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美育模拟试题及答案3
美学美育期末试题及答案

美学美育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艺术B. 自然C. 社会D. 科学答案:A2. 美育的目的是什么?A. 培养审美能力B. 培养逻辑思维C. 提高学术水平D. 增强身体素质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审美体验的特点?A. 主观性B. 情感性C. 客观性D. 创造性答案:C4. 美学与哲学的关系是?A. 并列关系B. 包含关系C. 交叉关系D. 无关关系答案:C5.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A. 辅助作用B. 核心作用C. 边缘作用D. 无关作用答案:B6. 以下哪项不是美育的内容?A. 艺术欣赏B. 艺术创作C. 科学实验D. 艺术批评答案:C7. 美学研究的范畴包括哪些?A. 艺术美学B. 自然美学C. 生活美学D. 所有以上答案:D8. 美育的实施方式包括哪些?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个人修养D. 所有以上答案:D9. 美学研究的方法是什么?A. 实证研究B. 理论研究C. 比较研究D. 所有以上答案:D10. 美育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情感B. 认知C. 行为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美学是研究______的科学。
答案:美的本质及其规律2. 美育是通过______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答案:美的教育3. 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观察、分析、比较4.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审美观念5. 美学研究的范畴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艺术美学、自然美学、生活美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答案: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学美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美学美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艺术作品B. 自然美C. 社会美D. 人的美答案:A解析: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艺术作品的审美特性和审美规律,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
2. 美育的核心目标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技能C. 塑造人格D. 提高审美能力答案:D解析:美育的核心目标在于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通过审美活动培养个体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判断力。
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审美无利害”的观点?()A. 康德B. 黑格尔C. 尼采D. 柏拉图答案:A解析:康德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审美无利害”的观点,认为审美判断是无目的的、无利害关系的。
4. “美是生活”这一观点是由哪位俄国革命家提出的?()A. 列宁B. 托尔斯泰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普希金答案:C解析: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革命家和美学家,他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强调美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5.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达芬奇的作品?()A. 《最后的晚餐》B. 《蒙娜丽莎》C. 《大卫》D. 《岩间圣母》答案:C解析:《大卫》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而其他三部作品均为达芬奇的代表作。
6.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的是()。
A. 形式美B. 情感表达C. 意象与情感的统一D. 色彩搭配答案:C解析:“意境”强调的是意象与情感的统一,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用以表达艺术作品深层内涵和情感的重要概念。
7. 以下哪位艺术家不是印象派画家?()A. 莫奈B. 梵高C. 德加D. 毕加索答案:D解析:毕加索是立体派的代表人物,而其他三位艺术家均为印象派画家。
8. “艺术即表现”这一观点是由哪位美学家提出的?()A. 克罗齐B. 贝尔C. 弗洛伊德D. 杜威答案:A解析:克罗齐是意大利哲学家和美学家,他提出了“艺术即表现”的观点,强调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9.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属于视觉艺术?()A. 绘画B. 雕塑C. 音乐D. 摄影答案:C解析:音乐属于听觉艺术,而其他三种艺术形式均为视觉艺术。
大学美学美育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美学美育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人文科学D. 应用科学答案:C2.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A. 康德B. 黑格尔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尼采答案:C3. 美育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审美能力B. 培养道德情操C. 增强身体素质D. A和B答案:D4.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审美范畴?A. 优美B. 崇高C. 幽默D. 悲伤答案:C5.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观点是由哪位艺术家提出的?A. 达芬奇B. 米开朗基罗C. 托尔斯泰D. 毕加索答案:C6.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强调的是什么?A. 内容的重要性B. 形式的独立性C.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D. 艺术的实用性答案:C7.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代表作?A. 《睡莲》B. 《日出印象》C. 《星夜》D. 《草地上的午餐》答案:C8. 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意境”是指什么?A. 艺术作品的背景B. 艺术作品的深层含义C. 艺术作品的表面装饰D. 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答案:B9. 以下哪个选项是现代美学中“接受美学”的核心观点?A. 艺术作品的客观性B. 观众的主观体验C.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D. 艺术作品的社会影响答案:B10. 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培养审美情感B. 提升逻辑思维C. 丰富精神世界D. 增强文化认同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审美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答案:审美教育在个人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帮助个体欣赏和理解美的不同形式,还能够培养个人的情感和情操,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此外,审美教育还能够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文化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
2. 描述一下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答案: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理念。
美学与美育模拟试题及答案

美学与美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16分)1、在词源学意义上,“美”包含肉体、()、口味等多方面含义。
2、艺术中“化丑为美”的基本途径是()、对照、形式创造。
3、符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的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
4、中国的“现代性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建构中国()。
5、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直接相联系的。
