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合集下载

试论重庆南温泉旅游景区规划

试论重庆南温泉旅游景区规划

试论重庆南温泉旅游景区规划概要: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切实做好景区功能分区,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设计等问题,以良好的景区规划,促进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一、南温泉发展战略思考南温泉有优越的地理条件。

它地处重庆主城区一环线以内,属重庆主城区“半小时交通”范围,交通线路不断完善,将南滨路都市风景区、南山风景区和南温泉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了吃住娱的都市旅游新概念。

南温泉历史悠久,曾经有一段辉煌的旅游热潮,是重庆主城仅有的温泉“绿谷”。

南温泉地处山水环抱之中,凌空飞泻的瀑布点缀其中具有山、水、林、泉、峡、洞、瀑等多种类型的自然景观,其温泉、花卉、陪都遗址均有较高的知名度。

而南温泉泉水以疗养效果好而吸引了一大批游客。

重庆努力打造“温泉之都”,这又是南温泉发展的重要机遇,并且它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已建立了温泉酒店,温泉公园等,再加上劳动力资源丰富,南温泉必会得到恢复发展。

二、南温泉景区主题形象规划1、南温泉旅游资源分析根据南温泉旅游资源分析,可从地理,历史,社会分析南温泉景区主题形象定位。

(1)从地理方面分析:山水藏灵泉①自然资源:(山水之间)南温泉是重庆主城仅有的温泉“绿谷”。

具有山、水、林、泉、峡、洞、瀑等多种类型的自然景观,其温泉、花卉、陪都遗址均有较高的知名度。

使有山无水、有山远水的众多温泉景区望之项背。

景区以常绿针叶林、落叶性杂木林、竹林和樟林为主,植被以次生植被、人工植被为主,且分布不均。

温泉景区中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②温泉资源(储量充足稳定、水温适宜、矿物质丰富)温泉水为硫酸钙镁钠型热泉,水多出露在花溪河南岸,水温39-42℃,且涌水量至少为4384立方米/日。

水质为硫酸盐型低温微咸热水,矿化度2克/升左右。

质堪与临潼华清池媲美,是国内最优秀的温泉之一。

泳浴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生理机能,健身美容,治疗皮肤病和关节炎等作用。

(2)从历史方面分析:陪文诉英烈虽然重庆在极具地方特色的土著巴文化基础上,具有“三建国都、四筑渝城”的悠久而传奇的历史,但其中最具显赫地位、焦点地位和国内外影响力的时期无疑当属抗战陪都时期。

重庆温泉旅游发展与研究述略

重庆温泉旅游发展与研究述略

重庆温泉旅游发展与研究述略宋林琳 (重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50)摘要 基于重庆构建“世界温泉之都”的战略目标,对重庆温泉旅游的发展与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当前重庆温泉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目前现有理论研究滞后于温泉旅游实际发展。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重庆温泉旅游新的发展方向和温泉旅游研究的新视角。

关键词 温泉旅游;发展;研究;重庆中图分类号 F5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25-07914-02 温泉资源的利用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但是作为被旅游者广泛接受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温泉旅游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蓬勃发展起来。

近年来,围绕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各地学者投入了较高的研究热情。

目前,已有学者对广东、四川等省的温泉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系列成果。

重庆温泉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

温泉旅游资源被视为重庆具备世界品质的旅游资源。

因此,近年来重庆市提出了建设“世界温泉之都”的战略目标。

然而,相对于温泉旅游的快速发展,研究工作整体上仍相对滞后。

所以,有必要对重庆市温泉旅游的发展与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

1 重庆温泉旅游发展综述1.1 历史时期 重庆温泉资源开发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中,开发最早的温泉为北温泉。

