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浅析美国双赤字及中美经济关系
从中美贸易战看两国经济与政治关系

从中美贸易战看两国经济与政治关系中美贸易战是近年来全球经济舞台上最重要的战事之一。
自2018年3月以来,中美两国相互征收高额关税,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这场贸易战不仅对两国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对两国政治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美贸易战对两国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估计,中美贸易战可能减少全球GDP增长0.8个百分点,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增长造成直接影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出口产品受到了关税的限制,尤其是对于钢铁、铝和高科技产品等行业来说,影响最为明显。
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之一,其消费者也会因为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而受到冲击。
贸易战双方都在各个领域寻求限制对方的产品,这使得两国企业的供应链和投资决策不确定性增加,给两国经济增长带来风险。
贸易战对两国政治关系产生了压力。
中美两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政治关系的稳定对全球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贸易战的升级使得两国政治关系破裂,两国之间的互信逐渐弱化。
贸易战导致两国政府的相互指责不断升级,这加深了两国的对立情绪。
双方在谈判中的僵持不下,也进一步削弱了两国间的合作意愿。
贸易战也引发了一系列领域的争端,如军事、技术、人权等问题,使得两国对立更加深刻。
从另一个角度看,贸易战也为两国提供了机会来重新审视和调整经济和政治关系。
贸易战的导火索是美国对中国所谓的不公平贸易行为提出的诉求。
这些问题涉及到中国的贸易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方面。
贸易战的发生,使得中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回应美国的质疑和要求。
中国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降低了一些重要产品的关税,推动市场准入的改革,并准备出台更多开放措施。
这些改革措施有助于提升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透明度和公平竞争的程度,从而为进一步改善中美经济关系打下基础。
中美贸易战的解决需要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两国领导人在上海G20峰会上达成了“第一阶段”协议,停止了新的关税升级,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些具体的成果。
关于美国经济的三大风险及其对中美经济的影响

关于美国经济的三大风险及其对中美经济的影响一、美国经济潜在的最风险:巨额的“双赤字”及持续增的债务美国济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就美国巨额的“双赤”及持续增长的债务。
从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的经常账逆差逐渐扩大,并且经常账逆差占GDP的比重也逐渐大,2007年仅前10个月,美国的常账户逆差就已达到了GDP的6.4%。
外,美国从2001年开有财政赤字,到2004年已达4130亿美元,占GDP3.5%,高于欧盟制定的3%一般预算赤字水平,虽然在后的财年逐渐下降,尤其在2007财年更是降到了1628亿美元,达到了五年来的低值。
但是,受美国经济增放慢的影响,2008财年开始,政赤字又开始猛增,仅2008年的前两个月就达到1568亿美元,与上一财年同相比,增长了25.6%。
并且,一些经学济学家认为,受济增长放缓影响,美政府税收增幅将会有所下降,加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开支扩,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在未有可能继续增加。
美国政的财政赤字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居消费,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增,但同时也使美国债台高,并且相当部分财政字需要通过外债弥补,增加了国金融风险。
同时,赤财政拉动的内需部也转化成贸易赤字。
这一系列问导致的结果就是美现有的外债总额已达到13万亿美元,而且增长速度人——每15个月增长1万亿美。
随着持有大量美元外汇资产各国央行逐步转向投其它实物资产,相对日元等其它货,美元价格将开始走低。
并且随着近年来利率的不断上升美国为其负债所支付的利息随之攀升,其结果致美国向国外支付利息已超过其投资利润在2005年,美国对外投资收益是113亿美元,而了2006财年,美国的海外投资收益却降到了-73美元,在2007财年,是降到了-106亿美元,在美国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上还是第次。
当前针对美的这种失衡的经济模式是否能持续,一直有着不同的意见。
