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年号表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及年号表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及年号表如下:1. 三皇五帝: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禹。
2. 夏朝:约公元前2146-1675年,都城安邑,位于山西夏县。
开国皇帝为禹。
3. 商朝:约公元前1675-1029年,都城亳,位于河南商丘。
开国皇帝为汤。
4. 周朝:* 西周:约公元前1029-771年,都城镐京,位于陕西西安。
开国皇帝为周文王姬昌。
* 东周:前770-476年,都城洛邑,位于河南洛阳。
开国皇帝为周平王姬宜臼。
5. 战国:前475-221年。
6. 秦朝:前221-207年,都城咸阳,位于陕西咸阳。
开国皇帝为始皇帝嬴政。
7. 汉朝:* 西汉:前206-公元8年,都城长安,位于陕西西安。
开国皇帝为高祖刘邦。
* 新朝:9-23年,都城常安,位于陕西西安。
开国皇帝为王莽。
* 东汉:25-220年,都城洛阳。
8. 三国:* 魏国: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曹操。
* 蜀国: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刘备。
* 吴国: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孙权。
9. 晋朝:* 西晋: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司马炎。
* 东晋: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司马睿。
10. 南北朝:* 宋: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刘裕。
* 齐: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萧道成。
* 梁: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萧衍。
* 陈: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陈霸先。
11. 隋朝: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杨坚。
12. 唐朝: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李渊。
13. 五代十国:无统一年号,各小国各自使用自己的年号。
14. 北宋: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赵匡胤。
15. 南宋: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赵构。
16. 辽、西夏、金:三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年号,但这里未列出具体内容。
17. 元朝: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忽必烈。
18. 明朝: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朱元璋。
19. 清朝:无具体年号,开国皇帝为皇太极。
按照顺序列出中国古代所有的年号铜钱

按照顺序列出中国古代所有的年号铜钱秦朝:(前221~206)秦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西汉:(前221~23)帝王:高祖(刘邦)年号:无发行钱币及备注:三铢半两·榆荚半两帝王:少帝恭(刘恭)年号:无发行钱币及备注:八铢半两帝王:少帝弘(刘弘)年号:无发行钱币及备注:五分钱帝王:文帝(刘恒)年号:无发行钱币及备注:四铢半两帝王:武帝(刘彻)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发行钱币及备注:三铢钱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帝王:昭帝(刘弗陵)年号:始元、元凤、元平发行钱币及备注:昭帝五铢帝王:宣帝(刘询)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发行钱币及备注:宣帝五铢、小五铢帝王:元帝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出五铢新(8~23)帝王:王莽(莽巨君)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发行钱币及备注: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货泉·国宝金匮直万一刀平五千六泉·十布帝王:更始帝(刘玄)年号:更始发行钱币及备注:更始五铢、铁半两五铢(公孙述)东汉:(25~220)帝王:光武帝(刘秀)年号:建武、建武中元发行钱币及备注:建武五铢帝王:灵帝(刘宏)年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出五铢帝王:废帝(刘弁)年号:发行钱币及备注:减边五铢、延环五铢帝王:献帝(刘协)年号:初平、兴平、建安、延康发行钱币及备注:董卓五铢(无文小钱)三国魏(220~265)帝王:文帝(曹丕)年号:黄初发行钱币及备注:沿用汉五铢帝王:明帝(曹睿)年号:太和、青龙、景初发行钱币及备注:压五压金五铢吴(222~280)帝王:大帝(孙权)年号: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发行钱币及备注: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蜀(汉)(221~363)帝王:昭烈帝(刘备)年号:发行钱币及备注:蜀五铢直百五铢直百直一·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西晋、东晋、十六国西晋(265~316)帝王:武帝(司马炎)年号:泰始、咸宁、太康、太熙、发行钱币及备注:沿用旧钱帝王:惠帝(司马衷)年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兴、光熙发行钱币及备注:一类小型私铸泉泉、货货、货泉、布泉、货布可能为当时豪强铸造东晋(317~420)帝王:元帝(司马睿)年号:建武、大兴、永昌发行钱币及备注:赵王石勒造“丰货”帝王:明帝(司马绍)年号:永昌、太宁发行钱币及备注:沈充造“沈郎五铢”帝王:成帝(司马