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过程及设备
化学实验室设备

化学实验室设备化学实验室是化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为了能够有效进行实验研究工作,必须配备一系列合适的实验室设备。
本文将就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设备进行介绍和分析,以及其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
一、基础设备1. 反应器:反应器是进行化学反应的基本设备,通常由玻璃制成。
反应器可以用来进行混合溶液的制备、气体的反应等。
在实验室中,常见的反应器有圆底烧瓶、容量瓶、锥形瓶等。
2. 加热设备:加热设备是实验室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用于提供加热能源。
在化学实验室中,通常使用Bunsen燃气灯、电热板、电热套等设备进行加热。
这些设备能够提供稳定而可调节的加热温度,用于控制反应的进行。
3. 钳夹台:钳夹台是实验室中用于固定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的设备。
它通常由金属制成,有稳定的支撑能力。
钳夹台可以通过调节螺丝来改变固定物品的高度和角度,方便实验操作。
4. 分析天平:分析天平是用于测量物质质量的设备,在化学实验室中广泛使用。
分析天平通常使用电子式天平,能够提供高精度的质量测量结果。
它是进行化学计量和配制溶液的必备设备。
二、溶液制备设备1. 搅拌设备:搅拌设备用于将不稳定的溶解物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在化学实验室中,通常使用磁力搅拌器和搅拌棒进行搅拌操作。
磁力搅拌器通过磁力将搅拌棒固定在容器底部,并通过旋转磁子来实现搅拌效果。
2. 蒸馏设备:蒸馏设备用于从混合物中分离液体成分。
在化学实验室中,通常使用回流蒸馏装置、托克蒸馏装置等设备进行蒸馏操作。
这些设备通过加热混合物使其汽化,然后通过冷凝使其重新凝结,以实现液体成分的分离。
3.pH计:pH计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质。
它通过测量溶液中氢离子(H+)或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以得出溶液的pH值。
pH计在化学实验室中广泛应用于酸碱中和反应的控制和溶液的酸碱性质的评价。
三、分离、纯化设备1. 吸滤设备:吸滤设备用于分离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
它由漏斗、过滤膜、吸引瓶等组成。
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经过过滤膜,固态物质留在膜上,液态物质则通过过滤膜流入吸引瓶中。
化学反应过程及设备-国家开放大学2019年春季期末统一考试( 试题+答案) 专科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
6. 间歇荼式反应器的一个操作周期的时间分两部分,即
和
7. 用反应物表示的速率称为
速率,用生成物表示的速率称为
8. 根据段间反应气体的冷却或加热方式,多段绝热式反应器又分为
换热式两类。
1058
速率。 _换热式和
9. 一般地,减小内扩散影响的方法是
的催化剂和使用
试卷代号: 2629
座位号rn
国家开放大学 2019 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化学反应过程及设备 试题
2019 年 7 月
I: :I~I = I 二 I 四 1 五 I 性分 1
得分 1 评卷人
一、判断题(在括号内填 "-J" 或 "X"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 床层的传热性能对千床内的温度分布,进而对反应速率和物料组成分布都具有很大影
分散相
连续相
11. 分子扩散
努森扩散
综合扩散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2. 固定床三相反应器:是指固体静止不动、气液流动的气固液三相反应器。
13. 热稳定性:是指当反应器受到热扰动后有无自行恢复到原热平衡状态的能力。
14.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单位质量催化剂具有的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
响。(
2. 除非特殊说明,催化剂在使用之前不需要进行活化。(
)
3. 一级反应的反应时间仅与转化率有关,而与初始浓度无关。(
)
4. 间歇反应器适用千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的生产。(
)
5. 对千可逆放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大时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宜温度,对于
可逆吸热反应也同样存在最适宜温度。(
国开化学反应过程及设备复习资料

