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镇设计说明1 1.16

合集下载

云南丽江古城总体规划(论文)

云南丽江古城总体规划(论文)

云南丽江古城总体规划一、规划背景与依据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的中部,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其中纳西族超过16900人。

因四周青山环绕,城中碧水盈盈,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起名为“大研镇”。

丽江古城由大研镇、束河镇和白沙街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大研镇为代表。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以四周的高山作为天然屏障。

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

其始建于南宋后期,距今约800年的历史。

历代均为滇西北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

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的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丽江市古城区的一份资料报道,2003年丽江古城接待的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其中不少游客是数次重返丽江。

旅游业的兴旺招来了四方商贾,昔日茶马重镇的繁华恍若再现。

丽江古城在丽江乃至云南的经济走廊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丽江未来的经济的扩张地带,而旅游业将是该区域最有希望的经济增长点。

该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色鲜明,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为了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区域旅游资源,并对该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以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二、丽江古城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丽江古城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

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

该区域旅游资源资源与人文兼备,个性特色鲜明。

下面从旅游资源的赋存现状、特色及开发利用价值三方面来对其进行评价。

1、规划区旅游资源赋存现状始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不设城墙,在布局上,体现出三山为屏、一川相连的构思;在水系应用上,设计了三河穿越、家家流泉的独特风貌;兼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古朴自然,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特色旅游小镇景观概念设计探讨——以片马旅游区为例

云南特色旅游小镇景观概念设计探讨——以片马旅游区为例

整理 归纳 , 分析 其 中所独有 的元素形式 , 把这些元 素化为符号更
加直观 地表达 出来 , 其具 有更 强的表达性 和象征 意义 。这种 使
在创新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历史 文化特色 的元 素符号 , 必须 是形 象感强 烈、 有文化 积淀 、 代 表 性和 象征性 的元 素 , 以是 当地建 筑符号语 言 , 当地 民居 、 可 如
高 山峡谷 景观及 峡谷 民族 风情是 片马 的特 色招牌 , 璞 归 返
不 同俗 ” 民族 风情 多样性现 象。0 的 在旅 游景观 概念设 计 中, 设
计师 应充分 考虑云 南 丰富多彩 的 民族风 情 , 特别是 唯我独 有 的 资源 , 以增加旅 游景观 的精雅度及 奇特度 , 从而使景观 设计具有
片马 自然 生态环境保 持 良好 , 民族 民俗风 情独特 , 处“ 地 三 江并流” 世界 自然遗产腹 心地 带 , 同时又在“ 三江并流” 风景 区中 独具边境 、 出境旅游 、 驼峰航线 等 自然和 人文旅游资源优势 。无
论是人迹罕 至的高 山冰川湖泊 、 冰雪皑 皑的山峰 、 跌宕直下 的林 间飞瀑 , 是淳朴 的民风 民俗 , 还 都保 持未 经雕琢 的天然古朴 , 充 满 了 自然野趣 与高度 纯真之美。 三江并 流” “ 的世界 品牌 、 多姿 多
彩的 民族风情 、 令人遐想 的情调 等是片马 口岸独有 的、 潜力 巨大
的优 势资源。
3 景 观 主题 概 念 提 炼 .
云 南省 民族众 多, 民族 的风俗各异 , 各 而且 同一 民族 由于所
居 住 的地 环 境 不 同 , 不 尽 相 同 , 而 形 成 “ 里 不 同风 , 也 从 十 百里
划》 的有关 要求 , 按高黎 贡 山生态旅 游带 、 片马边境 口岸旅 游片 区、 小江跨 国风 情旅游片 区进行旅 游景观 分 区规划 , 过旅游景 通 观建 设促进 旅游业发 展 , 片马旅 游 区逐 步形成“ 使 三江 并流” 旅

古镇线路设计理念

古镇线路设计理念

古镇线路设计理念
古镇作为一种传统的人文景观,其线路设计理念应注重融合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体现古镇的独特魅力和风貌。

