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师用书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课《蜘蛛开店》课文解析课件

第二天,蜘蛛的招牌换了,上面写着:”围巾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于是,蜘蛛在一间小木屋外面挂了一个招牌,上面写着:“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晚蜘上蛛, 累蜘的记蛛倒想在方:地还上法是爬卖不:围起巾来“吧了,。因因为为围”巾织前起来面很简是单。结果,后面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蜘蛛先后换了两次招牌,商店由口罩编织店改为围巾编织店又改为袜子编织店。
“织啊织、长长的”可 以看出蜘蛛织得很辛苦。
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
完那条长长的围巾。
“足足、一个星期”可以看 出织围巾用的时间长。
蜘蛛累得趴倒在地上,心里想:还是卖袜子 吧,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
交代蜘蛛决定不织围巾,织 袜子的原因。
第二天,蜘蛛的招牌又换了,上面写着:“袜子编 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 第二天,蜘蛛的招牌又换了,上面写着:“袜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 于是,蜘蛛在一间小木屋外面挂了一个招牌,上面写着:“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 设问句,自问自答,写出了蜘蛛思索的过程,也写出他为什么卖口罩。 蜘蛛向上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 第二天,蜘蛛的招牌又换了,上面写着:“袜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一整天、终于”写出了给河马织口罩的艰辛。 “只需付一元钱”可以看出价格很便宜。
“ 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
第二天,蜘蛛的招牌又换了,上面写着:“袜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蜘蛛织啊织,整整忙了一个月,才把42只袜子织完。
课文图示
卖口罩——
开店 卖围巾——
卖袜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童话单元,四篇课文都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幽默,巧妙启迪学生悦纳自我,热爱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大象的耳朵》写了小动物们都说大象的耳朵耷拉着有问题,大象便想办法让自己的耳朵竖了起来,结果给他带来了烦恼,最后大象明白了耷拉耳朵的好处。
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要人云亦云,要有主见。
《蜘蛛开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蜘蛛当成一个没有经验、不会经营的小商人,写他开口罩店、围巾店、袜子店都没成功的故事。
告诉我们有些事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复杂,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青蛙卖泥塘》讲述一只不愿住在烂泥塘里的青蛙,在卖泥塘的过程中,听从小动物们的建议,逐步改善了泥塘的环境,最后舍不得卖掉泥塘的故事。
告诉我们美好的环境是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小毛虫》写了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的故事,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只有做好自己的事,不怕困难,才会取得成功。
“语文园地七”让学生认读11个生字,引导学生使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体味比喻修辞的运用,培养写字能力。
朗读、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和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培养学生爱阅读、爱积累的好气。
另外,重点进行写话的练,启发学生主动表达内心想法,培养写作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进修生字,学会多音字;朗读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所讲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组课文的进修,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启发学生从童话中悟得成长的道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研究本单元的生字,读准多音字。
2.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3.体会比喻手法表达的妙处,学会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句。
4.朗读、背诵“日积月累”中的《二十四节气歌》。
5.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明白只要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中许多奇妙的现象。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启发学生从童话中悟得成长的道理。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7单元19《大象的耳朵》-人教部编版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有关大象耳朵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评判大象耳朵不同,是否是有毛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是对的,我们就该坚持自己的,不可以轻易改变。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小朋友,大象是我们常见的动物,它的外形特点是什么?(身体庞大、耳朵像大扇子,腿像柱子,身子像堵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大象的耳朵)(二)初读童话,整体感知1.小组合作学习:(1)课前老师布置预习了,现在我们小组内互相检查认读生字、词语的情况,看谁读得好。
小组内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出示幻灯片。
扇(shàn)慢(màn)遇(yù)兔(tù)安(ān)根(ɡēn)痛(tònɡ)最(zuì)(1)自由读生字。
