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及复习
统计原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统计原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社会现象B. 自然现象C. 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D. 经济现象答案:C2. 下列哪个不是统计数据的来源?A. 人口普查B. 抽样调查C. 实验设计D. 个人猜测答案:D3. 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指标是?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极差答案:C4. 以下哪个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A. 众数B. 中位数C. 均值D. 方差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统计图表?A. 条形图B. 饼图C. 散点图D. 流程图答案:D6.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0, 1)B. [-1, 0)C. [-1, 1]D. (-∞, +∞)答案:C7. 以下哪个是参数估计的方法?A. 点估计B. 区间估计C. 点估计和区间估计D. 以上都是答案:D8. 假设检验的零假设通常表示什么?A. 研究者想要证明的假设B. 研究者想要拒绝的假设C. 研究者认为不可能的假设D. 研究者认为可能的假设答案:B9. 以下哪个是时间序列分析的用途?A. 预测未来趋势B. 确定变量间的关系C. 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D. 以上都是答案:A10.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分析软件?A. ExcelB. SPSSC. R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统计学中的总体和样本的区别。
答案: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总体具有无限性,样本具有有限性。
总体参数是固定的,而样本统计量会因抽取的样本不同而变化。
2. 解释什么是正态分布,并说明其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答案: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概率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呈钟形曲线,也称为高斯分布。
正态分布在统计学中非常重要,因为许多统计方法和理论都建立在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之上,如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
3. 描述什么是抽样误差,并解释其产生的原因。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a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a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描述数据B. 推断数据C. 描述数据和推断数据D. 预测数据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A. 总体B. 样本C. 变量D. 函数答案:D3. 以下哪种图形不适合表示分类数据?A. 条形图B. 饼图C. 直方图D. 散点图答案:D4. 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中,哪个不受极端值影响?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所有选项答案:B5. 以下哪个统计量用于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A. 均值B. 方差C. 标准差D. 所有选项答案:D6.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到1B. 0到1C. 0到2D. -2到2答案:A7. 以下哪个测试用于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均值的差异?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卡方检验D. 回归分析答案:A8. 以下哪个统计图用于展示变量之间的关系?A. 直方图B. 饼图C. 散点图D. 条形图答案:C9. 以下哪个是时间序列分析的目的?A. 描述数据B. 预测未来C. 推断数据D. 所有选项答案:B10.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假设检验的步骤?A. 提出假设B. 收集数据C. 计算检验统计量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描述数据分布形状的图形?A. 直方图B. 箱线图C. 散点图D. 饼图答案:A, B2.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的参数估计方法?A. 点估计B. 区间估计C. 回归分析D. 假设检验答案:A, B3. 以下哪些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A, B, C4. 以下哪些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A. 方差B. 标准差C. 极差D. 均值答案:A, B, C5.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A. 移动平均B. 指数平滑C. 回归分析D. 季节性分解答案:A, B,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什么是统计学中的总体和样本?答案: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用于代表总体进行研究。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 )A.调查法、汇总发、预测法 B .调查法、整理法、分析法C .大量观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D .时间数列法、统计指数法、回归分析法2.对统计数据建立某种物理的度量单位的亮度层次是( )A .定类尺度B .定序尺度C .定距尺度D .定比尺度3.调查单位是( )A .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B .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C .调查项目和指标的承担者D .基层企事业单位4.对连续变量分组,最大值所在组下限为10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750,则最大值所在组的组中值为( )A .1100B .1200C .1250D .15005.某商场2006年彩电销量为10000台,年末库存100台,这两个绝对指标是( )A .时期指标B .时点指标C .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D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6.下列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是( )A .我国人口密度为135人/平方公里B .某年我国钢产量为日本的80%C .2006年我国GDP 比上年增长9%D .2006你我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12000元7.在抽样调查中,抽取样本单位必须遵循( )A .可比性原则B .同质性原则C .准确性原则D .随机性原则8.样本容量与抽样误差的关系是( )A .样本容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大B .样本容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小C .样本容量越小,抽样误差越小D .两者没有关系9.对500名大学生抽取15%的比例进行不重置抽样调查,其中优等生为20%,概率为95.45%(t=2),则优等生比重的抽样极限误差为( )A .4.26%B .4.61%C .8.52%D .9.32%10.