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及练习题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及练习题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㈠平面的根本性质公理一:假如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直线在平面内。

公理二: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及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三: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公理三:假如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两个平面的交线)。

㈡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1 直线及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1.1 平行线的传递公理:平行于同始终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即:a∥b,b∥c a∥c1.2 异面直线定义: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称为异面直线。

1.3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⑴异面直线成角的范围:(0°,90°].⑵作异面直线成角的方法:平移法。

留意:找异面直线所成角时,常常把一条异面直线平移到另一条异面直线的特别点(如中点、端点等),形成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 直线及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相交、平行)3 平面及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斜交、垂直)㈢平行关系(包括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1 线面平行1.1 线面平行的定义:平面外的直线及平面无公共点,那么称为直线和平面平行。

1.2 断定定理:1.3 性质定理:2 线面角:2.1 直线及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假设直线及平面斜交,那么平面的斜线及该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θ。

2.2 线面角的范围:θ∈[0°,90°]3 面面平行3.1 面面平行的定义:空间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称为两平面平行。

3.2 面面平行的断定定理:⑴ 断定定理1:假如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即:推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的两条线段,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即:⑵ 断定定理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互相平行。

即:3.3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⑴ (面面平行线面平行)⑵⑶ 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带答案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带答案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带答案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单选题1、下列空间图形画法错误的是( )A .B .C .D .2、已知平面α内的∠APB =60°,射线PC 与PA,PB 所成的角均为135°,则PC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的余弦值是( ) A .−√63B .√63C .√33D .−√333、已知正四面体P −ABC 内接于球O ,点E 是底面三角形ABC 一边AB 的中点,过点E 作球O 的截面,若存在半径为√3的截面圆,则正四面体P −ABC 棱长的取值范围是( ) A .[√2,√3]B .[√3,√6] C .[2√2,2√3]D .[2√3,2√6]4、设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m,n 是两条直线,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m ⊥n ,m ⊥α,n //β,那么α⊥β B .如果m ⊥n ,m ⊥α,n ⊥β,那么α//β C .如果m //n ,m ⊥α,n ⊥β,那么α//βD .如果α//β,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那么m //n5、《九章算术·商功》中,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为鳖臑.如图,在鳖臑ABCD 中,AB ⊥平面BCD ,AC ⊥CD ,AC =BC +CD =2,当△BCD 的面积最大时,鳖臑ABCD 的表面积为( )A .√3+√62B .3+√62C .2+√3+√62D .3+√3+√626、如图,在一个正方体中,E ,G 分别是棱AB ,CC ′的中点,F 为棱CD 靠近C 的四等分点.平面EFG 截正方体后,其中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中,相应的正视图是( )A .B .C .D .7、已知圆锥的表面积为3π,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此圆锥的体积为( ) A .√3πB .√33C .√33πD .√38、设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α ∥ β的充要条件是( ) A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 B .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 C .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D .α内的任何直线都与β平行9、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M,N分别为A1D1和AA1的中点,则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C1M//ACB.BD1⊥ACC.BC1与AC所成的角为60∘D.CD与BN为异面直线10、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台,得到的图形不可能是()A.矩形B.圆形C.梯形D.三角形11、《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称为“堑堵”;底面为矩形,一条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称之为“阳马”;四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为“鳖膈”.如图在堑堵ABC−A1B1C1中,AC⊥BC,且AA1=A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棱锥B−A1ACC1为“阳马”B.四面体A1C1CB为“鳖膈”C.四棱锥B−A1ACC1体积最大为23D.过A点分别作AE⊥A1B于点E,AF⊥A1C于点F,则EF⊥A1B12、设∠A和∠B的两边分别平行,若∠A=45°,则∠B的大小为___________.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带答案(四十九)参考答案1、答案:D分析:根据空间图形画法:看得见的线画实线,看不见的线画虚线.即可判断出答案.D选项:遮挡部分应画成虚线.故选:D.2、答案:B分析:作出图形,如图,通过分析,可得∠CPD为PC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补角,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计算. 作出如下图形,令PA=PB=PC=2,则∠CPA=∠CPB=135∘,∴AC=BC,取AB中点D,连接PD,则∠CPD即为PC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补角,在△APC中,AC2=PA2+PC2−2PA⋅PC⋅cos135∘=8+4√2,∴在△PCD中,CD2=AC2−AD2=7+4√2,∵PD=√3,∴cos∠CPD=PC2+PD2−CD22PC⋅PD =−√63,∴PC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的余弦值是√63.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线面角的求法,找出所成角,构造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3、答案:C分析:根据条件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用棱长a表示出其外接球的半径R=√64a,过E点作外接球O的截面,只有当OE ⊥截面圆所在的平面时,截面圆的面积最小,此时此时截面圆的半径为r =12a ,最大截面圆为过球心的大圆,半径为R =√64a ,根据题意则12a ≤√3≤√64a ,从而可得出答案. 如图,在正四面体P −ABC 中,设顶点P 在底面的射影为O 1, 则球心O 在PO 1上,O 1在CE 上,且|PO 1|=23|CE |,连接OE 、OC ,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则|CE |=√32a ,|PO 1|=23|CE |=√33a 则正四面体的高PO 1=√PC 2−O 1C 2=√a 2−(√33a)2=√63a , 设外接球半径为R ,在Rt △OO 1C 中,OC 2=OO 12+O 1C 2,即R 2=(√63a −R)2+(√33a)2,解得R =√64a , ∴在Rt △OO 1E 中,OE =√OO 12+O 1E 2=√(√612a)2+(√36a)2=√24a , 过E 点作外接球O 的截面,只有当OE ⊥截面圆所在的平面时,截面圆的面积最小, 此时截面圆的半径为r =√R 2−OE 2=(√64a)2−(√24a)2=12a ,最大截面圆为过球心的大圆,半径为R =√64a , 由题设存在半径为√3的截面圆,∴12a ≤√3≤√64a ,解得2√2≤a ≤2√3,故选:C .小提示:关键点睛:本题考查正四棱锥的外接球的截面圆的半径范围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用正四棱锥棱长a 表示出其外接球的半径R =√64a ,得出过E 点的球的截面圆的半径的范围,从而得解,属于中档题. 4、答案:C分析:A.由m⊥n,m⊥α,得到n//α或n⊂α,再利用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的位置关系判断;B. 由m⊥n,m⊥α,得到n//α或n⊂α,再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断; C. 由m//n,m⊥α,得到n⊥α,再利用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判断;D.利用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A.因为m⊥n,m⊥α,所以n//α或n⊂α,又n//β,则α,β位置不确定,故错误;B.因为m⊥n,m⊥α,所以n//α或n⊂α,又n⊥β,所以α⊥β,故错误;C. 因为m//n,m⊥α,所以n⊥α,又n⊥β,所以α//β,故正确;D.如果α//β,m与α所成的角和n与β所成的角相等,那么m//n,相交或异面,故错误.故选:C5、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可证明CD⊥BC,从而说明三角形BCD是直角三角形,求得BD,进而求得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得答案.由题意可知:AB⊥平面BCD,CD⊂平面BCD,故AB⊥CD ,又AC⊥CD,AC∩AB=A,AB,AC⊂平面ABC,故CD⊥平面ABC,BC⊂平面ABC,故CD⊥BC,所以S△BCD=12BC⋅CD≤12×(BC+CD2)2=12,当且仅当BC=CD=1时取得等号,故BD=√1+1=√2 ,由AB⊥平面BCD,可知AB⊥BD,AB⊥BC, 故AB=√AC2−BC2=√4−1=√3 ,所以S△ABD=12AB⋅BD=√62,S△ABC=12AB⋅BC=√32,S△BCD=12BC⋅CD=12,S△ACD=12AC⋅CD=1,所以鳖臑ABCD的表面积为√62+√32+12+1=3+√3+√62,故选:D 6、答案:D分析:根据条件可得平面EFG经过点B′,然后可得答案.连接EB′,GB′因为E,G分别是棱AB,CC′的中点,F为棱CD靠近C的四等分点所以EB′//FG,所以平面EFG经过点B′所以多面体A′D′DA−EFGC′B′的正视图为故选:D7、答案:C分析: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和圆锥的母线长与高,再计算圆锥的体积.解: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圆锥的母线长为l,由πl=2πr,得l=2r,又S=πr2+πr⋅2r=3πr2=3π,所以r2=1,解得r=1;所以圆锥的高为ℎ=√l2−r2=√22−12=√3,所以圆锥的体积为V=13πr2ℎ=13π×12×√3=√33π.故选:C.8、答案:D分析:根据面面平行、相交的知识确定正确选项.A选项,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α与β可能相交,A选项错误.B选项,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α与β可能相交,B选项错误.C选项,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α与β可能相交,C选项错误.D选项,α内的任何直线都与β平行,则α//β,D选项正确.故选:D9、答案:BCD分析:由异面直线定义可知AD正误;证得AC⊥平面BDD1后,利用线面垂直性质可知B正确;由AC//A1C1可知所求角为∠BC1A1,由长度关系可得∠BC1A1=60∘,知C正确.对于A,∵AC//平面A1B1C1D1,AC//A1C1,A1C1∩C1M=C1,C1M⊂平面A1B1C1D1,∴C1M与AC是异面直线,A错误;对于B,∵AC⊥DD1,AC⊥BD,BD∩DD1=D,BD,DD1⊂平面BDD1,∴AC⊥平面BDD1,又BD⊂平面BDD1,∴AC⊥BD1,B正确;对于C,∵AC//A1C1,∴∠BC1A1即为异面直线BC1与AC所成的角,∵BC=A1C1=A1B,∴△A1BC1为等边三角形,∴∠BC1A1=60∘,C正确;对于D,∵CD//AB,CD//平面ABB1A1,AB∩BN=B,BN⊂平面ABB1A1,∴CD与BN为异面直线,D正确.故选:BCD.10、答案:AD分析:根据圆台的结构特征结合空间想象可得结果.根据圆台的结构特征,用一个平行底面的平面截圆台可得圆形,当平面与圆柱轴所在直线线平行或经过轴所在直线时,可得梯形,不论平面与圆台如何相交,截面都不可能是矩形和三角形,故选:AD11、答案:ABD分析:根据“阳马”和“鳖膈”的定义,可判断A,B的正误;当且仅当AC=BC时,四棱锥B−A1ACC1体积有最大值,求值可判断C的正误;根据题意可证A1B⊥平面AEF,进而判断D的正误.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称为“堑堵”,∴在堑堵ABC−A1B1C1中,AC⊥BC,侧棱AA1⊥平面ABC,A选项,∴AA1⊥BC,又AC⊥BC,且AA1∩AC=A,则BC⊥平面A1ACC1,∴四棱锥B−A1ACC1为“阳马”,对;B选项,由AC⊥BC,即A1C1⊥BC,又A1C1⊥C1C且BC∩C1C=C,∴A1C1⊥平面BB1C1C,∴A1C1⊥BC1,则△A1BC1为直角三角形,又由BC⊥平面AA1C1C,得△A1BC为直角三角形,由“堑堵”的定义可得△A1C1C为直角三角形,∥CC1B为直角三角形.∴四面体A1C1CB为“鳖膈”,对;C选项,在底面有4=AC2+BC2≥2AC⋅BC,即AC⋅BC≤2,当且仅当AC=BC=√2时取等号,V B−A1ACC1=13S A1ACC1×BC=13AA1×AC×BC=23AC×BC≤43,错;D选项,因为BC⊥平面AA1C1C,则BC⊥AF,AF⊥A1C且A1C∩BC=C,则AF⊥平面A1BC,∴AF⊥A1B,又AE⊥A1B且AF∩AE=A,则A1B⊥平面AEF,所以则A1B⊥EF,对;故选:ABD.12、答案:45°或135°##135°或45°分析:根据等角定理即可得到答案.根据等角定理:一个角的两边平行于另外一个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所以答案是:45°或135°.。

