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发病机制讲课幻灯片
合集下载
脓毒症和菌血症讲课PPT课件

脓毒症
脓毒症分为高 输出量型和低
输出量型
菌血症根据病 程可分为急性
和慢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菌血症是细菌入血并在其中繁殖引起的全身感染 病因:感染、创伤、烧伤、手术等 发病机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毒素释放,引发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发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等。
案例分析和讨论
案例中的症状、体征及治疗 方案
脓毒症和菌血症的典型案例 介绍
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如何预 防和治疗脓毒症和菌血症
从案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案例总结和启示
脓毒症和菌血症的 案例概述
案例中的诊断和治 疗过程
案例中的经验和教 训
对未来临床工作的 启示
脓毒症和菌血症的最新研究进 展
最新研究成果
口腔卫生: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洗牙。
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
预防感染的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避免接触感染源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感染源的动物、物品或环境 接种疫苗,预防某些特定感染
脓毒症和菌血症的预防
提高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充足 睡眠
接种疫苗:针对特 定病原体的疫苗可 以有效预防脓毒症 和菌血症的发生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接触可能携 带病原体的动物、 人或环境
及时治疗感染: 一旦发现感染症 状,应立即就医 并遵医嘱治疗
保持卫生习惯
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 手部消毒液。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打扫房间,清理垃圾,避免灰尘和细菌滋生。
脓毒症分为高 输出量型和低
输出量型
菌血症根据病 程可分为急性
和慢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菌血症是细菌入血并在其中繁殖引起的全身感染 病因:感染、创伤、烧伤、手术等 发病机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毒素释放,引发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发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等。
案例分析和讨论
案例中的症状、体征及治疗 方案
脓毒症和菌血症的典型案例 介绍
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如何预 防和治疗脓毒症和菌血症
从案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案例总结和启示
脓毒症和菌血症的 案例概述
案例中的诊断和治 疗过程
案例中的经验和教 训
对未来临床工作的 启示
脓毒症和菌血症的最新研究进 展
最新研究成果
口腔卫生: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洗牙。
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
预防感染的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避免接触感染源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感染源的动物、物品或环境 接种疫苗,预防某些特定感染
脓毒症和菌血症的预防
提高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充足 睡眠
接种疫苗:针对特 定病原体的疫苗可 以有效预防脓毒症 和菌血症的发生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接触可能携 带病原体的动物、 人或环境
及时治疗感染: 一旦发现感染症 状,应立即就医 并遵医嘱治疗
保持卫生习惯
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 手部消毒液。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打扫房间,清理垃圾,避免灰尘和细菌滋生。
脓毒症脓毒性休克ppt课件

案例二:腹腔感染导致脓毒性休克
患者情况
一位42岁男性,因急性阑尾炎穿孔 导致腹腔感染,出现脓毒性休克症状 。
治疗方案
立即手术清除感染病灶,术后给予抗 生素治疗、液体复苏等综合治疗措施 。
治疗效果
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最终康复出院。
案干预和综合治疗对于改善预 后至关重要。
脓毒症脓毒性休克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概述 • 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 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预防措施
• 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临床案例分 析
• 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护理与康复
01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常伴随器官功能不全。脓毒 性休克则是指脓毒症引发低血压和组织灌注不足,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的综合 症。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发热、寒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白细胞计数升高等全身 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表现;低血压、意识障碍、少尿等器官功 能不全表现。
诊断标准
根据2016年国际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指南,诊断需满足以下 条件:存在感染;SIRS表现;器官功能不全(如低血压、少 尿等);血培养或组织样本培养阳性。
