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_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改革

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改革一、教学内容调整在通识教育的理念下,水产动物育种学的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调整。
除了传统的水产动物育种学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加入相关的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培养。
可以增加水产动物育种学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育种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引入一些前沿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让学生了解水产动物育种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法创新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
在水产动物育种学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团队合作教学、实验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还可以引入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评价改革通识教育强调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学评价也需要根据这一理念进行改革。
在水产动物育种学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方式,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可以通过实验报告、课堂展示、团队项目、论文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实践环节加强通识教育要求教育要与社会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因此在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中,实践环节也需要加强。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参观水产养殖场、参与水产动物育种实验、参与相关社会实践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水产动物育种学的实际应用和社会意义,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师资队伍建设通识教育理念下的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改革,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让他们有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通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中也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专业的培养目标也面临着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已成为当前水产养殖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教材体系的改革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动物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分类学和进化等方面的内容。
传统的教材体系中,大多以纸质教材为主,内容有些滞后,并且只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教学。
在改革中,可以通过使用多种形式的教材,如电子教材、在线课程、实习手册等,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他们应深入学习水产养殖过程,并根据不同的养殖动物类型,开展实践教学和实验研究。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水产养殖专业人才,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行业需求相结合。
在传统课程中,一般只注重动物的科学知识,而忽视了水产养殖技术在动物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更加注重将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验检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开展一些学生参与的实践教学项目,如水质测定、养殖模式策划等,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水产养殖行业,并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实践环节的设计至关重要。
传统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只是简单的实验,学生只是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没有深入理解实验内容和意义。
在改革中,可以通过设计更加贴近实际的实践教学项目,如实地考察和调查等,使学生深入了解水产养殖行业的实际情况,并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设计。
可以加强学生对养殖技术和设备的了解,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体系的改革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评价体系的改革也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评价体系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缺乏对能力的评价。
在改革中,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讨论、小组研究、项目报告等,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水产养殖专业是农业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而作为水产养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普通动物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势在必行。
本文将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的特点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水产动物的养殖管理和生产操作,因此普通动物学课程需要重点围绕水产动物展开。
在教学内容上,普通动物学课程需要涵盖水产动物的分类、形态特征、生理生态特性、习性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水产动物的鉴别和养殖技术。
二、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水产养殖专业的发展对普通动物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普通动物学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水产养殖专业的发展需要。
一方面,传统的动物学课程以陆生动物为主,对水产动物的教学涉及不足;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对实践技能的需求。
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教学内容的更新:普通动物学课程的内容需要根据水产养殖专业的特点进行更新和调整,增加水产动物的相关知识,比如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的分类、特征和习性等方面的内容。
2. 教学方法的创新: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创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实验课、实习课和生产实习课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水产动物的鉴别和养殖技术。
3. 教学资源的整合:学校可以整合校内外的优质教学资源,比如建立水产养殖专业的示范基地、实验基地和养殖场,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2. 融合实践教学:针对水产养殖专业的特点,普通动物学课程需要融合实践教学。
学校可以将实验课的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学会动手操作,掌握水产动物的实际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学专业《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新 世纪 水产养 殖学 专 业 本科 人 才培 养 正 向“ 厚基 础 、 强能 力 、 高素质 ” 的应 用 型人 才方 向转 变。水 产 养 殖学 专
业开设 的遗 传学 实验 主要 是 在学 习和 理解 遗 传 学 3大 规
容 的 问题 分析
水产 养殖学 专业不 同于一 般 的农 学专 业 , 其实 验课 程
中图分类号 G 4 . 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7 3 (0 1 1 2 2一 2 0 7— 7 1 2 1 )3— 0 O
Dic so n h f m ft pe i nt lTe c i ntnto h ne isi t s us i n o t e Re or o heEx rme a a h ng Co e ft e Ge tc n he Aqu c t r a ulu e Co s ur e
Ab ta t I h sp p r h xse t lp a t e e e p i td o t n t e e p r n a e c ig o e g n t si h q a s r c :n ti a e ,t e e itn ma r ci sw r o ne u h x e i e o me tl a h n f h e ei te a u — t t c n c h r o re h h r c e siso e g n t s i ea u c l r o re mu t e e h s e .T e v l ain e p rme t u u e c u s .T ec a a tr t f h e ei n t q a ut e c u s s mp a i d i c t c h u b z h ai t x e i n s d o mu tb e u e s e r d c d.T e c mp e e s e e p rme t a d te e p r n so r e b oe h oo y mu t e a g n e . h o rh n i x e v i ns n h x ei me t n ma n itc n lg s u me t d i b Ke r s: u c l r ; h e e is E p rme t l e c ig; e c ig r fr y wo d Aq a u t e T e g n t ; x e u c i n a a h n T a h n eo m t
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水产养殖专业的普通动物学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随着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对于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来说,对普通动物学的掌握和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与探索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与更新。
