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绝句

合集下载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赏析及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赏析及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赏析及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下册)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

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

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

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

“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

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

“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

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

“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

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

后两句“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1、初读知其意(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亮。

(2)指名学生读第1、第2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绝句》学习指南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绝句》学习指南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绝句》学习指南一、课文概述《绝句》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文通过四句绝句的形式,描绘了作者在雨中的欢快心情。

通过描述雨水的声音、色彩和气味,唤起了读者对雨天的美好感受。

二、研究目标1. 了解绝句的特点和结构,学会欣赏和朗读绝句;2. 理解课文描写的雨水的形象,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3. 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4. 培养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创作的灵感。

三、研究重点1. 熟悉绝句的结构和韵律;2. 理解并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3. 掌握朗读绝句的技巧。

四、研究方法1. 阅读课文,并注重理解词语的含义;2. 朗读课文,体会诗句的韵律和押韵;3. 跟读课文,模仿诗歌的节奏和语调;4. 创作绝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五、研究评价1. 研究过程中能够准确朗读绝句,理解并表达作者的情感;2. 能够识别和使用绝句的结构和韵律;3. 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分享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4. 创作绝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六、研究资源1.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2. 课堂讲解和练;3. 语文课外读物和诗歌选集;七、研究活动安排1. 第一课时:课文导读,讲解绝句的结构和韵律;2. 第二课时:朗读练,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押韵;3. 第三课时:跟读练,模仿诗歌的语调和情感表达;4. 第四课时:课堂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5. 第五课时:创作绝句,展示个人创作成果。

八、研究延伸1. 在家中观察雨水,写下对雨天的感受;2. 阅读其他绝句,比较不同绝句的特点和风格;3. 参观艺术展览,欣赏与自然美相关的艺术作品;4. 跟读其他诗歌,培养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以上是《绝句》学习指南的内容,请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完成相关练习和任务。

祝您学有所获,享受诗歌之美!。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绝句》优秀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绝句》优秀教案

绝句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

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

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

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

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远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

数量远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近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必考古诗+译文背诵清单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必考古诗+译文背诵清单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古诗(一)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古诗(二)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⑴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妆:装饰,打扮。

⑷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似:好像,如同。

【译文】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题解】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古诗(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古诗(四)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部编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绝句

部编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绝句
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
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
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 是—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
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
甫写的一首绝句。
15 古诗二首—绝句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课文解读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1.会认、会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重点) 3.通过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心境,感受春天
拓展: 动物入春景,让春天增添了活力和生机,请你 再积累两句,以动物入春景的诗句吧!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 杜甫《绝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方法解密:在想象中品味诗歌
“诗歌不厌百回读”,同学们在朗诵诗歌的时候, 一定要在自己的头脑中想象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这 样才会能更深刻的体会诗歌的感情以及意蕴。
xǎo
cí √
chí
yìn
yìng √
jüé
jué √
二、拼拼写写。 hú shuǐ lián yè hé huā dōnɡ wú
湖 水
qiónɡ rén
莲 叶
bāo hán
荷 花
shān lǐnɡ
东 吴
jué duì
穷 人
包 含
山 岭
绝 对
三、比一比,组词。 湖( 湖水 ) 胡( 二胡 ) 莲( 莲叶 ) 连( 连忙 ) 穷( 穷人 ) 突( 突出 )
清新开阔。
4.四探:这首诗诗人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的? 这首诗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来描写春天的美丽 景色。
课文结构
两个黄鹂
绝 句
动态
一行白鹭 千秋雪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绝句》教案【三篇】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绝句》教案【三篇】

【导语】杜甫,字⼦美,诗中常⾃称少陵野⽼。

原籍襄阳,举进⼠不第,漫游各地。

后居长安。

及安史之乱,乃逃⾄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弃官。

⼜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部员外郎,故世称杜⼯部。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途中。

其诗显⽰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称为“诗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格多样,⽽以沉郁为主。

有《杜⼯部集》。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

诗⼈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巧⽤数字⼊诗,“两”、“⼀”、“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

