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阳明》第四章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知行合一王阳明》第四章读书笔记

《知行合一王阳明》第四章读书笔记

【内容】:第四章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广西戡乱【感悟】:以下依然是摘录。

少部分地方加了一些脚注。

1.王阳明对针对他的诽谤对其学生说,如果有人说你的学问是邪道,你就去辩驳,那不是要活活把你累死啊。

况且,学问的好坏岂是辩出来的?你认为哪门学问好,就专心去学习实践,只要它能带给你心灵上的安宁,它就是好学问。

2.“你辩驳就证明你出手,你出手肯定就有人接招,然后还手。

王阳明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的学说能普及天下,他渴望学术上的成就,而不希望被卷入进政治的漩涡。

” 3.“有人说,如果皇帝和他的亲信认可您的心学该多好啊。

”王阳明说,心学无非是让人认可自己的良知,你怎么知道他们不认可自己的良知呢?况且,圣人行事如明镜,物来则照而已,世间任何事都不要强求。

” 4.“交趾就是个不安份的恶棍,和他保持关系的最佳方式是承认它作为国家的存在,让它按时进贡即可。

它那地方的地理情况没有设置郡县的条件,把它纳入版图只是平添烦恼。

”注:后文提到,王阳明说,对恶人,就是不要激发他的恶性,但,同时也要让他知道,自己是不好欺负的。

5.“王阳明的心理战表面看起来没有规律可循。

但其实,什么时候该用招抚,什么时候该采取军事行动,看似随心所欲,其实背后都有一个复杂的分析过程。

”注,后面王阳明提到,对于良知被遮蔽的人,用招抚的办法只能让他们蹬鼻子上脸,认为政府好欺负,所以只能用剿。

6.“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就是人心。

只要人心静了,世界也就静了。

” 7.“王阳明教学的理念是,因材施教,不以主观凌驾别人,顺着对方的思想。

用心学术语来讲就是“不执”。

”比如,有百姓要王阳明想办法镇住一块据说可以预测太平(打仗)与否的石头。

王阳明虽然知道这是迷信,但觉得那是当地的传统,没有理由不尊重别人的传统,于是就进行了一场巫术表演,“镇住”了石头,让百姓放了心。

8.“王阳明剿匪的超级武器是:不靠谱。

用军事术语来讲,就是虚虚实实,进示以退,攻示以守。

总之,就是先把你弄得晕头转向,在你神经错乱时,他发出致命一击。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笔记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笔记
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他认为
良知是存在于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 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的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 复良知的本性。他的知行合一,是说知的行都产生于心,用 良知支配自已的行为实践。何为心学,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心,心就是天理。
04 一点儿感想
10
21
第一部分
王阳明的 人生
第二部分
王阳明的 心学
第四部分
一点儿感 想
第三部分
心学对我 们的启示
— 21 —
01 王阳明的人生
02 王阳明的心学
03 心学对我们的启示
04 一点儿感想
22
3.1 实践“知行合一”意义重大
王阳明“知行合一”教导我们要追求良知与行为的统一,用良知来指引自己的行动,便能达到宁静于心。无敌于 外的境界。积极实践“知行合一”是我们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也是我们社会的需要。
03 心学对我们的启示
04 一点儿感想
3
第一章
王阳明的 人生
第二章
王阳明的 心学
第四章
一点儿感 想
第三章
心学对我 们的启示
—3—
01 王阳明的人生
02 王阳明的心学
03 心学对我们的启示
04 一点儿感想
4
[ 百科 ] 王阳明简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 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 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 亦称王阳明。
01 王阳明的人生
02 王阳明的心学
03 心学对我们的启示
04 一点儿感想
24
3.1 实践“知行合一”意义重大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一、《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知行合一王阳明》是一本销量超过200万册的超级历史类畅销书,2014年7月出第一版,我手上这本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4月版。

结构上,本书前言部分讲的是儒学从孔子开始到王阳明心学的传承脉络,主要篇幅详细介绍了王阳明生平,最后两章还探讨了心学的哲学本质和修行方法。

作者度阴山,著名历史作家,文笔相当出彩,因此这本书阅读起来可谓兴味盎然。

但是本书篇幅最大的关于剿匪、平叛的部分着墨过份详尽,以至于连匪徒们的心理活动都描述得清清楚楚,演义化的倾向明显,导致可信度存疑。

另外,度阴山本人显然也是一名王阳明粉丝,因此在涉及到心学和其他哲学思想的对比评价时,观点难免有失偏颇。

二、关于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儒学本质上是一门社会学,对于人的本性的认知非常关键,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告子则说人性可善可恶,而四句教第一句直接亮出心学的观点:人的本性没有善恶之分。

