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doc
初中文言文译文及答案

霍丘①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
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稉,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
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曷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
自耶②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
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
”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
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
”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
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
”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
”众曰:“善。
”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③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
”不可。
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亳旧寡盗,今而多,其来自霍丘。
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
【注释】①霍丘:县名。
后面的阳湖、亳州均为地名。
②耶:通“爷”。
③尔:如此,这样。
【参考译文】霍丘的知县阳湖人左君,治理霍丘已满一年,那一年冬天收成不错.父老乡亲几十人,从下面的乡里来到府衙,筐里装满了大米,还有猪蹄鸡鸭,老老少少,来到县衙门.左君叫他们进来,说:“父老乡亲实在辛苦了,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父老叩头说:“我们所生活的边界地区,多侵扰、盗窃之事.从您来到这里,我们百姓没有不快之事,能够耕种自己的田地.我们的田地幸亏您而能丰收,有这新米,都是您赐予的,我们带来给您尝尝.”左君曰:“上天赐予百姓丰年,乐意给予百姓东西让大家吃;再说那些家畜,凭什么而来呢”父老就又叩头说:“往年您没有来的时候,我们的猪鸡鹅鸭,都用来提供给官吏了,剩下的又被偷走.如今看看我们饲养牲口的圈栏,点点我们所豢养的牲口,一年到头没有丢失一只牲口,这是您为我们蓄养的牲口啊,这些都是您的东西不是我们的东西.”左君微笑着而接受了这些东西,用酒食犒劳了送东西来的父老乡亲.大家都欢欣鼓舞地离开,说道:“本来想把这些东西奉送给县令,反而让县令破费了。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
似与游者相乐(lè)。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hù),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不同的形状。
(岸上)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迅速,好像在同游人逗玩。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精选阅读,附译文!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精选阅读,附译文!一、邴原泣学《初潭集》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二、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董遇,字季直。
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
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
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
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呢!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齐鲁大地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七年级下册竹里馆王维独坐幽里,弹琴复长。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解漫天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独然而涕下!【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呢!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云,决入归鸟。
会当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齐鲁大地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缘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

一、楚人学舟【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始折旋疾徐.(慢)(2)乃四顾.胆落(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译文: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椎鼓径进……译文: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答: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二、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或.谓之曰(有人)(2)以.子之长(凭)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初中语文文言文《论语八则》原文及译文

《论语八则》原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这一则讲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这则讲的是学习方法。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则也是讲的学习方法。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这则讲的是学习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这则讲的是学习态度。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翻译: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三句讲教育人的正确态度。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这则讲的学习态度。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初中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及翻译(一)杨时求学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关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译文〕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
