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实验拉伸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实验拉伸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实验拉伸实验报告材料力学实验拉伸实验报告引言:材料力学实验是研究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的重要手段。

拉伸实验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通过对材料在受力下的延伸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获得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如屈服强度、断裂强度等。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计算得出结论。

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所用材料为不同种类的金属样条,包括铜、铝、钢等。

实验装置主要由拉伸试验机、测力计和长度计组成。

首先,将金属样条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然后逐渐增加试验机施加的拉伸力,同时记录测力计示数和长度计示数。

在拉伸过程中,要确保样条的应力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的破坏。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不同金属样条在拉伸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参数。

首先,我们观察到在拉伸实验开始时,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线性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

随着拉伸力的增加,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应力-应变曲线开始偏离线性关系,进入非线性阶段。

当拉伸力继续增加时,材料逐渐接近其屈服点,此时应力-应变曲线出现明显的拐点。

在过屈服点后,材料进入了塑性变形阶段。

我们观察到在这个阶段,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即应力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材料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晶粒开始滑移和变形,导致材料的强度下降。

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的延伸率逐渐增加,直到达到最大延伸率。

然而,当材料的延伸率达到一定程度时,材料开始出现颈缩现象。

这是因为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的某些部分发生了局部应力集中,导致材料在这些部分发生断裂。

我们观察到,颈缩现象对于不同材料的发生时间和程度是有差异的。

一般来说,延展性较好的材料在颈缩现象发生前能够承受更大的拉伸力。

结论:通过本次拉伸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金属样条的力学性能参数,并对材料的拉伸行为进行了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但都符合胡克定律。

拉伸试验实验报告结论

拉伸试验实验报告结论

拉伸试验实验报告结论引言拉伸试验是材料力学基础实验之一,通过施加拉力来研究材料在受力下的变形性能。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材料在受力下的拉伸特性,为工程领域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选取三种常见工程材料作为试验样品,包括铝合金、塑料和钢材。

2. 实验仪器:采用万能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记录并分析试验数据。

3. 实验过程:将试验样品制成标准试样,在试验机上进行拉伸试验,并记录试验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对三种材料进行拉伸试验,得到了三种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得到了每个试样的断裂应变、断裂应力和杨氏模量等性能指标。

铝合金试样在拉伸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变形能力。

随着加载的增加,铝合金的应力逐渐上升,然后突然下降到零,试样断裂。

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得到铝合金的断裂应变为0.2,断裂应力为200MPa,杨氏模量为70GPa。

塑料试样在拉伸过程中呈现出较高的变形能力和较低的强度。

随着加载的增加,塑料的应力逐渐上升,然后逐渐降低,直至试样断裂。

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得到塑料的断裂应变为0.8,断裂应力为80MPa,杨氏模量为3GPa。

钢材试样在拉伸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变形能力。

随着加载的增加,钢材的应力逐渐上升,然后突然下降到零,试样断裂。

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得到钢材的断裂应变为0.4,断裂应力为400MPa,杨氏模量为210GPa。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拉伸特性:铝合金表现出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变形能力,塑料表现出较高的变形能力和较低的强度,钢材表现出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变形能力。

2. 材料的断裂应变和断裂应力是评估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可以用来确定材料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3. 材料的杨氏模量可用于评估材料的刚度和弹性变形能力,对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拉伸试验可以研究材料在受力下的拉伸特性,为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弹性构件拉伸实验报告

弹性构件拉伸实验报告

弹性构件拉伸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弹性构件进行拉伸实验,了解其拉伸特性及性能。

实验设备:弹性构件样品、拉力试验机、计时器、测量尺。

实验步骤:1. 准备对称形状的弹性构件样品,并在样品两端加装夹具。

2. 将弹性构件样品固定在拉力试验机的夹具上。

3. 启动拉力试验机,开始进行拉伸实验。

根据预定拉伸速度进行实验,记录每个时间间隔的拉伸力和伸长变形。

4. 持续拉伸样品,直到样品断裂为止。

记录断裂前的最大拉伸力。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弹性构件的杨氏模量、抗拉强度等。

