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手法在记叙文写作中的运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一)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XXX的《变色龙》,写警官XXX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XXX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XXX《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XXX夫妇对于XXX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再如《故乡》中年XXX和少年XXX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XXX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XXX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三)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
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再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XXX的头发、XXX表的叙写,为后文写XXX夫妇决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作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四)伏笔、照应。
记叙文表现(写作)手法作用题

记叙文表现(写作)手法赏析题表现(写作)手法及作用答题模板:点明手法,分析手法,结合内容,表现表达(情感、精神)常见手法联想、想象、象征 (托物言志)、对比、衬托、伏笔、铺垫、用典、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前后照应、抑扬结合(欲扬先抑)、巧设悬念、讽刺手法作用●象征:借物抒情,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加委婉含蓄运用眼前之物衬托深远之意。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衬托: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表现手法就是衬托。
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作用: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面做比较。
作用:运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者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的表现或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的表现文章的主题。
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的特征。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
作用:情景交融,有极强的感染力,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欲扬先抑:后面要夸,前面先贬。
作用:作者本意的是…… (赞扬),而先…… (贬低),前后形成对比,突出强调了事物 (人物)的……特征,使所表现的对象形象更丰满,更鲜明,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间接描写:侧面烘托(景、社会背景)●铺垫:为了表现主要的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
铺垫是 “显性”的,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
作用:加强故事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完整性,使情节更具合理性。
●伏笔:指文章或艺术作品中前段内容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 “隐性”的,通常只有一两笔,点到为止。
作用: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照应: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对比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对比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常用修辞作用特点一、比喻:1、定义比喻,又叫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②议论文中,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根据比喻结构三部分的异同和若隐若现的特点,类型可以分为四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 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王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比喻。
几个载体一起用来解释一个本体。
比如一朵巨大的白色丁香花在灰色的波纹屋顶上绽放,如雪、如玉、如沫。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1)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
——表示猜测(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意6、常用比喻词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二、拟人: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专题07 对比手法(解析版)初中现代文阅读考点+答题技巧模板之记叙文

专题07对比手法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范例】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题三个目标之后余秋雨很多年前,我收到美国企业家贝林写来的一封信。
他邀我做他的顾问。
他是世界级的富豪,主持着一个庞大的慈善机构,专为各国残疾人提供轮椅。
他说,他出身贫苦,逐渐致富,曾为自己提出三个阶段的目标。
第一阶段是“多”,即追求钱多、厂多、房多、车多、雇员多;第二阶段是“好”,即在多的基础上淘汰选择,事事求精,物物求好,均是名牌,或比名牌还好;第三阶段是“独”,即在好的基础上追求唯一性,不重复别人,也使别人无法模仿自己。
他很快完成了求多、求好、求独这三个目标。
本应满足了,他却深感无聊。
当无聊笼罩了生命,他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就不再有一丝骄傲。
他对我说:“当我完成这一切时,还不到六十岁。
家里没有人要继承我的产业,我今后的日子就失去了目标。
一度,我甚至不想活下去了。
”他继续告诉我,终于有一天,一个六岁的越南残疾女孩救了他。
那天他顺手把专机上的一台轮椅推给这个无法行走的女孩,女孩很快学会操作后,双眼闪现出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光亮。
贝林先生在那种光亮中,看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第二个救了他的是一位津巴布韦青年。
那天,这位青年背着一位残疾的中年妇女,用了两天时间穿越沙漠来到他面前。
贝林先生问:“这是你母亲吗?”青年回答:“不是。
”“是你亲戚吗?”“不是。
”“你认识她吗?”“不认识。
”“那你怎么把她背来了?”“她听说有人在这里发轮椅,就让我背她过来。
”青年回答。
这个青年说,他要回到出发的地方,把这两天耽误的时间补回来,随后,他就转身大步走了。
看着他的背影,贝林先生心头一震。
这个津巴布韦青年一看就非常穷困,帮了不认识的人一个大忙,却不要任何回报。
