方法及作用
基本辅助面
通过平移或旋转基本投影 面得到,用于生成新的投 影。
局部辅助面
根据需要截取形体的一部 分而构造,用于表达形体 的局部结构。
综合辅助面
结合基本辅助面和局部辅 助面的特点构造,用于解 决复杂形体的投影问题。
案例分析:组合体三视图
案例一
分析组合体的结构特点,选择 合适的辅助线和辅助面进行投
04
CATALOGUE
辅助线与辅助面在三视图中的 应用
辅助线类型及使用场景
中心线
用于表示对称形体的中 心,或用于定位非对称
形体的主要部分。
轮廓线
用于表示形体的外轮廓 或内轮廓,通常与视图
的主要轮廓线重合。
剖面线
用于表示形体被剖切后 的内部结构,通常与剖
视图的剖面线对应。
尺寸线
用于标注形体的尺寸, 通常与形体的轮廓线或
圆锥体主视图为三角形,俯视 图为圆形和圆心点,左视图为
三角形和一条斜线。
球体的三视图
球体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均为圆形。
03
CATALOGUE
物体表面交线与三视图绘制技 巧
物体表面交线类型及特点
截交线
截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特点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立体的几 何性质及其与截平面的相对位置
案例二
通过三视图还原组合体的空间 形状,理解辅助线和辅助面在 投影中的作用。
案例三
比较不同辅助线和辅助面对投 影结果的影响,掌握其使用技 巧。
案例四
针对复杂组合体,综合运用辅 助线和辅助面进行投影分析。
05
CATALOGUE
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在三视图 中体现
尺寸标注基本原则和方法
基本原则
01
中心线平行。
辅助面构造方法及作用
基本辅助面
通过平移或旋转基本投影 面得到,用于生成新的投 影。
局部辅助面
根据需要截取形体的一部 分而构造,用于表达形体 的局部结构。
综合辅助面
结合基本辅助面和局部辅 助面的特点构造,用于解 决复杂形体的投影问题。
案例分析:组合体三视图
案例一
分析组合体的结构特点,选择 合适的辅助线和辅助面进行投
04
CATALOGUE
辅助线与辅助面在三视图中的 应用
辅助线类型及使用场景
中心线
用于表示对称形体的中 心,或用于定位非对称
形体的主要部分。
轮廓线
用于表示形体的外轮廓 或内轮廓,通常与视图
的主要轮廓线重合。
剖面线
用于表示形体被剖切后 的内部结构,通常与剖
视图的剖面线对应。
尺寸线
用于标注形体的尺寸, 通常与形体的轮廓线或
圆锥体主视图为三角形,俯视 图为圆形和圆心点,左视图为
三角形和一条斜线。
球体的三视图
球体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均为圆形。
03
CATALOGUE
物体表面交线与三视图绘制技 巧
物体表面交线类型及特点
截交线
截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特点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立体的几 何性质及其与截平面的相对位置
中职教学ppt课件 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

4.2 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
在画图时,先将物体摆正,确定主视图投影方向及位置,俯视图画在主视图 的下方,左视图画在主视图的右方,国家标准《机械制图》规定按图4-6c所示相 对位置配置视图时,一律不注视图的名称。
4.2 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
4.2.2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图4-6c所示物体的三个视图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在尺度上彼此关 联。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换句话说:物体的长度由主视图和俯视 图同时反映出来,高度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同时反映出来,宽度由俯视图和 左视图同时反映出来。由此可得出物体三视图的投影规律:(1)主视图 与俯视图长对正;(2)主视图与左视图高平齐;(3)俯视图与左视图宽 相等;简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不仅整个物体的三视图符合上 述投影规律,而且物体上的每一组成部分的三个投影也符合上述投影规律。
4.2 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律
为了获得三视图把物体放在所建立的三个投影面体系中间,用正投影的方法, 分别由前向正投影面投影所得图形为主视图;由上向水平投影面投影所得图形为 俯视图;由左向侧投影面投影所得图形为左视图。此三投影称为物体的三视图。
4.2 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
为了把三视图画在一张图纸上,必须把互相垂直的三个投影面展成一个平面。 展开时正投影面(V)的位置不变,水平投影面(H),侧投影面(W)旋转,使之与 正投影面(V)重合,其中Y轴随H面旋转后以表示,随W面旋转后以表示。在投影图 上通常不画出投影面的边界,只画出投影轴。当画物体的三视图时,投影轴也可省 略。
4.2 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
(2)选择主视图 首先将弯板正放,使弯板上有尽可能多的表面平行或垂直于投影面。然后选择能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说课

奋进小组
课堂表现(10分 ) 团结小组
个人努力(10分) 组长: 得分:
学生姓名:
让学生学会客观的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
四
教学过程
1 我学会了
自评互评 5 课堂小结
2 我还有哪些知识没掌握?