据载南北朝刘宋景平元年(1004年),北温泉已“迎流砌池,广方四丈,上翼以亭”。

相比之下,比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日本下吕温泉尚早468年。

南温泉位于重庆市南郊,发现于明朝,始建于清代,为硫酸钙镁钠型热泉,水温39~42℃。

相传南温泉为明代朱元璋的长孙建文帝避难隐居之地。

史载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南温泉建浴池,其后利用规模不断扩大。

东温泉位于重庆市东部68km的巴南区东泉镇境内。

相传古时,鲁班的弟子曾在此建造木井,钟子期、俞伯牙曾在此相会,明代以来的古刹庙宇还存有大量遗迹。

古时东温泉盛行裸泳,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

此外,位于重庆铜梁县的西温泉也具有悠久的历史。

重庆温泉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

重庆温泉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

重庆温泉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摘要: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重庆温泉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重庆温泉旅游开发的相应对策,认为重庆温泉旅游资源开发具有较好的现实基础。

关键词:温泉旅游;重庆; SWOT一、重庆温泉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SWOT分析是广泛用于旅游开发分析的一种较成熟的战略分析方法。

S指产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W指产业内部的劣势(Weaknesses), O指产业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ies),T指产业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

这是一种综合考虑产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

目前,重庆温泉旅游的开发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重庆现有温泉旅游资源的优势及劣势进行客观分析,可为重庆温泉旅游业的发展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一)优势(Strengths)1.具备世界品质的温泉旅游资源。

重庆温泉旅游资源储量丰富。

据调查分析,重庆市地热温泉分布大约1万平方公里,可采资源量为14563万方/年(39. 9万方/日)。

按照25平方公里布点一个热矿井计算,仅主城即能容纳下大约200口温泉井[1]。

重庆温泉旅游资源品质优越。

温泉水温以40~55℃居多。

温泉水质以硫酸盐型为主,多数温泉均含有锂、锶、碘等30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

温泉旅游资源大多位于风景秀丽的自然景区和历史悠远的名胜之地,使富集的温泉资源与美丽山水风景和浓郁的巴渝文化有机结合,为温泉旅游综合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重庆温泉旅游资源具备可再生特征。

据研究分析,重庆温泉主要是以大气降水溶滤、经深部循环加热而成,基本上属于可再生资源类型[2]。

正是由于这些特征,使得温泉资源被誉为重庆市真正具备世界品质的旅游资源。

2.具有强有力的政府产业扶持优势。

2005年,重庆市编制出台了《2005—2015年重庆市温泉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做大做强、全面提升重庆温泉旅游品质和综合竞争力,把重庆打造成“温泉之都”,推动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温泉之都

温泉之都

温泉之都亲爱的游客朋友们:重庆温泉开发的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传说轩辕黄帝曾在北温泉创造了“温汤和药”救治百姓。

南朝佛教高僧慈应大师也曾在北温泉创建温泉寺,它比日本最古老的马温泉都要早上200年。

之后,重庆又在明朝时期开发了南温泉、民国时期开发了西温泉。

2005年,重庆市政府提出要把重庆打造成世界温泉之都的战略决策,目前,重庆市五方十泉基本建成,一圈百泉初具规模,两翼多泉建设已经开始起步,中国的温泉之都正在迅猛发展。

既然说到五方十泉,一圈百泉,两翼多泉,肯定大家的心中都有这样的疑问,这到底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接着就由我为大家做一个介绍。

首先,五方十泉指的是在重庆五个方位中,东边有被地质学家称为“亚洲一绝”的东温泉,南边有水质可与临潼华清池媲美的南温泉,西边有天赐,贝迪等温泉,北边有世界上最早开发的北温泉,以及中部被历代文人骚客赞为“武陵仙境”的统景温泉。

其中提到统景温泉不得不提一句,它是集温泉,冷泉于一体的生态浴场,在全国中尚属首例。

一圈百泉指的是在重庆一个小时经济圈范围内,重点建设100左右的温泉旅游项目。

所谓两翼多泉就是:沿着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重点在万州,黔江、石柱等地开发建设不同风格的温泉旅游项目,最终,五方一圈加两翼构建巴渝无处不温泉的温泉之都整体形象。