运用对比手法写人的作文

运用对比手法写人的作文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
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
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
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
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
“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
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 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
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篇二:写人作文的写作方法分享经验交流:写人作文的写作方法分享写人的作文,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的文章,人物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群体。
写人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记事文章,记事文侧重于写一件具体的事,落脚于事情发生的详细过程,人物不是主要的描写内容;写人的文章则着眼于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动态等,人物是主要描写的对象,事是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服务的。
小学生怎样写好写人作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特点。
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一、写好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
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
初中语文七年级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主旨练习题(含答案)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主旨知识梳理】.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照应、象征、夸张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教学重难点】1 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2 中心的概括方法【特色讲解】一.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照应、象征、夸张归纳梳理,领悟知识。
(一)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少年闰土: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
中年闰土:外貌: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 、“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艺术效果。
前面的叙述与后面的内容相照应。
由于作者情节的发展事先作了铺垫,因而后来发生的故事并不使读者感到突然。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记叙文阅读之文章的主题(五)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
3、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一)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三)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
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巧用对比,成就华章

巧用对比成就华章对比是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对或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话语的表现力,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的一种修辞手法。
这种手法经常被写作者使用在局部或整篇文章中,使话句特征突出,文意深刻;使结构匀称,主题鲜明。
请看两则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
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
(给韩惠民的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再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给邰丽华的颁奖词)以上两段颁奖词都以情真意切、优美动人的文辞颂扬了普通人美好的心灵和身残志坚的精神,打动了亿万观众。
究其成功之处,在于用了鲜明的有对比性的词句,凸显了两人事迹的特质,从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第一例中使用“最朴素——最深奥”、“青丝——白发”、“转成——不变”三组对比性词语,凸显了韩惠民常年照顾初恋女友的艰辛和伟大的心灵。
第二例中使用了“谷底——巅峰”、“无声——蓬勃”、“朴素——华丽”三组对比性词语,凸显了邰丽华身残志坚的精神和艺术成就。
可见,使用对比手法写作,可以写出意蕴深刻、凸显本质、精炼形象的文句。
如果把这一方法运用到写作教学中来,具体指导学生应用,并进行科学训练,应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语言的深度。
下面是我对指导学生使用对比手法写作的教学实践。
(一)对比手法的局部运用1.描述:所谓局部应用是指在修辞层面上的运用,写一句有对比性的语句或有对比性的语段。
比如格言“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这样的对比性语句可以化平淡的感悟为含蓄蕴藉的哲思,可以让浅薄的议论变得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手法在记叙文写作中的运用
【高考例文】
品味时尚
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就像飞鸟划过整个头顶,就像牧童吹着那悠长的笛,就像整个山坡开满了鲜艳的花却又迅速枯萎。
我知道忧伤与寂寞又一次占领了我的心房。
自从于偏僻的小村考到这个繁华的城市,我不止一次感到寂寞。
本以为开了花就会结出硕大的果,本以为下过雨就会有彩虹,本以为走出小村前路就会平坦无阻。
这么多的本以为蕴含着我对于未来生活的无限希冀,就像火红的铁块经现实的冷水一淬又变为了冷色。
我在这个城市的学习并不很顺利。
同学们都很好,只是我总是感觉自己像个异类。
时尚的他们光鲜动人,风风火火,而我?呵,还属于八九十年代未经造化的呢!我开始冷静地观察着,时尚原来如此:
这里的夏天,女人比男人穿得少。
同学说,“真时尚!”
这里的青年,有些人的头发比家里老母鸡的颜色还要黄。
同学说,“时尚,帅!”
这里的蔬菜,小瓜比村里的肉还贵,同学说,“绿色食品,时尚健康!”
……
呦,时尚原来如此,赶明儿回去让妈妈补丁别补了,这里有个洞才时尚呢!说这话,我心里有点酸,同学们有些话又现了出来,什么“菜鸟”、“虾米”之类的我不甚了解。
说“菜鸟”是时尚,那我告诉你,想当年我在村里上树掏鸟蛋、下河摸河蚌别提多“酷”了!可这些,都是冷暖自知,他们不屑,我只能自我消遣。
每每听到他们谈论什么游戏球赛之类的,我都静静地跑开。
他们的“时尚”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也许就不该忧伤,这些时尚又与学习何干呢?即使外表老土,心灵时尚就够了。
想到这里,我又释然起来。
时尚不过如此,经过我细细品味,还是咱们原先农村好啊!“农村生态游”已成时尚,我估计我以后也就成时尚了。
所以品味时尚,毋须忧伤嘛。
作为一个少年,我相信未来也许是最真的、最值得追求的“时尚”吧!
