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T梁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介绍模板
制梁场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制梁场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箱梁静载试验操作的要求及有关注意事项。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箱梁静载试验操作。
2编制依据有砟轨道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整孔箱梁(双线、单箱单室)--通桥(2009)2229-Ⅰ、Ⅱ《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静载弯曲抗裂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TB/T2092-2003)《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3作业规程及要求一、简支梁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静载弯曲抗裂性检验1、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进行试生产时。
2、生产条件有较大变动时。
3、出现影响结构承载能力的缺陷时。
4、交库技术资料不全、或对资料发生怀疑时。
5 、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每批60孔或连续三个月(三个月产量不足60孔时)。
6、发放生产许可证或产品质量认证检验时,进行静载抗裂试验。
二、试验所需设备、仪器及要求1 、静载试验应在稳定的试验台座上进行。
2 、试验所用的静载试验架、千斤顶、油泵、标准压力表等加力和计量设备,•其工作能力必须控制在1.5~2.5倍最大试验荷载之间。
3、静载试验架的加载间距、千斤顶、油泵、压力表使用数量须根据梁的跨度和设计文件由计算确定。
加载计算按部颁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静载弯曲抗裂试验方法和评定标准》(TB/T2092-2003)进行。
4、压力表精度应不低于0.4级,且为防震型,最小刻度值应不大于0.2MPa,最小表盘直径应不小于150mm,其表盘最大读数应为试验时最大油压的2~2.5倍。
5 、挠度测量采用大量程百分表,其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5mm。
6 、检查梁体裂缝采用不低于10倍,直径不少于50mm的普通放大镜,裂缝出现后,量测裂缝宽度用电子裂缝观察仪进行观测,读数精度为0.01mm。
7 、静载试验采用与设计一致的盆式橡胶支座,梁两端支座高差不大于10mm,同一支座两侧,高差不大于2mm。
表1试验所需设备、仪器三、简支梁静载试验时间简支梁静载试验时间,应在梁体混凝土承受全部预应力后不少于30天后进行,困难特别困难时不得少于20天,以使试验时外加荷载在跨中最下层预应力筋中所产生的最大应力不超过弹性极限。
T梁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目录一、目的按照TB/T2092-2003《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规定,我场特编制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T梁静载试验。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皋兰制梁场预制T梁静载试验。
三、静载试验条件及仪器、仪表、设备梁静载试验在终拉30d后进行,不足30d时应由设计方(中铁咨询)检算确定。
试验时需具有仪器设备静载试验前准备1、试验前根据加载布置情况,梁体设计资料和试验时梁体未完成预应力损失值等计算基数级荷载,根据加载系数K计算对应的各级加载吨位和相应的换算油压读数作为加载依据。
加载计算要按规定方法计算并提出计算单,经验算后方可用于指导试验并予存档。
2、两端支座中心线的连线应与试验台座面标定好的台座横向分中中心线相重合,其误差小于10mm。
且跨距须与待试梁相符。
在支座上标划出中心线,以便与梁中心线对正。
支座安装后的实测跨度应符合标准要求。
试验前应实地测量梁体两侧跨距,确认两侧跨度偏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方可进行试验。
并检查支座摆放位置是否正确。
每片T型简支梁应在一端设固定支座,另一端设纵向活动支座(横向固定)。