实验结果:根据拉伸实验的数据,样品在不同拉伸力下的伸长变形可以绘制成拉伸曲线。

通常,拉伸曲线可以分为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断裂阶段。

弹性阶段:在初始阶段,弹性构件受到拉伸力后产生伸长变形,但是在去除拉伸力后,弹性构件能够恢复到初始状态,没有永久性变形。

此阶段内的变形符合胡克定律,即拉伸力与伸长变形成正比。

屈服阶段:在一定拉伸力下,弹性构件开始出现塑性变形,伸长变形不再与拉伸力成正比。

此时,样品发生屈服,抗拉强度开始下降。

断裂阶段:继续增加拉伸力,样品最终达到其抗拉强度极限,发生断裂。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弹性构件的杨氏模量、抗拉强度等机械性能指标。

杨氏模量反映了材料在弹性阶段受力时的刚度,其数值越大表示材料越硬,反之表示材料越软。

抗拉强度则表示材料在拉伸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力。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弹性构件在工程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性能。

实验分析:通过拉伸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弹性构件的机械性能。

不同材料的弹性构件在拉伸试验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些材料可能具有较大的杨氏模量和抗拉强度,适用于承受高压力和重载的环境;一些材料可能具有较小的杨氏模量和抗拉强度,适用于需要良好的柔韧性和延性的环境。

此外,拉伸实验还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质量,检测材料的内部缺陷和力学性能的变化。

实验数据可以用于材料的设计、选择和仿真分析。

总结:通过拉伸实验,我们可以对弹性构件的拉伸特性和性能进行深入了解。

拉伸强度检测实验报告

拉伸强度检测实验报告

拉伸强度检测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测量材料的拉伸强度,并通过实验结果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

2. 实验装置与材料实验装置包括拉伸试验机、材料样本和测力计。

材料样本选取优质钢材。

3. 实验步骤1. 将样本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确保加压装置与材料表面垂直,并施加适当拉伸预载荷来锚定样本。

2. 设置试验机以逐渐增加拉伸负荷的速度开始实验。

3. 记录拉伸试验期间的拉伸荷重和材料的变形情况,包括材料的延伸长度。

4. 当样本断裂时,停止试验并记录断裂点所受的最大拉伸荷重。

4.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数据如下:负荷(N)延伸长度(mm)0 0100 2200 4300 6400 8500 10600 12700 14800 16900 181000 20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绘制负荷与延伸长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中的直线段表示材料的弹性阶段,非线性段表示材料的屈服阶段,而最后的急剧上升表示了材料的破坏阶段。

5. 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负荷与延伸长度的关系曲线,可以得到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

屈服强度是材料开始发生屈服时所受的最大拉伸荷重。

根据实验数据,屈服强度为600N。

抗拉强度是材料发生破坏时所受的最大拉伸荷重。

根据实验数据,抗拉强度为1000N。

延伸率是材料在破坏前所发生的延伸相对于初始长度的百分比。

根据实验数据,延伸率为200%。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

本次实验所选取的优质钢材在拉伸强度方面表现出色,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较高,同时还具有较大的延伸率,这意味着该材料在设计工程中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而不易发生破坏。

6.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拉伸强度实验,我们了解了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对材料进行力学性能的评估,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

此外,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安全操作规范,以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1. 张强. 实验力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2. 材料力学实验教程. 张明宇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注意:以上实验报告仅为示例,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材料力学拉伸实验报告(1)

材料力学拉伸实验报告(1)

材料力学拉伸实验报告(1)材料力学拉伸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研究材料在拉伸力的作用下的断裂性质和机械性能,了解材料的力学行为,检验材料的质量。

二、实验原理拉伸实验是用拉伸试验机将试样沿轴向逐渐拉伸,测量试样拉伸变形量和负荷之间的关系,得到在拉伸状态下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破坏的特征,即应力-应变曲线。

应力-应变曲线是材料拉伸性致塑性行为、弹性行为和断裂行为的表现。

三、实验步骤1.选择平均直径为10mm、长度为50mm的试验铜棒,并通过光栅仪测量试验铜棒的横截面积。

2.将试验铜棒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调整夹持架,使试验铜棒不能侧向移动,确定试样的初始长度L0。