6、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书法、摄影等属于()艺术。
7、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的特点是目标性、()、连续性、迁移性。
8、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体现教学艺术的最基础、最直观的重要因素。
二、选择题(14分)1、美学主要是一门()A 人文学科B自然学科C社会学科D实验学科2、中国晋宋时代着名画家宗炳提出了()。
A“畅神”说B“虚静”说C“移情”说D“感物”说3、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方面。
A人的启蒙和解放B建立美育学科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D以情感人,以理服人4、形体构成中作为造型美的基础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基本符号是()。
A点B线C面D体5、提出“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奥尔夫是哪国人()A德国B美国C英国D奥地利6、教师自我美育的途径包括()A思想修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B理论素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C理论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美育活动的总结和提高D文化素养/生活积累/理论修养/美育活动的总结和提高7、逼真性与假定性的统一是()的基本特征之一。
A戏剧B戏曲C电影D电视三、判断题(15分)1、美育和体育在完成完整人格的目标中联系紧密,不可或缺。
2、色彩是独立的形式美因素,它并不蕴涵人的观念。
3、3、音乐和舞蹈是抒情性最强的艺术。
4、大众文化受商业机制的制约,不具有美育的效能。
5、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
四、名词解释(20分)1、美的无功利性2、社会美3、技术美4、表演艺术5、教学艺术五、简答题(20分)1、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美学与美育》课程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汇编三

《美学与美育》课程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汇编三第六章综合测试题答案一、填空1.媒介2.自然符号3.意义生成4.传播对象二、单项选择题1. D 造型艺术2. A 时间3. B 情感上4. C 电影三、名词解释1.艺术符号艺术符号是艺术形象的感性外观形态。
即各艺术门类都具有符号性,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根据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使用一定的表现手段对物质媒介进行加工改造,整合为艺术符号,从而把艺术家头脑中的审美意象物化为具体可感的、富含情思意蕴的艺术形象,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符号体系去表达审美意义和表现人类情感。
艺术符号的三种基本形态是语言符号、自然符号和人工符号。
2.二度创作二度创作指在音乐、舞蹈、戏剧、影视艺术活动中,必须通过演员的表演,把乐谱、歌谱、舞谱、戏剧和影视剧本等一度创作的书面符号转化为可听、可视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再创造活动。
二度创作可以反复地进行。
在二度创作中,由于表演者对作品的理解不同,会表现出各异的艺术风格,产生多样的艺术效果。
在反复进行的二度创作中,新的表演者将独特的表现力和创造才华塑造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使其具有长久不衰的生机与活力。
3.含混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等,是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语言却蕴蓄着多重而不确定的意味,令读者回味无穷。
含蓄和含混是文学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含蓄蕴藉的两种典范性形态。
含混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多”,同中含异。
含混使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可能会感到其中含蕴着多重意义,有多种“读法”。
4.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基础。
它出自于法文的建筑学用语,原意为构成和装配,借用到电影中表示镜头的组接和剪辑。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结构方式,它将不同的镜头、声音、画面根据导演的创作构思组接成段落,再组接成一部完整的影片。
蒙太奇的组接对象包括画面与画面、画面与声音、画面与色彩等,常用的蒙太奇手法有: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
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1.纪实性是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重要特征。
美学美育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美学美育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A. 艺术作品B. 自然美C. 社会美D. 人的美答案:A2.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感和()。
A. 审美能力B. 审美观念C. 审美态度D. 审美价值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审美体验的特点?()A. 主观性B. 情感性C. 客观性D. 创造性答案:C4.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指的是()。
A. 艺术作品的内容B. 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C. 艺术作品的社会影响D. 艺术作品的内在思想5. 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不包括()。
A.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B.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C. 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D.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答案:D6.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美学的奠基人?()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尼采答案:D7. 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
A. 经验主义B. 理性主义C. 实用主义D. 唯物主义答案:B8. 美育与德育的关系是()。
A. 完全独立B. 互为补充C. 相互排斥D. 完全相同答案:B9. 以下哪个不是艺术美的范畴?()B. 绘画美C. 建筑美D. 数学美答案:D10. 美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体现在()。
A. 仅作为娱乐B.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 仅作为职业培训D. 仅作为学术研究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美学研究的领域包括()。
A. 艺术美学B. 自然美学C. 社会美学D. 技术美学答案:ABCD2. 美育的功能包括()。
A. 审美教育B. 情感教育C. 道德教育D. 知识教育答案:ABC3. 美学研究的方法有()。
A. 哲学分析B. 历史研究C. 实验研究D. 比较研究答案:ABCD4. 美育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可能包括()。
A. 音乐教育B. 舞蹈教育C. 戏剧教育D. 视觉艺术教育答案:ABCD5. 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体现在()。
美学与美育模拟试题(完整版)

美学与美育模拟试题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每空分,共分)1.美学是从具体审美活动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_________的人文学科。
2.在中国,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是在_________时代。
3.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___________的肯定。
4.形式美教育的主要特征包括________、符号直觉性和__________。