我们为,美国的这种失衡经济模式在短期内是可以维持,但从长期来看则不可持续的,必须进行深刻的调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如果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维持在GDP的5%以上,那么美国外净负债在未来10年将达GDP的50%,未来25年将超过GDP的100%。
中美经济竞争与合作金融监管的合作与协调

中美经济竞争与合作金融监管的合作与协调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美两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中美经济关系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而金融监管的合作与协调在这一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美经济竞争与合作的现状以及双方在金融监管方面的合作与协调。
一、中美经济竞争与合作的现状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竞争与合作既有相互依存的一面,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和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美之间的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双方在贸易、投资、技术创新等领域都有竞争关系。
然而,中美两国之间也有广泛的经济合作。
例如,双方经济总量巨大,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双方在农业、能源、金融、科技等领域都有合作项目。
此外,中美两国还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经济挑战,例如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
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金融监管在国家发展和经济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之一,双方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对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
因此,中美两国需要保持金融监管方面的良好合作与协调。
三、中美金融监管合作的现状中美两国在金融监管方面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合作机制和平台。
例如,中美两国的金融监管机构进行了定期的高层对话,就各自的监管政策和措施进行了交流与合作。
此外,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合作谅解备忘录,承诺加强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和合作调查等方面的合作。
中美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例如,目前中美两国的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已经初步建立,投资者可以通过渠道直接投资对方市场。
这种机制的建立促进了两国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也为两国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四、中美金融监管合作的问题与挑战尽管中美两国在金融监管方面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与协调,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美两国在金融体系的监管理念和制度上存在着差异,这给合作与协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中美双方在金融创新、金融技术等领域的竞争也加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此外,中美两国在一些敏感的金融领域存在着争议,例如人民币汇率、金融市场准入等。
浅析美国财政赤字高企原因和影响

浅析美国财政赤字高企原因和影响美国财政赤字背景:近年来美国财政赤字不断高涨,截止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就达到了1.42万亿美元占GDP比重10%以上,根据白宫预计到2010年美国财政赤字将达到1.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10.6%。
美国历届政府财政状况均较为趋紧,到克林顿政府美国财政才有所改善,克林顿政府期间美国财政盈余达2300亿美元左右,但到了小布什和奥巴马时代财政赤字骤升。
特别是奥巴马政府由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医疗改革和金融改革财政赤字增速飞快。
根据欧元区成立时的条件,欧元区国家的财政赤字占GDP不能超过3%,公共债务不得超过GDP的60%。
欧债危机爆发后,西班牙2009年政府赤字占GDP比例超过10%;爱尔兰2009年政府赤字占GDP比例约为10.75%;美国2009年政府赤字占GDP比例约为10.6%;而公共债务方面,2010年希腊、意大利、比利时、葡萄牙、爱尔兰、美国等占GDP比重分别为124.9%,116.7%,101.2%,84.6%,82.9%,97%。