化学反应过程及设备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 关于釜式反应器的种类特点与应用,描述错误的是(D)A 釜式反应器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传质效率高,温度分布均匀且操作灵活B 釜式反应器按操作方式分为间歇式半连续式和连续式C 釜式反应器按材质分为钢制铸铁及搪玻璃反应釜D 釜式反应器适用于液液均相反应,但不可用于非均相反应2. 关于釜式反应器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描述错误的是(B)A釜式反应器主要由壳体,搅拌装置,轴封和换热装置四大部分组成B 釜底常用的形状有平面形蝶形椭圆形和球形,其中平面形多用于高压反应C 搅拌装置根本目的是加强反应釜内物料的均匀混合,以强化传质和传热D 轴封是用来防止釜的主体与搅拌轴之间的泄露,主要有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3. 关于理想置换和理想混合流动模型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D)A理想置换流动模型也称作平推流模型活活塞流模型B 理想置换流动模型沿着流向,物料的参数变化,垂直于流向的截面参数相同C 理想混合流动模型也称作全混流模型D 理想混合流动模型中混合均匀,所以所有物料的停留时间一致。
4. 关于返混及工程中降低返混的措施描述错误的是(D)A 返混是指不同时刻进入反应器的物料之间的混合,是逆向的混合B 间歇操作反应器中不存在返混C 理想置换反应器中不存在返混D 降低返混程度的主要措施有横向分割和纵向分割,其中重要的是纵向分割。
5. 关于反应速率描述和表示方法错误的是(B)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某一物资在单位时间单位反应区域内的反应量B 反应区域是指反应器体积C 在反应速率钱赋予负号,表示该物质为消耗速率D 在反应速率前取正号,表示该物质的生成速率6. 关于化学动力学方程描述错误的是(A)A 反应分子数与反应级数相等B 定量描述反应速率与影响反应速率因素之间的关系式称为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C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反应温度组成压力溶剂性质催化剂性质等D 对于绝大多数的反应,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温度7. 关于复杂反应及其类型说法错误的是(D)A复杂反应是通过多步骤反应完成的B连串反应的选择性随反应转化率的增大而下降C 复杂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D 复杂反应只有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8. 关于搅拌器作用类型和选型原则说法错误的是(A)A搅拌器只能够使得均相液体混合B 通过搅拌器搅拌可加强釜式反应器内物料的均匀混合,以强化传质和传热C 工业上较为常用的搅拌器类型有桨式搅拌器涡轮搅拌器和推进式搅拌器D 搅拌器的选型主要根据物料性质搅拌目的以及各种搅拌的性能特征来进行9. 关于搅拌釜式反应器的传热装置说法错误的是(D)A在传热夹套装设螺旋导流板可提高传热效果B 列管式反应器的主要特点是传热面积大,可提高传热速度C 常用的蛇管式反应器有水平式蛇管和直立式蛇管D 沸腾温度下进行反应时应选择外部循环式换热器10. 关于反应器高温热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A低压饱和水蒸气加热时温度最高只能达到100度B 利用某些有机物常压沸点高熔点低热稳定好等特点提供高温热源C 反应温度在300度以上可以用熔盐做热载体D 电加热法可以分为电阻加热法感应电流加热法和短路电流加热11. 关于反应器低温冷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A空气不可以作为低温冷源B 传送和分配冷量的媒介成为载冷剂C 常用的有机载冷剂有3类,即水盐水及有机载冷剂D 有机载冷剂适用于比较低的温度12. 关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的类型及选择说法错误的是(A)A 气固相催化反应器只有固定床反应器和流化床反应器B 气固相催化反应器主要有固定床反应器和流化床反应器C 固定床适用于气固相反应D 流化床适用于气固相反应13. 关于固定床反应器的类型和特点说法错误的是(D)A固定床主要分为绝热式和换热式两种B 催化剂不易磨损可长期使用C固定床反应器可用于高温高压反应D 固定床适合使用细小的催化剂14. 关于固定床反应器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A绝热式固定床与外界无热量交换B 单段绝热式固定床结构简单,维护方便C 换热式固定床可分为列管式和对外换热式D 换热式固定床利用换热介质来移走或供给热量15. 关于流化床反应器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D)A物料的流动更接近于理想混合流,返混较严重B 颗粒比较细小,有效系数高,可减少催化剂用量C 传热强度高,适宜于强吸热或放热反应D 适合高转化率的反应及催化剂层有温度分布的反应16. 关于流化床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A流化床基本结构包括壳体气体分布装置内部构件及固体颗粒的加入和卸出装置B 气体分布装置是保证获得良好流化质量的关键C 反应器内部构件目的是使大气泡破碎,改善气固相的接触,减小返混,提高反应效果,其形式有挡网挡板和填料D 气固分离装置常由旋风分离器来完成,其作用是回收气体所夹带的细粒,并将其输送到床层中去17. 关于双器流化床描述错误的是(B)A适用于催化剂使用寿命较短且易再生的气固相催化反应B 适用于催化剂使用寿命较长且不易再生的气固相催化反应C 双器流化床适用于催化剂寿命较短的情况D 双器流化床适用于催化剂易再生的情况18. 