重庆的温泉资源不仅丰富而且也具有质优的特点,水温以40度到55度居多,大部分温泉都含有30种以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酸碱度适中,水温合适普遍达到国家医疗矿泉的标准,我相信这次的温泉之旅一定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健康而又美妙的体验。

亲爱的游客们,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在北碚的北温泉风景区。

在我们身后的就是北温泉的核心景区北温泉公园,北温泉公园是在1927年由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创办的,最先名为嘉陵江温泉公园,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平民公园。

在它旁边就是我最先向大家介绍的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温泉,北温泉。

下面请大家和我一道来深入了解北温泉吧。

现在我们来到的了著名的温泉寺,这里曾两度被毁坏,现在我们看到的现存的北温泉寺是明清两代建筑,殿分四重,依次为关圣殿,接引殿,大佛殿,观音殿。

重庆打造“世界温泉之都”

重庆打造“世界温泉之都”

( 自治县)都有地热水资源 ,尤其 以主城区及周边 地 区 最 为集 中 ;水 质 富 含 锶 、偏 硼 酸 、偏 硅 酸 等
多 种 有 益人 体 健 康 的 微 量元 素 ,具 有 良好 的 医疗 保 健 功 效 ,是 打 造 “ 界 温 泉 之 都 ” 的 良好 资 源 世
基 础 。2 0 0 6年 ,该 市 提 出 打 造 “ 国 温 泉 之 都 ” 中
馆 工作 进 行 全 面 检验 ,认 为档 案馆 档 案 目标 管 理
工作 自 1 9 晋 升为 市 一级 标 准 以来 ,档 案行 政 9 9年
J东南队路上青藏高原开展地质调查工作 I I
最 近 ,市 地 勘 局 川 东 南 地 质 大 队走 进 青 藏 高
原 ,为完 成 中标 的青 海 省沱 沱 地 区 1 :5万 四幅 区
兑 付 户 改退 地 补偿 到 位 6 3 元 ,铜梁 县 兑 付率 5 0万 占到 全市 的 6 %。 1 ( 巍) 王
发 生 态 化 、服 务 人 性 化 、设 施 精 细 化 、管理 智 能 化 和 质 量 标 准 化 。 目前 ,该 市 已 组 织 市 国 土 房 管 局及 相关 地 勘单 位进 一步勘 查 开发 温泉 资源 。
域 地质 调查 任务 ,充 分 展示 大 队区调 技术 优势 。
该 大 队实施 “ 出去 ”战 略 。在 青海 中标 了沱 走 沱地区 1 :5万 四幅 区域 地质 调查 ,总面 积 1 4 6 0平
方 公里 。工 作 区位 于 青 藏高 原腹 地可 可西 里 地 区 ,
交 通 不 便 ,高寒 缺 氧 ,海拔 4 0 8 58 5 2米 。 区 内无 人 烟 ,工作环 境艰 苦 ,岩石 类型 、地 质条 件 也

重庆南温泉

重庆南温泉
重庆南温泉
南温泉简介
• 重庆市南温泉风景区
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境内,景区最早开发 于1927年,距重庆市区约18公里,属于重庆市一 级公园,是重庆市十佳旅游风景名胜区
• 南温泉的命名
因位于重庆市区南面,被称为“南泉”
•四大观赏区
温泉、铧园、仙女、竹石苑 景区内有两个泳池,一个室内,一个室外,水温 在39~42℃之间,景区内温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有养身治病的功效。
南温泉发展现状
• 基础配套设施
目前景区还没有开发完全,很多基础设施都正在建造, 景区内垃圾桶设立太少。景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有待加 强。
• 道路条件
从花溪镇到景区的道路狭窄、路面不平整
• 水质
由于大量修建温泉居家酒店,使水质遭到污染, 花溪河不再像以前那么清澈迷人。
景区内部的不足
客源市场分析
• 人口特征
综合得知,南温泉游客在逐年减少,游客 的消费项目很少,景点不够突出与吸引力。
产品类型
• 景区内产品过于单一,有四个观赏区及五 处名泉 • 四个观赏区即:温泉、铧园、仙女、竹石 苑。 • 五处名泉 ,即:“玉泉”“晴雨泉”“龙 泉” “飞泉”“虎啸泉”。 • 此外,1992年成立的重庆赏石馆,展出一 千余件我国的五十四类石种。还举办有春 季花文化展和金秋桂花展。
夜景 室内温泉
策划方案
• 项目存在的问题
1. 人们对“夜泡温泉”的益处认识不足; 2. 对新项目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3. 地点相对偏僻
• 项目的机会:
1. 浮燥的都市生活使人们向往自然,走向乡野; 2. 都市人消暑纳凉活动日趋多元化,更多的人追求 新时尚; 3.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夏天泡温泉对人的健康养身, 消暑降温的确起到很大效果。