为什么?第二句说明白了,“意”类似于现在说的思维、情绪、价值观等。

对于心学来说,善、恶是因为有了脑部活动也就是现代人说的心理学活动之后才有的。

换言之,善恶是心理学层面(脑部活动)的问题,而人的本性“心之体”不在其中,因此没有善恶之分。

从前两句来看,心学对人本性的理解和传统儒学大不相同,它把“心”和“意”分开,认为善、恶都是“意”所产生的,“心”不在善恶的范畴,应该说前两句教发人深省,非常自洽,也有点佛学的味道。

问题随之而来,既然是心学,那么如何“修心”就很关键了。

前两句教所提到的善、恶是“意”这个层面的问题,但是后两句教关于“良知”和“格物”的定义均与善、恶密切相关,这就说明心学的“良知”与“格物”仍然停留在心理学层面。

如果说前两句教接近佛学的境界,那么后两句教则回归了儒学,只是在善恶的层面对“良知”“格物”做了重新定义而已。

因此它只是提出了一个心理学修炼的方法,而如何去达到人性的根本即“无善无恶”的层次,四句教是没有说清楚的。

知行合一王阳明前五章读后感

知行合一王阳明前五章读后感

知行合一王阳明前五章读后感第一章刚开篇,就感觉王阳明小时候就不是个“省油的灯”。

他那股子好奇心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劲儿,简直就像一个小探险家。

别人都乖乖听话读死书,他倒好,对着竹子格物,想探究出个大道来。

虽然最后格竹失败了,还累病了,但这事儿反而让我觉得他特别真实,就像我们小时候自己瞎捣鼓一些事情,结果搞砸了一样,可人家王阳明就是在这一次次的折腾中开始走上探索自己学说的路。

到了第二章,王阳明开始在官场里混了。

那个官场就像一个大染缸啊,到处都是勾心斗角。

可王阳明呢,他始终有自己的坚守。

他因为仗义执言得罪了大太监刘瑾,被整得很惨。

但他在这种逆境中,还能保持自己的本心,这一点就特别牛。

换做我,估计早就在那种压力下屈服了,可是王阳明却像是一颗倔强的石头,不被官场的黑暗所侵蚀。

这让我想到,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或者外界的诱惑,也要像他一样坚守自己的底线,不能轻易就随波逐流。

第三章的时候,王阳明开始展现他超级智慧的一面。

龙场悟道,哇,这简直就是他的人生高光时刻。

在那么艰苦的龙场,他都能悟到“心即理”这么高深的东西。

我就在想,他得多有悟性啊。

这就好比我们被困在一个荒岛上,不但没被困难打倒,反而像开了挂一样,发现了一个超级宝藏。

而且他这个“心即理”的学说,我理解就是说很多道理都在我们自己的心里,不需要向外求太多。

就像我们平常老是羡慕别人有这有那,其实自己心里就有很多答案,要多往内心去寻找力量。

第四章就更精彩了,王阳明开始用他的学说来行事。

他在平定宁王之乱的时候,那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他没什么兵,却能把宁王耍得团团转。

这靠的可不仅仅是军事谋略,我觉得更多的是他那颗知行合一的心。

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而且毫不犹豫地去做了。

他的行动都是基于他内心的信念,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力量啊。

这也给我一个启示,我们平时做事情,不能光空想,要像王阳明一样,想到了就去做,把自己的知识和行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目标。

第五章讲他在教育方面的事儿。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7. 顺其天而行
第六章 王阳明的兵法谋略
1. 避实击 1

2. 兵贵
2
“拙速”
3 3. 善于造
势与顺势
4 4. 不战而
屈人之兵
5 5. 此心不
动,随机而行
第七章 常葆快乐的生命境界
1. 人生要 1
保持快乐
2. 快乐是 2
可以掌握的
3 3. 多一点
理想,少一点 欲求
4 4. 明理才
能常乐
5 5. 活在当
4.不要 让负面情 绪折磨自 己
05
5.认识 你自己
06
6.释放 怒气的方 法
第三章 王阳明的为人处世之 道
1.对朋友不要太 苛责
2. 为人不可有 傲气
3. 以柔克刚的 奥秘
4. 有时候退让 一步才是最好的 选择
6. 做正确的事
5. 接受现实才 有出路
7. 不要过多在 意闲话
第四章 领导力修炼法则
1. 王阳明的权 力观
2. 有德方能服 人
3. 掌握好人脉 资源
4. 有担当才能 成长
6. 多谋善断的 奥秘
5. 以身作则的 重要性
7. 以坦荡的心 境为官
第五章 知行合一的智慧
1. 什么是知行 合一
2. 循序渐进是 必要的
3. 事上磨练
4. 关键要先行 动起来
6. 笃行才能出 现奇迹
5. 知行合一的 奥秘
09 附录
08
第七章 常葆快乐的生 命境界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那个时代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顶峰。阳明心学集儒、 释、道三家之大成,强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本书是国内知名心 学专家罗智先生沉淀3年的王阳明心学智慧大作。罗智先生的前两本王阳明心学书籍销量均过30万册,是国内真 正把阳明心学智慧看懂、写透的心学专家。本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旨在让今天的读者轻松 领悟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智慧精髓,修炼内心强大的自己,开启与生俱来的正能量,获得幸福完满的人生。