立体几何专项复习题目及答案

立体几何专项复习题目及答案

立体几何专项复习题目及答案立体几何专项复习题目及答案习题课【课时目标】1.能熟练应用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及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2.进一步体会化归思想在证明中的应用.a、b、c表示直线,α、β、γ表示平面.位置关系判定定理(符号语言)性质定理(符号语言)直线与平面平行a∥b且__________?a∥αa∥α,________________?a∥b平面与平面平行a∥α,b∥α,且________________?α∥βα∥β,________________?a∥b直线与平面垂直l⊥a,l⊥b,且____________?l⊥αa⊥α,b⊥α?____平面与平面垂直a⊥α,____?α⊥βα⊥β,α∩β=a,__________?b⊥β一、填空题1.不同直线m、n和不同平面α、β.给出下列命题:①α∥βm?α?m∥β;②m∥nm∥β?n∥β;③m?αn?β?m,n异面;④α⊥βm∥α?m⊥β.其中假命题的个数为________.2.下列命题中:(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4)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正确命题的为________.3.若a、b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________个.①a⊥α,b∥α?a⊥b;②a⊥α,a⊥b?b∥α;③a∥α,a⊥b?b⊥α.4.过平面外一点P:①存在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②存在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③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④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5.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在侧面BCC1B1及其边界上运动,并且总是保持AP⊥BD1,则动点P的轨迹是________.6.设a,b为两条直线,α,β为两个平面,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①若a,b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a∥b;②若a∥α,b∥β,α∥β,则a∥b;③若a?α,b?β,a∥b,则α∥β;④若a⊥α,b⊥β,α⊥β,则a⊥b.7.三棱锥D-ABC的三个侧面分别与底面全等,且AB=AC=3,BC=2,则二面角A-BC-D的大小为______.8.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称此直线与平面构成一个“正交线面对”,在一个正方体中,由两个顶点确定的直线与含有四个顶点的平面构成的“正交线面对”的个数是________.9.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BD1的中点,则△PAC在该正方体各个面上的.射影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二、解答题10.如图所示,△ABC为正三角形,EC⊥平面ABC,BD∥CE,且CE=CA=2BD,M是EA的中点,求证:(1)DE=DA;(2)平面BDM⊥平面ECA;(3)平面DEA⊥平面ECA.11.如图,棱柱ABC-A1B1C1的侧面BCC1B1是菱形,B1C⊥A1B.(1)证明:平面AB1C⊥平面A1BC1;(2)设D是A1C1上的点且A1B∥平面B1CD,求A1DDC1的值.能力提升12.四棱锥P—ABCD的顶点P在底面ABCD中的投影恰好是A,其三视图如图:(1)根据图中的信息,在四棱锥P—ABCD的侧面、底面和棱中,请把符合要求的结论填写在空格处(每空只要求填一种):①一对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________;②一对互相垂直的平面________;③一对互相垂直的直线和平面________;(2)四棱锥P—ABCD的表面积为________.(棱锥的表面积等于棱锥各面的面积之和)13.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 =2EF,EF∥AB,EF⊥FB,BF=FC,H为BC的中点.(1)求证:FH∥平面EDB;(2)求证:AC⊥平面EDB.转化思想是证明线面平行与垂直的主要思路,其关系为即利用线线平行(垂直),证明线面平行(垂直)或证明面面平行(垂直);反过来,又利用面面平行(垂直),证明线面平行(垂直)或证明线线平行(垂直),甚至平行与垂直之间的转化.这样,来来往往,就如同运用“四渡赤水”的战略战术,达到了出奇制胜的目的.习题课答案知识梳理位置关系判定定理(符号语言)性质定理(符号语言)直线与平面平行a∥b且a?α,b?α?a∥αa∥α,a?β,α∩β=b?a∥b平面与平面平行a∥α,b∥α,且a?β,b?β,a∩b=P?α∥βα∥β,α∩γ=a,β∩γ=b?a∥b直线与平面垂直l⊥a,l⊥b,且a?α,b?α,a∩b=P?l⊥αa⊥α,b⊥α?a∥b平面与平面垂直a⊥α,a?β?α⊥βα⊥β,α∩β=a,b⊥a,b?α?b⊥β作业设计1.3解析命题①正确,面面平行的性质;命题②不正确,也可能n?β;命题③不正确,如果m、n有一条是α、β的交线,则m、n共面;命题④不正确,m与β的关系不确定.2.2解析 (2)和(4)对.3.1解析①正确.4.2解析①④正确.5.线段B1C解析连结AC,AB1,B1C,∵BD⊥AC,AC⊥DD1,BD∩DD1=D,∴AC⊥面BDD1,∴AC⊥BD1,同理可证BD1⊥B1C,∴BD1⊥面AB1C.∴P∈B1C时,始终AP⊥BD1.6.④7.90°解析由题意画出图形,数据如图,取BC的中点E,连结AE、DE,易知∠AED为二面角A—BC—D的平面角.可求得AE=DE=2,由此得AE2+DE2=AD2.故∠AED=90°.8.36解析正方体的一条棱长对应着2个“正交线面对”,12条棱长共对应着24个“正交线面对”;正方体的一条面对角线对应着1个“正交线面对”,12条面对角线对应着12个“正交线面对”,共有36个.9.①④10.证明 (1)如图所示,取EC的中点F,连结DF,∵EC⊥平面ABC,∴EC⊥BC,又由已知得DF∥BC,∴DF⊥EC.在Rt△EFD和Rt△DBA中,∵EF=12EC=BD,FD=BC=AB,∴Rt△EFD≌Rt△DBA,故ED=DA.(2)取CA的中点N,连结MN、BN,则MN?12EC,∴MN∥BD,∴N在平面BDM内,∵EC⊥平面ABC,∴EC⊥BN.又CA⊥BN,∴BN⊥平面ECA,BN?平面MNBD,∴平面MNBD⊥平面ECA.即平面BDM⊥平面ECA.(3)∵BD?12EC,MN?12EC,∴BD?MN,∴MNBD为平行四边形,∴DM∥BN,∵BN⊥平面ECA,∴DM⊥平面ECA,又DM?平面DEA,∴平面DEA⊥平面ECA.11.(1)证明因为侧面BCC1B1是菱形,所以B1C⊥BC1.又B1C⊥A1B,且A1B∩BC1=B,所以B1C⊥平面A1BC1.又B1C?平面AB1C,所以平面AB1C⊥平面A1BC1.(2)解设BC1交B1C于点E,连结DE,则DE是平面A1BC1与平面B1CD的交线.因为A1B∥平面B1CD,所以A1B∥DE.又E是BC1的中点,所以D为A1C1的中点,即A1DDC1=1.12.(1)①PA⊥BC(或PA⊥CD或AB⊥PD)②平面PAB⊥平面ABCD(或平面PAD⊥平面ABCD或平面PAB⊥平面PAD或平面PCD⊥平面PAD或平面PBC⊥平面PAB)③PA⊥平面ABCD(或AB⊥平面PAD或CD⊥平面PAD或AD⊥平面PAB或BC⊥平面PAB)(2)2a2+2a2解析 (2)依题意:正方形的面积是a2,S△PAB=S△PAD=12a2.又PB=PD=2a,∴S△PBC=S△PCD=22a2.所以四棱锥P—ABCD的表面积是S=2a2+2a2.13.(1)证明如图,设AC与BD交于点G,则G为AC的中点.连结EG,GH,由于H为BC的中点,故GH?12AB.又EF?12AB,∴EF?GH.∴四边形EFHG为平行四边形.∴EG∥FH.而EG?平面EDB,FH?平面EDB,∴FH∥平面EDB.(2)证明由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得AB⊥BC.又EF∥AB,∴EF⊥BC.而EF⊥FB,∴EF⊥平面BFC.∴EF⊥FH.∴AB⊥FH.又BF=FC,H为BC的中点,∴FH⊥BC.∴FH⊥平面ABCD.∴FH⊥AC.又FH∥EG,∴AC⊥EG.又AC⊥BD,EG∩BD=G,∴AC⊥平面EDB.。

