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流动

合集下载

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精选】

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精选】
合的结果。 (4)社会阶层的内涵会变动,而且个人亦
会提升到较高阶层或下降到较低阶层。
把社会成员划分成若干个层次。20世纪40年代美 国社会学家W.L.沃纳等人依据多重标准曾提出 6 个层次的划分方法。
这实际上是把上、中、下三个阶级各分两层,即: a.上上层。由世世代代的富有者所组成,这些人 既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富,又有上流社会特有的生 活方式。b.下上层。他们虽然在财产上并不逊色 于上上层,但他们还没有具备上流社会的生活方 式。有人称之为“暴发户”。c.上中层。他们是 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居住的环境 优美的郊区,有自己舒适的住宅。d.下中层。主 要包括一些小店员、神职人员等。e.上下层。他 们的收入并不比上中层和下中层的人少,但他们 主要从事体力劳动。f.下下层。主要是指无固定收 入者、失业者以及只能从事一些非熟练劳动的人。
(二)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现象
1、运动项目的社会分层
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参加运动项目的偏好不同。 “贵族化”项目:高尔夫、网球、骑马等在欧美发达国
家是财富、地位、品位、时尚的象征。 中产阶级通常加入休闲健身俱乐部健身。 普通百姓则参加散步、慢跑、打拳、跳舞、气功等项目。 智力游戏的社会分层区分:社会上层、中层多以桥牌、
中国社会分层的五群结构图
二、体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
(一)社会分层与体育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 社会分层(尤其是种族、宗教、性别、阶级等)
与体育制度息息相关。 古代奥运会体育制度,拒绝女性参加。 古代奥运会是祭奠众神的一种宗教形式。 社会分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育制度的形式,同
样,体育制度影响体育参与者的社会分层结果。
社会体育领域,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 制度将其划分为国家级、一级、二级和三 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将其划分为 指导师、高级、中级和初级。

第二章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控制

第二章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控制

05
应对体育运动中社会 分层与流动控制的策 略与建议
促进社会公平,减少社会分层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打破地域、城乡、校际等壁垒,促进体育资源均衡配置
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推动优质体育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地区延伸,缩小城乡和校际 间的体育发展差距。
完善体育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确保机会公平
建立科学、公正的体育人才选拔机制,避免社会分层对运动员选拔的不良影响,为每个 人提供平等的参与和竞争机会。
流动控制不仅影响体育运动的实际流动情况,还会影响人们对社会 分层的认知和态度。
社会分层与流动控制的互动关系分析
社会分层是流动控制的基础
社会分层决定了不同社会阶层在体育运动中的起点和机会,为流动控制提供了基础。
流动控制是社会分层的手段
通过对体育运动的流动控制,可以调整不同社会阶层在体育领域中的地位和机会,从而实 现或维护特定的社会分层。
技术交流受限
流动控制限制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使得一些 先进的训练方法和理念无法得到广泛应用,阻碍了体育运动的发展 。
赛事举办受限
流动控制可能对国际赛事的举办造成限制,使得一些优秀的运动员无 法参加国际比赛,降低了比赛的竞争水平和观赏性。
社会分层与流动控制带来的其他问题
社会认同问题
体育运动中的流动控制实践
1 2
运动员流动控制
通过选拔、培养、转会等手段,对运动员的流动 进行管理和调控,以实现运动员资源的优化配置 和竞技水平的提高。
赛事资源流动控制
对赛事的资金、场地、设备等资源进行管理和调 控,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
体育信息流动控制
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途径,对体育信息进行传 播和管理,以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参与体育运动 。

体育社会学(第二章)卢元镇第四版

体育社会学(第二章)卢元镇第四版

1不要高估体育控制的社会功能 2安全阀有时会产生副作用 3防止社会越轨行为
第三节 社会控制与体育运动
1体育的社会控制体系 2体育的社会控制作用 3体育的社会控制机构
体育的社会控制机构
行政机构
主要指各级政府 的体育行政机构, 包括各级的政府 领导、管理部门。
体育的事业、企业机构
包括各级各类学校、业余体校、 运动学校、优秀运动队、体育科 研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体育 新闻出版单位、体育博物馆、行 政型管理的体育场馆、体育部门 开设的医院及门诊部等。
与终 间身 断参 性与 参 与
与主 被动 动参 参与 与
04 03 02 01
二、体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
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分层
01
主动参与 人们接受了正确的体育价 值观念,对体育运动和身 体娱乐产生浓厚兴趣,自 觉主动地坚持体育活动。
02
被动参与
是人们迫于某种社会压力 被迫进入或在特定环境下 被卷入体育中来。
二、体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
体育参与的职业分层
职业体育
体育组织官员、政府 体育官员、社团专职 管理者、竞技体育中 的教练员、运动员、 体育教师、职业运动 员等。
业余体育
裁判员、体育锻炼娱 乐参与者
二、体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
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现象
A
B
C
运动项目 的社会阶 层
体育参与 的职业分 层
运动项目 的技术分 层
体育社会流动方式
01 垂直流动与
水平流动
02 自然流动与
非自然流动
03 体育的职业流动
体育社会流动方式
体育的职业流动
• 博拉·米卢蒂诺维奇
• 著名足球教练,生于前南斯拉夫,现已加入 墨西哥国籍。

