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的病原治疗

合集下载

临床分析中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临床分析中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临床分析中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也日趋精准和高效。

本文将从临床分析的角度来探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及其特征。

一、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是临床分析的核心环节,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

其中,病史询问是诊断的首要步骤,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发病史、接触史以及既往病史等,以便进行初步判断。

体格检查则通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查找是否存在感染性病灶。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病原学检测等,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原体的类型和定位。

影像学检查常用于感染性疾病的定性和定位,如X光、CT扫描等。

二、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体及其特征1.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感染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

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常见的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细菌感染的特征是病程较短,有发热、局部红肿、化脓等症状。

2.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引起感染性疾病的另一主要原因,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流感、感冒、肝炎等。

病毒感染的特征是病程较长,有发热、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等。

3.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在感染性疾病中占有一定比例,常见的真菌感染有念珠菌感染、肺曲菌病等。

真菌感染的特征是病程较长,有皮肤瘙痒、白斑等症状。

诊断真菌感染通常需要采集患者的体液或组织样本进行真菌培养和镜检。

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药物治疗是针对感染病原体进行的,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类型和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

在使用药物时,医生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等因素。

支持性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处理,如控制发热、补液、营养支持等。

四、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疾病,常见的包括感冒、肺炎、流感等。

及早的诊断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探讨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方法。

一、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分析在诊断感染性疾病时,医生通常会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以及对病情进行体检来初步判断可能的感染部位。

例如,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等症状常见于感冒和流感。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确诊感染性疾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医生会根据症状和体检结果,选择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例如,病毒核酸检测可以用于检测流感病毒的存在。

3. 影像学检查有些感染性疾病在诊断时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

例如,肺炎可以通过X射线检查来确定病变的部位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二、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对细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对病毒性感染无效,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

对于病毒性感染,通常采取对症治疗,如退烧药、咳嗽药等。

2. 密切观察与隔离在治疗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变化是重要的。

对于某些高传染性的疾病,如流感,患者需要隔离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3. 改善免疫力免疫力的提高有助于抵抗感染性疾病。

合理的饮食、充足的休息以及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感染的程度和频率。

4. 预防措施在预防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经常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接种疫苗等。

总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需要全面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药物治疗、观察与隔离、免疫力改善以及预防措施都是有效的方法来对抗感染性疾病。

重要的是要及早确诊,早期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和传播。

希望本文对于读者了解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有所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对感染性疾病的警惕性和预防意识。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

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予以抗菌治疗。

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患者扁桃体有渗出物、颈淋巴结肿大、发热伴周围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有助于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诊断。

如患者已出现猩红热样皮疹,或有扁桃体周围脓肿,则可诊断为细菌性感染。

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病原菌主要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C组或G组β溶血性链球菌。

【治疗原则】1.针对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选用抗菌药物。

2.给药前先留取咽拭培养,有条件者可做快速抗原检测试验(RADT)作为辅助病原诊断。

3.由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发生非化脓性并发症——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因此抗菌治疗以清除病灶中细菌为目的,疗程需10天。

【病原治疗】1.青霉素为首选,可选用青霉素G,也可肌注普鲁卡因青霉素或口服青霉素V,或口服阿莫西林,疗程均为10天。

某些患者的依从性较差,预计难以完成10天疗程者,可予苄星青霉素单剂肌注。

2.青霉素过敏患者可口服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疗程10天。

3.其他可选药有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疗程10天,但不能用于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

此外,磺胺类药不易清除咽部细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对四环素类耐药者多见,这两类药物均不宜选用。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合并轻度中耳炎表现,不需用抗生素,但如表现为急起的耳部疼痛、听力下降、发热、鼓膜进行性充血和膨隆,或已有鼓膜穿孔伴流液时,则需考虑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可予以抗菌治疗。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的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最为常见,三者约占病原菌的近80%;少数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等。

【治疗原则】1.抗菌治疗应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一、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1、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2、急性细菌性中耳炎3、急性细菌性鼻窦炎(同上)注:抗菌药物的选用与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相同。

二、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3、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病原治疗注: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以下表格同)。

4、社区获得性肺炎5、医院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金葡菌,亦可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等。

