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反应过程与设备大纲

合集下载

重点内容精细化工过程及设备

重点内容精细化工过程及设备

重点内容精细化工过程及设备第一章:釜式反应器1、釜式反应器的结构:壳体,支座、人孔或加料孔、搅拌装置,换热装置,传动及密封装置、2.反应釜分类:不锈钢反应釜、碳钢反应釜、搪玻璃反应釜、钢衬PE反应釜、钢衬ETFE反应釜3.釜式反应器的筒体一般为圆筒形。

釜底和釜盖常用的形状有平面形,碟形、椭圆形,球形,釜底也有锥形的。

4.釜式反应器中用的最多的是折边椭圆形和折边球形的底和盖。

椭圆形底应力分布均匀,球形的有应力集中,因此设计选型时一般选用椭圆形底。

5.搅拌的目的是?①使互溶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液体混合均匀。

②形成乳浊液或悬浮液。

③促进化学反应和加速物理变化过程。

如促进溶解、吸收、吸附、萃取、传热等过程。

也能刮除沉积在器壁上的附着物,提高传热效率。

6.搅拌器的种类和适用范围?(简答题)(1)桨式搅拌器材质:钢制、木板或高分子材料。

适用于不需要剧烈混合的场合,例如用于物料的缓慢溶解、将物料保持在悬浮状态等。

它可以适用于混合粘度达200000厘泊的液体系统。

(2)框式搅拌器材质:用扁钢、木材或高分子材料制成。

框式搅拌器可以看作是桨式搅拌器的变形,二者的区别在于框式搅拌器可使物料作不大剧烈的上下混合。

例如用于糊状物的稀释、浆状物的混合,并使传热加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有沉淀析出于反应釜壁和反应釜底的场合。

