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文言文《戴震难师》原文和译文(通用)
戴震难师

戴震难师先生(戴震)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戴震十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太久的缘故吧。
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都不肯停下来。
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是孔子的话,却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由他的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
”(他)马上问:“朱熹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
”(戴震问老师)说:“孔子,曾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人。
”戴震追问道:“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熹是怎么知道的?”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
先生:这里指戴震是年:在此文中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
少:年少。
能言:说话。
盖:这里指推测。
蕴蓄:蕴藏,积蓄。
就傅:跟随老师。
言:说话。
休:停塾:私塾,指自家内设的学校。
何以:以何,凭什么。
述:记述。
门人:学生。
应:回答。
相去:相隔。
去,距离。
几何:多少。
几:差不多。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此非常儿也: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
为:是非常:不寻常日:每天去:距离乃:才。
戴震难师文言文翻译答案

戴震,字东原,号半农,清代著名学者,以其博学多才、严谨治学而著称。
然其一生,亦不乏与师者之辩难。
兹以戴震难师一事,译为文言文,以飨读者。
原文:戴震少时,从师某。
师授《论语》,震问:“‘仁者爱人’,何谓‘爱’?”师曰:“爱,谓慈也。
”震曰:“慈,何所加于物?”师愕然,不能答。
震复问:“‘克己复礼’,何谓‘礼’?”师曰:“礼,所以正身也。
”震曰:“正身,何所自正?”师不能答,遂辞去。
译文:戴震幼时,师从某位先生。
先生讲授《论语》,震问:“‘仁者爱人’,所谓‘爱’者,何所谓?”先生曰:“爱,谓慈也。
”震曰:“慈,施于物何所加?”先生愕然,不能对。
震复问:“‘克己复礼’,所谓‘礼’者,何所谓?”先生曰:“礼,所以正身也。
”震曰:“正身,从何而正?”先生不能答,遂辞去。
戴震之问,非寻常问难,而是以问题探求真理,深究其理。
先生之答,虽欲以儒家经典释之,然终觉力不从心。
震之辞去,非因先生之无才,而是因先生之未能解惑。
此一事,可见戴震之求真精神,亦可见先生之谦逊。
戴震既去,心中仍挂念先生之答。
一日,于途中遇一老者,言及“礼”之含义。
震顿悟,遂归而著《礼记注疏》,详述“礼”之意义,以明己心。
此书一出,学者皆称善,先生亦自愧弗如。
原文:震归,著《礼记注疏》,述“礼”之意义,曰:“礼者,敬人也。
敬人者,敬己也。
己敬而人敬之,斯为礼矣。
”震之论礼,深得先圣之意,学者咸以为宗。
译文:震归家,著《礼记注疏》,述“礼”之意义,曰:“礼者,敬人也。
敬人者,敬己也。
己敬而人敬之,斯为礼矣。
”震之论礼,深得先圣之意,学者咸以为宗。
戴震难师之事,虽已过去,然其求真精神,至今仍为后人所传颂。
夫学海无涯,求真之路,亦无止境。
戴震难师,正是他追求真理、勇攀学术高峰之写照。
愿后人能以此为鉴,砥砺前行,以成一代宗师。
《戴震难师》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戴震难师》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戴震难师》阅读原文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言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戴震难师译文:戴震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积累积得太久的缘故吧。
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
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他的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
”(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朝代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
”(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朝代的人?”(老师)说:“周朝人。
”戴震追问道:“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熹怎么知道?”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回答,说:“这不是一般的孩子。
”《戴震难师》阅读训练: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先生是年乃能言/ 乃不知有汉B.师应之曰/不应有恨C.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D.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春冬之时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A.日数千言不肯休。
译文;每天阅读并背诵几千字还不愿意停下来。
B.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译文:(戴震)问私塾先生:“这些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说的,又是曾子记述的?”C.曰:“几二千年矣。
”译文:(私塾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D.“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译文:“然而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10.下列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震很迟才会说话,但他很聪明,跟随老师读书,读过的*都能背下来。
戴震难师