重症患者及机械通气、昏迷、激素应用等危险因素患者的病原菌可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及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等。

6、肺脓肿7、脓胸二、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1、膀胱炎和肾盂肾炎的病原治疗注:*大肠埃希菌对本类药物耐药株在50%以上,必须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2、细菌性前列腺炎注: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较困难,疗程须较长,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需4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需1~3个月。

一般为4~6周。

三、急性感染性腹泻四、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注: 57膜炎在体温恢复正常后继续用药10~14天;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疗程至少4周;继发于心内膜炎的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脑膜炎疗程需4~6周五、败血症注:抗菌药物可单用,亦可联合用药,但在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等败血症时需联合用药。

疗程一般需用药至体温恢复正常后7~10天,有迁徙病灶者需更长,直至病灶消失。

必要时尚需配合外科引流或扩创等措施。

六、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原则】治愈本病的关键在于杀灭心内膜或心瓣膜赘生物中的病原菌。

注:* 各列中病原菌由多至少排列注:疗程宜充足,一般4~6周;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真菌性心内膜炎疗程需6~8周或更长,以降低复发率。

七、腹腔感染腹腔感染的病原治疗八、骨、关节感染九、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十、口腔、颌面部感染1、口腔感染2、颌面部感染十一、眼部感染1、细菌性结膜炎细菌性结膜炎的病原治疗(局部用)2、细菌性角膜炎3、细菌性眼内炎细菌性眼内炎的病原治疗十二、妇科阴道感染阴道感染根据病因和病原体的不同,可分为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和滴虫性阴道炎。

医学中的感染性疾病研究与治疗

医学中的感染性疾病研究与治疗

医学中的感染性疾病研究与治疗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各种疾病。

感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大量的疾病负担和死亡,因此,研究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疾病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研究主要包括病原体的鉴定和分类、传播途径的研究、病因与机制的分析等多个方面。

首先,病原体的鉴定和分类是感染性疾病研究的基础。

通过对病原体的识别和鉴定,可以确定疾病的病原体,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同时,对各种病原体的分类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传播途径、感染力和致病机制。

其次,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研究对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和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调查和分析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可以确定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关键环节,指导公共卫生部门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

此外,疾病发生的病因和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对疾病的病因和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并研发新的药物和疫苗。

二、疾病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预防、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等多个方面。

首先,预防是感染性疾病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加强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环境改善,疫苗接种等手段,可以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其次,药物治疗是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核心手段之一。

不同类型的感染性疾病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等。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

此外,支持治疗也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调整电解质平衡,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三、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在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病原体的变异和耐药性是感染性疾病治疗的主要挑战之一。

病原体的快速适应性进化导致了新的毒力因子的产生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病原体监测和综合研究,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和疫苗。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诊断和治疗研究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诊断和治疗研究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诊断和治疗研究概述感染性疾病是指人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多种类型。

这些病原体不仅能引起人体疾病,还能对整个社会造成威胁,其中不乏寿命短、传染力高、致死率极高的疾病。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非常关键,能够有效地减少病人的痛苦和死亡率,保障人类健康的基本权利。

病原体诊断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是治疗和预防的关键环节。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

微生物学检测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方法,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目前微生物学检测的方法有细菌培养、快速培养技术、荧光-PCR和基于质谱的微生物组学等。

其中,细菌培养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可以分离和鉴定不同的菌种,但培养需要一定时间,无法快速获得结果。

而PCR可以快速检测出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免疫学检测是利用免疫学原理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抗原来判断感染状态的方法。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ELISA、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等。

这些方法在检测感染性疾病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误诊风险。

分子生物学检测是利用PCR技术检测患者病原体的DNA或RNA,其技术流程简单、快速、精准,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已成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疫情监测的重要手段。

病原体治疗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细菌感染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和抗生素联合疗法。

病毒感染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抗病毒药物,但是由于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机制不同,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异。

寄生虫感染则需要采用抗寄生虫药物,如磺胺嘧啶等。

真菌感染则需要针对不同种类真菌采用不同的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亚胺培南等。

随着病原体抗药性的增加,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当前临床治疗中面临的难题。

抗生素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不仅降低了抗菌药物的疗效,还加速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在感染科中,准确的疾病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感染科中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一、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需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手段。

