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5写作手法分析讲课教案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辅导教案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辅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对记叙文主题的提炼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情节、人物、环境的分析评价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引子、主体、结尾3. 记叙文的主题:显性主题、隐性主题4. 记叙文的人物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5. 记叙文的情节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基本特点、结构和阅读方法。
2. 难点:对记叙文主题的提炼、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结构和阅读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记叙文的主题、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
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回答问题,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记叙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讲解记叙文的主题提炼、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
4.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后练习的记叙文,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评估学生对记叙文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练习和作文,评估学生对记叙文主题提炼、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的掌握情况。
3. 通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
七、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记叙文,分析其主题、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
2. 写一篇短篇记叙文,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
八、课程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经典记叙文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2. 组织记叙文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案

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使记叙文生动、有趣。
4.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记叙文的写作要素3.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4. 优秀记叙文案例分析5. 写作实践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记叙文,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动手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4.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教案和参考资料。
2. 收集一批优秀记叙文作品,用于案例分析。
3. 准备写作实践的素材和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及写作要素。
3. 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介绍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如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
4.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5. 写作实践: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动手练习记叙文写作。
6.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写作实践和互动讨论,评价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方面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优秀的记叙文作品,提升文学素养。
2. 组织写作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写作水平。
3. 开设写作工作坊,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专项辅导。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写作实践: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关注其在记叙文结构、情节、人物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彼此的写作水平。
八、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使其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
初中记叙文阅读指导讲课教案

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
2.线索类型: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3.常见的叙述顺序 : 顺叙、倒叙、插叙
4.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5.文章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知识要点
4 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 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 用
中考要求
1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 3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 4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7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 疑。
学 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 习 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 目 标 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渲染、烘托、设置悬念、伏笔、铺垫、 动静结合、点面结合、 对比、象征、讽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 见大、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
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表现手法: 对比、拟人、夸张、衬托、渲染、烘托、 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伏笔、铺垫、留白、 泛叙、渲染、铺排、突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
语言风格: 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 峻辛辣等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1、联系 具体语言环境,借 助上下文推测,判断词语的 特殊意义。
海燕在高傲的飞翔
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 物,也许有深意的
2、联系 具体语言环境,借 助上下文推测,判断词语的 言外之意。
面对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 跟……
3、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分析 巨资的深层含义。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能够准确判断一篇文章是否为记叙文。
2. 培养学生分析记叙文结构、归纳概括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常见的手法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4. 通过阅读记叙文,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珍惜情感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记叙文结构分析3. 记叙文手法技巧4. 记叙文阅读实例分析5. 记叙文写作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结构分析和手法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记叙文阅读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3. 实践训练法:布置记叙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课时:分析记叙文结构,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概括。
3. 第三课时:讲解记叙文手法技巧,让学生在写作中能运用这些技巧。
4. 第四课时:分析记叙文阅读实例,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分析方法。
5. 第五课时:布置记叙文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记叙文阅读实例分析,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水平:评估学生在记叙文写作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合作与交流:在小组讨论环节,观察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给予评价。
六、教学内容6. 记叙文中的情感表达:讲解如何在记叙文中表达情感,包括直接和间接表达手法。
7. 记叙文的真实性:探讨记叙文中的真实性与虚构性的平衡,分析真实事件与虚构元素在记叙文中的运用。
8. 记叙文的节奏与氛围:教授如何通过语言节奏和氛围营造来增强记叙文的表现力。
9. 记叙文的与开头:指导如何创作具有吸引力的和引人入胜的开头,抓住读者注意力。
10. 记叙文的结尾与启示:讲解记叙文结尾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给读者留下深刻启示和印象。
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