如此一番,品味时尚,颇有收获。
【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机智和才情的优秀文章。
作者以“乡下人”的身份,用满含迷惑、忧伤、自信的眼光来审视、“品味”城市中光怪陆离的时尚,在城市和乡村、文明与落后的对比中,表达了自己对时尚的感觉和理解。
文章语言优美纯净,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得比较自如。
【典例分析】
1、《范进中举》:对比手法主要运用于描写胡屠户这个人物。
作者写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2、《变色龙》:奥楚蔑络夫对赫留金的态度,对狗和狗的主人、对案子的处理意见。
每一次变色,就形成一次对比,作者通过对比,让两种互相矛盾的语言交替出自同一人物之口,把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压下的“变色龙”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方法指导】
写作手法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对一篇作文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
写作手法有很多种,对比是其中比较常见,也比较常用到的一种。
对比就是把两件事或者是一件事的某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一个事件和另外一个事件的区别,或者是突出一件事情的重要特征和重要性等等。
让读者在比较中辨别好坏、分清是非。
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对比手法在写作中运用得当,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深度。
因为很多事件通过对比可以更好的表现出本身的优点之处。
同时对比运用可以更好的把文章的中心突出,让读者更好更快的掌握住文章的意蕴,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
对比手法写人分两种情况:一,通过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做对比,突出人物的变化。
二,通过两个人的对比,突出一个人的特点。
要处理好主次关系,突出主要人物,淡化次要人物。
无论是讲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对比,还是两个人对比,都要注意通过具体事例的叙述来进行。
可以从外貌,动作,语言,爱好,性格方面进行对比,也可以几个方面同时进行对比。
【学生例文展示】
等待高三(4)班郑杰
“到底怎么了?怎么还不来,急死人了!”
寒风中我蜷缩着身体,不停地抱怨着。
我开始后悔,不该答应和爸爸来置办年货,要是在家呆着该有多好啊!
“等急了吧,嘿嘿。
”不知什么时候,爸爸悄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我掉头没有理他,大步走向他的摩托车。
“生气啦,咋不说话呢?”
“我快冻死了,你怎么才来。
”我指着潮湿的裤脚嘲他大吼。
爸爸急忙放下东西,笨拙地弯下腰,摸了摸我的裤脚。
那一刻,我有点懊悔刚才粗暴的行为。
“走,我们去买条新裤子,然后你去洗个澡,反正我们不急着回家。
”他立刻拉起我的手,走向对面的服装店。
他的手是那么地凉,我想他一定是忘了带手套了。
他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生怕我在结冰的地面摔倒。
“你怎么出来了,不是让你去洗个澡吗?”他不解地问。
“里面的人太多了,明天和妈一块来吧。
”“那不行,明天还会有雪,你这样会感冒的。
快去,我在这儿等你,我们不急着回家。
”我只好转身又走进了浴室。
终于洗完了,走出浴室时吃了一惊,天已经有点黑了。
我慌乱地找着爸爸的身影。
在小院的廊檐下,爸爸坐在那里居然睡着了。
我开始懊悔听了他的话。
摩托车上已经落了一层雪,爸爸的脚上也落了一层雪,不知道会不会渗到鞋里。
我轻轻地弯下腰,为他拂去头发上的雪花,他却立刻被我惊醒了。
“洗好啦。
哟,天都黑了,快回家吧,你妈该着急了。
”
“爸,冷吗?在这里睡觉冷吗?”
“没有啊,我没睡,这不,你一出来我就知道了。
”他一脸错愕,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起身擦拭车上的雪。
我站在他身后注视着,不知不觉一股暖流涌上了我的心头。
我怎么忘了,爸爸从打工地上海,一路辗转,今天早上刚到家;我怎么忘了,路上为了省点钱,连一顿热饭都舍不得吃;我怎么忘了,他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我。
而我却做了什么,只知道抱怨,就因为等了一小会。
他的等待远远大于我,他对我的关爱远远远大过自己,他的爱也远远大于我。
这么多年的不等号,我却从未发现。
爸爸,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把不等号改为等号,让我来呵护你吧!【点评】
文章着重写了两个情节,我等爸爸和爸爸等我。
我只等了一小会就怨声载道、叫苦不迭。
爸爸等我等到了天黑,在冰天雪地里睡着了,可是却无怨无悔。
两相对比,自私和无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使我幡然醒悟,发出了将来要呵护父亲的美好心愿,写出了“我”性格成长变化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