05 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护理与康复
护理要点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意识状态 和尿量等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给予补充血容量,维持正 常血压和组织灌注。
ABCD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者平卧位,头偏 向一侧,防止误吸。
根据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 ,使用适当的药物纠正酸 碱平衡失调。
《脓毒症》ppt课件pptx

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的心理问题,如严重的焦虑或抑郁症状,可以考虑使用适当的 药物进行治疗。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病 情变化。
家属参与和沟通技巧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家属可以协助患者进行 日常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并在需要时向医护人员反映问症患者机体消耗大,需要给 予合理的营养支持,促进康复。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 免疫力和生活质量,但应根据患 者具体情况制定运动计划。
疫苗接种
建议患者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 菌疫苗等,以预防呼吸道感染和
降低脓毒症复发风险。
06
CATALOGUE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预防措施和自我管理 教育患者如何预防脓毒症的发生,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避免接触感染源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如定 期测量体温、观察症状变化等。
心理评估与干预措施
01
心理评估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他们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以及这些问题对疾病治疗的影响。
02 03
心理干预
根据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如提供心理咨询、 进行心理疏导、实施认知行为疗法等,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增强 治疗信心。
降低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预防:加强对各器 官功能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 现并处理器官功能障碍,防止
MODS的发生。
深静脉血栓预防:鼓励患者早 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必要 时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
栓形成。
应激性溃疡预防:加强对胃肠 道黏膜的保护,使用质子泵抑 制剂等药物预防应激性溃疡的
05
CATALOGUE
对于严重的心理问题,如严重的焦虑或抑郁症状,可以考虑使用适当的 药物进行治疗。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病 情变化。
家属参与和沟通技巧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家属可以协助患者进行 日常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并在需要时向医护人员反映问症患者机体消耗大,需要给 予合理的营养支持,促进康复。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 免疫力和生活质量,但应根据患 者具体情况制定运动计划。
疫苗接种
建议患者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 菌疫苗等,以预防呼吸道感染和
降低脓毒症复发风险。
06
CATALOGUE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预防措施和自我管理 教育患者如何预防脓毒症的发生,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避免接触感染源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如定 期测量体温、观察症状变化等。
心理评估与干预措施
01
心理评估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他们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以及这些问题对疾病治疗的影响。
02 03
心理干预
根据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如提供心理咨询、 进行心理疏导、实施认知行为疗法等,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增强 治疗信心。
降低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预防:加强对各器 官功能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 现并处理器官功能障碍,防止
MODS的发生。
深静脉血栓预防:鼓励患者早 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必要 时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
栓形成。
应激性溃疡预防:加强对胃肠 道黏膜的保护,使用质子泵抑 制剂等药物预防应激性溃疡的
05
CATALOGUE
脓毒血症ppt课件

脓毒症的并发症实质是脓毒症病理生理各阶段过程中的临床表现,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休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深静 脉血栓形成、应激性溃疡、代谢性酸中毒、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直至多器官功能不全。掌握其发病机制有助于更好的防治 其并发症。
23
护理
3、管道护理