立体几何多选题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立体几何多选题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立体几何多选题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一、立体几何多选题1.已知正方体1111 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M 为1DD 的中点,N 为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内一动点,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A .若2MN =,则MN 的中点的轨迹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πB .若N 到直线1BB 与直线DC 的距离相等,则N 的轨迹为抛物线C .若1D N 与AB 所成的角为3π,则N 的轨迹为双曲线 D .若MN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3π,则N 的轨迹为椭圆【答案】BC 【分析】对于A ,连接MN ,ND ,DP ,得到直角MDN △,且P 为斜边MN 的中点,所以1PD =,进而得到P 点的轨迹为球面的一部分,即可判断选项A 错误;对于B ,可知1NB BB ⊥,即NB 是点N 到直线1BB 的距离,在平面ABCD 中,点N 到定点B 的距离与到定直线DC 的距离相等,利用抛物线定义知B 正确;对于C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0)N x y ,利用空间向量求夹角知122121cos3224D N AB y x y D N ABπ⋅===⨯++⋅,化简可知N 的轨迹为双曲线;对于D ,MN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3MND π∠=,3ND =,可知N 的轨迹是以D 为圆心,33为半径的圆周; 【详解】对于A ,如图所示,设P 为MN 的中点,连接MN ,ND ,DP ,由正方体性质知MDN △为直角三角形,且P 为MN 的中点,2MN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为斜边的一半,知MDN △不管怎么变化,始终有1PD =,即P 点的轨迹与正方体的面围城的几何体是一个以D 为球心,1为半径的球的18,其面积214182S ππ=⨯⨯=,故A 错误;对于B ,由正方体性质知,1BB ⊥平面ABCD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1NB BB ⊥,即NB 是点N 到直线1BB 的距离,在平面ABCD 中,点N 到定点B 的距离与到定直线DC 的距离相等,所以点N 的轨迹是以点B 为焦点,直线DC 为准线的抛物线,故B 正确; 对于C ,如图以D 为直角坐标系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0)N x y ,1(0,0,2)D ,(0,2,0)A ,(2,2,0)B ,则1(,,2)D N x y =-,(0,2,0)AB =,利用空间向量求夹角知122121cos3224D N AB y x y D N ABπ⋅===⨯++⋅,化简整理得:2234y x -=,即221443y x -=,所以N 的轨迹为双曲线,故C 正确;对于D ,由正方体性质知,MN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MND ∠,即3MND π∠=,在直角MDN △中,3ND =,即N 的轨迹是以D 3D 错误; 故选:BC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综合,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解析几何几种特殊曲线的定义,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转化与划归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属于难题.2.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C ∆是边长为23的等边三角形,侧棱长为43,则( )A .直线1A C 与直线1BB 之间距离的最大值为3B .若1A 在底面ABC 上的投影恰为ABC ∆的中心,则直线1AA 与底面所成角为60︒ C .若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则异面直线AB 与1A C 所成的角为30D .若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则其外接球表面积为64π 【答案】AD 【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法求解. 【详解】如图示,以A 为原点,AC 为y 轴正方向,Ax 为x 轴正方向,过A 点垂直于面ABC 的向上方向为z 轴正方向建系,则()()()0,0,0,3,0,0,23,0,A B C 设()()()100010001000,,,3,3,,,23,,A x y z B x y z C x y z ++所以()()()1000100011,23,,,,,3,3,0,AC x y z BB x y z A B =---== 对于A:设n 为直线1A C 与直线1BB 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则有:11·0·0AC n BB n ⎧=⎪⎨=⎪⎩,即()()0000002300x x y y zz x x y y zz ⎧-+-=⎪⎨++=⎪⎩解得:()00,0n z x =- 设直线1A C 与直线1BB 之间距离为d ,则22011222200009||||z A B nd d x z n x z ===++ 22009x d ≥∴≤,即3d ≤,故A 正确;对于B :若1A 在底面ABC 上的投影恰为ABC ∆的中心,则(13,211A 底面法向量()(10,0,1,1,3,211m AA ==,设直线 1AA 与底面所成角为θ,则:121133sin |cos ,|143AA n θ===⨯,故B 错误; 对于C : 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时,则()()()1110,0,43,3,3,43,0,23,43,A B C则()()13,3,0,0,23,43,AB AC ==-设异面直线AB 与1A C 所成的角为θ,则1115cos |cos ,|||10||||23215AB AC AB AC AB AC θ====⨯,故C 错误;对于D :若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时,外接球的球心O 为上下底面中心DD 1连线的中点,所以外接球的半径()222324R =+=,所以2464S R ππ==.故D 正确故选:AD 【点睛】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 (1)建立合适的坐标系; (2)把要用到的向量正确表示; (3)利用向量法证明或计算.3.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M 为BC 边的中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 .AM 与D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10B .过三点A 、M 、D 的正方体ABCD A BCD ''''-的截面面积为92C .四面体A C BD ''的内切球的表面积为3π D .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点P 在底面A B C D ''''(所在的平面)上运动并且使MAC PAC ''∠=∠,那么点P 的轨迹是椭圆 【答案】AB 【分析】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异面直线方向向量的夹角cos ,||||AM D B AM D B AM D B ''⋅''<>=''为AM 与D B ''所成角的余弦值判断A 的正误;同样设(,,0)P x y 结合向量夹角的坐标表示,22215543x y =++⨯P 的轨迹知D 的正误;由立方体的截面为梯形,分别求,,,MN AD AM D N '',进而得到梯形的高即可求面积,判断B 的正误;由四面体的体积与内切球半径及侧面面积的关系求内切球半径r ,进而求内切球表面积,判断C 的正误. 【详解】A :构建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0,0,2),(1,2,2),(0,2,0),(2,0,0)A M B D '', ∴(1,2,0),(2,2,0)AM D B ''==-,10cos ,10||||58AM D B AM D B AM D B ''⋅''<>===''⨯,故正确.B :若N 为CC '的中点,连接MN ,则有//MN AD ',如下图示,∴梯形AMND’为过三点A 、M 、D 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截面, 而2,2,5MN AD AM D N ''====322, ∴梯形的面积为132932222S =⨯=,故正确. C :如下图知:四面体A C BD ''的体积为正方体体积减去四个直棱锥的体积,∴118848323V =-⨯⨯⨯=,而四面体的棱长都为22,有表面积为142222sin 8323S π=⨯⨯⨯⨯=,∴若其内切圆半径为r ,则有188333r ⨯⋅=,即33r =,所以内切球的表面积为2443r ππ=.故错误. D :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点P 在底面A B C D ''''(所在的平面)上运动且MAC PAC ''∠=∠,即P 的轨迹为面A B C D ''''截以AM 、AP 为母线,AC’为轴的圆锥体侧面所得曲线,如下图曲线GPK ,构建如下空间直角坐标系,232(0,0,2),(2),(0,22,0)22A M C '-,若(,,0)P x y ,则232(,,0),(0,22,2),(,,2)22AM AC AP x y '=-=-=-,∴15cos ||||512AM AC MAC AM AC '⋅'∠==='⨯222cos ||||43AP AC PAC AP AC x y '⋅'∠=='++⨯22215543x y =++⨯,整理得22(102)9216(0)y x y +-=>,即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故错误.故选:AB 【点睛】关键点点睛:应用向量的坐标表示求异面直线的夹角,并结合等角的余弦值相等及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求动点的轨迹,综合立方体的性质求截面面积,分割几何体应用等体积法求内切球半径,进而求内切球的表面积.4.已知球O 为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内切球,平面11A C B 截球O 的面积为24π,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A .异面直线AC 与1BC 所成的角为60°B .1BD ⊥平面11AC B C .球O 的表面积为36πD .三棱锥111B AC B -的体积为288 【答案】AD 【分析】连接11A C ,1A B ,通过平移将AC 与1BC 所成角转化为11A C 与1BC 所成角可判断A ;通过反证法证明B ;由已知平面11A C B 截球O 的面积为24π求出正方体棱长,进而求出内切球的表面积可判断C ;利用等体积法可求得三棱锥111B AC B -的体积可判断D. 