知行合一王阳明大全集读书札记

知行合一王阳明大全集读书札记

《知行合一王阳明大全集》读书札记目录一、书籍概述 (2)1. 王阳明生平简介 (3)2. 《知行合一王阳明大全集》简介 (4)二、核心思想解析 (5)1. 知行合一思想起源 (6)1.1 儒家思想的影响 (7)1.2 道家与佛家思想的融合 (8)2. 知行合一思想内涵 (10)2.1 知行本一体 (11)2.2 知行相互为用 (11)三、王阳明心学理论 (12)1. 心学起源与发展 (14)1.1 吸取前人思想精华 (15)1.2 结合自身经历创新 (16)2. 心学核心理念 (18)2.1 心即理 (19)2.2 致良知 (19)2.3 知行合一 (21)四、王阳明事迹与思想实践 (22)1. 仕途经历与思想形成关系 (23)1.1 官场经历对思想影响 (25)1.2 军事生涯中思想实践 (26)2. 阳明心学在后世影响与应用 (27)2.1 对当时社会影响 (28)2.2 对后世文化传承价值及现实意义 (29)一、书籍概述《知行合一王阳明大全集》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心学巨著,涵盖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此书集包括《传习录》、《大学问》以及其他相关文献,是研究王阳明心学和明代理学的重要资料。

《知行合一王阳明大全集》的作者是王阳明,他以“知行合一”理论为核心,强调内心修养与实际行动的统一。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他的心学影响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行合一王阳明大全集》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如“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等。

这些思想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知行合一王阳明大全集》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通过“知行合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与行动的关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心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通过“致良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知行合一王阳明大全集》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著作,对于研究王阳明心学和明代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5篇.doc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5篇.doc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5篇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1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一个人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在“用心读好书奋斗新时代”读书活动中,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知行合一王阳明》。

本书是首部全面解读知行合一哲学理念及其创始人王阳明的通俗全传,系统阐述了这位大思想家的核心理念和传世哲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人生都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

在生活中,我们要始终坚持自己的本心,以良知来约束自己的生活。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原本都有一个自我的灵明,那就是我们的本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良知在。

在良知的引领下,我们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要做到尽心尽力,问心无愧。

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以“知行合一”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

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

这本书告诉我们:时代在改变,社会在发展,我们不能固守着旧思想,而应该不断学习,顺应时代潮流。

我们应立足工作本身,勤于钻研,敢于发现,要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底。

只有这样,在开展工作中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始终保持不畏艰难、敢于奋斗的精神。

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历挫折、考验和磨练的人生,才能真正地迈向成熟和成功。

我们应认真领悟并努力学习先贤追求真理的精神,始终保留着一颗求知探索的真心,去追求真诚、无悔的人生。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伟大的前人交流,和深邃的思想碰撞。

阅读这本书,让我们能够在深刻的文字中去感悟和体会,让优秀的理念引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人生,从而让我们成为更理性、更健全、更饱满的人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2“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精髓,“知”即良知,它与生俱来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人们可凭良知判断是非善恶;“行”即行为,是指人们的为人处事。

“知行合一”就是凭内心的良知去做事。

这道理看似简单,要做到却太难太难。

因为王阳明的“良知”所指,除了关于道德的善恶之心外,还有关于智慧的是非之心。

既然这些已存在于我们的内心,遇到事情只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判断,并指导行为,便是知行合一了,但是难就难在我们真的能做到听从内心的声音吗?身外环境太多的干扰、太多的规则、太多的套路,早已遮掩了初心,遇到事情越左思右想权衡利弊,越难做到知行合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知行合一王阳明4: 轻轻松松读懂《传习录》》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知行合一王阳明4: 轻轻松松读懂《传习录》》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传习录·上
陆澄录
徐爱录
薛侃录
传习录·中
答顾东桥书 启问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
答聂文蔚(二)
训蒙大意示教读 刘伯颂等
传习录·下
01
陈九川录
02
黄直录
03
黄修易录
04
黄省曾录
06
《传习录》 跋
05
黄以方录
激发个人成长
感谢观看