(3)锚式搅拌器锚式搅拌器可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框式搅拌器。

材质:过去由铸铁浇铸而成;现在可以有不锈钢、高分子材料和用无缝钢管外面涂以搪玻璃材料制成。

(4)推进器式搅拌器材质:一般为不锈钢。

用于对所处理的物料作剧烈的混合,它可以搅拌粘度在6000厘泊以上的液体;它可以使易分层的液体形成乳浊液或保持物料在悬浮状态。

(5)涡轮式搅拌器这类搅拌器能保证被处理物料作最剧烈的混合。

用以混合几种比重不同的粘稠液体形成乳浊液是最有效的。

它是由拧紧在轴上的所谓涡轮组成。

6.叶轮的分类:轴向叶轮、径向叶轮7.搅拌器的选用原则:(简答题)搅拌器的选型主要根据物料性质、搅拌目的、工艺过程对搅拌的要求及各种搅拌器的性能特征来进行。

《精细有机合成》教学大纲

《精细有机合成》教学大纲

《精细有机合成》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精细有机合成》课程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在学生具备了必要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和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精细有机合成》的主要内容是讨论精细化工产品主要合成过程单元反应,着重介绍反应动力学、反应历程各种有关的化学理论及其生产工艺、并举出典型产品实例,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时分配:三、大纲本文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有机合成的任务、目的及内容;精细有机合成常见的单元反应基本要求:1.了解有机合成的任务、目的及内容2.掌握精细有机合成常见的单元反应及其特点第二章精细有机合成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基本内容:精细有机合成中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有机反应试剂与溶剂;合成反应器;有机反应类型及其机理基本要求:1. 了解精细有机合成中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2. 了解有机反应中常用的试剂与溶剂的种类3. 掌握五种类型反应的特点、反应历程第三章磺化与硫酸化基本内容:磺化方法;硫酸化方法;磺化剂和硫酸化剂;磺化及硫酸化影响因素;磺化产物的分离基本要求:1.掌握常用的磺化剂2.掌握磺化反应历程及主要影响因素3.掌握磺化方法及磺化产物的主要分离方法第四章硝化与亚硝化基本内容:硝化反应的特点、方法及影响因素;混酸硝化;亚硝化反应基本要求:1. 掌握各种类型硝化剂及其活泼质点2.熟悉硝化反应历程及动力学3.熟悉硝化反应主要影响因素4.掌握主要的硝化过程及混酸技术特性指标的计算第五章卤化基本内容:卤化糊弄及卤化剂;取代、加成和置换卤化基本要求:1.掌握芳环及其侧链氯化的反应历程2.熟悉氯化、溴化、碘化反应的特点3.熟悉置换几种已有取代基的氯化第六章烷基化基本内容:烷基化反应的糊弄及基本原理;相转移烷基化反应基本要求:1.掌握三类烷化反应的历程2.熟悉常用的烷基试剂3.熟悉烷化反应的生产过程第七章酰基化基本内容:酰化剂; N-酰化反应;C-酰化反应基本要求:1.掌握酰化反应的历程2.熟悉酰化反应影响因素及常用酰化剂乙酰化过程第八章还原基本内容:催化还原;化学还原;电解还原基本要求:1. 熟悉化学还原反应的历程、影响因素及主要应用2.掌握催化加氢的基本过程3.熟悉催化加氢的影响因素及催化剂的作用第九章氧化基本内容:氧化方法及其特点;空气催化氧化;化学氧化;电解氧化基本要求:1.掌握三类氧化反应的反应历程2.熟悉几种通过氧化制备化合物的生产过程第十章氨解基本内容:氨解剂;氨解的方法;氨解反应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1.熟悉几类主要化合物氨解的过程及实际应用2.熟悉其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第十一章重氮化与重氮盐的转化基本内容:重氮化反应;反应的影响因素;重氮盐的应用基本要求:1. 掌握重氮化反应的反应历程和影响因素2. 掌握重氮盐的重要用途第十二章羟基化基本内容:羟基化的方法;芳磺酸盐的碱熔反应历程和影响因素;卤代烃和芳伯胺的水解;硝基化合物的水解;重氮盐和异丙苯过氧化氢的酸解等基本要求:1.熟悉各种主要的羟基化方法及实际应用2.了解三种基团置换成烷氧基的反应第十三章酯化基本内容:酯化反应的基本原理;酯化技术与反应装置;工业上制造羧酸酯的方法基本要求:1. 了解工业上制造羧酸酯的方法2. 了解酯化反应的基本原理3. 了解酯化反应的装置第十四章缩合基本内容:缩合反应的特征及分类方法;醛酮缩合;酯的缩合;烯烃参与的缩合;成环缩合基本要求 :1. 掌握缩合反应的特征及分类方法2. 了解醛酮缩合,醛酮与羟酸的缩合,醛酮与醇的缩合3. 了解酯的缩合4. 了解烯烃参与的缩合5. 了解成环缩合第十五章精细有机合成路线设计基本方法与评价基本内容:逆向合成法;逆向合成路线设计技巧;导向基与保护基;合成路线的评价标准基本要求:1. 掌握逆向合成法的概念和常用术语2. 了解逆向合成路线设计技巧3. 掌握导向基的应用及其基团的保护4. 熟悉合成路线的评价标准。

《精细化工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精细化工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精细化工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xperiments in Fine 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类型:实践教学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64/4适用专业:应用化学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应用化学(精细化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训练和提高学生对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复配技术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能力,以及验证和巩固教材讲授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掌握主要类型精细化学品的合成方法,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必要的技术基础。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的基本实验原理和技能,掌握精细化工工艺过程的操作方法,提高运用各种常见实验设备仪器的能力,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验过程和一些工艺参数的测试方法,使学生具有进行精细化学品产品开发、实验研究设计的能力。

并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质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1)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

(2)了解常用仪器的构造与性能,学会其使用方法。

如密度计、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熔点测定仪、电动搅拌、恒温水浴、阿贝折射仪、循环水真空泵、常用电源和光源等。

在进行以上各项基本训练的过程中,重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3)通过实验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做到:a.自行完成预习、实验操作与数据记录、独立撰写实验报告;b・能够安排常用实验装置和仪器,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c.熟悉实验中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分析方法。

