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美育试卷三
《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

《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6分)1、在词源学意义上,“美”包含肉体、1)、口味等多方面含义。
2、艺术中“化丑为美”的根本途径是()、比照、形式制造。
3、符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的人格抱负是尽善尽美的“4、中国的“现代性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建构中国〔)。
6、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书法、摄影等属于(7、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的特点是目标性、(8、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表达教学艺术的最根底、最直观的重要因素。
二、选择题(14分)1、美学主要是一门(〕A 人文学科B 自然学科C 社会学科D 试验学科2、中国晋宋时代有名画家宗炳提出了〔)。
A “畅神”说B “虚静”说C “移情”说D “感物”说3、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表达在〔)方面。
A 人的启蒙和解放B 建立美育学科C 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D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4、形体构成中作为造型美的根底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根本符号是〔)o 的问题领域,又以一种乐观的姿势向其他学科领域开放,引进和借鉴其他学科的学问,为理 解对象供给多方面的理论资源和阐释渠道。
例如在阅读和鉴赏小说作品时,首5、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直接相联系的。
)艺术。
)、连续性、迁移性。
先要留意运用美学学科学问中关于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去把握作品在语言、文体、性格刻画、环境描写、意境营造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和审美成就,同时还可以运用其他学科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人口学等学问去阅读,两者汇通,相互激发,可以获得丰富的、全的审美感受。
美学与美育试题2022年05月20日九江电大中心播送电视大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小教专业美学与美育试题2022 年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每空1分,共10分)1.黑格尔认为,悲剧是两种对立抱负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 成功。
2.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是、、o3.美育的典型方法包括感兴、、、启悟。
国开电大《美学与美育》形考任务第三次作业答案

国开电大《美学与美育》形考任务第三次作业答案参考答案在文末"题目1.自娱自乐是()的基本特征之一。
A. 古典性文化B. 现代性文化C. 外来文化D. 民间文化""题目2.以“理性沉思”为基本审美特征的审美文化形态是()。
A. 现代性文化B. 外来文化C. 高雅文化D. 古典性文化""题目3.()是古典性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A. 空灵B. 奇异C. 征实D. 逼真""题目4.现代性文化是指与()相对、建立在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审美文化。
A. 古典性文化B. 外来文化C. 大众文化D. 高雅文化""题目5.以“感性愉悦”为基本审美特征的审美文化形态是()。
A. 外来文化B. 现代性文化C. 民间文化D. 大众文化""题目6.“自我认同”说是美国20世纪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提出的。
A. 拉森B. 皮亚杰C. 卢格D. 埃里克森""题目7.青少年的一般心理特征是()。
A. 情绪化、从众心理和强烈的自我意识B. 叛逆性、浪漫的异性爱和强烈的自我意识C. 情绪化、浪漫的异性爱和自我封闭心D. 情绪化、浪漫的异性爱和强烈的自我意识""题目8.青少年审美活动的情感性特征表现为()。
A. 丰富、多变、浪漫B. 强烈、多变、浪漫C. 强烈、丰富、多变D. 强烈、浪漫、丰富""题目9.青少年美育的目标内容包括()。
A. 青春形象、想象力、理性能力、价值取向、健康人格B. 青春形象、以文化人、理性能力、价值取向、健康人格C. 青春形象、想象力、理性能力、价值取向、以美育人D. A. 青春形象、想象力、立德树人、价值取向、健康人格""题目10.儿童审美心理的综合特征是()。
A. 想象性、创造性、纯真性B. 幻想性、创造性、纯真性C. 直观性、创造性、纯真性D. D. 直观性、想象性、幻想性""题目11.当代社会要求教育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四大支柱是()。
《美学与美育》课程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汇编三

《美学与美育》课程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汇编三第六章综合测试题答案一、填空1.媒介2.自然符号3.意义生成4.传播对象二、单项选择题1. D 造型艺术2. A 时间3. B 情感上4. C 电影三、名词解释1.艺术符号艺术符号是艺术形象的感性外观形态。
即各艺术门类都具有符号性,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根据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使用一定的表现手段对物质媒介进行加工改造,整合为艺术符号,从而把艺术家头脑中的审美意象物化为具体可感的、富含情思意蕴的艺术形象,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符号体系去表达审美意义和表现人类情感。
艺术符号的三种基本形态是语言符号、自然符号和人工符号。
2.二度创作二度创作指在音乐、舞蹈、戏剧、影视艺术活动中,必须通过演员的表演,把乐谱、歌谱、舞谱、戏剧和影视剧本等一度创作的书面符号转化为可听、可视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再创造活动。
二度创作可以反复地进行。
在二度创作中,由于表演者对作品的理解不同,会表现出各异的艺术风格,产生多样的艺术效果。
在反复进行的二度创作中,新的表演者将独特的表现力和创造才华塑造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使其具有长久不衰的生机与活力。
3.含混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等,是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语言却蕴蓄着多重而不确定的意味,令读者回味无穷。
含蓄和含混是文学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含蓄蕴藉的两种典范性形态。
含混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多”,同中含异。
含混使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可能会感到其中含蕴着多重意义,有多种“读法”。
4.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基础。
它出自于法文的建筑学用语,原意为构成和装配,借用到电影中表示镜头的组接和剪辑。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结构方式,它将不同的镜头、声音、画面根据导演的创作构思组接成段落,再组接成一部完整的影片。
蒙太奇的组接对象包括画面与画面、画面与声音、画面与色彩等,常用的蒙太奇手法有: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
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1.纪实性是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重要特征。