传统的普通动物学课程主要是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以幻灯片和演讲的形式进行教学。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引入多媒体教学,利用实验和实践教学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结合水产养殖行业的实际需求,加入相关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水产养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实验室实践、田间实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动物标本制作和鉴定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鼓励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水产养殖场,了解养殖生物的生长特点和饲养管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实际情况。
在实验课中,可以引入水产养殖相关的实验项目,如水质测试、养殖动物繁殖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在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可以积极参与行业实践和科研活动,了解水产养殖行业的最新动态和需求,将这些实践经验应用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是必要的。
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培养水产养殖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改革

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改革通识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跨专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它要求学生在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领导才能等综合能力。
对于水产动物育种学这门学科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改革的重点之一。
传统的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注重对基础和专业知识的灌输,但往往忽视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在改革中,我们应该将课程内容从纯粹的专业知识扩展到相关领域的学科,例如生态学、环境科学等。
通过学习这些学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水产动物育种的背景和意义,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不可忽视的。
传统的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大多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体验性的环节。
在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改革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体验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和参与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还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水产动物育种的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评价体系的改革也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传统的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形式进行,重点在于对学生记忆和理解能力的考察,忽略了对他们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在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作业、实验报告、小组项目等。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可以全面地评估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并激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评价体系的改革。
通过这些改革,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可以推动水产动物育种学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科研创新的推进。
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主要涉及动物的
分类、解剖、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传统的动物学课程教学通常以讲授为主,
缺乏实践操作环节,教学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因此,对于水产养殖专业的动物学课程,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
际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
首先,改变传统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传统的动物学课程注重知识点的讲解,而忽略了动物学的实际应用。
因此,应该引入实际操作教学和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
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动物学的实际应用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重
要性。
其次,建立动物学课堂与水产养殖生产现场的联系。
动物学课程中的知识点与水产养
殖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应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产现场进
行现场教学实践,深入了解水产养殖产业的实际运作模式,并将学到的课堂知识转化为实
践操作技能。
最后,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在动物学教学中增加生动有趣的演示和实验内容。
针对大
量的生物形态、生理和生态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初步建设了综合教学实验平台,引入了
多种专业的实验教学设备和生物实验材料,同时还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计算机平台,通过多
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动物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动物学基本知识的掌握,为学生提供动物学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进步和创新,这门课程也需要进行改革与探索,以适应行业的需求和发展。
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优化是改革的重点之一。
在传统的普通动物学课程基础上,根据水产养殖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将更多的内容加入到课程中,如水产养殖动物的特征、分类、生态习性、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将实践操作纳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能够亲自接触和操作水产养殖动物,理解和掌握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方法。
改革与探索还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普通动物学课程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在改革与探索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实验教学等,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合实际案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改革与探索中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注重培养和选拔优秀的教师,提供教师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改革与探索是必要的。
通过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也能够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创新,为行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教学方法改革探析叶华,郑曙明,黄辉(西南大学鱼类繁育与健康养殖研究中心,重庆402460)摘要介绍了《水产遗传育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征,以及其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
通过在水产养殖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引入理论教改探索和实践教学革新等方式,对水产养殖专业学生进行了长期教学跟踪,即通过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形象化的内容以解释抽象的概念;通过问题导向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开发性实验、自主实验设计和生产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以期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水产遗传育种;教学方法改革;问题导向学习;开放性实验教学;自主实验设计;生产实践教学;成果评价中图分类号S -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2)36-17933-02作者简介叶华(1981-),女,四川广元人,讲师,博士,从事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E-mail :yhlh2000@126.com 。
收稿日期2012-10-11《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包括遗传学和育种学两部分内容。
遗传学是现代生命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覆盖面广,涉及细胞、分子、个体、群体的遗传现象,具有极强的理论性。
水产动物育种学是应用遗传学方法,改造水产动物的遗传结构,从而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包括传统方法中的鱼类引种驯化、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及细胞工程育种等,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科学性。
长期以来,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的教学主要是采用理论讲授教学,多数同学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果较差。
而且,要用有限的课时完成遗传育种学的全部内容是不可能的。
这客观上要求遗传育种学教学方法要从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个性与思维发展的能力为主。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性改革。
1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水产养殖专业本科教学任务中,遗传学从个体遗传学入手,引申到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及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两个分支,其中涉及大量基本概念和理论。
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只能通过短暂的记忆和复述来学习。