【详解】对于A ,连接11A C ,1A B ,由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可知11//A C AC ,11AC B ∴∠为异面直线AC 与1BC 所成的角,设正方体边长为a ,则11112AC A B BC a ===,由等边三角形知1160A C B ∠=,即异面直线AC 与1BC所成的角为60,故A 正确; 对于B ,假设1BD ⊥平面11A C B ,又1A B ⊂平面11A C B ,则11BD B A ⊥,设正方体边长为a ,则11A D a =,12A B a =,1BD 3a =,由勾股定理知111A D B A ⊥,与假设矛盾,假设不成立,故1BD 不垂直于平面11A C B ,故B 错误; 对于C ,设正方体边长为a ,则112AC a =,内切球半径为2a,设内切球的球心O 在面11A C B 上的投影为O ',由等边三角形性质可知O '为等边11A C B △的重心,则111623332332O A AC a a =⨯'=⨯=,又132OA a =,∴球心O 到面11A C B 的距离为12122232633a a a OA O A ⎛⎫⎛⎫ ⎪ ⎪ ⎪ ⎪⎝⎭⎝⎭=-='-,又球心与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截面圆的半径为2236626a a a ⎛⎫⎛⎫ ⎪ ⎪ ⎪⎝⎭⎝⎭-=,又截面圆的面积2624S a ππ⎛⎫= ⎪ ⎪⎝⎭=,解得12a =,则内切球半径为6,内切球表面积214644S ππ==⨯,故C 错误;对于D ,由等体积法知111111111111212122812383B A C B B A C B A C B V V S a --==⨯⨯=⨯⨯=,故D 正确; 故选:AD【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和它的内切球的几何结构特征,关键是想象出截面图的形状,从而求出正方体的棱长,进而求出内切球的表面积及三棱锥的体积,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属于较难题.5.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为棱1CC 上的中点,F 为棱1AA 上的点,且满足1:1:2A F FA =,点F ,B ,E ,G ,H 为过三点B ,E ,F 的平面BMN 与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F BEB .三棱锥的体积14B BMN V -=C .直线MN 与平面11A B BA 所成的角为45︒D .11:1:3D G GC = 【答案】ABD 【分析】面面平行性质定理可得出A 正确;等体积法求得B 正确;直线MN 与平面11A B BA 所成的角为1B MN ∠,求其正切值不等于1即可得出C 错误;利用面面平行性质定理和中位线求出11,D G GC 长度即可得出D 正确. 【详解】解:对于A.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平面11//ADA D 平面11BCB C , 又平面11ADA D 平面BMN HF =,平面11BCB C ⋂平面BMN BE =,有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HF BE ,故正确; 对于B.因为1:1:2A F FA =,所以111332B M A B ==, 又E 为棱1CC 上的中点,所以14B N =, 所以1111234432B BMN N B BM V V --⎛⎫==⨯⨯⨯⨯= ⎪⎝⎭,故正确; 对于C.由题意及图形可判定直线MN 与平面11A B BA 所成的角为1B MN ∠, 结合B 选项可得1114tan 13B N B MN B M ∠==≠,故错误; 对于D.同A 选项证明方法一样可证的11//GC B M ,因为E 为棱1CC 上的中点,1C 为棱1B N 上的中点,所以1113=22GC B M =所以11G=2D ,所以11:1:3D G GC =,故正确. 故选:ABD 【点睛】求体积的常用方法:(1)直接法:对于规则的几何体,利用相关公式直接计算;(2)等体积法:选择合适的底面来求几何体体积,常用于求三棱锥的体积,即利用三棱锥的任一个面可作为三棱锥的底面进行等体积变换;(3)割补法:首先把不规则的几何体分割成规则的几何体,然后进行体积计算;或者把不规则的几何体补成规则的几何体,不熟悉的几何体补成熟悉的几何体,便于计算.6.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3,线段11B D 上有两个动点,E F ,且1EF =,以下结论正确的有( )A .AC BE ⊥B .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为定值C .点A 到平面BEF 的距离为定值D .三棱锥A BEF -的体积是定值 【答案】ACD 【详解】由AC BD ⊥,1AC DD ⊥可证AC ⊥平面11D DBB ,从而AC BE ⊥,故A 正确; 取特例,当E 与1D 重合时,F 是F ',AE 即1AD ,1AD 平行1BC ,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是1C BF '∠,当F 与1B 重合时,E 是E ',BF 即1BB ,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是1A AE '∠,可知1C BF '∠与1A AE '∠不相等,故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不是定值,故B 错误;连结BD 交AC 于O ,又AC ⊥平面11D DBB ,点A 到平面11BDD B 的距离是2=2AO ,也即点A 到平面BEF 的距离是22,故C 正确; 2=2AO 为三棱锥A BEF -的高,又1111224BEF S =⨯⨯=△,故三棱锥A BEF -的体积为112234224⨯⨯=为定值,D 正确. 故选:ACD 【点睛】求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常见方法为: (1)定义法:直接作平面的垂线,求垂线;(2)等体积法:不作垂线,通过等体积法间接求点到面的距离; (3)向量法:计算斜线在平面的法向量上的投影即可.7.如图,矩形ABCD 中, 22AB AD ==,E 为边AB 的中点.将ADE 沿直线DE 翻折成1A DE △(点1A 不落在底面BCDE 内),若M 在线段1A C 上(点M 与1A ,C 不重合),则在ADE 翻转过程中,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A .存在某个位置,使1DE A C ⊥B .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1A DC 成立 C .存在点M ,使得//MB 平面1A DE 成立D .四棱锥1A BCDE -2【答案】CD 【分析】利用反证法可得A 、B 错误,取M 为1A C 的中点,取1A D 的中点为I ,连接,MI IE ,可证明//MB 平面1A DE ,当平面1A DE ⊥平面BCDE 时,四棱锥1A BCDE -体积最大值,利用公式可求得此时体积为24. 【详解】如图(1),取DE 的中点为F ,连接1,A F CF , 则45CDF ∠=︒,22DF =,故212254222222CF =+-⨯⨯=, 故222DC DF CF ≠+即2CFD π∠≠.若1CA DE ⊥,因为11,A D A E DF FE ==,故1A F DE ⊥,而111A F A C A ⋂=, 故DE ⊥平面1A FC ,因为CF ⊂平面1A FC ,故DE CF ⊥,矛盾,故A 错. 若BM ⊥平面1A DC ,因为DC ⊂平面1A DC ,故BM DC ⊥, 因为DC CB ⊥,BM CB B ⋂=,故CD ⊥平面1A CB ,因为1AC ⊂平面1A CB ,故1CD A C ⊥,但1A D CD <,矛盾,故B 错. 当平面1A DE ⊥平面BCDE 时,四棱锥1A BCDE -体积最大值, 由前述证明可知1A F DE ⊥,而平面1A DE平面BCDE DE =,1A F ⊂平面1A DE ,故1A F ⊥平面BCDE ,因为1A 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11A D A E ==,故122A F =, 又四边形BCDE 的面积为13211122⨯-⨯⨯=, 故此时体积为13223224⨯⨯=D 正确. 对于C ,如图(2),取M 为1A C 的中点,取1A D 的中点为I ,连接,MI IE ,则1//,2IM CD IM CD =,而1//,2BE CD BE CD =, 故//,IM BE IM BE =即四边形IEBM 为平行四边形,故//IE BM ,因为IE ⊂平面1A DE ,BM ⊄平面1A DE ,故//MB 平面1A DE , 故C 正确. 故选:CD.【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注意对于折叠后点线面的位置的判断,若命题的不成立,往往需要利用反证法来处理,本题属于难题.8.如图,正三棱柱11ABC A B C -中,11BC AB ⊥、点D 为AC 中点,点E 为四边形11BCC B 内(包含边界)的动点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1112DA A A B A BC =-+ B .若//DE 平面11ABB A ,则动点E 2AC C .异面直线AD 与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66D .若点E 到平面11ACC A 3EB ,则动点E 的轨迹为抛物线的一部分 【答案】BCD 【分析】根据空间向量的加减法运算以及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解,逐项判断,进而可得到本题答案. 【详解】解析:对于选项A ,()1112AD A A B A BC =-+,选项A 错误; 对于选项B ,过点D 作1AA 的平行线交11A C 于点1D .以D 为坐标原点,1DA DB DD ,,分别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设棱柱底面边长为a ,侧棱长为b ,则002aA ⎛⎫ ⎪⎝⎭,,,00B ⎛⎫ ⎪ ⎪⎝⎭,,10B b ⎛⎫ ⎪ ⎪⎝⎭,,102a C b ⎛⎫- ⎪⎝⎭,,,所以12a BC b ⎛⎫=- ⎪ ⎪⎝⎭,,,12a AB b ⎛⎫=- ⎪ ⎪⎝⎭,. ∵11BC AB ⊥,∴110BC AB ⋅=,即222022a a b ⎛⎫⎛⎫--+= ⎪ ⎪ ⎪⎝⎭⎝⎭,解得2b a =. 因为//DE 平面11ABB A ,则动点E的轨迹的长度等于1BB =.选项B 正确. 对于选项C ,在选项A 的基础上,002a A ⎛⎫⎪⎝⎭,,,00B ⎛⎫ ⎪ ⎪⎝⎭,,()0,0,0D ,1022a C a ⎛⎫- ⎪ ⎪⎝⎭,,,所以002a DA ⎛⎫= ⎪⎝⎭,,,1222a BC a ⎛⎫=- ⎪ ⎪⎝⎭,-,,因为2111cos ,||||aBC DA BC DA BC DA a ⎛⎫- ⎪⋅<>===1,BC DA 所成角C 正确. 对于选项D ,设点E 在底面ABC 的射影为1E ,作1EF 垂直于AC ,垂足为F ,若点E 到平面11ACC A 的距离等于2EB ,即有12E F EB =,又因为在1CE F ∆中,11E F C =,得1EB E C =,其中1E C 等于点E 到直线1CC 的距离,故点E 满足抛物线的定义,另外点E 为四边形11BCC B 内(包含边界)的动点,所以动点E 的轨迹为抛物线的一部分,故D 正确.故选:BC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的综合应用问题,其中涉及到抛物线定义的应用.。