关于催化剂的定义描述以及基本特征说法错误的是(D)A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改变反应热力学平衡位置,且自身不被明显消耗的物质B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 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位置19. 有关固体催化剂的组成及各自功能描述错误的是(A)A 所有的催化剂均由活性成分抑制剂和载体组成B 主催化剂是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起催化作用的根本性物质C 助催化剂具有提高活性组分活性和选择性,改善催化剂耐热性,抗毒性,提高机械强度和寿命的作用D 载体可提高催化剂的耐热性和机械强度20. 有关工业固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描述错误的是(C)A 沉淀法广泛用于制备高含量的非贵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B 浸渍法是负载型催化剂最常用的制备方法C 离子交换法中离子交换反应不可逆D 熔融法制备催化剂需要在高温下进行21.关于催化剂失活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A)A 催化剂表面污染不会导致失活B 催化剂强吸附毒物常造成永久中毒从而失活C 催化剂烧结是由高温引起催化剂结构的变化过程,导致其失活D催化剂导热性能不好货空隙过细会造成积碳使得催化剂失活22. 关于固定床催化反应器dv da ds 物理参数描述错误的是(D)A体积当量直径dv即采用体积相同的球形颗粒直径来表示非球形颗粒直径B 面积当量直径da即采用外表面积相同的球形颗粒直径来表示非球形颗粒直径C 比表面积当量直径ds即采用比表面积相同的球形颗粒直径来表示非球形颗粒直径D 在固定床的流体力学研究中,非球形颗粒的直径常常采用面积相当直径23. 关于固定床床层空隙率的描述,影响因素说法错误的是(B)A床层空隙率的大小与的影响因素有颗粒形状,颗粒的粒度分布,颗粒表面的粗糙度,填充方式,颗粒直径与容器直径之比等B 紧密填充固定床的床层空隙率高于疏松填充固定床C 紧密填充固定床的床层空隙率低于疏松填充固定床D 固定床中同一截面上近壁处空隙大,而中心空隙率较小24. 关于催化剂有效系数说法错误的是(B)A 催化剂有效系数为实际反应速率与内扩散影响的反应速率之比B 当催化剂有效系数大于1时,反应过程为内扩散控制C 当催化剂有效系数小于1时,反应过程为内扩散控制D 当催化剂有效系数约等于1时,反应过程为动力学控制25. 关于固定床反应器中的传热过程描述错误的是(D)A 反应热由催化剂的内部向外表面扩散B 反应热由催化剂外表面向流体主体传递C 反应热少部分由反应后的流体沿轴带走D传热过程只发生热传导与热对流26. 关于气体通过固体颗粒床层的三个阶段的描述错误的是(D)A 固体床阶段---气体通过床层的压力降随气速的增加而增大B 流化床阶段---气体通过床层的压力降不随气速改变而改变C 稀相输送床阶段---气流中颗粒浓度降低,由浓相变成稀相,压力降变小D 临界流化床阶段---固体颗粒刚好悬浮流体中27. 关于流化床反应器中气体分布板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A起支撑作用B 均匀分布气流C 使得流化床有一个良好的起始流态化状态D 操作过程中不易被堵塞和腐蚀28. 关于催化剂,错误的是(D)A催化剂的贮藏要求防潮防污染B 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碎末细粉会增加床层阻力C 催化剂在装填前需要过筛D 对催化剂的包装没有特殊要求二填空题1.一个典型的化工生产过程大致由原料的预处理、化学反应、产物的分离三部分组成。
化学实验的仪器和设备介绍

化学实验的仪器和设备介绍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正确使用仪器和设备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
二、常用仪器1.玻璃仪器:试管、烧杯、烧瓶、锥形瓶、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等。
2.金属仪器:铁架台、三角架、酒精灯、热板、蒸馏器、分液漏斗等。
3.计量仪器:电子天平、砝码、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等。
4.分离和纯化仪器:滤纸、漏斗、蒸馏塔、吸附剂等。
5.混合和搅拌仪器:搅拌器、磁力搅拌器、研钵、研杵等。
6.温度测量仪器:温度计、热电偶、红外线测温仪等。
7.压力测量仪器:气压计、压力传感器等。
8.光学仪器: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等。
三、常用设备1.实验室通风设备:通风柜、排风扇等。
2.加热设备:酒精灯、电热板、热风箱、微波炉等。
3.冷却设备:冰柜、冰水浴、冷却器等。
4.清洗设备:水池、清洗槽、超声波清洗器等。
5.储存设备:药品柜、实验室专用冰箱等。
6.安全设备:灭火器、安全瓶、防爆灯具等。
四、仪器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1.使用前应先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2.仪器使用时要轻拿轻放,避免剧烈碰撞。
3.注意仪器的安全使用范围,避免超负荷使用。
4.实验过程中要随时观察仪器的工作状态,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
5.实验结束后,应将仪器清洗干净,放回原位,便于下次使用。
