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
【精品文档】破坏水资源的事例-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破坏水资源的事例篇一:关于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污染水源,过分开采资源,过多砍伐树木。
■60年:为了满足人类对食物、淡水、木材、燃料的需要,在过去的60年中,被人类开垦为农田的土地比18世纪和19世纪的总和还要多。
■24%:迄今为止,地球陆地表面24%的面积已经被人类开垦为耕地。
过度采伐森林可能导致疟疾和霍乱肆虐危险的增加,并可能引发不知名的疾病。
■50%:过去40年中,人类从河湖中汲取的水量比过去翻了一番。
人类现今消耗的地表水约占所有可利用淡水总和的40%到50%。
■1/4:至少1/4的渔业储备已被人类过度捕杀。
一些地区的捕鱼量已经不到大规模工业捕鱼开始前的1%。
■35%:1980年以来,全世界35%的红树林、20%的珊瑚礁已经不复存在,另有20%的珊瑚礁遭到严重破坏。
破坏地球自然资源的危害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和损耗3、酸雨污染4、土地荒漠化5、水资源危机6、森林植被破坏7、生物多样性锐减8、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9、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人类做出的努力和贡献环保意识在增强清洁汽车问世封杀12个“环境杀手” 更环保的建筑酸雨危害的减少具体表现:1. 减少和拒绝一次性用品如筷子、杯子、纸巾、袋子等消费。
2.减少和拒绝豪华餐厅和娱乐场所的消费。
3.减少和拒绝豪华包装商品的消费。
4.节约用水、用电、用油。
5.反对奢侈豪华的生活方式。
6.保护公共环境和生态环境。
7. 选无磷洗衣粉↓8. 重复利用,少用一次性物品9. 分类回收篇二: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因为生态问题而危及国家安全的例子古已有之。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古国,在我国汉代时是一个水草丰美、经济繁荣的文明之邦,也是丝绸之路上商贾云集的一颗璀璨明珠。
人类危害大自然的事例

人类危害大自然的事例
以下是一些人类危害大自然的事例:
1. 森林砍伐和毁林:人类为了开发土地和获取木材,大面积砍伐森林,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物种灭绝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2. 水资源过度开采: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河流枯竭、湖泊消失,造成生态系统的紊乱和水资源的匮乏。
3. 水污染:工业和农业废弃物的排放、城市废水的处理不当等造成水污染,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气候变化:人类过度排放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严重影响。
5. 生物多样性损失:人类的活动导致许多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6. 海洋污染:人类的废弃物和化学物质排放进入海洋,导致海洋生物受到伤害、珊瑚礁退化、海洋生态系统遭受损害。
7. 城市化和土地开发:人类为了满足城市化进程的需求,大规模开发土地,破坏了自然栖息地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8. 化学物质的使用:人类大量使用化学物质,如农药、杀虫剂、化肥等,对土壤、水体和生物造成污染和伤害。
9. 核能事故和放射性污染:核能事故,如切尔诺贝利和福岛等,造成大面积的放射性污染,对人类和生物带来长期影响。
10. 过度捕捞和海洋捕鱼:人类过度捕捞海洋资源,导致海洋
生物种群减少、生态系统崩溃和渔业衰退。
人类破坏环境的典型事例

人类破坏环境的典型事例人类破坏环境的典型事例人类作为地球上的统治者,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这些破坏包括空气、水和土地污染,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灭绝等。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人类破坏环境的事例。
一、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农业活动和家庭用品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大气中有害物质的积累,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甲醛等。
这些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有害。
二、水污染水污染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包括工业废水排放、城市排水系统不足以处理所有废水和农业活动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河流和湖泊中有害物质的积累,如重金属、农药和其他化学物质等。
这些物质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并可能影响到人类健康。
三、土地污染土地污染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包括工业废弃物、农业活动和城市垃圾填埋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土壤中有害物质的积累,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等。
这些物质会影响到植物生长和人类健康。
四、森林砍伐森林砍伐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包括木材采伐、农业活动和城市扩张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森林覆盖面积的减少,并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和气候变化。
五、野生动物灭绝野生动物灭绝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包括栖息地丧失、非法捕猎和气候变化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许多珍稀动物种群数量的减少,并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六、海洋污染海洋污染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包括工业废水排放、船舶排放和塑料垃圾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海洋中有害物质的积累,如石油、塑料和其他化学物质等。
这些物质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毒性,并可能影响到人类健康。
七、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和森林砍伐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积累,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氟利昂等。
这些温室气体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并可能引发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
八、城市扩张城市扩张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包括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城市土地使用的增加,并可能导致土地侵蚀和水资源匮乏。
全球12大生态灾难

全球12大生态灾难:印度毒气泄漏致50万人中毒北京时间2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甚至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生态灾难。