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子、发展、高潮和结尾。
2. 培养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来描述人物、事件和场景。
3.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恰当的句式,使记叙文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2. 人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3. 事件叙述的顺序与转折4. 场景描绘的要素与方法5. 修辞手法在记叙文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基本结构、人物描写、事件叙述、场景描绘、修辞手法。
2. 难点: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以及恰当的句式来提升记叙文的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人物描写、事件叙述、场景描绘、修辞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记叙文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修改和改进自己的写作。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特点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人物描写、事件叙述、场景描绘、修辞手法。
3. 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作品,让学生了解这些技巧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4. 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技巧进行记叙文写作。
5. 反馈:收齐学生作品,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记叙文写作,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结构、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合作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记叙文结构的掌握和写作技巧的应用。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写作教材和指导书籍,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教案

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提升写作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2.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3. 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分析4. 练习与反馈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引发学生对记叙文阅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概括、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3. 实践:让学生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4. 讨论: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互相学习。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记叙文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写作技巧: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其在记叙文写作方面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记叙文的定义、特点、阅读方法等知识点。
2. 记叙文阅读练习材料:提供一篇记叙文,供学生实践阅读方法。
3. 写作练习:布置一篇记叙文写作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记叙文进行阅读,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
2. 分享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阅读成果,包括他们如何分析记叙文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
3. 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阅读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
2.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的分析方法。
八、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记叙文案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阅读方法。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九、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
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