首先,古镇线路设计应强调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古镇通常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线路设计应在不破坏原有布局的前提下,合理规划路线,使游客能够沿着历史文化街区逐步了解古镇的发展历程、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

例如,在线路设计中可以设置古建筑群、历史文物陈列馆等景点,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领略到古镇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其次,古镇线路设计应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古镇通常自然环境优美,如江河、湖泊、山峦等,线路设计应充分利用和融合这些自然元素,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欣赏到古镇的自然美景。

例如,可以规划沿江风光线路,使游客能够欣赏到江边的风光和水乡的特色,以及沿湖漫步线路,让游客能够感受到湖光山色的魅力。

同时,在线路设计中应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避免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保护生态平衡。

另外,古镇线路设计应注重游客体验和便利性。

古镇作为旅游目的地,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到访,线路设计应考虑游客的需求和体验,提供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旅游设施。

例如,可以设置便捷的公共交通站点,方便游客到达古镇;同时,可以规划游览步道和休憩区,使游客能够舒适地游览古镇,并提供相关的导览服务和讲解,增加游客对古镇的认知和理解,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总之,古镇线路设计应注重历史文化的延续性、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游客体验和便利性,以打造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古镇景区,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古镇的独特魅力和风貌。

文旅小镇规划设计——以昆明天马山项目为例

文旅小镇规划设计——以昆明天马山项目为例

文旅小镇规划设计——以昆明天马山项目为例摘要: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各级政府鼓励发展特色小镇的政策导向越来越明晰,中国特色小镇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近两年,文旅型特色小镇因具有多彩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极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以及国家对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大力推动,文旅产业呈现出多点开花和快速扩张的发展趋势。

本文根据昆明天马山项目对文旅小镇的规划设计展开分析。

关键词:文旅小镇;规划设计1.项目概况项目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北部富民县境内,距昆明市区37公里,紧邻京昆高速,108国道,距离富民县城约3公里,车程约8~10分钟,交通形态良好。

临近黄坡水库、龙腾森林公园、西游洞景区、龙泉寺、昆明市最大的苗族村寨--小水井苗族村寨等旅游资源和县城的教育医疗设施。

项目周边及内部保持了其最原始自然的状态,除了京昆线和京昆高速外多为山路。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97.3亩,规划区对外交通便捷。

内部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较差大,山多平坝少,气候为典型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8C,无霜期245天。

山景资源丰富,工程地质条件好。

2.文旅小镇规划设计2.1规划设计原则以生态文明观,创新建设理念,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区域建设跨越式发展;提升规划区功能,带动区域其它地区联动发展;对项目内部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进行完善;合理适度的开发本地块,实现开发模式的多样化,增强本区的竞争力。

解决好竖向问题和防洪问题,尽量节约投资。

2.2建筑规划布局建筑布局顺应山势地形。

高层北侧布置,高层享有多方位的景观视野。

多层依地形呈台地式布局,每户均享有良好的景观视野。

主要出入口设置于东南侧。

建筑间距控制,地块内建筑分多层与高层两种,多层为3~4层,高层为11层,18层。

建筑布局、朝向、形态等,应充分考虑节能减排的要求,尽可能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减少建筑能耗。

建筑间距应符合日照、消防、抗震安全的要求,并综合考虑采光、通风、环保、视觉卫生、工程管线敷设和文物保护等方面要求。

君临天下的茶都,茶马古道的 重镇 ——云南临沧茶马古镇规划设计

君临天下的茶都,茶马古道的 重镇 ——云南临沧茶马古镇规划设计

君临天下的茶都,茶马古道的重镇——云南临沧茶马古镇规划设计The Tea Capital and the Ancient Tea-horse Road of the Town: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incang,an Ancient Tea-horse Town in Yunnan朱 捷 唐 敏 赖志颖 ZHU Jie, TANG Min, LAI Zhiying摘 要:本文以全国最大的茶马古镇——“临沧茶马古镇”规划为论述对象。