戴震难师本文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这是一部按年月记载戴震生平事迹的书籍。
原文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 译文先生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蓄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后。
(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的。
”(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
”(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
”(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老师)说:“周朝人。
”“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
”(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朱文公怎么知道这些?”老师无法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啊。
”也有材料上是:先生少时就傅读书注解先生:老师,这里指戴震的老师。
是年:这里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
少:年少,年轻。
乃:才。
能言:说话。
盖:这里指推测。
蕴蓄:蕴藏,积蓄。
就傅:跟随老师。
言:字。
塾:私塾,指自家内设的学校。
何以:以何,凭什么。
述:记述。
门人:学生。
应:回答。
相去:相隔。
去,距离。
几何:多少。
几:差不多。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此非常儿也: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
为:是非常:不寻常作者及文中的戴震段玉裁(1735—1815),中国清代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
字若膺,号茂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
江苏金坛市人。
生于雍正十三年,卒于嘉庆二十年。
初中课外文言文原文题目答案译文:戴震难师

初中课外文言文原文题目答案译文:戴震难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地理资料、政治资料、历史资料、艺术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art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初中课外文言文原文题目答案译文:戴震难师初中课外文言文原文题目答案译文:戴震难师戴震难师先生①少时就傅②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八年级语文《长江作业》文言文翻译

2012长江作业本戴震难师戴震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蓄得太久的缘故吧。
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
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不是他的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
”(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
”(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人。
”戴震追问道:“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文公怎么知道?”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
”黔之驴贵州这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放在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到它是个形体高大、强壮的家伙,就把它当成神奇的东西了,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
过了一会儿,老虎渐渐靠近它,小心翼翼,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大叫起来,老虎吓了一大跳,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了,非常害怕。
可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感到它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渐渐听惯了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撞、倚靠、冲撞、冒犯它。
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了老虎。
老虎因而很高兴,心里盘算着说:"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杞人忧天杞国有一个人,整天吃不好饭,睡不着觉,满脸忧愁的神色。
他的一个朋友为他担忧,关切地问:“你有什么忧愁的事吗?”这个人叹了口气说:“唉!我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地会突然陷下去,我的身体到哪里去躲藏呢?”他的朋友就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伸展身体、俯仰、呼吸,每时每刻都在天中活动,你为什么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呢?”这个人又说:“这天如果真的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那天上的日月星辰,不是都要掉下来了吗?”他的朋友又劝导说:“日月星辰,只是那一团气体中有光耀的一部分,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人的。
古文二则戴震难师

凭什么
这样
不是
寻常
“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 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老师没有什 么可以拿来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啊。”
全文翻译:先生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 蓄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 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至“右 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 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 是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 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代的人?” (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 (戴震问老师):“曾 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 人。”“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 不多两千年了。”(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文 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回答, 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啊。”
作业
• 完成P179思考与练习第一、三题 • 完成本课练习册
课堂练习(难点字释义)
• • • • • • 先生是年乃能言(这,指示代词 )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大概,表推测 ) 就傅读书( 靠近跟随 )( 师傅、老师 师应之曰( 回应、回答 ) 即问( 当即,就 )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互相 ) ( 距离 ) •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既然 ) ( ) 这样 没有 • 师无以应( )( 可以用来 • 此非常儿也( 不是 )( 平常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 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 门人记之?” 以何,凭什么
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 么知道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是学 生记下来的呢?”
《戴震难师》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戴震难师》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戴震难师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言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DA.先生是年乃.能言/ 乃.不知有汉B.师应.之曰/不应.有恨C.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D.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春冬之.时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DA.日数千言不肯休。
译文;每天阅读并背诵几千字还不愿意停下来。
B.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译文:(戴震)问私塾先生:“这些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说的,又是曾子记述的?”C.曰:“几二千年矣。
”译文:(私塾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D.“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译文:“然而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戴震很迟才会说话,但他很聪明,跟随老师读书,读过的文章都能背下来。
B.戴震不仅勤奋,而且好问,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喜欢寻根究底问为什么。
C.私塾先生被戴震的问题问住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赞扬他说:“你真是个不寻常的孩子。
”D.戴震自幼读书即不能不唯师,不唯书,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很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译文】戴震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积累积得太久的缘故吧。
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
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他的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震难师》原文和译文
原文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
译文
先生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蓄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至《右静一章》以后。
(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的。
”(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
”(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
”(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老师)说:“周朝人。
”“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
”(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朱文公怎么知道这些?”老师无法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啊。
”
注解
先生:老师,这里指戴震。
是年:这里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
乃:才。
能言:说话。
盖:这里指推测。
蕴蓄:蕴藏,积蓄。
就傅:跟随老师。
言:字。
塾:私塾,指自家内设的学校。
何以:以何,凭什么。
述:记述。
门人:学生。
应:回答。
相去:相隔。
去,距离。
几何:多少。
几:差不多。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此非常儿也: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