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2024上海中学生古诗文大会(初中)(50篇)参考译文

2024上海中学生古诗文大会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参考译文★1.欧阳询观碑欧阳询曾经(骑马)出游,看到(一块)古碑,(碑文)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
(他)让马停下来,观看古碑上的书法,很久才离开。
(他走了)几百步又回来,下了马站在(古碑前观看),等到疲乏了,就铺开皮衣坐下来观看,(看得意犹未尽,)于是在古碑的旁边过夜,三天后才离开。
★2.陶母责子陶侃年轻时,担任负责渔业的官吏,曾经把(一)陶罐腌鱼送给母亲。
母亲将腌鱼包封好交给送鱼来的人,回信责备陶侃说:“你身为官吏,把官家的东西送给我,(你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担忧啊。
”★3.桓公入蜀桓温(率军)进入蜀地,到了三峡附近。
军队中有人捕获了(一只)小猴子,它的母亲沿着江岸(一路)悲啼,(跟着)走了一百多里路(也)不肯离去。
(母猴)终于跳上船,(但)到船上后就立刻死了。
(人们)剖开它的肚子看,肠子都一寸寸地断裂了。
桓温听到此事,大怒,下令开除那个军人。
★4.陆绩怀橘陆绩,字公纪,是(生活在)吴郡的吴人。
……陆绩六岁时,在九江拜见了袁术。
袁术拿出橘子款待他。
陆绩(在)怀里藏了两个橘子,等到回去(的时候),(向袁术)行拜礼辞别(,怀里的橘子)落到了地上。
袁术说:“你来做客却在怀里藏了橘子吗?"陆绩跪下来回答道:“(这橘子是)我母亲生性所喜欢的,(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
"袁术(听后)非常赏识他。
★5.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是诸葛瑾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宴饮),让人牵一头驴进来,在驴脸上贴了(一张)长纸条,写上: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您让我)用笔再添加两个字。
”(孙权)就听从(他),给了(他)笔。
诸葛恪在那几个字下面接着写了“之驴”。
全体在座的人都笑了起来。
于是(孙权)把(这头)驴赏赐给了诸葛恪。
★6.卞庄子刺虎卞庄子想要杀虎,旅店里的童仆阻止了他,说:"两只老虎正在吃(一头)牛,(它们)吃得香甜(就)一定会发生争夺,发生争夺就一定会打斗,打斗(的结果)就是大虎受伤,小虎死亡。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1-70)文言文注解 翻译 答案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二】(11-20)11.★稼穑艰难【原文】古人欲知稼穑①之艰难,斯②盖③贵④谷务本⑤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耕种之,茠锄⑥之,刈⑦获之,载积之,打拂⑧之,簸扬之,凡几涉⑨手而入仓禀,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注释】①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②斯:指示代词,这。
③盖:表示推测,大概。
④贵:以.....为贵。
⑤本:根本,这里指生产。
⑥茠(hāo)锄:茠,通“薅”。
薅锄:锄草用的短把儿小锄。
这里用作动词,指锄草。
⑦刈:割。
多用于草类或谷类。
⑧拂:古人用连枷击打谷子以脱粒。
⑨涉:经历。
【参考译文】古人之所以教育人懂得务农艰辛的道理,是为了让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
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
三天不吃粮食,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
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阅读训练】1.解释:①盖:表推测语气,大概;②贵:以.....为贵,看重;③本:根本,这里指生产。
④安:怎么。
2.翻译: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译文: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
三天不吃粮食,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
3.上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重视农业是立国的根本;只有了解农民的辛苦,才能重视农业,做好其他事务。
12.★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原文】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①伎②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③犹④求饱而懒营⑤馔⑥,欲暧而惰裁衣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注释】①薄:这里指小。
②伎:同“技”,指技能。
③是:这。
④犹:如同,好像。
⑤营:谋求,谋取。
2019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基础篇35)

2019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01多言何益[原文]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释文]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声。
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
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字词]1.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益:好处。
4.蛙蝇:蛙。
黾、蛙的一种。
(可以理解为蛙和蝇)5.恒:常常。
6.观:看,看到。
7.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
恒,常常。
鸣,啼叫。
在黎明按时啼叫。
8.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9.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10.擗(bì):同‚敝‛,困、疲劳。
11.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惊醒天下生灵,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12.日夜:每日每夜13.然而:即使这样,但。
14.不:通否,没有02对牛弹琴[原文]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释文]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着头吃草,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
不是牛没有听见,是这美妙的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而已。
公明仪于是变换曲调,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还有一只孤独小牛的哞哞叫声。
牛听了,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因为不安而小步来回走动。
[字词]①操:琴曲。
②犊(dú):小牛。
③掉尾:牛因听到蚊、虻(牛蝇)的叫声,便摇尾驱赶。
④奋耳:竖起耳朵。
牛因听到小牛的叫声,便竖耳细听。
⑤蹀躞(diã xiâ):小步徘徊。
03反裘负刍[原文]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
2021第二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原文译文

