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教案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的掌握宋元时期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情况,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雕印的“灿烂的宋元文化”提问:这是怎么制出来的?(雕印)师:中国古代印刷术起源于印章和石刻,发展到隋唐时出现了什么技术?(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经过五代,到了两宋时期兴旺发达。

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后,我国刊印了大量精美的书籍。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雕版印刷的欠缺与不便之处呢?教师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

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雕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费时费工浪费性大。

师由此可见雕版印刷术需要改革创新了,于是到北宋时,有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个人是谁?(北宋平民毕升)(二)、授新课(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师:观察毕升画像,阅读小字部分,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

(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学生动手体验,完成活动探究(1)师:同学们想一想,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较有哪些优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活字印刷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

由此可见,活字印刷把印刷术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元朝时王贞发明了木活字,才广泛推广和应用。

但是,毕升的这一创举比欧洲早400年。

师: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呢?(激光照排电脑排版高速印刷机等)(二)指南针的应用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假如你是一名海员,驾驶一艘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行驶,那么船上首先要具备什么?(指南针)师:说道指南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修建一座阿旁宫,大门用磁石做成,如有人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吸住。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和中外交通的状况。

本课内容丰富,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应用、火药的改进以及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在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历程,以及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状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对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发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具体历程和中外交通的状况,还需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功绩和科技发明的意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背景和影响,还需深入探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状况,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重要的科技发明,以及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状况,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重要的科技发明,以及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状况。

2.教学难点: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历程和中外交通的状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和中外交通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状况,以及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重要的科技发明。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与中外交通》(说课稿)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与中外交通》(说课稿)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与中外交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与中外交通。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应用以及火药武器的使用等;二是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主要讲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以及马可波罗来华等历史事件。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科技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宋元时期科技文化的具体内容,以及中外交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体系,去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以及中外交通的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文化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以及中外交通的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及其意义,指南针的应用和火药武器的使用,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和马可波罗来华等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以及课堂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和中外交通的状况。

内容包括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和发展,以及宋元时期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和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繁荣景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对于四大发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科技的具体发展情况,以及中外交通的状况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和中外交通的状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情况,掌握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和发展,了解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的自豪感,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情况,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和发展,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状况。

2.教学难点: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具体应用和发展,以及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对科技传播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情况和中外交通的状况。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和发展,以及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和中外交通的状况。

4.情景模拟:模拟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情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案例材料:收集与宋元时期科技发展和中外交往相关的案例材料。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教案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和分析的方法,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重难点重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难点: 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展示烟花绽放的画面和音乐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联想,导入本课。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人在“百度知道”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吗?”,由此引出雕版印刷术,并探讨雕版印刷术的不足。

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出活字印刷术出现的时间和发明人,并归纳出“活”的特点。

小组派代表发言,比较那组说的全面、准确。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旅游已经成为当今的时尚。

假如你要去原始森林旅游,为防止迷失方向,你应该携带哪些物品?1、指南针学生观察教材中“汉朝的司南(模型)”图片,教师给出设问引导观察:司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根据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

学生观察宋朝的罗盘针模型,小组讨论。

教师给出问题:“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器为什么会在北宋末年得到很快的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有何作用?”由多媒体的烟花图片,提问:烟花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火药学生阅读,了解火药的发明过程,在哪些方面应用,产生的意义。

教师给出表格,学生进行整理。

比较哪组归纳的全面和完整。

三、沈括和郭守敬宋朝是个辉煌的朝代,除了发明之外,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哪些成就呢?我们对其中的两个代表人物进行了解。

学生阅读,归纳出沈括和郭守敬的成就。

四、小结下面我们回顾本课书所学的知识,总结一下我们这一节可课学了些什么东西?(学生发言,利用表格总结)五、课堂练习必答题:1、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版,比毕升的发明晚()A、300年B、400年C、800年D、1000年2、我国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在()A、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唐朝时期D、北宋时期3、推测一下谁最有可能使用突火枪()A、蒙恬B、孙武C、卫青D、岳飞4、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标志性的成就是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的广泛使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选做题: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记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指东西方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优质教案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数百位演员组成方阵,用汉字“和”的演变过程,向世界展现了我国古老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

那一幕带来的震撼,许多人至今都念念不忘。

人们在自豪之外,未免会生出更多的悲叹,这种古老技艺,怕是只能存活于博物馆了吧。

其实不然。

浙江省瑞安市飞云江畔的东源村,墨汁依旧飘芳香,木活字印刷技艺,在那里被完整地保存着。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古老的发明。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活字印刷术1.多媒体播放视频——《毕昇制作泥活字》2.阅读教材“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一目,归纳活字印刷术的工序及材料。

3.材料研读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4.提出问题:活字印刷术哪些地方体现了“活”的特点?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有怎样的进步?提示: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

既经济又省时。

5.材料研读约在13世纪,我国活字印刷术就传入朝鲜半岛。

朝鲜高丽王朝末期,已开始使用金属活字印刷,到李朝获得大发展。

日本直到16世纪,才开始有活字印刷术,是壬辰(1592年)日本侵朝战争后由朝鲜传过去的。

当时日本从朝鲜带回数以万计的铜活字和铸字工,从此日本有了活字刊印本。

中国活字印刷传到越南更晚至19世纪。

我国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在15世纪,是从我国新疆沿中亚、西亚逐步传到欧洲的。