3.开始拉伸试验,逐渐增加拉力,记录铜棒的拉伸长度L和拉力F,得到应力-应变曲线。

在试验过程中,每隔一定的时间将试样停止拉伸,记录拉力和长度,检测背景温度和湿度等相关因素。

4.持续拉伸到铜棒断裂,记录材料的极限断裂力和最大断裂拉伸率。

5.将数据记录到实验记录表中。

四、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拉伸试验的机械性能参数,如极限强度、屈服强度、断裂拉伸率等等。

1.极限强度:σmax = Fma x / S其中,Fmax为材料拉伸到断裂的最大力;S为试验铜棒的横截面积。

2.屈服强度:σs = Fs / S其中,Fs为材料开始塑性变形前的单位应力;S为试验铜棒的横截面积。

3.断裂拉伸率:A = (Lmax - L0)/ L0 × 100%其中,Lmax为材料拉伸到断裂时的长度;L0为材料载荷前的长度。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拉伸试验机械性能参数可以反映出材料的力学行为。

在拉伸实验过程中,材料首先呈现弹性变形,后进入塑性变形阶段,这个过程体现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就是曲线急速上升然后平缓变化,然后在拉伸到达一定程度后,材料会出现颈缩现象,最终断裂。

通过拉伸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直观的看到材料的力学行为并计算出其力学性能参数。

拉伸压缩实验报告

拉伸压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材料力学中拉伸和压缩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2. 通过实验观察材料的弹性、屈服、强化等力学行为。

3. 测定材料的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等力学性能指标。

4. 掌握电子万能试验机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1. 拉伸实验:将试样放置在万能试验机的夹具中,缓慢施加轴向拉伸载荷,通过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实时采集力与位移数据,绘制F-Δl曲线,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2. 压缩实验:将试样放置在万能试验机的夹具中,缓慢施加轴向压缩载荷,通过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实时采集力与位移数据,绘制F-Δl曲线,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三、实验设备1. 电子万能试验机2. 力传感器3. 位移传感器4. 游标卡尺5. 计算机及数据采集软件四、实验材料1. 低碳钢拉伸试样2. 铸铁压缩试样五、实验步骤1. 拉伸实验:1. 将低碳钢拉伸试样安装在万能试验机的夹具中。

2. 设置试验参数,如拉伸速率、最大载荷等。

3. 启动试验机,缓慢施加轴向拉伸载荷,实时采集力与位移数据。

4. 绘制F-Δl曲线,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2. 压缩实验:1. 将铸铁压缩试样安装在万能试验机的夹具中。

2. 设置试验参数,如压缩速率、最大载荷等。

3. 启动试验机,缓慢施加轴向压缩载荷,实时采集力与位移数据。

4. 绘制F-Δl曲线,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低碳钢拉伸实验:1. 通过F-Δl曲线,确定材料的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等力学性能指标。

2. 分析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弹性、屈服、强化等力学行为。

2. 铸铁压缩实验:1. 通过F-Δl曲线,确定材料的强度极限等力学性能指标。

2. 分析材料在压缩过程中的破坏现象。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拉伸和压缩实验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2.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了解了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

3. 实验结果表明,低碳钢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塑性,而铸铁则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

拉伸实验报告

拉伸实验报告

拉伸实验报告篇一:拉伸试验报告ABANER拉伸试验报告[键入文档副标题][键入作者姓名][选取日期][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

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

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拉伸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1、测定低碳钢在退火、正火和淬火三种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强度与塑性性能2、测定低碳钢的应变硬化指数和应变硬化系数二、试验要求:按照相关国标标准(GB/T228-XX: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要求完成试验测量工作。

三、引言低碳钢在不同的热处理状态下的力学性能是不同的。

为了测定不同热处理状态的低碳钢的力学性能,需要进行拉伸试验。

拉伸试验是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最常见试验方法之一。

试验中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等各阶段真实反映了材料抵抗外力作用的全过程。

它具有简单易行、试样制备方便等特点。

拉伸试验所得到的材料强度和塑性性能数据,对于设计和选材、新材料的研制、材料的采购和验收、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设备的安全和评估都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参考价值通过拉伸实验测定低碳钢在退火、正火和淬火三种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强度和塑形性能,并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确定应变硬化指数和系数。