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集锦

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集锦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集锦单选题1、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1B1C1,∠BAC=90°,AB=AA1=1,D是棱CC1的中点,P是AD的延长线与A1C1的延长线的交点,若点Q在线段B1P上,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当点Q为线段B1P的中点时,DQ⊥平面A1BDB.当点Q为线段B1P的三等分点时,DQ⊥平面A1BDC.在线段B1P的延长线上,存在一点Q,使得DQ⊥平面A1BDD.不存在DQ与平面A1BD垂直答案:D分析:依据线面垂直性质定理,利用反证法即可否定选项ABC;按照点Q为线段B1P的中点和点Q不为线段B1P的中点两种情况利用反证法证明选项D判断正确.连接AB1,交A1B于H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1B1C1,AB=AA1=1,则四边形A1B1BA为正方形,则AB1⊥A1B又∠BAC=90°,即AB⊥AC,又AA1⊥AC,AB∩AA1=A,AA1⊂面A1B1BA,AB⊂面A1B1BA则AC⊥面A1B1BA,则AC⊥A1B又AB1⊥A1B,AB1∩AC=A,AB1⊂面AB1C,AC⊂面AB1C则A1B⊥面AB1C,选项A:当点Q为线段B1P的中点时,又D是棱CC1的中点,则DQ//AB1若DQ⊥平面A1BD,则AB1⊥平面A1BD又A1B⊥面AB1C,则面AB1C//平面A1BD,这与AB1∩A1B=H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当点Q为线段B1P的中点时,DQ⊥平面A1BD不正确;选项B:当点Q为线段B1P的三等分点时,又D是棱CC1的中点,则DQ//AB1不成立,即DQ与AB1为相交直线,若DQ⊥平面A1BD,则DQ⊥A1B又AB1⊥A1B,DQ与AB1为相交直线,AB1⊂面AB1P,DQ⊂面AB1P则A1B⊥面AB1P,又A1B⊥面AB1C,则面AB1P//面AB1C这与面AB1P∩面AB1C=AB1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当点Q为线段B1P的点三等分时,DQ⊥平面A1BD,不正确;选项C:在线段B1P的延长线上一点Q,又D是棱CC1的中点,则DQ//AB1不成立,即DQ与AB1为相交直线,若DQ⊥平面A1BD,则DQ⊥A1B又AB1⊥A1B,DQ与AB1为相交直线,AB1⊂面AB1P,DQ⊂面AB1P则A1B⊥面AB1P,又A1B⊥面AB1C,则面AB1P//面AB1C这与面AB1P∩面AB1C=AB1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在线段B1P的延长线上,存在一点Q,使得DQ⊥平面A1BD不正确;选项D:由选项A可知,点Q为线段B1P的中点时,DQ⊥平面A1BD不成立;假设点Q在线段B1P上,且不是中点,又D是棱CC1的中点,则DQ//AB1不成立,即DQ与AB1为相交直线,若DQ⊥平面A1BD,则DQ⊥A1B又AB1⊥A1B,DQ与AB1为相交直线,AB1⊂面AB1P,DQ⊂面AB1P则A1B⊥面AB1P,又A1B⊥面AB1C,则面AB1P//面AB1C这与面AB1P∩面AB1C=AB1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点Q在线段B1P上,且不是中点时,DQ⊥平面A1BD不正确;故不存在DQ与平面A1BD垂直.判断正确.故选:D2、下列空间图形画法错误的是()A.B.C.D.答案:D分析:根据空间图形画法:看得见的线画实线,看不见的线画虚线.即可判断出答案.D选项:遮挡部分应画成虚线.故选:D.3、一条直线和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平行,则它和另一条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异面D.相交或异面答案:D分析:根据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即可求解:如图(1)所示,此时直线a与直线b为异面直线,其中l//a,此时直线l与b为相交直线;如图(2)所示,此时直线a与直线b为异面直线,其中l//a,此时直线l与b为异面直线,综上,一条直线与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平行,则它和另一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异面. 故选: D.4、已知正四面体P −ABC 内接于球O ,点E 是底面三角形ABC 一边AB 的中点,过点E 作球O 的截面,若存在半径为√3的截面圆,则正四面体P −ABC 棱长的取值范围是( )A .[√2,√3]B .[√3,√6]C .[2√2,2√3]D .[2√3,2√6]答案:C分析:根据条件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用棱长a 表示出其外接球的半径R =√64a ,过E 点作外接球O 的截面,只有当OE ⊥截面圆所在的平面时,截面圆的面积最小,此时此时截面圆的半径为r =12a ,最大截面圆为过球心的大圆,半径为R =√64a ,根据题意则12a ≤√3≤√64a ,从而可得出答案. 如图,在正四面体P −ABC 中,设顶点P 在底面的射影为O 1,则球心O 在PO 1上,O 1在CE 上,且|PO 1|=23|CE |,连接OE 、OC ,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则|CE |=√32a ,|PO 1|=23|CE |=√33a 则正四面体的高PO 1=√PC 2−O 1C 2=a 2−(√33a)2=√63a , 设外接球半径为R , 在Rt △OO 1C 中,OC 2=OO 12+O 1C 2,即R 2=(√63a −R)2+(√33a)2,解得R =√64a , ∴在Rt △OO 1E 中,OE =√OO 12+O 1E 2=(√612a)2+(√36a)2=√24a , 过E 点作外接球O 的截面,只有当OE ⊥截面圆所在的平面时,截面圆的面积最小,此时截面圆的半径为r =√R 2−OE 2=√(√64a)2−(√24a)2=12a ,最大截面圆为过球心的大圆,半径为R=√64a,由题设存在半径为√3的截面圆,∴12a≤√3≤√64a,解得2√2≤a≤2√3,故选:C.小提示:关键点睛:本题考查正四棱锥的外接球的截面圆的半径范围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用正四棱锥棱长a表示出其外接球的半径R=√64a,得出过E点的球的截面圆的半径的范围,从而得解,属于中档题.5、如图在正三棱锥S−ABC中,M,N分别是棱SC,BC的中点,Q为棱AC上的一点,且AQ=12QC,MN⊥MQ,若AB=2√2,则此正三棱锥S−ABC的外接球的体积为()A.12πB.4√33πC.8√3πD.4√3π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证明SA,SB,SC两两垂直,将三棱锥放入棱长为2的正方体,两者外接球体积相同,求得正方体外接球体积即可得出答案.因为在△SBC中,M,N分别是棱SC,BC的中点,所以MN//SB,因为MN⊥MQ,所以SB⊥MQ,因为三棱锥S−ABC为正三棱锥,所以SB⊥AC(对棱垂直),又因为MQ,AC⊂面SAC,MQ∩AC=Q,所以SB ⊥面SAC ,因为SA,SC ⊂面SAC ,所以SB ⊥SA,SB ⊥SC ,在Rt △SAB 中,SA 2+SB 2=AB 2,因为三棱锥S −ABC 为正三棱锥,所以△SBC 是等腰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SB =SC ,AB =AC ,所以SA 2+SC 2=AC 2,即SA ⊥SC ,所以SA,SB,SC 两两垂直,将此三棱锥放入正方体中,此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等于AB 长,为2√2,则该正方体棱长为2,外接球半径R =√(22)2+(2√22)2=√3, 正方体外接球体积V =43πR 3=43π×(√3)3=4√3π, 此正三棱锥S −ABC 的外接球体积和正方体外接球体积相同,为4√3π.故选:D6、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 为所在棱的中点,则直线AB 与平面MNQ 不平行的是( )A .B .C .D .答案:A 分析: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逐项判断可得出合适的选项.