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
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广安市年初中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与参考答案

广安市2004年初中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与参考答案
A卷(10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共28分,1—9题每小题2分,10题1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竹篾(miè)B.成绩差(chà)
C.仄仄(zàzà)的楼梯D.撺掇(cuānduo)起来
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B.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C.苏州园林裁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D.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3.对下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指史册。
B.“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中的“萧索”指稀少。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C.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的。
D.我国内蒙古东部和陕西、山西北部有足够的雨量。就是西北干旱地区,地面径流和地下潜水也是很大的。有些沙荒地区,如河西走廊、柴达木、新疆北部准噶尔和新疆的南部塔里木,都是盆地,周围的高山上有大量的积雪。
7.对偶有正对和反对之分,下面属于反对的一项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下面对语文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怀疑与学问》一文主要论述如何去怀疑各种事物的真实性。
B.《斑羚飞渡》一文讲述了一群斑羚陷入绝境时如何求生、自救的全过程。
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2004)

安徽省中考语⽂试卷(2004) 考⽣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效。
3、试卷分为I卷和II卷。
第⼀卷为77分,第⼆卷为65分;卷⾯书写8分。
4、考试结束时,将“试题卷”和“答题卷”⼀并交回。
第I卷(共77分) ⼀、(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完全正确的⼀项是(2分) A、反省(shěng) 剽悍(piāo) 义愤填膺(yīng) B、粗糙(cāo) 恬静(tián) 妄⾃菲薄(bó) C、抖擞(sǒu) 纤维(qiān) 安然⽆恙(yàng) D、酝酿(niàng) 肖像(xiào) ⾯⾯相觑(xū)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项是(2分) A、听了她的深情倾诉,⽼李也禁不住动了恻隐之⼼。
B、既使你有出众的才华,也不能这样张狂的炫耀⾃⼰。
C、这⾸诗饱含着真情实感,让那些苍⽩的⼝号诗相形⻅绌。
D、快意同舒适像是⼀对孪⽣兄弟,时⽽相傍相依,时⽽南辕北辙。
3、依次填⼊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项是(2分) 如果不是秋⻛将种⼦吹下茎杆,那种⼦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把种⼦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__⽣命的⺟体;是秋⻛,把种⼦藏进了厚实的泥⼟,使它有了⼀个__春天的温床;是秋⻛,把果实领进了⼀个温暖的家,使它__了⽣命的胚胎。
A、延伸 萌⽣ 保持B、延续 萌动 保持C、延续 萌⽣ 保存D、延伸 萌动 保存 ⼆、(45分) 阅读下⾯的⽂字,分别回答问题。
[⼀](25分) 地震中的⽗与⼦ 1989年发⽣在美国洛杉矶⼀带的⼤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使30万⼈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个年轻的⽗亲安顿好受伤的妻⼦,便冲向他7岁⼉⼦上学的学校。
他眼前,那个昔⽇充满孩⼦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层教学楼,已变成⼀⽚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漆⿊,⼤喊:“阿曼达,我的⼉⼦!”跪在地上⼤哭⼀阵之后,他猛地想起⾃⼰常对⼉⼦就的⼀句话:“不论发⽣什么,我总会跟你在⼀起!”他坚定的站起⾝,向那⽚废墟⾛去。
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安徽卷)

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安徽卷)绝密*启用前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1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卷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座位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试卷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炽热整饬叱咤风云插翅难飞B 唆使夙愿肃然起敬追根溯源C 小憩迄今同仇敌忾休戚相关、D 显赫唱和溘然长逝欲壑难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 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②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这一技术。
③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摹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能力。
A 毕竟沿用鉴赏B.毕竟采用鉴别C 究竟沿用鉴别D 究竟采用鉴赏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B.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广安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A、B卷)

3.广安市2004年初中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由A卷和B卷组成。
A卷满分为100分,B卷满分为50分。
120分钟完卷。
A卷A卷总分B卷B卷总分全卷总分总分人题号一二三四五得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全卷共12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A卷(10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共28分,1—9题每小题2分,10题1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竹篾.(miè)B.成绩差.(chà)C.仄仄..(zàzà)的楼梯D.撺掇.(cuān duo)起来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B.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C.苏州园林裁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D.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3.对下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指史册。