当一个变量变化幅度与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幅度基本上是同等比例时,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 )A .函数关系B .复相关关系C .线性相关关系D .非线性相关关系11.已知x ,y 两个变量, 2010,8,x y xy σσση=== ;则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数可知,x 与y 之间存在着( )A .高度正相反B .显著正相反C .低度正相反D .微弱正相反12.三个或三个以上变量的相关关系是( )A .单相反B .复相关C .偏相关D .正相反13.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各个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A .之和B .之差C .之积D .之商14.下列指数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 .价格指数B .平均工资指数C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D .销售量指数15.统计指数划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依据是指数的( )A .说明的是总体还是构成单位的数量变动B .反映时间状况C .编制方法D .反映指标性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6.统计的职能有( )A 、信息职能B 、咨询职能C 、监督职能D 、分析职能E 、决策职能17.在调查过程中,产生登记误差的原因有( )A 、测量B 、记录C 、计算D 、填报E 、抽样18.下列计算相关系数公式中,正确的有( )A 、xy x y σσσ B1()()x x y y --∑C、()()x x y y --Dn xy x y-E 、2222()()n xy x y n x x n y y -⎡⎤⎡⎤--⎣⎦⎣⎦∑∑∑∑∑∑∑19.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有( )A 、时间长短可比B 、总体范围可比C 、指标名称可比D 、指标内容可比E 、指标的计算方法可比20.某地区全部商品的零售价格指数今年为去年的112%,这是( )A 、综合指数B 、数量指标指数C、质量指标指数D、总指数E、个体指数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21.政治算数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其代表作的问世,成为统计学诞生的标志。
(完整版)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期末复习题(答案仅供参考)一、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或错误的符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
)1.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 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 )4. 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5.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6.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7. 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9.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10. 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11. 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12. 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13. 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14. 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15. 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16.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17. 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 )18. 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19. 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20. 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1(附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1(附答案)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3分)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B.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C.确定调查单位D.确定调查时限2.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3分)A.作用不同B.灵活方式不同C.组织方式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3.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
(3分)A.数量特征和客观规律B.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C.数量关系和认识客体D.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4.在一般情况下,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3分)A.商品销售量、平均工资水平B.商品销售量、职工人数C.单位商品销售价格、职工人数D.单位商品销售价格、平均工资水平5.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3分)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6.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3分)A.企业按年产能力分组B.人口按年龄分组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D.产品按品种分组7.抽样误差是指()。
(3分)A.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B.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D.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8.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下述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3分)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调查B.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C.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9.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
(3分)A.逐年增加B.逐年减少C.保持不变D.无法做结论10.某市工业企业2011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零售业在2012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3分)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11.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5%,这个指标是()。
统计学原理期末总复习

感谢观赏
THANK FOR YOU WATCHING
演讲人姓名
祝各位同学考试取得好成绩!
