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试卷}高二语文试卷课外语段阅读题4[仅供参考]
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和学习工具,如果语文学不好,其他学科也会大受影响;同时,语文又是提分最慢的一科。
不妨看看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以下仅供参考!一、选择题(32分)(一)基础知识(共20分,每小题2分)1.下面对李白的《将进酒》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起兴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挟天风裹海雨而来之势,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全篇诗情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现了作者消极颓唐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D.《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感情。
2.下面对杜甫《阁夜》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点明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
B.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远在天边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C.“鼓角”是军中服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
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仍。
D.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寥。
3.下面对李贺《李凭箜篌引》的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B.第五、六句分别“以声”“以形”写声,写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语文测试卷阅读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语文测试卷阅读题及答案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莫砺锋有些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男性作家是不能为女性而写作的。
例如法国的埃莱娜·西苏声称:“妇女必须写妇女,男人则写男人。
”法国的露丝·依利格瑞则为上述主张指出了原因:“我永远代替不了一个男人,男人也永远代替不了我。
”我们不应该从抽象的观念出发去演绎这些命题,而应以文学史实为对象来检验它们。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女性人物所代拟的那些诗词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如果只考虑完整的诗、词、曲而不计断句的话,《红楼梦》中写过作品的女性人物共有贾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李纨、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薛宝琴、邢岫烟、李纹、香菱等十余人。
应该指出,这些人物的作品并不都具有女性特征。
如李纨和贾探春,一个是恪守三从四德的寡妇,另一个则是有补天之志的闺秀,当她们奉元春之命题咏大观园景物时,所成之诗却是平常的颂圣之辞,试看李纨的《万象争辉》和探春的《文采风流》,一曰“精妙一时言不尽,果然万物有光辉”,一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辞意俱俗,毫无个性。
无怪乎在脂本《红楼梦》中,这两首诗的所属是与程乙本互相颠倒的。
作品与作者的关系可以任意置换,充分说明它们是缺乏艺术个性的,更何论什么女性意识?林黛玉无疑是曹雪芹最为钟爱的一个人物。
从“灵河岸上”到“凤尾森森”的潇湘馆,黛玉始终生活在诗的意境中。
黛玉的诗词不仅是我们籍以窥见这个人物心底波澜的最佳窗口,也是我们分析《红楼梦》中的“男子闺音”的最佳文本。
因为黛玉无疑是《红楼梦》中最有资格质疑男性话语权力的女性。
林黛玉初露才华是在贾元春归省时。
当众姐妹奉元春之命题诗题匾时,黛玉本想“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元妃只命一匾一咏,便不好违谕多做,只胡乱做了一首五言律应命便罢了。
”论者或批评黛玉的“这首《世外仙源》非但毫无‘世外仙味’可言,相反它倒是相当鄙陋和庸俗的。
高二语文考试阅读题精选

高二语文考试阅读题精选高二语文考试阅读题精选:(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小题。
托尔斯泰传[法]罗曼罗兰①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只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更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是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
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这神圣的回忆,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
②我懂得,托尔斯泰在我的精神永不会磨灭。
1886年,俄罗斯艺术的美妙的花朵终于在法兰西土地上出现了。
托尔斯泰的译本在所有书店中同时发售,而且是争先恐后般的速度与狂热。
1885至1887年间,巴黎印行了《战争与和平》等很多作品。
在几个月中,几星期中,我们发现了含有整个的伟大的人生的作品,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簇新的世界的作品。
③那时我初入高师。
我和我的同伴们,在意见上是极不相同的。
在我们的小团体中,有讥讽的现实主义思想者,如哲学家乔治杜马,有热烈地追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诗人,如舒亚莱,有古典传统的忠实信徒,有司汤达派与华格耐派,有无神论与神秘主义者,掀起多少辩论,发生多少龃龉;但在几个月之中,爱慕托尔斯泰的情操使我们完全一致了。
各人以各不相同的理由爱他:因为各人在其中找到自己;而对于我们全体又是人生的一个启示,是开向广大宇宙的一扇门。
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家庭中,在我们的外省,从欧罗巴边陲传来的巨声,唤起同样的同情,有时是意想不到的。
有一次,在我故乡尼佛纳,我听见一个素来不注意艺术、对于什么也不关心的中产者,居然非常激动地谈着《伊凡伊列区之死》。
④我们的著名批评家曾有一种论见,说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都是汲取于我们温暖的浪漫派作家乔治桑和维克多雨果。
不必说乔治桑对于托尔斯泰没有影响,托尔斯泰是决不能忍受乔治桑的思想的,也不必否认卢梭与司汤达对于托尔斯泰的实在的影响,总之把他的伟大与魅力认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怀疑,是不应当的。