该规划立足地域文化,在深度挖掘茶马古镇街文化、临沧多元民族文化、绿色生态文化以及特色茶文化的同时,通过现代符号的转译手法,着重突出茶马古镇的地缘特色,打造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城市名片,营造具有旅游接待、商业服务、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以及适度居住功能的综合旅游文化开发区,再现茶马古道辉煌,促进其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茶马古道,茶马古镇,地域文化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lanning of the largest ancient tea-horse town in China—Lincang town in detail, which is based on the regional culture.Keywords: Ancient Tea-horse Road, Ancient Tea-horse Town, Regional Culture1. 概述在我国海拔几千米的西南原野丛林间,绵延着一条神秘的古道。

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路上默默行走,串起了众多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

它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形态最复杂的古道之一,叫做“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始于汉,经过唐、宋、元、明的发展与扩张,盛极一时。

它既是国际性的交通大动脉,也是文明传播的古道、商品交换的渠道、中外交流的通道、民族迁徙的走廊,还是一条佛教东渐之路。

设计说明3

设计说明3

设计说明彩云之南,一提起这四个字眼,人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许多美丽的画面,蓝蓝的天空,绿水和清松,巍峨的山川等等。

来过云南旅游的人们都对这里情有独钟,尤其是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方更是享誉全国。

关于彩云之南的元素也很多,比如云南的少数民族服饰,少数民族建筑,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饮食习惯等等。

本次设计围绕着七彩云南这个主题展开,搜集了很多关于云南的元素运用到设计当中。

本次一共设计了四张海报,主题围绕着七彩云南展开。

下面将对四张图纸做出一一解析。

图片一主题:梦回大理1.设计构图分析梦回大理这张图采用了古典水墨的形式来展现。

在图的右边是大理古典建筑的房檐,图片的右上方则是一剪梅。

图片的左上方是整张图的核心思想,既:梦回大理,旁边的这首诗是表达我对大理特殊的感情而发出的感慨。

图片的左下方是古城的街道,这个地方的场景要虚幻一些,以此来预示梦境。

2.设计色彩心理分析水墨画往往能展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同时能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

这张图总体色调为黑白两色,在图的右上方则采用一抹红色点缀,让图片增添一些生气和活力,房檐色调则为黄绿色,以此来增添它的古朴感。

3.设计的理念一提及云南,我的脑海里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大理,丽江。

风花雪夜是大理最好的写照。

大理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文明古都及其神韵,自然风光秀丽迷人,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它还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

所以我选择了大理来做这张海报。

大理给我的映象是古色古香,它像是陈年的普洱茶,越陈越香,我个人很喜欢大理古城里的建筑,造型大气而古朴。

所以在这张海报里面我运用到了大理的古建筑房檐。

海报右上边的梅花的用意首先是为了增添整张图的生气,其次有更深刻的寓意:梅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用作是坚韧不拔的象征,它经常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我认为大理整体的形象也是积极向上和坚韧不拔的。

海报的左下角的虚幻的街道,预示着我的梦境,同时从视觉上来讲,街道是人们行走的交通道路,同时也是人的经历和历程,这里预示着大理悠久的历史和大理的前景:大理将会经久不衰的走下去。