6.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通过以上介绍,希望您对化学实验的仪器和设备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在实验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您的实践能力,为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习题及方法:1.习题:玻璃棒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解题方法:回顾玻璃棒的常见用途,如搅拌、引流、转移固体等。
答案:玻璃棒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包括搅拌、引流、转移固体等。
2.习题:如何正确使用胶头滴管?解题方法:了解胶头滴管的结构和操作方法,注意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课程总结

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课程总结首先,化学反应过程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反应速率、反应平衡、反应热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化学反应过程的关键是了解反应动力学,并通过反应动力学的理论,可以对反应速率进行计算和优化,从而实现更高的产率和选择性。
此外,还需要了解反应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实现化学反应的平衡控制。
对于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我们还需要学习热平衡原理,并通过热平衡计算来决定反应体系中的温度、压力和物质的平衡分布。
其次,化学反应设备的选择与设计是化学工程中的重要任务。
化学反应设备通常包括反应釜、反应塔、换热器等。
学习化学反应设备的关键是了解设备的类型、工作原理和选择方法。
在选择反应设备时,需要根据反应过程的要求,考虑到反应的温度、压力、反应物料、反应性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反应设备。
在设计反应设备时,还需要考虑到反应的热量平衡、质量平衡和物料传输等问题,使得设备的设计符合反应过程的工艺要求。
此外,在学习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
例如,需要了解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掌握均相反应和异相反应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需要了解换热原理,掌握热平衡计算和热传导方程的应用;需要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流体的流动规律和压降计算方法;还需要了解质量平衡的基本原理,掌握物料的流动规律和浓度的计算方法等。
综上所述,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课程是化学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反应设备的类型和选择方法。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化学反应过程和相关设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为我今后的专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化学反应过程及设备试题A及答案

课程名称《 化学反应工程 》考核时间:120分钟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类型:考试一、选择题〔总分20分,每题2分〕1. 对于非均相液-液分散过程,应优先选择( )搅拌器。
A 锚式 B 涡轮式 C 桨式 D 推进式2. 为维持200℃的反应温度,工业生产上常用( )作载热体。
A 水 B 导生油 C 熔盐 D 烟道气3. 反应A + B → C ,已知115.0-=s k ,则反应级数n=〔〕。
A. 0 B. 1 C. 2 D. 34. “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其中所谓的一反是指_〔〕。
A .化学反应 B. 反应工程 C. 反应热力学 D. 反应动力5. 串联反应A → P 〔目的〕→R + S ,目的产物P 的总收率P φ=〔〕。
A. A A P P n n n n --00B.00A P P n n n -C. 00S S P P n n n n -- D. 00R RP P n n n n --6. 下列属于非均相反应的是〔〕。
A. 乙酸乙酯水解B. 氢气燃烧C. HCl 与NaOH 的中和D. 催化裂解7. 对于可逆放热反应,为提高反应速率应〔〕 A. 提高压力 B. 降低压力 C. 提高温度 D. 降低温度8. 反应3A → P ,已知s l mol k ⋅=/15.0,则反应级数n=〔〕 A. 0 B. 1 C. 2 D. 39. 对于反应级数n <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 A. 平推流反应器 B. 全混流反应器C. 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D. 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10. 反应釜内壁有非金属衬里且物料易结垢时,应选用〔 〕传热。
