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3课《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植物的茎》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植物的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植物的茎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植物的茎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方式,了解植物茎的作用,从而认识到植物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的茎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不同植物茎的形态和生长方式;3.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植物茎的形态和结构;4.了解植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不同植物茎的形态和生长方式。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植物的根和叶,对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还不太清楚,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实物展示。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老师出示几张植物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些植物的名称。
2.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根和叶有什么作用?第二环节:讲解新课1.植物的茎是什么?老师:大家知道植物的茎是什么吗?(等待学生回答)植物的茎是植物的主干,它可以把根和叶连接起来,让植物的水分和养分得以传输。
2.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
老师:植物的茎一般由皮层、木质部和髓部组成。
皮层是植物茎最外层的一层,它可以保护植物内部的组织不受伤害。
木质部是植物茎的中间部分,它可以提供植物的支撑和稳定。
髓部是植物茎的内部部分,它可以储存植物的养分和水分。
3.不同植物茎的形态和生长方式。
老师:不同的植物茎有不同的形态和生长方式。
比如,竹子的茎是空心的,可以用来制作家具和工艺品;马铃薯的茎是地下的,可以储存大量的养分;西瓜的茎是蔓状的,可以爬到其他植物上。
第三环节:实物展示1.老师出示一些植物的茎,让学生观察、比较和描述它们的形态和结构。
老师:现在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植物的茎,请大家仔细观察、比较和描述它们的形态和结构。
(出示不同的植物茎,比如竹子的茎、马铃薯的茎、西瓜的茎等)2.让学生亲自触摸和感受植物的茎,了解植物茎的质地和硬度。
老师:现在请大家来触摸一下这些植物的茎,感受一下它们的质地和硬度。
《植物的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植物的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植物的茎》是小学生学习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植物的茎,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认识不同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样化的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作业设计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植物的茎的定义和功能;(2) 认识不同植物茎的结构特点;(3) 掌握植物茎的生长发育过程。
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2)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意识。
三、作业设计内容1. 任务一:茎的观察要求学生观察身边不同的植物,找出植物的茎,描述茎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特点,并绘制茎的结构图。
2. 任务二:茎的功能分析让学生了解植物茎的功能包括支撑植物、输送水分和养分等,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植物,分析它的茎的主要功能,并用图片或文字形式展示。
3. 任务三:茎的生长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条件下植物茎的生长情况,如添加不同浓度的营养液或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4. 任务四:茎的手工制作让学生用不同材料制作植物的茎模型,如用纸板、麦片盒等制作植物的茎,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加深对植物茎结构的认识。
四、作业设计流程1. 课前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形式引入植物的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任务展示:教师介绍本次作业设计的任务内容和要求,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和探究的内容。
3.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可以小组合作或个人独立完成。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他们完成的作品,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想法。
5. 总结回顾: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次作业设计的学习收获和心得体会。
五、评价方法1. 观察记录:评价学生对植物茎的观察描述和结构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对植物茎功能的分析和展示的逻辑性和深度。
《植物的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植物的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植物的茎是植物体的支持结构,它起着支持、传导水分和养分以及贮藏养分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植物茎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设计目的:1. 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3. 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三、设计内容:1. 植物茎的结构: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植物茎的主要结构,如皮层、木质部和髓部等;2. 植物茎的功能: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植物茎的主要功能,如支持植物体、传导水分和养分、贮藏养分等;3. 植物茎的分类: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茎的形态和特点,如块茎、匍匐茎、地下茎等;4. 植物茎的利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植物茎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食用植物茎、药用植物茎等。
四、设计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茎的外部结构,比较不同植物茎的形态差异,并记录观察结果;2. 实验测定植物茎的含水量和硬度,分析不同植物茎的水分含量和硬度的关系;3. 制作植物茎的模型,标注主要结构,并介绍其功能和分类;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植物茎的利用方式,并展示成果。
五、设计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观察和描述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植物茎相关问题;3. 学生能够展示植物茎的模型,并介绍其功能和分类;4.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六、设计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还能够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对植物的兴趣,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本次设计还注重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是一次富有意义的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一、课程背景本节课将主要围绕植物的茎展开,通过深入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功能和不同类型的茎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植物组织结构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小学科学《植物的茎》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植物的茎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植物茎的结构,了解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植物茎的结构,了解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
