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的时刻》江姐介绍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最后的时刻-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最后的时刻-教科版

5最后的时刻教材简析《最后的时刻》是一篇记叙文。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革命烈士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梳妆打扮,与牢房的同志们告别,像赴隆重的典礼似的迎接最后的战斗的悲壮的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无比忠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学习本文,要深切体会“最后的时刻”的含义。

设计理念整篇文章语言朴实,注重细节描写。

教学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体会课文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感受语言的丰富内涵。

通过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感悟江姐面对牺牲大义凛然、从容不迫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神情、行动、语言的语句或段落,了解人物内心世界,体会革命者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

3.认识“滓、纲”2个生字,会写“渣、滓、拟、纲”等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革命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

2.学习课文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认识江姐1.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激情导入。

本单元以“高山仰止”为主题,编排了《最后的时刻》和《颁奖词三则》两篇主体课文,目的是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英雄人物事迹,感受他们崇?2.借助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革命烈士江姐。

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江姐。

教师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江姐:江竹筠,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炜,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6年至1948年,在重庆做地下党工作。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

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最后的时刻 _教科版_9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最后的时刻   _教科版_9

学习 课文
最后的时刻
认真整理自己的着装。
江姐习惯地用手( 拍拍 )身上 的灰尘,再( 理理 )旗袍上的折痕, 然后弯着身子(擦去 )皮鞋上的泥 污,她又在镜子前( 照了照 ),在 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 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学习 课文
最后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16自然段, 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
赴刑场前,江姐在狱中巧妙处理 (党的文件 ),认真整理自己的 (着装 ),与战友(深情告别)。
学习 课文
最后的时刻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画线部分的含义。
(1)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 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 的。 (2)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 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学习 课文
最后的时刻
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
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 (不慌不忙 )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 ( 塞 )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 即( 跳 )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 上那面破镜子,像( 平常一样 )梳
着她的黑发。
学习 课文
最后的时刻
默读4-5自然段,边读边想:江 姐是怎样整理自己的着装的?(画出 描写外貌、动作描写的句子。)
学习 课文
最后的时刻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 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 该——( 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 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 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 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 子……
学习 课文
最后的时刻
再浏览课文,边读边想:在赴 刑之前,江姐都做了些什么?
渣滓洞外墙壁 训示特务的标语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江姐》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江姐》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江姐》课文说明:这是一篇记叙文。

记叙了江竹筠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为党工作以及向对敌人的严刑审讯,坚贞不屈的英雄事迹,歌颂了英勇无畏的斗争意志和宁死不屈的高尚品质。

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3、学习革命先辈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课义。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言行、心理。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今年全国上下人民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50周年,然而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今天我们学习《江姐》一课,将了解革命烈在狱中,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坚贞不屈的英雄事迹。

让我们怀着对先烈们无限崇敬的心情,认真学习这一课。

2、入学习第一段自由读。

思考:第一段有2个问句,各是什么问句它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一个反问句,肯定、说明人家都认识江姐。

一个设问句,有意先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3、学习第二段(1)小声读,讲解插叙在文中的作用明确:为下面的情节作了铺垫,对江英雄姐形象的刻画很有帮助。

(2)抓住阅读思考2(1)(2)题学生议论,这些句子表现了让姐怎样的高尚品质明确:抓住重点词语,结合江姐们心理、神态、动作、语言谈,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小学习第三段(1)默读课文思考:一个多月来敌人对江姐严刑审讯,重点写了施用了哪个毒刑,把敌人残暴凶恶的词语找出来,江姐是如何宁死不屈的词语找出来,表现了江姐怎样的高尚品质动笔画一画。