3、试验梁移入台座对中后,在梁顶面上标出梁体腹板、跨中及支座中心线,由跨中沿腹板中心线标出跨中、4m、8m共5个点作为梁体的加载中心点,在腹板两外侧跨中、4m、8m 点处粘贴A4纸做好标志,并做好编号。
在每一加载点铺设砂垫层(找平)及钢垫板,钢垫板用水平尺找平后移入千斤顶。
千斤顶中心与梁体加载中心纵横向位置偏差均应不大于10mm。
4、加载前用10倍放大镜在梁体跨中两侧1/2跨中范围内的下缘和梁底面进行外观检查,对初始裂纹(表面收缩裂纹和表面损伤裂纹)及局部缺陷用蓝色铅笔详细描出。
5、在梁体跨中及支座中心两侧分别安装磁吸座百分表进行挠度测量。
百分表磁性底座固定支架采用型钢制作,固定支架应牢固、稳定,且不受加载时静载试验台座变形的影响。
在试验前对百分表进行预压,且预压3~5mm左右。
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1、施工准备1.1目的(1)通过荷载试验,掌握箱梁结构的工作状况,判断箱梁的实际工作状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处于正常受力状态。
(2)通过静载试验分析和理论计算分析,对箱梁的使用承载能力及工作状况作出综合评价。
(3)静载试验结果还可为桥梁维护提供原始数据,指导桥梁的正确使用和养护、维修。
(4)检验成品梁的抗裂性能和静活载挠跨比。
1.2编制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龙凤制梁场,整孔箱梁的静载试验等作业。
1.3试验准备工作1.3.1人员准备总指挥1人,技术负责人1人,现场负责人2人,现场布置1人,内业准备1人,现场指挥2人,记录整理1人,挠度观测组6人,裂纹观测组2人,压力表监视10人,千斤顶监视2人,油泵车司机培训11人,后勤接待3人,电工2人,千斤顶及工具标定1人,上、下横梁及反力架安装8人,共50人。
备注:静载试验全过程中,各人坚守岗位,履行各自职责,不得离岗。
1.3.2物资设备准备200t千斤顶11台,配套油泵11台,压力表(0.25级)11只,百分表6只,磁性表座6个,机械秒表2只,20倍刻度放大镜2把,普通放大镜5只,30cm钢直尺2把。
1.3.3、技术工作准备(1)按设计要求安装好支座,要求抄平,对中,误差在允许范围内;(2)按设计要求,配合静载试验人员检查顶、泵、油表的对应性、安装位置及稳固情况;2、测试项目与方法本次静载的基本测试内容如下:(1)结构控制截面的最大挠度;(2)支点沉降与位移;(3)裂缝的出现与扩展,包括初始裂缝的出现,裂缝的宽度、长度、间距、位置方向和性状,以及卸载后的闭合情况。
上述测试项目的测试通过下列方法实现:(1)结构变形:采用百分表进行测试;(2)裂缝:采用刻度放大镜进行观测,同时布置抗裂应变测点。
3、试验过程及结论3.1试验过程试验梁的加载分两个循环进行。
以加载系数K表示加载等级,加载系数K是加载试验中梁体跨中承受的弯矩与设计弯矩之比。
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目录1 适用范围 (2)2 作业准备 (2)2.1计算书准备 (2)2.2 劳动力配备 (2)2.3 设备配备 (2)2.4 试验台座 (3)2.5 支撑墩、支座安装及箱梁安放 (3)2.6 静载试验反力架安装 (6)2.7 千斤顶安装 (6)2.8静载试验系统连线调试 (6)3 工艺流程 (8)4 施工要求 (8)4.1加载位置 (8)4.2 加载程序 (9)5 试验结束仪器拆卸 (9)6 安全防护措施 (9)附件1.——静载试验计算书 (10)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制梁场箱梁的静载试验程序、操作流程、工艺要点以及控制标准;更好的指导现场施工生产,使现场作业人员能够规范施工。
2 作业准备为尽可能的减少试验过程中的误差、人为因素,排除试验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保证整个静载试验过程流畅,特此强调试验前各项准备工作事宜。
2.1 计算书准备梁场正常生产中,每种梁型每种跨度每60件时,应进行静载弯曲抗裂及挠度试验。
选择好试验的梁,制作静载试验计算书。
计算书的原始数据依据图纸获得,全预应力梁的跨中截面普通钢筋截面面积Ag=0。
计算书最终算的每一级的跨中弯矩和千斤顶的每一级加载力值。
2.2 劳动力配备表5-1 人员分配表6.1静载试验所需设备、仪器表2.4 试验台座根据设计单位预先给定图纸浇筑箱梁静载试验用台座,台座需满足如下要求:1)试验台座能保证试验梁跨度要求、支承方式,配套台座中心线间距满足梁体设计值跨度,且台座应保持水平,标高一致。
2)加载状态符合试验加载计算图式要求,且有足够刚度和稳定性梁体,静载反力架,千斤顶等安装完毕后,台座不发生沉降。
