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复习题考查标准分知晓、掌握和理解三个层次。

知晓:

●法国学者波普利尼埃尔在1599年出版《史学史》一书,成为西方史学史上把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

象的开山之作。

●1913年英国史家古奇的《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问世,这是一部对19世纪西方史学系统总结

的权威之作。

●色诺芬是一位多产作家,代表作有《长征记》和《希腊史》。

●老伽图以其著作《罗马历史源流》开创了用拉丁文写作罗马史的先例。

●恺撒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撰写了关于高卢地区战事的历史回忆录《高卢战记》。

●古罗马三大史家有李维、塔西陀和撒路斯提乌斯。

●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的古罗马时期希腊史家是波里比阿。

●“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

●在基督教史学写作体系里,时间代表着线性发展,而不再是循环不已,这与古希腊罗马的时间观形成

显著差异。

●为了与异教徒展开辩论,奥古斯丁撰写了《上帝之城》。

●被后人称为“教会史学之父”的是巴勒斯坦凯撒里亚的主教攸西比乌斯。

●格雷戈里的《法兰克人史》是欧洲早期教会史学名著之一。

●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艾因哈德代表作为《查理大帝传》。

●被称为“英国历史之父”的比德最早用基督降生之年为基准,用“吾主纪年”来计算年代,这种做法

很快被其他基督教学者接受并沿用至今。

●弗雷辛主教鄂图撰写8卷本《编年史》,因以《上帝之城》模式写成,因此又被称为《双城史》。

●拜占庭史家安娜·康尼娜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位女性史家。

●马比昂撰《古文书学》、蒙福孔撰《希腊古文字学》,极大推动了西方古文献学的发展。

●马比昂和蒙福孔代表了圣摩尔派的最高水平,圣摩尔派则代表了博学时代欧洲学术的最高水平。

●18世纪的西方史学,总的来说是以理性主义为主导思想的。

●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被称为西方近代文化史之滥觞。

●休谟与罗伯逊、吉本一起,通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哥丁根学派代表史家有加特勒、施洛塞尔和赫伦。

●维科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学术界倾向把他称作为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新科学》

是维科最重要的著作。

●赫尔德的历史哲学思想主要蕴含在其代表作《人类历史哲学观念》一书中。

●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这成为19世纪德国学术复兴开始的标志。

●《德意志史料集成》由德意志政治改革家施泰因倡导发起编纂,佩茨任主编,主要汇编了公元500-1500

年间日耳曼人的各类史料,对欧洲各国史学有较大影响。

●《拉丁和条顿民族史》是兰克的成名之作。“史学的批判时代的开端”

●普鲁士政治史学派的精神之父是达尔曼,首席代表是聚贝尔,主要干将有德罗伊森和特赖齐克。

●1902年,蒙森因《罗马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以梯叶里、基佐、米涅、梯也尔为代表的复辟王朝时期的历史学家在解释历史时,都运用了阶级斗争

学说。

●特纳提出边疆理论。

●牛津学派的出现是19世纪英国职业历史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卡莱尔出版《英雄与英雄崇拜》一书,宣称历史不过是伟人的传记。

●补充:罗马帝国“黄金时代”希腊语地区诞生的三位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阿

庇安(《罗马史》)、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

掌握:

1.奥古斯丁是如何为中世纪史学定下基调的?

首先,奥古斯丁发展了中世纪的历史时间观念,以及把历史分作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两部分内容的做法,极大影响了中世纪历史写作的基本形式与内容范围。其次,奥古斯丁德历史分期明确表现出人类历史的进步历程,中世纪进步史观在奥古斯丁这里找到了第一个较为完备的形态,历史分期也越来越深入基督教史学家乃至近现代史学家的意识中。

再次,奥古斯丁将历史写作视为献身宗教的身体力行,这种做法对中世纪史学写作往往带有深刻的宗教动机有深刻影响。

2.简述让·波丹对历史认识的理论反思。(P145)