比如,滥砍滥伐、非可持续性耕作、山顶剥离采矿以及意外石油或毒气泄漏事故等,都在地球上形成了无法抹平的伤疤或污点,威胁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甚至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
以下就是全球12起著名的生态灾难:1. 厄瓜多尔原始雨林遭跨国石油公司严重破坏厄瓜多尔原始雨林遭跨国石油公司严重破坏从1993年起,跨国石油巨头德士古公司已经撤离厄瓜多尔。
但是,该公司在厄瓜多尔原始雨林中的石油开采行为已经给这个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
它为厄瓜多尔留下的是一片油腻的印迹,在当初的钻井附近,到处都是石油污染。
经过了三十年的开采,厄瓜多尔的许多巨型露天矿坑中都积满了废弃的石油。
德士古公司于2001年被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所收购。
因此,德士古公司和现在的雪佛龙石油公司也陷入了难以脱身的法律泥潭,法庭指控这家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当地居民指责环境污染和废弃的石油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德士古公司的恶行也开创了著名跨国公司每日不断向原始雨林输送有毒废物的先例。
2. 美国田纳西州煤灰泄漏事件美国田纳西州煤灰泄漏事件这是在美国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最恶劣的环境灾难,严重程度甚至远远超过“瓦尔迪兹”号油轮石油泄漏事件。
2008年12月,发生于田纳西州金斯顿的煤灰泄漏事件将540万立方码(约合413万立方米)的有毒煤灰倾泄到艾莫里河中,掩埋了附近大片的农田和房屋。
这些有毒煤灰中含有砷和各种可能致癌的重金属等。
这次事件是由堆放煤灰的大坝倒塌所引起的。
这个大坝高约50英尺(约合15.2米),归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拥有。
由于无法承受数十年来所堆积的煤灰的重量,再加上疏于管理,该大坝轰然倒塌。
3. 苏联农业灌溉造成咸海萎缩和干涸苏联农业灌溉造成咸海萎缩和干涸咸海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境内。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
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许多的生态灾难。
以下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些生态灾难并作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沙漠化灾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偏远贫瘠的地区,由于过度地开发和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沙漠化的加剧。
例如在中国的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由于当地居民过度地砍伐树木和开荒种植,导致了土壤枯竭和水流干涸,最终导致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极大。
解决方案: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规控制当地居民的行为,鼓励发展沙漠旅游以及绿化工程,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2.水污染灾难
我国的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长江、黄河等河流不仅遭受了土地污染,更是在一些工业企业的排放下受到了化学、重金属污染等方面的破坏。
解决方案:政府应督促企业遵守环保法规,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督力度,建立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接收、处理、转运和处置等措施,对污染物的超标排放开展惩罚和处罚。
3.气候灾难
我国还面临着气候灾难的威胁,全球变暖、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解决方案:政府应积极响应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采取减排措施、加强重点地区的环保管理工作,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总的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需要政府、企业和广大公众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发扬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从微小的环节开始,从自己和身边的环境做起,构筑崭新的生态环境。
生态灾难案例

生态灾难案例
近年来,气候变化、环境破坏等生态灾难案例日渐增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本文将以某些生态灾难案例为例,从全球环境的角度出发,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
第一个案例是全球热浪和极端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比如洪水、台风、火山灰等灾害。
这种极端天气状况日益严重,灾害造成的破坏程度不断加剧,而且破坏影响的面积也越来越大。
比如,今年以来,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给大量地区带来了巨大损失,造成了许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可能导致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长期破坏。
第二个案例是生物多样性破坏。
由于不断的森林砍伐和生物捕杀,许多动植物物种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致使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此外,许多物种在受害后,对其他物种和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产生了潜在影响,一旦某些关键物种消失,整个生态系统可能会出现崩溃, t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和灾难。
最后,还有空气污染问题。
现有的研究表明,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污染物质扩散速率不断加快,污染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工业排放量和汽车尾气排放量不断上升,空气污染日益严重。
长期污染下,空气污染物分布不均,霾问题严重,空气质量急剧下降,并造成健康问题,对生态系统也造成了可观的影响。
总之,本文就生态灾难案例进行了讨论,希望通过综合评价的机制,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全球环境危机,在实际行动中抵抗环境污染,
保护生态系统,消除环境灾难的可能,从而让我们的家园一直美丽宁静。
生态灾难举例

生态灾难举例.现在地球上的生态灾难,可以说是愈演愈烈且毫无冷场,空间尺度之大横跨陆海空,时间尺度之大影响数十代.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因果关联复杂得难以想像,生态灾难牵涉层面之广难以衡量.根据世界守望机构的统计,每年各种生态灾难所造成的生态难民高达1, 000万以上.以下让我们来看看分别在天空,陆地,海洋正在进行的全球性,区域性与地方性的生态灾难.一、臭氧层破洞。
臭氧层因人类活动的破坏变得愈来愈稀薄.臭氧层阻止辐射抵达地表,如果臭氧层继续消失,地球上的生命将不保.科学家指出,臭氧层变化只要达到1%,10年之内就可能导致几千万人罹患皮肤癌.2000年南极臭氧层破洞面积已达2,830万平方公里,已经比三个美国还要大,而且扩展到南美洲南端的上空.北极上空也已经出现臭氧层破洞,将会影响西欧,东北亚及北美洲等稠密人口的地区.二、滥用化学品。