用这些数据来进行表征低碳钢的力学性能,并对不同热处理的低碳钢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到不同热处理对低碳钢的影响。

拉伸实验根据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国家标准,制定相关的试验材料和设备,试验的操作步骤等试验条件。

四、试验准备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试验材料与试样(1)试验材料的形状和尺寸的一般要求试样的形状和尺寸取决于被试验金属产品的形状与尺寸。

通过从产品、压制坯或铸件切取样坯经机加工制成样品。

但具有恒定横截面的产品,例如型材、棒材、线材等,和铸造试样可以不经机加工而进行试验。

试样横截面可以为圆形、矩形、多边形、环形,特殊情况下可以为某些其他形状。

原始标距与横截面积有L?kS0关系的试样称为比例试样。

国际上使用的比例系数k的值为5.65。

力学拉伸实验报告实验

力学拉伸实验报告实验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力学行为,观察材料的弹性、屈服、强化、颈缩和断裂等物理现象。

2. 测定材料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

3. 掌握万能试验机的使用方法及拉伸实验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其内部微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力学行为。

根据胡克定律,当材料处于弹性阶段时,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

当应力达到某一值时,材料开始发生屈服,此时应力不再增加,应变迅速增大。

随着应力的进一步增大,材料进入强化阶段,应力逐渐增加,应变增长速度减慢。

当应力达到最大值时,材料发生颈缩现象,此时材料横截面积迅速减小,应变增长速度加快。

最终,材料在某一应力下发生断裂。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万能试验机:用于对材料进行拉伸试验,可自动记录应力与应变数据。

2. 拉伸试样:采用低碳钢圆棒,规格为直径10mm,长度100mm。

3. 游标卡尺:用于测量拉伸试样的尺寸。

4. 电子天平:用于测量拉伸试样的质量。

四、实验步骤1. 将拉伸试样清洗干净,用游标卡尺测量其直径和长度,并记录数据。

2. 将拉伸试样安装在万能试验机的夹具中,调整夹具间距,确保试样在拉伸过程中均匀受力。

3. 打开万能试验机电源,设置拉伸速度和最大载荷,启动试验机。

4. 观察拉伸过程中试样的变形和破坏现象,记录试样断裂时的载荷。

5. 关闭试验机电源,取出试样,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断裂后的长度,计算伸长率。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拉伸试样直径:10.00mm2. 拉伸试样长度:100.00mm3. 拉伸试样质量:20.00g4. 拉伸试样断裂载荷:1000N5. 拉伸试样断裂后长度:95.00mm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如下:1. 抗拉强度(σt):1000N / (π × (10mm)^2 / 4) = 784.62MPa2. 屈服强度(σs):600N / (π × (10mm)^2 / 4) = 471.40MPa3. 伸长率(δ):(95.00mm - 100.00mm) / 100.00m m × 100% = -5%六、实验分析1. 本实验中,低碳钢试样在拉伸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弹性、屈服、强化、颈缩和断裂等物理现象,符合材料力学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
金属静态拉伸破坏实验
实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S σ、强度极限b σ、延伸率δ、截面收缩率ψ。

2、测定铸铁的抗拉强度极限b σ。

3、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表现的现象,绘出外力和变形间的关系曲线(L F ∆-曲线)。

4、分析和比较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力学性能和破坏特征。

实验设备和仪器:
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试样划线器等。

拉伸试件:
金属材料拉伸实验常用的试件形状如图所示。

图中工作段长度l 称为标距,试件的拉伸变形量一般由这一段的变形来测定,两端较粗部分是为了便于装入试验机的夹头内。

为了使实验测得的结果可以互相比较,试件必须按国家标准做成
标准试件,即d
l10
=。

=或d
l5
对于一般板的材料拉伸实验,也应按国家标准做成矩形截面试件。

其截面面积和试件标距关系为A
.5
=,A为标距段
l65
l3.
=或A
11
内的截面积。

实验原理:
1、低碳钢
低碳钢的拉伸图全面而具体的反映了整个变形过程。

观察自动绘图机绘出的拉伸图。

图1-2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载荷增加到A点时,拉伸图上OA段是直线,表明此阶段内载荷与试件的变形成比例关系,即符合虎克定律的弹性变形范围。