美学美育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美育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A. 社会现象B. 自然现象C. 美的规律D. 艺术创作2. 美育的目的在于:A. 提高审美能力B. 增加知识储备C. 促进经济发展D. 改善人际关系3. 以下哪项不是审美活动的特点:A. 主观性B. 客观性C. 情感性D. 创造性4. 艺术创作中的“灵感”主要来源于:A. 社会生活B. 个人幻想C. 科学实验D. 宗教信仰5.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是指:A. 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B. 艺术作品的内在思想C. 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D. 艺术作品的创作技巧6. 审美体验中“移情”是指:A. 将个人情感投射到艺术作品上B. 艺术作品的客观评价C.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D. 艺术作品的商业价值7. 以下哪个不是现代美学理论:A. 形式主义B. 表现主义C. 实用主义D. 符号学8.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是:A. 完全分离的B. 相互影响的C. 艺术高于生活D. 生活高于艺术9. 以下哪个是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A. 作品的价格B. 作品的知名度C. 作品的美学品质D. 作品的历史地位10. 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是:A. 辅助学科B. 核心学科C. 非学科D. 边缘学科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过程。
2. 描述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之间的关系。
3. 阐述美育在个人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审美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实施策略。
2. 分析现代科技对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B4. A5. A6. A7. C8. B9. C 10. A二、简答题1. 审美经验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情感、理解和评价四个阶段。
首先,通过感知来接触艺术作品;其次,情感上产生共鸣;然后,通过理解和思考来深入作品的内涵;最后,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判断。
美学与美育模拟试题(完整版)

美学与美育模拟试题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每空分,共分)1.美学是从具体审美活动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_________的人文学科。
2.在中国,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是在_________时代。
3.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___________的肯定。
4.形式美教育的主要特征包括________、符号直觉性和__________。
5.“泛审美’’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趋向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商业化,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6.儿童审美活动的特征是:_________,具有鲜明的游戏精神,主观化色彩浓厚,和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面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并将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每选对1处得2分,共10分)1.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
A. 柏拉图B. 鲍姆加登C. 黑格尔D. 贺拉斯2.认为自我的象征性实现会给人带来瞬间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高峰体验”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B.马斯洛C. 阿恩海姆D.克罗齐3.古典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 )A. 表现B.再现C. 抽象D.和谐4. 经典性和代表性属于何种审美文化形态的文化产品特性( )A. 典性文化B.现代性文化C. 外来文化D. 高雅文化5.文学区别于其它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 )A. 语言修辞性B.瞬间永恒性C. 形象间接性D.含蓄蕴藉性三、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分)1.美的符号性2.审美通感3.荒诞4.民间文化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每题分,共分)1.艺术形象都具有感性直观的特点。
( )2.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
( )五、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每题分,共分)1.色彩的基本特性是什么?2.什么是美的感受能力?六、论述题(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美学试题三标准答案

试题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0小题,)1.从艺术的起源角度来理解“什么是艺术”学说,康德、席勒、斯宾塞等人提出(A )。
A.游戏说B.集体无意识说C.模仿说D.表现说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 D ) A.虚拟性B.敏感性 C.想象性 D.情感性3.“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 B )A.审美快感B.意象 C.形式D.物象4.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B )A.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 B.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C.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 D.意象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5.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其中(B )是艺术的首要功能。