一 二
学生:体会心得 教师:总结评价 将教学的三个目标 再一次完美结合, 首尾呼应。
一 二
三
五
END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得到启示,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去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相同。
四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2 导入任务
•1. 一个视图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结构形状 吗?能反映物体几个方向的形状? •2.怎样才能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
一 二
例图:
三
五
END
四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2 导入任务
三
五
END
四
教学过程
看 板书设计
§2-1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一、三视图的形成 1.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三面、三轴、一点 2.三视图的形成及名称 正面——V——主视图 水平面——H——俯视图 侧面——W——左视图 3.三投影面体系的展开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1.视图的位置关系
肯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学习的动力 源于自身的需求
重点难点
二 三 四 五
END
掌握正投影特性,三视图 的成图原理和规律,能绘 制物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长 宽高的对 应关系
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投影 规律——“长对正,高平 齐,宽相等” 。
二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学案例课件

作业:
1、标注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中尺寸关系。 2、标注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中方位关系。
教学反思:
这堂课从实际生活中光线照射到一个物体能得到影子的 常见实例入手,使学生充分理解投影的概念,然后展示三 组视图相同,立体图不同的图片,通过提问、三个实物引 出要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分别投影才能表达清楚物体的结构、 形状,从而导入三视图的形成,这样导入新课更能使学生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三维图形的想象和运用,引导他们能 透彻地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及规律,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回 答问题,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学,但是线 上授课也不能完全了解学生课堂的学习状态,有些学生不 够积极主动,在课堂上我没有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 因此也需要不断的去改进和探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Z
V
Z
W
(主 视 图 )
(左 视 图 )
X
0
YW
O
X
YW
(俯 视 图 )
H
YH
展开后的三视图
YH 去边框的三视图
把形体的V面投影称为主视图,H面投影称为俯视图,W面 投影称为左视图,将这三个视图合称为三视图。
注意:Y轴原本是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展开后则被分成 了两种不同的方向:Yh和Yw。形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一般选择 正放,其位置一经选定,在投影过程中不能移动或变更。
三视图
一般只用一个方向的投影来表达三维形体是不确定 的,如下图所示。为了用平面图形准确表达一个三维 形体的结构,需将三维形体向几个方向投影。工程上 采用三视图来表达三维形体。
一、三视图的形成
设立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平面,构成三面投影体 系。这三个平面将空间分为八个分角,(GB4458.1– 84)规定:采用第一角投影法。
三视图的形成和其投影规律

OX轴旋转900,W面对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z
Z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2) 三视图旳关系
(1)位置关系 三视图展开后有明确旳位置关系:以主视图为准,
俯视图在主视图旳 下面 ,左视图在主视图旳 右边。
(2) 三视图投影旳方位
Z V
主视图长、高高 高俯视图 Nhomakorabea、宽
左视图高、 宽
X
长 O
长
宽
H
长
视图上物体旳相对位置
(2) 双面投影
可见:双面投影也不能完全拟定物体旳形状
(3) 三面投影
可见:应用三面投影旳措施能够基本体现 物体形状
(4) 三面投影体系构成
三面:
正投影面: V
Z
水平投影面:H
V
侧投影面: W
X
三轴:
O
X轴、Y轴、Z轴
Y 一原点:O
2.三视图旳形成
俯视 V
(1) 三视图形成旳要求
V面保持不动,H面对下向后绕
Y
3.三视图旳投影规律
宽 高
长
宽
我们所讲旳三视图
是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宽 高
(2) 三视图之间旳
度量相应关系
长
宽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相应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3) 三视图之间旳方位相应关系 Z
V
上
左
右上
上
下后
O
后 前
X
左
右
后下 前
下
左
§3-2 三视图旳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PPT课件

-
21
课后作业
练习册P23 第3、4题
-
22
科学最伟大的进步是
由崭新的大胆的想象力所 带来的。
—— 杜威
-
23
俯视 V
(1) 三视图形成的规定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绕
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z
Z
X
x
0
y
O
左视
Y
主视
-
y