3)试验台座由梁场按施工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有序浇筑,浇筑完成后,由测量人员(2人)测出台座标高,并另用混凝土工(2人)对试验台座进行打磨、修饰,直至台座平整度完全满足试验要求。
2.5 钢支墩、支座安装及箱梁安放钢支墩、反力架、支座及试验箱梁在箱梁静载前一天时间内组织安装完成,具体操作中逐步逐件摆放。
T梁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目录一、目的 (1)二、适用范围 (1)三、静载试验条件及仪器、仪表、设备 (1)四、注意事项 (3)五、T梁静载试验过程 (4)六、结果处理 (6)七、安全及防护措施 (7)一、目的按照TB/T2092-2003《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规定,我场特编制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T梁静载试验。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皋兰制梁场预制T梁静载试验。
三、静载试验条件及仪器、仪表、设备3.1T梁静载试验在终拉30d后进行,不足30d时应由设计方(中铁咨询)检算确定。
3.2试验时需具有仪器设备3.3静载试验前准备1、试验前根据加载布置情况,梁体设计资料和试验时梁体未完成预应力损失值等计算基数级荷载,根据加载系数K计算对应的各级加载吨位和相应的换算油压读数作为加载依据。
加载计算要按规定方法计算并提出计算单,经验算后方可用于指导试验并予存档。
2、两端支座中心线的连线应与试验台座面标定好的台座横向分中中心线相重合,其误差小于10mm。
且跨距须与待试梁相符。
在支座上标划出中心线,以便与梁中心线对正。
支座安装后的实测跨度应符合标准要求。
试验前应实地测量梁体两侧跨距,确认两侧跨度偏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方可进行试验。
并检查支座摆放位置是否正确。
每片T型简支梁应在一端设固定支座,另一端设纵向活动支座(横向固定)。
3、试验梁移入台座对中后,在梁顶面上标出梁体腹板、跨中及支座中心线,由跨中沿腹板中心线标出跨中、4m、8m共5个点作为梁体的加载中心点,在腹板两外侧跨中、4m、8m点处粘贴A4纸做好标志,并做好编号。
在每一加载点铺设砂垫层(找平)及钢垫板,钢垫板用水平尺找平后移入千斤顶。
千斤顶中心与梁体加载中心纵横向位置偏差均应不大于10mm。
4、加载前用10倍放大镜在梁体跨中两侧1/2跨中范围内的下缘和梁底面进行外观检查,对初始裂纹(表面收缩裂纹和表面损伤裂纹)及局部缺陷用蓝色铅笔详细描出。
21T梁架设作业指导书(可编辑)

成昆铁路*标段桥涵工程编号:ZTWJCKEM4BQH-001 T梁架设作业指导书2019年03月01日发布 2019年03月01日实施中铁*局成昆铁路*标项目经理部发布目录1.适用范围 (1)2.作业准备 (1)3技术要求 (1)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5施工要求 (5)6劳动组织 (14)7.材料要求 (14)8.设备机具配置 (14)9.质量控制及检验 (14)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7)-1-T梁架设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标段预制T梁架设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2.2外业技术准备2.2.1桥梁及支座的检查验收桥梁架设前,制梁场应提供桥梁制造技术证明书或合格证。
且项目部质检人员应会同有关单位对其进行质量检测,检查与验收内容应包括:成品各部位尺寸、外观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随梁配件是否齐全,是否有制造证明书或合格证等。
2.2.2施工调查为保证架梁作业安全顺利进行,在架梁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架桥机走行通过的线路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架桥机通过地段的限界是否符合要求,沿途是否有侵限的障碍物。
2.2.3墩台复核检查检查墩台中线及支座十字线等是否标注,齐全,垫石顶面是否平整,锚栓孔位置、深度、孔眼大小等是否符合要求,桥台挡碴前墙和墩台顶帽有无外露钢筋,吊栏及步行板是否安装齐全、牢固等。
3技术要求-1-1)梁体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同一孔桥梁配对情况必须满足规范要求;桥梁直曲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墩台支座中心线、支撑垫石高程、锚栓孔深度及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4)梁存放和运输支点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梁体就位后,桥梁端部应平齐,就位误差必须满足架梁规范要求。
