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气象服单选10页word文档
防灾减灾综合—防灾减灾与气象服务含答案

防灾减灾与公共气象服务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0.5分,计15分)1.到《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规划期末,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率减少( A )以上,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降低()。
(出处:《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A.50% 50% B. 60% 50%C. 50% 60%D. 60% 60%2.《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中所称气象灾害共( B )类。
A.27 B.28C. 29D.303. 灾情年报的上报时间分为(B)次。
(出处:《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A.1 B.2C. 3D.44. 因灾死亡1(含)到3人,或者伤亡总数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属于气象灾害评估分级中的(D)。
(出处:《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A.特大型 B. 大型C. 中型D. 小型5.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的要求,力争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 A )分钟以上发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以上。
A.15-30 90% B. 15-30 95%C. 5-15 90%D. 5-15 95%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 A )要组织做好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查清本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的损失等情况。
A.人民政府 B.气象部门C. 民政部门D.安监部门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工作目标提出,到( B )年,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和沿海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
最新公共气象服单选

公共气象服单选一、单项选择题1.《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气象信息报告》和《气象信息快报》以名义制作发布。
( A )A.各级气象局B.各级气象台C.气象局2.《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是提前,第一时间向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报告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信息。
( B )A.12~24小时B.24~48小时C.48~72小时3.当发布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信息时,要通过第一时间向当地党委政府和决策部门报告。
( A )A.重要气象信息专报B.气象信息报告C.气象信息快报4.按照《贵州省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预报服务流程》规定,当根据天气形势、天气雷达、区域观测站资料监测分析,发现暴雨天气已经减弱并趋于结束时,要及时编写。
( B )A.重要气象信息专报B.气象信息报告C.气象信息快报5.根据《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三个叫应”服务流程》,当监测到可能发生重大气象灾害(含重大预报预警、重要雨情等)时,适时启动服务机制。
( C )A.内部叫应B.外部叫应C.三个叫应6.根据贵州省气象局关于规范决策气象服务材料有关规定,各级气象部门制作的《重要气象信息专报》由签发。
( A )A.气象局主要负责人B.气象局分管业务的副局长C.气象局授权有关业务单位主要负责人7.暴雨一般指的降水,会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 B )A.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50毫米或以上,或6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30毫米或以上B.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50毫米或以上,或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30毫米或以上C.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00毫米或以上,或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50毫米或以上8.暴雪一般指的固态降水,会对农牧业、交通、电力、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
( B )A.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0毫米或以上,或6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6毫米或以上B.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0毫米或以上,或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6毫米或以上C.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5毫米或以上,或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0毫米或以上9.高温是指以上的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电力、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
公共气象服单选

一、单项选择题1.《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气象信息报告》和《气象信息快报》以名义制作发布。
( A )A.各级气象局B.各级气象台C.气象局2.《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是提前,第一时间向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报告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信息。
( B )A.12~24小时B.24~48小时C.48~72小时3.当发布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信息时,要通过第一时间向当地党委政府和决策部门报告。
( A )A.重要气象信息专报B.气象信息报告C.气象信息快报4.按照《贵州省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预报服务流程》规定,当根据天气形势、天气雷达、区域观测站资料监测分析,发现暴雨天气已经减弱并趋于结束时,要及时编写。
( B )A.重要气象信息专报B.气象信息报告C.气象信息快报5.根据《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三个叫应”服务流程》,当监测到可能发生重大气象灾害(含重大预报预警、重要雨情等)时,适时启动服务机制。
