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例子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破坏的例子

生态环境破坏的例子

生态环境破坏的例子
以下是 8 条关于生态环境破坏的例子:
1. 你看那森林,以前多茂密啊,就像绿色的海洋。

可现在呢,到处是砍伐的痕迹,树都快被砍光了!这不就是人类亲手毁掉自己的绿色家园吗?
2. 想想小时候那清澈见底的小河,我们还能在里面捉鱼捉虾。

现在再去看看,河水污浊发臭,这难道不是我们对大自然的伤害造成的吗?
3. 大片大片的草原啊,曾经是那么生机勃勃,就像大地的绿毯。

可如今,过度放牧让草原变得光秃秃的,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吗?
4. 以前抬头就能看到蓝天白云,多美的画面啊。

现在雾霾常常笼罩,天空变得灰蒙蒙的,这不是生态被破坏的后果吗?
5. 海边那美丽的珊瑚礁,就像水下的五彩城堡。

可因为海水污染,好多都白化死亡了,这多让人痛心啊!
6. 那曾经栖息着无数鸟儿的湿地,现在被不断侵占开发。

鸟儿们失去了家园,这不是我们的罪过吗?
7. 山上的野生动物,曾经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但现在因为人类的捕杀和环境破坏,好多都濒临灭绝了,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
8. 美丽的极光,那可是大自然的神奇馈赠。

可如果气候继续恶化,以后还能看到那么绚烂的极光吗?这不值得我们警醒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生态环境破坏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我们不能再漠视了,必须立刻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人类危害大自然的事例

人类危害大自然的事例

人类危害大自然的事例
人类对大自然的危害是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下是一些人类危害大自然的事例:
1. 森林砍伐:大量森林被砍伐用于木材、农业和城市发展等,导致野生动植物失去栖息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2. 水污染:工业废水、农药和化肥等污染物排放到水体中,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引发水资源紧缺问题。

3. 空气污染:汽车尾气、工厂烟气和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4. 土地破坏: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问题。

5. 气候变化:工业活动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以上只是一部分例子,人类危害大自然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环境,减少对大自然的伤害。

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例子

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例子

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例子
1. 过度砍伐森林,你想想啊,那些大片大片的树木被无情地砍倒,就像我们失去了一位亲密的朋友!比如亚马逊雨林,曾经多么繁茂,现在却在不断缩小,这难道不是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吗?
2. 工业污染,哎呀,那工厂排出的废气废水,简直就像恶魔在吞噬着我们的蓝天白云和清澈河水!就像有些地方的河流,被污染得臭气熏天,鱼儿都没法生存了,这多可悲呀!
3. 随意丢弃垃圾,你说那些到处乱扔的垃圾,不就像给大地身上划了一道道伤口吗?在海边,那些漂浮的垃圾,让美丽的海滩变得惨不忍睹,这不是在伤害我们的环境吗?
4. 滥捕滥杀野生动物,这简直就是在对大自然的犯罪呀!那些可爱的动物们因为人类的贪婪而遭殃,比如穿山甲,被过度捕杀,快濒临灭绝了,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吗?
5. 海洋石油泄漏,那可真是一场噩梦啊!黑乎乎的石油覆盖在海面上,就像给海洋披上了一层丑陋的外衣!像那些遭受石油泄漏的海域,多少海洋生物因此遭殃,这难道不让人痛心吗?
6. 大规模开垦草原,这不就相当于把草原的“头发”都给剃光了吗!看看有些地方的草原,因为过度开垦变得荒芜,沙尘暴随之而来,这不是自食恶果吗?
7. 盲目抽取地下水,这就像在从大地的“血管”里抽血一样啊!有些地方因为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引发各种问题,这多可怕呀,我们还能坐视不管吗?
总之,这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必须要制止,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让它永远美丽!。

人类破坏自然反面事例

人类破坏自然反面事例

人类破坏自然反面事例1、过度采挖珍稀动植物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地区不顾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超载能力,盲目地甚至是粗暴地进行采挖、捕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强度,对许多动植物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野人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国的人参产地已经很难找到成片的野人参了。