9、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一、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临沂制梁场生产的32米和24米全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
二、试验仪器及设备1、百分表:精度 0.01mm,8块(2块备用),量程50mm2、读数显微镜:40倍 2个3、刻度放大镜:25倍 2个4、精密压力表: 0.4级 6块 (备用1块)5、千斤顶:型号 YCW150B-200 6台 (备用1台)6、油泵:型号 ZB4-500 6台 (备用1台)7、秒表:型号ZT-962 精度 0.1秒 2块8、支座:型号 通桥(2007)8160 (支座反力3000KN) 固定和纵向活动支座 各1个9、反力架:32米、24米(共用)梁静载试验反力架 1副备注:当采用压力表控制试验荷载时,试验前应将千斤顶与压力表配套后在精度不低于三级的试验机上进行标定。
当采用压力传感器控制试验荷载时,试验前应将压力传感器与读数仪被套后在精度不低于三级的试验机上进行校正。
① 压力表应分级标定,级差应不大于载最大值的10%,加载速度应不大于3kN/s,标定的最大荷载宜不小于加载最大值的1.1倍,且持荷10min。
② 千斤顶于压力表配套标定时,应采用千斤顶顶压试验机或严厉传感器的标定方式,其活塞的外露量应约等于试验最大荷载时的外露量;各级荷载下应以压力表的表盘整读数对应压力机的表盘读数。
③ 配套标定数据应进行线形回归,线形回归相关系数应小于0.999,并根据加载登记计算各级加载下的表示值。
④ 试验所用计量设备、仪器、仪表、钢卷尺等均需经法定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且有效期内使用。
测量跨度用钢卷尺应经悬空检定。
三、人员配置1、现场总指挥及技术负责人:1名2、现场调度:1名3、裂纹观测组组长:1名 ;裂纹观测组成员:4-6名4、挠度观测组组长:1名;挠度观测组成员:6名5、试验资料计算及整理:1名6、现场安全负责人:1名7、现场机械维修:1名8、现场电工:1名9、现场油泵操作负责人:1名;油泵操作人员:5名10、油表读数人员:5名11、现场监视人员:4名四、试验前的准备1、试验前根据加载布置情况,梁体设计资料和试验时梁体未完成预应力损失值等计算基数级荷载,根据加载系数K计算对应的各级加载吨位和相应的换算油压读数作为加载依据。
T梁架设作业指导书

T梁架设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目录1.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施工准备 (1)4.1技术准备 (1)4.1.1内业准备 (1)4.1.2外业准备 (1)4.2 工程准备 (1)4.2.1运梁通道 (1)4.2.2梁体验收 (2)4.2.3架桥机组装 (2)4.2.4架桥机试运行 (2)4.3 材料准备 (3)5.劳动组织 (3)6.机具设备 (3)7.架梁工艺流程 (4)8.架梁作业方法及要求 (4)8.1施工工序 (4)8.2施工工艺 (5)8.2.1架桥机就位 (5)8.2.2提梁 (5)8.3 运梁 (6)8.3.1设备保证 (6)8.3.2运梁路线 (6)8.3.3技术要求 (6)8.4喂梁 (6)8.4.1 施工工艺 (6)8.4.2 注意事项 (7)8.5落梁 (7)8.5.1施工工艺 (7)8.5.2注意事项 (8)8.6支座安装 (9)8.6.1施工工艺 (9)8.6.2注意事项 (9)8.7支座重力式灌浆 (9)8.7.1施工工艺 (10)8.7.2注意事项 (11)8.8梁体横向连接 (11)8.8.1施工工艺 (11)8.8.2注意事项 (11)8.9架桥机过孔 (12)8.9.1施工工艺 (12)8.9.2注意事项 (12)9.质量控制标准及质量控制措施 (12)9.1质量控制标准 (12)9.1.1支座安装 (12)9.1.2支座灌浆 (13)9.1.3梁体连接 (13)9.2 架梁质量控制措施 (13)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3)10.1组织机构 (13)10.2安全要求 (13)10.3环保要求 (14)11.估算指标 ............................................................... - 14 -T梁架设作业指导书1.