脓毒症患者需要留置各种管道,如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CVP及有 创动脉监测管道、漂浮导管等,为保证有效实施液体复苏,必须妥善 固定好各种管道,并保持通畅。患者易出现异常烦躁,导致发生浅静 脉置管脱出、自行拔除了气管插管,导致严重后果。可使用约束带并 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进行预防。
15
治疗
3、血管活性药物:
(1) 如果液体复苏后仍不能使患者的血压和脏器低灌注状态得到改善, 则应给与血管活性药物升压治疗,而如果患者面临威胁生命的休克时, 即使其低容量未被纠正,此时亦应该给予升压治疗。 (2) 对于出现脓毒性休克的病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是首选药物, 此外亦可选择多巴酚丁胺、血管加压素等。 (3) 对于出现心脏低心输出量时,多巴酚丁胺是首选的心肌收缩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处于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情况下(PH<7.15),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效果往往欠佳,需积极纠正酸中毒。
2、肺部护理
患者常伴有肺部感染。在抗炎补液等药物治疗同时进行雾化吸入,及 翻身拍背或运用排痰机使痰液排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定期 吸痰,并密切关注有无痰痂堵塞管道,并及时清理。同时注意观察痰 液的颜色及量并记录。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定期监测呼吸参数,以及 时调查整,良好的肺部护理,有助于患者尽早撤用呼吸机。
5
发病机制
脓毒症的根本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但和以下几方面有关 a) 细菌内毒素 b) 炎症介质 c) 免疫功能紊乱 d) 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 e) 凝血功能紊乱 f) 基因多态性
23
护理
3、管道护理
脓毒症患者需要留置各种管道,如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CVP及有 创动脉监测管道、漂浮导管等,为保证有效实施液体复苏,必须妥善 固定好各种管道,并保持通畅。患者易出现异常烦躁,导致发生浅静 脉置管脱出、自行拔除了气管插管,导致严重后果。可使用约束带并 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进行预防。
15
治疗
3、血管活性药物:
(1) 如果液体复苏后仍不能使患者的血压和脏器低灌注状态得到改善, 则应给与血管活性药物升压治疗,而如果患者面临威胁生命的休克时, 即使其低容量未被纠正,此时亦应该给予升压治疗。 (2) 对于出现脓毒性休克的病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是首选药物, 此外亦可选择多巴酚丁胺、血管加压素等。 (3) 对于出现心脏低心输出量时,多巴酚丁胺是首选的心肌收缩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处于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情况下(PH<7.15),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效果往往欠佳,需积极纠正酸中毒。
2、肺部护理
患者常伴有肺部感染。在抗炎补液等药物治疗同时进行雾化吸入,及 翻身拍背或运用排痰机使痰液排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定期 吸痰,并密切关注有无痰痂堵塞管道,并及时清理。同时注意观察痰 液的颜色及量并记录。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定期监测呼吸参数,以及 时调查整,良好的肺部护理,有助于患者尽早撤用呼吸机。
5
发病机制
脓毒症的根本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但和以下几方面有关 a) 细菌内毒素 b) 炎症介质 c) 免疫功能紊乱 d) 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 e) 凝血功能紊乱 f) 基因多态性
脓毒症、脓毒症休克PPT课件

MODS发生DIC、ARDS、肝、肾及脑功能障碍 及其中的任何组合
死亡
23
脓毒症的诊断
24
2001年华盛顿会议ACCP/SCCM
2001年12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由美国危重病 学会、欧洲加强治疗学会、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美 国胸科学会和外科感染学会等五个欧美学术团体组 织的“国际脓毒症定义会议”, 会议对脓毒症相 关定义的重新认识与评价,制订了脓毒症的诊断标
3
脓毒症与其它严重病症的比较
脓毒症的发生率
脓毒症的死亡率
Cases/100,000
Deaths/Year
300
250,000
250
200,000
200
150,000
150
100,000
100
50,000
50
0
AIDSColonBrea st
CHF
Sever e
0
AIDS
Breast Cancer
AMI
21
临床分期
22
全身感染或脓毒症:疾病的早期,T异常过高或过 低;P增快,R加快;WBC异常、增高或减少
严重脓毒症:全身感染或脓毒症加以下任意一项: ①精神状态异常;②低氧血症;③高乳酸血症; ④少尿
脓毒症休克:脓毒症+血压下降、微循环充盈差, 对输液和(或)药物治疗反应良好
难治性脓毒症休克:脓毒症休克+血压下降、微 循环充盈差持续>1h,需用正性血管活性药物
对婴幼儿,诊断标准是机体炎症反应的体征或症 状再加上 感染,并且伴有发热或低温(直肠温度 >38.5℃或<35℃)、心动过速(低温时可以缺乏)
及至少有意识障碍、低氧血症、血乳酸升高和跳 跃式脉搏4项中1项器官功能改变的提示
死亡
23
脓毒症的诊断
24
2001年华盛顿会议ACCP/SCCM
2001年12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由美国危重病 学会、欧洲加强治疗学会、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美 国胸科学会和外科感染学会等五个欧美学术团体组 织的“国际脓毒症定义会议”, 会议对脓毒症相 关定义的重新认识与评价,制订了脓毒症的诊断标
3
脓毒症与其它严重病症的比较
脓毒症的发生率
脓毒症的死亡率
Cases/100,000
Deaths/Year
300
250,000
250
200,000
200
150,000
150
100,000
100
50,000
50
0
AIDSColonBrea st
CHF
Sever e
0
AIDS
Breast Cancer
AMI
21
临床分期
22
全身感染或脓毒症:疾病的早期,T异常过高或过 低;P增快,R加快;WBC异常、增高或减少
严重脓毒症:全身感染或脓毒症加以下任意一项: ①精神状态异常;②低氧血症;③高乳酸血症; ④少尿
脓毒症休克:脓毒症+血压下降、微循环充盈差, 对输液和(或)药物治疗反应良好