我国许多中草药,一旦被证实对某种疾病有治疗作用,原料植物就会很快被采挖一空。

物种的进化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物种不可能退化成过去的物种,物种一旦消失就不可再现。

2、捕杀鲸鱼据国际捕鲸协会报道,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6万头鲸被杀(平均每小时3头),其中俄罗斯和日本的捕鲸数占总捕鲸数的95%。

例如蓝鲸,是从古至今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在半个世纪前还有30万头之多,今天只剩下了大约2000头;非洲的犀牛,是世界上极为珍稀的动物之一,由于犀牛角的价格大幅度上升,甚至比黄金还贵,捕杀犀牛的行为加剧,致使黑犀牛的数量已锐减了90%,处于灭绝的边缘。

3、过度放牧在整个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森林起着重要的枢纽和核心作用,它的分布最广、组成最复杂、结构最完整、生物生产力也最高。

森林和环境经过长时期的相互作用和适应,不但推动了自身的生长、繁衍,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减弱噪音,与人类的生存发展、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稳态息息相关。

4、过度垦荒,围湖造田人口的飞速增长,使粮食短缺成为日益显著的难题。

因此,人类大规模地毁林、毁草造田。

然而,不合理地开荒、耕作,引起大规模的水土流失、荒漠化、风沙肆虐。

5、不合理地引进物种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通过选择、淘汰、竞争和适应,形成了与其周围环境及其他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

当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侵入另一个生态系统之后,侵入者既有可能夭折,也有可能在没有天敌制约的环境里迅速繁殖,使被侵入的生态系统失去稳态而解体。

人类破坏环境的具体例子

人类破坏环境的具体例子

人类破坏环境的具体例子【篇一:人类破坏环境的具体例子】人类破坏环境的事例6篇人类破坏环境的事例6篇一: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素有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1952年12月5日—8日期间,又被浓雾笼罩。

这期间许多人突然患呼吸系统疾病,一下住满了伦敦的各家医院。

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增加4000多人,死亡者以45岁以上最多,约是平时死亡人数的3倍,1岁以下的死亡较平时增加1倍。

事件发生的1周中,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心脏衰竭的死亡人数分别是平时同类病死亡人数9。

3倍、2。

4倍、5。

5倍、2。

8倍,因肺炎、肺癌、流感等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较平时均有成倍增长。

事件后的两个月里又有8000多人死亡。

人们就此事件分析认为,这于伦敦当时大量的耗煤有关。

事件期间尘粒浓度最高达4。

46毫克/米3,为平时的10倍,so2浓度最高达平时的6倍,在浓雾的特定条件下,烟雾中的fe2o3促使so2氧化成so3,从而形成h2so4,并凝在微尘上,从而形成酸雾,成为这一事件的杀手。

二:爱知米糠油事件 1968年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因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使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这种毒物混入米糠油中被人食用后造成中毒,患病者超过10000人,16人死亡。

三: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位于狭窄的盆地中,1930年12月1日—5日,气温发生逆转,致使工厂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煤烟粉尘在近地大气层中集聚不散,3天后开始有人发病。

其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星期内有60多人死亡,其中心脏病、肺#from 本文来自 end#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同时,还有许多家畜致死。

事件发生期间,so2浓度很高,并可能含有氟化物。

事后分析认为,此次污染事件,是几种有害气体同煤烟粉尘对人体综合作用所致。

四:水俣病事件 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因石油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被汞污染和富集了甲基汞的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死亡率达38%,汞中毒者达283人,其中60余人死亡。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例子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例子

世纪十大环境灾难(1)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比利时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的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

这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2)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夏季,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

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

人们称这种污染称为光化学烟雾。

1955年,洛杉矶又一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1970年又一次光化学烟雾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因此患病。

(3)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

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

17人死亡。

(4)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形成的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困难。

烟雾事件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猛增,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

(5)1953~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含有汞的废水,进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

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由于人们食用了含汞污水污染的海湾中富集了汞和甲基汞的鱼虾和贝类及其他水生物,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造成近万人的中枢神经疾病,。