衍)年号:太宁、咸和、咸康发行钱币及备注:成汉李寿造“汉兴”钱帝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隆安、元兴、义熙发行钱币及备注:北凉造“凉造新泉”帝王:恭帝(司马德文)年号:元熙发行钱币及备注:夏造“大夏真兴”南北朝(420~581)南朝:宋(420~479)帝王:文帝(刘义隆)年号:元嘉发行钱币及备注:四铢帝王:孝武帝(刘骏)年号:孝建、大明发行钱币及备注:孝建四铢、大明四铢帝王:前废帝(刘子业)年号:永光、景和发行钱币及备注:两铢、永光、景和、孝建(二铢)南朝:齐(479~502)帝王:武帝(萧赜)年号:永明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川蒙山铸南齐五铢南朝:梁(502~557)帝王:武帝(萧衍)在位时间:502~549年号: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监五铢、公式女钱、背四决铁五铢、太清丰乐帝王:敬帝(萧方智)在位时间:555~557年号:绍泰、太平发行钱币及备注:四柱五铢、两柱五铢南朝:陈(557~589)帝王:文帝(陈倩)在位时间:560~566年号:天嘉、天康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嘉五铢帝王:宣帝(陈顼)在位时间:569~582年号:太建发行钱币及备注:太货六铢北朝:北魏(386~534)帝王:太武帝(拓跋寿)在位时间:423~452年号:始光、神迦、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发行钱币及备注:太和五铢(北魏)495年帝王:宣武帝(元恪)在位时间:500~515年号:景明、正始、永平、延昌发行钱币及备注:永平五铢帝王:孝庄帝(元子攸)在位时间:527~530年号:建义、永安发行钱币及备注:永安五铢(北魏)529年北朝:东魏(534~550)帝王:孝静帝(元善见)在位时间:534~550年号:天平、元象发行钱币及备注:小样永安五铢北朝:西魏(535~557)北朝:北齐(550~577)帝王:文宣帝(高洋)在位时间:549~559年号:天保发行钱币及备注:常平五铢(齐)553年北朝:北周(557~581)帝王:孝闵帝(宇文觉)在位时间:557年号:发行钱币及备注:五行大布(北周)547年帝王:武帝(宇文邕)在位时间:560~578年号:保定、天和、建德、宣政发行钱币及备注:布泉(北周)561年帝王:静帝(宇文衍)在位时间:579~581年号:大象、大定发行钱币及备注:永通万国(北周)579年隋:(581~618)帝王:文帝(杨坚)在位时间:581~604年号:开皇、仁寿发行钱币及备注:置样五铢、五铢白钱唐(618~907)帝王:高祖(李渊)在位时间:618~626年号:武德发行钱币及备注:开元通宝帝王:高宗(李治)在位时间:649~683年号: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发行钱币及备注:乾封泉宝帝王:肃宗(李亨)在位时间:756~762年号:至德、乾元、上元发行钱币及备注:乾元重宝·(史思明)得一元宝顺天元宝帝王:代宗(李豫)在位时间:762~779年号:宝应、广德、永泰、大历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历通宝帝王:德宗(李适)在位时间:779~805年号:建中、兴元、贞元发行钱币及备注:建中通宝(新疆铸)帝王:顺宗(李诵)在位时间:805年号:永贞发行钱币及备注:有“大”、“中”、“元”字钱帝王:武宗(李炎)在位时间:840~846年号:会昌发行钱币及备注:会昌开元有背:昌、京、洛、益、蓝;荆、襄、越、宣、兖;洪、润、潭、鄂、平;兴、梁、广、梓、福;永、丹、桂共23局五代十国后梁(907~923)帝王:太祖(朱全忠)在位时间:907~910年号:开平、乾化发行钱币及备注:开平元宝附刘仁恭铸: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顺天元宝当千·应天元宝·应圣元宝·铁货布·铁五铢(仿隋式样)帝王:末帝(朱友贞)在位时间:911~923年号:乾化、贞明、龙德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徐知诰铸:大齐通宝后唐(923~936)帝王:庄宗(李存勗)在位时间:923~926年号:同光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前蜀铸: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咸康元宝·乾德元宝帝王:明宗(李嗣源)在位时间:926~934年号:天成、长兴发行钱币及备注:天成元宝帝王:闵帝(李从厚)在位时间:934~935年号:应顺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南汉铸:铅开元通宝·乾亨重宝·乾亨通宝后晋(936~946)帝王:高祖(石敬塘)在位时间:936~944年号:天福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福元宝帝王:出帝(石重贵)在位时间:944~947年号:天福、开运发行钱币及备注:附闽铸:开元通宝背闽、福·永隆通宝·天德重宝后汉(947~950)帝王:高祖(刘知远)在位时间:947~948年号:天福、乾佑发行钱币及备注:汉元通宝帝王:隐帝(刘承佑在位时间:948~951年号:乾佑发行钱币及备注:附楚铸:开元通宝小铅钱·乾封泉宝大铁钱·天策府宝帝王:太祖(郭威)在位时间:951~954年号:显德发行钱币及备注:周元通宝北宋(960~1127)帝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间:960~976年号:建隆、乾德、开宝发行钱币及备注:宋元通宝帝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间:976-997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发行钱币及备注: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李顺)应运元宝帝王:真宗(赵恒)在位时间:998~1022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僖、乾兴发行钱币及备注: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僖通宝帝王:仁宗(赵祯)在位时间:1022~1063年号: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佑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庆历重宝·皇佑通宝·