《社会学概论》课件PPT第1章-社会运行概述(1)

《社会学概论》课件PPT第1章-社会运行概述(1)

考核方法
出勤考核:占全部成绩的20% 因“公”请假需经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签名并加盖 该院公章 如因病需要请假的,需出具医院开具的证明 如果全勤将无条件得到10分,无故缺课将影响成绩,超 过3次将视为自动放弃选修,取消全部成绩
平时表现考核 占全部成绩的10%。主要包括平时课堂练习和课后的提 问和发言
自然经济摧毁,走向市场经济 阶级分化,财富转移
引发社会矛盾
资本与雇佣 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 殖民地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825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
社会学的诞生——政治斗争加剧
资产阶级 由革命转向保守 将形式的自由、平等当作民主主义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合法
社会学主要范畴理论——社会存在状态
社会变迁——其“涵盖”和发展的重要概念有:社会 发展、社会进步,社会进化、社会革命,社会解体, 文化变迁、生活变迁,等等。
社会现代化——其“涵盖”和发展的重要概念有工业 化、后工业化,后现代化、全球化、社会一体化,等 等。
分支社会学理论
人类社会与生存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学科的发展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
五种研究对象说——“剩余说”、“学科群说”、 “调查说”、“问题说”和“未定说”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与 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历史依据
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 18世纪发端于英国的产业革命
英格尔斯指出社会学定义三 途径——历史的途径(创始 人说了些什么)、经验的途 径(当代社会学在做什么)、 分析的途径(理性指示什么)
社会静力学 核心范畴是社会秩序, 研究社会体系和社会 构成的规律
社会动力学的核心范畴是社会进步,研究社会体系发展和变 化规律

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

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

三、体育社会控制的机构
(一)体育的行政机构 (二)体育的事业、企业机构 (三)体育的社会团体 1. 体育社团的性质 2. 体育社团的功能 3. 体育社团的种类
作业
第二次作业,共4题 1、2、4、5

二、体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
(一)社会分层与体育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现象 1. 运动项目的社会阶层 2. 体育参与的职业阶层 3. 体育运动的技术分层 4. 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分层
第二节 社会流动与体育运动
一、社会流动理论 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 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 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 过程叫做社会流动。 社会制度影响社会分层的走向。 二、社会流动的方式 I. 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II. 自认流动与非自然流动 III. 体育的职业流动
第二章 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
概要 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可以有意识、带责任感的、 并在种种规范的控制下“发泄”自己的攻击 性和侵略行为,一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
第一节
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
一、概述 (一)含义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是按照一定的标 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二)社会分层标准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也普遍受到西方学者的重视。韦 韦伯 伯使用三项指标来划分社会层次结构,即财富、权 财富、 财富 力和声望。也就是说,韦伯把经济、社会和政治三 力和声望 方面标准综合起来划分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 三种秩序:法律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秩序。 三种秩序
第三节 社会控制与体育运动
社会控制的概念: 一、体育的社会控制体系 (一)合法性控制 1. 法律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2. 制度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3. 行政力量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4. 纪律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二)合理性控制