古镇旅游规划案例

古镇旅游规划案例
1.3 特色旅游资源
彝文化
1.3 特色旅游资源
1
2
3
4
①哀牢叠翠 ②楚雄西山 ③土林奇观 ④龙江公园”
独特的“彝族七秀”和“鹿城八景
古生物
古文化
古人类
彝族三古:古生物、古文化和古人类
古文化
1.3 特色旅游资源
从建筑产品设计方面充分运用民族文化元素,展示彝族建筑文化
将项目打造成一个具有中国西部民族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
产品形态:高端别墅、旅游商业、酒店、城市住宅等几大门类 商业业态:商铺、民居客栈、餐饮、小吃、茶吧、酒吧等 主题商业街区:酒吧街、东盟风情街、韩国风情街等
1.5 业态分析
商家数量:600多户商家入驻 古镇主题场景:人流聚集空间 水源广场、梅葛广场、咪依噜广场、毕摩文化广场、望江楼、威楚楼、特色生态市井文化街、东盟风情街、土司府、高氏相府等。 板块:以街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和功能分区。旅游商品街、酒吧街、餐饮街、小吃街、客栈区、花鸟街、古玩街、民俗街、东盟风情街、韩国风情街等。 酒店住宿:1家四星级酒店——彝人古镇大酒店,建筑样式为彝族高规格民居,内部采用欧陆风格,有各类套房156间,容纳近300人住宿。特色民居客栈、宾馆酒店58家,客房2057间,每天可容纳4000人同时入住,其中85%以上按照三星级标准打造。 饮食:目前有大型餐饮楼60家,可同时容纳3000人就餐。其中楚雄五星级饭店彝王宴就坐落在彝人古镇三期内,以其独具彝族特色的装修,优质服务和高档次彩屏为特色。同时,除了彝家饮食外,还有风味餐、特色小吃、烧烤。 娱乐: 特色交通:为丰富游览过程,提供观光小火车、游船、黄包车、马车等特色交通工具。 节庆活动:火把节、彝族年——千人彝乡宴、彝族情人节、赛装节和彝族竞技活动等。 表演节目:彝乡恋歌,祭火大典等

古镇设计方案

古镇设计方案
(3)电力通信提升:增强电力供应和通信设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3.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1)旅游服务:生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教育设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
4.旅游资源开发
(1)民宿发展:打造特色民宿,提供高品质住宿体验;
二、规划目标
1.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现古镇的历史风貌;
2.提升古镇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3.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古镇经济发展;
4.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宜居环境。
三、规划原则
1.尊重历史,保护优先;
2.适度开发,持续利用;
3.人本原则,满足需求;
4.生态环保,和谐共生。
四、规划内容
1.历史文化保护
(1)对古镇核心保护区的历史建筑、文物古迹进行详细调查,制定保护措施;
(2)设立历史文化展示区,展示古镇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
(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展民俗活动。
2.基础设施改善
(1)交通系统优化:完善古镇交通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增设停车场;
(2)给排水设施改造:确保给水安全,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本方案旨在为古镇保护与开发提供全面、科学、合理的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确保古镇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第2篇
古镇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述
古镇,作为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拥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本方案旨在通过对古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实现其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目标。
古镇设计方案
第1篇
古镇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
古镇,历经千年风雨,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本项目旨在保护和开发古镇,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通过对古镇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挖掘其文化内涵,提升古镇旅游品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中宏·阳光城(二期)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设计一、项目概况:·施甸县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怒江东岸,保山市南部,地处东经98°54′至99°21′、北纬24°16′至25°00'之间。

东隔枯柯河与昌宁县接壤,南以勐波罗为界与临沧地区为邻,西隔怒江与龙陵县相望,北连隆阳区。

县城距保山市政府60公里,距省会昆明654公里。

·施甸地处温热气候带,常年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45毫米。

县内最高海拔2895.4米,最低海拔560米。

县域东西最大横距45公里,南北最大纵长79公里,全县总面积2009平方公里。

总耕地面积30万亩(水田12万亩,旱地1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98亩。

·本案地块位于:本案地块位于施甸县过境线东侧;白福路从本案中间穿过。

规划依据:1、业主提供设计规划条件文件2、《保山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及规定》3、用地现状地形图及用地红线图4、国家、地方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三、项目定位:·主题:本项目以“云南古镇民居与商业有机融合”为主题,体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力求营造生态、时尚、舒适而富有品质的商住生活环境。

·生态:利用原有的环境,用景观环境营造出生态的生活空间,自然生态的全景观享受。

·时尚:周边自然景观大环境的围绕,和健康生活的元素,良好的景观环境所创造的居家条件。

·休闲生活:富有当地特色的民居古镇风格的建筑设计,首层营造浓厚的商业和休闲氛围。

四、规划设计目标:1.建设营造生态、时尚、舒适而富有品质的商住生活环境,体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平面布置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强调居住区的空间序列感和私密性。