5.“泛审美’’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趋向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商业化,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6.儿童审美活动的特征是:_________,具有鲜明的游戏精神,主观化色彩浓厚,和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面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并将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每选对1处得2分,共10分)1.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
A. 柏拉图B. 鲍姆加登C. 黑格尔D. 贺拉斯2.认为自我的象征性实现会给人带来瞬间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高峰体验”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B.马斯洛C. 阿恩海姆D.克罗齐3.古典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 )A. 表现B.再现C. 抽象D.和谐4. 经典性和代表性属于何种审美文化形态的文化产品特性( )A. 典性文化B.现代性文化C. 外来文化D. 高雅文化5.文学区别于其它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 )A. 语言修辞性B.瞬间永恒性C. 形象间接性D.含蓄蕴藉性三、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分)1.美的符号性2.审美通感3.荒诞4.民间文化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每题分,共分)1.艺术形象都具有感性直观的特点。
( )2.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
( )五、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每题分,共分)1.色彩的基本特性是什么?2.什么是美的感受能力?六、论述题(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美学与美育课后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美学与美育》综合测试参考答案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单项选择题1.A 2 .B 3 C 4. A 5.B 6.A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1.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对象。
答:错。
因为性质指的是基本属性,而美学的对象是指美学研究的客体。
二者密切相关但却不是一回事。
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而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2.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
答:错。
因为审美体验虽然是一种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入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但它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种生活经验的特殊形态,只不过这种生活经验富于直觉特性,并且富含深意,因而具有特别的感染力,并非不可知。
三、简答题1.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答;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
2.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答:中国现代美学经历了六个阶段:清末民初美学;五四美学;30—40年代美学;50—70年代美学;80年代美学;90年代美学。
3.美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答:对话法;体验法;思辨法;实验法;阐释法。
四、论述题1.试举例论述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结合的方法。
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结合是美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它是由美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必须要密切关注具体现象的特点决定的。
理论思辨指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抽象思考,文本批评则是指对于个别的审美现象的具体分析过程。
美学研究一方面要求运用理论思辨的方法去分析丰富多样的个别审美现象,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把握住具有普遍意义的特点和规律来。
另一方面也要求对于个别的审美现象,尤其是艺术作品,要自觉运用一定的一般理论去把握、分析,由抽象回归具体,从一般回到个别,从而揭示出特定对象的特殊意义。
在美学中,理论思辨和文本批评是相互结合的。
我们在学习美学时,也要结合着美学理论的学习和对具体审美文本的鉴赏,来提高美学理论素养和文本批评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与美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16分)
1、在词源学意义上,“美”包含肉体、()、口味等多方面含义。
2、艺术中“化丑为美”的基本途径是()、对照、形式创造。
3、符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的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
4、中国的“现代性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建构中国()。
5、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直接相联系的。
6、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书法、摄影等属于()艺术。
7、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的特点是目标性、()、连续性、迁移性。
8、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体现教学艺术的最基础、最直观的重要因素。
二、选择题(14分)
1、美学主要是一门()
A人文学科
B自然学科
C社会学科
D实验学科
2、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宗炳提出了()。
A“畅神”说
B“虚静”说
C“移情”说
D“感物”说
3、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方面。
A人的启蒙和解放
B建立美育学科
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
D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4、形体构成中作为造型美的基础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基本符号是()。
A点
B线
C面
D体
5、提出“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奥尔夫是哪国人()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奥地利
6、教师自我美育的途径包括()
A思想修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
B理论素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
C理论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美育活动的总结和提高
D文化素养/生活积累/理论修养/美育活动的总结和提高
7、逼真性与假定性的统一是()的基本特征之一。
A戏剧
B戏曲
C电影
D电视
三、判断题(15分)
1、美育和体育在完成完整人格的目标中联系紧密,不可或缺。
2、色彩是独立的形式美因素,它并不蕴涵人的观念。
3、3、音乐和舞蹈是抒情性最强的艺术。
4、大众文化受商业机制的制约,不具有美育的效能。
5、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
四、名词解释(20分)
1、美的无功利性
2、社会美
3、技术美
4、表演艺术
5、教学艺术
五、简答题(20分)
1、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区别在于日常心理是对客观对象作出的实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反映,审美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美感的反应。
其联系在于审美心理是日常心理的超越和升华,是主体从功利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化。
审美态度的确立将日常心理转化为审美心理,主体就采取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姿态对事物进行审美关照。
这种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也就是美感。
2、美感的培养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美感培养的基础、成果和目标?