重庆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

重庆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

重庆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 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 发展绿色旅游
生态环境保护
• 防治水土流失 • 改善空气质量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 保护古建筑、历史遗址 •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庆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 国家政策支持 • 旅游业发展机遇
挑战
• 生态环境恶化 • 旅游资源过度开发
• 保护经费不足 • 保护设施建设滞后
03 重庆旅游资源管理策略
重庆旅游资源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
• 保护生态环境 • 传承历史文化 • 促进经济发展 • 提高生活质量
原则
• 保护优先 • 可持续发展 • 科学管理 • 公众参与
重庆旅游资源管理的方式与方法
方式
• 制定保护与管理政策 • 加强监测与评估 • 促进保护与发展的协调
原因
• 地方政府和民众保护意识不强 • 管理部门职责不清 • 法律法规不健全 • 保护经费不足
重庆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对策建议
提高保护意识
• 加强保护宣传教育 • 提高民众保护意识
完善保护与管理体制
• 明确管理部门职责 • 完善法律法规
增加保护投入
• 提高保护经费 • 加强保护设施建设
05 重庆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未来展望
方法
• 制定旅游资源保护规划 •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 提高保护与管理技术水平 • 加强公众教育与参环境得到改善 • 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保护 • 旅游业得到发展 • 市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评价
• 建立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 定期对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进行评估 • 及时调整保护与管理策略
传承历史文化

2024年重庆温泉特色小镇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重庆温泉特色小镇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重庆温泉特色小镇市场规模分析引言温泉旅游在中国逐渐兴起,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之一。

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

近年来,重庆温泉特色小镇也相继涌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本文旨在对重庆温泉特色小镇市场规模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发展情况和前景。

方法本文基于已有的市场调研数据以及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市场规模分析。

市场规模分析温泉特色小镇的数量根据统计数据,截至目前,重庆共建成温泉特色小镇30个。

温泉特色小镇的入住率经过数据调研,发现在重庆温泉特色小镇中,平均入住率为60%。

温泉特色小镇的日均客流量通过对多个温泉特色小镇的数据统计,得出平均日均客流量为1000人次。

温泉特色小镇的平均消费额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重庆温泉特色小镇的游客平均消费额大约为500元。

市场规模预测温泉特色小镇市场规模预测模型基于已有的市场调研数据和发展趋势,我们构建了一个市场规模预测模型。

该模型将考虑温泉特色小镇的数量、入住率、日均客流量以及平均消费额等因素,预测未来的市场规模。

预测结果根据我们的市场规模预测模型,预计未来三年内,重庆温泉特色小镇市场规模将以每年10%的增速增长。

结论根据我们的市场规模分析,重庆温泉特色小镇市场正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

未来,随着温泉旅游的不断兴起,重庆温泉特色小镇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展。

相关企业和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抓住机遇,提高服务质量,推动该市场的健康发展。

以上为对重庆温泉特色小镇市场规模的分析,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

附注:本文所述数据为参考数据,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重庆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摘要:温泉旅游资源是温泉旅游地赖以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是产生旅游吸引的主要因素之一。

重庆温泉旅游资源独具其特色,开发务件良好,市场潜力大。

本论文从重庆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及保护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其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利于开发及保护的问题。