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通宝·嘉佑元宝·嘉佑通宝帝王:神宗(赵顼)在位时间:1068~1085年号:熙宁、元丰发行钱币及备注:熙宁元宝·熙宁通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丰重宝帝王:哲宗(赵煦)在位时间:1086~1101年号:元佑、绍圣、元符发行钱币及备注:元佑通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绍圣重宝·元符通宝·元符重宝帝王:徽宗(赵佶)在位时间:1101~1125年号: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发行钱币及备注: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大观元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同胞·宣和元宝·宣和通宝帝王:钦宗(赵桓)在位时间:1126~·年号:靖康发行钱币及备注:靖康元宝·靖康通宝南宋(1127~1279)帝王:高宗(赵构)在位时间:1127~1162年号:建炎、绍兴发行钱币及备注: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帝王:孝宗(赵shen)在位时间:1163~1190年号:隆兴、乾道、淳熙发行钱币及备注: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帝王:光宗(赵敦)在位时间:1190~1194年号:绍熙发行钱币及备注:绍熙元宝·绍熙通宝帝王:宁宗(赵扩)在位时间:1195~1224年号:庆元、嘉泰、开僖、嘉定发行钱币及备注:庆元通宝·庆元通宝·嘉泰通宝·嘉泰元宝·开僖通宝·开僖元宝·嘉定通宝·嘉定元宝·嘉定杂宝帝王:理宗(赵昀)在位时间:1225~1264年号: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宋元宝·大宋通宝·圣宋重宝·宝庆元宝·绍定元宝·绍定通宝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嘉熙通宝·嘉熙重宝淳佑元宝·淳佑通宝·皇宋通宝·开庆通宝·景定元宝帝王:度宗在位时间:1265~1274年号:咸淳发行钱币及备注:咸淳元宝·临安府钱牌--南宋后期帝王:恭宗(赵显)在位时间:1275年号:德佑发行钱币及备注:帝王:端宗在位时间:1276~1278年号:景炎发行钱币及备注:帝王:帝丙(赵丙)在位时间:1278~1279年号:祥兴发行钱币及备注:辽(907~1125)帝王:太祖(耶律阿保机)在位时间:907~926年号:神册、天赞、天显、发行钱币及备注:通行泉货·天显通宝帝王:太宗(耶律徳光)在位时间:926~947年号:天显、会同、大同发行钱币及备注:会同通宝帝王:世宗(耶律阮)在位时间:947~951年号:天禄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禄通宝帝王:穆宗(耶律璟)在位时间:951~969年号:应历发行钱币及备注:应历通宝帝王:景宗(耶律贤)在位时间:969~982年号:宝宁、乾亨发行钱币及备注:宝宁通宝帝王:圣宗(耶律隆绪)在位时间:982~1031年号:乾亨、统和、开泰、太平发行钱币及备注:统和通宝帝王:兴宗(耶律宗真)在位时间:1031~1054年号:景福、重熙发行钱币及备注:景福通宝·重熙通宝帝王:道宗(耶律洪基)在位时间:1054~1101年号:清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发行钱币及备注: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帝王:天祚帝(耶律延禧)在位时间:1101~1125年号:乾统、天庆、保大发行钱币及备注:乾统元宝·天庆元宝西夏(1038~1227)帝王:毅宗(李谅祚)在位时间:1048~1067年号:延嗣宁国、天佑垂圣、福圣承道、拱化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福圣宝钱·帝王:惠宗(李秉常)在位时间:1067~1086年号:乾道、天赐礼盛国庆、大安、天安礼定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大安宝钱·大安通宝帝王:崇宗(李乾顺)在位时间:1086~1139年号:天仪治平、天佑民安、永安、贞观、雍宁、元德、正德、大德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贞观宝钱·元德通宝、重宝·大德通宝帝王:仁宗(李仁孝)在位时间:1139~1193年号:大庆、人庆、天盛、乾佑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乾佑宝钱·天盛、乾佑元宝帝王:桓宗(李纯佑)在位时间:1193~1206年号:天庆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天庆宝钱·天庆元宝帝王:襄宗(李安全)在位时间:1206~1211年号:应天、皇建发行钱币及备注:皇建元宝帝王:神宗(李顺顼)在位时间:1211~1223年号:光定发行钱币及备注:光定元宝金(1115~1234)帝王:太宗(完颜晟)在位时间:1123~1135年号:天会发行钱币及备注:伪齐刘豫:阜昌元宝、通宝、重宝帝王:海陵王(完颜亮)在位时间:1149~1161年号:天德、贞元、正隆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眷通宝、元宝·皇统元宝帝王:世宗(完颜雍)在位时间:1161~1189年号:大定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定通宝帝王:章宗(完颜景)在位时间:1189~1208年号:明昌、承安、泰和发行钱币及备注:承安宝货银铤·泰和通宝、重宝帝王:卫绍王(完颜永济)在位时间:1208~1213年号:大安、崇庆、至宁发行钱币及备注:崇庆元宝·崇庆通宝·至宁元宝帝王:宣宗在位时间:1213~1223年号:贞佑、兴定、元光发行钱币及备注:贞佑元宝、通宝元(1279~1368)帝王:世祖(忽必烈)在位时间:1260~1294年号:中统、至元发行钱币及备注:大朝通宝·中统元宝·至元通宝帝王:成宗(铁穆耳)在位时间:1294~1307年号:元贞、大德发行钱币及备注:元贞元宝、通宝·大德元宝、通宝帝王:武宗(海山)在位时间:1308~1311年号:至大发行钱币及备注:至大通宝、元宝·大元通宝、国宝帝王:仁宗在位时间:1311~1320年号:皇庆发行钱币及备注:皇庆元宝帝王:英宗(硕德八剌)在位时间:1321~1323年号:延佑发行钱币及备注:延佑元宝、通宝帝王:泰定帝(也孙贴木儿)在位时间:1323~1328年号:至治发行钱币及备注:至治元宝、通宝·大元至治帝王:天顺帝(阿速