难治性脓毒症休克:脓毒症休克+血压下降、微 循环充盈差持续>1h,需用正性血管活性药物
对婴幼儿,诊断标准是机体炎症反应的体征或症 状再加上 感染,并且伴有发热或低温(直肠温度 >38.5℃或<35℃)、心动过速(低温时可以缺乏)
及至少有意识障碍、低氧血症、血乳酸升高和跳 跃式脉搏4项中1项器官功能改变的提示
脓毒症护理PPT课件pptx

T,可改善患者 营养状况,提高抵抗力。
对症治疗药物
如解热镇痛药、止咳药等,可针对患 者症状进行治疗,提高患者舒适度。
中药辅助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选用具有清 热解毒、扶正祛邪作用的中药辅助治 疗。
05
监测与评估方法
生命体征监测及意义解读
体温
呼吸
脓毒症患者常出现体温异常,持续高温或 低温均可能提示病情恶化。
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
作为感染标志物,其升高程度可反映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
血气分析
了解患者酸碱平衡和氧合情况,指导呼吸支持治疗。
肝肾功能检查
评估器官功能受累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影像学检查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
X线检查
肺部X线可发现肺部感染、肺水肿等并 发症,腹部X线可辅助诊断腹腔感染等
器官功能支持
针对不同器官功能障碍, 采取相应的支持治疗措施 ,如机械通气、连续性肾 脏替代治疗等。
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感染,控制 炎症反应,减轻器官损伤 。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01
02
03
04
深静脉血栓预防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使用间歇 性充气加压装置等物理方法预
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应激性溃疡预防
对于重症患者,可使用质子泵 抑制剂等药物预防应激性溃疡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发热或低体温、心率增快、呼吸急促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异常等全身炎症 反应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多器 官功能障碍等。
分型
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可分为肺部感染 、腹腔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根据病 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脓毒症、重度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
诊断标准与评估
脓毒症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新进展ppt课件

将有益的细胞因子基因导入到患者体内,通过基因表达增强机体的抗炎能力。
基于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基因敲除或抑制技术
通过基因敲除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减少促炎因子的产生或增加 抗炎因子的表达。
基因修饰细胞治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饰患者自身的细胞,增强细胞的抗炎和组织修 复能力。
基因治疗策略的优化与联合应用
结合其他治疗策略,如免疫治疗和细胞因子治疗等,以提高脓毒症 的治疗效果。
长期影响
02
03
经济负担
脓毒症可能导致身体虚弱、免疫 系统受损,增加患者发生其他疾 病的风险。
脓毒症的治疗费用高昂,给患者 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02 脓毒症发病机制研究
感染与炎症反应
01
感染是脓毒症发生的主要诱因 ,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等感染 后,引发机体炎症反应,导致 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在脓毒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诱 导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和免疫抑制。
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炎症反应的级联放大,进一步加重组 织损伤和器官功能衰竭。
免疫系统与脓毒症的关系
免疫系统在脓毒症中发挥关 键作用,过度激活的免疫反 应可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功
能衰竭。
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 粒细胞等在脓毒症中发挥重 要作用,通过释放炎症介质 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
培训医护人员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 脓毒症的认知和诊治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脓毒症防治研究的发展
共享研究成果
各国研究者共享研究成果和数据,促进全球 脓毒症防治研究的进展。
合作开展临床试验
合作开展临床试验,加速新药研发和治疗方 法的应用。
基于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基因敲除或抑制技术
通过基因敲除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减少促炎因子的产生或增加 抗炎因子的表达。
基因修饰细胞治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饰患者自身的细胞,增强细胞的抗炎和组织修 复能力。
基因治疗策略的优化与联合应用
结合其他治疗策略,如免疫治疗和细胞因子治疗等,以提高脓毒症 的治疗效果。
长期影响
02
03
经济负担
脓毒症可能导致身体虚弱、免疫 系统受损,增加患者发生其他疾 病的风险。
脓毒症的治疗费用高昂,给患者 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02 脓毒症发病机制研究
感染与炎症反应
01