这种被动学习使得知识的遗忘率高,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差。
同时,传授式教学是单方向的知识输出,缺乏教与学的双向互动,灌输式的教学也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学老师把握好课堂教学显得至关重要。
高等院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实用性和具有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科研复合型人才[1]。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实验内容和水产养殖生产密切相关,其实验课内容的设置也至关重要。
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设置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应通过实验改革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并且通过实验课上的动手操作及数据整理分析,巩固和加深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同时,还可为学生后续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及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2教学方法改革2.1理论课改革2.1.1灵活引用谚语、成语,强化基本概念。
遗传学中大量的基本概念靠死记硬背只能是短暂记忆,无法长期根深于学生的脑海中,因此引用谚语,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达到长期记忆的目的。
例如,讲解“遗传”概念时引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打地洞”等,解释“变异”时引用“母生九子,九子各别”等。
对于对立性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如遗传与变异、染色质与染色体、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遗传力与育种值等概念,通过列出表格的比较法进行讲解,必要时配上相应图片或实例加以说明,并在不同章节中涉及相关概念时加以重复,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重要概念的印象。
2.1.2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整合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于1969年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的针对性的、实践性的学习[2-3]。
美国有超过一半的医学院采用PBL方法教学[4]。
而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介绍和在教学中引入PBL 方法。
此方法主要用于医学教学中,农业院校较少采用PBL 教学方法。
笔者在本次教改探索中进行了PBL 教学方法的有益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2.1设置问题。
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性浓的热点内容设置问题,例如在转基因技术一章中设置转基因水产动物的安全性问题。
提出问题不是让学生理解与问题有关的内容,而是锻炼学生推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他们深入思考问题及发散思维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了解自己有关该问题所掌握的知识程度,以及团队协作可解决问题的程度;同时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有关此问题需要学习的内容和方向,将被动传授教学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维的科学素质,以有效增加学习动力。
2.1.2.2团队协作、解决问题。
由4名左右的学生组合成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2,40(36):17933-17934责任编辑徐宁责任校对卢瑶一个学习小组,每个成员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查阅相关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再在团队协作下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该过程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
该过程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教师不仅要起监督指导的作用,还要引导组内学生之间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凝聚集体智慧;二是努力营造宽松、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让每位学生自由、大胆地参与学习和交流,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1.2.3成果评价。
各组选择代表通过口头汇报、幻灯片讲解和辩论等方式进行总结和交流,教师总结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对学习成果的评价不是要重点关注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法的优劣,而需要更好地掌握有意义的方法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励学生学习。
PBL学习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解决问题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看学生是否全身心投入学习,是否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PBL的教学评价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综合性评价为辅。
同时,教师在反馈中既要注意到学生理解的偏差,也要注意肯定学生在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闪光点,尽量对学生学习效果给予积极的评价,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6]。
另外,通过汇报、交流、辩论等方式,学生也可正确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短板和别人身上的长处,能很好地把握以后学习的方向和方法。
2.2实验教学改革2.2.1设置开放性实验。
传统的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实验主要为验证型实验,由老师规定项目并演示实验操作,由学生模拟老师操作验证实验。
由于实验课时有限,加之一位实验老师很难照顾全部学生的操作,导致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方法,缺乏创新思维,实验效果不佳。
而设置开放性实验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获得更多的实验操作机会。
例如,鱼类染色体片的制作及核型分析实验中,由于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以及受时间的限制,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制作出易于观察的染色体片,根本无法进行核型分析。
通过将该实验列为开放性实验后,学生们获得了更多的实验操作机会,不仅可以掌握鱼类染色体片的制作和核型分析方法,还能参与到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中,学习实验的整个流程,使其系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2.2.2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4 6位学生组合成一个研究小组,小组成员根据课堂上所讲的理论知识,选择感兴趣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强的项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共同探讨确定实验项目和方案。
最后,由老师对他们提出的项目和方案进行修订、把关,并监督和指导实验的实施。
例如,鱼类亲子鉴定实验,从基因组DNA 提取、DNA质量鉴定、浓度测定、PCR、凝胶电泳、读带、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分析等每个环节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并要求熟练掌握实验技能。
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设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最终顺利完成实验。
2.2.3实验教学结合生产实践。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中育种学部分内容的应用性极强。
水产动物育种学包括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育种方法,在现代水产动物生产中,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并重。
育种学实验要求专门的场地,配备专业设施,并具有极强的季节性且周期长。
水产动物育种学实验要根据生产设计,例如,某些鱼类雌性比雄性长得快、个体大,因此,进行全雌化养殖可以提高群体生长率,提高产品肉质规格和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结合养殖生产,设置鱼类雌核发育实验,通过运用物理射线(X、γ或UV)或化学药品使精子遗传失活,并用失活后的精子继续激活卵子发育,最后通过抑制极体的排出或抑制第一次卵裂使染色体加倍,培育出具有存活能力的雌核发育二倍体。
3结语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教学改革的鼓励和支持,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开始重视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应用。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处在起步阶段,授课教师任重而道远。
因此,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引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真正适应现代渔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1]张顺利,张红绪.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2,19(4):41-42.[2]蔡明夷,韩芳,刘贤德,等.关于整合PBL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思考———以遗传学中“基因组”的教学为例[J].龙岩学院学报,2010,28(5):118-121.[3]蒋英英,冀洪海.PBL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J].新课程研究,2008(6):104-106.[4]张敏,马钢.对优化动物学教学内容的思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1(5):62-63.[5]吴翔华,付光辉,钟萍萍.基于PBL方法的房地产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2):86-89.[6]丁凤琴.PBL教学方法在心理统计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1(2):96-99.[7]宋予震,董青.动物生理与动物病理生理联组教学模式中开展PBL教学法的体会[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8):31-32.[8]杨霞,陈陆,王新卫,等.PBL教学法在禽病学教学中的尝试[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1):205-206.43971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