我国科技史专家潘吉星先生指出:“谷腾堡完成其活字试验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印刷术在欧洲传播和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高潮。

而在谷腾堡时代我们仍能看到中国的技术影响。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是宋元文化,而且是灿烂的宋元文化,可见宋元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本课的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上1述发明和造纸术的发明,统称为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1)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北宋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解决了上述问题,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并逐渐传至世界各地。

(2)指南针的应用与传播。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制成了“司南”;北宋时,随着人工造磁法的掌握,人们用磁针指南制成了指南针;也是在北宋,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成为一种准确可靠的导航仪器;南宋时,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3)火药的应用和传播。

它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精品PPT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精品PPT教学课件
4.活字印刷术发明的影响
推动了知识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 学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七年级 下册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印刷术,欧洲可 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 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著名学者 罗伯特
现代印刷技术
印刷技术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指新课南标 针、火药的应用
三核心、素养发新课达标 的中外交通
2.海上交通发达
1)原因
①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②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 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2)表现
①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 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 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二核心、素养指新课南标 针、火药的应用
人民教育
1)火药的发明
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2)火药的应用
①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②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火药,可由火花、火焰 等引起燃烧的药剂。火药的 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 。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 丹药,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 明。
三核心、素养发新课达标 的中外交通
1.陆路交通的发展
1)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 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七年级 下册
2)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为了加强同各地 的联系,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知识链接: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 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 一。
1.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1)指南针的发明与发展
①司南: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制成指南工具,称 为“司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
2、了解宋元时期陆路和海陆交通发达的表现及影响
3、分析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并组内互相检查
三、合作探究:课前,我们已经分好了四个学习探究小组:活字印刷组、指南针组、火药组、中外交通组,请各组准备各自探究的内容,之后为来我们解决疑惑。

四、教学过程
1、《活字印刷》: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正是活字印刷发明,使汉字作为知识载体得到广泛的传播,催化了人类文明。

下面请活字印刷组来为我们介绍印刷术的发明。

评价小组:印刷组每个人都是能工巧手,不仅展现精美的作品,而且还通过亲身体验让我们加深了对活字印刷理解,锦上添花。

补充:在雕版印刷出现之前,人们是靠手抄书的,而活字印刷最大的特点就像
1
它的名字一样,变“死”版为“活”版;让印刷过程省工省时,并且早于欧洲四百多年,称作“文明之母”(电脑排版、激光照排、高速印刷机)
最近几年,韩国试图争夺活字印刷术申遗,下面让我们用一分钟了解活字印刷的历史并证明印刷术是中国的。

2、《指南针》:
假如你是一名海员,驾驶轮船在茫茫大海上行驶,那么船上首先应装备什么?下面请指南针组来为我们介绍一下指南针的应用。

评价小组:指南针组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不仅分工明确,还为我们带来了罗盘展示,非常的认真。

补充:指南针最早是在战国发明的,最初的雏形是司南,但体积大,磁性小,转动不灵活,后来发明了罗盘,而罗盘最早是用来看风水的工具。

后来为航海出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才有了后来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和新航路的开辟,被称作“水上之友”。

3、《火药》:
每逢盛大的节日,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爆竹来表达喜悦的心情,烟花是由什么制成的呢?下面由火药组为我们介绍火药的应用
2
评价小组:火药组资料准备充分,介绍详细,让同学们都受益匪浅。

问题:火药的发明是好事还是坏事?(科技是把双刃剑)用于军事,还用在生产,火箭。

4、《中外交通》
中华民族热情友善的特质古已有之,两条丝绸之路就是最好的印证。

下面请中外交通小组为我们展示。

评价小组:集体的力量真大,你们组把这问题的方方面面都想到了,真是一个团结小集体。

在宋元时期的对外交通是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出去的,并且比前代有了更大的进步,那么在现今社会对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视程度如何呢?
今年5月14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区域合作平台,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

宋元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正是由于陆、海两条丝路在历史上曾长期共存,才为世界带来了进步与繁荣。


3
过渡: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英国思想家培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有什么重大贡献?
活字印刷术的广泛应用,极大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对于世界文学的发展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像我们熟知的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大文豪的作品以及中国明清时期的古典四大名著都是出现在活字印刷术普遍应用之后。

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使人类结束了原始航海时代,从而开始了航海史上的新纪元。

因此才有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火药,尤其是火药武器的发明和推广,结束了冷兵器的时代,使战争的破坏力和杀伤力大大增强。

当火药武器的制造方法传到欧洲,更是加速了欧洲乃至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四大发明发明的外传,不仅体现了中国先民的智慧,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前进)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高峰期,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海路交通的发达。

五、合作探究
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包括?
4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一统,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
(2)宋元时期,经济持续发展,为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物质基础;
(3)民族交融加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4)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一方面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也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本民族文化;
(5)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也为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小结:同学们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了那么久,但是给我们留下的是宝贵的财富。

我们的祖先就能想到那么的长远,何况我们生活在现今美好的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相信祖国一定会建设得更加富强。

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