对于A选项,连接CD、BE交于点O,则O为BE的中点,设BE∩MN=F,连接FQ,因为Q、O分别为AE、BE的中点,则OQ//AB,若AB//平面MNQ,AB⊂平面ABE,平面ABE∩平面MNQ=FQ,则FQ//AB,在平面ABE内,过该平面内的点Q作直线AB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与题设矛盾,假设不成立,故A选项中的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对于B选项,连接CD,如下图所示:因为AC//BD且AC=BD,所以,四边形ABDC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B//CD,因为M、Q分别为CE、DE的中点,所以MQ//CD,所以MQ//AB,因为AB⊄平面MNQ,MQ⊂平面MNQ,所以,AB//平面MNQ;对于C选项,连接CD,如下图所示:因为AC//BD且AC=BD,所以,四边形ABDC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B//CD,因为M、Q分别为CE、DE的中点,所以MQ//CD,所以MQ//AB,因为AB⊄平面MNQ,MQ⊂平面MNQ,所以,AB//平面MNQ;对于D选项,连接CD,如下图所示:因为AC//BD且AC=BD,所以,四边形ABDC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D//AB,因为N、Q分别为CE、DE的中点,则NQ//CD,所以NQ//AB,因为AB⊄平面MNQ,NQ⊂平面MNQ,所以,AB//平面MNQ;故选:A7、阿基米德(Arcℎimedes,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推导出的结论“圆柱内切球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并且球的表面积也是圆柱表面积的三分之二”是其毕生最满意的数学发现,后人按照他生前的要求,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容器里放了一个球(如图所示),该球与圆柱的两个底面及侧面均相切,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都等于球的直径,若球的体积为36π,则圆柱的体积为 ( )A .36πB .45πC .54πD .63π答案:C解析:根据球的体积公式求出半径,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可求得结果.设球的半径为R ,则43πR 3= 36π,所以R =3, 所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3,圆柱的高为2R =6,所以圆柱的体积为πR 2×2R =2πR 3=54π.故选:C8、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连线的长度,就是经过这两个点的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的长度(大圆就是经过球心的平面截球面所得的圆),我们把这个弧长叫做两点的球面距离.已知正△ABC 的项点都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球心到△ABC 所在平面距离为2√63,则A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 )A .πB .π2C .2π3D .3π4答案:C分析:设球心为点O ,计算出∠AOB ,利用扇形弧长公式可求得结果.设球心为点O ,平面ABC 截球O 所得截面圆的半径为r =√22−(2√63)2=2√33, 由正弦定理可得4√33=AB sin∠ACB ,∴AB =4√33sin π3=2,又∵OA =OB =2,所以,△AOB 为等边三角形,则∠AOB =π3,因此,A、B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2×π3=2π3.故选:C.小提示:思路点睛:求球面距离,关键就是要求出球面上两点与球心所形成的角,结合扇形的弧长公式求解,同时在计算球的截面圆半径时,利用公式r=√R2−d2(其中r为截面圆的半径,R为球的半径,d为球心到截面的距离)来计算.多选题9、如图PA垂直于以AB为直径的圆所在的平面,点C是圆上异于A,B的任一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PC⊥BC B.AC⊥平面PCBC.平面PAB⊥平面PBC D.平面PAC⊥平面PBC答案:AD解析:根据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判断各选项.AB是圆直径,C在圆上,则AC⊥BC,PA⊥平面ABC,BC⊂平面ABC,则PA⊥BC,PA∩AC=A,∴BC⊥平面PAC,又PC⊂平面PAC,∴PC⊥BC,A正确;又BC⊂平面PBC,∴平面PBC⊥平面PAC.D正确;若AC⊥平面PCB,则AC⊥PC,而PA⊥平面ABC,则PA⊥AC,PA,PC重合,矛盾,B错;若平面PAB⊥平面PBC,作CD⊥PB于D,∵平面PAB∩平面PBC=PB,∴CD⊥平面PAB,而PA⊂平面PAB,∴CD⊥PA,CD∩BC=C,∴PA⊥平面PBC,于是平面PBC与平面ABC重合.矛盾,C错.故选:AD.小提示:易错点睛:本题考查空间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由于是多选题,仅仅判断AD正确还不够,必须说明(证明)BC为什么是错误的.否则会出错.10、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关于截面的形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直角三角形B.正五边形C.正六边形D.梯形答案:CD分析:根据题意,依次作出对应的截面,并判断即可得答案.对于A选项,如图1,作出的截面为三角形,但为锐角三角形,不可能为直角三角形,故A选项错误;对于B选项,如图2,过正方体的一个顶点作截面,可以得到截面为五边形,但该五边形不是正五边形,故B 选项错误;对于C选项,如图3,取各边的中点,连接的截面即为正六边形,故C选项正确;对于D选项,如图4,所做的截面为梯形,故D选项正确.故选:CD11、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所有棱长均为1,点E为棱B1C1上任意一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直线AA1与直线BE所成角的范围是[0,π4B.在棱B1C1上存在一点E,使AB1⊥平面A1BEC.若E为棱B1C1的中点,则平面ABE截三棱柱ABC−A1B1C1所得截面面积为3√1916D.若F为棱A1B1上的动点,则三棱锥F−ABE体积的最大值为16答案:AC分析:由异面直线夹角求法可判断A;利用反证法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可判断B;利用线线平行得到平面ABE截三棱柱所得截面为等腰梯形ABEG,即可求得面积判断C;由面积公式知S△ABF不变,利用等体积知可求得体积的最大值可判断D.对于A,由直三棱柱ABC−A1B1C1,∴AA1//BB1,∴∠B1BE为直线AA1与直线BE所成角,当E与B1重合时,直线AA1与直线BE所成角为0,当E与C1重合时,直线AA1与直线BE所成角为π4,所以直线AA1与直线BE所成角的范围是[0,π4],故A正确;对于B,假设AB1⊥平面A1BE,又BE⊂平面A1BE,∴AB1⊥BE,设BC中点为H,则AH⊥BC,则AH⊥平面BCC1B1,所以AB1在平面BCC1B1上的射影为B1H,由三垂线定理得B1H⊥BE,又因为BCC1B1为正方形,所以点E为CC1中点,与点E为棱B1C1上一点矛盾,故B 错误.对于C,取A1C1中点G,连结EG,GA,则平面ABE截三棱柱ABC−A1B1C1所得截面为等腰梯形ABEG,AB=1,EG=12,在直角△BB1E中,EB=√52,所以梯形的高为√(√52)2−(14)2=√194,梯形的面积为S=12×(12+1)×√194=3√1916,故C正确.对于D,因为S△ABF=12AB×BB1=12,且V F−ABE=V E−ABF,所以当E与C1重合时,三棱锥F−ABE的体积最大,取A1B1中点M,则C1M⊥平面ABB1A1,得V C1−ABF =13S△ABF×C1M=13×12×√32=√312,故D错误.故选:AC小提示:思路点睛:本题考查求异面直线成角,立体几何截面问题,体积运算,(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是平移线段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2)截面问题: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可以实现与线线平行的转化,尤其在截面图的画法中,常用来确定交线的位置,对于最值问题,常用函数思想来解决.填空题12、如图,点P,Q,R,S分别在正方体的四条棱上,且是所在棱的中点,则直线PQ与RS是平行直线的图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②分析:根据正方体的结构特征,以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根据正方体的结构特征,可得①②中RS与PQ均是平行直线,④中RS和PQ是相交直线,③中RS和PQ是是异面直线.所以答案是:①②.。