B.“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中的“萧索”指稀少。
C.客死:死在他乡异国。
D.落第: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4.填入下面文字中空白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我也知道。
将军家里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好,模样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
A.有些是既不也不B.都是些不又C.都是非常十分不D.都是些既不也不5.下列句子有歧义的一项是()A.3个报社的记者昨天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
B.长期以来,沙漠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
C.当时诸侯混战,生灵涂炭。
D.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一滴血,只是写明着“一磅肉”;所以你可以照约拿一磅肉去,可是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自信力的有无。
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2004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4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用横线把它们划出来,然后把正确答案写在后面。
(4分)声色俱历三顾茅庐深恶痛极再接再厉偃旗息鼓__、__声名狼藉大势渲染直截了当耐人寻味小心翼翼__、___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戳穿(chuò)不折不挠(ráo)溺爱(nì)B、蛮横(hèng)出言不逊(xùn)畸形(qí)C、悲恸(tòng)衣裳褴褛(lǎn)煞白(shà)D、酝酿(niàn)恶语中伤(zhòng)辍学(chuò)3、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这张伪造的病假证明显然是假的。
B、通过老师的教育,我认识了问题的严重性。
c、大量植树种草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
d、操场上,到处飘扬着彩旗和歌声。
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萧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A、从表现内容看,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下阕主要是评古论今;从表现形式看,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B、词中的“魏武”指的是曹操,“遗篇”指的是他的《观沧海》。
C、词中用“白浪滔天”、“一片汪洋”写出了大海的特征。
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悲叹。
5、请填写出你读过的中外名著的书名▁▁、▁▁(至少写出两部),你最喜欢的书中人物是▁▁,他的性格特征是▁▁▁▁▁▁▁▁▁▁▁▁。
(不超过十个字)(3分)6、用课文原句填空。
(12分)(1)两岸青山相对出,▁▁▁▁▁▁▁▁▁▁(2)▁▁▁▁▁▁▁▁▁▁,小桥流水人家。
(3)可怜身上衣正单,▁▁▁▁▁▁▁▁▁▁。
(4)▁▁▁▁▁▁▁▁,愁云惨淡万里凝。
(5)《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的“悲”指的是▁▁▁▁▁▁▁▁▁,▁▁▁▁▁▁▁▁▁▁。
安徽省历年中考语文作文题

安徽省历年中考语文作文题篇一:安徽省历年中考语文作文题安徽省历年中考语文作文题假如你是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我”,请进行合理想象,以“‘这是我的责任’”为题,写一篇文章。
(55分)初二开学,“我”被同学选为班长。
于是“我”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来管理班级。
不久,一些同学说“我”爱管闲事,好出风头。
对此,我说:“这是我的责任!”此后,班里常常响起这句话。
一学期下来,当听到同学们日渐多起来的赞扬时,“我”还是说:“这是我的责任。
”要求: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001年有生活就有需要。
在特定情况下,人们会有某种迫切的欲望和要求。
如:遇到困难时最需要帮助,产生误解时最需要沟通,学会学习最需要掌握方法,建设现代化最需要创新人才我们对某种“最需要”可能有体验和见闻,可能有见解和认识。
请你围绕“最需要”这个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
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会给人以褒奖,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再创造的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会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奋进的动力。
应该说,掌声就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
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鼓掌。
请围绕“掌声”这个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可写你的体验和见闻,也可写你的见解和认识。
(65分)提示和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狐狸想钻进一个葡萄园,无奈洞口太小,只好把自己饿瘦,才钻进了园子。
在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却发现自己又胖得钻不出去,只好再饿上几天,才得以离开。
因而有人嘲笑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也没有得到。
其实,这只狐狸吃过了葡萄,也就获得了一种经历,拥有了葡萄香甜滋味的记忆和种种经验。
只有经历过,你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体验,这是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的。
安徽省历年中考语文试卷课件

2019年5月15日
感谢你的观看
4