(4)开设一定数量的综合性实验,以提高学生进行综合性实验的能力。

(5)开设少量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在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仪器的选配、实验条件的确定等方面受到初步的创新思维训练。

(6)贯彻因材施教,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拓展内容和选作内容。

化工过程与设备教学大纲.doc

化工过程与设备教学大纲.doc

《化工过程与设备》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801043B中文名称:化工过程与设备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Process and Equipment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总学分:2适用专业:化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基础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化工过程与设备是化学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化工基础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化工过程与设备,从而为化工产品的生产与开发打下必要的工程基础,同时了解化学工程学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过滤、精馏、萃取等化工单元操作及反应过程的基本原理,熟悉化工工艺过程与设备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备多组分精馏塔设计、复杂反应器评选与设计的能力,初步具备开发新产品、新工艺路线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学习要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基础课程为基础,教师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而学生的作业则多以实践练习的形式出现。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仅仅靠理论的传输和认同是不可靠的,必须靠他们自身在生产环境中去实践、去体验。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应掌握釜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的设计与计算,掌握过滤、精馏等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与计算,建议课堂教学学时不少于32学时。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6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化工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2、理解工业反应器放大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工业反应器放大。

【教学内容】1.1化工生产的特点及其对反应设备的要求。

1.2反应器类型。

1.3反应器操作方式。

1.4反应器计算基本方程式。

1.5理想反应器。

1.6工业反应器放大。

第二章釜式反应器(9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搅拌器的类型与釜式反应器相关一些基本概念。

2、理解间歇釜式反应器与连续操作釜式反应器体积的计算。

《化工反应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化工反应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化工反应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hemical Reac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课程类型:专业技能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40/2. 5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化工反应技术与设备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共计40学时。

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反应器特点、均相反应器的设计计算、流体非理想流动状况及多相催化反应器的特点。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的讲解;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对各种反应过程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使学生掌握化工工业典型的反应设备的基本计算方法,并了解反应器的开发、放大方法,能够正确选用搅拌器的型式。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等。

本课程与《化工原理》课程密切相关,《化工原理》系统地介绍单元过程,《化工反应技术与设备》则重点介绍化工生产过程中反应器的类型及选用、搅拌器的类型及选用、反应过程中的换热设备、反应器的工艺设计计算等。

本课程与《物理化学》也有密切联系,《物理化学》中的化学反应动力学部分一般地、系统地介绍反应动力学原理,本课程则深入地、具体地介绍反应器设计时所需的动力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

该课程为学生后续所学专业课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最终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和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反应器的设计及设备的选型,并能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以适应科研、设计和生产实践等方面的需要。

三、课程教学目标1.学习化工反应技术与设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用反应器的结构、特点等基本知识,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均相反应器的能力;2.掌握反应器的类型、搅拌器的类型及作用、反应过程中换热设备的类型,并能正确选用设备型式;3.学习固体催化剂、固定床及流化床反应器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内外扩散对多相催化反应过程的影响,能够分析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掌握均相反应器的特点及计算方法;5.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方法,学会分析实际反应器中流体流动偏离非理想流动的原因,提高反应器的流动状态;6 .了解化工反应技术与设备的前沿和新发展动向。

《精细化工实验》教学大纲

《精细化工实验》教学大纲

《精细化工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精细化工实验英文名称:TheIaboffineChemica1sIndustry课程编码:082103C课程类型:职业教育课总学时:15总学分:0.5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基础二、实验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精细化工实验》课程是应用化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专业课知识后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精细化工的配套实验课。

所选实验设计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和食品。

通过专业实验,使学生在专业基础理论、精细化工产品制备以及测试手段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是学生的化工开发和化学应用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启发和加强。

三、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专业基础理论,精细化工产品制备以及测试手段方面得到锻炼;2.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3.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论文及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实验基础,成为掌握一定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教学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能力,是学生得到专业实验各种基本操作和技能的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专业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循序渐进、少而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各类精细化工产品之类;本课程以学生实验操作教学为主,教学环节还包括学生课前预习、试验后思考问题等。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1.洗发香波的制备【实验类型】验证型【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了解掌握洗发香波的配制2、教学要求:1.掌握配制洗发香波的工艺。