吉八)在位时间:1328年号:泰定发行钱币及备注:泰定通宝、元宝帝王:顺帝(妥欢贴睦尔)在位时间:1333~1368年号:至顺、元统、至元、至正发行钱币及备注:至顺元宝、通宝、至元元宝、通宝·至正通宝、之宝明(1368~1644)帝王:太祖(朱元璋)在位时间:1368~1398年号:洪武发行钱币及备注:洪武通宝帝王:成祖(朱棣)在位时间:1403~1424年号:永乐发行钱币及备注:永乐通宝帝王: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1425年号:洪熙发行钱币及备注:洪熙通宝帝王:宣宗(朱瞻基)在位时间:1426~1435年号:宣德发行钱币及备注:宣德通宝帝王:考宗在位时间:1488~1505年号:弘治发行钱币及备注:弘治通宝帝王:世宗(朱厚璁)在位时间:1522~1567年号:嘉靖发行钱币及备注:嘉靖通宝帝王:穆宗(朱载厚)在位时间:1567~1572年号:隆庆发行钱币及备注:隆庆通宝帝王:神宗(朱翊钧)在位时间:1573~1620年号:万历发行钱币及备注:万历通宝帝王:光宗(朱常洛)在位时间:1620年号:泰昌发行钱币及备注:泰昌通宝帝王:熹宗(朱由校)在位时间:1621~1627年号:天启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启通宝帝王:毅宗(朱由检)在位时间:1628~1644年号:崇祯发行钱币及备注:崇祯通宝帝王: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发行钱币及备注:永昌通宝·大顺通宝·西王赏功帝王:南明在位时间:1644~1662发行钱币及备注:弘光通宝·隆武通宝·大明通宝·永历通宝·兴朝通宝帝王:三藩在位时间:1673~1680发行钱币及备注: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裕民通宝清(1616~1911)帝王: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间:1616~1626年号:天命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命汉钱、天命通宝帝王:太宗(皇太极)在位时间:1626~1643年号:天聪、崇德发行钱币及备注:天聪汉钱帝王:世祖(福临)在位时间:1644~1661年号:顺治发行钱币及备注:顺治通宝帝王:圣祖(玄烨)在位时间:1661~1722年号:康熙发行钱币及备注:康熙通宝帝王:世宗(胤禛)在位时间:1723~1735年号:雍正发行钱币及备注:雍正通宝帝王:高宗(弘历)在位时间:1736~1795年号:乾隆发行钱币及备注:乾隆通宝帝王:仁宗(顒琰)在位时间:1796~1820年号:嘉庆发行钱币及备注:嘉庆通宝帝王:宣宗(旻宁)在位时间:1821~1850年号:道光发行钱币及备注:道光通宝帝王:文宗在位时间:1851~1861年号:咸丰发行钱币及备注:咸丰通宝·重宝·元宝帝王:穆宗(载淳)在位时间:1862~1874年号:同治发行钱币及备注:祺祥通宝、祺祥重宝、同治通宝·重宝帝王:德宗(载湉)在位时间:1875~1908年号:光绪发行钱币及备注:光绪通宝·重宝帝王:(溥仪)在位时间:1909~1911年号:宣统发行钱币及备注:宣统通宝太平天国帝王:洪秀全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国通宝·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宝。
各朝代年号

朝代年号索引请使用浏览器编辑选项中的查找功能,任意输入朝代名称、谥号、庙号、年号查询前2070年夏禹前----年夏启前----年夏太康前----年夏仲康前----年夏相前----年夏少康前----年夏杼前----年夏槐前----年夏芒前----年夏泄前----年夏不降前----年夏扃前----年夏廑前----年夏孔甲前----年夏皋前----年夏发前----年夏履癸(又名桀)前1600年商汤(又名成汤)前----年商大丁(早夭,未继承王位)前----年商外丙前----年商中壬前----年商大甲前----年商沃丁前----年商大庚前----年商小甲前----年商雍己前----年商大戊前----年商中丁前----年商外壬前----年商河亶甲前----年商祖乙前----年商祖辛前----年商沃甲前----年商祖丁前----年商南庚前----年商阳甲前----年商盘庚前1300年殷盘庚(是年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市,史称殷商)前----年殷小辛前1251年殷小乙前1250年殷武丁前1191年殷祖庚前----年殷祖甲前----年殷廪辛前1101年殷帝乙前1075年殷帝辛(又名纣王)前1046年周武王(武王克商之年,史称西周时期)前1042年周成王前1020年周康王前0995年周昭王前0976年周穆王前0922年周恭王前0899年周懿王前0892年周孝王前0885年周夷王前0877年周厉王前0841年周共和元年(厉王出奔,诸侯共伯和干位。
中国历史确切纪年始于是年)前0827年周宣王(厉王死,子宣王即位)前0781年周幽王前0770年周平王(史称东周时期)前0719年周桓王前0696年周庄王前0681年周釐王前0676年周惠王前0651年周襄王前0618年周顷王前0612年周匡王前0606年周定王前0585年周简王前0571年周灵王前0544年周景王前0519年周敬王前0475年周元王前0468年周贞定王前0440年周考王前0425年周威烈王前0401年周安王前0375年周烈王前0368年周显王前0320年周慎靓王前0314年周赧王前0255年秦昭襄王52年(周赧王死,天下无共主,史家以秦王纪年)前0250年秦孝文王前0249年秦庄襄王前0246年秦嬴政前0221年秦始皇帝26年(秦灭六国,秦王政自称始皇帝)前0209年秦二世皇帝前0206年汉高祖(初为汉王,前202年称帝,史称西汉时期)前0194年汉惠帝前0187年汉高后(高祖吕皇后执政)前0179年汉文帝前0140年汉武帝建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前0134年汉武帝元光前0128年汉武帝元朔前0122年汉武帝元狩前0116年汉武帝元鼎前0110年汉武帝元封前0104年汉武帝太初前0100年汉武帝天汉前0096年汉武帝太始前0092年汉武帝征和前0088年汉武帝后元前0086年汉昭帝始元前0080年汉昭帝元凤前0074年汉昭帝元平前0073年汉宣帝本始前0069年汉宣帝地节前0065年汉宣帝元康前0061年汉宣帝神爵前0057年汉宣帝五凤前0053年汉宣帝甘露前0049年汉宣帝黄龙前0048年汉元帝初元前0043年汉元帝永光前0038年汉元帝建昭前0033年汉元帝竟宁前0032年汉成帝建始前0028年汉成帝河平前0024年汉成帝阳朔前0020年汉成帝鸿嘉前0016年汉成帝永始前0012年汉成帝元延前0008年汉成帝绥和前0006年汉哀帝建平前0002年汉哀帝元寿0001年汉平帝元始0006年汉孺子婴