美国无论从赤字率还是从公共债务率上看均超过了欧元区部分有财政问题的成员国。
可见,美国的赤字率和公共债务率若不得到有效的控制,违约的风险是存在的。
美国政府收入:美国政府的收入最重要的来源为税收收入,税收收入中个人所得税和薪资所得税占较大比例。
从1950年代到2000年,个人所得税和薪资税所占比例不断走高,而消费税不断下降。
这与美国GDP构成有关,美国70%的GDP 增长靠消费拉动,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六成以上。
消费税的不断下降可以促进个人消费,个人所得税和薪资税的上升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企业税降低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美国联邦政府2000年至2009年收入(亿美元)年份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薪资税消费税其它收入总收入2000 10044 2072 6528 688 917 20251 2001 9943 1510 6939 662 855 19911 2002 8583 1480 7007 669 790 18531 2003 7936 1317 7129 675 763 17823 2004 8089 1893 7334 698 785 18001 2005 9272 2782 7941 730 809 21536 2006 10439 3539 8378 739 972 24068 2007 11634 3702 8696 650 996 25680 2008 11457 3043 9001 673 1064 25239 2009 9153 1382 8909 624 980 21049 图一、美国联邦政府收入从上表可以看到,个人所得随从2000年开始基本上变化不大,2006年~2008年个人所得税增加同时公司所得税也明显的增加。
中美经贸关系浅析

中美经贸关系浅析2019-08-04⼀、从中美贸易发展的过程看,两国的贸易摩擦并不是⼀个偶然的事件,⽽是中美贸易长期持续不平衡的⼀个必然结果它主要由以下原因综合导致的:1.美国的对华贸易限制制约了其⽐较优势的发挥。
在美国可以⾃由进⼝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美国却对其国内企业向中国出⼝技术密集型产品设置了诸多限制。
这种贸易的不对称⽆疑是导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个重要原因。
另外两国居民的需求结构也存在着巨⼤差异。
在⼈们的收⼊⽔平很低时,⼈们的绝⼤多数⽀出都将集中在⾷品等必需品上,即此时的恩格尔系数⾮常⾼。
⽽当收⼊⽔平⽐较⾼时,除了购买⽣活必需品还可以购买⾼端产品来提⾼其福利⽔平。
⽽中国⽣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多是⽣活必需品,美国⼀般是⾼技术⾼档产品。
显然,不管⼈们的收⼊⽔平⾼低⽣活必需品都是必须购买的,这就导致美国会⼤量进⼝中国⽣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中国居民的收⼊⽔平⽐较低,他们对美国⽣产的⾼端产品的需求却⾮常低。
这种由于收⼊⽔平的巨⼤差异⽽导致的两国对贸易产品需求的不对称是造成美对华贸易逆差的长期因素。
2.美国贸易的保护主义加强了对其国内产业的保护。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性特征,即在出⼝贸易上推⾏⾃由化原则,在进⼝贸易上则坚持保护主义,要求实⾏所谓的“公平贸易”。
在这种政策的主导下,只要经济衰退或者美国国内产业竞争⼒下降,就会导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增强,从⽽引发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
由于中国的⼊世效应,出⼝快速增加,加上美国⾃2001年后出现经济衰退,美国“⼣阳产业”就业⼈数⼤幅减少。
因此,美国政府在贸易政策上加强了贸易保护,例如,实施限制钢铁进⼝的“201”条款,颁布了新的农业补贴法案等。
虽然钢铁保障措施并⾮专门针对中国,但也直接影响了中国每年3.7亿美元的钢铁出⼝。
3.美国对华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中国虽已加⼊世贸组织,但根据中美协议中国⼊世⼗五年内美国仍然可以把中国视为“⾮市场经济国家”。
浅析美国财政赤字高企原因和影响

浅析美国财政赤字高企原因和影响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财政赤字高企的问题。
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财政政策、经济结构和国际因素等多个角度,对美国财政赤字高企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浅析。
一、原因分析1. 财政政策失衡(1)税收制度不完善:美国税收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如高收入者纳税率偏低、公司税收优惠等,导致税收收入不足以满足支出需求。
(2)大规模支出项目: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实行大规模的支出计划,如军事开支、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等,这些项目都对财政赤字形成了重要负担。
2. 经济结构变化(1)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成本的飞速增长使得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支出高企,成为财政赤字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