感染是脓毒症发生的主要诱因 ,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等感染 后,引发机体炎症反应,导致 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在脓毒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诱 导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和免疫抑制。
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炎症反应的级联放大,进一步加重组 织损伤和器官功能衰竭。
免疫系统与脓毒症的关系
免疫系统在脓毒症中发挥关 键作用,过度激活的免疫反 应可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功
能衰竭。
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 粒细胞等在脓毒症中发挥重 要作用,通过释放炎症介质 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
培训医护人员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 脓毒症的认知和诊治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脓毒症防治研究的发展
共享研究成果
各国研究者共享研究成果和数据,促进全球 脓毒症防治研究的进展。
合作开展临床试验
合作开展临床试验,加速新药研发和治疗方 法的应用。
脓毒血症教学演示课件

家属参与和沟通技巧
家属参与的重要性
向家属强调他们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 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必要的情感和生活支持 。
家属沟通技巧培训
对家属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包括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 通、如何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情绪、如何给予患者支持和鼓 励等方面的技巧,以提高家属的照护能力。
家属心理支持
关注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 辅导,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压力,以更好地照顾和支持患 者。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诊断困难
脓毒血症的症状多样且非特异性 ,使得早期诊断困难,容易误诊
或漏诊。
治疗手段有限
目前脓毒血症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 生素和对症治疗,缺乏特效药物。
合理应用抗生素
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 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
加强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提 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对于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应 积极治疗原发病,降低脓毒血
症的发生风险。
处理方法探讨
抗感染治疗
液体复苏治疗
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 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注意监 测患者的感染指标和病情变化。
手术方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择
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部位、范围及患者全身状况而定。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脓肿 切开引流、坏死组织清除、感染病灶切除等。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彻底清创、 充分引流,以降低术后感染复发的风险。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 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01
感染性休克
脓毒血症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组织缺氧等,严重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973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脓毒症病理生理基础 及其研究进展
解放军总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
姚咏明
研究背景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烧、战)伤、休克、感染、外 科大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 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是临床危重患者的 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脓毒症和MODS来势凶猛、病情进 展迅速、预后险恶,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已成 为现代危重病医学面临的突出难题。
脓毒症与其他严重病症的比较
脓毒症的发生率
脓毒症的病死率
300
250,000
250
200,000
Cases/100,000
Deaths/Year
200
300
150,000
211000 215000
150
130
100,000
1005011017500
AIDS* Colon Breast CHF† Severe
• 在美国平均治疗费用约$2.2万/例,年耗资近$200亿;欧洲年耗资近$100 亿;截至1995年,总研发费用已经超过$10亿。
• 发病人数正以年1.5%的比例增长;过去10年间,增加病例139%,且有继 续增加的趋势。
Sands KE et al. JAMA. 1997; 278: 234-40; † Based on data for septicemia. Murphy SL.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 Angus DC et al. Crit Care Med. 2001 Reflects hospital-wide cases of severe sepsis as defined by infe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organ failure.