( C )A.内部叫应B.外部叫应C.三个叫应6.根据贵州省气象局关于规范决策气象服务材料有关规定,各级气象部门制作的《重要气象信息专报》由签发。
( A )A.气象局主要负责人B.气象局分管业务的副局长C.气象局授权有关业务单位主要负责人7.暴雨一般指的降水,会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 B )A.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50毫米或以上,或6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30毫米或以上B.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50毫米或以上,或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30毫米或以上C.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00毫米或以上,或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50毫米或以上8.暴雪一般指的固态降水,会对农牧业、交通、电力、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
( B )A.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0毫米或以上,或6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6毫米或以上B.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0毫米或以上,或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6毫米或以上C.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5毫米或以上,或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0毫米或以上9.高温是指以上的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电力、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
气象业务竞赛题【范本模板】

1.测报业务调整后,气表—1(A文件)只记录21种天气现象,其中记录起止时间的有15种.2.自动气象站的数据存储运算处理一般包括测量、计数、累加、平均、公式运算、线性处理、选极值等,这些运算处理都由自动气象站的采集器来完成。
3.自动气象站对气象要素量的电信号值,经运算处理转换成要观测的气象要素值,这个要素值包括采样值和观测值。
4.“MDOS”的含义:气象资料业务系统或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休化。
5.当台站的基本信息、观测任务、仪器设备等发生变动,或出现需在A文件中进行备注的情况和纪要信息时,应24小时内登录MDOS平台填报.6. 每月5日前应在MDOS平台上对本站上月的疑误信息处理结果、元数据信息填报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各项信息填报无误,无错漏项。
7。
自动气象站故障分析和判断的基本方法是替代的方法和测量的方法。
8. 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采集器前面板正中间偏上的秒闪灯,正常工作时其红色指示灯为闪烁状态,闪烁间隔时间大概为1秒.9. 自动气象站故障按故障部位、故障原因可分为气象要素测量性能下降、自动气象站工作不正常和业务应用软件运行不正常三类。
10. 。
我国自动站气温和地温的分辨力都是0。
1℃、相对湿度的分辨力是1%、风向的分辨力是3(或2.8)度。
11。
ZQZ-CⅡ型自动站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和地温的采样速率都是6次/分钟。
12. 响应时间是仪器的性能指标之一,通常用时间常数来表述响应时间.13. 水银气压表悬挂不垂直时,会使读数偏高(或大).14《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管理办法》规定投入业务使用的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应当遵照气象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方法,定期开展检定或校准.禁止使用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超检的仪器。
15区域站数据质控信息处理包含区域站省级处理与查询反馈、区域站台站级处理与反馈。
16. 最低温度表酒精柱分离成几段时,可用甩动法(或重力法)、加热法、撞击法等方法将其修复,若无法修复则报废。
公共气象服务(110题)

县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考试题库一、填空题(每空0.5分)1.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事业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并让用户了解和掌握一定气象科学知识,将气象服务信息和技术应用于自身的决策、管理和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
2.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理念: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
3.公共气象服务服务理念: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
4.公益性是公共气象服务的本质属性。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
5.公共气象服务分类: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
6.贵州省、市、县气象部门对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统一规范为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气象信息报告和气象信息快报等三种形式7.《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8.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9.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应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传播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急处置情况。
10.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遵循“归口管理、统一发布、快速传播”原则。
11.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内容包括气象灾害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12.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产品格式包括数据产品、图形产品、文字产品。
13.气象防灾减灾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14.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按照发布权限、业务流程发布预警信号,并指明气象灾害预警的区域。