居摄(王莽摄政)0008年汉孺子婴初始0009年新王莽始建国(改国号为新)0014年新王莽天凤0020年新王莽地皇0023年汉刘玄更始0025年汉光武帝建武(史称东汉时期)0056年汉光武帝建武中元0058年汉明帝永平0076年汉章帝建初0084年汉章帝元和0114年汉安帝元初0120年汉安帝永宁0121年汉安帝建光0122年汉安帝延光0126年汉顺帝永建0132年汉顺帝阳嘉0136年汉顺帝永和0142年汉顺帝汉安0144年汉顺帝建康0145年汉冲帝永嘉0146年汉质帝本初0147年汉桓帝建和0150年汉桓帝和平0151年汉桓帝元嘉0153年汉桓帝永兴0155年汉桓帝永寿0158年汉桓帝延熹0167年汉桓帝永康0168年汉灵帝建宁0172年汉灵帝熹平0178年汉灵帝光和0184年汉灵帝中平0189年汉少帝光熹昭宁0189年汉献帝永汉0189年汉献帝中平0190年汉献帝初平0194年汉献帝兴平0196年汉献帝建安0220年汉献帝延康0220年魏文帝黄初(史称三国时期)0227年魏明帝太和0233年魏明帝青龙0237年魏明帝景初0240年魏齐王正始0249年魏齐王嘉平0254年魏高贵乡公正元0256年魏高贵乡公甘露0260年魏元帝景元0264年魏元帝咸熙0221年蜀汉昭烈帝章武0223年蜀汉后主建兴0238年蜀汉后主延熙0258年蜀汉后主景耀0263年蜀汉后主炎兴0222年吴大帝黄武0252年吴会稽王建兴0254年吴会稽王五凤0256年吴会稽王太平0258年吴景帝永安0264年吴末帝元兴0265年吴末帝甘露0266年吴末帝宝鼎0269年吴末帝建衡0272年吴末帝凤凰0275年吴末帝天册0276年吴末帝天玺0277年吴末帝天纪0265年晋武帝泰始(史称西晋时期)0275年晋武帝咸宁0280年晋武帝太康0290年晋惠帝永熙0291年晋惠帝元康0300年晋惠帝永康0301年晋惠帝永宁0302年晋惠帝太安0304年晋惠帝永安0304年晋惠帝永兴0306年晋惠帝光熙0307年晋怀帝永嘉0313年晋愍帝建兴0317年晋元帝建武(史称东晋十六国时期)0318年晋元帝大兴0322年晋元帝永昌0323年晋明帝太宁0326年晋成帝咸和0335年晋成帝咸康0343年晋康帝建元0345年晋穆帝永和0357年晋穆帝升平0362年晋哀帝隆和0363年晋哀帝兴宁0366年晋海西公太和0371年晋简文帝咸安0373年晋孝武帝宁康0376年晋孝武帝太元(386年拓拔氏建国,国号魏,史称北魏)0397年晋安帝隆安0402年晋安帝元兴0405年晋安帝义熙0419年晋恭帝元熙0420年宋武帝永初(史称南北朝时期)0465年宋前废帝景和0465年宋明帝泰始0472年宋明帝泰豫0473年宋后废帝元徽0477年宋顺帝昇明0479年齐高帝建元0483年齐武帝永明0494年齐欎林王隆昌0494年齐海陵王延兴0494年齐明帝建武0498年齐明帝永泰0499年齐东昏侯永元0501年齐和帝中兴0502年梁武帝天监0520年梁武帝普通0527年梁武帝大通0529年梁武帝中大通(534年北魏亡国,东魏建国)0535年梁武帝大同(535年西魏建国)0546年梁武帝中大同0547年梁武帝太清0550年梁简文帝大宝(550年东魏亡国,北齐建国)0552年梁元帝承圣0555年梁敬帝绍泰0556年梁敬帝太平(556年西魏亡国)0557年陈武帝永定(宇文氏北周建国)0560年陈文帝天嘉0566年陈文帝天康0567年陈废帝光大0569年陈宣帝太建(577年北齐亡国)0583年陈后主至德0587年陈后主祯明0581年隋文帝开皇(581年北周亡国,589年隋灭陈完成统一)0601年隋文帝仁寿0605年隋炀帝大业0617年隋恭帝义宁0618年唐高祖武德0627年唐太宗贞观0650年唐高宗永徽0656年唐高宗显庆0661年唐高宗龙朔0664年唐高宗麟德0666年唐高宗乾封0668年唐高宗总章0670年唐高宗咸亨0674年唐高宗上元0684年唐睿宗文明0684年周武则天光宅(武则天废中宗、睿宗,自即位,改国号为周)0685年周武则天垂拱0689年周武则天永昌0689年周武则天载初0690年周武则天天授0692年周武则天如意0692年周武则天长寿0694年周武则天延载0695年周武则天证圣0695年周武则天天册万岁0696年周武则天万岁通天0697年周武则天神功0698年周武则天圣历0700年周武则天久视0701年周武则天大足0701年周武则天长安0705年唐中宗神龙(恢复国号为唐)0707年唐中宗景龙0710年唐殇帝唐隆0710年唐睿宗景云0712年唐睿宗太极0712年唐睿宗延和0712年唐玄宗先天0713年唐玄宗开元0742年唐玄宗天宝0756年唐肃宗至德0758年唐肃宗乾元0760年唐肃宗上元0761年唐肃宗(去年号,但称元年)0762年唐代宗宝应0763年唐代宗广德0765年唐代宗永泰0766年唐代宗大历0780年唐德宗建中0784年唐德宗兴元0785年唐德宗贞元0805年唐顺宗永贞0806年唐显宗元和0821年唐穆宗长庆0825年唐敬宗宝历0827年唐文宗太和0836年唐文宗开成0888年唐僖宗文德0889年唐昭宗龙纪0890年唐昭宗大顺0892年唐昭宗景福0894年唐昭宗乾宁0898年唐昭宗光化0901年唐昭宗天复0904年唐哀帝天祐(907年耶律氏建国,国号契丹,后改为大辽)0907年梁太祖开平(史称五代十国时期)0911年梁太祖乾化0915年梁末帝贞明0921年梁末帝龙德0923年唐庄宗同光0926年唐明宗天成0930年唐明宗长兴0934年唐闵帝应顺0934年唐末帝清泰0936年晋高祖天福0942年晋出帝天福8年0944年晋出帝开运0947年汉高祖天福12年0948年汉高祖乾祐0949年汉隐帝乾祐2年0951年周太祖广顺0954年周太祖显德0955年周世宗显德2年0960年周恭帝显德7年0960年宋太祖建隆(史称北宋时期)0963年宋太祖乾德0968年宋太祖开宝0976年宋太宗太平兴国0984年宋太宗雍熙0988年宋太宗端拱0990年宋太宗淳化0995年宋太宗至道0998年宋真宗咸平1004年宋真宗景德1008年宋真宗大中祥符1017年宋真宗天禧1022年宋真宗乾兴1023年宋仁宗天圣1032年宋仁宗明道(1032年李元昊嗣位,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1034年宋仁宗景祐1068年宋神宗熙宁1078年宋神宗元丰1086年宋哲宗元祐1094年宋哲宗绍圣1098年宋哲宗元符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1102年宋徽宗崇宁1107年宋徽宗大观1111年宋徽宗政和(1115年完颜氏建立大金)1118年宋徽宗重和1119年宋徽宗宣和(大辽亡国)1126年宋钦宗靖康1127年宋高宗建炎(史称南宋时期)1131年宋高宗绍兴1163年宋孝宗隆兴1165年宋孝宗乾道1174年宋孝宗淳熙1190年宋光宗绍熙1195年宋宁宗庆元1201年宋宁宗嘉泰1205年宋宁宗开禧(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统一蒙古部落,上尊号成吉思汗)1208年宋宁宗嘉定1225年宋理宗宝庆(1227年蒙古灭西夏)1228年宋理宗绍定1234年宋理宗端平(大金亡国)1237年宋理宗嘉熙1241年宋理宗淳祐1253年宋理宗宝祐1259年宋理宗开庆1260年宋理宗景定1265年宋度宗咸淳1275年宋恭帝德祐1276年宋端宗景炎1278年宋赵昺祥兴1260年元世祖中统(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1264年元始祖至元(1279年南宋亡国)1295年元成宗元贞1297年元成宗大德1308年元武宗至大1312年元仁宗皇庆1314年元仁宗延祐1321年元英宗至治1324年元泰定帝泰定1333年元顺帝元统1335年元顺帝至元1341年元顺帝至正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顺帝北退上都,史称北元。