脓毒症
新世纪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
• 全球性的威胁和挑战,患病率约为人口的 3/1000,全球总病例数约1800 万/年,相当于丹麦、芬兰、爱尔兰和挪威人口的总和;美国患病人数为 75万/年;欧洲为13.5万/年。
• 全世界死亡人数超过1.4万/天;美国21.5万/年,并成为美国非心脏 ICU 死亡的主因。尚有相当的死亡病例没有计算在内,而归咎于原发病。
脓毒症与急性心梗死亡率变化的比较
50% 40% 30% 20% 10%
脓毒症 急性心梗
1960年
1995年
2002年巴塞罗那宣言
全社会要像当年重视“中风” 和“急性心梗”一样,重视对脓毒 症的研究和治疗,争取把脓毒症的 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到可接受的水 平。
研究背景
尽管脓毒症新概念与临床特征的认识有所进步,但脓 毒症、MODS的临床试验性治疗相继失败,其病死率仍居 高不下(50~80%)。究其原因,关键是有关脓毒症和MODS 的根本发病环节及作用机制尚未充分阐明,缺乏早期有效 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因此,开展其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 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死亡组
存活组
** **
* **
**
单核细胞HLA-DR结合量(ABC)
10000
基因大规模直接测序,明确了中国人群中 一些在创、烧伤感染发病中起关键作用的效应 分子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并初步进行了临床关 联分析和功能研究。
已明确 TLR4受体 5’ 区-1892G→A、-1837 A→G、 CD14 启动子区 -1145G/A 和 -159C/T、 IL-1β启动子区-1470 G→C 、-511T→C和 -31 C→T与创伤感染易感性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
携带不同CD14基因多态性烧伤患者 单核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
单核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ABC)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0
*
5
CC
TC
TT
*
*
10
15
20
25
30
伤后天数(天)
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与单核细胞 HLA-DR结合量的关系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Cancer§
Sepsis‡
50,000
0
AIDS*
Breast AMI† Severe
Cancer§
Sepsis‡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2001.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01.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00. ‡Angus DC et al. Crit Care Med. 2001.
基因多态性
严重损伤后全身性炎症反应失控及器官损害受体 内众多基因的调控,但为何有的人群易于并发脓 毒症和MODS?
对MODS患者采取相似的治疗方案,但机体反应 和预后可能完全不同。这些现象是否与体内存在 某种MODS相关的“易感基因”或基因表达特性 的改变影响宿主对应激状态的敏感有关?
基因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 (基因组序列上的变异) 是决定人体对应 激打击易感性与耐受性、临床表型多样性及药物治疗 反应差异性的重要因素。
TNF-2 纯合子患者 TNF-水平和病死率均高于杂合子或 TNF-1 纯合子患者,证实TNF-2基因型可能是严重脓毒 症患者出现高TNF-水平和不良预后的基因标志之一。
TNF-双等位基因Nco1多态性与严重脓毒症和器官损害 的发生密切相关, 分析其多态性有助于评估并发脓毒症和 MODS的易感性及明确对抗TNF免疫治疗的反应性。
脓毒症基础研究进展
遗传背景 (基因多态性研究) 重要诱发因素 (微生物及其产物、内/外毒素作用) 晚期炎性介质与效应分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1、BH4) 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MAPK通路, JAK/STAT通路) 网络效应与器官间相互作用 (神经-内分泌-免疫
凝血-纤溶-炎症) 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 调节方法与干预途径 (活化蛋白C)
1
*
0.8
TNF-α mRNA表达
0.6
0.4
0.2
0
TT
TC
CC
基因型
CD14 C-159T基因多态性对 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
12
TT
TC
CC
60
*
*
45
血浆 LBP浓度 (μg/ml)
30
15
0 1
3
7
14
21
28
伤后时间(d)
CD14 C-159T基因多态性对LBP浓度的影响
13
脓毒症病理生理基础 及其研究进展
解放军总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
姚咏明
研究背景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烧、战)伤、休克、感染、外 科大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 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是临床危重患者的 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脓毒症和MODS来势凶猛、病情进 展迅速、预后险恶,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已成 为现代危重病医学面临的突出难题。
脓毒症与其他严重病症的比较
脓毒症的发生率
脓毒症的病死率
300
250,000
250
200,000
Cases/100,000
Deaths/Year
200
300
150,000
211000 215000
150
130
100,000
1005011017500
AIDS* Colon Breast CHF† Severe
• 在美国平均治疗费用约$2.2万/例,年耗资近$200亿;欧洲年耗资近$100 亿;截至1995年,总研发费用已经超过$10亿。
• 发病人数正以年1.5%的比例增长;过去10年间,增加病例139%,且有继 续增加的趋势。
Sands KE et al. JAMA. 1997; 278: 234-40; † Based on data for septicemia. Murphy SL.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 Angus DC et al. Crit Care Med. 2001 Reflects hospital-wide cases of severe sepsis as defined by infe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organ failure.