1.唇亡齿寒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选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译文: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
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
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2.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选自《庄子·秋水》)译文:惠施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
” 于是惠施唯恐失去相位,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鹞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胁我吗?”3.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去。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给他送行。
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
大赛初中文言文(1-25)文言文注解 翻译 答案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1-25)文言文注解翻译答案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

20**第*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当代学生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 初中文言文译文 完整版

当代学生文言文译文1.杨亿巧对寇准在中书省。
和同事们嬉戏对对子,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
”没有人能对出,适逢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
杨亿接着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
(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称这是好对子。
2.楚人学舟有一个学习划船的楚国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驾船调头、转弯,还是快慢、缓急,只听船师傅的。
他到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于是他认为学完了驾船的技术。
(就)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径直快进,突然遇上了危险,他于是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入江中,舵失去操控。
3.乐不思蜀司马文王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
”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
’”等到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
司马昭于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望着司马昭说:“真的跟您说的一样(就是郤正的话)。
”4.斗牛图马正惠先生曾经珍藏戴嵩《斗牛图》,闲暇的日子就在厅前展开晒太阳。
有一个缴纳田租的农民看见后偷着笑。
先生质疑他,问他笑的原因。
他回答说:“我不懂得画,可是认识真牛。
在它们争斗时,要把尾巴夹在两腿之间,即使是强壮的大汉也不能从中拉出来。
这个图上的牛都是举着尾巴,好像不合情理吧。
”马正惠被他所说服。
5.黄琬聪慧黄琬年幼但很聪明。
祖父黄琼,早年担任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里发生日食,京城(洛阳)看不见(日食)的情况,黄琼把当地所见报告朝廷。
太后下令问日食多少,黄琼思考如何回复太后,可不知道怎样来描述(日食的情况)。
黄琬当时7岁,在祖父身旁,说:“何不说日食后余下的太阳,好像一弯新月?”黄琼大为惊讶,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黄琼认为黄琬与众不同而深深地爱他。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附答案)