他的力量并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他所给予思想的表情,在于个人的素养,在于艺术家的特征,在于他的生命的气息。
{高中试卷}高二语文试卷语段阅读3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语段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蚊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
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1.给加点字注音睿.智()幽邃.浅狭()锵.鸣金石()悖.于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智者乐.也()(2)善鉴万类...()()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2)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4.对后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自言“无以利世”,又引宁武子、颜子作陪,一味责己之愚,可见其察己之诚,反省之深。
B.最后一段由溪虽“无利于世”却自有清溪本色转入“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
继而写到作者创作八愚诗时,精神意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C.文章以“愚”字贯彻始终。
时写愚溪,时写“愚”人;写愚溪之景,抒“愚”人之情。
文中愚溪的形象正是作者的化身。
D.作者把牢骚不平隐含在写景叙事之中,辞语用意虽十分怨愤,不隐锋芒,但却并没有显露一点痕迹。
(二)胡质之子威,字伯虎。
少有志向,厉操清白。
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
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
停厩中十余日,告归。
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
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高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高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在高二阶段,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既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综合素质和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下面就来探讨一些值得进行阅读练习的题目,并介绍一些适合的阅读材料。
题目一:阅读一篇相关的商品评论文章,提取关键信息并写一篇产品推荐稿。
商品评论是大家购物前常常参考的资料,对于阅读理解和逻辑思维的训练非常有帮助。
这样的文章要求读者能够清晰理解评论的内容和观点,并从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信息。
阅读材料推荐:可以选择面膜、手机、图书或其他感兴趣的商品评论。
注意选择评论数量较多、内容较为完整的文章进行阅读练习。
提取关键信息并写一篇产品推荐稿:产品推荐稿一般包括以下要素:产品简介、特点介绍、实际使用感受等。
首先,用简短准确的语言描述产品名称和基本信息;紧接着,根据评论中提到的问题和观点,总结出产品的特点,比如外观设计、功能特点、性价比等。
最后,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写出推荐理由和使用感受。
题目二:阅读一篇社会时事类文章,写一篇议论文。
通过阅读社会时事类文章,可以提高对社会问题的认识,锻炼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阅读材料推荐:可以选择财经类、教育类、环保类或者其他感兴趣的社会时事文章。
写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包括问题提出、分析原因、提出观点和论证以及对立观点的回应等要素。
首先,在开篇引入时事问题,准确明了要讨论的问题;接下来,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列举有力的论据进行论证;最后,进行总结,并回应对立观点,展示自己的观点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题目三:阅读一篇名人传记,写一篇读后感。
阅读名人传记是了解历史和人物故事的重要途径,也可以培养对人性的思考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阅读材料推荐:可以选择一位历史名人的传记,或者当代知名人物的自传等。
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读者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分析人物的成长道路和经历对自己的启示;总结人物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展示自己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等。
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
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
C. 相较于猕猴,用小鼠作为动物模型的药物研发,需耗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且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对人类疾病研究作用有限
D. 将非人灵长类动物用于实验,尽管国际上长期存有反对的声音,但孙强团队仍看好应用前景,期待西方对此项研究能持开放态度。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之所以难以建立,主要是因为相关的体细胞克隆难题一直没有攻克,没有可用于有效研究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实体。
美国加州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行为神经学家袄为:“过去十年,技术已经大幅进步。行为神经科学领域中,某些可能用克隆来解决的问题,我们己经用其他方法解决了。”也有生物医学界的研究人员称“如果真能避免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当然很好,但是,目前来看,动物体外和计算机模型的效果都不好。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广西百色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串门去(节选)李娟进入二月后,白天越来越长,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
当我们迎来冬牧场上第一拨正式拜访的客人阿孜拉和她的妈妈后,也憋不住了。
在当天的晚餐桌上大家商量着列出了一份计划表,开始挑选合适的日子陆续出门拜访邻居。
先由年轻人开始,然后是嫂子,接着是居麻。
其实早在一月,我和加玛就说好了二月一起出去串门的事。
为什么非要二月不可呢?因为,若是十二月和一月的话,白昼一晃而过,哪怕去最近的人家拜访,也未必能当天去当天回。
