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3.3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达标检测【38】近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达标检测【38】近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含答案)

38 近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1.(2018·贵港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专制权力是一个人对于另一人的一种绝对的专断的权力,可以随意夺取另一个人的生命。

这不是一种自然所授予的权力,因为自然在人们彼此之间并未作出这种差别。

它也不是以契约所能让予的权力,因为人对于自己的生命既没有这种专断的权力,自不能给予另一个人以这样的权力来支配他的生命。

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他在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交给它设置在自身上面的统治者,附以明确的或默许的委托,即规定这种权力应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

——洛克《政府论》材料2:事实上,我们越是加以思索,就越会在这里面发现自由国家与君主制国家之间的不同。

在前者之中,一切都是用于共同的利益;而在后者之中,则公共力量与个别力量二者是互为倒数的,一个的扩大乃是由于另一个的削弱。

归根到底,专制制度之统治臣民并不是为了要使他们幸福,而是要使他们贫愁困苦,以便统治他们。

——卢梭《社会契约论》(1)根据材料1,概括洛克反对专制权力的理由。

洛克是如何看待政府权力的和职责的?(2)根据材料2,比较君主制国家和自由国家的不同,分析说明君主专制的本质。

2.(2018·陕西宝鸡高三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

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

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

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2:在南北美洲,启蒙运动也有着直接的、非常重大的影响。

在拉丁美洲,新的学说由于官员、商人和移民川流不息地到来而得到传播。

有位历史学家在分析了哲人们的著作在拉丁美洲的大学和私人图书馆中的广泛传播之后,下结论说,“启蒙运动显然影响了……约1808年前后达到成熟的整整一代人,导致了争取独立的斗争。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6讲 近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6讲 近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36讲近代西方的政治某某化进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权利请愿书”本已在国会全体会议上批准,但由于一项非法宣言而遭毁坏,该宣言使请愿书对其本身、对国会权力、对臣民自由以及对发布此请愿书的目的都起了破坏作用;现在这……只能说明:在法律和自由已经严肃而明确地宣示之后,那些大臣们依然飞扬跋扈,竟敢破坏王国的法律和压制王国的自由。

——《大抗议书》 (1641年)节选(1)材料表达了怎样的政治主X?(2)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为实现上述主X进行了怎样的斗争?该斗争说明了什么?答案:(1)主X:反对王权滥用;崇尚自由;法律至上。

(2)斗争:议会取得了内战的胜利,处死了查理一世,成立了某某国;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说明:某某与专制的斗争充满了残酷性、曲折性、复杂性。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以便立法权的决议和行政权的决定因能随时和整个政治机构的目标相比较,从而就更加受到他们的尊重,以便公民们今后以简单而无可争辩的原则为根据的那些要求能经常针对着宪法与全体幸福之维护。

——摘自法国《人权宣言》材料二人权对应的是国家权力,而不是单个公民个人。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然而,当始终追求同一目标的一系列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暴政之下时,人民就有权也有义务去推翻这样的政府,并为其未来的安全提供新的保障。

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忍受苦难的经过,也是他们现在不得不改变政府制度的原因。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权宣言》颁布的目的。

高考历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专题练习(四)(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专题练习(四)(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1.(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2.(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3.(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7)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

”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

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4.(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

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5.(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6)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

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天赋人权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权力制衡6.(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3.3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3.3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3.3周今天复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2018年高考命题预测】本专题主要的主要内容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是历年来高考的重要考点内容之一,也是是新课标地区高考的重点内容。

高考考点主要有:1.英国《权利法案》;2.美国1787年宪法;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4.《德意志帝国宪法》;考查的题型是选择题与材料型主观试题并重。

复习本专题首先要熟知四部基本文献,重点理解这些政治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作用;同时注意联系现实热点,重视从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认识理解近代欧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对世界历史尤其是世界近代史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考点预测需要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1.一即指“一个观点”。

对西方的政治体制,无论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属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基本符合本国情况的制度,都促进了本国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2.二即指“两个比较”。

复习时将各国代议制既要进行纵向的比较,着重分析其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质变;也要进行横向的比较,充分认识其体现出来的多样与统一、特色与本质。

3.三即指“三个共识”。

第一,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与完善是一个曲折、复杂、反复的发展过程。

从宏观角度看,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出现(英国君主立宪制、1787年宪法的诞生及其扩展),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各种民主政治力量长期斗争及妥协的结果;从微观角度看,无论是英国内阁制的形成,还是法国共和制的巩固,都经历了长期的斗争。