在4000件成品中按不重复方法抽取200件进行检查,结果有废品8件,当概率 为0.9545(z =2)时,试估计这批成品废品量的范围。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
在某乡2万亩水稻中按重复抽样方法抽取400亩,得知平均亩产量为609斤, 样本标准差为80斤.要求以95.45%(z=2)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乡水稻的平均 亩产量和总产量的区间范围。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2
单选题:6×2=12分
3
多选题:4×2=8分
1
题型比例
6
计算题:2×15+20=50分
5
简答题:2×10=20分
4
判断题:5×2=10分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卷面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可带计算器。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
题型1:单选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
题型2:多选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
题型3:判断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
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 (见学习指导书P124简答题第一题)
题型4:简答
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见学习指导书P135 简答题第一题。
商品规格
销售价格(元)
各组商品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重(%)
甲 乙 丙
20-30 30-40 40-50
20 50 30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前总复习题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前总复习题《统计学原理》期末考前总复习题⼀、填空题1、统计的职能是、、。
2、钢产量和⼈⼝数对⽐,属于相对指标。
3、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即有名数和。
4、已知某产品产量1996年与1995年相⽐增加了5%,1997年与1995年相⽐增长10%,则1997年与1996年相⽐增长了。
5、统计总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
6、在⼈⼝总体中,总体单位是,“⽂化程度”是标志。
7、时期指标的数值⼤⼩与时期长短。
8、总量指标的数值随着的⼤⼩⽽增减。
9、时点指标的数值⼤⼩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10、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从相关因素的个数看,可分为和;从相关的形式看,可分为和。
11、某公司⽣产三种型号的轿车,产量分别为1200辆,6000辆和2000辆,为检验该公司的产品质量,现⽤分层抽样的⽅法抽取46辆进⾏检验,这三种型号的轿车依次应抽取、、辆。
12、某⼈在计算⼀个样本⽅差时,有算式:)(54631696122-+++=x σ,(样本各数据均是10以内的⾃然数)由此算式可知:平均数是;式中x = ;样本⽅差2σ= 。
13、统计调查按组织⽅式不同,可分为和。
14、中位数是位于数列位置的那个标志值;众数是在总体中出现次数的那个标志值。
中位数和众数也可称为平均数。
15、已知某数列各值的平均数为7,各值平⽅的平均数为65,则该数列的标准差系数为。
16、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和。
17、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和。
18、某同学在⽤电脑计算平均数时,将1、2、3、--------n 个数输⼊后,电脑上出现了输⼊了)1(-n 个数,其平均值为7535,则该⽣少输了的数为。
19 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20、已知某数列的平均数为2600,标准差系数为30%,则该数列的标准差为。
21、若以相同的⼈民币在物价下跌后多购商品15%,则物价指数为。
22、分⼦分母有可能互换的相对指标有、、。
23、通过调查宝钢、鞍钢、武钢等⼏个⼤型钢铁企业,以了解我国钢铁⽣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式是。
统计原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统计原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学中的总体是指:A. 所有可能的样本B. 研究对象的全体C. 研究对象的一个样本D. 研究对象的一部分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描述统计的内容?A. 集中趋势B. 离散程度C. 相关性D. 概率分布答案:C3. 标准差是衡量数据:A. 集中趋势的指标B. 离散程度的指标C. 相关性的指标D. 正态分布的指标答案:B4. 以下哪个不是参数估计的方法?A. 点估计B. 区间估计C. 回归分析D. 假设检验答案:C5. 抽样分布是指:A. 总体的分布B. 样本的分布C. 样本统计量的分布D. 样本数据的分布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什么是统计学中的样本?请简述其重要性。
答:样本是总体中的一部分,用于代表总体进行研究。
样本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我们可以对总体进行推断,从而在不研究整个总体的情况下,了解总体的特征。
2.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是什么?答:描述统计关注的是对数据集的描述,包括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等,而推断统计则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3. 请解释什么是正态分布,并简述其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答: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概率分布,其形状呈现为对称的钟形曲线,也称为高斯分布。
正态分布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在于,许多统计方法和理论都建立在数据符合或近似符合正态分布的假设上。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某班级有50名学生,他们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10分。
如果随机抽取一名学生,求这名学生成绩高于90分的概率。
答:首先,我们需要计算这名学生成绩的标准分数(Z分数),计算公式为:Z = (X - μ) / σ,其中X是学生的成绩,μ是平均成绩,σ是标准差。