A 夹套 B 列管式换热器 C 蛇管换热器 D 插入式传热构件 二、填空题〔总分20分,每空1分〕 1. 全混流反应器的返混〔〕。
2.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的科学。
3.在流化床中为了传热或控制气—固相间的接触,常在床内设置内部构件,但很少使用水平构件,它对颗粒和气体的上下流动起一定的阻滞作用,从而导致床内产生明显的〔〕梯度和〔〕梯度。
化学反应速率实验

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在单位时间内所发生的物质转化的程度。
为了研究反应速率,科学家们开展了许多实验。
本文将简要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实验的一般步骤和几种常见的实验方法。
一、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在进行化学反应速率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实验器材干净无污染。
2. 制备反应物溶液或混合物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量反应物并按照一定比例配置溶液或混合物。
注意注意反应物的质量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 实验操作将所制备的反应物溶液或混合物倒入合适的反应容器中。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玻璃棒或磁力搅拌器促进反应的进行。
4. 记录数据利用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如计时器、温度计等,对反应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
例如,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点、温度的变化等。
5. 分析数据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计算出反应速率的数值,并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
可采用绘制曲线或计算平均值等方法来表达。
二、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方法1. 逐渐加入法逐渐加入法是一种常见的观察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首先,在反应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A,然后逐渐加入反应物B,记录反应物B 被完全消耗时的时间。
通过改变反应物B的加入速率,可以得到不同反应速率下的实验数据。
2. 颜色变化法颜色变化法是通过观察反应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速率的方法。
例如,将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加入反应溶液中,使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利用光度计或肉眼观察溶液颜色的变深程度,可以间接反映出反应速率的大小。
3. 体积变化法体积变化法是通过测量反应过程中气体体积的变化来评估反应速率的方法。
在实验中,通常使用气体收集器收集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并根据气体体积的变化计算出反应速率。
4. 荧光法荧光法是利用化学物质在激发态和基态之间跃迁所发出的荧光来测定反应速率的方法。
通过测量荧光的强度或发射光谱的变化,可以得到反应速率的信息。
总结: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转化程度的重要手段。
国家开放大学《化学反应过程及设备》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化学反应过程及设备》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1.均相反应的基本特点是反应体系已达到()尺度上的均匀混合。
A.工业B.实验室C.分子D.原子2.对于连串反应:,P为目的产物,下列做法能够提高目的产物的选择性的是()。
A.增大k1/k2的比值B.增大主反应的活化能C.提高物料中反应物A的浓度D.提高反应温度3.现有某反应活化能为120kJ/mol,温度由300K上升10K,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到原来的()倍。
A.1.1B.3.2C.4.7D.104.等温恒容条件下,某不可逆反应的达到一定转化率所需的反应时间与初始浓度无关,仅与转化率有关,那么该反应为()。
A.零级B.一级C.二级D.三级5.对于可逆放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大时对应的温度称为()。
A.最适宜温度B.平衡温度C.完全转化温度D.起燃温度6.对于平行反应:A→P(目的产物);A→S(副产物),当主副反应级数相同时,下列做法能够提高目的产物的选择性的是()。
A.增大k1/k2的比值B.增大主反应的活化能C.提高物料中反应物A的浓度D.提高反应温度7.一反应关键组分A的转化率为96%,对A产物的选择性为75%,则该反应中A 的收率为()。
