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
数学广角 简单的排列(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法,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规律。
三、教学难点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排列现象,如:衣服的穿法、早餐的种类搭配等,引导学生发现排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测,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规律。
以三个数字为例,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排列组合,引导学生发现:当第一个数字确定后,第二个数字有2种选择,第三个数字有1种选择,共有2×1=2种排列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更多的排列规律。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四个数字、五个数字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当数字个数增加时,排列方法呈指数级增长。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排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如:有3种不同的糖果,小明想买2种糖果,有多少种不同的买法?(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简单排列的规律,并引导学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排列的方法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程度、合作交流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作业的正确率如何。
3. 实践应用: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相互配合。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法,让学生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创新精神。
课题:数学广角——搭配(简单的排列)

课题:数学广角——搭配(简单的排列)一、引言数学是一门让人又爱又恨的学科,对于一些人来说,数学简直就是一个谜团,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数学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
而排列就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在学科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生活中也有着许多有趣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排列的概念,并通过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排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排列的基本概念排列,顾名思义就是对一组元素进行有序的安排。
在数学中,排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用来描述一组元素的不同排列方式。
假设有n个元素,那么这n个元素的排列方式的总数就是n的阶乘,即n!。
当n=3时,排列的总数就是3的阶乘,即3!=3×2×1=6种排列方式。
排列的计算方法通常是利用阶乘来进行计算。
当n=5时,排列的总数就是5的阶乘,即5!=5×4×3×2×1=120种排列方式。
这意味着,在5个元素的排列中,有120种不同的排列方式。
三、排列的应用排列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生活中也有着诸多有趣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排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一:珠子排列假设有3个不同颜色的珠子,分别是红色、黄色和蓝色。
那么,这3个珠子的排列方式总共有多少种呢?根据排列的定义,这3个珠子的排列方式总数就是3的阶乘,即3!=3×2×1=6种排列方式。
具体来说,这6种排列方式分别是:红黄蓝、红蓝黄、黄红蓝、黄蓝红、蓝红黄、蓝黄红。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排列在描述一组元素的不同排列方式时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二:书本排列假设有5本不同的书,我们想将这5本书摆放在书架上,那么这5本书的排列方式总共有多少种呢?例三:数字排列根据排列的定义,这4个数字的排列方式总数就是4的阶乘,即4!=4×3×2×1=24种排列方式。
具体来说,这24种排列方式分别是:1234、1243、1324、1342、1423、1432、2134、2143、2314、2341、2413、2431、3124、3142、3214、3241、3412、3421、4123、4132、4213、4231、4312、4321。
课题:数学广角——搭配(简单的排列)

课题:数学广角——搭配(简单的排列)在数学的世界里,有着许多令人着迷的领域,搭配(排列)便是其中之一。
搭配的概念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摆放书架上的书籍,还是整理衣柜里的衣物,都离不开搭配的思维方式。
而在数学中,搭配则是一种更为抽象的概念,它涉及到数学中的排列组合,更加符合数学的严谨和逻辑思维。
本文将对搭配(排列)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以及一些简单的排列问题进行讨论。
一、概念介绍在数学中,搭配(排列)是指将若干个不同元素进行有序的安排。
一般来说,我们用P(n,m)来表示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m个元素进行排列的数量。
n和m均为正整数,且n≥m。
当m=n时,即是全排列,也可以简记为P(n)。
在进行排列的时候,需要考虑元素的先后顺序。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有三个球分别标有字母A、B、C,现在要对这三个球进行排列,那么总共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呢?答案是6种,分别为ABC、ACB、BAC、BCA、CAB、CBA。
这些不同的排列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搭配,即将不同的元素进行有序的排列。
二、基本概念1. 全排列全排列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n个元素进行排列,这时候的排列方式称为全排列。
全排列的数量可以表示为P(n)=n!。
n!表示n的阶乘,即n!=n×(n-1)×(n-2)×…×3×2×1。
线性排列是指把元素排成一条线形成的排列,而不考虑循环。
当有三个元素A、B、C 时,线性排列的方式为ABC、ACB、BAC、BCA、CAB、CBA。
三、简单的排列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简单的排列问题,通过实际例子来说明搭配(排列)的运用。
1. 【例题一】有5个人排队,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队方式?解:这是一个全排列的问题,因为5个人分别有5个位置可以排列。
所以排队方式的数量为P(5)=5!=120种。
2. 【例题二】某餐厅有3种主食、4种汤品、2种饮料可供选择,一位顾客最多可点一种主食、一种汤品和一种饮料,问他一共有多少种点餐方式?解:这是一个多项式排列的问题,即从不同类别的东西中选择若干个进行搭配。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教学目标:l、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增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去”数学广角乐园”游玩,你们想去吗?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组合问题l、看一看,说一说师:那我们先在家里挑选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课件出示主题图)师引导思考:这么多漂亮的衣服,你们用一件上装在搭配一件下装可以怎么穿呢?(指名学生说一说)2、想一想,摆一摆(l)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那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①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②学生汇报(2)引导操作: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把你们设计的穿法有序的贴在展示板上。
(要求:小组长拿出学具衣服图片、展示板)①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摆,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②学生展示作品,介绍搭配方案。
③生生互相评价。
(3)师引导观察:第一种方案(按上装搭配下装)有几种穿法?(4种)第二种方案(按下装搭配上装)有几种穿法?(4种)师小结:不管是用上装搭配下装,还是用下装搭配上装,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能够不重复、不遗漏的把所有的方法找出来。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运用有序的思考方法来解决它们。
<二>、排列问题师:数学广角乐园到了,不过进门之前我们必须找到开门密码.(课件出示课件密码门)密码是由1、2、3 组成的两位数.(1)小组讨论摆出不同的两位数,并记下结果。
(2)学生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课件展示密码)(3)生生相互评价。
方法一:每次拿出两张数字卡片能摆出不同的两位数;方法二:固定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个位数字得到不同的两位数;方法三:固定个位上的数字,交换十位数字得到不同的两位数.师小结:三种方法虽然不同,但都能正确并有序地摆出6个不同的两位数,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三、课堂实践,巩固新知。
课题:数学广角——搭配(简单的排列)