2.了解洗发香波中各组分的作用和配方原理。

【内容提要】1、了解洗发香波的配方原理和配制方法2、掌握香波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及添加量3、掌握香波的生产工艺、配置设备和灌装设备【所需主要仪器设备】洗化生产设备;罗氏泡沫仪;旋转式粘度计实验2.餐具洗涤剂的制备【实验类型】验证型【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了解掌握洗洁精的配制2、教学要求:1.掌握配制餐具洗涤剂的工艺。

《精细化工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精细化工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精细化工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人:王远强教学团队审核人:门勇开课学院审核人:饶品华课程名称:精细化工实验/Fine Chemical Experiments课程代码:040345适用层次(本/专科):本科学时:30学分:1 讲课学时:0 上机/实验等学时:30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有机化学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教材:《精细化工实验》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1、陶春元、占昌朝、付小兰,《精细化工实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刘红等,《精细化工实验》,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3、朱凯、朱新宝,《精细化工实验》,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一、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精细化工实验”是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班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专业实验课,属实践类课程环节。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熟悉常见类型的精细化学品的合成方法;2.在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上,提高有机合成的实验技能和产品的测试方法;3.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论文及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实验基础,成为掌握一定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具备:1.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2. 熟悉玻璃仪器的清洗和干燥、玻璃反应装置的装配和拆卸、加热和冷却;3.熟悉电动搅拌、加热回流、常压和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萃取和洗涤、重结晶和过滤等有机实验单元操作;4.掌握熔点测定、折光率测定、水分测定等分析方法;5. 学会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的查阅。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对照表五、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实验一酸性橙Ⅱ的合成实验内容:酸性橙Ⅱ的合成。

实验要求:了解酸性染料的反应原理;了解酸性染料的合成方法重点难点:【实验重点】酸性橙Ⅱ的合成过程。

实验二酸性橙Ⅱ的染色性能测试实验内容:酸性橙Ⅱ的染色性能测试。

实验要求:初步掌握酸性燃料的染色方法重点难点:【实验重点】酸性橙Ⅱ的染色性能测试方法实验三液体香波的配制实验内容液体香波的配制。

精细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与设备(共36张PPT)

 精细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与设备(共36张PPT)

蒸发设备 标准蒸发器
蒸发器是蒸发操作单元的主要设备。生产 中使用的蒸发器的类型很多,按溶液的流动 方式主要分为单程型和循环多程型两大类。
蒸发器分类
单程型蒸发器( 薄膜蒸发器 )
循环多程型 蒸 发器
长管型 升膜蒸发器
圆筒型
降膜蒸发器
刮膜板型 式刮板蒸发器 离心型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悬框式蒸发器 外加热式蒸发器
鼓泡塔
圆柱形塔体内设挡板及鼓 泡器构成鼓泡塔式反响器 ,液体物料从塔顶参加, 从底部流出;气体物料从 塔底部通入,分散成气泡 沿液层上升,从塔顶排出 。
适用于气一液相反响及气一 固三相反响,是生产中应用 较广泛的气液反响设备。
结构简单、造价低、易控制 和维修;不同的选材可以适 用于腐蚀性的反响物料 ;用 于高压操作也很方便。
决定设备构造的因素主要有:物料的聚集状 态和混合物的稠度、混合的强度、操作温度 和压力、热效应和传热强度以及物料的化学 性质等。
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传热强度和混合强度。
釜式反响器
大量用于气-液、液-液和液固相反响过程。常为圆筒形 ,容积可大可小,多带有夹 套、蛇管或列管等外表传热 构件;附有长温度计或热电 偶;能承受3×105~ 4×105Pa压力;反响罐内常装 有搅拌器。
结晶的过程主要分为 难点:如何进行生产生产设备的选择。
●按几何结构形式的不同,反响器可分为釜式、管式和塔式等类型。
两个阶段,即晶核的 ●按输送液体的性质可分为水泵、油泵和泥浆泵等。
塔体内部有塔板结构,可采用筛板或泡罩板,在每块塔板上,气体分散于液体中,故气体为分散相,液体为连续相。 ●化学去湿法——用石灰、硫酸、无水氯化钙等吸湿性物料除去湿(水)分,但这种方法费用高、操作麻烦,只适用于小批量固体物料去湿或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细化工反应过程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Reaction Processes and Equipment for Fine Chemicals Production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48,3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精细化工)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精细化工过程与设备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方向的学科基础课。