目的明确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架设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架设施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欧阳光明(2021.03.07)一、目的1二、适用范围1三、静载试验条件及仪器、仪表、设备1四、注意事项3五、T梁静载试验过程4六、结果处理6七、安全及防护措施7一、目的按照TB/T2092-2003《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规定,我场特编制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T 梁静载试验。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皋兰制梁场预制T梁静载试验。
三、静载试验条件及仪器、仪表、设备3.1T梁静载试验在终拉30d后进行,不足30d时应由设计方(中铁咨询)检算确定。
3.2试验时需具有仪器设备3.3静载试验前准备1、试验前根据加载布置情况,梁体设计资料和试验时梁体未完成预应力损失值等计算基数级荷载,根据加载系数K计算对应的各级加载吨位和相应的换算油压读数作为加载依据。
加载计算要按规定方法计算并提出计算单,经验算后方可用于指导试验并予存档。
2、两端支座中心线的连线应与试验台座面标定好的台座横向分中中心线相重合,其误差小于10mm。
且跨距须与待试梁相符。
在支座上标划出中心线,以便与梁中心线对正。
支座安装后的实测跨度应符合标准要求。
试验前应实地测量梁体两侧跨距,确认两侧跨度偏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方可进行试验。
并检查支座摆放位置是否正确。
每片T型简支梁应在一端设固定支座,另一端设纵向活动支座(横向固定)。
3、试验梁移入台座对中后,在梁顶面上标出梁体腹板、跨中及支座中心线,由跨中沿腹板中心线标出跨中、4m、8m共5个点作为梁体的加载中心点,在腹板两外侧跨中、4m、8m点处粘贴A4纸做好标志,并做好编号。
在每一加载点铺设砂垫层(找平)及钢垫板,钢垫板用水平尺找平后移入千斤顶。
千斤顶中心与梁体加载中心纵横向位置偏差均应不大于10mm。
4、加载前用10倍放大镜在梁体跨中两侧1/2跨中范围内的下缘和梁底面进行外观检查,对初始裂纹(表面收缩裂纹和表面损伤裂纹)及局部缺陷用蓝色铅笔详细描出。
5、在梁体跨中及支座中心两侧分别安装磁吸座百分表进行挠度测量。
百分表磁性底座固定支架采用型钢制作,固定支架应牢固、稳定,且不受加载时静载试验台座变形的影响。
在试验前对百分表进行预压,且预压3~5mm左右。
6、为避免梁体偏载,静载反力架纵横轴线与试验梁纵横轴线偏差不得大于1cm。
静载试验梁两端各设2根斜杆进行辅助支撑,加载前解除支撑。
7、千斤顶试验前保持5~10mm的外露量。
四、注意事项4.1准备备工作注意事项1、检查对中:a、支座中心与垫梁中心,垫梁中心与台座中心重合;b、支座中心与钢箱梁端垫梁,垫梁与箱梁顶分配梁中心重合;c、钢箱梁中心与T梁中心重合;d、千斤顶中心与T梁中心线重合。
2、支座螺栓是否拧到位,是否与垫梁固定。
3、千斤顶是否抄垫水平,是否与反力架密贴。
4、加载计算单荷载是否考虑全面,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5、千斤顶、油泵、油表性能是否正常。
6、百分表、放大镜等工具,设设备是否齐备性能是够满足正常使用。
7、百分表支架是否固定,磁力座是否完好。
8、静载试验台座预压后沉降是否有变化,是否达到均匀沉降标准。
9、油泵操作人员是否能熟练操作,能否正确理解同步率。
10、各类表格、数据是否准备到位。
11、静载试验结构整体是否进行检查验收并记录。
12、初始裂纹是否找全并标记。
13、支座型号是否进行确认。
14、各类标牌、分工牌是否到位。
4.2加载前注意事项1、百分表是否按照要求预压3~5mm。
2、支座临时标示是否解除。
3、两侧临时支撑是否解除。
4、确认油泵、顶、表性能。
5、警戒线等安全设施是否到位。
6、各表数据是否与计算一致。
7、各类工具(备用)、人员是否全部就位。
4.3加载中注意事项1、各人员是否按照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及操作。
2、加载同步率,1Mpa一呼应,卸载时候同样要求1Mpa一呼应。
3、安全防护人员注意制定专门防护措施,并制定专人值班。
4、有问题及时汇报.5、千斤顶观察。
6、无关人员退出警戒线待命。
7、1.0级以后各级注意观察裂纹出现情况。
五、T梁静载试验过程5.1静载试验人员各就各位,进行T梁静载试验:5.2静载试验及加载方法1、试验梁的加载分两个循环进行。
以加载系数K表示加载等级,加载系数K是加载试验中梁体跨中承受的弯矩与设计弯矩之比。