立体几何复习专题及答案-高中数学

立体几何复习专题及答案-高中数学

立体几何复习专题姓名: 班级:考点一、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02,3,90PA PB AB BC ABC ====∠=,平面PAB ⊥平面ABC ,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 (1)求证:DE //平面PBC ; (2)求证:AB PE ⊥;(3)求三棱锥B PEC -的体积.2.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PCD △为等边三角形,平面PAC ⊥平面PCD ,PA CD ⊥,2CD =,3AD =,(Ⅰ)设G H ,分别为PB AC ,的中点,求证:GH ∥平面PAD ; (Ⅱ)求证:PA ⊥平面PCD ;3.如图,七面体ABCDEF 的底面是凸四边形ABCD ,其中2AB AD ==,120BAD ∠=︒,AC ,BD 垂直相交于点O ,2OC OA =,棱AE ,CF 均垂直于底面ABCD .(1)证明:直线DE 与平面BCF 不.平行;4.(2014新课标Ⅱ)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A ⊥平面ABCD ,E 为PD 的中点.(Ⅰ)证明:PB ∥平面AEC ;(Ⅱ)设二面角D AE C --为60°,AP =1,AD =3,求三棱锥E ACD -的体积.考点二、空间中的垂直关系5.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E ,F 分别是线段AD ,BD 的中点,90ABD BCD ∠=∠=,2EC =,2AB BD ==,直线E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等于30.(1)证明:平面EFC ⊥平面BCD ;6.已知某几何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正视图为矩形,侧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俯视图为直角梯形.(1)求证:BN ⊥平面11C B N ;(2)设M 为AB 中点,在C B 边上求一点P ,使//MP 平面1C NB ,求CBPP 的值.7.(2016全国I )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为正方形,2AF FD =,90AFD ∠=,且二面角D AF E --与二面角C BE F --都是60.(I )证明:平面ABEF⊥平面EFDC ;(II )求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考点三、折叠问题和探究性问题中的位置关系8.如图 1,在直角梯形ABCD 中, //,AB CD AB AD ⊥,且112AB AD CD ===.现以AD 为一边向外作正方形ADEF ,然后沿边AD 将正方形ADEF 翻折,使ADEF 平面与平面ABCD 垂直, M 为ED 的中点,如图 2.(1)求证: //AM 平面BEC ;(2)求证: BC ⊥平面BDE ; .9.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点E,F 分别是AB,BC 的中点,点M 在AD 上,且14AM AD =,将AED,DCF 分别沿DE,DF 折叠,使A,C 点重合于点P ,如图所示2.()1试判断PB 与平面MEF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2求二面角M EF D --的余弦值.10.如图所示,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D AB ⊥,22AB BC AD ===,四边形EDCF 为矩形,3CF =,平面EDCF ⊥平面ABCD . (1)求证:DF //平面ABE ;(2)求平面ABE 与平面EFB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3)在线段DF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直线BP 与平面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若存在,求出线段BP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1,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F是CD的中点,现-.将三角形DEF沿EF翻折成如图2所示的五棱锥P ABCFE(1)求证:AC//平面PEF;(2)若平面PEF⊥平面ABCFE,求直线PB与平面PAE所成角的正弦值.12.(2011•浙江)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PO⊥平面ABC,垂足O落在线段AD上,已知BC=8,PO=4,AO=3,OD=2(1)证明:AP⊥BC;(2)在线段AP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二面角A﹣MC﹣β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AM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底面ABC 为等边三角形,122CC AC ==.(Ⅰ)求三棱锥11C CB A -的体积;(Ⅱ)在线段1BB 上寻找一点F ,使得1CF AC ⊥,请说明作法和理由.考点四、知空间角求空间角问题14.(2014天津)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2BA BD ==2AD =,5PA PD ==E ,F 分别是棱AD ,PC 的中点.(Ⅰ)证明: EF ∥平面PAB ; (Ⅱ)若二面角P AD B --为60°, (ⅰ)证明:平面PBC ⊥平面ABCD(ⅱ)求直线EF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PCDBF15.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A ABCD ⊥平面,E 为PD 的中点.(1)证明://E PB A C 平面;(2)设13AP AD ==,,三棱锥P ABD -的体积34V =,求二面角D -AE -C 的大小16.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 PA ⊥底面ABCD ,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90ADC ∠=︒, //AD BC , AB AC ⊥, 2AB AC ==,点E 在AD 上,且2AE ED =.(Ⅰ)已知点F 在BC 上,且2=CF FB ,求证:平面PEF ⊥平面PAC ;(Ⅱ)当二面角--A PB E 的余弦值为多少时,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为45︒?立体几何专题参考答案1. (1)证明:∵在△ABC 中,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DE ∥BC . ∵DE ⊄平面PBC 且BC ⊂平面PBC ,∴DE ∥平面PBC . (2)证明:连接PD .∵PA =PB ,D 为AB 的中点,∴PD ⊥AB .∵DE ∥BC ,BC ⊥AB ,∴DE ⊥AB .又∵PD 、DE 是平面PDE 内的相交直线, ∴AB ⊥平面PDE .∵PE ⊂平面PDE ,∴AB ⊥PE .(3)解:∵PD ⊥AB ,平面PAB ⊥平面ABC ,平面PAB ∩平面ABC =AB ,∴PD ⊥平面ABC ,可得PD 是三棱锥P -BEC 的高. 又∵33,2BECPD S==,1332B PEC P BEC BEC V V S PD --∆∴==⨯=. 2.(I )见解析;(II )见解析;(III )33. (I )证明:连接BD ,易知AC BD H ⋂=,BH DH =,又由BG PG =,故GHPD ,又因为GH ⊄平面PAD ,PD ⊂平面PAD , 所以GH ∥平面PAD .(II )证明:取棱PC 的中点N ,连接DN ,依题意,得DN PC ⊥, 又因为平面PAC ⊥平面PCD ,平面PAC平面PCD PC =,所以DN ⊥平面PAC ,又PA ⊂平面PAC ,故DN PA ⊥, 又已知PA CD ⊥,CD DN D =,所以PA ⊥平面PCD . 3.(1)见解析;(2)23535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含有答案)

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含有答案)

【考点梳理】一、考试内容1.平面。

平面的基本性质。

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

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及距离。

3.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点到平面的距离。

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4.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二、考试要求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和垂直关系)以及它们所成的角与距离的概念。

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

2.能运用上述概念以及有关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对于异面直线上两点的距离公式不要求记忆。

3.会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特别是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直观图。

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4.理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路,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考点简析1.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2.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转化3.空间元素间的数量关系(1)角①相交直线所成的角;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相交直线所成的角;③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斜线与斜线在平面内射影所成的角;④二面角——用二面角的平面角来度量。

(2)距离①两点之间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长;②点线距离——点到垂足的距离;③点面距离——点到垂足的距离;④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上一点到另一直线的距离;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垂线在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长;⑥线面距离——平行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⑦面面距离——平面上一点到另一平面的距离;⑧球面上两点距离——球面上经过两点的大圆中的劣弧的长度。