15.预警信号发布后,应当及时通过决策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或以传真、电话等方式向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通报,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12121”电话或手机短信、小区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方式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告。
16.贵州省气象部门“三个叫应”措施,在县气象局是指叫应县党政及部门领导,叫应乡镇党政领导,叫应乡村气象信息员。
公共气象服多选

二、多选题1.《气象信息报告》每周定期向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报告等信息。
( ABC )A.一周天气趋势B.一般灾害性天气预报C.重要灾害性天气影响D.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2.《重要气象信息专报》主要内容包括:等。
( ABCDE )A.重大天气气候事件B.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C.重大活动和抢险救灾的气象保障D.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E.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评估F.重大灾害性天气服务总结3.省、地、县气象部门对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气象服务材料统一规范为等三种形式。
( BCE )A.重大气象信息专报B.重要气象信息专报C.气象信息报告D.气象信息快讯E.气象信息快报4.《气象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以及人工降雨防雹情况;农业气象情况;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情况;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工作情况等。
( BCDEF )A.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B.短期天气预报C.一周天气预报(或候、旬天气预报)D.气候公报E.气候评价F.气候展望5.《气象信息快报》主要内容为,以及需及时向党政领导汇报的其他气象信息等。
( BCDE )A.灾害性天气预报B.短时临近天气预报C.气象灾害预警信息D.天气实况E.补充订正预报6.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已经减弱并趋于结束时,制作发布的《气象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 ABC )A.天气实况与未来天气趋势B.暴雨过程气象服务情况C.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的防范应对措施D.取得的服务效益7.外部叫应是指叫应。
( ABC )A.本级党政领导及政府应急办负责人B.民政、防汛、国土等相关部门责任人C.下一级党政领导D.气象协理员8.内部叫应是指叫应等。
( BCD )A.党政部门领导B.本级局领导及业务管理部门C.上级气象台、下级相关台站D.乡村气象信息员9.贵州省重大气象灾害信息报送标准是:。
( AB )A.在本市(州、地)范围内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B.本市(州、地)范围内出现造成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经济损失较大的气象灾害C.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地震灾害等其他重大自然灾害10.气象信息员包括。
消防安全培训试题单选题库 Microsoft Word 文档 (3)

单项选择题1. 高层建筑、公共娱乐场所、百货商场等在进行室内装修时应采用的装修材料是:()A.可燃材料B.难燃材料和不燃材料C.易燃材料D.钢筋混凝土2. 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报警。
任何单位、个人应当()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
A. 无偿B. 有偿C. 自愿D. 自觉3. 以下对报警电话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119报警电话是免费的B. 发生火灾时任何人都可以无偿拨打119C. 为了演练,平时可以拨打1194. 扑灭固体物质火灾需用()灭火器。
A. BC型干粉B. ABC型干粉C. 泡沫D. 二氧化碳5. 设置的灭火器铭牌必须朝()。
A. 外B. 内C. 左D. 右6. 根据物质燃烧的特性,B类火灾是指()。
A. 固体物质火灾B. 金属火灾C. 液体物质火灾D. 液化石油气火灾7. 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
A. 速到现场抢救物资B. 尽快抢修设施争取复产C. 予以保护现场D. 拨打1198. 在火灾扑救中,要坚持()的指导思想。
A. 疏散物资第一B. 保护重点第一C. 救人第一D. 扑救第一;9.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A. A储罐区内C. 防护堤外D. 防护堤内;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对过失引起火灾,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处以()A. 10日以下拘留;B. B、警告、罚款;C. C、警告、罚款或10日以下拘留;D. D、15日以下拘留11. 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米,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米。
A. 60米B. 90米C. 120米100米;12. 据统计,火灾中死亡的人有80%以上属于()A. 被火直接烧死B. 烟气窒息致死C. 跳楼或惊吓致死13. 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 )。
A. 就地打滚B. 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C. 迎风快跑14. 消防工作贯彻()。
A. 预防为主,以消防为辅B.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C. 谁主管,谁负责;15. 发现燃气泄漏,要速关阀门,打开门窗,不能( )。
公共气象服务(110题)

县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考试题库一、填空题(每空0.5分)1.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事业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并让用户了解和掌握一定气象科学知识,将气象服务信息和技术应用于自身的决策、管理和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
2.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理念: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
3.公共气象服务服务理念: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
4.公益性是公共气象服务的本质属性。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
5.公共气象服务分类: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