课题:数学广角——搭配(简单的排列)数学广角是一门研究数学中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和搭配关系的学科。
其中一个重要的搭配是简单的排列。
排列是指将一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放的方式。
对于一个由n个元素组成的集合,我们可以将这n个元素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排列,这样就构成了不同的排列。
在简单的排列中,我们只考虑元素的顺序,不考虑元素的重复。
对于一个由3个元素{1, 2, 3}组成的集合,可以构成6种不同的排列:{1, 2, 3}、{1, 3, 2}、{2, 1, 3}、{2, 3, 1}、{3, 1, 2}和{3, 2, 1}。
简单的排列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组合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
组合学是研究集合之间的选择和排列的方法的数学分支。
排列是组合学中的一种选择方法,它描述了将集合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的方式。
简单的排列还在统计学和概率论中有重要的应用。
在统计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某个事件的发生概率。
而简单的排列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事件发生的不同方式。
在一次抽奖中,有10个人抽奖,我们需要计算某个人中奖的概率。
这个问题可以约化为计算10个人的排列中,某个特定的人位于中奖位置的排列数。
通过简单的排列公式,我们可以轻松计算得到这个概率。
简单的排列也在密码学中有重要的应用。
密码学是研究信息保密和安全通信的学科。
在密码学中,排列被用来生成密钥和进行数据加密。
通过对元素进行排列,可以生成特定的密钥,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简单的排列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组合学、统计学、概率论和密码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简单的排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中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和搭配关系,进一步推动数学的发展和应用。
课题:数学广角——搭配(简单的排列)

课题:数学广角——搭配(简单的排列)
搭配是一种数学概念,它是指将一组元素按照一定规则排列成一个序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搭配的情况,比如一副扑克牌、一组数字等等。
在数学中,搭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计算排列的数量、寻找最佳的排列方式等等。
简单的排列是指将一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成一个序列的方式。
在这种排列中,每个元素只能使用一次,并且每个元素的顺序不能改变。
如果有三个元素A、B、C,那么它们的所有简单的排列方式就是ABC、ACB、BAC、BCA、CAB和CBA。
在这些排列中,每个元素只出现一次,并且它们的顺序不同。
搭配和简单的排列在数学中有很多应用。
在组合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一组元素的所有可能的排列方式,以便找到最佳的组合方式。
在概率论中,我们也需要计算一组元素的所有可能的排列方式,以便计算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搭配和简单的排列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解决搭配和简单的排列问题时,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些数学方法来进行计算。
我们可以使用排列组合公式来计算一组元素的所有可能的排列数量。
我们还可以使用递归、动态规划等方法来寻找最佳的排列方式。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解决搭配和简单的排列问题。
搭配和简单的排列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实际的应用。
我们应该加强对搭配和简单排列的学习和研究,以便更好地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数学广角——搭配(简单的排列)