2.创造高尚的社区环境、空间组织,强调“序”“礼”的空间秩序,韵律感强,环境舒适、宜人、归属感强。

·本案注重对小区的人文环境及“小气候”环境的设计,景观水系的设计,也是“以人为本”原则的充分体现。

·小区绿化强调点、线、面的结合,强调均好性,突出景观的中心节点。

五、规划设计:(一)规划设计理念:据对基地周边区位的分析及小区本身规划的构思,规划可概括为:区域性、生活性、景观性、可持续性。

充分了解自身及周围环境特点,发挥步行街休闲生活优势,强化环境,突出云南古镇的民居特点,营造浓厚的古镇气息。

本小区规划布局,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绿地系统。

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置、生态化的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注重社区的人性化设计,突出体现区域良好的商业和休闲环境,体现古民居和休闲社区的特点。

空间组织灵活多样,利用建筑体型的变化造就富于变化的空间形态。

营造舒适宜人的景观环境与人文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关系。

(二)规划总平面布局:总平遵循古民居围合的特点,中间贯穿车道,整体布局路网脉络清晰。

以中心水系花园为中心主轴上结构中心,均匀串联起各个居住组团,体现较好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均好性。

步行流线连接各居住组团,强化了小区的休闲性、景观性和私密性。

1、组团结构:根据小区的总体布局形态,在遵循原有规划划分的条件下,自然形成居住部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做到小区结构明显有机结合,充分显示小区的规划品质。

2、平行布局:小区的住宅平行错落布置,使住户拥有更多采光面和景观视野,也丰富了小区的天际线及沿街景观,小区空间灵活,富有动态。

3、园林景观风格:地段显著的景观特点首先是在局部屋顶设置景观。

(三)交通组织:小区充分利用用地本身地块规划的特点,住宅有独立出入口,商业的设置,住宅停车充分利用一层庭院的空间。

(四)绿化景观系统:注重生态平衡。

充分利用当地乡土树种配置植物景观,用以改善建筑环境,恢复动植物生态平衡。

同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较为平衡的生态小气候,增强人们的舒适感。

2、小区中心绿地园林风格,形成“绿色小区起居室”,中心绿地通过小型浅水系、步行景观带、小品、园灯等园艺设施,赋以形的意义(“厅”与“廊”)围合的建筑充分享受雅致园林景观。

同是“带形”空间,外围商业空间规整开阔,渲染活跃的商业氛围;沿各步行水系景观主轴的空间开合有序、富于变化,节节有对景,四望有惊喜,以丰富的景观序列构成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

(五)高尚小区的智能化配置:高尚小区的智能化配置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安全防范系统主要包括出入口管理,闭路电视监控,对讲机与防盗门的住户报警等。

2、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对安全防范系统实行监控,远程与管理和IC卡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供电、供水设备、公共照明、电梯等主要设备监控管理,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系统,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等。

3、信息网络主要包括实现上述功能科学合理布线,设有宽频网络装置,每户不少于两对电话线和两个有线电视插座,建立有线电视网,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配置局部网络并可供住户联网使用。

六、单体设计:(一)单体平面设计1、根据市场销售的要求,设计多种不同的住宅户型,户型满足住户先进性、多样性的需求。

2、合理组织内部功能空间平面紧凑,在有限的面积内尽可能压缩过道面积,扩大起居放宽厨卫、卧室面积, 以提升住宅的利用率。

3、各行为空间专用性明确,根据不同要求,做到动静分区、洁污分区、干湿分区,符合家庭行为特征。

4、突出厨卫设计水准,合理有序地安排厨卫各项设备及设施,注意组织厨卫通风,并对有条件的卫生间适当分隔。

充分考虑本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设计建造经济、功能适用的住宅体系,获得良好的采光、通风、朝向。