第二,资产阶级代议制呈现初明显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所谓统一性表现为各国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成为社会原则。

但各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又各具其特色,呈现出多样性。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1近代西方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1近代西方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近代西方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选择题1.(2024·广州统考模拟预料)近代欧洲,各种方言逐步兴起并不断在文学表达方面加以运用;若干国家的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西欧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同质化”的独立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

这些现象反映了( )A.民族主义思想B.社会主义思想C.自由主义思想D.民权主义思想解析:选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近代欧洲民族语言兴起,脱离天主教会,建立民族教会,且民族国家兴起,体现了当时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故选A项。

社会主义主见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限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支配基于公众利益,与当时民族语言兴起没有干脆关系,解除B项;自由主义与材料中强调的民族教会等信息无关,解除C项;民权思想强调人民的权利,材料说明的是民族国家的兴起,解除D项。

2.(2024·中山高三月考)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科尔顿曾如此评价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在此的外交家们代表着不承认有任何上级或公共约束的独立势力。

再没有一个人能说欧洲在宗教、政治或其他方面具有任何有意义的统一。

”这说明当时( )A.教皇权力的彻底丢失B.各国主权意识的增加C.近代外交体制的确立D.欧洲均势局面的形成解析:选B。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各国强调主权和独立,沉重打击了教皇的势力,B项正确,解除A项。

近代外交体制随着派遣外交使节和使团慢慢形成,解除C项;欧洲均势的局面在17世纪尚未形成,19世纪的维也纳体系建立起以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解除D项。

3.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了56个衰败选区,议席得到重新支配,增加了新兴大城市的代表名额;为城市工商业阶层与农村富有农夫规定了10英镑财产资格选举权,新增加的选民绝大多数为中等阶级。

此举表明( )A.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得以最终确立B.代议制民主政治在英国起先形成C.议会上院的构成将产生重大变更D.议会改革适应工业时代发展要求解析:选D。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3.5周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3.5周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含解析)新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3.5周今天复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考点一、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名师点睛】共和制确立艰难的原因(1)政治原因:法国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

(2)经济原因:法国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3)阶级原因:法国国内阶级关系错综复杂,派别众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4)外部原因:欧洲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武装干涉法国革命。

法国共和政体的特点(1)立法权由参、众两院行使,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创制法律。

(2)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权力受议会和内阁的制约,是议会共和制政体。

(3)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掌握,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但内阁部长须对议会负责。

法国的共和体制的认识一大特点: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一个标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一项制度:议会制共和制。

两大权力:立法权属于参众两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

【试题演练】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

”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A、封建专制势力强大B、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C、普法战争法国战败D、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答案】B【解析】考点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名师点睛】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德意志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权和军队,拥有广泛的权力。

(2)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

(3)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

(4)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封建专制、军国主义色彩。

德意志帝国的体制可归纳为“一、二、三”一个标志:德意志帝国宪法。

两个特点:不彻底、不完善。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择题刷题(含解析)--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择题刷题(含解析)--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4.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可知,罗马法注重保护债权人的权利,即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保护私有财产,未涉及贵族权力的扩大,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对平民权益的限制,且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力,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排除B项;统治基础即统治队伍,材料未体现统治基础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
A.为德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B.实现了德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C.使国王成为了“虚君”D.顺应了德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7.公元前406年雅典海军打败了斯巴达,但因为未能及时打捞落水船员而让雅典人群情激愤,致使多名将军被审判处死,两年后雅典被迫向斯巴达投降。历史学者格罗特评价这场审判:“这是一种非常粗暴的不公正和不法行为,给那些通过决议的人,以及全体雅典人,带来深深的耻辱。”这一事件()
A.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力的方式B.增强了雅典公民的归属感
C.说明所有雅典居民是平等的D.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融
3.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感叹道:“如果我既是总统又是国会,哪怕只有十分钟,该多好!”这说明()
A.分权制衡限制政府权力B.总统缺乏实权
C.独立的司法权无足轻重D.国会权力至上
4.公元前五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体现了()
7.C
【详解】根据材料“但因为未能及时打捞落水船员而让雅典人群情激愤,致使多名将军被审判处死……‘这是一种非常粗暴的不公正和不法行为,……带来深深的耻辱’”可知,雅典多名将军未能及时打捞落水船员遭到审判最终被处死,这是雅典民主政治弊端的体现,即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的管理,直接民主并不意味着能得出正确的决策,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项正确;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陪审法庭掌握着司法权,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雅典民主程序遭到破坏的信息,排除B项;“雅典民主政治已名存实亡”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5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扩展(含解析)通史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5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扩展(含解析)通史版