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1.★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
②铣(xiǎn):光脚。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
”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2.略3.略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
如:①不可徙。
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
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
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1、商鞅立信【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字词解释】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已写好。
③未布:没有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
⑤募:招募。
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
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1、解释:(1)既:;(2)徙:;(3)予:;(4)辄:;(5)以:2、翻译:(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 (2)民怪之,莫敢徙: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田登为郡守【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本此。
(节选自《古今谭概》)【字词解释】①笞(chī):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张贴告示。
⑥于:介词,在。
【阅读训练】1、解释:(1)作:;(2)笞:;(3)于:;(4)云: ;(5)本此:2、翻译:(1)怒人触其名:(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3、书法家欧阳询【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字词解释】①裘:皮袍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③及:等到④复:又,再⑤布:铺开【阅读训练】1、解释:(1)尝:;(2)书:;(3)反:;(4)伫立:;(5)去:2、翻译:(1)驻马观之,良久乃去:(2)及疲,乃布裘坐观: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4、伊犁凿井【原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以长绠耳。
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不谬也。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字词解释】①伊犁:地名,今新疆境内②汲:取③佐领:清朝八旗兵的官名④就:靠近⑤皆:都⑥故;所以⑦乃:于是⑧果:真的⑨俢绠(gěng):长绳子⑩雍州:古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一带,泛指西北地区⑾特:只是【阅读训练】1、解释:(1)茍:;(2)安:;(3)具:;(4)耳:;(5)灼然:;(6)谬:2、翻译:(1)皆汲水于河。
(2)乃拔木就根下凿井3、本文给你什么启示?5、陈万年教子【原文】陈万年乃朝中重臣,尝病,召其子陈咸戒于床下。
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读“谄”的读音)也。
”万年乃不敢复言。
选自(班固《汉书·陈万年传》)【字词解释】1.咸:陈咸,陈万年之子。
2.大要:主要。
3.乃公:你的父亲4.尝:曾经5.谢:道歉6.语:告诉,对……说7.显:显赫8.杖:打9.其:陈万年的儿子(代词)10.大要;主要的意思。
11.具晓:完全明白12.复:再13.具晓所言: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明白。
14.谄(chǎn):阿谀奉承。
15.睡:打瞌睡。
【阅读训练】1、解释:(1)乃:;(2)戒:;(3)语:;(4)之:;(5)曰;(6)具:2、翻译:(1)不听吾言,何也?(2)万年乃不敢复言。
3、“万年乃不敢复言。
”的原因是什么?6、蛇衔草【原文】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
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
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
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选自《太平广论》)【字词解释】【阅读训练】1、解释:(1)昔:;(2)值:;(3)焉:;(4)著: ;(5)以:(6)验:2、翻译:(1)经日伤蛇走:(2)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 7、王充博览【原文】王充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
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选自《后汉书王充传》)【字词解释】①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学者。
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约卒于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
年轻时到都城洛阳求学,拜班彪为师。
后来回乡教书,曾任过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闭门潜心著书,终于完成了不朽之作。
②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
《汉书》是他草创的。
③章句:逐章逐句的疏通理解。
④称:称赞、赞扬⑤师:拜······为师【阅读训练】1、解释:(1)京师:;(2)好:;(3)肆:;(4)辄:;(5)遂:2、翻译:(1)好博览而不守章句:(2)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3、“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 8、王羲之书六角扇【原文】王羲之,东晋之大书法家也。
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羲之因谓姥曰:“但言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耳。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复见羲之,羲之笑而不答。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字词解释】①蕺(jì):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②王右军:即王羲之,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故又名王右军。
③书:写字④竞:争着⑤耳:罢了【阅读训练】1、解释:(1)姥:;(2)愠:;(3)因:;(4)但:;(5)以:;(6)他日:2、翻译:(1)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2)姥如其言,人竞买之:3、从“羲之笑而不答”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9、顾炎武手不释卷【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字词解释】(1)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旅行。
先生,指顾炎武。
(2)厄塞:险要的地方。
(3)曲折:详细情况。
(4)即:靠近,引申为走向。
(5)坊肆:坊:街肆:商店、店、客店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6)对勘:核对校正。
(7)径行:直接行走。
(8)诸经注释: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
(9)熟:仔细认真。
【阅读训练】1、解释:(1)以:;(2)询:;(3)或:;(4)发:;(5)足:;(6)诸:2、翻译:(1)或径行平原大野:(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 10、吕僧珍为官【原文】吕僧珍为官,不私亲戚。
其侄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
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自有常分,岂可妄求,但当速返葱肆。
”僧珍住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
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选自《梁书·吕僧珍传》)【字词解释】既至:指回故乡做官。
②常分:正当职业。
③肆:店铺。
④督邮:官名,汉代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兼管司狱讼捕等事,唐以后废止。
⑤廨,官府的房子。
【阅读训练】1、解释:(1)私:;(2)荷:;(3)无以:;(4)汝:;(5)咸:;(6)益:2、翻译:(1)乃弃业欲求州官:(2)岂可徙之益吾私宅!:3、吕僧珍具有怎样的美德?★ 11、苛政猛于虎【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
”夫子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选自《礼记》)【字词解释】(1)哀:极伤心。
(2)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4)壹似:很像。
(5)舅:在古文中也指“公公”,即丈夫的父亲。
(6)苛:苛刻,暴虐。
(7)小子:孔子对学生的称呼。
(8)去:离开。
(9)于:比【阅读训练】1、解释:(1)使:;(2)然:;(3)识:;(4)于:2、翻译:(1)吾夫又死于焉:(2)何不去也?: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2、自护其短【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雪涛小说》)【字词解释】(1)北人:北方人(2)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3)仕(于):(在)官,做官(4)并壳:连同壳一起吞下(5)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6)欲:想(7)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8)此坐:这是因为(9)强:竭力、勉强、勉力、硬要(10)而:表顺承(11)席:酒席(12)以:用来【阅读训练】1、解释:(1)啖:;(2)并:;(3)或:;(4)去:;(5)此:;(6)而:(7)坐:2、翻译:(1)北土亦有此物否?:(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3、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13、砚眼【原文】明有陆公庐峰者,于京城待用。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
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
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
门人坚证其是。
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
”公大惋惜。
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据《古今概谈》改写)【字词解释】①待用:等待(朝廷)任用。
②邸(dǐ):官办的旅店。
③金:银子。
④向:以前⑤鸲鹆(qú yù):鸟名,俗称“八哥”。
⑥值:遇到。
⑦尝:曾经。
⑧一金:银二十两称为一金【阅读训练】1、解释:(1)既:;(2)易:;(3)是:;(4)何:;(5)幸:;(6)大:2、翻译:(1)公讶其不类:(2)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3、上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14、米芾索帖【原文】米芾诙谲好奇。
在真州,米芾尝诣蔡太保攸于舟中,攸出所藏右军《王略帖》示之。
芾惊叹,求以他画易之,攸意以为难。
芾曰:“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
”因大呼,据船舷欲坠。
攸遽与之。
(选自《石林燕语》)【字词解释】①诙谲(huī jué):诙谐机智。
②真州:古地名,在今江苏境内。
③尝:曾经。
④右军:即王羲之。
⑤据:依靠,本文理解为抓住。
【阅读训练】1、解释:(1)诣:;(2)示:;(3)易:;(4)某:;(5)因:;(6)遽:2、翻译:(1)攸意以为难:(2)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3、上文中米芾用了什么方法得到了《王略帖》?★ 15、冯相与和相【原文】冯相与和相俱为朝中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