又不能走夜路,夜里有狼。
我很早就开始期待这趟行程了。
期待的同时却发愁没有像样的外套。
都脏得不像样子,脏得洗都没法洗……随着二月一天天来临,大家也替我着急起来。
我决定穿我的皮大衣,虽然臃肿不合身,毕竟是干净的。
大家都说:“豁切①,又不是去放羊。
”太邋遢了。
我又想穿我的短羽绒衣。
因为它是深色的,不太显脏,而且合身又利落。
大家说:“不行,太冷!”我说:“天不是已经热了嘛。
”加玛用汉语说:“去,热。
回来,冷。
”——回来的话,太阳就西斜了,温度迅速降了下来。
居麻大方地说:“行啦行啦,我的衣服借给你吧!”我伤心地说:“豁切!”终于到了出门那一天。
一大早加玛就提醒我,一定要穿刚洗过的那条裤子!这天她洗脸的时间格外漫长,然后又足足打扮了半个小时。
我坚持穿我相对体面的那件但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反对。
我只好妥协,只好把肮脏的长羽绒衣套在短羽绒衣外面。
依大家说的,一到地方就赶紧脱下来塞在马鞍后。
本来这天打算去北面牧场拜访加玛的一个同学家,但因一时找不到散养在外的坐骑,耽搁了些时候。
等备好了马要出发时,突然东北面沙丘上出现了两个骑马的人。
走近一看,正是那个同学和她的妈妈!真不愧是最适合串门的一个日子啊。
两人真不愧是好朋友,想到一起了。
于是我们又卸了马鞍,脱去衣服。
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义”与“利”的关系,是中国思想史上争辩不休的一个大问题。
先秦儒家认为“义”和“利”是对立的。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孟子说:“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他们认为,对利的追求是造成社会混乱、国家动荡的根源。
实际上,儒家也并不是根本不言利,只是要把义放在首位,反对后义而先利罢了。
在这个问题上,墨家和儒家有所不同。
由于墨子把“利”作为实践“兼爱”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墨子那里,“利”也就是“义”,“重利”也就是“贵义”,二者是统一的。
这里有一个对于“利”的不同理解的问题。
孔子和孟子所谓的“利”,指的是专“利吾国”“利吾家”“利吾身”的狭隘“私利”。
虽然他们也提出什么“天下为公”,但这个“天下”只是封建君主的“家天下。
”。
墨子所谓的“利”,则是“爱利万民”“天下之利”的“公利”。
维护这样的公利,正是仁义的要求、道德的标准。
很明显,在墨家那里,“天下之利”“人民之大利”,是最高的伦理准则。
墨子认为“义”就是“利”,“利”就是“义”,主张贵义重利,追求义利合一。
墨子认识到,人类首先必须求得生存,为了生存,就不能不追求物质利益。
所以,避苦求乐、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
利和害、苦和乐都是相对的,人们通过比较权衡,利中取大,害中取小,趋利避害,此种行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莫不如此。
墨子从人性的角度,论证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对人们的求利动机给予了有力的辩护。
墨子认为公利,即社会的整体利益是至上的,个人只能作为群体的部件而行动,任何人只有维护并实现了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才能得到显现。
在他利与自利之间,应该从他利出发再到自利。
虽然墨子重视天下之利,把“亏人”“自利”视为人们互不相爱的思想根源,但是墨子并不是笼统地反对“自利”,墨子反对的是“亏人”而“自利”、损人而利己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课外语段阅读题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祭鳄鱼文
韩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
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努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吏民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
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
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
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
其无悔!
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刑部侍郎韩愈因谏迎佛骨,初眨为潮州刺史,到任不久,访民问苦,知道鳄鱼为患,便写了这篇祭文来驱逐它。
1.选出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使军事衙推.秦济推:推官,刺史属官
B.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亢:通“扰”,对抗
C.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及:以及
D.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揜:覆盖,踏涉
2.选出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鳄鱼之涵淹
..卵育于此涵淹:潜藏
B.而鳄鱼睅然
..不安溪潭睅然:胆小不安的样子
C.伈伈
..睍睍,为吏民羞如化;伈伈:恐惧的样子
D.则是鳄鱼冥顽
..不灵冥顽:愚蠢
3.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
A.以肥其身B.以种其子孙
C.傲天子之命吏D.无不容归,以生以食
4.选出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
译:封闭山川湖泽,用绳网利刃来消灭危害人民的虫蛇之类的恶物。
B.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
译:就是长江汉水一带,也被丢弃,给了蛮、夷、楚、越等族,何况潮州、五岭、南海三地之间,离开京城万里之远呢。
C.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译:再说,既奉皇上的命令来此任职,在情势上就不能不同鳄鱼辨个清楚。
D.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
译:刺史就要挑选有才能、有武艺的官吏民丁,持强弓毒箭,同鳄鱼搏斗,一定杀完才停止。
5.选出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
A.正文第一段,先回顾历史,拿先王和后王对比,以阐明鳄鱼得以长期肆虐的原因。
B.正文第二段,以天子之义、刺史之责对鳄鱼晓之以理,阐明抗拒刺史的严重后果。
C.末段对鳄鱼凌之以威。
先给它指出去路,限定了时间,限期也宽之又宽,做到仁至义尽,不然,将绳之以法,斩尽杀绝。
D.这篇貌似“游戏文字”的文章,借题发挥,寓有鲜明的主题。
鳄鱼的背后,是比鳄鱼更凶残的鱼肉百姓的丑类。
参考答案:
1.C(及:到)
2.B(眼睛突出的样子,引申为凶恶的样子)
3.D(A肥,使动;B种,名作动;C傲,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B(“况潮,岭海之间”意为“何况潮州,在五岭与南海之间”)
5.B(未说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