例如欧洲陆地一场人为蓄意制造的区域性生态灾难莱茵河恐怖污染事件.德国国家电视台ZDF揭开近年莱茵河生态灾难的祸首,即前苏联秘密特工的恐怖活动.1 986年间,欧洲的大型化工厂,制药厂及其仓库接二连三发生爆炸,剧毒化学物质流入莱茵河,带给流经多国的莱茵河一场毁灭性灾难,死鱼堆积如山.甚至经过十余年后的今天,附近居民各种怪病的发病率远远高於其他地区.三、地方性生态灾难。
阿玛斯号漏油污染事件.阿玛斯号在恒春鹅銮鼻东方海域发生触礁搁浅海难,船上重油与柴油约有1,100吨外泄而污染鹅銮鼻海域及海岸,在东北季风的吹袭下,垦丁国家公园的龙坑生态保护区首当其冲,珊瑚礁等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近二十年来,全球各地因船难油污而造成的生态灾难层出不穷,对生态,渔业,观光都造成了致命冲击.制造生态灾难,不只是现代人的专利.在历史上,甚至史前时代,也可见到许多人为的生态灾难.中国汉代繁荣一时的楼兰古国因过度开发导致沙漠化而亡国,这是历史记载的人为生态灾难.科学杂志日前发表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造成各大陆史前动物的大规模灭绝,这是史前时代的人为生态灾难。
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具体事例

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具体事例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具体事例:汽车尾气排放汽车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汽车尾气排放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汽车尾气主要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大气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汽车尾气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它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输送氧气的功能,引起机体缺氧,严重时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氮氧化物则会在大气中与氧气反应形成臭氧,进而造成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汽车尾气排放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在大气中与氮氧化物反应生成臭氧,对植物生长造成危害,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颗粒物则会降低空气透明度,影响光照强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森林和植被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除了对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汽车尾气排放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危害。
长期暴露在汽车尾气中会增加患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尤其是对儿童、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为危险。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破坏,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监管,推行清洁能源汽车,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
其次,个人也应该尽量减少汽车的使用频率,选择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大气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为了保护环境、维护健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共同努力建设美丽的家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子孙后代也能享受清洁的环境和健康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
2000年8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戴河会见诺贝尔奖获得者时,谈到了科技伦理问题。
他指出,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控制自然和人自身的能力。
但是,科学技术在运用于社会时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工业的发展带来水体和空气的污染,大规模的开垦和过度放牧造成森林与草原的生态破坏。
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涉及人自身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伦理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在我国2000年底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明确提出了“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将“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提到了战略的高度。
生活中,许多人对“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概念都感到陌生。
那么,何为“国家生态安全”?我国的生态安全形势如何?生态对国家安全到底有何影响?如何筑牢“生态长城”?面对新世纪的环境挑战,这些话题备受关注。
所谓“国家生态安全”,是指一国的生存和发展所处的环境不受或少受因生态失衡而导致破坏或威胁的状况。
它从根本上关系到国家、民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其他领域安全的基础和载体,深刻影响到国家各领域安全的维护与保障。
其在国家安全大局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使其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一样,成为国家安全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世纪的第一天,北京出现浮尘天气,此后几个月内,我国北方多次遭受沙尘暴的袭击;今年的三月,两会刚刚结束,几十年罕见的
沙尘暴来得更有点让人措手不及。
大自然再次以这种独特方式警示人们:必须把维护生态安全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然而,时至今日,谈起维护生态安全的话题,依旧有人不以为然——怎么生态也会有安全之说,难道生态也会影响国家的安全吗?事实的确如此。
因为生态问题而危及国家安全的例子古已有之。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古国,在我国汉代时是一个水草丰美、经济繁荣的文明之邦,也是丝绸之路上商贾云集的一颗璀璨明珠。
但是,随着塔里木河上、中游人口的增多,区域开发活动的加强,楼兰人赖以生存的塔里木河水量急剧减少,甚至经常出现断流,结果导致楼兰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最终被沙漠所吞噬而亡国。
如今,人们只能在漫漫黄沙中探寻古楼兰的文明残迹。