(二)单体的立面造型设计:继承古民居传统建筑形态和体型尺度,加以改进和变化。

在屋顶采用斜坡瓦顶式。

山墙采用穿梁马头墙形式,配合中式的窗框。

营造浓厚的古镇气息。

.七、无障碍设计:本小区步行系统实行无障碍设计,住宅出入口设置残疾人坡道。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总平面图第二章结构设计一、工程概况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结构选型,框架结构,建筑功能及层高均详建筑单体。

二、设计规范、规程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4、《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GB50002-2002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三、荷载作用1、设计基本风压:0.30KN/M2。

地面粗糙程度类别B类。

2、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震加速度为0.2,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

四、基础设计本工程采用静压沉管灌注桩。

五、结构选用框架结构体系,楼盖体系为现浇混凝土梁板体系。

六、结构电算本设计结构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高层建筑设计开发部开发的PKPM系列软件(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三维分析与设计软件)进行计算。

第三章给排水设计一、设计依据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5-2003)(2009年版)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6年版)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4、《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 GB/T18713-20025、《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及选用》 08S2166、《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GB50364-2005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50013-2006)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4-2006)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10、其它现行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及规程,省内地方法规及本院专业技术统一措施.二、设计范围本专业设计内容有:生活给水排水系统、雨水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

三、给水系统1、小区由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路DN150给水管在小区内成环状敷设(室外消防给水管单独成环),供小区内生活、消防、绿化用水。

商业、住宅、消防等均分设水表计量。

2、市政给水管网压力为0.30MPa,各用水点均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4、用水量统计:生活用水量约为:191.65m3/d,最大时用水量为12.88m3/h。

第四章电气设计一、设计依据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设计规程、规范及标准,主要包括: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2、《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GB50368―2005)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94)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9、《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J50053―94)10、《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二、电气设计内容1、动力、照明系统,高低压变配电系统,建筑物防雷及接地系。

2、电气总图设计。

三、供电电源1、本小区由当地供电部门提供一路10KV高压电源,采用YJV22-10KV型电力电缆引至小区的高低压变配电房内环网柜(小区变配电房内)。

高压部分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2、本工程小区公共走道应急照明和疏散照明为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

3、负荷计算负荷计算表:负荷计算采用需用系数法,负荷计算结果:计算负荷有功功率Pe为1709KW,按照补偿后的功率因素0.9的取值,补偿后的视在功率S为1899,设计装机总容量为2400KVA,变压器的负荷率为80%。

变电所内选用3台800KVA变压器,设于地下室变配电房内。

三、配电及敷设方式1、本工程配电采用树干式和放射式相结合方式。

对大容量动力设备采用放射式配电,各楼配电采用放射式配电,即采用BV导线或电缆,沿配电缆桥架敷设,各层配电由电表箱集中引出。

住宅及商店分户计费。

2、所有消防设备配电线路均采用阻燃或耐火型铜芯电缆或导线,沿吊顶入线槽或穿管暗敷设。

3、各层一般照明配线均采用铜芯电缆,沿吊顶内防火线槽或穿管暗敷设。

四、防雷接地保护本工程按第三类防雷建筑要求设置防雷设施,采用TN-(C)-S接地保护系统。

防雷接地与保护接地共用,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五、火灾消防系统本工程公共部位根据水暖专业联动要求设置消火栓联动控制系统。

六、电话及宽带网络系统本工程电话及宽带容量估算:其中电话容量按商店1对/50平米,住宅2对/户计,宽带网络容量按商店1对/50平米,住宅1对/户计,各设备用房均设1对电话直通市话网,电话总容量约为1200对,宽带网络终端总容量为600对。

在小区一层设20平方米通信机房。

七、电缆电视系统本系统的信号引自城市有线电视网。

住宅每户安装二个终端插座,商业部分预留信号前端箱供二次装修时引接。

本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为:用户终端电平69±6dB,载躁比≥44dB,载波互调比≥58dB,交扰调制比≥47d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