当载荷增加到B'点时,L
-曲线变成锯齿状,这时变形
F∆
增加很快,载荷在小幅度内波动很慢;这说明材料产生了流动(或者叫屈服)与B'点相应的应力叫上流动极限(屈服高限),与B相应的应力叫下流动极限(屈服低限),因下流动极限比较稳定,所以材料的流动极限一般规定按下流动极限取值。

以B点相对应的载荷值
F除
S
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A 即得到低碳钢的流动极限S σ,
A
F S
S =σ流动阶段后,试件要承受更大的外力,才能继续发生变形若要使塑性变形加大,必须增加载荷,如图形中C 点至D 点这一段为强化阶段。

当载荷达到最大值b F (D 点)时,试件的塑性变形集中在某一截面处的小段内,此段发生截面收缩,即出现“颈缩”现象(局部变形)。

此时记下最大载荷值b F ,用b F 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A ,就得到低碳钢的强度极限A F /b b =σ。

在试件发生“颈缩”后,由于截面积的减小,载荷迅速下降,到E 点试件断裂,其断口形貌成杯锥状。

试样拉断后,弹性变形立即消失,而塑性变形则保留在拉断的试样上。

关闭机器,取下拉断的试件,将断裂的试件紧对到一起,用游标卡尺测量出断裂后试件标距间的长度1l ,按下式可计算出低碳钢的延伸率δ
%1001⨯-=
l
l
l δ。

将断裂的试件的断口紧对在一起,用游标卡尺量出断口(细颈)处的直径1d ,计算出面积1A ;按下式可计算出低碳钢的截面收缩率ψ,
%1001
⨯-=
A
A A ψ 2、铸铁
从铸铁的拉伸图可以看出,在整个拉伸过程中变形很小,无屈服、颈缩现象,拉伸图无直线段。

曲线快达到最大拉力b F ,试样突然发生断裂,其断 口是平齐粗糙的,是一种典型的脆性破坏断口。

其抗拉强度远小于低碳钢的抗拉强度。

图1-3
实验步骤:
1、低碳钢的拉伸实验:
1)、试件的准备:在试件中段取标距d l 10=或d l 5=在标距两端用划线器刻线作为标志,用游标卡尺在试件标距范围内测量中间和两端三处直径d (在每处的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各测一次取其平均值)取最小值作为计算试件横截面面积用。

2
)、试验机的准备:首先了解材料试验机的基本构操作方法,学习试验机的操作规程。

根据低碳钢的强度极限b σ及试件的横截面积,初步估计拉伸试件所需最大载荷(40KN ),将试件夹装在夹头内。

并调整好自动绘图装置。

经指导老师老师检查后方可开始实验。

图1-4
3)、进行实验:试件夹紧后,给试件缓慢均匀加载(加载速度:2mm/min )。

对于低碳钢拉伸实验,要注意观察拉伸过程的四个阶段中的各种现象。

并记下屈服荷载值,最大荷载值。

对于铸铁试样,只需测定其最大荷载。

4)、对于拉断后的低碳钢试样,要分别测量断裂后的标距和颈缩处的最小直径。

2、铸铁的拉伸实验:
1)、试件的准备:用游标卡尺在试件标距范围内测量中间和两端三处直径d 取最小值计算试件截面面积,根据铸铁的强度极限b σ,估计拉伸试件的最大载荷。

2)、试验机的准备:与低碳钢拉伸实验相同
3)、进行实验:开动机器,缓慢均匀加载直到断裂为止。

记录最大载荷b F ,观察自动绘图装置上的曲线,如图1-3所示。

将最大载荷值b F 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A ,就得到铸铁的强度极限b σA F /b b =σ。

因为铸铁为脆性材料在变形很小的情况下就会断裂,所以铸铁的延伸率和截面收缩率很小,很难测出。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一)拉伸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二)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实验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