6.贵州省、市、县气象部门对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统一规范为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气象信息报告和气象信息快报等三种形式7.《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8.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9.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应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传播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急处置情况。
10.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遵循“归口管理、统一发布、快速传播”原则。
11.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内容包括气象灾害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12.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产品格式包括数据产品、图形产品、文字产品。
13.气象防灾减灾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14.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按照发布权限、业务流程发布预警信号,并指明气象灾害预警的区域。
15.预警信号发布后,应当及时通过决策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或以传真、电话等方式向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通报,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12121”电话或手机短信、小区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方式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告。
16.贵州省气象部门“三个叫应”措施,在县气象局是指叫应县党政及部门领导,叫应乡镇党政领导,叫应乡村气象信息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气象信息报告》和《气象信息快报》以名义制作发布。
( A )A.各级气象局B.各级气象台C.气象局2.《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是提前,第一时间向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报告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信息。
( B )A.12~24小时B.24~48小时C.48~72小时3.当发布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信息时,要通过第一时间向当地党委政府和决策部门报告。
( A )A.重要气象信息专报B.气象信息报告C.气象信息快报4.按照《贵州省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预报服务流程》规定,当根据天气形势、天气雷达、区域观测站资料监测分析,发现暴雨天气已经减弱并趋于结束时,要及时编写。
( B )A.重要气象信息专报B.气象信息报告C.气象信息快报5.根据《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三个叫应”服务流程》,当监测到可能发生重大气象灾害(含重大预报预警、重要雨情等)时,适时启动服务机制。
( C )A.内部叫应B.外部叫应C.三个叫应6.根据贵州省气象局关于规范决策气象服务材料有关规定,各级气象部门制作的《重要气象信息专报》由签发。
( A )A.气象局主要负责人B.气象局分管业务的副局长C.气象局授权有关业务单位主要负责人7.暴雨一般指的降水,会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 B )A.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50毫米或以上,或6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30毫米或以上B.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50毫米或以上,或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30毫米或以上C.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00毫米或以上,或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50毫米或以上8.暴雪一般指的固态降水,会对农牧业、交通、电力、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
( B )A.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0毫米或以上,或6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6毫米或以上B.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0毫米或以上,或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6毫米或以上C.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5毫米或以上,或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0毫米或以上9.高温是指以上的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电力、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
( C )A.日最高气温在32摄氏度B.日平均气温在35摄氏度C.日最高气温在35摄氏度10.秋风是在初秋由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出现对水稻有影响的低温并常伴有阴雨的灾害天气。
( A )A.抽穗扬花B.分蘖C.灌浆11.贵州把3月下旬至4月下旬期间,出现了连续3天或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作为倒春寒的天气指标。
( B )A.8℃B.10℃C.12℃12.在贵州大部分地区,低温并常伴有阴雨的灾害天气出现在之后,故称秋风。
( B )A.秋分B.立秋C.立冬13.在贵州大部分地区,通常把8月上旬至9月上旬出现日平均气温或以上作为秋风的指标,而在西部地区温度指标有所降低。
( B )A.低于20℃且连续5天B.低于20℃且连续3天C.低于10℃且连续3天14.秋季绵雨是指9月至11月,连续5天或5天以上逐日降雨量的持续阴雨天气。
( A )A.大于或等于0.1毫米B.大于或等于0.5毫米C.大于或等于1毫米15.在贵州,连续为轻秋季绵雨。
( C )A.3-4天B.4-5天C.5-6天16.在贵州,连续为中等秋季绵雨;( B )A.7-8天B.7-9天C.7-10天17.在贵州,连续及其以上为重秋季绵雨。
( A )A.10天B.12天C.15天18.贵州秋绵雨逐渐减轻。
( B )A.从西向东B.从西北向东南C.从北向南19.凝冻是贵州冬半年出现的温度,有过冷却水降至地面或在固体物体上产生的结冰现象,包括雨凇和雾凇,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 C )A.低于-2℃B.低于-1℃C.低于0℃20.农田小气候的特征是指光照强度由植株顶部向下递减,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在植株高度的处,农田的湿度取决于天气和土壤水分,风速从植株根部向上不断增大。