(2)用水泡软的植物的茎(多个)、放大镜、刀片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视频引入课题(插入视频:欣赏类《形态各异的茎》)老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植物的叶可以制造养料,那么植物根吸收的水分与叶制造的养料是如何运输到植物身体各部分的呢?(学生回答:植物的茎)老师:没错,这些水分和养分正是通过植物的茎运输到植物各处,那同学们知道植物的茎中有什么结构使得植物的茎可以吸收水?(学生回答猜测)老师:那么同学们我们就一起怀着疑问,一起来探究一下《植物的茎》(板书课题)。
(二)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老师:同学们,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的茎是否真的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一下呢?(学生回答)老师:想要直观地验证茎的输水作用,就要让茎运输的水分能够被我们直观地观察到,老师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将新剪下的植物的带叶的茎,插入放有红墨水的水中,放在太阳下照射3~4个小时,红色的水被植物吸收,就可以在幼嫩的茎和叶脉中观察到,那老师这里有一株在课前做好的植株,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植株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学生回答)老师:没错,我们可以在植物的茎和叶上看到丝丝的红色,这正证明了植物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三)茎的结构老师:验证了植物茎运输水分的作用,那么茎的什么结构使得它能够运输水分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茎的内部结构吧。
《植物的茎》作业设计方案

《植物的茎》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植物的茎的结构和功能;b. 掌握植物茎的分类和特点;c. 理解植物茎在生长发育和物质输送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a. 能够观察、描述和比较不同种类植物的茎结构;b. 能够进行实验和观察,探究植物茎的功能。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意识;b.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2. 植物茎的分类和特点;3. 植物茎在生长发育和物质输送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通过展示不同种类植物的茎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加深对植物茎结构的理解;2. 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自观察、测量和记录植物茎的特点,探究茎在水分和养分运输中的作用;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或制作展示板,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种类植物的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讲解:介绍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包括主茎、侧枝、节、节间、叶腋等部位的特点;3. 实验:设计观察植物茎切面的实验,让学生自行取样制作茎的切片,观察茎的内部结构;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植物茎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如支撑、输送、储藏等功能。
第二课时:植物茎的分类和特点1. 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学生对植物茎结构和功能的理解;2. 讲解:介绍不同种类植物茎的分类和特点,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藤本植物等;3. 实验:设计观察不同种类植物茎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茎的特点;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植物茎的适应生存环境的特点,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
第三课时:植物茎的生长发育和物质输送1. 复习:复习植物茎的结构、功能和分类,巩固学生的知识;2. 讲解:介绍植物茎在生长发育和物质输送中的作用,如水分、养分的运输和储存;3. 实验:设计观察植物茎水分运输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茎在水分输送中的作用;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植物茎的重要性和作用,加深对植物茎的理解和认识。
科学植物茎教案5篇

科学植物的茎教案5篇随着新学期的开头,为了做好教学工作,信任老师肯定都提前制定教案了,教案是老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提早完成的书面表达,以下是范文社我细心为您推举的科学植物的茎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植物的茎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4、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活动预备: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
(四人一组)3、试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
(黑土、黄土、白土、红土)6、一袋泥土。
活动过程: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1、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争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知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
)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觉有什么?(空气)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珍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养分。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养分。
有了养分,幼儿仿照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13 植物的茎 课件1

不同植物的茎形 态各异,如木棉、松 树的茎挺拔,豌豆, 草莓的茎细长柔软。
二、讲授新课
(二)观察茎的形态
观察更多植物的茎
1.直立茎
二、讲授新课
(二)观察茎的形态
2.匍匐茎
二、讲授新课
(二)察茎的形态
4.攀援茎
二、讲授新课
(二)观察茎的形态
再见
粤教版
第3单元 植物的身体
13 植物的茎
一、导入新课
益母草!
一、导入新课
观察这些茎有什么不同?
二、讲授新课
(一)茎上长着什么?
植物的茎
茎是植物的一种 主要器官。茎把各部 分连成一个整体。
二、讲授新课
(一)茎上长着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一)茎上长着什么?
茎上长着 叶子、花、果 实等等。
二、讲授新课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3植物的茎(教学课件)

发现
圆柱形
缠绕茎
豌豆
发现
圆柱形
攀援茎
课堂小结
1、知道了茎上长着果实、叶、花 2、了解了茎常见的形态和生长方式 3、了解了茎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回答一下问题
1、茎能够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吗? 2、按照生长方式分类,茎有哪些形态?
3、茎上长着什么?
科学 三年级下册 粤教粤科版
任务
观察以下两种植物的茎,了解植物的茎上分别长着什么?