中国古代年号一览表

百年底蕴 人文之美隋朝唐朝百年底蕴人文之美武周百年底蕴人文之美唐朝百年底蕴人文之美百年底蕴人文之美燕国后梁百年底蕴 人文之美后唐后晋后汉百年底蕴 人文之美后周北宋百年底蕴人文之美百年底蕴 人文之美南宋百年底蕴人文之美辽朝百年底蕴人文之美金朝百年底蕴人文之美百年底蕴 人文之美元朝百年底蕴人文之美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明军大将徐达攻陷元大都(今北京),元惠宗率残部北退至上都,继续在北部地区抵抗兵锋正锐的明朝军队。
在这一时期,因元朝都城在塞北,且实际控制地也仅止于其都城周边地区,所以史称北元。
由于林丹汗的统治一直持续到公元1634年(崇祯七年),可以说元、清事实上通过北元成为一体。
百年底蕴人文之美百年底蕴 人文之美明朝百年底蕴人文之美南明后金年号百年底蕴人文之美百年底蕴人文之美存食粮。
可惜的是,到了隋炀帝这一代,由于挥霍过度,滥用民力,以及一系列错误的政策等,激化了各方面的矛盾。
唐朝:1。
贞观之治:唐太宗之位虽然是“逆取”,但是他即位后能“顺守”,能虚怀纳谏、节用爱民,时时警惕隋亡教训,使初唐国力节节上升。
2。
贞观遗风:武则天女士虽然手腕强硬,但也是一个很有政治才华的杰出女人,她秉承了贞观之风,使唐朝国力继续稳步上升,虽然后期有较大的动荡,但期间的成果,也为开元盛世立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3。
开元盛世:应该是唐朝国力最顶峰的时刻,大度开放,兼容并包,文化兴盛、农业发展、军事强盛、科技成就屡屡出现,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读书人,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只把文学史集当唯一读物,当时的历法天文、地理、军事、农业等等,都是读书人关心的对象之一,唐长安就相当于今天的纽约,波斯人、新罗人、乃至一些远道而来的欧洲人也集居其中,而相比,同时期的欧洲,却是相差得远。
明朝:1。
永乐盛世;永乐时期,应该是我国明朝国力最雄厚的时期,营建北京城、编纂《永乐大典》、营建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火器部队神机营、郑和下西洋、开放国度,恢复与各国的交往,还恢复与日本的贸易、军事上平定漠北、镇御朝鲜、攻下越南等等,其辉煌堪比盛唐。
历史年代表总表(中国古代史)

历史年代速记1757 年 —— 闭关锁国1757 年 —— 闭关锁国联想:闭关锁国,遗弃(17)国外武器(57)1644 年 —— 清军入关同一年,李自成建立大顺1644 年 —— 清军入关联想:清军入关,一路死尸(1644)1644 年 —— 清军入关联想:明朝死了16个皇帝(1644)1839 年 —— 虎门销烟1838年,林则徐开始禁烟1839 年 —— 虎门销烟1838年,林则徐开始禁烟联想:把鸦片一把把(18)放在山脚(39)下销毁1662 年 —— 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郑成功触发1662 年 —— 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郑成功触发联想: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百姓们一路(16)牵着驴儿(62)来迎接1683 年 —— 清军进攻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683 年 —— 清军进攻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联想:进攻台湾,要一路爬山(1683)1790 年 —— 四大徽班北京献艺四大徽班,即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
四大徽班当中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故名。
1790 年 —— 四大徽班北京献艺联想:四个班级(四大徽班)考试时一起救你(1790)1636 年 —— 清朝建立1636 年 —— 清朝建立联想:清早(清朝)起来腰扭三扭(1636)清军进攻台湾虎门销烟清军入关1683 年1839 年1644 年1368 年 —— 明朝建立1368 年 —— 明朝建立联想:朱元璋衣衫(13)褴褛开始创业,过上了顿顿牛排(68)的生活1403 年 —— 《顺风相送》最早记载钓鱼岛、赤尾屿1403 年 —— 《顺风相送》最早记载钓鱼岛、赤尾屿联想:友人顺风相送,风雨天要湿你伞(1403)1405 年 —— 郑和下西洋1405 年 —— 郑和下西洋联想:郑和下西洋时,差点遗失(14)在林雾(05)中1406 年 —— 开始建营北京城1406 年 —— 开始建营北京城联想:走进北京城城门,御史领路(1406)1561 年 —— 台州九战九捷1561 年 —— 台州九战九捷联想:打台球(台九)时,要我扭腰(1561)1627 年 —— 农民起义在陕北爆发1627 年 —— 农民起义在陕北爆发联想:山背(陕北)上有一牛儿骑(1627)明朝建立郑和下西洋开始建营北京城1368 年1405 年1406 年1271年 —— 元朝建立1271年 —— 元朝建立联想:123喊口号(12)起立(71),一起许愿(元)1276年 —— 元军攻入临安1276年 —— 元军攻入临安联想:123口号一响(12),元军如激流(76)一样冲进来1351 年 —— 黄河下游爆发农民起义1351 年 —— 黄河下游爆发农民起义联想:黄河下游爆发农民起义时,农民们衣衫褴褛(13)但是武艺(51)非凡960 年 —— 北宋建立960 年 —— 北宋建立联想:背诵(北宋)就留你(960)1038 年 —— 西夏建立1038 年 —— 西夏建立联想:石头上(10)坐着一个妇女(38),在看夕阳西下(西夏)11世纪 —— 活字印刷术11世纪 —— 活字印刷术联想:11,长得像两块印刷板的侧面(ll)11世纪 —— 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11世纪 —— 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联想:11,像两根狼牙棒1115年 —— 金朝建立1115年 —— 金朝建立联想:要要要我(1115)给你礼金1127 年 —— 南宋建立1127 年 —— 南宋建立联想:摇摇耳机(1127),感觉有杂音很难受(南宋)1206年 —— 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