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6)1955~1972年日本骨痛病事件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的例子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的例子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的例子【篇一: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的例子】世界十大污染事件:⑴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一周内有近60人死亡,数千人患呼吸系统疾病.⑵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美国洛杉矶市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化学烟雾,使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喉痛等,死亡率大大增加.⑶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因炼锌厂、钢铁厂、硫酸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及氧化物和粉尘造成大气严重污染,使5900多居民患病,事件发生的第三天有17人死亡.⑷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冬季燃煤排放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中积聚不散,头两个星期死亡4000人,以后的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⑸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61年前后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化工和工业燃烧重油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骤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5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约为8%,死亡10余人.⑹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因石油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被汞污染和富集了甲基汞的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死亡率达38%,汞中毒者达283人,其中60余人死亡.⑺富山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痛川流域,因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和稻米,居民食用后中毒,1972年患病者达258人,死亡128人.⑻爱知米糠油事件:1968年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因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使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这种毒物混入米糠油中被人食用后造成中毒,患病者超过10000人,16人死亡.⑼博帕尔事件:1984年设在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储罐爆裂,大量剧毒甲基异氰酸酯外泄,造成至少2500多人死亡,十几万人受伤的惨剧.⑽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1986年原苏联基辅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上万人受到辐射伤害,直接死亡31人,13万居民被疏散,污染范围波及邻国,核尘埃遍布欧洲.【篇二: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的例子】那就是八大环境公害事件了1)马斯河各烟雾事件,发生于1930年比利时马斯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的粉尘,一周内近60人死亡,千人呼吸系统疾病。

大自然被破坏的例子

大自然被破坏的例子

大自然被破坏的例子
1. 你看那曾经清澈见底的河流,如今却变得浑浊不堪,就像一个生了重病的人!比如说我们家乡的那条小河,小时候我们在那玩耍、捉鱼,水是那么清亮,可现在呢,垃圾漂浮,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这难道不是大自然被破坏的表现吗?
2. 森林面积也在急剧减少啊!你想想,那么一大片茂密的树林被砍伐殆尽,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地,多让人心疼啊!就如同把一个温暖的家给拆了!像有些地方为了开垦土地或者建房,大片森林就这样消失了,这得给生态带来多大的影响啊!
3. 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呀!很多动物都无家可归了。

比如那些美丽的鸟儿,原本在森林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现在树林没了,它们要去哪呢?这难道不是我们人类造成的悲剧吗?
4. 大气污染也超级严重好不好!天空不再蓝得透亮,而是灰蒙蒙的一片,简直就像被蒙上了一层脏纱!那些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出的尾气,不就像是给大自然下毒吗!还记得以前我们能看到满天繁星,现在还能吗?
5. 草原也在退化啊!曾经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变得斑驳光秃,就好像一件漂亮的衣服被扯破了!过度放牧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啊,那原本肥美的草原就这么被毁了,多可惜啊!
6. 冰川在加速融化啊,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就好像是大自然的冰箱出故障了!那些极地的动物们怎么办呢?想想看,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啊!
大自然已经被我们伤害得够多了,我们真的该醒醒了,必须要立刻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不然最后受到惩罚的还是我们自己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
2000年8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戴河会见诺贝尔奖获得者时,谈到了科技伦理问题。

他指出,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控制自然和人自身的能力。

但是,科学技术在运用于社会时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工业的发展带来水体和空气的污染,大规模的开垦和过度放牧造成森林与草原的生态破坏。

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涉及人自身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伦理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在我国2000年底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明确提出了“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将“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提到了战略的高度。

生活中,许多人对“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概念都感到陌生。

那么,何为“国家生态安全”?我国的生态安全形势如何?生态对国家安全到底有何影响?如何筑牢“生态长城”?面对新世纪的环境挑战,这些话题备受关注。

所谓“国家生态安全”,是指一国的生存和发展所处的环境不受或少受因生态失衡而导致破坏或威胁的状况。

它从根本上关系到国家、民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其他领域安全的基础和载体,深刻影响到国家各领域安全的维护与保障。

其在国家安全大局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使其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一样,成为国家安全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世纪的第一天,北京出现浮尘天气,此后几个月内,我国北方多次遭受沙尘暴的袭击;今年的三月,两会刚刚结束,几十年罕见的沙尘暴来得更有点让人措手不及。