本诗的第⼀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

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是⼀唱⼀和式的对鸣,欢快⽽不嘈杂,热闹⽽不喧嚣。

第⼆句是“⼀⾏⽩鹭上青天”。

⽩贵鹭向蓝天飞去,从“⼀⾏”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上了⼀个“上”字,更显⽰了⽩鹭奋⼒⾼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

“千秋”⼀词是虚指,出于诗⼈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

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

“窗”中之景虽⼩,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

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船”。

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程“万⾥”,使⼈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难及。

“门”外之景也不⼤,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

前两句中“两个”、“⼀⾏”是实指,“黄鹂”与“⽩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描绘了⼀幅⾊彩明丽、清新动⼈的图画,表现出诗⼈此时闲适的⼼情。

后两句“千秋”与“万⾥”都是虚指,均出于诗⼈的想象,⽽诗的意境因此⽽幽远、开阔,⼜显⽰了诗⼈开阔的胸怀。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绝句》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绝句》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

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

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

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

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远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

数量远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近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部编版(五四制) 二年级 语文下册 15古诗二首 《绝句》教案

部编版(五四制) 二年级 语文下册  15古诗二首 《绝句》教案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句古诗。
学生再次回顾“万里船”的含义。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句古诗。
听黄鹂鸟的叫声,能让学生走进古诗,身临其境。
将文字变为色彩艳丽的图画,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意和想象诗的画面。
学习古诗最好的方法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诗句。
加深学生对“一行”的理解。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古时候的“青色”是“蓝色”。
老师边讲边播放雪山被窗框包含的幻灯片并提问:韩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包含。
老师:千秋雪是指什么呢?
老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微课《古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好处》让学生理解“千秋雪”和“万里船”的含义。
见到这么美的雪山,杜甫当即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老师边讲边用粉笔画雪山,请孩子们美美的读一读吧。
过渡:当诗人的目光渐渐地收回到自家门前时,却发现有许多准备到东吴的船只停靠在江面上。于是杜甫有写到......
通过“热炒热卖”检测孩子对“绝句”这一概念的掌握情况。
老师在一旁能听出学生读诗时字音是否读准确,好及时纠正。
及时点评作业,能加深学生对生字书写的印象。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老师:生字会认也会写了,就让我们随着生字宝宝回到古诗中去,再有感情地读一读古诗,并思考——从诗句中,你了解到杜甫写了哪些景物,用〇圈出来,最后小组交流你找到的景物有哪些?
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 入新课
一.谈话
1.同学们,又到了做游戏的时间了,今天我们做一个新游戏,叫“对诗”。游戏规则是:我说上一句,你们说下一句。
2.对诗游戏。
老师:床前明月光,
学生:疑是地上霜。
老师:诗题是?
学生:《静夜思》
老师:我们通过诗题可以了解到——李白在什么时候思念自己的家乡啊?
学生:安静的夜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会认
jué lí míng háng hán lǐng bó wú
绝 鹂 鸣 行含岭 泊 吴
(绝对)(黄鹂)(鸣唱)(一行)(包含)(山岭()停泊)(东吴)
认一认,读一读
鸣 绝 泊 岭行 含 鹂吴
绝句
欣赏
(唐)杜 甫
两 个/黄 鹂/鸣 翠 柳, 一 行/白 鹭/上 青 天。 窗 含/西 岭/千 秋 雪, 门 泊/东 吴/万 里 船。
欣赏 绝句
(唐)杜甫

江 碧 鸟 逾 白,
山 青 花 欲 燃。
今 春 看 又 过,
何 日 是 归 年?
诗句中的色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色彩让诗歌充满了生命!
作业超市(任选一项)
▲ 我要把发现的春天的色彩写下来。(自由写一段话)
15古诗二首
绝句
第二课时
看图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对仗
看图猜一猜,诗人在哪看景色?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地点
路途遥远
自由古诗
绝句 (唐)杜 甫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 我要给杜甫的《绝句》配上一幅优美的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