(2)贸易逆差问题:美国长期存在贸易逆差,进口大于出口导致大量资本流出,影响了财政收入的稳定性。
3. 国际因素(1)全球经济影响: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中心之一,当全球经济低迷时,美国经济也难以做到稳步增长,进而影响财政收支平衡。
(2)国际安全形势:美国在维护国际安全稳定上的支出庞大,如防务开支、情报部门经费等,也为财政赤字带来了重要压力。
二、影响分析1. 经济发展受限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大量财政赤字需要借款,增加了国债规模,加剧了债务负担,限制了政府开展有效的财政政策。
其次,高企的财政赤字也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加大了市场不确定性,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社会稳定受损财政赤字的高企也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大规模的财政赤字来维持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项目,但赤字难以持续,这将使得社会福利项目面临减少与调整的困境,从而加大社会不平等和社会矛盾,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三、对策建议为应对美国财政赤字高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1. 完善税收制度美国政府应调整税收制度,提高高收入者的纳税比例,适当收紧公司税收优惠政策,增加税收稳定性,提高财政收入。
中美贸易关系范文

中美贸易关系范文贸易,是维系国际关系正常发展的重要途径;战争,是国家间利益纷争导致的武力冲突。
两者看似毫不相干,可在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间的引发的贸易战似乎在告诉着我们:新型战争,开始了。
先来看贸易战的开端:2023年,指责中国进行不公平贸易运作的美国,开启了对华贸易战序幕。
美国不仅指责中国盗取知识产权,还希望北京改变通过政府资助来令本土企业获得不公平的优势经济政策。
单从经济层面上看:美国是为其巨大的政府亏空向中国乃至世界发起的贸易战。
美国希望中国人和美国人都能购买更多的美国产品,来减轻美国对华4190亿美元的巨额贸易赤字。
自从1985年中美贸易正常化以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开始飙升。
即便是在1997年的金融风暴和2023-2023的金融危机时期,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量也丝毫不减。
30多年来,美国贸易赤字逐渐加深。
直到2023年特朗普上台,发起了贸易战,希望借贸易之手向中国施压,解决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问题。
图源网络,侵删美国发起的的贸易战并不仅仅是针对于经济贸易那样简单,更重要的是一场技术之战。
从最开始的301调查,到中兴屡遭罚款,再到最近的全面禁售华为;美国一直对中国的技术发展虎视眈眈,在诸多技术领域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
在这一点上,美国对通讯领域的主导地位尤为重视。
通过调查、专利起诉、禁止转让等诸多手段限制中国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突破,以达到在5G领域继续其主导地位的目的。
事实上,美国对中国的指控并非全为无中生有。
图源网络,侵删一直以来,中国的关税问题在世贸组织屡遭点名,近年才从原来的15.3%降至9.8%;当然,相比较美国加征前的关税而言,9.8%的关税依旧高昂。
并且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美国的资本很难进入国有企业、银行等产业支柱来直接控制中国资本市场,更不要谈从中获利。
换句话说:美国认为,贸易壁垒是中国先建立起来的。
同时,美国企业为了进入中国市场,不得不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
其技术转让名录的数量着实令美国堪忧。
中美经济关系谈谈我的看法

中美经济关系谈谈我的看法
中美经济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是全球经济格局中最重要的一环。
作为两个最大
经济体的国家,中美经济关系不仅关乎双方的发展和利益,也对全球经济稳定与繁荣起着重要作用。
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具有双向互利的特点。
中美两国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
域存在着广泛的合作。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而美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和最大的经济体。
两国间的经济合作不仅促进了双方企业的发展,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消费选择。
双方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也可以相互学习借鉴,推动全球经济的创新与进步。
中美经济关系的稳定有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据全球的很