在读课文之前我们先读好这些生字宝宝,打个招呼吧。
(2)生字是不是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呢?说说需要注意什么?指生说。
“最”是平舌音,“扇”是翘舌音,“慢、安、根”是前鼻音,“痛”是后鼻音,“遇”是整体认读音节。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师生评价。
(4)自主识记生字“扇、慢、遇、兔、安、根、痛、最”(课件出示变大)①加一加:“户+羽”是“扇”,“忄+曼”是“慢”,“禺+辶”是“遇”,“免+丶”是“兔”,“宀+女”是“安”,“日+取”是“最”。
②换一换:“通”换掉“辶”加“疒”就是“痛”,“跟”换掉“⻊”加“木”,是“根”。
④老师在田字格内范写,学生按笔顺进行书空。
2.检查词语。
似的耷拉竖起来竹竿撑起来跳舞心烦扇子遇见头痛不安慢慢地(1)读一读,想一想读时需要注意哪些词语?汇报:“耷拉”“扇子”“慢慢地”注意第二个字读轻声。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师用书

第七单元想象单元说明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
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古诗二首》中的想象能让人人情人境;《雾在哪里》中的想象充满童趣;《雪孩子》中的想象美好纯真。
课文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隋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
《古诗二首》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雾在哪里》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题,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体会雾的顽皮淘气;《雪孩子》可以利用学习伙伴的提示,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美好的心灵。
本单元在《雪孩子》一课的课后题中,第一次提出了默读的要求,这意味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默读能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是一种更常用的阅读方式。
起步阶段的默读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试着做到不出声。
本单元安排了第三次写话练习,以猫和老鼠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猫和老鼠是学生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能从动画片、图画书中得到多角度的解读。
通过想象类写话,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化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18古诗二首教材解析《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前两句从视觉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的高耸人云,后两句从听觉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发挥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交代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22小毛虫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22小毛虫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编、织、茧”等10个生字,会写“编、织、嫩”等13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小毛虫的语气和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毛虫的变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齐读、分组读、表演读等,让学生感受小毛虫的心情变化。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懂得自然界生物的生长变化规律。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会写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观察、合作、表达的能力。
2.教学难点:(1)理解小毛虫的心情变化。
(2)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小动物。
(2)教师简要介绍小毛虫的生长过程。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小毛虫的心情变化。
3.学习课文(1)学习第1-3自然段,理解小毛虫的生长环境。
(2)学习第4-6自然段,了解小毛虫的变化过程。
(3)学习第7-8自然段,体会小毛虫的心情变化。
4.交流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小毛虫心情变化的看法。
5.拓展延伸(1)学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长变化。
(2)学生创作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分享给全班同学。
(2)学生发表自己的学习感受。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巩固记忆。
2.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3.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五、板书设计小毛虫人教部编版1.生字:编、织、茧、抽、丝、躲、嫩、弃、花、卵2.生字词:编织、茧子、抽丝、躲起来、嫩叶、弃掉、花蕾、卵3.课文结构:小毛虫的生长变化4.中心思想:关爱小动物,尊重生命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小毛虫》一文,使学生了解了小毛虫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合作、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学科:语文第七单元单元主题:改变单元课教学设计表教学设计表一:导入1.自由发言。
2.仔细观察。
3.学生齐读课题。
活动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认读生字,识记生字。
4.认识多音字“似、扇”并练习组词。
5.根据结构进行分类。
6.描红、书写。
7.再次朗读课文。
8.根据提示填空。
9.课堂练习。