目的是使学生在化工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化工过程与设备,从而为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和开发打下必要的工程基础。

它是培养精细化工工程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该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完成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精细化学品合成原理、等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学习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的主要单元反应过程对反应器的要求及反应器的类型,进一步学习精细化工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

掌握反应器设计与分析的最基本原理和处理方法,了解化学反应工程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初步具备对工业反应器进行设计与分析之能力。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述
了解该课程的性质、反应器的操作方式、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和工业反应器的放大方法。

第二章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不同表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及其在反应器设计计算中的应用;理解复合反应体系中任一组分总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的表达方法以及瞬时选择性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浓度效应和温度效应以及化学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应用。

第三章间歇釜式反应器
了解釜式反应器的的特点及应用,半间歇反应器的计算方法和分析;理解不同的反应类型对正确地选择釜式反应器的加料方式、连接方式、原料配比及操作温度的影响,理解变温间歇釜的计算;掌握等温间歇反应器反应时间、反应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第四章釜式反应器的搅拌与传热
了解搅拌器型式及其液体流型,搅拌过程的种类;理解搅拌机理,反应釜传热系数的计算;掌握搅拌器的选型、搅拌功率的确定、釜式反应器的传热结构的方式、高温热源以及搅拌系统传热时间的计算。

第五章连续釜式反应器
了解连续釜式反应器的特点及应用,理解连续釜式反应器的定态操作和逆向混合对复合反应产品分配的影响;掌握连续釜式反应器的体积计算、分析和连续釜式反应器的串联与并联操作反应器的体积和停留时间的计算和分析。

第六章管式反应器
了解管式反应器和循环反应器的特点及应用;理解绝热和非绝热变温活塞流反应器反应体积及产物分布的计算;掌握等温活塞流反应器反应体积及产物分布的计算;活塞流反应器的加料方式、原料配比及操作温度的选择;管式反应器与釜式反应器的比较。

第七章停留时间分布与流动模型
了解非理想流动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方法;理解停留时间的含义、测定及其定量描述,非理想流动模型,流体的混合态及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和理想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第八章塔式反应器
了解并理解填料塔和鼓泡塔式反应器特定参数的确定,掌握掌握塔式反应器的结构、特定与应用。

第九章固定床反应器
了解固定床反应器的类别、反应器特性参数的确定方法;理解固定床内的传递现象;掌握固定床反应器的结构与应用特性。

第十章流化床反应器(2学时)
重点:掌握流化床反应器的结构与应用特性,流化床反应器的构件。

难点: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及流化床的传热。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概述(3学时)
1.1精细有机合成反应分类及在各类精细化学品中使用频率
1.2典型精细有机合成反应的特点及其对反应器的要求
1.3工业反应器的类型
1.4反应器的操作方式
1.5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
1.6工业反应器的放大
1.7一些重要的基本术语
重点:化学反应及反应器的分类、反应器的操作方式、典型精细有机合成反应的特点及其对反应器的要求、一些重要的基本术语为。

难点为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和工业反应器的放大。

第二章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3学时)
2.1反应速率方程
2.2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
2.3复合反应
2.4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积分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不同表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应用。

难点:复合反应体系中任一组分总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的表达方法;瞬时选择性的概念及其在反应器设计计算中的应用。

第三章间歇釜式反应器(8学时)
3.1釜式反应器的的特点及应用
3.2釜式反应器的的容积与数量及设备间的平衡
3.3等温间歇反应釜的计算
3.4变温间歇釜的计算
3.5半间歇釜式反应器
重点:等温间歇反应器反应时间、反应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的反应类型与正确地选择釜式反应器的加料方式、连接方式、原料配比及操作温度的关系。