二、阅读(60分) 阅读下文,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19分)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 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 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 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 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 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 他还不及答话,已结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 絮叨叨,从他 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 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 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7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
代松刚2220002000年中考语文试卷年中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525分分ll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迸迸bngbng裂裂教诲教诲huhub嗤嗤cc笑笑匀称匀称chnchn不辍不辍chuchu劳作劳作c歼歼jinjin灭灭风骚风骚sod颓颓tutu唐唐阔绰阔绰chuchu锐不可当锐不可当dngdng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组是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组是a诘责诘责和谐和谐提心掉胆提心掉胆bb劳碌劳碌疏峻疏峻与日俱增与日俱增c渊博渊博阴晦阴晦惟妙惟肖惟妙惟肖dd酝酿酝酿教唆教唆随机应变随机应变3依次填人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依次填人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恰当的一组是恰当的一组是2分分科学在科学在书也在不断书也在不断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着勤奋学习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安徽芜湖200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安徽芜湖200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鸟儿中的理想主义我对笼中继续扑翼的鸟一直怀有敬意。
几乎每一只不幸被捕获的鸟,刚囚入笼中都是拼命扑翼的,它们不能接受突然转换了的现实场景,它们对于天空的记忆太深,它们的扑翼是惊恐的,焦灼不安的,企图逃离厄运的,拒绝承认现实的。
然而一些时日之后,它们大都安静下来,对伸进笼里来的小碗小碟中的水米,渐渐能以一种怡然的姿态享用。
它们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并学会把这看成生存的常态。
它们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
适应能力强,这对人,对鸟,对任何生物,都是一个褒奖的词语。
它们无师自通,就懂得了站在主人为他们架在笼中的假树叉上,站在笼子的中心位置。
而不是在笼壁上徒劳地乱撞,就像主人期待的那样,优雅地偏头梳理它们的羽毛。
如果有同伴,就优雅地交颈而眠。
更重要的是,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或者主人逗弄的时候,就适时适度地婉转地歌唱,让人感到生活是如此的自由、祥和、闲适。
而天空和扑翼这种与生俱来的事情.也就是多余的了。
但有一些鸟的适应能力却很差,这大抵是鸟类中的古典主义者或理想主义者。
它们对生命的看法很狭隘,根本不会随现实场景的转换而改变。
在最初的惊恐与狂躁之后,它们明白了厄运,它们用最荏弱的姿态来抗拒厄运。
它们是安静的,眼睛里是极度的冷漠,对小磲小碗里伸过来的水米漠然置之,那种神态,甚至让恩赐者感到尴尬,感到有失自尊。
鸟儿的眼睛里一旦现出这样的冷漠,就不可能再期待它们的态度出现转机,无论从小笼子换到大笼子。
还是把粗瓷碗换成金边瓷碗,甚至再赏蛤它一个快乐的伙伴,都没有用了。
这一切与它们对生命的认定全不沾边儿。
事实上,这时候它们连有关天空的梦也不做了,古典主义者总是悲观的、绝望的,它们只求速死。
命运很快就遂了它们的心愿。
而我一直怀有敬意的。
是鸟儿中的另一种理想主义者,这种鸟儿太少,但我侥幸见过一只,因为总是无端想起,次数多了,竟觉得这种鸟儿的数目似乎在我感觉中也多了。
我见到这只鸟儿的时候,它在茏中已关了很.久了,我无从得见它当初的惊恐和焦灼,不知它是不是现出过极度的冷漠,或者徒劳地撞击笼壁,日夜不停地用喙啄笼壁的铁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分为I卷和II卷。
第一卷为77分,第二卷为65分;卷面书写8分。
4、考试结束时,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I卷(共77分)一、(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反省(shěng)剽悍(piāo)义愤填膺(yīng)B、粗糙(cāo)恬静(tián)妄自菲薄(bó)C、抖擞(sǒu)纤维(qiān)安然无恙(yàng)D、酝酿(niàng)肖像(xiào)面面相觑(xū)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听了她的深情倾诉,老李也禁不住动了恻隐之心。
B、既使你有出众的才华,也不能这样张狂的炫耀自己。
C、这首诗饱含着真情实感,让那些苍白的口号诗相形见绌。
D、快意同舒适像是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2分)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种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__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__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温暖的家,使它__了生命的胚胎。
A、延伸萌生保持B、延续萌动保持C、延续萌生保存D、延伸萌动保存二、(4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5分)地震中的父与子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儿子上学的学校。
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二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一阵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就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的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向那里开始动手。
在清理挖掘时,不断在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上来拦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着头挖着挖着。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在第38小时,他忽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动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的,我不怕。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4、父亲赶到学校时,“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原因是什么?(4分)5、父亲请求帮助时,为什么人们都“摇头叹息”,没人帮他挖?(6分)6、填空。