课时规范练25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扩展一、选择题1.(2021·北京海淀高三第二学期期末)1830年7月,法国复辟的波旁王朝国王查理十世颁布敕令,取缔报纸出版自由,解散自由派占优势的众议院,只允许缴纳高额土地税者拥有被选举权。

对这一事态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A.导致法国大革命爆发 B.中断了启蒙运动进程C.引发了法国七月革命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2.(2021·黑龙江大庆二模)1791—1875年,法国先后制定了十几部宪法。

1875年宪法与此前创制的宪法相比,只是以三部宪法性文件规定了国家权力分配和运行,完全没有体现《人权宣言》的内容,但这部倒退落后的宪法却贯穿了第三共和国始终,稳定实施了65年。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法国( )A.共和派的力量远远超越君主派B.《人权宣言》缺乏社会基础C.巴黎公社捍卫了共和制的成果D.工业革命壮大工业资产阶级3.(2021·四川攀枝花二模)有学者认为,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经历过恐怖统治,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

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于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

该学者意图( )A.说明法国没有民主政治的基础B.强调坚定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C.揭示法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改造4.有学者认为,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强势总统弱势议会”的格局,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这是君主派和共和派互相妥协的产物B.表明法国资产阶级获得了最终的胜利C.在这部宪法中,议会对法国总统负责D.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对参议院负责5.(2021·陕西商洛期末)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无论是保守派、自由派,还是社会主义思想家,大都关注历史研究,并且从“社会”的视角来思考政治……促成了观念与经验的互动。

这一现象有助于法国( )A.践行三权分立理论B.从根本上废除君主制C.政治近代化的转型D.发动资产阶级革命6.(2021·浙江衢丽湖三地市质量检测)1871年1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镜厅加冕为“德意志皇帝”,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3.3周
今天复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本专题主要的主要内容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是历年来高考的重要考点内容之一,也是是新课标地区高考的重点内容。

高考考点主要有:1.英国《权利法案》;2.美国1787年宪法;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4.《德意志帝国宪法》;考查的题型是选择题与材料型主观试题并重。

复习本专题首先要熟知四部基本文献,重点理解这些政治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作用;同时注意联系现实热点,重视从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认识理解近代欧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对世界历史尤其是世界近代史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考点预测需要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
1.一即指“一个观点”。

对西方的政治体制,无论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属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基本符合本国情况的制度,都促进了本国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2.二即指“两个比较”。

复习时将各国代议制既要进行纵向的比较,着重分析其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质变;也要进行横向的比较,充分认识其体现出来的多样与统一、特色与本质。

3.三即指“三个共识”。

第一,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与完善是一个曲折、复杂、反复的发展过程。

从宏观角度看,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出现(英国君主立宪制、1787年宪法的诞生及其扩展),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各种民主政治力量长期斗争及妥协的结果;从微观角度看,无论是英国内阁制的形成,还是法国共和制的巩固,都经历了长期的斗争。

第二,资产阶级代议制呈现初明显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所谓统一性表现为各国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成为社会原则。

但各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又各具其特色,呈现出多样性。

第三,尽管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仍有其局限性,但它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对人类的历史进程和各国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4.四即指“四个重点”。

一是英国的《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近代民主制度的完善;二是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基本原则、联邦制的特点及两党制的发展完善;三是法国的共和之路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四是德意志国家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

【高考考点定位】
(1)理清《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重点考查议会、内阁与国王之间的权力制约;1832年议会制改革进步性与经济背景。

(2)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着重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体系。

(3)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重点从两部宪法的内容引出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对国家元首、政府、议会权力的配置与制约。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主要从政治进步性和阶级属性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我要练习
1、(四川卷文综历史5)图1 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的一场战事的图片。

该战事的后果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答案】D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2、(上海卷单科历史19)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
民!”该条约应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就是理解光绪帝所说的这句话·“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中国近代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之后,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从此台湾脱离祖国的怀抱,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马关条约》
【名师点睛】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

到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

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

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世纪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郑成功带领中国军民收复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3、(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30)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答案】B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