A.0.77B.0.75C.0.74D.0.728.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的速率的关系为:r正()r逆。
A.﹥B.﹦C.﹤D.无法确定9.分子经过一次反应即生成产物的反应,称为()。
A.简单反应B.复杂反应C.基元反应D.非基元反应10.化学工业品生产以下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原料的预处理、化学反应过程及产物的分离与净化。
其中产物的分类和净化是最为核心的部分。
(×)11.间歇式操作适用于大批量产品的生产。
(×)12.连续操作是指反应器中的原料有一些是分别加入或取出的,而另一些则是连续通过的。
(×)13.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动量衡算通式为:累积量=输入量-输出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2013
(3)单一反应 ——反应级数
反应级数――指动力学方程中浓度项的幂数,如式中的 α和β, α和β分别称作组分A和组分B的反应级数α+β=n,n是基 元反应的总反应级数。
( rA ) k ACA CB
mol ,( 3 ) m s
–rA=kACA
A R与2A 后者 –rA=kACA2
(3)单一反应
单一反应:只用一个化学计量方程可以表示出反应体系的计量关
系 的反应。
复合反应:是有几个反应同时进行的用几个动力学方程才能描述 的反应。
11/3/2013
(3)单一反应
常见的复合反应有 R
AR S 平行反应来自AR 连串反应
S
A
S T 平行连串反应
11/3/2013
(3)单一反应
表2-1列举了一些不同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中浓度项的 幂次有的与计量系数不一致,是因为有的是单一反应有的 是复合反应。
11/3/2013
1.3 化学反应器的操作方式
• 间歇式操作:一次性投料、卸料,反应物系数参数(浓度 或组成等)随时间变化。 • 连续操作:原料丌断加入,产物丌断引出,反应物内物系 参数均丌随时间变化。 • 半间歇操作:半连续(或半间歇)兼有以上两种过程的特 点,情况比较复杂。
11/3/2013
2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 2.1 基本概念
– 从实验室开发到工业生产存在放大效应。
•
在工业反应器中实际迚行的过程丌但包括有化学反 应,还伴随有各种物理过程,如热量的传递、物质的流劢、 混和和传递等,所有这些传递过程使得反应器内产生温度 分布和浓度分布,从而影响反应的最终结果。
11/3/2013
化学动力学特性的研究 :在实验室的小反应器内进行,
11/3/2013
(3)单一反应 ——分子数
对于基元反应:αA+βB=rR+sS
(rA ) k Ac A cB
。
分子数:基元反应中反应物分子戒离子的个数
对于基元反应来讲α,β必须是正整数,α+β是基元反应的 分子数,不能大于3(根据碰撞理论,α+β的取值不能大 于3,必须是一个小于等于3的正整数)。
(1)化学计量方程 化学反应方程如:N2+3H2=2NH3 化学计量方程为:2NH3-2N2-3H2=0 一般式:aA+bB+cC+…=0 a,b,c…称为计量系数,对产物为正,反应物为负。 化学计量方程仅仅表示了参与反应的各物质间的量的变化 关系,并不代表实际反应历程(反应机理)。
11/3/2013
分批(或称间歇)式操作 一次性加入反应物料,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达到 所要求的转化率时,取出全部物料的生产过程。属非定态过程,反应器 内参数随时间而变。适用: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过程。 半分批(或称半连续)式操作 原料与产物只要其中的一种为连续输入或输出而其余则为分批加入或 卸出的操作。属于非定态过程,反应器内参数随时间而变,也随反应器 内位置而变。 连续式操作 连续加入反应物料和取出产物的生产过程。属定态过程,反应器内 参数不随时间而改变,适于大规模生产。11
11/3/2013
(2)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
如果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则称
该反应为基元反应,反之为非基元反应。
基元反应--计量方程与实际反应历程一致;非基元反应—与实
际反应历程不一致的 。
通常规定计量系数之间不含1以外的任何公因子,以避免计量方程的不确定性。
11/3/2013
• 均相反应--在均一液相戒气相中进行的反应 • 均相反应动力学是解决均相反应器的选型、操
作与设计计算所需的重要理论基础
!研究均相反应的首先掌握反应动力学
11/3/2013
(2)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
对于均相反应aA+bB=rR+sS反应速率定义为:
rA
1 dnA 由于反应而消耗的A物质的量 V dt (单位体积)(单位时间)
如:氢气与溴反应生成溴化氢
(rHBr )
实验得知
H2+Br2
1/ k1CH 2 CBr22
k2 C HBr / CBr2
2HBr
此反应系由以下几个基元反应组成:
11/3/2013
(2)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
实验得知H2和Br2反应生成溴化氢反应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
计量方程
计量方程仅表示参与反应的各物 质间的量的变化关系与实际反应 历程(反应机理)无关