笔记《知行合一王阳明4源自 轻轻松松读懂《传习录》》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01 传习录·上
03 传习录·下
目录
02 传习录·中 04 激发个人成长
百万畅销书《知行合一王阳明》系列全新续作。 用108个有趣的历史故事解读《传习录》,每一个故事, 都是一个心学要点。在轻松的阅读中掌握《传习录》中的“心即理”“事上练”“致良知”等心学概念,不知不 觉领悟“知行合一”的心学真谛。《传习录》是王阳明的语录和书信集,是了解心学不可不读的传世经典,但因 其文字博大精深,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很多心学爱好者望而却步。本书作者度阴山,研究《传习录》数十年,始 终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难懂的心学理念。在本书中,度阴山通过108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将《传 习录》中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学概念解释得十分透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第四章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广西戡乱【感悟】:以下依然是摘录。

少部分地方加了一些脚注。

1.王阳明对针对他的诽谤对其学生说,如果有人说你的学问是邪道,你就去辩驳,那不是要活活把你累死啊。

况且,学问的好坏岂是辩出来的?你认为哪门学问好,就专心去学习实践,只要它能带给你心灵上的安宁,它就是好学问。

2.“你辩驳就证明你出手,你出手肯定就有人接招,然后还手。

王阳明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的学说能普及天下,他渴望学术上的成就,而不希望被卷入进政治的漩涡。

” 3.“有人说,如果皇帝和他的亲信认可您的心学该多好啊。

”王阳明说,心学无非是让人认可自己的良知,你怎么知道他们不认可自己的良知呢?况且,圣人行事如明镜,物来则照而已,世间任何事都不要强求。

” 4.“交趾就是个不安份的恶棍,和他保持关系的最佳方式是承认它作为国家的存在,让它按时进贡即可。

它那地方的地理情况没有设置郡县的条件,把它纳入版图只是平添烦恼。

”注:后文提到,王阳明说,对恶人,就是不要激发他的恶性,但,同时也要让他知道,自己是不好欺负的。

5.“王阳明的心理战表面看起来没有规律可循。

但其实,什么时候该用招抚,什么时候该采取军事行动,看似随心所欲,其实背后都有一个复杂的分析过程。

”注,后面王阳明提到,对于良知被遮蔽的人,用招抚的办法只能让他们蹬鼻子上脸,认为政府好欺负,所以只能用剿。

6.“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就是人心。

只要人心静了,世界也就静了。

” 7.“王阳明教学的理念是,因材施教,不以主观凌驾别人,顺着对方的思想。

用心学术语来讲就是“不执”。

”比如,有百姓要王阳明想办法镇住一块据说可以预测太平(打仗)与否的石头。

王阳明虽然知道这是迷信,但觉得那是当地的传统,没有理由不尊重别人的传统,于是就进行了一场巫术表演,“镇住”了石头,让百姓放了心。

8.“王阳明剿匪的超级武器是:不靠谱。

用军事术语来讲,就是虚虚实实,进示以退,攻示以守。

总之,就是先把你弄得晕头转向,在你神经错乱时,他发出致命一击。

”注,《别对我撒谎lie to me》里的主人用的也是这招。

书上还说,“盗贼们大都一根筋。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虚,所以神经高度紧张? 9.“政治无非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一种能力。

政治没有是非,利害即是非。

”注:办公室政治也一样吧。

10.“一个权谋家最憎恨的就是:你根本没有资格蔑视我的权威却蔑视了,那你就是我最大的敌人。

” 11.“事情来的时候,尽我的良知应付。

没有事情来的时候,也不要去找事,只要在心上时刻想着致良知就对了。

”注:这对实现理想有借鉴。

重要的是,时刻准备着,一有机会就抓住,好好利用。

万一没机会,也不用强求,准备好就好。

12.“一个人如果在年轻时代不释放自己最本真的性格,他这一生将是不完美的。

因为人到中年,就必须负起社会所赋予他的责任。

这个时候,就需要内敛,有时候应该委曲求全,有时候应该忍辱负重。

”注,心理学里有说到,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是要逆反的。

年轻时不逆反,成年后就会逆反,只是早晚问题。

13.王阳明临终说的话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4.“每一个人都有另一面,或者说,是自私的一面。

纵然良知光明到极致的人也不例外。

”注,这里是说王阳明。

书中提及他家里的府邸超级豪华,钱财来路不明。

唯一的可能是,在灭宁王时取走了宁王府的钱财。

还有,他有一妻五妾,他死后家族内斗,而主力军就是他的妻妾,目的是争夺家产。

还有,说他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不会管理家族。

如果他能把打仗的能力的十分之一转移到家族管理上,他的家族也不会发生内讧。

书中还说,王阳明的另一面告诉我们,人人都有缺点,但如果能全心全意发挥良知的力量,人人都能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