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明确记叙文的主要要素。
2. 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2. 记叙文的主要要素: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环境描绘、情感表达。
3.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概括归纳、细节分析、情感体会、推理判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基本特点、主要要素和阅读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记叙文。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简短的记叙文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阐述记叙文的基本要素,让学生明确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的重要性。
3. 分析记叙文的主要要素:通过举例,讲解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环境描绘、情感表达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4. 教授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概括归纳、细节分析、情感体会、推理判断等方法阅读记叙文。
5. 实践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阅读方法,概括文章内容。
2. 选取一个感兴趣的记叙文题材,写一篇短文,注意运用记叙文的要素和阅读方法。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记叙文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分析记叙文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记叙文阅读方面的进步。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文来讲解记叙文的要素和阅读方法。
2. 运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采用差异化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八、教学资源:1. 选取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记叙文文本,用于教学和实践练习。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如PPT,展示文本结构和关键信息。
记叙文阅读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记叙文阅读教案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记叙文阅读考点: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把握文章的主旨3、找准文章的线索4、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5、把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6、分析人物形象7、辨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8、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9、分析语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10、赏析记叙文的语言11、了解记叙的顺序12、区分写作手法(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常见问法: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答题思路:1、分析文章的标题: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句式:“通过?(事情),表达(赞扬、抒发)了?的感情(精神、品质)。
答题技巧: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将标题适当补充一下,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一段难忘经历。
2、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
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时间是普法战争期间,地点是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人物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事件是韩麦尔先生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课上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二是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课文实例:《背影》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5写作手法分析记叙文阅读----第五课时(写作手法分析)复习内容:记叙文表现手法的分析。
复习过程:一、真题回放:雪一化就有路了每年下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一些闲言碎语所困扰。
当我听说有人搬弄是非,对我说三道四时,我异常激愤,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
我决心要去当面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
我出差去外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
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辞严地声讨她,然后拂袖而去。
那天,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
风变得湿暖,闷得人透不过气来。
火车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
当我走出车站时,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
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着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
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
在漫漫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街边有-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
我抱着疲倦的身躯敲响了那家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老大娘。
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眯着眼将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迈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说道。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怕打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亲戚?朋友?……我沉默着,无言以对。
我如何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
那个人似乎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由于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老大娘一把将我扶住。
“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着。
“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
”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
”“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喑哑了。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
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天太阳出来,雪一化,就有路了!”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纷扬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肩头,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
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雪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吧,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有阳光就会融化。
虽然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但是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够宽恕和融化它。
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那种愤激的心情。
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儿,轻轻地将那张已被揉皱的纸条撕碎,心也随之释然了,然后慢慢地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1.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中加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从那个风雪之夜的经历中,“我”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二、方法指导:(一)准确把握常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象征: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作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
作用: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7.伏笔和铺垫:伏笔是指在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前文为后文所作的揭示或暗示;铺垫是对行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
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二)注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1.结合前后文进行分析。
2.结合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3.结合作者情感进行分析。
4.结合文章主旨进行分析。
三、当堂训练:那只天真的豹子①豹子向摄影师一步一步走过来,终于,它在离他几米远的地方站住了。
豹子用充满敌意和怀疑的目光盯着他看了一会儿。
那一会儿,摄影师的额上慢慢沁出了冷汗。
②摄影师保持着一种闲散的姿势,两腿盘坐在地土,表情平和,这样使他看起来不具有攻击性。
当然,他的内心此刻充满了紧张,还有一些掩饰不住的恐惧。
他默默地对自己说:“沉住气,沉住气。
”③豹子又向前迈动了,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但他依然保持着固有的姿势,他的心中蓦然升腾起一种壮烈的感觉。
但这时,豹子转了一个弯,和他擦肩而过。
成功了!摄影师心头一阵狂喜。
豹子终于可以接受自己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摄影师用了整整半年时间。
④半年前,摄影师只身来到这座原始森林。
摄影师有一个宏大的计划,就是拍摄一组动物生活的真实镜头。
他要求自己超越前人,能最大限度地和动物亲密接触,哪怕是最凶猛的动物。
⑤很快,他发现了豹子。
他让自己慢慢进入了豹子的视野。
开始,他驾着越野车,和豹子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
有两次,豹子对他展开了攻击,它暴怒地拍打着坚硬的车门。
但是,最终,它无可奈何地走开了。
两个月以后,摄影师就试着开始走出那个车厢,用尽可能通俗的身体语言向豹子表达自己的善意。
他和豹子之间的距离一步步缩小,然后,他和它有了最初的肌肤之亲。
豹子眼睛里的敌意已经近于消失。
接下来,是让豹子熟悉摄影机,那个拉着长镜头的家伙很容易造成误会,激惹它嗜血的兽性,因此,摄影师一直小心翼翼。
⑥半个月以后,他完全获得了成功。
他和豹子成了朋友,他可以摸着豹子的头跟它说话,可以亲手把好吃的食物送到豹子的嘴里,而豹子在欢欣之余,则喜欢翻滚着和他嬉戏一番。
有时候,豹子还调皮地用嘴去“咬”摄影机的镜头。
⑦摄影师从容地拍摄着豹子生活的一切,包括它和母豹子的爱情,直到他预备的摄影胶片全部装满。
他给人们带回了一个崭新的森林童话。
⑧悲剧发生在两个星期之后。
那天来了一个猎人。
猎人是偷偷进来的,因为森林里早已明令禁止狩猎。
但是猎人需要钱。
一张虎皮或豹皮都值上千块钱。
运气好的话,也许还能得到象牙之类。
猎人一心抱着发财的念头,于是,他铤而走险。
⑨猎人是在毫无防备的时候遭遇豹子的。
那天,他实在太疲倦了,靠着一棵大树,竟睡着了。
当他被一阵轻微的簌簌声弄醒的时候,他睁开眼,竟看见一只豹子近在咫尺!猎人立时毛孔喷张,脑袋里“轰”的一声。
枪就在他手边,子弹早已上膛,但是那时,他完全呆住了。
更不可思议的是,豹子竟挨着他蹲了下来。
豹子望着他,那样子充满天真,仿佛是一个想听故事的孩子。
猎人以为是在做梦,他悄悄使劲咬嘴唇,感到了疼痛。
恐惧中,他本能地抓住了枪,并且把枪管移向豹子的头部。
豹子没有反应,它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之后就用嘴去叨枪管。
⑩一声惊天动地的爆响。
⑾豹子的身子一下子飞了起来,同时,一朵血花在它的头部灿烂地开放……⑿猎人很久都没反应过来,怎么打一只豹子比打一只兔子还容易?1.作者在文中巧妙地运用了伏笔,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四、巩固练习:最美的善举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多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
“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
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
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
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和养些鸡鸭挣生活。
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
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
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是推来让去的。
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
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
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
“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