(4分)在地震灾难中,父子俩都想起了“不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除了体现父子间的深挚的爱,还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__,儿子对父亲的__。
7、文中画线句子对描写父亲起什么作用?(5分)8、文中除了表现父子之爱,还表现了那些人之间的关爱?由此,你对人世间的爱有什么深切的认识(用一两句话概括)?(6分)[二](20分)我寻求挫败①我一直在寻求挫败。
②有人出发去“征山”,我却从来不是,而且刚好相反,我爬山,是为了被山征服。
有人飞舟,是为了“凌驾”水,而我不是,如果我去亲近水,我需要的是涓水归川的感受,是自身的消失,是自我复归拉于零的一次冒险。
③记得故事中那个叫“独孤求败”的第一剑侠吗?终其一生,他遇不到一个对手,人间再没有可以挫阻自己高人,天地间再没有可匹敌的力量,真要令人忽忽如狂啊!④生来有一块通灵宝玉的贾宝玉是幸福的,但更大的幸福却发生在他掷玉的刹那。
那时,他初遇黛玉,一见面,彼此惊为旧识,仿佛已相契了万年。
他在惊愕中竟把那块玉胡乱砸在地上,那种自我的降服和破碎是动人的,是真爱情最醇美的倾注。
⑤文学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陈师曾一遇见黄山谷,就烧掉自己的书稿,虚心去向黄山谷学习。
一个人能碰见令自己心折首俯的人,并能一把火烧尽自己的旧作,应该算是和种极幸福的际遇。
⑥《新约》中的先知约翰,一见耶酥,便屈身降志。
他对人们说:“我仅仅以水为你们施洗礼,他却以灵为你们施洗礼,我之于他,只能算是一声开道的吆喝声。
”《红拂传》里的虬髯客一见李靖,便知天下大势已定,于是飘然远引。
那使无数人为之倾倒的大唐盛世的李靖,我多么想见他一眼啊!清朝末年的孙中山也有如此风仪,使四方豪杰甘于俯首授命。
生的悲剧原不在头断血流,而在于没有大英雄可以为之赴命,没有大理想供其追求。
⑦我一直在寻求挫败,人生天地间,还有什么比失败更快乐的事?站在千丘万壑的大峡谷前,感到自己渺小得像蝼蚁一样,还有什么时候能如此心甘情愿地卑微下来,享受大化的赫赫天威?曾记得一个夏夜,卧在海滩上,看到满天繁星如雨阵如箭簇,一时几乎惊得昏了过去,感到一种投身在伟大之下的绝望,知道人类永远不能去逼近那百万光年之外的光体。
不过,这份绝望使我一想起来就觉兴奋昂扬。
试想,宇宙如果像一个窝囊废一样被我们征服了,日子会多么无趣啊!读圣贤书,其理亦然。
读一些好书,仿佛看见洞照古今长夜的明灯,听见声彻人世的巨钟,心中自会涌出一份不期然的惊喜,知道我虽遇鲁,天下人间能人正多,这一番心悦诚服,使我几乎要大声宣告说:“多么好!人间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书!我连死的时候都可以安心了!因为有这样优秀的人,有这样美丽的思想。
”此外,在印度见到特瑞沙,在非洲见到史怀哲,或是在美术馆看“八大山人”、石涛,在博物院看周鼎宋瓷,都会兴起一份“我永世不能追摹到这种境界”的激动。
这种激动,这种虔诚的服输,是多么难忘的大喜悦啊。
⑧如果问我此生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那便是不断遇到更令我心折的人,不断探得更勾魂摄魄的美景,好让我能更彻底地败溃,从心底承认自己的卑微和渺小。
9、③④段列举的一反一正两个例子,各说明什么道理?(4分)10、填空。
(3分)从第⑥段看,大英雄指___、___、___三人。
11、第⑦段画线句子中,“这份绝望”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兴奋昂扬”?(4分)12、作者“寻求挫败”的目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5分)13、本文标题是“我寻求挫败”,但③-⑥段列举了别人的例子,这是否有必要?请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4分)三、(11分)14、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意选做4题)(4分)(1)____,思而不学则殆。
(2)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3)____,江入大荒流。
(4)大漠孤烟直,____。
(5)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
(6)枯藤老树昏鸦,____。
15、默写清代赵翼的《论诗》。
(3分)李杜诗篇万古传,____,____,____。
16、按提示默写诗文句子。
(4分)(1)唐代诗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____,____。
”(2)古代思想家孟子曾经说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发展,他是这样说的:“____,____。
”四、(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复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注】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
他忠心耿耿,战功卓著,后被人离间,受到燕王怀疑,被迫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易:____(2)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仕:____18、标示句子的诵读节奏,选择词的恰当义项。
(4分)(1)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2)下面方框中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皆爱惜”中的“惜”,应选择第__义项。
(只能序号)惜Xī①爱惜。
《韩非子·难二》:“~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
”(耗:减损。
惠:给人好处。
)②吝惜,舍不得。
蔡琰《悲愤诗》:“岂敢~性命。
”③痛惜,哀伤。
贾谊《惜誓》:“~余年老而日衰兮。
”19、“郁郁适兹土”的“适”解释为“往,到”。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往,到”的一项是(2分)A、由是先王遂诣亮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C、辍耕之垄上D、造饮辄尽,期在必醉20、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21、根据文意,联系“望诸君”的注释,谈谈你对韩愈委托董邵南“吊望诸君之墓”的认识。
(4分)第II卷五、(10分)22、按要求回答问题。
(10分)①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大约有120种左右,其中多为候鸟,常住的鸟类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
②作为对比,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
③生活在北半球的鸟类,大约有六分之一要到北极繁衍后代。
④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鸟类学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居住。
⑤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天堂。
⑥在南极,飞得最远的是信天翁,但它只是绕南极作长距离的迁移。
⑦这是因为,北极不仅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而且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人类干扰。
⑧因而,南半球的许多候鸟宁可从遥遥万里飞到北极来越冬,也不愿意到南极去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