A.消遣娱乐B.审美作用C.认识作用D.道德教育6.所谓艺术技巧是指(D)A.艺术思维技巧B.艺术联系技巧C.艺术审美技巧D.艺术操作技巧7.下列类型中属于时间艺术的是(D )A.建筑B.绘画C.雕塑D.音乐8.“悟”是艺术品鉴赏过程中(C )A.所有接受者必定要达到的层次B.接受主体鉴赏活动的起始环节C.接受主体感知最终的升华D.对创作主体意象的复制9.灵感理论在中国古代主要表述为( D )A.迷狂说B.神灵凭附说 C.代神立言说D.“顿悟”与体“道”10.艺术家在创造意象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人生态度,这是艺术意象的(C)A.虚拟性B.情感性C.想象性D.情绪性11.获得精神的放松和快怡,是艺术的(A )A.娱乐消遣功能B.认识功能C.思想启迪功能D.社会干预功能12.艺术品提供给我们最基本的东西是(C )A.形象B.快乐C.意象D.感悟13.审美“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C)A.达尔文B.普列汉诺夫C.席勒D.弗雷泽14.艺术接受的核心是(C )A.对形式符号的感知B.对符号意义的理解C.对作品意象的重建D.对作品的审美价值的评判15.游戏说和集体无意识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C)A.艺术的功能 B.艺术的本质 C.艺术的起源 D.艺术的存在16.把艺术品的结构划分为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客体层四个层次的美学家是(A)A.英伽登 B.布隆博格 C.汉斯立克 D.克罗齐17.艺术品之所以是艺术品的关键是(B)A.艺术形式 B.艺术意象 C.艺术的思想内容 D.创作主体18.孕育艺术意象的内在动力是( D )A.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与被认识关系 B.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C.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模仿与被模仿关系 D.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感动与被感动关系19. 艺术的最高追求和目标是创造(C)A. 有意境的世界B. 有意象的世界C. 有意境的意象世界D. 有意象的意境世界20.人心境压抑时,去观看喜剧表演,用笑来冲淡郁闷,以保持情绪的稳定,这是艺术的( D)A. 社会干预功能B. 心理平衡功能C. 道德教育功能D. 娱乐消遣功能21. 艺术意象是一种(C)A. 虚拟的存在B. 客观的物质存在C. 精神的存在D. 物质—精神存在22. 以下不属于艺术品的基本特征的是( A)A. 自律性B. 他律性C. 形式符号性D. 开放性23.在艺术品结构层次的构成要素中,能集中体现艺术品之审美特质的要素是(D )A.艺术形式B.艺术内容C.艺术符号D.艺术意象24.当代美国哲学家( A )提出了“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的观点。
美学与美育考试汇总

美学与美育试卷一总共30 题共20 分一. 单选题(共10 题,共 6 分)1. 中国书法的造型特征是( C )。
(分)A. 书为心画B. 和谐C. 线的抽象D. 比例匀称2. (A )是指由文化或教育程度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群体创造的、蕴含了他们的文化旨趣的经典性和代表性的审美文化。
(分)A. 高雅文化创立“实验美学”研究方法的是德国心理学家B. 大众文化D. 传统文化3. (B )是学校教育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由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在内的各种要素有机组成的综合性活动。
(分)A. 教学艺术B. 教学活动D. 教学方法4. (A )是指造型艺术具有选取特定瞬间以表现永恒意义的特性(分)A. 瞬间永恒性B. 表意性C. 表情性D. 蕴藉性5. 二十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 A )方面。
(分)A. 人的启蒙和解放B. 建立美育学科D.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6. (D )是以大众传播媒介(机械媒介和电子媒介)为手段、按照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
(分)A. 高雅文化B .民间文化C .传统文化D. 大众文化7. 在中国现代美学家中,持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观点的是( C )。
(分)A. 宗白华B. 蔡仪D. 王国维8. (C )指个体依照特定的审美理想对于自我心性进行自觉的锻炼、养育、锤炼和塑造,并通过这些审美活动所获得的审美能力和达到的审美境界。
分)A. 审美能力B. 审美兴趣D. 审美活动9. 西方人文领域出现的“语言论转向”发生于( C )(分)世纪中世纪初世纪初世纪末10. 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 B )(分)A. 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B. 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D.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二. 多选题(共10 题,共8 分)1. 民间文化的审美特征是(ABCDEF )(分)A. 自发性B. 传承性D. 程式化E. 实用性F. 娱乐性2. 艺术符号具有以下哪些特性(ABCD )。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
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40.简述美育的特点41.简析“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42.简述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43.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44.以王昌龄《采莲曲》为例试阐述美感作为一种感觉的一般特点。
附诗:荷叶罗裙一色载,芜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参考答案40.(1)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途径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
(2)不需要强制和勉强,是心甘情感、乐而忘返的。
(3)使人不得不然,是动之以内,从情感角度打动人的。
(4)不仅满足每个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而且还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
(5)美育可以与德育相结合,可以陶冶性情,泄导身心。
41.(1)“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有对也有错。
(2)对在它指明了美感与动物性性选择的关系。
(3)错在它没有看到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本能。
42.(1)艺术作品美不美不在于所表现的生活是丑还是美,生活中的美、丑,均可成为美的艺术品的表现内容,艺术的创造性是最美的。
(2)生活中的丑创造成艺术的美,不是把丑变成了美,而是把丑变得更典型了。
(3)艺术能将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使欣赏者明辨美丑,本身就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美。
43.(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
(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
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
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
(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
(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与美育试卷三
总共30题共20分
查看试题范围显示全部试题仅显示答错试题仅显示未答试题仅显示答对试题
考试编
号5116-3
答题开始时
间
2014-06-12 19:49:12
答题结束时
间
2014-06-12 20:22:40
考生姓
名
天乙贵人考试时间00:33:28分钟总得分20分评卷人系统自动评卷评卷时间2014-06-12 20:22:40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1. 著名的“美的理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提出的。
(0.6分)
A.柏拉图
B.鲍姆加登
C.黑格尔
D.贺拉斯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2. 创立“实验美学”研究方法的是德国心理学家( ) (0.6分)
A.弗洛依德
B.叔本华
C.费希纳
D.狄尔泰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3. 教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 ) (0.6分)