明确:重点写了敌人施用钉竹签这个毒刑。

表现江姐宁死不屈的词语,按语言、神态、动作分类找。

(2〕指导朗读5、学习第四段小声读课文思考:同志们赞颂江姐,江姐是怎样说的,从这些话语看出江姐什么品质明确:围绕阅读思考2(3)题议论。

6、板书9.江姐面对亲人被杀害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凶狠残暴的敌人强压住一个多月一个多月没有中断默默地倔强的呵斥的声音疯狂地吼叫微微抖动紧紧咬着牙绝望地嘶叫平静地嘴后咬破竹签钉进指头里没有一声呻吟令人心悸的泼凉水声。

最后的时刻

最后的时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6-16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 句子。
与战友深 Nhomakorabea情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 面对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 ( 脸不变色,心不跳 )!” 大步 )向牢门走 江姐说完以后,就( 去。她走到门口又(停 )了下来,回头向室 内( 看了一眼 )。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 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没 有惧怕死亡,她把死亡当做最后 的考验,用自己的意志与敌人进 行又一次的战斗,她会坚定对自 己说: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 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都 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面对着亲爱的战友,一个个年 轻的同志,未完的工作要由他们继 续,江姐希望他们也有坚定的信念, 此时她会深情的对同志们说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 当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 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 跳!”
带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江姐大步向门口走去。她走到门 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 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 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这一看,不是意志的动摇, 这一次回眸,寄托了江姐对生命的 留恋,对亲人的牵挂,对战友的不 舍。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同志们, 永别了!”牢门外等待江姐的死亡, 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江姐和其他难 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悲壮情怀。 让我们带着赞颂和敬仰齐读最后一 段吧!
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江姐 是怎样处理文件的?(画出对江姐神态 和动作的细节描写。)
品读课文:巧妙处理文件
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 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 ) 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 )在另一 不慌不忙 塞 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 )下床 跳 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 平常一样 ( )梳着她的黑发。

5 最后的时刻

5   最后的时刻

主题概括
本文讲述了江姐临刑前的情景,表现了江 姐面对死亡从容不迫、不畏不屈的崇高革命精 神。
写法点拨
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本文综合运用了这些手法体现了江姐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如描写江 姐着装、与战友深情话别等情节,通过这一系列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使江姐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丰满。
2020/5/21
2).默读第3、4、5自然段,江姐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她什么样的心 理与品质?
江姐连续几个动作,表现了她的心理:死也要死的光明磊落,神采飞 扬,顶天立地,对得起革命者的称号;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和愿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
3)、文中描写同志们进行了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表现了同志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人民的 幸福而慷慨就义的决心。
拓展提升
在文中“最后的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 来描摹一下。
在这“最后的时刻”,江姐心里会想很多很多:她想到了 她的亲人,她的战友,但更多的是对祖国胜利的渴望,对黑暗 的诅咒,对祖国早日解放的期盼。
2020/5/21
心灵感悟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 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 跳!”是啊!江姐钢铁般的意志鼓舞着狱中同 志们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她用最宝贵 的生命保护了战友的安全,她把青春献给了中 国的解放事业。让我们向她致敬!
)的激战烈斗 )的混脚乱步声
• 三、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 平常—( • 告别—(
平时) 预感—( 离别) 悲伤—(
• 四、按照要求写句子:
预)知 伤)心
• 1、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改为“被” 字句。)

六年级语文下5、最后的时刻(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5、最后的时刻(苏教版)
26、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 最大的 时候。 27、没有糟糕的事情,只有糟糕的心 情。
28、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 任天下 之大事 。 29、打开你的手机,收到我的祝福, 忘掉所 有烦恼 ,你会 幸福每 秒,对 着镜子 笑笑, 从此开 心到老 ,想想 明天美 好,相 信自己 最好。
30、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 一道路 。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 没有阳 光一样 。
• 平常—(平时 ) 预感—(预知