课题:数学广角——搭配(简单的排列)搭配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将一组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
在数学中,搭配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例如在排列组合和概率论中,搭配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
本文将介绍搭配这一数学概念,并且通过简单的排列问题来说明搭配的应用。
搭配的概念很容易理解,就是将一组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
在数学中,通常将搭配的事物称为元素,而搭配的规则称为搭配规则。
搭配的基本形式是排列,排列是将一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将1、2、3三个数字进行排列,可以得到6种不同的排列,分别是123、132、213、231、312、321。
在这个例子中,每一种排列都是由不同的排列规则决定的,例如123是按照顺序排列,而132是1和2的位置交换了一下,213是2和3的位置交换了一下。
排列有很多种情况,不同的排列情况也称为不同的排列类型。
在初等数学中,最常见的排列类型有以下几种:全排列、循环排列、偶排列和奇排列。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排列类型,并且通过简单的排列问题来说明它们的定义和应用。
循环排列是指将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其中每个元素都参与排列,并且最后一个元素和第一个元素相邻。
将1、2、3三个数字进行循环排列,可以得到3种不同的排列,分别是123、231、312。
循环排列的总数是(n-1)!,因为最后一个元素和第一个元素相邻,相当于确定了(n-1)个元素的排列规则,而剩下的一个元素的排列规则就可以由前面的排列确定。
偶排列和奇排列是对于含有偶数个元素的排列来说的。
如果一个排列可以经过若干次元素位置交换,变成按照顺序排列,那么这个排列就是偶排列,否则就是奇排列。
将1、2、3、4四个数字进行排列,可以得到24种不同的排列,其中12个是偶排列,12个是奇排列。
偶排列和奇排列的总数是n的阶乘的一半,即n!/2。
通过以上几种排列类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搭配在数学中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尤其是在排列组合和概率论中。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
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排列”这个数学概念,并会进行简单的排列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理解“排列”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排列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引入(10分钟)
老师拿出几个不同的字母,放在黑板上,问学生这些字母有什么规则。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母有可能会有不同的排列方法。
2.讲解(25分钟)
(1)排列的概念:
老师声称排列的定义,即由若干个不同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一种情形。
(2)简单的排列计算方法:
老师通过举例子展示,不同元素的排列数量可以根据公式 n! (即 n 的阶乘)来求得。
例如,有三个元素 A、B、C,它们的排列数量为 3! = 6 种。
(3)练习:
老师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几个元素排列的数量,并核对答案。
3.巩固(15分钟)
老师让学生结合新学的知识,自己解决一些排列题目。
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写算题作业,并请学生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
4.拓展(10分钟)
有些问题涉及组合问题,比如从 n 个物品中选取 k 个物品的组合数量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老师继续展示排列、组合和阶乘等数学概念的联系。
五、教学效果评估
老师记录学生在课堂上解决的题目和写下的过程,并收集学生课堂笔记,进行课堂表现和学习能力的评估。
此外,老师要在后续教学中继续查看学生是否有掌握排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中了解并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基本思路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体会排列的思想方法。
在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感受排列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目标解析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排列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操作探究中引导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在解法交流中体会解法多样化,在巩固提高中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的排列的过程,并掌握其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排列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猜一猜
一个密码箱的密码是由1、2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猜一猜:密码箱的密码可能是多少?
2.做一做
(1)小组内动手操作,用数字卡片来摆一摆,然后小组内交流,重点交流:找出密码的方法(交换数字的位置)。
(2)补充条件,找出密码。
①补充条件: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
②根据补充的条件,找出密码,密码箱的秘码是12。
3.揭示课题
像上面找密码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数学上的排列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排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找密码”的活动中初步感知排列问题,初步掌握组数的方法,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并放手让学生动手摆卡片,既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为新知的建构提供直观的表象。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摆数游戏,初步感知
(1)呈现问题,引导探究。
①课件出示第97页的例1。
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②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动手操作,交流排法。
①学生动手摆卡片,尝试解答,组内交流摆法。
②老师巡视时发现:有的写得多,有的写得少呢?有什么好的方法能保证既不漏数、又不重复呢?
③学生再次交流摆法,寻找摆数时的规律。
(摆数时要有序)
④学生汇报、交流摆法。
预设摆法如下:
方法一:调换位置法。
a.取卡片1和2,组成12和21。
b.取卡片1和3,组成13和31。
c.取卡片2和3,组成23和32。
方法二:固定十位法。
a.先固定十位上的数字为1,可以摆成12和13。
b.先固定十位上的数字为2,可以摆成21和23。
c.先固定十位上的数字为3,可以摆成31和3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种方法实际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列举的
方法三:固定个位法。
a.先固定个位上的数字为1,可以摆成21和31。
b.先固定个位上的数字为2,可以摆成12和32。
c.先固定个位上的数字为3,可以摆成13和23。
⑤小结: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只要做到有序,组成的数都是几个?
(3)评议方法,进行优化。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解决呢?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方法。
2.尝试练习,巩固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的“做一做”,先组内交流解决的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涂色,然后小组内交流涂法。
(3)学生涂法展示,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展示。
(4)小结:在涂色时一定要有序的涂,不能乱,这样才能不漏、不重复。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过程,亲身体会到在组数、涂色时,一定要做到有序,只有有序才会不遗漏、不重复的将所有的数全部列举出来。
同时在汇报与交流中体会到排列方法的多样化和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应用拓展,深化方法
1.拍照片
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1题。
(1)找3名学生到前面来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强调:站位时要有序。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站法。
(3)学生汇报站法,全班交流方法。
2.送书
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2题
(1)找3名学生到前面来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强调:送书时要有序。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方法。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方法。
3.穿衣服
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方法。
(2)指定不同方法的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不同类型的排列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排列问题的解决方法,感受有序思考的必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以后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应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