以下是感染性疾病常用的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患者的临床表现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线索,通常包括发热、咳嗽、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

根据不同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可能性,但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体液培养和病原体检测等。

血常规可以评估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尿常规可以排除尿路感染。

体液培养是检测细菌感染最常用的方法,病原体检测可以通过PCR等技术快速诊断病毒感染。

3. 影像学检查对于一些特定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腹腔感染等,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胸片、CT扫描和超声检查等。

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等。

1.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对于严重感染或耐药菌感染,可能需要采用联合用药或静脉给药。

2.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流感、乙肝等,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不同的病毒有不同的药物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3.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是缓解患者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应的处理。

例如,降低体温、控制咳嗽、补液等。

三、预防与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针对不同的感染病原体,有相应的疫苗可供接种。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一类疾病,其特点是易于传播和感染。

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不断改善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对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和处理方式也在不断发展。

一、诊断方法的进展1. 临床表现与体征的分析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医生首先需要通过病人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来初步判断是否可能是感染引起的疾病。

例如,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常见于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以及感染引起的其他器官系统疾病。

2. 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发展随着实验室技术的不断提高,多种感染性疾病的特异性检测方法得以开发和推广使用。

例如,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的引入,使得许多病毒感染的诊断变得更加准确和迅速。

此外,生化检验、成像学检查等技术的应用也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3. 新兴技术的应用近年来,新兴技术如基因测序和流式细胞术等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感染性疾病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助于更早地诊断和治疗感染。

二、治疗手段的进展1. 抗生素的改进和应用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有多种新型抗生素问世。

这些新药物不仅更有效地杀灭病原微生物,还减少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此外,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抗生素通过生物合成的方式得以生产。

2. 免疫疗法的进步免疫疗法是指通过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来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方法。

近年来,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进步为免疫疗法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例如,重组蛋白药物和抗体药物的应用已经在某些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3. 其他治疗手段的创新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免疫疗法外,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在不断涌现。

例如,新型疫苗的研发为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新的希望。

此外,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学研究和药物靶点的发现也为新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医学科技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 (VRE) Vancomycin- 于泌尿道感染) resistant Enterococcus faecium
试验敏感,替考拉宁对 VanB表型菌株可能有效, 氯霉素对某些菌血症病例 有效
4
细菌感染目标治疗
菌种
首选
次选
备注
伤 寒 沙 门 菌 Salmonella 头孢曲松、环丙沙星 typhi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霉素
达托霉素、磺胺甲噁 活性,混合感染等特殊情
aureus(MRSA) 甲氧西林耐药凝固
唑/甲氧苄啶
况下使用
酶阴性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
环素或克林霉素
2
细菌感染目标治疗
菌种
首选
次选
备注
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
青 霉 素 或 阿莫西林、头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penicillin-susceptible
阿 莫 西 林 / 孢克洛、头孢
Streptococcus pneumonia 克拉维酸 丙烯、头孢呋
(PSSP)
辛(酯)、头孢
地尼、头孢泊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治 疗
细菌感染目标治疗
菌种
首选
次选
备注
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 万 古 霉 素 、 去 甲 万 古 厄他培南、β内酰胺类-β内
Methicillin-susceptible
头孢唑林、头孢呋辛 霉 素 、 替 考 拉 宁 、 克 酰胺酶抑制剂、氟喹诺酮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
肟、头孢曲松
头孢噻肟、头
孢吡肟
青霉素耐药或中介的肺炎链球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或 非脑膜炎感染者可用三、四代头
菌 Penicillin-resistant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 孢菌素、利奈唑胺,脑膜感染者
Streptococcus
推荐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或去
pneumonia/Penicillin-
青霉素
除青霉素外的 喹诺酮类药物 β-内酰胺类药 物均可选用
3
细菌感染目标治疗
菌种
首选
次选
备注
万古霉素敏感的粪肠球 青 霉 素 或 氨 苄 西 林 万古霉素、去 达托霉素、替加环素