将90代入X,80代入μ,10代入σ,得到Z = (90 - 80) / 10 = 1。
然后,我们查找标准正态分布表,找到Z分数为1对应的累积概率,这个概率大约是0.84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及复习一、统计学原理考核要求统计学原理是中央电大统开课,根据中央电大的规定,该课程的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内容包括4次作业、在线测试以及小组学习、自学笔记等。
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
二、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类型及结构1、判断题:10分。
考核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2、单项选择题:14分。
考核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应用。
3、多项选择题:8分。
考核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应用。
4、简答题:18分。
考核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5、计算题:50分。
考核对基本计算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能力。
三、期末考试形式及答题时限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答题时限为120分钟;可以携带计算器。
四、各章复习内容期末复习资料:教材、学习指导书习题、作业第一章统计总论1、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4、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标志表现、变异与变量、统计指标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理解以上几个概念,能够结合实际资料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5、国家统计兼有的职能。
第二章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基本要求2、统计调查的种类3、统计调查方案的构成内容(包括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的含义)4、统计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理解各种调查方法的概念、特点及应用条件。
(给出实际资料能区分)5、调查误差的种类第三章统计整理1、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方法2、统计分组的概念、种类(按分组的任务和作用分、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单项式分组及组距式分组、组限(下限和上限)、组中值等的含义。
)3、统计分组的关键(统计整理的关键)4、统计分组的方法:品质分组方法和变量分组的方法。
能够根据实际资料选择正确的标志进行分组。
5、分配数列的概念、构成及编制方法。
能够根据实际资料编制变量分配数列(计算题)。
在正确掌握有关分组的知识的前提下,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准确的进行资料分组和数列的编制。
一定要掌握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的方法。
在编制变量分配数列的时候,对组距式数列要同时会组距、组中值的计算,直接关系到平均指标的计算。
例: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57 89 49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8167 81 54 79 87 95 76 71 60 90 65 7672 7086 85 89 89 64 57 83 81 78 87 72 61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组方法的类型;分析该班学生考试情况。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是数量标志。
分组方法是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分组,而且是开口式分组。
该班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形态。
6、统计表的结构和种类第四章综合指标1、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和计量单位。
能够根据实际指标区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2、相对指标的概念、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和相对指标的种类。
相对指标包括: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掌握各种相对指标的涵义、计算方法,能够根据实际资料进行计算分析。
(掌握特点选择判断)3、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本章介绍的平均指标包括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掌握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根据实际资料进行计算分析(计算题,见指导书P174.18或20或21)。
加权调和平均数是平均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他和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不同只是计算时使用了不同的数据。
也就是说无论是加权算术还是加权调和,都在平均数计算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二者采用的不同数据。
比如计算平均单位成本,应该是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总成本平均单位成本=总产量如果已知的资料是分子,总成本,应该用加权调和平均数,如果是分母总产量,则应该用加权算术平均数。
试计算该公司1999年甲种自行车的平均单位成本。
解:根据上面讲的内容来看,分析本题的资料,是分组数列,应该是用加权算术或加权调和来计算,再进一步分析,已知的是产量,需要通过计算找出总成本,然后进行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另外还有权数选择问题,题目中有两个次数,企业数和各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根据我们以前讲的权数的选择依据来看,应该以各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为权数,同时权数是以比重的形式出现的,所以最后定下来是加权算术的第二种计算公式。
平均单位成本 22515.025045.023040.0210=⨯+⨯+⨯=∑⋅∑=ffx x (元/辆) 例:某公司50个企业,生产同种产品,某月对产品质量进行调查,得资料如下:要求:计算该产品的平均合格率。