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
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
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
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
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二)《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白水,指惠州白水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1、商鞅立信【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宥能徙置北门秆予十金。
參民怪之,莫敢徙。
复□: “能徙者予五十金。
”冇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參參參參(选白《史记•商君列传》)【字同解释】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己写好。
③未布:没冇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
⑤募:招募。
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
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1、解释:(1)既:;(2)徙:;(3)予:;(4)辄:;(5)以:• •2、翻译:(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2)民怪之,莫敢徙: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田登为郡守【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 • • •U:“木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木此。
(节选《古今谉• ■ ■概》)【字词解释】①笞(chi):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値: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张贴告示。
⑥于:介同,在。
【阅读训练】1、解释:(1)作:;(2)笞:;(3)于:;(4)云:;(5)本此:2、翻译:(1)怒人触其名:(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3、书法家欧阳询【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參參參參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朽林纪事》)【字词解释】①裘:皮袍②索靖:沔朝著名书法家③及:等到④复:乂,苒⑤布:铺开【阅读训练】1、解释:(1)尝:;(2)书:;(3)反:;(4)伫立:;(5)去:2、翻译:(1)驻马观之,良久乃去:(2)及疲,乃布裘坐观:3、这个故祺告诉我们:4、伊犁凿井【原文】伊犁城中无并,呰汲水于河。
一佐领曰:“戈壁呰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以长绠耳。
知古称維州土厚水深,灼然不谬• • • • • •也。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字词解释】①伊犁:地名,今新疆境内②汲:取③佐领:清朝八旗兵的官名④就:靠近⑤皆:都⑥故;所以⑦乃:于是⑧果:K的⑨修绠(g6ng):绳子⑩雍州:古指陕西,卄肃,宁哀,宵海一带,泛指西北地区仙特:只是【阅读训练】1、解释:(1)苟::(2)安::(3)具::(4)耳::(5)灼然::(6)谬:2、翻译:(1)皆汲水于河(2)乃拔木就根下凿井3、木文给你什么启示?5、陈万年教子【原文】陈万年乃朝中亟臣,尝痫,召其子陈咸戒于床下。
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參參參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馅(读“谄”的• • •读音)也。
”万年乃不敢fi言。
选ft (班固《汉书•陈万年传》)【字词解释】1.咸:陈咸,陈万年之子。
2.大要:主要。
3.乃公:你的父亲4.尝:曾经5.谢:道歉6.语:告诉,对……说7.显:显赫8 .杖:打9.其:陈万年的儿子(代词)10.大要;主要的意思。
11.具晓:完全明白12.复:再13.具晓所言: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明白,14.谄(chan):阿谀奉承。
15.睡:打瞌睡。
【阅读训练】1、解释:(1)乃:;(2)戒:;(3 )语:;(4)之:;(5) FI; (6)具:♦2、翻译:(1)不听吾言,何也?(2)万年乃不敢fi言。
3、“万年乃不敢fi言。
”的原因是什么?6、蛇衔草【原文】袢宥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
宥一蛇,衔草著疮上,经H伤蛇走。
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參••验。
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选自《太平广论》)【字同解释】【阅读训练】1、解释:(1)苛:;(2)值:;(3)焉::(4)著:;(5)以:(6)验:2、翻译:(1)经日伤蛇走:(2)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 7、王充博览【原文】王充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 •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
H久,遂傅通众流百家之言。
(选fi《后汉书王充传》)參♦♦【字词解释】①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学者。
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约卒于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轻时到都城洛阳求学,拜班彪为师。
后来回乡教书,矜任过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闭门潜心著书,终丁•完成Y不朽之作。
②班彪:汉代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
《汉书》足他草创的。
③章句:逐章逐句的疏通理解。
④称:称赞、赞扬⑤师:拜........ 为师【阅读训练】1、解释:(1)京师:;(2)好:;(3)肆:;(4)辄:;(5)遂:2、翻弹:(丨)好傅览而不守章句:參(2)円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參3、“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 8、王羲之书六角扇【原文】王義之,东晋之大书法家也。