A.创造性
B.情感性
C. 交互性
D.审美性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4. 虚拟性表演是下列哪种综合艺术的基本特征( ) (0.6分)
A.戏曲
B.戏剧
C.电视
D.电影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5. 美学主要是一门( ) (0.6分)
A.人文学科
B.自然科学
C.社会科学
D.实验科学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6. 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 ) (0.6分)
A.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
B.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
C.人生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灭欲望,才能于苦海脱身
D.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7. 教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 )。
(0.6分)
A.创造性
B.情感性
C.交互性
D.审美性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8. 二十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 )方面。
(0.6分)
A.人的启蒙和解放
B.建立美育学科
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
D.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9. 在中国,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是在( ) (0.6分)
A.先秦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10. 中国书法的造型特征是( )。
(0.6分)
A.书为心画
B.和谐
C.线的抽象
D.比例匀称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
1. 美育的具体特征包括()(0.8分)
A.趣味性
B.互动性
C.感染性
D.多样性
☆考生答案:A,C,D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2. 美的感染性体现在哪三个方面()(0.8分)
A.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感
B.人与物之间的动感
C.主体的精神性快感
D.客体的动感
☆考生答案:A,B,C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3. 高雅文化在文体方面的基本特点是()。
(0.8分)
A.探索性
B.意蕴性
C.模仿性
D.独创性
☆考生答案:A,D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4. 审美移情包括以下哪几种类型()(0.8分)
A.统觉移情
B.经验移情
C.气氛移情
D.表现移情
☆考生答案:A,B,C,D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5. 审美情感在美感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0.8分)
A.审美情感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
B.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动力
C.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中介
D.审美情感是艺术创造的动力
☆考生答案:B,C,D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6. 社会风俗美的特征包括()(0.8分)
A.丰富的差异性
B.社会习惯的传承性
C.为特定地域人民生存根本灵魂的古朴性
D.顺乎人的自然需求的自然性
☆考生答案:A,C,D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7. 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包括()(0.8分)
A.教师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考生答案:A,B,C,D,E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8. 形式美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哪三个方面()。
(0.8分)
A.普遍宜人性
B.符号直觉性
C.内涵探索性
D.形式仿效性
☆考生答案:A,B,D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9. 教学艺术通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0.8分)
A.教学设计艺术
B.教学组织艺术
C.教学语言艺术
D.心灵关照艺术
☆考生答案:A,B,C,D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10. 艺术符号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0.8分)
A.表意性
B.表情性
C.蕴藉性
D.交流性
☆考生答案:A,B,C,D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三. 判断题(共10题,共6分)
1. 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0.6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2. 形式仿效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可使人通过对经典形式美的仿效而达到对形式美的创造性运用。
(0.6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3. 表意性是指艺术符号作为情感性符号,承载或激发人类共同的审美情感。
(0.6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4. 民间文化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大量的信息和大量的受众、形式上的流行化和模式化、观赏的日常性和效果的愉悦性、受商业机制制约几方面。
(0.6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5.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基础。
它出自于法文的建筑学用语,原意为构成和装配,借用到电影中表示镜头的组接和剪辑。
(0.6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6. 瞬间永恒性,是指造型艺术具有选取特定瞬间以表现某一瞬间意义的特性。
(0.6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7. 瞬间永恒是指对空幻灵动的艺术存在形态的追求;它意味着以虚为本,而不是以实为本。
(0.6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8. 调合的主要特点是在差异中趋“同”,是两种或多种相近或相似因素的相互联系,使之和谐统一,形成差异不大的变化,产生协调的美感。
(0.6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9. 高度的综合性是指综合艺术吸取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的多种艺术成分,并将其有机地融汇在自己的艺术符号体系之中,丰富了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0.6分)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10. 社会关系的美体现着人的本质。
(0.6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