第二章 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

第二章 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

社会流动定义
广义:社会流动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 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 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 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狭义:社会流动指个人或群体从一个社会地位 或社会阶级向另一个社会地位或社会阶级的变化。
我们既需要站在春天里,憧憬新的一年的美好;更需要站在春 天里,为这充满希望的新的一年,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去奋斗! ---站在春天里
案例2:足球选员 至于球员进入国家队必须“上供”,则更是足球圈
内世人皆知的“秘密”。记者就曾听到这样一个传闻, 说某国足主帅上任后,非常愿意使用一位与其是老乡, 但能力非常一般的球员。原来,这位球员包了一个20万 元的大红包送给主帅,为的就是依靠国脚的头衔,在与 俱乐部签合同时索要高价。 除了球员,各级国字号的国内教练,也是这其中的 主角。细心的球迷应该可以发现,每当一支新的国字号 球队组建时,教练的面孔似乎总是那么几个人,几乎成 了“御用教练”。而且,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在进入 国字号前,缺少在联赛中执教的经验,进入国字号球队, 给人一种“镀金”的感觉——在跟媒体和球迷“混了个 脸熟”之后,再在足协的“推荐”下到俱乐部任教,成 绩好可以继续干下去,成绩不好再回国字号,这样的人 其实并不在少数。
主要原因:体育领域的市场化与社会福利改革。
职业运动员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2、职业运动员的主要分层标准:成绩资本 但也有可能在成绩资本之外承袭其他资本,如财产、 声望、权力资本。 传统社会分层的主要维度:
财产、声望、权力
一、职业运动员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在财富、声望和权力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背景回顾
社会经济变迁已导致了一种新的社会阶层 结构的出现,并且这种结构正在趋于稳定。 与1978年以前的阶级结构相比,这一新的 社会阶层结构在基本构成成分、结构形态、 等级秩序、关系类型和分化机制等方面都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体育社会学课件第二章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

体育社会学课件第二章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

第二节 社会流动与体育运动
一、社会流动理论
社会流动是一定社会分层体系下的社会位置或社会地位 的变动过程或现象,人可以从一个阶级转变为另一个阶级、 一个阶层转变至另一个阶层、一种职业转变为另一种职业、 一种社会地位转变为另一种社会地位。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第二节 社会流动与体育运动
三 、体育社会控制的机构
体育的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各类学校、业余体

校、运动学校、优秀运动队、体育科研所、社会

体育指导中心、体育新闻出版单位、体育博物馆、
的 事
行政管理的体育场馆、体育部门开设的医院及门

诊。Leabharlann 、企业机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第三节 社会控制与体育运动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中产阶层家庭的孩子可以参与组 织化较高程度的体育运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
二、体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 (三)体育领域的几种分层形式
01 运动项目的社会阶层 02 体育参与的职业分层 03 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分层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第一节 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
一、社会分层概述
社会分层标准:
韦伯主张从财富、权力和 声望三个标准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中国社会学者李强认为:社会分层、阶级 分层标准目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旨在 发动和组织社会运动、阶级斗争,它更强 调社会不平等中对立与冲突的一面。二、 旨在调和各利益群体或阶级,依此目的划 分的阶层、阶级的标准可以较为宽泛。

体育社会学(第二章)

体育社会学(第二章)
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 它反映的是人们在社会资源、社会声望或社会地 位方面的不平等,体现的是等级制的地位结构。
• 社会分层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表现。各个社会 分层之间的关系更影响着社会系统的运行状况。
B
3
• 社会分层实质上体现了社会的不平等
• 社会不平等的类型
• (一)体质的或自然的不平等
各类社会资源因相对或绝对稀缺性而具有社会价值 各类社会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5
(二)社会分层标准
• 社会分层没有统一的标准,特定社会发展 阶段或者特定的社会类型有不同的社会分 层现象。
• 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有三种次序:
• 法律秩序(特指权利分层)
• 经济秩序(特指经济分层)

通常是阶级的划分
1.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自然变动指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以及人 口的性别年龄变化的过程,反映的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流动反映的 是人的社会属性。 2.人口的机械变动。人口的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它是 指人口在地理空间(或地域)位置上的一切移动,社会流动是社会成 员在社会空间上的移动。 3.人口的社会变动。人口的社会变动是指人口的社会构成的变动即 人口的阶级构成、民族构成、职业构成、文化构成和宗教构成等方面 的变动。人口的社会变动会导致社会流动,社会流动一定会导致人口 的社会变动。
B
17
社会流动的类型
• (一)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向度)
1.水平流动(horizontal mobility)。水平流动也称为横向流动,是指一个 人从一个社会位置上移到另一个同等或同一水平的社会位置。 2.垂直流动(vertical mobility)。垂直流动也称为纵向流动或上下流动, 是指一个人从一个社会位置移到另一个高低不同的社会位置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概念

(2)完全开放:一切人都享有同等的随动机会, 都能根据自由流动而移到理想的社会位置,是一 种不存在的理想状态。 (3)混合:当代大部分社会是介于完全封闭与 完全开放之间,差别是封闭开放的比例不同。一 般的说,西方国家开放程度高于历史上的东方国 家。