脓毒症
新世纪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
• 全球性的威胁和挑战,患病率约为人口的 3/1000,全球总病例数约1800 万/年,相当于丹麦、芬兰、爱尔兰和挪威人口的总和;美国患病人数为 75万/年;欧洲为13.5万/年。
• 全世界死亡人数超过1.4万/天;美国21.5万/年,并成为美国非心脏 ICU 死亡的主因。尚有相当的死亡病例没有计算在内,而归咎于原发病。
脓毒症与急性心梗死亡率变化的比较
50% 40% 30% 20% 10%
脓毒症 急性心梗
1960年
1995年
2002年巴塞罗那宣言
全社会要像当年重视“中风” 和“急性心梗”一样,重视对脓毒 症的研究和治疗,争取把脓毒症的 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到可接受的水 平。
研究背景
尽管脓毒症新概念与临床特征的认识有所进步,但脓 毒症、MODS的临床试验性治疗相继失败,其病死率仍居 高不下(50~80%)。究其原因,关键是有关脓毒症和MODS 的根本发病环节及作用机制尚未充分阐明,缺乏早期有效 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因此,开展其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 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死亡组
存活组
** **
* **
**
单核细胞HLA-DR结合量(ABC)
10000
基因大规模直接测序,明确了中国人群中 一些在创、烧伤感染发病中起关键作用的效应 分子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并初步进行了临床关 联分析和功能研究。
已明确 TLR4受体 5’ 区-1892G→A、-1837 A→G、 CD14 启动子区 -1145G/A 和 -159C/T、 IL-1β启动子区-1470 G→C 、-511T→C和 -31 C→T与创伤感染易感性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
携带不同CD14基因多态性烧伤患者 单核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
单核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ABC)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0
*
5
CC
TC
TT
*
*
10
15
20
25
30
伤后天数(天)
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与单核细胞 HLA-DR结合量的关系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Cancer§
Sepsis‡
50,000
0
AIDS*
Breast AMI† Severe
Cancer§
Sepsis‡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2001.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01.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00. ‡Angus DC et al. Crit Care Med. 2001.
基因多态性
严重损伤后全身性炎症反应失控及器官损害受体 内众多基因的调控,但为何有的人群易于并发脓 毒症和MODS?
对MODS患者采取相似的治疗方案,但机体反应 和预后可能完全不同。这些现象是否与体内存在 某种MODS相关的“易感基因”或基因表达特性 的改变影响宿主对应激状态的敏感有关?
基因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 (基因组序列上的变异) 是决定人体对应 激打击易感性与耐受性、临床表型多样性及药物治疗 反应差异性的重要因素。
TNF-2 纯合子患者 TNF-水平和病死率均高于杂合子或 TNF-1 纯合子患者,证实TNF-2基因型可能是严重脓毒 症患者出现高TNF-水平和不良预后的基因标志之一。
TNF-双等位基因Nco1多态性与严重脓毒症和器官损害 的发生密切相关, 分析其多态性有助于评估并发脓毒症和 MODS的易感性及明确对抗TNF免疫治疗的反应性。
脓毒症基础研究进展
遗传背景 (基因多态性研究) 重要诱发因素 (微生物及其产物、内/外毒素作用) 晚期炎性介质与效应分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1、BH4) 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MAPK通路, JAK/STAT通路) 网络效应与器官间相互作用 (神经-内分泌-免疫
凝血-纤溶-炎症) 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 调节方法与干预途径 (活化蛋白C)
1
*
0.8
TNF-α mRNA表达
0.6
0.4
0.2
0
TT
TC
CC
基因型
CD14 C-159T基因多态性对 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
12
TT
TC
CC
60
*
*
45
血浆 LBP浓度 (μg/ml)
30
15
0 1
3
7
14
21
28
伤后时间(d)
CD14 C-159T基因多态性对LBP浓度的影响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