大比例,两国的经济合作对全球贸易和投资流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合作可以降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推动全球市场稳定和贸易自由化。
此外,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然而,中美经济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贸易争端、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
保护等问题都是当前中美经济关系的热点话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双方通过对话和协商来寻找共识,并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
同时,中美两国也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把握好经济合作的节奏和方向,避免出现误解和误判。
中美经济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中美两个经济体相互依存,务实合作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双方需要通过沟通和合作,解决存在的分歧和问题,推动中美经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以更加稳定和互利的方式造福两国和全球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美国双赤字及中美经济关系
'摘要:2005年以来美国双赤字继续恶化,如不解决则将会长期化,可能引发金融危机。不少有识之士感到形势危急,进一步从理论和对策方面加以探索。2005年美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恶化。由于中国对美顺差很大,因而美方认为中国是美国贸易赤字元凶,在贸易和人民币汇率升值方面施压。本文认为双赤字是美国内因造成的,中国不应成为替罪羊。希望中美双方合作协调,理智解决,取得双赢。
关键词:双赤字;美元贬值;经常账户
近年来,美国经常项目赤字、
赤字以及美元贬值成为美国的头号
问题,对世界经济金融具有很大的影响,引起了美国朝野以及许多国家的关注。
一、实证考查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经常账户及贸易收支急剧恶化。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由2000年的4134.4亿美元(占GDP4.2%)猛升到2005年的8210亿美元(占GDP6.6%),上升一倍。
美国自2001年衰退以后经济增长较欧盟和日本为快,同时,2000到2004年,私人消费增长1.7%,实际固定资本投资增长13%,政府消费上升15%,因此进口增长较快。近一、二年石油价格飞速上涨,美国又是世界石油最大进口国,也加剧了进口上升。据报道2004年石油进口达1800亿美元,占美国贸易逆差27%。美国出口方面,因为欧、日等国经济增长缓慢,加以美元持续贬值,导致从美国进口价上升,从而未能大量吸引美国出口。亚非拉
中国家(包括中国)由于美国对向这些国家出口高科技产品加以管制,且居民收入水平比较低,从而未能扩大由美国进口高档商品。以上这些因素形成美国近年的经常账户赤字和贸易赤字大增。
自2001年9·11后,布什政府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加上大量减税,预算赤字急剧上升。2001年还盈余924亿美元,2002年预算赤字已达2305亿美元(占GDP2.1%),2004年达4120亿美元(占GDP3.5%),2005年达4266亿美元(占GDP3.5%)。今后几年据估算每年赤字仍达4000
到5000亿美元之多。2002年经常帐户赤字与财政预算赤字合计占GDP的6.6%,2004年为9.1%,2005年已达GDP的10.1 %,即1.25万亿美元。
关于美元贬值问题。美元实际有效汇率以2000年指数为100,自2002年一路下滑到2004年10月的88.1,下降12%左右。2000年1欧元=0.9305美元,到2005年升为1欧元=1.2449美元,上升1/3多。同期日元上升4%,由于日政府干预日元汇率,所以日元波动幅度不大。另据美国联邦储备公报报道,美元由2002年1月31到2004年12月底对所有贸易伙伴加权贸易指数贬值19.9%,对主要贸易国指数下降38.2%,他们占美国贸易的55%。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贸易伙伴的贸易指数大都盯住美元或加以控制,因此只下降0.6%,占美国贸易的45%。美元汇率在2005年发生了逆转,美元(主要贸易伙伴加权贸易指数)上升13%。在经常帐户进一步恶化下,美元升值有具体原因,一般认为这是临时性的,长期而言美元仍将下滑。
美国的双赤字,即经常账户和财政赤字近年来严重发展,而国民储蓄率却每况愈下,美国国民储蓄率占GDP比例1998年为18.2%,而到2003和2004降到13.4%和13.7%。个人储蓄率也逐渐下降,1998年占GDP的4.3%,到2003年为2.0%,2004年降为-0.2%。由于储蓄率低,美国若干年来靠外资流入弥补。据报道,近两年为弥补逆差和美国向海外投资,每年大约流入6000-7000亿美元。美国所欠外债已达13万亿美元。美国外债以年终净国际投资(NlIP) 计算,2003年占GDP的24%,到2014年将占64%,2004年到2014年利息负担将上升到GDP的1.7%,相当于2004年美元值的2500亿美元。如此巨额外债将来一遇风吹草动,必将对美国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困难。