(完整版)必修2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经典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必修2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经典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必修二立体几何知识点与复习题一、判定两线平行的方法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1、定义:两面成直二面角,则两面垂直2、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个平面垂直于另一平面八、面面垂直的性质1、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2、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3、相交平面同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九、各种角的范围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5、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依据平面几何的定理证明二、判定线面平行的方法1、据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2、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3、两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 90︒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90︒3、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90︒(0︒,90︒][0︒,90︒](0︒,90︒]4、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平面,则另一条也平行于该平面5、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平行,则也平行于另一个平面三、判定面面平行的方法1、定义:没有公共点2、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两面平行3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四、面面平行的性质1、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2、两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上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3、两平行平面被第三个平面所截,则两交线平行4、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一个平面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五、判定线面垂直的方法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线垂直,则线面垂直2、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该平面3、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4、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取值范围是:0︒<≤180︒十、三角形的心1、内心:内切圆的圆心,角平分线的交点2、外心:外接圆的圆心,垂直平分线的交点3、重心:中线的交点4、垂心:高的交点考点一,几何体的概念与性质【基础训练】1.判定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2)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为梯形的几何体叫棱台.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判定两线平行的方法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5、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依据平面几何的定理证明二、判定线面平行的方法1、据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2、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3、两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4、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平面,则另一条也平行于该平面5、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平行,则也平行于另一个平面三、判定面面平行的方法1、定义:没有公共点2、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两面平行3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四、面面平行的性质1、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2、两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上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3、两平行平面被第三个平面所截,则两交线平行4、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一个平面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五、判定线面垂直的方法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线面垂直2、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线垂直,则线面垂直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该平面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5、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6、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另一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六、判定两线垂直的方法90角1、定义:成2、直线和平面垂直,则该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3、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4、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5、一条直线如果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它也和另一条垂直七、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1、 定义:两面成直二面角,则两面垂直2、 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个平面垂直于另一平面 八、面面垂直的性质1、 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2、 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3、 相交平面同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九、各种角的范围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900θ (]︒︒90,0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900θ []︒︒90,0 3、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900θ (]︒︒90,04、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取值范围是:︒≤<︒1800θ (]︒︒180,0 十、三角形的心1、 内心:内切圆的圆心,角平分线的交点2、 外心:外接圆的圆心,垂直平分线的交点3、 重心:中线的交点4、 垂心:高的交点 考点一,几何体的概念与性质 【基础训练】1.判定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1)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2) 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为梯形的几何体叫棱台. 2.如图 ,E F 分别是1,AB AA 的中点探索过EF的平面截正方体所得截面的形状.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

C.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DD.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高考链接】1.设α和β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1)若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β内的两条直线,则α平行于β; (2)若α外一条直线l 与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l 和α平行;(3)设α和β相交于直线l ,若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 ,则α和β垂直; (4)直线l 与α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l 与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上面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2.在空间,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重合(B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C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D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考点二 三视图与直观图及面积与体积 【基础训练】1.如图(3),,E F 为正方体的面11ADD A 与面11BCC B 的中心,则四边形1BFD E 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投影可能是 .2.如果一个水平放置的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045,腰和上底均为1的等腰梯形,那么原图形的面积是( ) A. 222+ B122+ C 222+ D 12+3.在ABC ∆中, 02 1.5120AB BC ABC ==∠=,, 若使其绕直线BC 旋转一周,则它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 )FE D1C1B1DCBAA.92πB.72π C. 52π D. 32π 4. 已知一个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3,6,,,则这个长方体的对角线长是 . 若长方体共顶点的三个侧面面积分别为3,5,15,则它的体积为 .5.正方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 ) A.3:1 B.32: C.2:3: D. 3:36.一个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 ,它的棱长为2,则球的表面积是( ) A.28cm π B. 212cm π C. 216cm π D. 220cm π7.若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是1:2:3,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 .8.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为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A.25πB. 50πC.125πD. 以上都不对 9..半径为 R 的半圆卷成一个圆锥,则它的体积为 .【高考链接】1.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则该棱锥的全面积为( )(A )48+122 (B )48+242 (C )36+122 (D )36+2422.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3m3..如图1,△ ABC 为三角形,AA '//BB ' //CC ' , CC ' ⊥平面ABC 且3AA '=32BB '=CC ' =AB,则多面体△ABC -A B C '''的正视图(也称主视图)是考点三 线面间位置关系 【基础训练】1.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E,F 分别是AC,BD 的中点,若AB=2,CD=4,EF AB ⊥,则EF 与CD 所成的角的度数是( )A.090 B.045 C.060 D.0302.已知直线12,,l l α平面, 1212,l l l l αα,则与的位置关系是( )2.A l α B. 2l α⊂ C.22l l αα⊂或 D.2l α与相交【高考链接】1设a b ,是两条直线,αβ,是两个平面,则a b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 .a b αβαβ⊥⊥,∥, B .a b αβαβ⊥⊥,,∥ C .a b αβαβ⊂⊥,,∥D .a b αβαβ⊂⊥,∥,2.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a 和b ,必定存在平面α,使得( )(A ),a b αα⊂⊂(B ),//a b αα⊂(C ),a b αα⊥⊥ (D ),a b αα⊂⊥ 3.已知直线m,n 和平面βα,满足βα⊥⊥⊥,,a m n m ,则( ).A n β⊥ ,//.βn B 或β⊂n α⊥n C . ,//.αn D 或α⊂n4.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αγβγαβ⊥⊥若则‖B .,,m n m n αα⊥⊥若则‖C .,,m n m n αα若则‖‖‖D .,,m m αβαβ若则‖‖‖ 5.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 是一条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l ααβ⊥⊥,则l β⊂ B .若//,//l ααβ,则l β⊂ C .若,//l ααβ⊥,则l β⊥ D .若//,l ααβ⊥,则l β⊥ 6.设l ,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若l m ⊥,m α⊂,则l α⊥ (B )若l α⊥,l m //,则m α⊥ (C )若l α//,m α⊂,则l m // (D )若l α//,m α//,则l m // 7.用a 、b 、c 表示三条不同的直线,y 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a ∥b ,b ∥c ,则a ∥c ;②若a ⊥b ,b ⊥c ,则a ⊥c ; ③若a ∥y ,b ∥y ,则a ∥b ;④若a ⊥y ,b ⊥y ,则a ∥b .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③④考点四 求空间图形中的角 【基础训练】1.直角ABC ∆的斜边AB α⊂,AC,BC 与平面α所成的角分别为003045和,CD 是斜边AB 上的高,则CD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2.如图,正三棱柱V-ABC(顶点在地面上的射影是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中,D,E,F 分别是VC,V A,AC 的中点,P 为VB 上任意一点,则直线DE 与PF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 ) A. 030 B. 090C. 060D.随点的变化而变化5.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030,,,,l A m A m αα=⊂∉则m 与l 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VCBA【高考链接】题型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1A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为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B 与1C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A )34 (B )54 (C )74 (D) 342. 已知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1AA =2AB ,E 为1AA 重点,则异面直线BE 与1CD 所形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1010 (B) 15 (C) 31010 (D) 353.如图,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各条棱长都相等,M 是侧棱1C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1AB BM 和所成的角的大小是 。

4.如图,若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底面连长为2,高为4,则异面直线1BD 与AD 所成角的 正切值是______________5.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若90BAC ∠=︒,1AB AC AA ==,则异面直线1BA 与1AC 所成的角等于( )(A)30° (B)45° (C)60° (D)90°题型二 线面角1.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1A 在底面ABC 内的射影为ABC △的中心,则1AB 与底面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A .13B .23C .33D .232.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BC =2,AA 1=1,则AC 1与平面A 1B 1C 1D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223 B.23 C.24 D.133.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各棱长相等,侧掕垂直于底面,点D 是侧面11BB C C 的中心,则AD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角的大小是 ( )A .30B .45C .60D .90 4.如图,已知六棱锥ABCDEF P -的底面是正六边形,AB PA ABC PA 2,=⊥平面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D PB ⊥;B. PAB 平面PBC 平面⊥C. 直线BC ∥PAE 平面D. 直线ABC PD 与平面所成的角为45°5.已知三棱锥S ABC -中,底面ABC 为边长等于2的等边三角形,SA 垂直于底面ABC ,SA =3,那么直线AB 与平面S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3 (B) 5 (C) 7 (D) 346.正方体ABCD-1111A B C D 中,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3 (B)3 (C )23(D)3 考点六 证明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1.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D ABCD ⊥平面底面ABCD 为正方形,PD=DC,E,F 分别是AB,PB 的中点.(1)求证:;EF CD ⊥ (2)在平面PAD 内 求一点G,,GF PCB ⊥使平面证明你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