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复习

合集下载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基础再现第一讲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基础再现第一讲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专题考点回顾:近代西方代议制确立和发展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特别是各国颁布的宪法以及政体类型考查次数最多。

本涉及的考点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具体看,本专题主要要注意以下相关内容:《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从近两年的各地高考试题题型看,本专题的内容涉及各种题型,图文型的试题占有相当比重,2007年、2008年两年的高考试题,多数以选择题选择题形式出现。

从涉及的重点知识看看,命题重心已经从过去“革命”的政治斗争转向“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上,突出对《权利法案》、《人权宣言》与《1787年宪法》等重要文献的考查,并加强了对代议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联邦制等概念内涵的考查。

能力考查上侧重于分析、比较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注意从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得出启示,即要对民主、平等这些观念进行肯定,又要结合具体的历史环境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

二.试题典例剖析:例1.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解析】 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从2008年实行新课标地区的考题来看,江苏卷和海南卷有个别题目考察基础知识,但广东和山东卷中已经很难见到此类试题,说明新课程考题的考查方向开始由以基础知识为载体向更高的能力考查渗透。

但浙江省09年刚刚实行新课程高考,为了完成由传统高考向新课程高考顺利过渡,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一般以稳定为主,在能力要求以及难度不是很大。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德国君主立宪制
二、西方主要国家近代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概况(扩展) 英国 背景 斯图亚特 王朝统治 美国 英国殖 民统治 法国 波旁王 朝统治 俄国 农奴制 危机 德国 政局四 分五裂 日本 德川幕 府统治
方式
光荣革命
独立战争
一票共和
亚历山大 二世改革
1861年
俾斯麦 王朝战争
1871年
明治维新
时间
考向三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 (2013年高考北京卷)1871年德意志帝国 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 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 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 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 •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 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 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 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专题复习
法门高中
陈战国
一.四国代议制确立。
背景: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制 王权的统治 欧 美 资 产 阶 级 代 议 制 的 确 立 与 发 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 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限制王权 发展: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扩大议会权利 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增强了工商业资产阶级 在议会中的地位
【知识点】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两党制 【试题解析】邦联制是独立之初的美国国家结构形式,出现在第一届联邦 政府之前,故A项错误;虽然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但是分属于不同的利益 集团,为了实现彼此利益的平衡与牵制,他们组成不同的政党去争夺、共 享美国的国家利益,后来形成了两党制,故B项正确;议会制起源于英国, 美国在独立前受其宗主国影响,已经运行议会制了,故C项错误;共和制突 出的是一个国家的宏观整体,国家权力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 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这与材料强调统治阶级内部 分歧的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专题结构特征1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专题结构特征1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①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过程②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③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④“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影响: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①颁布的条件:
限制王权法案②《权利法案》等法案:内容、实质
一、英国君主立(2)确立过程③结果: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近宪制的确立①形成过程:
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②特点(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西③影响:
方(3)特点:虚君、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民①结束专制制度,走上民主化的道路,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保障主(4)作用②权力互相制约和平衡,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③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新的统治模式产生巨大影响。


的(1)背景: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邦联”制使美国陷入窘境。

确①主要内容:联邦制、三权分立的原则
立二、美国总统制制约权力: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与共和制确立②特点中央与地方
发联邦宪法的制定平衡利益大州与小州
展南方与北方
(2)确立③评价:
①1788年6月,联邦宪法正式生效
联邦政府的成立②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总统
③意义:
★比较美国共和和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此内容略。

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五西方近代政治、精神文明—民主政治的演进、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人文精神的发展

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五西方近代政治、精神文明—民主政治的演进、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人文精神的发展

4.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1)1871年1月,德意志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 (2)1871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目录
【深化点拨】
法德两国政体不同的原因:从两国走上资本
主义道路的方式来看,法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扫除了 封建势力;德国是通过自上而下王朝战争的形式实现统一,走 上资本主义道路,留下较浓厚的封建残余,加之德国长期的分 裂状态,导致其经济发展落后于其它国家,由此造成政治上的
目录
②对世界:冲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政治大格局,社会
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民族
解放斗争.
③对历史发展趋势: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
开端.
目录
【深化点拨】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1)革命理论: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社会主义在
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
(2)革命道路:城市为中心武装起义的道路.
目录
本节目录
考 点 整 合 分 层 突 破
考 向 聚 焦 高 频 探 究
热 点 话 题 高 考 链 接
创 新 预 测 高 分 跨 栏




考点整合•分层突破
考点一 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的确立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2)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18世纪中期,内阁制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完善.
(3)革命历程: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形成
了两个不同阶段性质的革命. (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目录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