二、争端对策
美国自70年代实行浮动汇率之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对如何解决经常账户赤字问题,经济学界形成两大派。其一是依赖市场自由调节,其二是应进行适当的干预。
市场自由调节派认为,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应集中精力专门从事国内政策的调节,而让市场调节国际收支形成最优组合。这种组合反映了每个国家经济发展前景的市场观点,也反映了政府对策对市场的看法。所以政府应该忘记经常帐户的问题而专门从事国内政策的健全
发展。
他们认为如果政府过度关注当前经常账户逆差,说明政府对市场机能缺乏信心。他们进而说明市场机制——特别是汇率运动,在调节经常账户过程中的作用、效率及顺畅功能,他们针对汇率配置与经常账户不平衡的调整过程指出,过去汇率波动幅度大,会造成资源错配,但最终波动逆转会使错配的资源又调整矫正。逆差如果持久,而矫正过程会引起金融混乱等问题。利率和汇率波动的确很快,但投资者会保护自己,当前金融工程会做出许多抵消和对冲(hedging)作用。而且当前美国经济发展前景好,通胀率低,鼓励国外投资,即使美元贬值也不会引起持续的通胀。人们怀疑政府是否有能力判断什么是正确汇率而加以干预,政府判断未必比市场调节强,他们还指出很多经济学家错误地低估了市场机制的矫正能力。此外,1985年后美元急剧贬值并未搅乱市场,也末出现人们担心的“崩溃式猛烈着陆”。
适当的干预派认为,经常账户不平衡,从国民账户而言,对应于国内产出和消费,这是没问题的,问题不在于相对应而是调整过程的牵连。首先,长期经常账户与之相连的美元或升或降会伤害某些贸易工业,对美国某些地区形成劳工转业,增加
成本,使美国的贸易收支调整困难而拖延。同时调整机制必须受到国内政策的支持,但是实施这种政策也困难重重。所以经常账户不平衡往往与国内实际经济不平衡相。其次,经常账户不平衡的“持久性”在缺乏正确政策支持下会导致金融混乱和世界衰退。经常账户逆差相当于净国外金融地位变化,即增加他国对本国的净债权。这又通过净金融收入的国际资本流动反馈到经常账户。如果逆差大而持久就会有净利息流出流进该国,并涉及到经济增长率,这种调整过程会像滚雪球一样,引起金融混乱。尤其是大国,如美国,持续逆差会引起他国金融资产组合的转移。国外金融资产持有者如果所持的金融资产收益增进,会增加其债权持有。如果逆差国家实际经济增长不比其他国家强,这种增进就要求其调整利率和汇率。其结果出现逆差国的高利率和弱货币美元,如无他国国内刺激其经济增长,最终会形成世界衰退和美国加速物价上涨,进一步搅乱金融市场,从而出现“崩溃式着陆”,美元会更加错置。再次,经常账户长期逆差会引起政府和国会采取保护贸易措施。美国过去的
说明很难抑制保护主义压力,而且一旦实施保护措施很难取消。最后,80年代里根政府双赤字及美元贬值是经过多国首脑在广场会议协议解决的,所以应该采取各国协调宏观经济政
策和货币政策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
严重的双赤字及美元贬值引起美国国内各界各大报刊的关注和争论,他们认为美国双赤字会持久下去,美元也会持续下跌,美国政府减少财政赤字靠不住,因为目前政府还在减税,在阿富汗及伊拉克进行战争消费浩大,而且今后几年布什政府还将在医疗
和退休金等社会保障方面有大量开支,有人估计可能占财政支出的一半。大多数主流经济学家甚至IMF和OEDC当局都不同程度地同意这派主张,他们主张适当干预。
美国联储虽然承担国家货币政策但不直接负担外汇政策,不过他们赞成美元有序贬值和
减少财政赤字,而布什也承诺到2009年预算赤字将减少一半。
2005年以来对解决美国双赤字的问题又有一些新的议论:
一是2005年美国经常帐户赤字已达8000多亿美元,而预算赤字加上战争费用仍达4000
多亿美元。许多主流经济学家认为看来这将长期化,今后每年仅帐户逆差就要10000亿美元以上,而且一旦发生外资流入减少或撤出,将使美国和世界经济遭受灭害。美元须贬值2/3到90%,至少先贬20—25%,使赤字达3%GDP,方可维持软着陆,另外应大力减少预算赤字。
二是一些人士认为只靠美元汇率贬值效果不够。汇率变动有多种原因,多种后果,关系复杂,涉及国民收入、利率差别、通货膨胀差别,以及财政货币政策。靠汇率解决只是短期有效,长期而言应从根本解决问题即(1)增加
(2)增加储蓄(3)欧日等发达国家增加对美国进口需求。此外Eu-ropean Forecasting Network认为,美国实际上有三大逆差,即经常帐户逆差、预算赤字和家庭消费逆差。据报道,美国进口的消费品(除食物和汽车外)2004年占到贸易逆差50%,家庭逆差主要来自房屋抵押和通过共同基金买的股票。因此负债大于收入,储蓄较少而成为负数。美国企业近年来负债少,有时还有盈余。建议(1)房价下降10%,增加对资产的风险津贴,压低股价10%。这样可使私人储蓄增加。(2)加税和降低财政赤字,增加政府储蓄,至少减少负储蓄。(3)欧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亚洲货币升值而由美国增加进口。
三是有些人士认为美国双赤字反映了全球经济不平衡,所以应由有关国家协议解决。一些人士主张可由“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四国协议解决。G7今年开会也认为美国双赤字会影
响世界经济和金融,应协商解决。2006年联合国在《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指出,美国经常帐户赤字继续攀升,外债增加,迟早会使外国投资者丧失信心,导致美元大幅度下跌,引起无序竞争。美元大幅度下跌来减少赤字是不可取的,会给许多国家带来财政损失,也使投资者对美元失去信心。要减少全球经济失衡带来的混乱,调整风险,主要经济大国之间应进行政策协调,由IMF加以督导。
四是2005年以来,布什政府对待双赤字问题有若干变化。2005年经济增长较快,美元升值13%。外资陆续流入,他们认为赤字不必通过美元贬值,而是通过减税使经济增长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