活动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回顾课文,回答问题:为什么大家都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2.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大象的耳朵的特点:扇子似的耷拉着。
3.学习课文2-8自然段。
(1)按照要求,自学课文。
(2)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
(4)共同梳理。
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见到了大象,都要说他的耳朵跟大家不一样,大象也动一:导入1. 同学们,你们平时见到的小动物耳朵是什么样的?2.可是我们再看看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不一样吗?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活动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4.指导学生认识多音字“似、扇”并练习组词。
5.出示会写字。
6.指导书写生字,范写生字“兔、痛、最”。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8.出示课文主要内容提示,引导学生按课文内容填空。
9.出示小练笔。
活动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回顾课文,出示问题:为什么大家都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
2.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指导学生了解大象的耳朵的特点。
3.学习课文2-8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自由朗读课文第2-8自然段。
思考:其他小动物的耳朵是怎样的?分别有哪些小动物指出大象的耳朵跟大家不一样?请勾出小动物的话。
听了大家的话,大象的心里有了什么变化?(2)指导小组讨论。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7单元19大象的耳朵|人教部编版

多音字
骄阳似火
(3)那小朋友们认为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呢? 小兔子的耳朵是竖着的。
小兔子的耳朵是竖着的。
shì:似的 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象群每天的活动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
所等均听雌象指挥。
多音字
似 蚊子叮大象——以小欺大 sì:好似 骄阳似火 本课讲述了一个关于_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屈原《离骚》
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杜甫《秋兴八首(其八)》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刘禹锡《蜀先主庙》
3.有关大象的歇后语。
大象上磅秤——有分量 蚊子叮大象——以小欺大 瞎子摸大象——各说各有理 大象吃蚊子——无从下口
瞎子摸大象
课堂小结
本文写了小动物们都说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有问题,大象便想办法让自己的 耳朵竖了起来,结果给他带来了烦恼, 最后大象明白了耷拉耳朵的好处。这篇 课文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要人云亦云, 要有主见。
风扇 兔子
安(ān) 安全 安然无恙 宋(sònɡ) 宋词 宋代 根(ɡēn) 一根 落叶归根 跟(ɡēn) 跟随 脚跟
痛(tònɡ) 头痛 痛心疾首
疼(ténɡ) 疼痛 疼爱
头
痛
最(zuì) 最大 最久
取(qǔ) 吸取 取长补短
词语学习
词语理解
扇子:摇动生风的用具。 造句:妈妈一边给我扇扇子,一边给 我讲故事。 耷拉:下垂。 造句:他耷拉着脑袋,一副委屈的样 子。
运用示例:
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 来,摇摆着脑袋,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 甘露。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解读一、教材简析第七单元;围绕“童话故事”为主题;本单元由四篇童话故事构成;带领我们再次走进童话世界。
我们会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感受到伤心、快乐、理解甚至误解;而这些都是组成生活的一部分。
《大象的耳朵》课文讲了大象耷拉着一对耳朵;小兔子、小鹿子、小马、小老鼠都认为它的耳朵有问题。
见到别人都这么说;大象也开始动摇了;以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
于是;它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总有小虫子钻进它的耳朵里;吵得它头痛又心烦;它又把耳朵放下来。
一文会让我们知道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与众不同或许会让自己更能适应生活。
在《蜘蛛开店》讲述了蜘蛛因为寂寞、无聊而想到开店的法子;本来纺织是它的特长;它开纺织店能发挥长处;但是它却害怕困难而选择了逃避;因此;它开了三次店;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先介绍蜘蛛开店的原因;然后介绍它三次开店的过程。
前两次;蜘蛛虽然害怕麻烦却完成了纺织;但是第三次的时候;它直接溜走了。
一文中;我们会认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了解它们之间发生的许多奇妙的故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蜘蛛害怕困难;没有坚持精神的性格特点。
《青蛙卖泥塘》课文讲述了一只青蛙因为觉得白己生话的泥塘不怎么样,就想把它卖掉,在卖的过程中,他听从老牛的建议,逐步改善泥塘的环境的故事。
此文语言活泼优美,故事情节非常有趣,适合学生生朗读,表滴。
让我们懂得劳动能改变环境;更能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快乐。
《小毛虫》一文让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并应该把事情做好。
这四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幽默;巧妙启迪学生悦纳自我;热爱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孩子们可以走进课文;从这些故事中品尝生活的百味。
因此;被选定为阅读的好素材。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认识55个生字;会写3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3;懂得从童话故事中获得深刻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想象单元说明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