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羲之凶谓姥曰:“但言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耳。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R,姥复见羲••參•••之,羲之笑而不答。
(选ft《晋书王羲之传》)【字词解释】①蕺(P):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②王右军:即王羲之,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故又名王右军。
③书:写字④竞:争着⑤耳:罢了【阅读训练】1、解释:(丨)姥:;(2)愠:;(3)因:;(4)但:;(5)以::(6)他2、翻译:(丨)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2)姥如其言,人竞买之:3、从“篯之笑而不答”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9、顾炎武手不释卷【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參即坊肆中发而对勘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 • •书而熟复之.(选&《亭林先生祌道表》)【字词解释】(1)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旅行。
先生,指顾炎武。
(2)厄塞:险耍的地方。
(3 >曲折:详细情况, (4)即:靠近,引申为走向。
(5>坊肆:坊:街肆:商店、店、客店坊肆:街市屮的客店。
(6>对勘:核对校正。
(7)径行:直接行走。
(S)诸经注释: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
(9)熟:仔细认ft。
【阅读训练】1、解释:(1)以:;(2〉’询:;(3)或:;(4)发:;(5)足:;(6)诺:2、翻译:(丨)或径行平原大野:(2)则即坊肆屮发书而熟复之:3、文屮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10、吕僧珍为官【原文】吕僧珍为宫,不私亲戚。
其侄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
僧珍tb “吾荷国重恩,參•无以报效;汝自有常分,岂可妄求,但当速返葱肆。
”僧珍住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應益其宅。
•♦♦♦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H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选自《梁朽•吕僧珍传》)【字词解释】1.既至:指回故乡做官。
②常分:正当职业。
③肆:店捕。
④将邮:官名,汉代代农太守锷察县乡,兼管司狱讼捕等事,唐以后废止。
⑤廨,官府的房子。
【阅读训练】1、解释:(丨)私:;(2 ) iVf: ;(3)无以:;(4)汝:;(5)咸:;(6)益:2、翻详:(1)乃弃业欲求州官:(2)岂可徙之益吾私宅!:3、吕僧珍其#怎样的実徳?★11、苛政猛于虎【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荞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子之哭也,壹似重宥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贸死于虎,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
”夫子U: “何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选自《礼记》)參參【字词解释】(1)哀:极伤心。
(2)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4)壹似:很像。
(5)舅:在古文中也指“公公”,即丈夫的父亲。
(6)苛:苛刻,暴虐。
(7)小子:孔子对学生的称呼。
(8)去:离开。
(9)于:比【阅读训练】1、解释:(丨)使:;(2)然:;(3)识:;(4)于:2、翻译:(丨)吾夫又死于焉:(2)何不去也?:3、木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12、自护其短【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 • • •曰:“我非不知。
并壳荞,欲以消热也。
”问荞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丁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D《雪涛小说》)• •【字词解释】(1)北人:北方人(2)菱:即菱角,水生楨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3)仕(于):(在)官,做宫(4)并壳:连同壳一起吞下(5)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6)欲:想(7)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8 )此坐:这是因为(9 )强: 竭力、勉强、勉力、硬要(10)而:表顺承(11)席:酒席(12)以:用来【阅读训练】1、解释:(丨)啖::(2)并::(3)或::(4)去::(5)此::(6)而:(7 )坐:2、翻译:(丨)北土亦有此物否?:礬(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3、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13、砚眼【原文】明有陆公庐峰者,于京城待用。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
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
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
门人坚证Jt•是。
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 “吾嫌其微凸,• •路值石工,幸冇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据《古今概谈》改写)• •【字词解释】①待用:等待(朝廷)任用。
②邸(di):官办的旅店。
③金:银子。
④向:以前⑤鸲鹆(qdyCi):鸟名,俗称“八哥”。
⑥值:遇到。
⑦尝:普经。
⑧一金:银二十两称力一金【阅读训练】1、解释:(丨)既:;(2)易:;(3)是:;(4)何:;(5)幸:;(6)大:2、翻译:(丨)公讶其不类:(2)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3、上文给我们的启示是:★14、米芾索帖【原文】米芾诙谪好奇。
在真州,米芾尝诺蔡太保攸丁舟中,攸出所藏右军《王略帖》示之。
芾惊叹,求以他固易之,攸意以为难。
芾曰:“公若不见从,某不ffi生,即投此江死矣。
”因大呼,据船舷欲坠。
攸遽•••參与之。
(选自《石林燕语》)【字词解释】①诙谲(hui ju6):诙谐机智。
②真州:古地名,在今江苏境内。
③尝:曾经。
④右军:即王羲之。
⑤据:依靠,本文理解为抓住。
【阅读训练】1、解释:(丨)诣:;(2)示:;(3)易:;(4)某:;(5)因:;(6)遽:2、翻译:(1)攸意以为难:(2)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參3、上文屮米芾用了什么方法得到了《王略帖》?★15、冯相与和相【原文】码相与和相俱为朝中®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