• 告别—(离别 ) 悲伤—(伤心

• 四、按照要求写句子:
• 、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 别的地方去。(改为“被”字句。)
• 特务说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要被转移到别的 地方去。
2022/3/23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 难过,都跑过来江姐。(修改病句。)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 里很难过,都跑过来慰问江姐。
2022/3/23
字词乐园
我会写
āǐ
ǐā
渣滓洞 草拟 提纲
ū
ù
á
梳子
预感 旗袍
ú
ū ǎí
囚服 泥污 典礼 黎明
预习检查
• .你知道《红岩》吗?向大家介绍一下。
• 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斗争,特别是以狱中斗争为 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年至年重庆解放斗 争。作者以大量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本文选自 《红岩》。
2022/3/23
)、重点品读江姐与战友的话别,你 感觉到江姐是一个怎样的人? 江姐在牺牲前激励同志们要视死如归, 她有牵挂,有不舍,但是她认为有更 重要的事需要她。她是一个优秀的共 产党员。 )、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 结尾对革命者进行神态描写,生动地表 现了革命者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最后的时刻》江姐 读后感500字

《最后的时刻》江姐 读后感500字

《最后的时刻》读后感
暑假里我重新阅读了《最后的时刻》这篇课文,沉痛的内容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最后的时刻》主要讲了我们党的干部江姐在面对邪恶的反对派时,大义凛然,镇定自若,好像平常一样,从容地梳理头发,披上干干净净的旗袍,擦干净了皮鞋上的泥垢,并在可以叫做人间炼狱的监狱走廊里和每一间牢房里的人握手,她那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就义的舍生忘死精神不仅震撼了当时许许多多深陷牢笼的战士,也深深震撼了我。

江姐,多么温柔可亲的称呼:坚强无畏的革命战士,也是我们身边最亲密的姐姐,这样温柔的大姐,面对敌人时,能够不屈服地发出:“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做的。

”江姐,现在成了一个响当当的中国人无畏意志的代表。

我怀着敬仰的心情读完这篇课文,深刻明白了能够支撑我们在浩劫中为了自由视死如归舍生忘死的,就是无数像江姐这样的战士,用精神和信仰铸造成了永不垮的钢铁长城。

无数革命烈士用滚烫的鲜血,用年轻的生命换来我们新生代能够平安地生在新社会,幸福地长在红旗下,我们作为继承了革命战士精神的青少年,要学习江姐的精神,面对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中的挫折,不能退缩,要勇往直前,勇攀高峰!。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5.《最后的时刻》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5.《最后的时刻》教案

5 最后的时刻教材说明〔解题〕“最后的时刻”有多重含义,本义指这一刻在其他时间之后。

本文使用曲笔的方法,用“最后的时刻”代替“临死前”或“牺牲前”的说法,体现作者对江姐的敬重和爱戴。

本文节选自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

《红岩》,1961年出版。

小说以人民解放战争向全国大进军为背景,着重描写了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并同重庆城内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以及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相呼应。

小说展现出敌人垂死前的极端凶残和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歌颂了在黎明前坚持斗争的革命者大智大勇、威武不屈、忠贞不渝、视死如归的高尚品德与革命精神,塑造了在特殊条件下坚持斗争的英雄群体。

小说以磅礴的气势,悲壮的色彩,朴素真挚而又不乏哲理和诗情的语言,特别是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辉,激励和教育着广大读者,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被誉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的史诗”,“一部震撼人心的共产主义教科书”。

罗广斌,1924年生,四川成都人。

1948年加入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并利用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

1948年9月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

1949年大屠杀前,策反看守杨钦典,和难友集体越狱成功。

解放后,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

1967年“文革”中,被诬为叛徒,迫害致死。

杨益言,1925年生,江苏武进县人,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

1948年被捕,囚于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

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工作。

〔结构分析〕本文生动地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本文共17个自然段,依场所变换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敌人去狱中提押江姐。

第二部分(第2~16自然段),写江姐在狱中处理就义前的事情。

依次写了江姐巧妙处理党的文件,认真整理自己的着装,与战友深情地话别三件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竹筠(1920-1949),曾用名江志炜,四川人,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

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1949年11月14日被敌人杀害并毁尸灭迹。

江姐是对她的爱称,另有同名歌剧、评剧、越剧以及电视连续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