17
三视图的定义
主视图——物体在正投影面上的投影
俯视图——物体在水平投影面上的投影
左视图——物体在侧投影面上的投影
-
18
三视图的位置关系
三视图展开后有明确的位置关系:以主视图为准, 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面 ,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边。
-
2
【学习重点】
三视图产生的原因及方位关系
【学习难点】
三视图中某些棱线在投影时的处理
-
3
【复习】
1.在前面的课堂上我们学习过了投影的基本 形式和方法,同学们谁来说说是什么?
答:有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2.在这两种投影法中哪种更能表现物体的 实际大小?
答:平行投影法
-
【情景引入】
1. 同学们了解过影子戏吗?能不能用手 给我们做几种动物的影子
机械制图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授课:王光锋
2014年12月9日
-
1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利用投影特性掌握三视图形成 的原理
2.能力目标:学会分析物体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3.情感目标:感受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和方法 体会将空间物体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几何美,获 得学习的愉悦,让同学们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 的兴趣
高三数学复习课件: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共19张PPT)

难点:宽相等——辅助线法。
抢答环节
投影面
投影方向 视图名称 反映特征
投影关系
(口诀)
正面
水平面
侧面
前→后
上→下
左→右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长、高
长、宽
高、宽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三、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难点:前后方位判别。 “里后外前”靠近主视图一则 为里,远离主视图一侧为外。
三、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举一反三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三 视 图
主视图——由前向后在V面上的正投影图 俯视图——由上向下在H面上的正投影图 左视图——由左向右在W面上的正投影图
一、三视图的位置关系
V
ZZ
W
主视图
左视图
X
O
Y
X
俯视图
H
Y
新课内容
主视图在上方 俯视图在其正下方 左视图在其正右方
二、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第1种摆放
每组用长方体模型和三投影面演示,根 据老师的讲解理解三视图的三等关系。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课堂拓展任务
第4种摆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课堂拓展任务
第2种摆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本课小结
一、三视图的位置关系 二、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三、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课后作业
完成三视图绘制
第2种摆放
第3种摆放
三、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课堂练习
课堂拓展任务
抢答游戏: 学生根根右图上的图片, 用手中的模型摆出一样的 实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 中,然后选出对应的三视 图投影。
抢答环节
投影面
投影方向 视图名称 反映特征
投影关系
(口诀)
正面
水平面
侧面
前→后
上→下
左→右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长、高
长、宽
高、宽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三、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难点:前后方位判别。 “里后外前”靠近主视图一则 为里,远离主视图一侧为外。
三、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举一反三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三 视 图
主视图——由前向后在V面上的正投影图 俯视图——由上向下在H面上的正投影图 左视图——由左向右在W面上的正投影图
一、三视图的位置关系
V
ZZ
W
主视图
左视图
X
O
Y
X
俯视图
H
Y
新课内容
主视图在上方 俯视图在其正下方 左视图在其正右方
二、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第1种摆放
每组用长方体模型和三投影面演示,根 据老师的讲解理解三视图的三等关系。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课堂拓展任务
第4种摆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课堂拓展任务
第2种摆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本课小结
一、三视图的位置关系 二、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三、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课后作业
完成三视图绘制
第2种摆放
第3种摆放
三、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课堂练习
课堂拓展任务
抢答游戏: 学生根根右图上的图片, 用手中的模型摆出一样的 实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 中,然后选出对应的三视 图投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方位关系
可以看出: 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
板书设计 •
•