基本概念
4
个人的终身流动类型 根据个人的出身地位、本人的最初地位、本 人的最终地位,可以划分成5个类型: (1)固定不变:出身地位=本人的最初地位 =本人的最终地位。
88 244 212 544
农业
40 43 686 769 409 387 1091 1887


职业流动的测量指标
2 流动率 移动率最单纯的指标表示的是父子是否从事同一职业。 第一,首先是就职于同一职业的情况。例如:父亲的职 业为农业者(1091人)中,儿子也同样就职于农业者(686 人)占62.9%。另外.儿子为农业者(769人)中父亲也为农 业者(686人)占89.2%。前者是以父亲为基准看儿子同样 从 事 农 业 的 比 例 , 叫 世 袭 率 。 后 者 是 以 儿子为基准看父亲从事农业的比例,为区别世袭率,叫 同职率。世袭率与同职率的区别在于是以父亲为基准还 是以儿子为基准。


基本概念


水平流动:从一个社会地位移到另一个等同的地 位。 垂直流动:从一个社会地位移到另一个高低不同 的地位,包含向上与向下流动两种情况。 不流动现象:一个被忽视的领域。


基本概念
3 三种不同类型的社会流动模式: (1)完全封闭:一切人都以出生时就决定的社 会性条件而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并且一生都固 定在这个地位上。中国历史上的门阀制度、印度 的种性制度。 熊彼特说,个人不因其选择、其 行为、其品质而属于某个社会阶级,个人的属性 取决于他作为一个阶级真正成员的特定家庭。
一 基本概念

社会移动根据对移动对象的两个地位或位置内容和移 动的时间跨度的不同设定.可以设想出各种形式。迄 今为止的研究主要涉及的是以职业为指标的移动。另 外.作为移动的时间跨度涉及的是出身阶层的父亲阶 层的职业和本人现在的职业之间、本人的初职到现职 之 间 的 移 动 。 前 者 是 职 业 的 代 际 流 动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后 者 叫 代 内 移 动 ( intra generational mobility)。
一 基本概念

2 各类社会流动 把社会移动分析与平等问题结合在一起,是在1954年 英国的戴维.格拉斯等他们首次进行了全国规模的社 会移动调查,收集了两代间的职业移动、个人从初职 (最开始从事的职业)到现职(现在从事的职业)的移动, 婚姻和学历与社会移动的关系等数据。并且完善了分 析移动表的方法论。特别是格拉斯给机会均等的社会 移动的状态命名为“完全移动”(perfect mobility), 并用统计的方法定形化。由此,社会移动研究在科学 性和思想性上都得到了一大提高。
第二章 社会流动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 世族。 中国历史上的 门阀社会
民间话语

贫穷与富裕的新解:贫穷时养猪,富裕后养狗; 贫穷时种稻,富裕后种草;贫穷时想娶老婆,富 裕后想找情人;贫穷时老婆兼秘书,富裕后秘书 兼老婆。
前苏联笑话

“将军的儿子能成为元帅吗?” “不可能。元帅都有儿子”
第一节 社会流动的基本概念与测量 指标
留父母的社会身份那就没有什么社会流动。假如下列 条件都得到满足,那社会就获得全面稳定。这些条件 是: – 1 技术水平不变和静止人口。 – 2 孩子们保留着父母的身份。 – 3 社会各阶级或各种类别的人都有同样的生育率或 者说同样的再生产率。
三பைடு நூலகம்

–1
人口学角度看社会流动
(二)社会流动就会出现的结果
一 早期研究

(一)索罗金把社会流动的原因归纳为:人口特 质、环境变迁(主要是技术变迁)、父母与子女 天生能力的不一致。
一 早期研究
(二)布劳与邓肯模型: 父亲教育 本人教育



本人现在职业
父亲职业 本人第一个职业

一 早期研究



(三) 衍生模型:增加幼儿时智力、成年时智 力、子女人数等因素的模型。 (四) 对地位取得模型的批评:缺乏理论依 据,是一个描述性的模型。 (五) 教育对地位取得的影响:


基本概念

5 流动原因(1)循环或交换流动。一些儿子在等级上 向下滑,因而为其他人攀援上去留下了空间。在这种情 况下,流动是一个双行道;必然有一些人失去,另一些 入获得。 (2)职业性或结构性流动。假如技术的和组织的变化正 在以不对称的方式产生,等级体系的上中层比下层以更 快的速度创造山职位,那么,一些儿子将有机会在不取 决任何人的情况下爬到新的位置上去。在这种情况下, 流动是单行道。每个人都有所得。
二 新结构主义