Vancomycin- ( 体 外 试 验 敏 感 ) ; 甲万古霉素、
susceptible
呋 喃 妥 因 , 磷 霉 素 替考拉宁 ,
Enterococcus faecalis ( 仅 限 于 泌 尿 道 感 染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敏感的 屎肠球 青 霉 素 或 氨 苄 西 林 利奈唑胺

Vancomycin- ( 体 外 试 验 敏 感 ) ;
susceptible Enterococcus 万 古 霉 素 、 去 甲 万 古
faecium
5
细菌感染目标治疗菌种ຫໍສະໝຸດ 首选次选备注
弗劳地柠檬酸杆菌 Citrobacter 厄他培南、头孢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 尿路感染、伤口感染、脓毒症
freundii
吡肟、氟喹诺酮 类 、氨曲 南 、替 加 肺炎 类、磺胺甲噁唑 环 素、头 孢 曲松 、
氨苄西林或阿米卡星(如敏感 伤寒患者
则为首选)、氯霉素、磺胺甲 噁唑/甲氧苄啶、阿奇霉素
其他沙门菌属 Salmonella
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磺胺甲
伤寒沙门菌携
噁唑/甲氧苄啶
带者
other 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磺胺甲 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 胃肠炎患者
噁唑/甲氧苄啶
沙星
头孢曲松
氟喹诺酮类
脓毒症患者
志贺菌属 Shigella spp. 霍乱弧菌 Vibrio cholerae
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磺胺甲
沙门菌携带者
噁唑/甲氧苄啶
氟喹诺酮类、磺胺甲噁唑/甲氧 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
苄啶
肟、头孢克肟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磺胺甲 多西环素
噁唑/甲氧苄啶
鼠 疫 耶 尔 森 菌 感染治疗 庆大霉素、 链霉素 Yersinia pestis
多西环素
磺胺甲噁唑/甲 氧苄啶可预防 鼠疫肺炎。
暴露后预防 多西环素
环丙沙 星
小 肠 结 肠 炎 耶 尔 森 菌 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庆大霉 三代头孢菌素类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素、氟喹诺酮类、多西环素
小肠结肠炎、 肠系膜腺炎
庆大霉素
氯霉素、环丙沙星、磺胺甲噁 脓毒症 唑/甲氧苄啶
尿道感染)
红球菌属 Rhodococcus spp.
红霉素、万古霉素或 亚胺培南/西司他汀、 万古霉素在体外有活性,
利福平(可考虑选用 抗 假 单 胞 菌 氨 基 糖 苷 但红球菌位于细胞内可能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 类 、 环 丙 沙 星 ( 已 经 影响其药效
有耐药菌株 ) 、 磺胺
甲噁唑/甲氧苄啶、四
林霉素
类、利奈唑胺、达托霉素
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治疗
Methicillin-susceptible coagulase
也有效果,但一般情况下不
negative Staphylococci(MSCoN)
选择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 利 奈 唑 胺 、替 考拉 宁 替加环素体外有抗 MRSA
霉素、替考拉宁;呋
喃妥因,磷霉素(仅
限于泌尿道感染)
达托霉素、替加环素
万古霉素耐药的粪肠球 利奈唑胺、青霉素或氨苄西林(体外 达托霉素、替加环素体外
菌 (VRE) Vancomycin- 试验敏感);呋喃妥因,磷霉素(仅 试验敏感 resistant Enterococcus 限于泌尿道感染)
faecalis 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 利奈唑胺、呋喃妥因,磷霉素(仅限 达托霉素、替加环素体外
甲万古霉素);头孢曲松+(万
intermediate Streptococcus
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pneumonia (PRSP/PISP)
化脓链球菌 Streptococcus pyogenes 米勒链球菌 Streptococcus milleri
猪链球菌 Streptococcus suis
MRSCoN)
腐生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对多数用于治疗泌尿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saprophyticus
感染的抗菌药物敏感 环 丙沙星、 氧氟沙 星
偶有关于磺胺类、呋 一代头孢菌素
喃妥因治疗失败的报

溶血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
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 氟 喹 诺 酮 类、 万 古 霉 呋喃妥因(仅用于泌 素、去甲万古霉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