大自然再次以这种独特方式警示人们:必须把维护生态安全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然而,时至今日,谈起维护生态安全的话题,依旧有人不以为然——怎么生态也会有安全之说,难道生态也会影响国家的安全吗?事实的确如此。

因为生态问题而危及国家安全的例子古已有之。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古国,在我国汉代时是一个水草丰美、经济繁荣的文明之邦,也是丝绸之路上商贾云集的一颗璀璨明珠。

但是,随着塔里木河上、中游人口的增多,区域开发活动的加强,楼兰人赖以生存的塔里木河水量急剧减少,甚至经常出现断流,结果导致楼兰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最终被沙漠所吞噬而亡国。

如今,人们只能在漫漫黄沙中探寻古楼兰的文明残迹。

水体、土壤、生物、空气等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维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人类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综合支持”。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变暖、资源匮乏、物种灭绝、环境污染、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不仅对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形成了挑战,而且对国家的安全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正是在此背景下,“国家生态安全”的概念渐渐浮出水面。

从20 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已经着手深入研究生态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

一些专家、学者指出,“土壤侵蚀、地球基本生物系统的退化和石油储量的枯竭,目前正在威胁着每个国家的安全”。

据调查,全球每年因各种生态灾难所造成的“生态难民”达1000万以上,因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的各种冲突也与日俱增。

2000年末,由北约在对南联盟战争中使用贫铀弹而引发的国际风波沸沸扬扬。

因贫铀弹而引起的南联盟及其周边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生态安全与国防安全之间的深刻联系。

现实告诉我们,生态恶化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而且直接威胁着国家国防安全。

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如何?用一句成语可以概括:危机四伏。

国家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一些资料表明,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正潜伏着不容忽视的危机———
水资源匮乏,水体污染突出。

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000多吨,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
/4,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贫富不均,华北、西北的一些地区缺水严重。

同时,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其中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

主要淡水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大气环境恶化。

有关部门统计,全国338个城市中,只有33.1%的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剩余的66.9%都超过二级标准,其中有137个超过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5%。

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我国的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5%,土壤酸化程度有增无减;盐渍化土地总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8.5%;1995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0.08公顷左右,在全世界26个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倒数第三位。

大部分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

由于对草地的掠夺式开发,乱开滥垦、过度樵采和长期超载过牧,全国草地面积逐年缩小,草地质量逐渐下降,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的草地达1.3亿公顷,并且每年还以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

尽管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有所增加,但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仍呈下降趋势,人均积蓄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7,森林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继续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目前,我国沙化土地的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

海洋环境也不容乐观,1999年我国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已达46%以上,其中污染最严重的东海海区,劣四类海水比例高达53%。

以上资料表明,我国的生态安全正面临严峻挑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的生态环境整体还呈恶化趋势,国家生态安全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生态环境恶化所产生的危害有多大?先看经济损失。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研究结果显示,1986年全国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值为831.4亿元;“八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破坏加剧,1994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4201.6亿元,接近同年GDP的10%。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测算只是生态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部分间接经济损失,没有包括基因、物种消失等许多难以测算的潜在经济损失。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估,这种损失远大于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时为其2-3倍,甚至10倍。

生态破坏加剧了贫困,影响了社会安定。

在宁夏、内蒙古一些沙化严重的地区,当地农民被迫远走他乡,成为生态灾民。

导致自然灾害频繁。

在类型众多的自然灾害中,除了地震、火山活动之外,许多自然灾害都与人类破坏生态密切相关,特别是洪涝、干旱、泥石流、沙尘暴等的频繁发生,可以说是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后果。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重的江河断流和污染,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激化,给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生物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物种的大量消失,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且进一步削弱了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供给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恶化趋势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扭转,其造成的损失及负面影响还在扩大!
在这种大的背景下,2001年5月底到9月初,在长达105天的时间里,由全国人大环资委等14个部委组织的近20家新闻单位的记者行程2万多公里,从东海之滨的长江入海口溯江而上,最终到达位于青藏高原的长江源头区。

作为《法制日报》特派本次采访的一名记者,笔者有幸添为其中的一员,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现状进行了一次大扫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