生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 B
3.(题点: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英国在政治上一方面“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
约定俗成的习惯和规定”,另一方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
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这主要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民主制与君主制相结合
B.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2.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分裂状况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在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 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 (2)确立:1871 年德国制定《德意志帝国宪法》。 (3)内容: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内阁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 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实行联邦制。 (4)特点:立宪为虚,君主专制是实,具有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余。 (5)影响 ①积极: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此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 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②消极:专制主义色彩浓厚;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保皇派内部分化严重,结果《1875年宪法》获得通过。“这部宪法并不是在建立一
种理想的美满的政治制度,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这说明
法国政体的最终确立( )
A.是保皇派对资产阶级的妥协
B.遵从了卢梭的民主思想
C.受益于政治现实和妥协精神
D.受巴黎公社的影响巨大
答案 C
2.(题点:法国政治权力的分配与制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
视角1 从微观层面分析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特点及其体现的原则。 视角2 从权力的分配与制衡角度,认识美国中央政府与各州、南方与北方以 及联邦政府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 视角3 从中美关联的角度,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对美国政治体制的继承和 创新。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一轮复习]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一轮复习]
独揽。
【保守主义】英国是保守主义的发源地。作为一种政治思 想,保守主义最重要的特点是强调历史与传统。在它看来, 在人类制度创新史上,英国的贡献不可小视,但贯穿英 历史与传统是人类世代相传的经验与实践智慧的 积累,传 国制度变革始终的是它的保守主义精神,这一点教材几无 统不仅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社会制度 ,而且是为人们所熟悉, 叙述,备考是应关注。 并能够产 生安全感的一切习俗和社会实践。它认为人类 是自然演进的产物,而不是人 为设计的产物,稳定的有组织 的社会是漫长积累的产物,是各种制度、习俗 的有机结合 和历史延续。正因为如此,保守主义以谨慎的态度看待社 会变 革,认为如果变革不可避免,也必须审慎地进行。它反 对理性主义的乌托邦 设计,主张有限的理性和中庸的政治 艺术。在它看来,邪恶和苦难是人类无法完全摆脱的境遇, 明智的选择不在于宏大的乌托邦设计,而在于沿袭传统中 那些温和的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去调和、平衡与节制。
1649
1688
时间
1640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53
专制
克伦威尔独裁统治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6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选修二)
15世纪以来英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出现了新兴资 1、原因:产阶级和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济活动的新贵族; (最主要的条件) 2、相互斗争的两种势力: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VS 封建势力 3、主要事件:
受 高 于 法 选举权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国王 ……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 王 律 国王 言论自由权 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 限 议会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 制 常集会。
保证了议 会哪些权
集会权

人教版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近代西方政治制度

人教版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近代西方政治制度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1、责任制内阁责任制内阁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

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

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制内阁、议会内阁制。

责任制内阁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权力受议会的制约,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2、英国政治制度演进的特点1.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

2.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

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3.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

3、近代英国民主政治的特点(1)与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相比,近代英国的民主政治是典型的代议制民主。

①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议会,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的权力。

②与古代直接民主相比,代议制民主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包容性。

(2)就英国的政体来看,君主立宪制是其最主要的特色。

①在君主立宪制下,君主逐渐“统而不治”,议会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②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这就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注入了时代特色。

(3)就英国近代民主政治来看,彰显了民主与法制密切结合的特色。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至上、限制君权的原则。

1689年,这两个原则被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写入了《权利法案》。

此后,英国又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为民主的发展提供保障。

(4)就英国近代民主的发展道路来看,充分体现了和平渐进的发展特色。

①1689年,君主立宪制确立时,英国国王仍享有充分的行政权力。

②1721年,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国王“统而不治”,英国民主政治进入了新的阶段。

高考热点分析及近代史易错知识点分析:西方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历程

高考热点分析及近代史易错知识点分析:西方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历程

高考热点分析及近代史易错知识点分析:西方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历程在高考问答题中,原因类题往往占很大比重。

这是因为这类题具有思辨性,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对照联系强,涵盖知识面广。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编辑的历史学习方法文章,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复习备考:中国近现代史易错易混知识点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因为它规定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的农副产品。

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反封建反侵略与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买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推销商品和进行经济侵略活动的代理人。

清朝初年,买办专指为广东外国商馆办事的中国公行中的采买人或管事人。

真正意义上的买办和买办商人在鸦片战争后开始孕育、产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已经形成为一个阶层。

《马关条约》其内容体现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是指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成为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这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

《马关条约》中关于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的真实含义是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

《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同盟会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主要依据是从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旗帜,新道德是手段,新文学是载体。

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是指法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新道德主要指平等、自由、博爱。

新道德宣传了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

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基本任务是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的中心问题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而不是急于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逐渐形 成了一些惯例。如“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一旦 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 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无需预先征得国王同意, 即可召开会议”等。这反映出英国代议制的特点是 ①内阁对议会负责 ②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③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④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①②③
总统 行政
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院确认
参众两院 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联邦法院
立法
司法
2016年4月浙江学考选考题
17世纪的英国历史上,某一事件被称作 一场“家庭纷争”、一次“光荣革命。 该事件的主导者是
A.国王 B.议会 C.枢密院 D.内阁 B.议会
【浙江2017年11月学考题】
英国代议制形成完善过程
前提:17世纪中后期,革命,资产阶级 确立统治地位。
基础:17世纪末18世纪初,限制王权法 案颁布
确立: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形成 完善:19世纪初,议会改革,工业资产 原因
角度 国王
议会 内阁
特点
原因
国王是国家元首,是国家 1、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光
浙江2017年4月学考题
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 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 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 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 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 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它反映 A.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 B.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 C.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 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象征,统而不治
荣革命后议会主导政局。
2、启蒙思想动员
3、限制王权法案颁布
议会拥有行政权,是国家 1、资产阶级势力上升
权力中心
2、议会长期斗争
内阁对议会负责,首相是 1、惯例的作用
行政首脑
2、责任内阁制形成
美国1787年宪法
1、内容 (1)联邦体制 中央集权,行政分权: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中央与地方分权 (2)民主共和制 国会议员与总统民主选举产生 2、特点 权力制约,平衡利益,精巧构思,一种政治智慧. 3、1787年宪法的意义 (1)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2)权力制约与平衡,保护资产阶级民主 (3)各方矛盾调和,美国长期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