试验准备工作结束后梁体承受的荷载状态为初始状态;基数级下梁体跨中承受的弯矩指梁体质量与二期恒载质量对跨中弯矩之和。
T梁静载加载图式2、全预应力梁各循环的加载等级:第一加载循环:初始状态→基数级(静停3min)→0.6(静停3min) →0.8(静停3min)→静活载级(静停3min)→1.0(静停20min) →静活载级(静停1min) →0.6(静停1min) →基数级(静停1min) →初始状态(静停10min);第二加载循环:初始状态→基数级(静停3min)→0.6(静停3min)→0.8(静停3min)→静活载级(静停3min)→1.0(静停5min)→1.05(静停5min)→1.10(静停5min)→1.15(静停5min)→1.20(静停20min)→1.10(静停1min)→静活载级(静停1min)→0.6(静停1min)→基数级(静停1min)→初始状态;当在第二加载循环中不能判断是否已出现受力裂缝时,应进行受力裂缝验证加载。
验证加载从第二加载循环卸载至静活载级后开始。
验证加载:静活载级(静停5min)→1.0(静停5min)→1.05(静停5min)→1.10(静停5min)→1.15(静停5min)→1.20(静停5min)→1.10(静停1min)→静活载级(静停1min) →0.6(静停1min) →基数级(静停1min) →初始状态。
★加载注意事项:各千斤顶宜同速、同步到达同一荷载值;加载速度不宜超过3kN/s。
3、在规定保持荷载时间内,负责加载及油压表测读人员密切注视油压变化,并随时予以校正。
加载和卸载速度均不宜过快,以每秒钟不超过0.2MPa油压读数为度。
4、每级加载后均应仔细检查梁体下缘和梁底有无裂纹出现。
如出现裂纹或(和)初始裂纹的延伸,应用红铅笔标注,并注明荷载等级,量测裂纹宽度。
5、每级加载后均应测量梁体跨中和各支座中心截面两侧竖向位移变化,以同一截面的两侧平均值分别作为相应截面的竖向位移量或支点沉降量。
跨中截面的竖向位移量减去支座沉降影响量即为该级荷载下的实测挠度值。
6、在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有专门安全负责人详细检查并指导各项安全操作防止发生事故。
7、按表格要求及时填写试验记录。
六、结果处理6.1梁体刚度合格评定f为静活载级下实测挠度值减去基数级实测静活载挠度值()实测下实测挠度值。
实测静活载挠度值合格评定标准:()ϕ/f≤。
ϕ为等效荷载加载挠度修正系数。
一般以第二加05.1设计实测f载循环的挠度值作为评定依据。
6.2全预应力梁抗裂合格评定在K=1.20加载等级下持荷20min,试验梁体下缘底面未发现受力裂纹或下缘侧面(包括倒角和圆弧过渡段)的受力裂缝未延伸至梁底边,评定全预应力梁抗裂合格。
6.3梁体刚度不合格评定当最后一轮加载循环时的实测静活载挠度值不满足()ϕ/05f≤规定时,则梁体刚度评定不合格。
.1设计实测f6.4全预应力梁抗裂不合格评定(1)当在某加载等级下(最大加载等级除外)的持荷时间内,试验梁体底面发现受力裂缝或下缘侧面受力裂缝延伸至梁底边,按加载程序规定加载至后一级荷载后,受力裂缝延长或在上述部位又发现新的受力裂缝,即评定在该加载等级与前一加载等级的平均加载等级为抗裂等级,全预应力梁抗裂不合格。
(2)当在某加载等级加载后至后一级加载等级的过程中,试验梁体底面发现受力裂缝或下缘侧面受力裂缝延伸至梁底边,按加载程序规定加至后一加载等级后,受力裂缝延长或在上述部位又发现新的受力裂缝,即评定该加载等级为抗裂等级,全预应力梁抗裂不合格。
(3)当在最大加载等级的持荷时间内,试验梁体底面发现受力裂缝或下缘侧面受力裂缝延伸至梁底边,应在持荷20min后,对全预应力梁分级卸载至静活载级,按加载程序规定重新加载至最大加载等级。
重新加载至最大加载等级过程中裂缝张开,即评定该加载等级为抗裂等级,全预应力梁抗裂不合格。
6.5对全预应力梁,梁体竖向刚度和抗裂均合格,评定该梁静载弯曲试验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6.6对于静载试验不合格的处理,委托检验的样品梁数量不少于1/10梁且不少于3件进行静载弯曲试验。
当全部静载试验样品梁的试验均合格后,方可准许架设。
反之,则应对本批梁逐片进行静载弯曲试验,合格者方可架设。
七、安全及防护措施7.1吊梁派专人指挥,注意安全,吊装千斤顶时梁下严禁站人。
7.2高压油路和电路符合有关要求。
7.3仪器、仪表和电器有防雨、防晒条件。
7.4现场各类安全警示牌应挂设到位,且应明显,确保真正起到警示作用。
7.5上梁爬梯在试验前应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性能满足要求。
7.6在进行螺栓紧固时,下部人员应注意避开,防止重物落下伤人。
7.7发现问题及时向总指挥汇报,由总指挥做出决策。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试验报告表*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