中国历代年号表

中国历代年号表中国历代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制度,从汉武帝开始沿用至清朝。
以下是中国历代年号表:西汉1.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5年):高祖元年-元封六年2.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本始元年-建元四年3.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41年):元狩元年-中元二年4.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后元元年-元狩二十一年东汉1.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建武元年-建武十三年2.明帝刘庄(公元58年-公元76年):永平元年-永平十年3.光宅帝刘胡(公元89年-公元105年):元壮元年-元興元年4.安帝刘祜(公元106年-公元125年):延光元年-延平三年5.汉顺帝刘保(公元125年-公元144年):永建元年-建康二年6.汉桓帝刘志(公元147年-公元167年):永兴元年-延熹四年7.汉灵帝刘宏(公元168年-公元189年):中平元年-中平六年8.汉献帝刘协(公元189年-公元220年):建安元年-建安二十五年三国1.魏文帝曹丕(220年-226年):黄初元年-太和七年2.魏明帝曹叡(227年-239年):青龙元年-嘉平五年3.魏少帝曹芳(240年-249年):嘉平六年-建兴四年4.蜀汉后主刘禅(221年-263年):章武元年-嘉禾五年5.吴国孙权(222年-252年):黄武元年-建兴五年西晋1.晋武帝司马炎(265年-290年):太康元年-泰始四年2.晋惠帝司马衷(290年-307年):永宁元年-咸和六年东晋晋愍帝司马邺(319年-323年):太和元年 - 建兴二年晋元帝司马睿(323年-325年):穆帝建武元年 - 咸和二年晋明帝司马绍(325年-357年):太宁元年 - 大兴四年晋成帝司马衍(357年-397年):义熙元年 - 建武三年南北朝南朝宋武帝刘裕(420年-422年):永初元年 - 元嘉二十五年南朝齐高帝萧道成(479年-482年):建元元年 - 景明三年南朝梁武帝萧衍(502年-549年):天监元年 - 大定二年南朝陈文帝陈霸先(555年-566年):太平寰宇元年 - 太建四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424年-452年):太安元年 - 太和二十二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浚(452年-465年):承明元年 - 景和四年北魏宣武帝元恪(466年-499年):皇始元年 - 景明四年北魏孝文帝元宏(500年-515年):景明元年 - 景和四年北魏宣武帝元恭(516年-528年):中兴元年 - 永安三年隋朝隋文帝杨坚(581年-604年):开皇元年 - 大业三年隋炀帝杨广(604年-618年):仁寿元年 - 天佑二年唐朝唐高祖李渊(618年-626年):武德元年 - 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626年-649年):永徽元年 - 贞观二十三年唐高宗李治(649年-683年):咸亨元年 - 建中二年唐玄宗李隆基(712年-756年):开元元年 - 咸宜五年唐肃宗李亨(756年-762年):至德元年 - 宝应二年6. 唐代宗李豫(762年-779年):广德元年 - 元和十年唐德宗李适(779年-805年):大历元年 - 贞元十九年唐宣宗李纯(805年-820年):元和元年 - 大和五年唐敬宗李湛(820年-824年):大和元年 - 建中三年唐文宗李昂(824年-840年):大和八年 - 咸通四年唐武宗李炎(840年-846年):大中元年 - 咸通十年唐宣武帝李诵(846年-859年):大中十三年 - 永通四年唐宪宗李纬(859年-873年):光启元年 - 炎陵元年唐僖宗李儇(873年-888年):建义元年 - 元德元年唐昭宗李晔(888年-904年):龙纪元年 - 天祐元年唐哀帝李柷(904年-907年):梁纪元年 - 乾化元年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温(907年-912年):开平元年 - 大有六年后唐太祖李存勖(923年-926年):同光元年 - 天成四年后晋高祖石敬瑭(936年-942年):天福元年 - 太平兴国七年后汉高祖刘知远(947年-948年):天福六年 - 乾祐元年后周世宗柴荣(951年-960年):广顺元年 - 天福四年南唐主孙威(937年-943年):保大元年 - 天成十一年后吴主楚炀帝(947年-978年):乾德元年 - 天禄三年南汉主刘鋹(958年-971年):开宝元年 - 天福二年南宋太祖赵匡胤(960年-976年):建隆元年 - 宝祐二年北宋太祖赵匡义(960年-976年):建隆元年 - 宝祐二年元朝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260年-1294年):至元元年 - 至治元年元成宗阿速吉八(1295年-1307年):至治二年 - 大德元年元武宗海山(1308年-1311年):大德三年 - 至治三年元英宗铁穆耳(1312年-1320年):至治四年 - 天历元年元文宗海陵王(1321年-1323年):天历二年 - 至治九年元惠宗也孙铁木耳(1324年-1328年):至治十年 - 天顺元年元宁宗耶律贤(1329年-1332年):天顺二年 - 元统元年元文皇帝孛罗帖木儿(1333年-1370年):元统二年 - 洪武元年明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元年 - 建文五年明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永乐元年 - 洪熙元年明成祖朱棣(1403年-1424年):洪熙元年 - 永乐二十二年明仁宗朱高炽(1424年-1425年):永乐二十三年 - 宣德元年明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二年 - 正统十年明英宗朱祁镇(1436年-1449年):正统十一年 - 正统二十四年明代宗朱祁钰(1450年-1457年):景泰元年 - 安祯元年明成化帝朱见深(1465年-1487年):成化元年 - 