发现
观察以下两种植物的茎,了解植物的茎上分别长着什么?
果实 叶子 花
细长柔软
任务
观察以下几种植物的茎,了解茎有哪些 常见的形态?
草莓 茑萝松
竹子 豌豆
草莓
发现圆柱形 匍匐茎来自 竹子发现圆柱形
直立茎
茑萝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第13课《植物的茎》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知道植物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基础上,学生对植物的茎进行科学的观察。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不同的途径,观察不同植物的茎,发现植物的茎是有着多种多样的形态的,并认识到植物的茎具有帮助植物体支撑的作用。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第一个活动是“茎上长着什么”,了解茎的位置,通过对茎的观察,发现茎的特点:茎上有节,连接根,还长叶、花和果实;第二个活动有意识地观察和对比几种典型植物的茎,发现茎的几种形态,了解植物的茎对支撑植物、维持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对植物的观察过程中,学生不难发现植物的各种各样的枝条。
然而,学生对茎的观察并不多,对茎的知识储备并不丰富。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枝条进行观察和对比之后,学生对植物的茎就会有更多系统的、多角度的认识。
同时,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逐渐形成植物的茎对支撑植物维持生长有着重要作用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茎的生长方式和不同的形态,知道植物的茎对植物体的支持作用。
2.能根据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3.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对自己的观察和研究进行记录,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4.保持对植物进行持续研究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植物的茎有连接植物各个器官的作用。
2.教学难点:了解茎的不同形态,认识茎对植物的支持作用。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益母草的图片、各种植株的实物或图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植株的实物或图片、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四个小朋友围在十分有趣的益母草旁进行观察。
益母草的形态十分特别,益母草的花和叶子一层层的,好漂亮,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问题:益母草的花和叶子一层层的,好漂亮。
它的茎也像竹子一节节的。
其他植物的茎也是这样吗?
交流:把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它的茎上,并交流观察的发现。
任务:观察益母草,找出茎的位置、特点和形态。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茎上长着什么
出示:桔子的图片。
问题:桔子植株的茎在哪里?
交流:学生利用图片指出桔子的茎在哪里。
问题:茎上都长有哪些器官?植物的茎有相同的特点吗?
活动:分小组观察桔子和李子的植株,发现植物的茎上长着什么?
汇报:学生汇报小组的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发现进行引导和记录。
质疑:植物的叶、花和果实都长在植物的茎上,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出示:植物在土壤部分的图片。
交流:把注意力从地面引导到地下,最终发现茎另一端连接着植物的根部。
小结:植物的茎把植物的根、叶、花和果实支撑起来,对植物起了支持的作用。
问题:在观察的过程中,你发现植物的茎有相同的特点吗?
2.活动2:观察茎的形态
引导:植物的茎粗细不同,形态各异。
观察更多植物的茎,了解茎有哪些常见的生长形态。
出示:草莓、茑萝、竹、荷兰、豆爬山虎、甘薯的茎的图片。
活动:观察这些植物的茎,了解茎有哪些常见的生长形态,并对这些植物的茎进行分类。
要求:引导学生去观察植物茎的生长形态,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
汇报: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描述植物茎的生长形态,有的是匍匐在地,有的是直立生长,有的是缠绕于其他物体之上。
理解:认识匍匐茎、直立茎和缠绕茎等科学名词。
问题:竹子的茎里面是怎样的?
活动:引导学生从生长形态以外的方面去观察植物的茎。
要求:鼓励学生从更多的方面去观察,发现不同植物的茎有许多有趣的特点。
交流:不同植物的茎有许多有趣的特点。
讲述:茎上着生叶的位置叫节,两节之间的部分叫节间;茎顶端和节上叶腋处都生有芽,当叶子脱落后,节上留有痕迹叫做叶痕;大多数种子植物茎的外形为圆柱形,也有少数茎还有其他的形状;在木本植物茎的外形上,还可以看到芽鳞痕,可以看出树苗或枝条每年芽发展时芽鳞脱落的痕迹,从而可以计算出树苗或枝条的年龄等等,这些茎的形态特征可与根相区别。
拓展:茎的这些不同形态,与它们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讨论:学生根据对茎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相关的小组讨论。
小结:植物的茎把植物的根、叶、花和果实支撑起来,让植物更好地维持自身的生存。
课外实践活动:走出课室去观察校园里各种植物的茎,发现茎的更多特点。
七、板书设计
13.植物的茎
(设计者:游月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