3、如何理解形式美教育的普遍宜人性特征?
4、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六、论述题(15分)
如何理解孔子的美育观?
附:答案
一、填空题
1、道德
2、批判3君子4、现代人格5、事物6、造型7、系统性
8、语言
二、选择题
1、A
2、A
3、A
4、B
5、A
6、C
7、C
三、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4、错
5、错
四、名次解释
1、美的无功利性
美的无功利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
它是指美的事物与人直接的实际利益考虑相脱离的
特性。
这种特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客观对象不直接唤起主体的实际利益需要,另一方面主体对客体不做实际的功利评价。
2、社会美
社会美是没的一种形态,社会美的的中心是人,是个人和社会的实践。
人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以不同的形式表现着美,比哦安心着人的存在价值。
社会美的特征在于它的社会性、意蕴性和稳定性。
3、技术美
技术美是美的形态的一种,指技术活动的美。
它是技术活动中那种能体现人的开拓和创造本性并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技术美有三层主要含义:一是指技术对象的直观形式使人类得到感官愉悦,二是指技术对象是对人的自由活动的肯定,三是指技术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审美世界。
4、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以人工符号(乐音)和表情姿态符号(人体动作)通过表演去传真赋予情感的活的形象的艺术,主要有音乐和舞蹈。
表演艺术能够通过流动的乐音和人体动作,最直接、最强烈、最细腻、最充分地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情绪变化的过程。
5、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指运用具有审美价值的技能和方法而进行的富于独创性、针对性并且能够收到理想效果的教学活动。
它不是关于艺术的教学,而是艺术化的教学。
五、简答题
1、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区别在于日常心理是对客观对象作出的实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反映,审美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美感的反应。
其联系在于审美心理是日常心理的超越和升华,是主体从功利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化。
审美态度的确立将日常心理转化为审美心理,主体就采取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姿态对事物进行审美关照。
这种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也就是美感。
2、美感的培养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美感培养的基础、成果和目标?
所谓美感的培养,就是造就一种积极的精神能力。
美的感受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美的创造力是审美教育的成果。
美育的目标是完美人格的建构。
3、如何理解形式美教育的普遍宜人性特征?
首先,形式美教育的普遍性,在于形式美具有时间上的恒久和空间上的广泛;
其次,形式美教育的宜人性,在于形式美能够唤起人的愉悦心情而使其愿意接受。
4、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答: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依照两个标准:审美文化的历史演变与民族演变;审美文化的社会分层。
六、论述题(15分)
如何理解孔子的美育观?
答:孔子的美育观代表着儒家的美育观点,对我国后来的美育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孔子的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君子",这是外在的优雅形象与内在的仁爱之心的完美统一,需要进行审美塑造,即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的核心是"仁",而"文"即艺术(诗、乐、文等)在人性和人格完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孔子从"仁心君子"的人格理想出发,建构起他他的美育观:首先,强调以理节情,主张应让情感的宣泄接受理性或礼义的引导,"发乎情,止乎礼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塑造合乎礼教的仁人君子。
其次,注重情感教育,认为"仁"需要个体从内心感受上进行体认,外在的道德法则只有内化为个体自觉的情感要求,才能成为人格修养的组成部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三,特别突出诗歌的感发作用。
孔子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即诗歌可以兴发感情,可以观察世风民情,可以沟通群体关系,可以宣泄怨恨,因此重视诗歌的教化功能,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习《诗经》,就没法发言,从而形成了以诗歌为重要美育途径的"诗教"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