• • • •• • • • • • • • •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一、三投影面体系 正 面( V ) 水平面( 水平面( H ) 侧 面( W ) 二、三视图的形成 1、 三视图 、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2、三视图的展开规定 、 三、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 位置关系 投影关系 方位关系
为了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选取互相垂直的三个投影面,如图3-5所示。
1.三投影面体系
正对观察者的投影面称 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 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 代号用“V”表示 表示。 代号用“V”表示。 右边侧立的投影面称为 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 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 代号用“W”表示 表示。 代号用“W”表示。
图3-6 三视图的形成
三视图的展开
投影面展开摊平在同一平面上的三视图
第二节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二、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
1、位置关系 物体的三个视图按规定展开,摊平在同一平面上以后,具有明确的位置 关系,主视图在上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 方。 2、投影关系 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对应关系可以归纳为: 主视、俯视长对正(等长)。 主视、左视高平齐(等高)。 俯视、左视宽相等(等宽)。 这就是“三等”关系,简单地说就是“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对 于任何一个物体,不论是整体,还是局部,这个投影对应关系都保持不变 (图3-7)。 “三等”关系反映了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是我们看图、画图和检 查图样的依据。
为了把空间的三 个视图画在一个平面 上,就必须把三个投 影面展开摊平。展开 的方法是:正面(V)保 持不动,水平面(H)绕 OX轴向下旋转90°, 侧面(W)绕OZ轴向右 旋转90°,使它们和 正面(V)展成一个平面, 如图3-6b、c所示。这 样展开在一个平面上 的三个视图,称为物 体的三面视图,简称 三视图。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
• 机械类《机械制图》 机械类《机械制图》的第三章第二节
•
教学目标
•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利用正投影特性掌握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和投影规律。 • 2、能力目标:学会分析物体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 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 •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和方法, 体会将空间物体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几何美,获得学习的愉 悦。 • 二、教学重点 • 1、理解采用三视图表达机件的原因和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 2、掌握三视图的位置和方位关系。 • 三、教学难点 •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的理解。
图3-5三投影面体系
水平位置的投影面称为 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 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 代号用“H”表示 表示。 代号用“H”表示。
2. 三视图的形成
按正投影法并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画出的物体的图形,称为视图 视图。正 视图 面投影(由物体的前方向后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主视图 主视图,水平面投 主视图 影(由物体的上方向下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俯视图 俯视图,侧面投影(由物 俯视图 体的左方向右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左视图 左视图。 左视图
图3-7
三视图的“三等”对应关系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左视图高平齐
主俯视图长对正
俯左视图宽相等
主、俯视图中相应投影的长度相等——长对正; 主、左视图中相应投影的高度相等——高平齐; 俯、左视图中相应投影的宽度相等——宽相等
三视图不仅反映了物体的长、宽、高,同时也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 右、前、后六个方位的位置关系。
授 课 一、三视图的形成
几个不同的物体,只取它们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如果不 附加其他说明,是不能确定各物体的整个形状的。如图3-4所 示。
图3-4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同一投影面上可以得到相同的投影
因此,要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必须根据物体的繁 简,多取几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相互补充,才能把物体 的形状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 导入课题
• 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引出课题。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跨越学科界限,从诗歌中提炼出隐含的制图知识。增强了 学生的人文意识,使学生体会到制图中的“美”。
• 思考:诗人是怎样观察庐山的?从不同方 位。(学生观察思考,猜想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