水体、土壤、生物、空气等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维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人类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综合支持”。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变暖、资源匮乏、物种灭绝、环境污染、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不仅对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形成了挑战,而且对国家的安全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正是在此背景下,“国家生态安全”的概念渐渐浮出水面。
从20 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已经着手深入研究生态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
一些专家、学者指出,“土壤侵蚀、地球基本生物系统的退化和石油储量的枯竭,目前正在威胁着每个国家的安全”。
据调查,全球每年因各种生态灾难所造成的“生态难民”达1000万以上,因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的各种冲突也与日俱增。
2000年末,由北约在对南联盟战争中使用贫铀弹而引发的国际风波沸沸扬扬。
因贫铀弹而引起的南联盟及其周边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生态安全与国防安全之间的深刻联系。
现实告诉我们,生态恶化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而且直接威胁着国家国防安全。
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如何?用一句成语可以概括:危机四伏。
国家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一些资料表明,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正潜伏着不容忽视的危机———
水资源匮乏,水体污染突出。
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000多吨,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贫富不均,华北、西北的一些地区缺水严重。
同时,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其中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
主要淡水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大气环境恶化。
有关部门统计,全国338个城市中,只有33.1%的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剩余的66.9%都超过二级标准,其中有137个超过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5%。
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我国的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5%,土壤酸化程度有增无减;盐渍化土地总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8.5%;1995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0.08
公顷左右,在全世界26个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倒数第三位。
大部分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
由于对草地的掠夺式开发,乱开滥垦、过度樵采和长期超载过牧,全国草地面积逐年缩小,草地质量逐渐下降,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的草地达1.3亿公顷,并且每年还以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
尽管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有所增加,但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仍呈下降趋势,人均积蓄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7,森林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继续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目前,我国沙化土地的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
海洋环境也不容乐观,1999年我国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已达46%以上,其中污染最严重的东海海区,劣四类海水比例高达53%。
以上资料表明,我国的生态安全正面临严峻挑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的生态环境整体还呈恶化趋势,国家生态安全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生态环境恶化所产生的危害有多大?先看经济损失。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研究结果显示,1986年全国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值为831.4亿元;“八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破坏加剧,1994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
损失约为4201.6亿元,接近同年GDP的10%。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测算只是生态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部分间接经济损失,没有包括基因、物种消失等许多难以测算的潜在经济损失。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估,这种损失远大于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时为其2-3倍,甚至10倍。
生态破坏加剧了贫困,影响了社会安定。
在宁夏、内蒙古一些沙化严重的地区,当地农民被迫远走他乡,成为生态灾民。
导致自然灾害频繁。
在类型众多的自然灾害中,除了地震、火山活动之外,许多自然灾害都与人类破坏生态密切相关,特别是洪涝、干旱、泥石流、沙尘暴等的频繁发生,可以说是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后果。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重的江河断流和污染,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激化,给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生物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物种的大量消失,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且进一步削弱了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供给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恶化趋势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扭转,其造成的损失及负面影响还在扩大!
在这种大的背景下,2001年5月底到9月初,在长达105天的时间里,由全国人大环资委等14个部委组织的近20家新闻单位的记者行程2万多公里,从东海之滨的长江入海口溯江而上,最终到达位于青藏高原的长江源头区。
作为《法制日报》特派本次采访的一名记
者,笔者有幸添为其中的一员,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现状进行了一次大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