该产品的平均合格率%14.8514000011920095.03420085.05950075.025500342002950025500==++++=∑∑=x m m x4、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变异指标包括: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掌握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能够根据实际资料进行计算分析(计算题)。
标准差反映了所有变量值与平均数的平均差异,而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均值之比,可以消除数据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的影响,如果题目里问到谁的平均水平更有代表性或谁更具有推广价值一类的问题,那一定是需要计算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并用标准差系数的大小来进行最后的判定。
例:有两个班参加统计学考试、甲班的平均分数81分,标准差9.9分,乙班的考试成绩资料如下:要求:(1 (2)比较哪个班的平均分数更有代表必。
(1)75==∑∑fxf x 分 ()∑∑2-=σf f x x =9.80分(2)%22.12=819.9=σ=x v 甲%07.13=758.9=σ=xv 乙 <甲v 乙v 甲班平均分数代表性强第五章 抽样估计1、抽样推断的概念、特点、和内容。
2、有关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
(总体和样本、参数和统计量、样本容量和样本个数、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3、抽样误差的一般概念及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
4、抽样平均误差的含义及抽样平均数平均误差的计算方法和抽样成数平均误差的计算方法。
5、抽样极限误差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6、抽样误差概率度的含义及确定方法。
熟记:1=t %27.68)(=t f ;2=t %45.95)(=t f ;3=t %73.99)(=t ft=1.64 f(t)=90 % t=1.96 f(t)=95 %7、总体参数优良估计的标准。
8、总体参数区间估计的要素 (必须同时具备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三个要素)及估计方法。
能够根据实际样本资料对总体平均数或总体成数进行区间估计。
例:某单位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40名职工,对其业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资料如下: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9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1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7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按成绩分成以下几组: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并根据分组整理成变量分配数列;(2)根据整理后的变量数列,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3)若其它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范围缩小一半,应抽取多少名职工?解:这道题就可以说是一道综合题目,它同时要用到第三、四及本章的所学内容。
(1)根据抽样结果和要求整理成如下分布数列:40名职工考试成绩分布(第三章分组和变量数列的编制) 考试成绩(分) 职工人数(人) 比重(%) 60以下 3 7.5 60-70 6 1570-80 15 37.5 80-90 12 30 90-100 4 10 合 计 40 100(2)根据次数分配数列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第四章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774095485127515656553分=⨯+⨯+⨯+⨯+⨯==∑∑fxf x34.367.1267.14054.10(54.10404440)(2=⨯==∆=====-=∑∑x x x t n ffx x μσμσ分)全体职工考试成绩区间范围是: 下限=分)(66.7334.377=-=∆-x x上限=(分)3.8034.377=+=∆+x x即全体职工考试成绩区间范围在73.66—80.3分之间。
(3)159)234.3(54.10222222≈⨯=∆=xt n σ(人)例:外贸公司出口一种茶叶,规定每包毛重不低于100克,现用不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的1%进行检验,其结果如下:试以99.73%(t=3解:之间装合格率在的概率保证这批茶叶包可以以即抽样平均误差样本合格率%7.83~%3.56%73.99%7.83~%3.56137.07.0137.00456.030456.0%)11(100)7.01(7.0)1()1(%70100701±=∆±=⨯==∆=--=--====p p p p p t N n n p p n n p μμ第七章 相关分析1、相关分析的一般概念、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概念和区别(举例判断)和相关的种类(按相关程度分、按相关方向分、按相关形式分、按影响因素多少分)。
2、相关系数的作用、性质和计算方法。
能够根据实际资料采用计算相关系数的简化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3、回归分析的概念、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方程参数a 、b 的含义。
能够根据实际资料配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利用方程对因变量进行估计。
本章的计算主要是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公式的变化不大,记住相应的公式就可以了。
但有两点注意:1、相关系数计算可以用简化公式,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计算及计算结果说明什么问题;2、建立直线回归方程要知道方程中的两个参数的含义,尤其是回归系数所代表的含义。
例:根据5位同学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时间与成绩分数计算出如下资料: n=5 ∑x =40 ∑y =310 ∑x 2=370 ∑y 2=20700 ∑xy =2740试: (1)编制以学习时间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2)计算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解释相关的密切程度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