难点变温间歇釜的计算和半间歇反应器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釜式反应器的搅拌与传热(7学时)
4.1搅拌器型式及其液体流型
4.2 搅拌过程的种类及搅拌器的选型
4.3搅拌功率的确定
4.4釜式反应器的传热(传热结构的方式、高温热源、反应釜传热系数的计算)
4.5搅拌系统的传热时间
重点:搅拌器的选型、搅拌功率的确定以及传热结构的方式、高温热源的选择;难点:反应釜传热系数的计算、搅拌系统的传热时间的确定。

第五章连续釜式反应器(5学时)
5.1 连续釜式反应器的特点及应用
5.2 连续釜式反应器的设计
5.3 连续釜式反应器的串联与并联
5.4 连续釜式反应器的热量衡算与定态操作
5.5逆向混合对复合反应产品分配的影响
重点:流动反应器空时的概念;连续釜式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反应体积及产物分布的计算;连续釜式反应器串联或并联操作的计算。

难点:连续釜式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产物分布的计算
第六章管式反应器(7学时)
6.1 物料在反应器中的流动
6.2 等温管式反应器的计算
6.3变温管式反应器
6.4管式反应器与釜式反应器的比较
6.5循环反应器
6.6 管式反应器的最佳温度序列
重点:等温活塞流反应器反应体积及产物分布的计算;管式反应器与釜式反应器的比较;绝热和非绝热变温活塞流反应器反应体积及产物分布的计算;活塞流反应器的加料方式、原料配比及操作温度的选择。

难点:绝热和非绝热变温活塞流反应器反应体积及产物分布的计算。

第七章停留时间分布与流动模型(5学时)
7.1 停留时间分布
7.2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7.3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
7.4理想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7.5非理想流动模型
7.6流体的混合态及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重点: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两种理想流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难点:流动系统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返混的概念。

第八章塔式反应器(2学时)
8.1填料塔
8.2鼓泡塔
重点:掌握塔式反应器的结构与应用。

难点:反应器特性参数的确定。

(简介,了解)
第九章固定床反应器(2学时)
9.1 固定床反应器的特点及结构
9.2固定床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
9.3固定床反应器内的传质与传热
9.4固定床反应器的计算方法
9.5实验室催化反应器
重点:掌握固定床反应器的结构与应用特性。

难点:固定床反应器内的的流体流动、传质与传热。

了解固定床反应器特性参数的确定方法。

第十章流化床反应器(2学时)
10.1流化床反应器的特点及结构
10.2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
10.3流化床的传热
10.4流化床反应器的构件
重点:掌握流化床反应器的结构与应用特性,流化床反应器的构件。

难点: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及流化床的传热。

四、实验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不配设实验。

五、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总学时为48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表。

六、选用教材及参考教材
1.选用教材:自编
2.参考教材:
(1)左识之主编,精细化工反应器及车间工艺设计,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杨春晖、郭亚军主编,《精细化工过程与设备》,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3)朱炳辰主编,面向21世纪《化学反应工程》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陈甘棠、吕德伟主编,《化学反应工程》(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5)李绍芬主编,《反应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七、说明
1.修订本大纲的指导思想
按照我校2003年应用化学(精细化工方向)教学计划的要求,并结合精细化工专业的特点及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方向——精细化工,制定的精细化工反应过程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以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精细化学品合成原理、化工原理等基础和专业基础课为基础,以高等数学和计算机语言为工具。

3.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具体改革措施
教学方式以电子教案和课件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与老师相结合,互动注重互动、交流,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教学方法采用每学时配2-3题作业并实行全批全改以配合课堂教学,课后教师辅导答疑,学生做作业。

4.在本课程的全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从几个方面入手,采取哪些措施。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如部分内容采取自学后讨论、学生登台讲解、辩论等方式,通过文献的查阅、资料的整理等手段与过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计算机编程计算提高学生的现代化工具的应用能力。

到现场参观,直观地了解反应器的构造与使用。

5.执笔人:张晓娟
修订时间:200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