(1)反对历史倒退思想,明确提出历史进步观念。

认为人类已经从自然状态中得到改良,在许多方面现代性意味着对旧的东西的改进。他反对从《但以理书》中引申而来的基督教静止的四帝国说,而代之以从地理环境出发来考察具体历史进程的世界史三阶段学说。这一划分有相当的进步性,因为它抛弃了以前那种世界史的终极结果就是某个民族或某种精神最终居统治地位这一非常荒谬的理论,首次承认各个民族相继登上历史舞台,并对对历史作出了各自独特的贡献。(2)关注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的作用,广泛论述了气候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3)认为历史写作首先关心的是真理和公正。它从法律角度来理解历史的编撰。他认为历史的形式有三种,即人类史、自然史和圣史。

(4)高度认可历史学的公用价值,质疑史学家历史写作的公正性。主张通过史料进行暗示以消除史学家的价值判断。

3.兰克总结出一整套史料批判方法,外证、内证。

史料价值的判定:

(1)史料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第一手的史料和第二手的史料,它们都是历史研究必不可少的材料来源。

(2)第一手史料主要是指一些官方档案文献、当事人的书信回忆录等。

(3)第一手史料是可信的、真实的;第二手史料是值得怀疑的、需要考证的。

史料考证的外证与内证:

兰克的外证,指的是参比不同国家、地区的相关史料,不同历史学家的相关著作,以及同时代其他的相关

记录等等,以确定历史事实。

兰克的内证,主要是指依据著作内部的相关情况,并结合作者所处的立场,结合材料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来鉴别史料的真伪。

4.浪漫主义史学特点

第一,排斥理性支配的观念,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个体性和独特性,不承认历史发展的普通性。第二,主张历史应充分展示各民族国家的具体特征,体现每个民族所固有的民族精神,重视民族史和国别史的研究。

第三,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重视中世纪的历史地位,美化中世纪。

第四,崇尚直觉和情感的作用,强调对历史应作具体的描述,在历史研究中抒发作者的情感。

5.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内容、特点及影响。

内容:《罗马帝国衰亡史》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巨著。它以基督教与蛮族的胜利为主题,主旨明确,结构严密。全书6卷,大体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卷到第4卷),主要记述公元180年至641年,近500年间的史事;第二部分(5、6两卷),记述公元641年至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直至拜占庭帝国灭亡为止的800多年间的史学。吉本把重点放在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则写得简明扼要。全书包括后期罗马帝国和整个拜占庭帝国的历史事件,称得上是一部体大思精的通史之作。

特点:(1)时间跨度长、国家多、范围广、史事繁。它上起古罗马安东尼时代,下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轫,其间跨越了1300多年,范围遍及古代世界的三大洲。此书不仅记述了罗马帝国之兴衰,也涉及波斯、匈奴、日耳曼、阿拉伯帝国以及土耳其帝国的历史。他还重视原始史料,细心研究古代文物。

(2)颇具文学价值。其文笔优美,具有独特风格,辞藻华丽凝重,句式整齐,对句与排比不时出现;穿插有逸闻轶事,情节曲折,颇富传奇性。

(3)体现对基督教的传统教义、信条及教规等持批判态度。吉本认为基督教所起的破坏作用正是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他否定《旧约圣经》中所宣扬之上帝全能说,但采用了曲笔。他还批判了禁欲主义,认为基督教的禁欲主义违反人性、闭人心智,与人的理性求知是不相容的。

(4)批判专制君主。用犀利的笔调,着力鞭笞如罗马帝国尼禄之流的暴君,谴责他们暴戾无道、戕害忠良与荒淫腐化,但他的历史批判却有一定的限度,并没有对一切专制主义都采取批判态度。

(5)与其政治思想相关。他反对专制暴君,但却拥护开明专制。向往古罗马时代的贵族共和政体,称颂公民平等与美德,认为罗马共和制最符合近代三权分立的原则。

影响:(1)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是世界史学名著,不仅是罗马帝国历史的最权威著作,而且在史识与史学思想上都为历史学做出突出贡献,被认为是18世纪西方史学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它是启蒙主义理性思想发展最高峰,引领历史学发展新潮流。

(2)《罗马帝国衰亡史》大大有助于世人了解并理解基督教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

(3)不采纳第二手的文献,基本依赖于同时代的文献,并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正因为其书包含丰富的史料,迄今为止此书依然是人们用来判断古代和中世纪史事的圭臬,被现代史家视为权威之作。

(4)但也有缺陷:恪守政治史的旧传统,内容不够广泛,把历史归结为少数显贵人物的活动,认为中世纪的文化基本上没有什么可取之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