2 二元经济理论 3 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在一个企业内部有 一整套决定员工流动的体制。 4 劳动力市场中无竞争力群体理论:这些工 人由于极端贫困、技术、教育等原因,也部分由 于自然和人为的垄断,不得不接受那些不受欢迎 的、最低工资的职业。
二 新结构主义

5 职业链(职业轨迹)


人口学角度看社会流动
(三)人口迁移过程中的社会流动问题 人口流动是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占有 某种社会位置的人口的流入或流出,地域内那一 社会位置的密度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社会流 动。在这种情况下,人口就不再是单纯的人的数 量,而是表示按社会位置分类的人口问题。
第二节
地位取得研究
– –
1传承功能,父亲的地位可以给子女提供好的教育。 2调节功能,教育并非完全由出身决定。
一 早期研究

(六) 其他理论 1 人力资本理论。 2 审核理论:教育被当成进入某些职业的标准。 3 文凭社会论(见前) 4 冲突论,教育的功能是依社会形态而定的。 5 家族地位问题:如美国的肯尼迪家族等一些 特殊的家族问题。


职业流动的测量指标
4 流动的可比性问题 对于向下社会流动的比较要注意时间序列的可比性 问题,例如: 序列一 父亲: 工人→ 官员 序列二 儿子: 工人 → 官员 时间: t1 → t2 → t3



人口学角度看社会流动
(一)不发生社会流动的条件
– 法国人口学者A.索维认为,假如所有的孩子们,都保


基本概念
6 地位的一致性与不一致性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各个成份排序相当,如都在前 或都在后,称为一致性或者称为高度的地位结晶 (status crystallization)。反之,社会地位 各个成份排序相差显著,则称为社会地位不一致, 或者说低度的地位结晶,典型的事例如经济上的 暴发户。这种情况容易引发角色冲突。


职业流动的测量指标

1 流动表 无论以何种形式的社会移动为问题,移动分析都 首先从移动表(mobility table)的制作开始。 两代间职业移动可利用象下表这样的移动表。 例 父亲与儿子职业比较(人)
父亲 职业
白领 蓝领 农业 合计
儿子职业
合计 白领
281 100 193 574
蓝领


职业流动的测量指标

从事实移动中减去强制移动得来的叫纯粹移动 (或交换移动、或循环移动)。这是由职业阶层本 身的封闭性——开放性的程度产生的移动。表中 的35.8减去17.1%所剩的18.7%就是纯粹移动率。 把社会移动分为强制移动和纯粹移动,与以 移动为问题的思想背景相关。强制移动是由产业 化的职能要求引起的。从纯粹移动概念的背景存 在着平等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更具体地说是机 会均等的思想。
二 新结构主义

新结构主义共同点是强调个人特征之外的社会经济结构 因素。 (一)劳动力市场
– –
– –
1 分割的劳动力市场 (1)初级市场:高工资、良好的工作环境、就业稳定、工 作安定。其中又可以划分高层与低层,高层主要由经理、专业 人员构成。 (2)次级市场:低技术、就业不稳定。 该理论认为要强调的是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劳动力市 场的侵害导致了贫困、收入不平等的延续,导致教育与培训计 划的失败,导致劳动力市场中歧视。


职业流动的测量指标

第二,是看父子不同职业。就是发生职业移动 时的情况。表中与父亲职业不同的儿了,即脱 离对角线的位置(676人)是经历了职业移动的 人。这叫事实移动(或粗移动),用整体人数相 除得出的35.8%的事实移动率。 在事实移动中、包括两种移动:一是由父子职 业构成的不同产生的移动;二是社会阶层的开 放产生的移动。


基本概念
(2)重返者:出身地位≠本人的最初地位;本人的最 终地位=出身地位。 (3)改变者:出身地位=本人的最初地位;本人的 最终地位≠出身地位。 (4)改变后扎根者:出身地位≠本人的最初地位; 本人的最终地位=本人的最初地位。 (5)彻底改变者:本人的最初地位≠出身地位;本 人的最终地位≠本人的最初地位并且本人的最终地位≠ 出身地位。


职业流动的测量指标
完全移动的概念代表了作为出身阶层的父亲的地 位与作为到达阶层的儿子的地位之间没有统计性 相关关系的状态,即父子的地位之间没有任何特 别的联系。假如把现代社会看成是由上等。中等、 下层阶级各占10%、40%、50%的比例组成的社会, 那么下一代上等阶级将被50%的下层阶级出身的 人、40%的中等级出身的人,10%上等阶级出身的 人组成的状况。同样,下层阶级也将呈这样的比 率。但现实移动一般都会与这种完全移动有出入。


职业流动的测量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