弘治十年明正德帝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元年 - 嘉靖元年明嘉靖帝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元年 - 隆庆元年明隆庆帝朱厚照(1567年-1572年):隆庆元年 - 嘉祐元年明万历帝朱翊钧(1573年-1620年):万历元年 - 天启元年明天启帝朱由检(1621年-1627年):天启二年 - 崇祯元年明崇祯帝朱自强(1628年-1644年):崇祯元年 - 崇祯十七年清朝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年-1626年):天命元年 - 天聪元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皇太极(1627年-1643年):天聪二年 - 顺治元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福临(1644年-1661年):顺治二年 - 康熙元年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1662年-1722年):康熙元年 - 乾隆元年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1736年-1795年):乾隆元年 - 嘉庆元年清嘉庆帝爱新觉罗·旻宁(1796年-1820年):嘉庆元年 - 道光元年清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1821年-1850年):道光元年 - 咸丰元年清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1851年-1861年):咸丰元年 - 同治元年清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1862年-1875年):同治元年 - 光绪元年清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1875年-1908年):光绪元年 - 宣统三年。
中国古代皇帝在位时间列表

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前2697~前2599年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年颛顼高阳氏前2514~前2437年帝喾高辛氏前2436~前2367年帝挚高辛氏前2366~前2358年唐尧放勋前2357~前2258年虞舜重华前2257~前2208年夏(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姒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年2、帝启 9年3、太康 29年4、仲康 l3年5、帝相 28年――(羿-寒浞) 40年6、少康 22年7、帝抒 17年8、帝槐 26年9、帝芒 l8年10、帝泄 l6年11、不降 59年12、帝扃 21年13、胤甲 21年14、帝孔甲 31年15、帝皋 11年16、帝发 19年17、履癸 53年。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1122――770 共353年。
历十二帝。
建都:镐京。
1、武王发 7年2、成王诵 37年3、康王钊 26年4、昭王瑖 51年5、穆王满 55年6、共王紧扈 12年7、懿王囏 25年8、孝王辟方 15年9、夷王变 16年10、厉王胡 37年 -共和时代 14年-11、宣王靖 46年12、幽王宫湼 1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
建都:洛阳。
1、本王宜臼 51年2、桓王林 23年3、庄王铊 15年4、厘王胡齐 5年5、惠王阆 25年6、襄王郑 33年7、顷王壬臣 6年8、匡王班 6年9、定王瑜 2l年1O、简王夷 14年11、灵王泄心 27年12、景王贵 25年13、悼王猛 1年l4、敬王匈 44年15、元王仁 7年16、贞定王介 28年17、哀王去疾 1年18、思王叔 1年19、考王嵬 15年20、威烈王午 44年21、安王骄 26年22、烈王喜 7年23、显王扁 48年24、慎靓王定 6年25、赧王延 59年26、东周君杰 7年。
国号、年号、庙号、谥号(历史纪年法)-高考历史常识

判定某一年在哪个世纪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
如果年份是两位数,即1~99年,则为一世纪; 如果年份是三位数,即100~999年,则把这一年的第一位数 加1,就可得这一年所在世纪。如公元618年,第一位数为6, 6+1=7,故这一年是在公元7世纪里。
如果年份是四位数,即在1000以上,那么就以这一年的前两 位数加1。如1840年,前两位数为18,18+1=19,所以这一年在 公元19世纪内。
帝王有年号始于汉武帝。
年号一般用两字,如: 汉武帝—建元,汉元帝—竟宁,光武帝—建武,汉献帝—建安, 魏文帝—黄初,昭烈帝刘备—章武,后主刘禅—建兴,吴大帝孙 权—黄龙,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南朝梁武帝—天监, 隋文帝—开皇,隋炀帝—大业,唐太宗—贞观, 唐玄宗—开元, 宋太祖—开宝,宋仁宗—庆历,宋神宗—元丰, 宋高宗—绍兴, 元世祖—至元,明太祖—洪武等。
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如:秦穆公、晋文公;也 有用两三个字的,如:魏安釐王、赵孝成王、卫睿圣武公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认为“谥号”容易使“子议父、臣议 君”,故废除谥法与庙法。
汉代恢复谥法,唐宋为谥法发展时期,并打破了皇帝一、 二、三字谥号旧例,发展为四字及以上,多的达二十几字。如 康熙帝的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 成仁皇帝,23字。
⑥按音韵通假、同音相代为国号: 如清朝,满族原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
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其子 皇太极即位后有入主中原之意,因金、汉是世仇,怕引起汉人 反对,故1636年改国号为“清”。清、金音近相通。
二、年号
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是一种吉祥兴盛的象征,体现了在位 帝王期盼江山永固、国泰民安和兴旺发达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