( C )A.1/2B.1/3C.2/321.贵州中亚热带包括遵义市、铜仁地区、黔东南州,黔南州、安顺市、黔西南州等的大部分县及贵阳、乌当、花溪等,年平均气温。
( B )A.10—15℃B.15—18℃C.15—20℃22.贵州北亚热带包括毕节地区,六盘水市,贵阳市、安顺市部分县,年均温。
( B )A.10—12℃B.12—14℃C.14—18℃23.暖温带包括水城、赫章、威宁海拔的高原山地,年平均气温在12℃以下。
( B )A.1800—2000m以下B.1800—2000m以上C.2500米以上24.气象灾害发生后,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
( A )A.民政、防汛、气象B.民政、防汛、国土C.防汛、国土、气象25.《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中的畜牧业影响包括:。
( A )A.影响牧草名称、牧草受灾面积、死亡大牲畜、死亡家禽、饮水困难牲畜、畜牧业经济损失、畜牧业其他影响B.影响牧草名称、牧草受灾面积、死亡牲畜、饮水困难牲畜、畜牧业经济损失、畜牧业其他影响C.影响牧草名称、牧草受灾面积、死亡大牲畜、死亡家禽、畜牧业经济损失、畜牧业其他影响26.当发生《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第二条所涉及的气象灾害时,各级气象部门应当在灾害发生的内及时进行灾情数据收集和初报。
( B )A.1小时B.2小时C.3小时27.根据《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在灾情发生内,通过决策服务平台中的直报系统上报重要灾情。
( B )A.3小时B.6小时C.12小时28.根据《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对于需要更新或者修订的数据应在内及时更正并经过确认审核后上报。
( B )A.6-12小时B.12-24小时C.24-48小时29.各省级气象部门应当及时、全面地收集、整理、审核灾情数据,形成以灾害性天气过程为时间单元、以县为地域单元的规范的气象灾情月报和年报,于每月通过决策服务平台月、年报灾情系统上报国家气候中心。
( C )A.1日B.2日C.3日30.根据《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特大型气象灾害是指:因灾死亡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含以上的。
( C )A.30人含以上或者伤亡总数100人含B.50人含以上或者伤亡总数300人含C.100人含以上或者伤亡总数300人含31.根据《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大型气象灾害是指:因灾死亡30人含以上100人以下,或者伤亡总数100人含以上30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
( B )A.5000万元含以上5亿元以下B.1亿元含以上10亿元以下C.2亿元含以上20亿元以下32.根据《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中型气象灾害是指:因灾死亡3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者伤亡总数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以上1亿元以下的。
( B )A.10人含以上100人B.30人含以上100人C.50人含以上100人33.根据《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小型气象灾害是指:因灾死亡,或者伤亡总数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 B )A.3人以下B.1含到3人C.1含到5人34.气象灾害等级: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4个等级,其中中型的标准为:。
( A )A.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B.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C.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D.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35.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开展全程气象灾害评估工作。
在,根据气象预报预测的灾害强度、影响范围和对象等,对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预评估。
( A )A.灾害出现前B.灾害出现后C.灾害结束后36.根据《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基础设施影响是指:。
( B )A.损坏道路、桥梁隧道及市政工程B.损坏桥梁涵洞、基础设施经济损失、基础设施其他影响C.损坏供水、供电及公共设施37.根据《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通讯影响是指:。
( B )A.电信、移动、联通的影响B.通讯中断时间、通讯经济损失,通讯其他影响C.电信、网络等经济损失及影响38.“气象要素实况”填写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的。
( A )。
A.天气学指标B.气象学指标C.气候学指标39.“被困人口”指受灾人口中被围困以上、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人口数。
( C )A.24小时B.36小时C.48小时40.“转移安置人口”指因受到灾害威胁、袭击,需在内离开其住所转移到其他地方的人口数量。
( B )A.12小时B.24小时C.48小时41.“农作物受灾面积”指因灾减产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反映农作物受到灾害影响的范围。
( A )A.1成含1成B.2成含2成C.3成含3成42.“农作物成灾面积”指因灾减产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
( C )A.1成含1成B.2成含2成C.3成含3成43.“农作物绝收面积”指因灾减产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反映农作物受灾的严重程度。
( C )A.5成含5成B.7成含7成C.8成含8成44.“死亡大牲畜”指体型较大、须饲养以上发育成熟的牲畜如马、牛、驴、骡、骆驼等,但不包括羊、猪等中小型家畜死亡总数。
( B )A.1-2年B.2-3年C.3-4年45.“水毁大型水库数”指本次灾害造成的总库容以上的水库损毁数量。
( A )A.1亿立方米B.2亿立方米C.3亿立方米46.“水毁中型水库数”指本次灾害造成的总库容的水库损毁数量。
( A )A.1000万立方米至1亿立方米B.2000万立方米至2亿立方米C.5000万立方米至5亿立方米47.“水毁小型水库数”指本次灾害造成的总库容的水库损毁数量。
( A )A.10-1000万立方米B.20-2000万立方米C.30-3000万立方米48.“水毁塘坝数”指本次灾害造成的总库容小于的水利设施损毁数量。
( B )A.5万立米B.10万立米C.50万立米49.“林木损失”指因本次灾害造成的各种林木数量。
( B )A.枯萎B.倒断C.死亡50.“电力倒杆”、“电力倒塔”指本次灾害造成的倒断数量。
( B )A.电杆或电线B.电杆或基塔C.基塔或电线51.“损坏桥梁涵洞情况”指本次灾害造成的受损数量。
( B )A.中型桥梁、涵洞B.较大型桥梁、涵洞C.大型桥梁、涵洞52.“停业商店数”指受本次灾害影响而停业的商店数量。
( B )A.包括私人小店B.不包括私人小店C.包括其他小店53.当灾害在全县地区发生时,可以填写“全县范围”或“所有乡镇”,否则按实际发生灾害的乡镇名称填写。
( A )A.2/3以上B.50%以上C.90%以上54.一次灾害性天气过程中暴雨、雷电、大风、冰雹同时出现,并明确主要致灾灾种为“暴雨”,本记录“灾害类别”字段中则填“暴雨洪涝”,本记录中即填报造成的各项损失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