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古诗二首》中的想象能让人人情人境;《雾在哪里》中的想象充满童趣;《雪孩子》中的想象美好纯真。
课文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隋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
《古诗二首》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雾在哪里》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题,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体会雾的顽皮淘气;《雪孩子》可以利用学习伙伴的提示,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美好的心灵。
本单元在《雪孩子》一课的课后题中,第一次提出了默读的要求,这意味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默读能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是一种更常用的阅读方式。
起步阶段的默读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试着做到不出声。
本单元安排了第三次写话练习,以猫和老鼠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猫和老鼠是学生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能从动画片、图画书中得到多角度的解读。
通过想象类写话,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化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18古诗二首教材解析《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前两句从视觉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的高耸人云,后两句从听觉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发挥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交代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帐,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最后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两首诗均配有插图。
第一幅插图画的是夜晚诗人站在山顶寺院高楼上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观察山寺之高耸,感受夜间环境之清幽。
第二幅插图画的是茫茫的大草原上,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的情景。
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
本课的生字中,“宿、寺、似、苍”是平舌音,“辰”既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恐、惊、笼、苍、茫”是后鼻音,可以结合课题“夜宿山寺”和诗句“恐惊天上人”重点正音。
“见”同“现”,是出现、显露的意思,读“xiàn”,不读“jiàn”。
教学本课生字,建议在学生读通古诗,大致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课文语境分散识记。
如《夜宿山寺》,板书课题时,引导学生理解“宿”的意思,识记“寺”的字形,顺势解题。
“危”的本义是人在山巅或高崖,从而理解诗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楼”即“高楼”。
“辰”字在诗句中表示日、月、星的总称,字形上可与“晨”相比较。
“恐、惊”二字都与心理活动有关,可通过看图,想象诗人的举动来理解这些词意思。
学习《敕勒歌》,仍可引导学生一边诵读古诗,一边识记生字。
可通过插图,理解“笼盖”的意思。
“苍苍”“茫茫”是辽阔旷远、模糊不清的意思,这两个词都可以通过联系生活、看图说话的方式来理解。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中,“敢”字容易与“取”字混淆,可通过口诀“耳朵上面挂上钩、右边反文不是又”来区别。
“阴、似”左窄右宽,要注意右边“丿”的穿插。
“野”字左右等宽,左短右长。
“苍、茫”都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要强调“苍”的撇捺舒展,“茫”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危 6画,半包围结构。
“”居上居中,从竖中线起笔;“厂”横笔写在横中线上方,宽于“”;横折钩的钩尖抵竖中线;“乚”的钩部超出上部横折钩。
敢 11画,左右结构。
左右宽窄相当,左低右高;“攵”首笔的撇尖落在竖中线上,底部撇高捺低。
惊 11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口”在横阴 6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边“阝”略高,“阝”的起笔横撇弯钩一笔写成,钩部在横中线上;“月”的“丿”从竖中线起笔,撇尖穿插到左下方。
似 6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以”的第一笔竖提一笔写成,第二笔从竖中线起笔,位置略高,右边高于撇尖。
野 11画,左右结构。
“里”的末笔横改提,的第三笔横钩从田字格苍 7画,上下结构。
窄、扁,“仓”:中线左侧,收笔撇低捺茫 9画,上下结构。
二、课文学习《夜宿山寺》指导步骤如下:(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教学时,先指导学生读好古诗的题目。
可出示课题,让学生认读“宿、寺”字,接着让学生练读古诗,尤其注意“辰、恐、惊”等字的发音,教师要给足练习的时间,并及时正音。
然后教师范读古诗,指导学生聆听,体会本诗的停顿之处。
最后师生合作读古诗,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节奏。
(2)想象画面。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山寺给自己的感觉。
识记“危”字,知道“危楼”即“高楼”,全诗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请学生再读古诗,找找诗中哪些字句写出了楼之高。
可分行出示古诗,想象画面,说说感受,诵读体会。
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百尺”是虚指,这里形容楼很高。
想象诗人站在山顶寺庙的高楼上远眺时的感觉,读好诗句。
教师可示范将“高”字读得响亮一些,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摘星辰”可让学生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已近,做抬手摘星的动作,体会诗人想象力很丰富,构思很巧妙。