并从温泉旅游的资源、景点景区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温泉保护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重庆;温泉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1.重庆温泉旅游资源概况
1.1优势
1.1.1温泉旅游资源水平高,品质优良,类型丰富
温泉作为旅游资源最吸引游客的因素莫过于它的温度,水量和理疗作用,重庆温泉温度高,自流量大,水质好,其中富含的微量元素等矿物质非常丰富,以重庆目前几个新兴温泉为例表明了重庆温泉水的质量。

1.1.2政府重视,有政策上的产业扶持优势
在2005年,重庆市就编制出台了《2005-2015年重庆温泉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做大做强、全面提升重庆温泉旅游品质和综合竞争力,把重庆打造成“温泉之都”,推动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2劣势
1.2.1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整体较薄弱
重庆的整个温泉旅游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温泉产业链条还不够完整,没有形成比较充实的产业集群,各个温泉资源存在着“散,小,弱”的弱点温泉旅游产业布局比较分散。

目前,重庆温泉旅游产业接待消费者仅300余万人次,温泉旅游收入不到3个亿,与重庆旅游产业超过6ooo万人次的游客数量和超过300亿元的收入相比显得比重太小,席次太少。

1.2.2.产品吸引力不足
重庆温泉资源无论在国内外都是首屈一指,早在抗战时期就已经非常出名,但是为什么到了今天就进士不同往日,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对各景区进行很好的包装和市场促销,缺乏一个重庆温泉的品牌效应。

此外,新闻媒体为重庆温泉的宣传造势的乏力也导致了重庆温泉的吸引力不足。

2.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温泉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因素
2.1.1市场优势:市场潜力大
重庆最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拥有广茂的面积和人口优势,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庆拥有着不断的持续增长的巨大本地市场。

再根据据市假日旅游信息统计中心统计,2004年国庆黄金周期问,自驾车游和泡温泉成为重庆市民两大主要的体闲旅游方式。

南、北、东、统景等温泉公园游客数都上千人,而统景最高达到3000人。

海棠晓月和天赐温泉的旅客量也增长强劲。

海棠晓月温泉突破千人,而天赐温泉最高更达到6000人次/日。

2.1.2区位优势:长江口岸,西部枢纽,区域经济发达
重庆最为长江中上游重要的进出口岸,和中西部重要的经济枢纽,自从成立直辖市以来,重庆的经济水平快速增长,保持年均12.6%的高速。

在2009年更是达到了6527亿元的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9%,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950。

这一增长势头无疑将为旅游业的发展造就良好的环境,温泉旅游也将在整体环境的改善中飞速增长。

2.2温泉旅游资源开发的不利因素
2.2.1温泉旅游建设的雷同化
由于目前的重庆温泉旅游市场还是一个不充分竞争的市场,导致了其现阶段温泉旅游开发模式单一,基本上家家都是经营洗浴休闲,辅之以并不太完善的康体,娱乐等项目。

缺乏很多如国外开发运作良好的如健身,美肤,瘦身,医疗,民俗游等很多温泉服务项目。

游客选择非常之少,缺乏新意,没有再次光临的兴趣。

2.2.2经营体制落后,管理模式老化
由于遗留下的国家机制,重庆现温泉资源还是属于行政事业性管理,所有权和管理权混同。

必须改革,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遵循一个:政府是主导,企业为主题,多方来投入,市场化运作的开
发模式,简化确定一个最终的管理部门,政府不参与直接经营事务,而起到其监督作用加强多开发的监督力度。

2.2.3开发多为粗暴开发,忽视了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重庆在政策的扶持,经济的增长的大环境下,不少开发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温泉资源的开发开采都是属于粗放式开发模式,对温泉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意识几乎没有,科学利用温泉和科学化开发温泉程度也非常低,过度开发甚至导致了有些温泉密集区资源开发已出现严重的破坏。

3.温泉旅游资源的保护途径
3.1温泉旅游资源上的保护
3.1.1控制温泉的开采量
温泉旅游资源的主要资源形式就是它的温泉水,通过控制开采量的保护方式可以说是使其永不枯竭的重要途径。