实质是按宏观动力学特性分类,相同聚集状态反应有相同的动力学规律。 均相反应,反应速率主要考虑温度、浓度等因素,传质不是主要矛盾; 非均相反应过程,反应速率除考虑温度、浓度等因素外还与相间传质速 率有关。
11/3/2013
据反应器结构分
(a) 管式反应器;
(b)釜式反应器; (c)板式塔; (d)填料塔; (e)鼓泡塔; (f)喷雾塔; (g)固定床反应器;(h)流化床反应器;(i)移动床反应器; (j)滴流床反应器 实质是按传递过程的特征分类,相同结构反应器内物料具有相同流动、 混和、传质、传热等特征。
冪数型动力学方程和双曲型动力学方程 1)幂数型动力学方程
aA+bB=rR+sS反应速率定义为: 实验研究得知,均相反应速率取决于物料的浓度和温度, 反应速率符合下述方程,称乊为冪数型动力学方程,是 经验方程。
式中kA称作反应速率常数;α 、β 是反应级数。
11/3/2013
(2)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
要求:不失真;
能满足应用的要求; 能适应当前实验条件,以便进行模型鉴别和参数估值; 能适应现有计算机的能力。 数学模型方法的实质 将复杂的实际过程按等效性原则做出合理的简化,使之易于数 学描述。实验是基础,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11/3/2013
1.2 化学反应器的分类
按物料的聚集状态分 均相: 气相:如石油烃管式裂解炉 液相:如乙酸丁酯的生产 非均相: g-l相:如苯的烷基化 g-s相:如合成氨 l-l相:如已内酰胺缩合 l-s相:如离子交换 g-l-s相:如焦油加氢精制
戒可说,我们用不同的着眼级分来描述化学反应速 率,那么反应速率与计量系数乊比是相等的。
rA rB rr rs a b r s
若以浓度表示则为:
1 dCA 1 dCB 1 dCR 1 dCS a dt b dt r dt s dt
11/3/2013
(2)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
1 dnA rA V dt
对于物料体积变化较小的反应,液相反应即使不是 等摩尔反应体积变化也都很小都可以看做是恒容反应, 即可视为恒容反应,V可视作恒定值,则n/V=CA 反应 速率还可用浓度表示V直接除到微分式里,摩尔数除以 体积就是摩尔浓度C反应式就变的更简单。
11/3/2013
(2)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
(3)单一反应 ——反应级数
动力学方程也可用分压表示 对于:aA+bB=rR+sS
(3)反应器的工程放大
11/3/2013
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的基本研究方法
以相似论和因次论为基础的经验法
基本程序:确定影响因素; 用因次分析法确定准数;
实验数据回归,得出准数关联式;
根据相似论,用准数关联式进行放大。
11/3/2013
数学模型法
数学模型方法
用数学模型来分析和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的工程问题。 数学模型就是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过程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选中哪个组分求反应速率,就称做是着眼组分
1 dnA 1 dnB 1 dnR rA ,rB , rR V dt V dt V dt
式中r A取负值表示反应物消失的速率
11/3/2013
(2)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
因为反应物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断消耗,所以为
避免反应速率出现负值,在反应速率前加个负号。而 若A为产物则为:
区分反应级数和反应的分子数。
相同点:非基元反应中的反应级数与基元反应中
的分子数,取值n≤3;α、β仍称做反应物A或B的
反应级数。
不同点:非基元反应n的取值还可以是负数、0、 小数;分子数是专对基元反应而言的,非基元过 程因为不反映直接碰撞的情况,故不能称作单分
子或双分子反应。 11/3/2013
2R意义不同,前者
11/3/2013
(3)单一反应 ——反应级数
非基元反应:
aA+bB=rR+Ss
(rA ) k Ac A cB
α+β=n,n为非基元反应的总反应级数,取值可以 是小于戒等于3的任何数,α和β的值与计量系数a 和b的值无关。取值是通过实验测定的。
11/3/2013
(3)单一反应 ——反应级数
链引发
第二步
链传递
对于化学反应的机理的研究是困难的: 中间物种浓度低、寿命短捕捉困难,又
不具备正常化合物的性质,就算捕捉到
也难测定。∴反应机理就有一定的不确 定性。我们是通过实验求动力学参数, 反过来验证机理是否反正确,是正确的 往往称做本征动力学方程。 如果已知反应机理,则可根据一定的假 设,推导出反应的速率方程。
整个反应为非基元反应而每一步 反应历程 都是一个基元反应。基元反应中 (机理) 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个数称为分 子数。左边的反应中除第一步反 应的分子数是1其它都是2
化学计量式仅表示参与反应的各物质间的量的变化关系,与实 际反应历程(反应机理无关)。
11/3/2013
第一步
(2)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
数学模型方法的一般过程:
基本特征是过程的分解和过程的简化
将化学反应器内进行的过程分解为化学反应过程和物理传递 过程,然后分别研究化学反应规律和传递过程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