朗读时强调“可”字,说明轻而易举伸手就能摘到星星,更加说明楼之高。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为什么诗人不敢大声说话呢?因为担心惊动天上的神仙。
这形象地说明诗人跟“天上人”之间相距咫尺,进一步突出楼之高。
可请学生模拟诗人此时的神态,轻声朗读诗句,“高声语”“天上人”可以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3)熟读古诗,积累背诵。
教学时,可播放古筝乐曲,引领学生人情人境想象画面,熟读积累。
也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诵读比赛,在活动中背诵积累。
《敕勒歌》指导步骤如下:(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教师简单介绍敕勒族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读准平舌音“似、苍”,特殊读音“见”,知道“见”是出现、显露的意思。
然后指导读好节奏:教师要多示范,必要时可领读难句。
(2)想象画面。
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诗句,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如辽阔的天空,无边无际的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等,再说说大草原给自己的整体印象。
然后分行学习古诗:。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川:平地。
敕勒川就是指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
“敕勒川,阴山下”这两句诗交代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诗写天空像圆圆的毡帐大屋顶,笼罩着大地。
用牧民最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写出了牧民对自己家园的热爱。
教师可借助插图让学生了解“敕勒川、阴山”的位置和“穹庐、笼盖”的意思。
朗读时,让学生用手势模仿穹庐笼盖四野的情景,体会大草原的辽阔。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苍、茫茫”形容不同的事物时,有不同的含义。
可以出示相关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如,天苍苍——天空蓝蓝的,白发苍苍——头发白白的,松柏苍苍——松柏绿绿的;野茫茫——原野没有边际,大海茫茫——大海没有边际,云海茫茫——云雾浓厚看不清楚。
然后说说这蓝蓝的天空、茫茫的草地带给自己的感觉,通过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吹、低、见”三字让原本安静的画面变得鲜活起来。
可让学生闭眼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感受草原壮丽富饶的景象,体会牧民的自豪之情,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诗句。
(3)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可配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或者欣赏草原图片。
三、实践活动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画一幅简笔画,并将古诗抄写在上面。
教学设计举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书写危、敢、惊”3个字。
2.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之高。
3.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1.生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交流作者,读懂课题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诗。
2.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1)读准平舌音“宿、寺”。
(2)理解“宿”的意思——住。
(3)识记“寺”字。
(4)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渎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读,相互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推荐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师生配合,读出五言诗的节奏——一般前两个字后面停顿一下。
204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二年级上册诗歌的题目平、翘舌音结合,读起来有些拗口,在教学“宿、寺”两个生字时,分三步走,先拼读字音,再出示词语,接着理解字义?一步步下来,学生不但把诗题读准了,还把诗题读懂了。
5.自读古诗,想象画面。
三、学习古诗,体会诗境(一)学习第一、二句。
1.随文识字“危”。
知道“危”的本义是人在山巅或高崖,从而理解诗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楼”即“高楼”。
2.同桌合作交流,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楼之高。
(1)高百尺。
这是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
结合李白其他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理解并指导朗读。
【“高百尺”运用了夸张的写法。
通过出示李白其他运用夸张写法的诗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夸张的妙处。
】(2)摘星辰。
①学习“辰”字,知道带有“辰”字部件的字,大多带有en的韵母,如“晨、振”等字。
②想象说话:看着满天一闪一闪的星星近在眼前,你会想到什么呢?③指导朗读,想象摘星辰时的动作,加动作读诗句:④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辰,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却形象地表现出了楼之高。
多么奇特的想象啊!【在“手可摘星辰”诗句的教学中,出示了满天的星星。
看着星星,想象说话,从而感受当时诗人的心境:抓住一个“可”字,读出摘星辰的容易,从而突出楼之高。
再通过范读,告诉学生读诗的时候可以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加上动作来读,这样就更有味道了。
】(二)学习第三、四句。
1.教师引导:“站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该高声吟诵一番,可是他却……”教师出示第三、四句,学习生字“恐”“惊”,读准后鼻音,理解字义后说说诗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