虽然现今重庆的新兴温泉日出水量可达4000-5000吨,但是回顾过去的东南西北四大老四温泉它们的出水量如今相比最开始有了明显的下降,最为明显的东温泉现日出水量大约在每日1229吨。

合理控制温泉的开采量可从源头上保护温泉水资源。

3.2.2设立温泉旅游资源保护区
温泉旅游资源是极其容易破坏的,它的主要资源形式水更是特别容易受到多方的影响而轻易地被破坏,改变水质等就会严重影响其资源整体质量和对游客公众的吸引力,在温泉点的景点最好通过
设立资源保护区,保存其温泉旅游资源的赋存介质和原始风貌。

3.3.3合理开发温泉景点
综上所述,由于温泉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在温泉景点的开发建设的合理和科学性就必须牢牢坚持。

同样的,温泉资源受其开发项目的影响,如不坚持科学合理的开发也会严重影响其质量与出水量,从而影响其吸引力和价值。

所以在温泉景点的开发建设无论对于温泉旅游资源本身的保护和开发的项目,坚持合理科学注重保护性的开发都是极其必要的。

3.2温泉旅游景区景点保护
3.2.1杜绝盲目建设,有序发展旅游业
在政策依托的扶持下,重庆现阶段出现了少量盲目建设的情形。

温泉业的兴起,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盲目建设带来的各种旅游宾馆,度假村比比皆是,市场的无序化导致各家都亏损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开发甚至对温泉的地下水资源有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这种情况政府应加强监督力度,提高经营门槛,做到有序发展旅游业,不仅提高整个景点景区的旅游素质,而且起到了保护景区整体环境的作用。

3.2.2温泉水合理循环利用,景区良性循环
结合国外,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把温泉水在冬季可用作宾馆等旅游设施取暖的媒介,对于温度较低的温泉景点可在使用后用作发展养殖业和花卉业,这样的温泉水的可循环利用,节约了温泉资
源,直接地为温泉旅游整个景区节约了资源,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间接地创造了收入,从而实现了温泉旅游景区的资源优化配置,无形中保护了景区景点及温泉旅游资源。

3.3走温泉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3.1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并重
在重庆现阶段可以说是第二轮温泉开发热中,我们应做到了解温泉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性和有限性,温泉旅游资源是温泉开发的根源,一旦温泉旅游资源在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开发等于是一纸空文,前功尽弃。

所以在开发中与保护并重才能走上良性循环,开发促进保护,保护造福于开发,相互补足提高,才能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对温泉旅游资源的保护提供物质条件和设施基础。

3.3.2依靠温泉旅游资源为载体,培育新的市场
温泉旅游旅游是集众多旅游形态为一体的,在开发利用温泉旅游资源的同时,如若出于保护的目的减少对其资源的开发,相应的为了经济的同时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温泉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旅游产业素有绿色工业之称,例如通过温泉旅游资源为载体,开发出其他各种新的市场,如重庆南温泉现阶段的目标是通过温泉打造婚庆业,购物街等,最后是温泉别墅等相关产业发展。

通过温泉旅游资源为源泉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是保护了温泉旅游资源和创造了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英.重庆温泉资源开发与温泉旅游综合效应分析[j].社科论坛.
[2]王艳平、王捷.温泉开发的策划与规划[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陈有利.温泉旅游资源的保护途径分析[j].时代经贸.2008年12月.
[4]栾光忠、刘激. 胶东温泉的地热属性与可持续开发对策[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 年9月.
[5]龚士良.台湾地热温泉的开发利用与保护[j].水资源保
护.2004年第5期.
[6]高柏、孙占学、刘金辉.江西省地热温泉开发利用与保护[j].水资源保护.2006年3月.
[7]易海斌.浅议江西温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2008年十期下.
[8]余家庆.让温泉真正造福于百姓[j].福州党校学报.2001年第2期.
作者简介:杨松(1989--),男,汉,籍贯重庆北碚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